第三期
1939年初,在北满地区的抗日联军第三、六、九、十一军统编为第三路军,由李兆麟任总指挥,活动于松花江下游、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1939年12月,在敌强我弱、环境艰险的关头,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根据北满省委的决定,组成西北远征军指挥部,任命原六军参谋长冯治刚为指挥,王钧为政治部主任,率军直教导队和12团骑兵首次进入呼伦贝尔。
当时,冯治刚率100多名抗联战士,越过冰封的嫩江,进入莫力达瓦旗境内。抗联队伍到达莫力达瓦旗北部的小库木儿屯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部队在群众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方针后,又北进太平庄。途中,与一支伪警察大队相遇,这些伪警察都是当地人,为了尽量争取这些受敌欺骗的同胞,冯治刚让抗联干部祁宝贤等喊话,不料伪警察开枪打死祁宝贤。在此情况下,抗联部队迅速包围了伪警察队,将其大部俘虏,经过教育后又全部释放。
1940年9月,中共北满省委决定继续开辟呼伦贝尔游击区。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派三支队第二次进入呼伦贝尔。王明贵任支队长,高禹民任政委,王钧任参谋长。三支队先进入阿荣旗,随后转入边壕以北活动。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关东军数十万人企图从远东进攻苏联,在北满和呼伦贝尔地区布置了大批军队。同年7月,为了发动群众,扰乱敌人后方,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三支队按照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的命令,第三次跨过嫩江进入呼伦贝尔,在阿荣旗北部和莫力达瓦旗格尼河两岸活动,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袭击了格尼努图克伪警察所,惩办了汉奸。在原始森林里,三支队遇见了以盖山头人为首的鄂伦春族部落并与之结盟,双方表示共同抗日。在牙克石一带,三支队多次袭击敌人山林守备队,并动员伐木工人参加抗联。9月,抗联第九支队在政委郭铁坚、参谋长曹玉奎带领下也进入呼伦贝尔地区进行抗日活动。下旬,九支队一个分队到达莫力达瓦旗北部的郭尼屯。由于特务告密,九支队被大批日伪军包围。经过一天的战斗,九支队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次日,敌人又调重兵围攻,支队政委郭铁坚、参谋长曹玉奎等大部分指战员壮烈殉国。指导员孙志远带领十几人突围成功,在群众的掩护下进入阿荣旗。之后,他们在三岔河、五马架、石家窝棚等地坚持斗争。1942年秋,九支队撤往苏联,与李兆麟带领的抗联部队会合。
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历经千辛万苦,前赴后继,在呼伦贝尔地区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抗日,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支持。抗联部队在同日伪军的激烈战斗中,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200多名抗联干部战士长眠在了呼伦贝尔这块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不仅扩大了抗联活动区域,而且为推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一八”事变以来,内蒙古东部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此起彼伏。“七七”事变后,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从1939年底至1942年,三进呼伦贝尔广大地区,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有200多名抗联干部战士长眠在呼伦贝尔这块土地上。
(摘自《内蒙古日报》2011.5.23
1939年初,在北满地区的抗日联军第三、六、九、十一军统编为第三路军,由李兆麟任总指挥,活动于松花江下游、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1939年12月,在敌强我弱、环境艰险的关头,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根据北满省委的决定,组成西北远征军指挥部,任命原六军参谋长冯治刚为指挥,王钧为政治部主任,率军直教导队和12团骑兵首次进入呼伦贝尔。
当时,冯治刚率100多名抗联战士,越过冰封的嫩江,进入莫力达瓦旗境内。抗联队伍到达莫力达瓦旗北部的小库木儿屯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部队在群众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方针后,又北进太平庄。途中,与一支伪警察大队相遇,这些伪警察都是当地人,为了尽量争取这些受敌欺骗的同胞,冯治刚让抗联干部祁宝贤等喊话,不料伪警察开枪打死祁宝贤。在此情况下,抗联部队迅速包围了伪警察队,将其大部俘虏,经过教育后又全部释放。
1940年9月,中共北满省委决定继续开辟呼伦贝尔游击区。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派三支队第二次进入呼伦贝尔。王明贵任支队长,高禹民任政委,王钧任参谋长。三支队先进入阿荣旗,随后转入边壕以北活动。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关东军数十万人企图从远东进攻苏联,在北满和呼伦贝尔地区布置了大批军队。同年7月,为了发动群众,扰乱敌人后方,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三支队按照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的命令,第三次跨过嫩江进入呼伦贝尔,在阿荣旗北部和莫力达瓦旗格尼河两岸活动,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袭击了格尼努图克伪警察所,惩办了汉奸。在原始森林里,三支队遇见了以盖山头人为首的鄂伦春族部落并与之结盟,双方表示共同抗日。在牙克石一带,三支队多次袭击敌人山林守备队,并动员伐木工人参加抗联。9月,抗联第九支队在政委郭铁坚、参谋长曹玉奎带领下也进入呼伦贝尔地区进行抗日活动。下旬,九支队一个分队到达莫力达瓦旗北部的郭尼屯。由于特务告密,九支队被大批日伪军包围。经过一天的战斗,九支队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次日,敌人又调重兵围攻,支队政委郭铁坚、参谋长曹玉奎等大部分指战员壮烈殉国。指导员孙志远带领十几人突围成功,在群众的掩护下进入阿荣旗。之后,他们在三岔河、五马架、石家窝棚等地坚持斗争。1942年秋,九支队撤往苏联,与李兆麟带领的抗联部队会合。
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历经千辛万苦,前赴后继,在呼伦贝尔地区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抗日,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支持。抗联部队在同日伪军的激烈战斗中,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200多名抗联干部战士长眠在了呼伦贝尔这块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不仅扩大了抗联活动区域,而且为推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一八”事变以来,内蒙古东部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此起彼伏。“七七”事变后,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从1939年底至1942年,三进呼伦贝尔广大地区,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有200多名抗联干部战士长眠在呼伦贝尔这块土地上。
(摘自《内蒙古日报》2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