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珍珠滩) 延安印象
  • 艳阳高照的辛卯仲夏时节,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无比崇敬之情,我们党史办一行五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延安。

    宝塔山下,延河岸边,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市拔地而起,林立的楼群高高矗立,映满眼帘。只在黄土高坡之腰,蓊郁的绿树掩映间,仍有一些窑洞,看上去显得那么陈旧而朴实,正是这些朴实的窑洞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让我们驻足流连。

    杨家岭党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旧址前,我们合影留念;走进礼堂,引人瞩目的主席台正中,矗立着一幅毛泽东、朱德的巨幅侧面画像,六面鲜艳的党旗分插两旁;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红底白字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标,格外醒目;会标上方的正中,挂着一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侧面画像;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十二个红色大字,与会场后面的“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以及会场两边的标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充分烘托出“七大”鲜明的主题。会场内一排排条形木椅摆放整齐,显得十分庄严、朴实。站在会场内,我们仿佛看到毛泽东正在致开幕词和作政治报告,耳边响起那铿锵有力的演讲:“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我们大会的方针是什么呢?应该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我们要继续抓紧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全党团结如兄弟姊妹一样,为全国胜利而奋斗,不达胜利誓不休!”大会在总结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24年经验的基础上,指明了党的路线,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党的三大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重温党的“七大”和毛泽东的讲话,真的令人回味无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党的“七大”的光芒照耀下缔造起来的,延安,真不愧为新中国的红色摇篮。

    在杨家岭,在枣园,前去参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旧居的游客络绎不绝。简朴的窑洞,简陋的陈设,足见主人们当年艰苦朴素的生活,住的是黄土坡、土窑洞,睡的是木板床、大土炕,坐的是木制椅、木方桌,吃的是小米饭、山野菜,却肩负着领导和指挥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重任。

    1938年,在延安窑洞,毛泽东挥笔撰写了巨著《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科学论述了抗战的发展规律,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进一步阐明了我党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鼓舞和坚定了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由此可见,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挥着全国的抗日战争,延安窑洞闪烁着全国抗战胜利的曙光和希望。

    1942年,在延安窑洞,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报告,与1936年和1937年写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等重要文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改造思想的最正确、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43年,在延安窑洞,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开辟出陕北的好江南,所有部队、机关、干部、战士都在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克服了抗战最艰难时期的生活困难,为赢得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在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塑像前,我们又留下了难忘的一瞬。纪念馆内,丰富的实物陈列,详尽的图文介绍,全面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领导中国革命走过的十三年来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让我们对这段中国革命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延安,革命圣地,红色摇篮,曾经召唤多少热血青年投入怀抱,如今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观瞻。延安窑洞,延安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和丰功伟绩,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激励我们不断奋进。

    (作者: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珍珠滩) 延安印象
  • 艳阳高照的辛卯仲夏时节,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无比崇敬之情,我们党史办一行五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延安。

    宝塔山下,延河岸边,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市拔地而起,林立的楼群高高矗立,映满眼帘。只在黄土高坡之腰,蓊郁的绿树掩映间,仍有一些窑洞,看上去显得那么陈旧而朴实,正是这些朴实的窑洞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让我们驻足流连。

    杨家岭党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旧址前,我们合影留念;走进礼堂,引人瞩目的主席台正中,矗立着一幅毛泽东、朱德的巨幅侧面画像,六面鲜艳的党旗分插两旁;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红底白字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标,格外醒目;会标上方的正中,挂着一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侧面画像;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十二个红色大字,与会场后面的“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以及会场两边的标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充分烘托出“七大”鲜明的主题。会场内一排排条形木椅摆放整齐,显得十分庄严、朴实。站在会场内,我们仿佛看到毛泽东正在致开幕词和作政治报告,耳边响起那铿锵有力的演讲:“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我们大会的方针是什么呢?应该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我们要继续抓紧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全党团结如兄弟姊妹一样,为全国胜利而奋斗,不达胜利誓不休!”大会在总结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24年经验的基础上,指明了党的路线,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党的三大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重温党的“七大”和毛泽东的讲话,真的令人回味无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党的“七大”的光芒照耀下缔造起来的,延安,真不愧为新中国的红色摇篮。

    在杨家岭,在枣园,前去参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旧居的游客络绎不绝。简朴的窑洞,简陋的陈设,足见主人们当年艰苦朴素的生活,住的是黄土坡、土窑洞,睡的是木板床、大土炕,坐的是木制椅、木方桌,吃的是小米饭、山野菜,却肩负着领导和指挥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重任。

    1938年,在延安窑洞,毛泽东挥笔撰写了巨著《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科学论述了抗战的发展规律,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进一步阐明了我党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鼓舞和坚定了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由此可见,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挥着全国的抗日战争,延安窑洞闪烁着全国抗战胜利的曙光和希望。

    1942年,在延安窑洞,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报告,与1936年和1937年写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等重要文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改造思想的最正确、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43年,在延安窑洞,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开辟出陕北的好江南,所有部队、机关、干部、战士都在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克服了抗战最艰难时期的生活困难,为赢得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在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塑像前,我们又留下了难忘的一瞬。纪念馆内,丰富的实物陈列,详尽的图文介绍,全面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领导中国革命走过的十三年来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让我们对这段中国革命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延安,革命圣地,红色摇篮,曾经召唤多少热血青年投入怀抱,如今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观瞻。延安窑洞,延安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和丰功伟绩,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激励我们不断奋进。

    (作者: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