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于60年代初应乌兰夫主席的邀请,作为党中央文化访问团成员来到呼伦贝尔草原参观访问。
1961年7月31日16时20分,叶圣陶一行乘专列抵达呼伦贝尔盟首府海拉尔市。叶圣陶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他十分关心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各届代表座谈会上,叶圣陶指出必须要提高教育质量,千方百计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 遇,呼吁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他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8月2日早8时,叶圣陶一行前往陈巴尔虎旗白音哈达公社夏季牧场参观。8月,是草原上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之间,辽阔的草原像绿毯一样铺向远方,五彩缤纷的野花点缀其间,就像是到处飞舞着嬉春的蝴蝶,使草原增添了几分妩媚。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九曲回肠般地流淌在草原上。草原上缓缓移动的羊群、悠闲漫步的牛群、奔驰而过的马群,正在搬迁的勒勒车队,远处传来的牧马人唱起的蒙古长调,构成了呼伦贝尔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叶圣陶呼吸着带有草原花香的清新空气,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这时,由牧民们组成的马队飞驰着前来欢迎远方来的贵宾。牧民们为客人进行了套马、赛马、摔跤、民族歌舞等表演。叶圣陶对于英姿飒爽的男女骑手的骑术赞不绝口,也要骑马“过把瘾”。陪同的领导同志再三劝阻,他仍然坚持要骑。牧民们找来一匹老实的马,叶圣陶骑马走出了很远,才满面笑容地回来,并即兴赋诗四首:
一、
天似穹庐始信然,草原一碧望中圆。
临风呼侣笑相语,到此真知覆载宽。
二、
众骑飞驰迎远人,笑语下马倍情亲。
掀帘蒙古包中坐,共谓如归忘主宾。
三、
奶茶奶酒劝殷勤,掘地烹羊牛粪薪。
歌意舞姿多颂美,健儿骏马草原春。
四、
齐驰群马如涛涌,套马男儿若有神。
马欲不羁终就勒,颠腾无奈扣缰人。
8月4日下午,叶圣陶一行乘坐的列车向口岸城市满洲里奔去。大家眺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草原和群群的牛羊,那草原深处的蒙古包,骑马驰骋的放马牧民,都使第一次来到草原的叶圣陶激动不已。车厢里,青年歌唱家唱起了草原歌曲,众人拍掌相和,不知不觉列车已到达满洲里。尽管已是晚间9点多钟了,市党政领导们仍来车站热情迎接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并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5日早8时,叶圣陶一行前往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观光。呼伦湖,又称呼伦池,当地人民习惯地叫“达赉湖”,“达赉”为蒙古语“大海”的意思,意为“大海一样的湖”。呼伦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主人热情地邀请叶圣陶一行乘汽艇游览湖光山色。那浩瀚无垠的湖面,微波细浪卷起阵阵涟漪,如同银鳞闪烁。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嬉戏,引逗着水鸟追逐鸣叫不休。“成吉思汗拴马桩”、“老虎嘴”、“象鼻山”、“虎啸呼伦”……一个个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来未经雕琢的景观,激荡着叶圣陶如潮的思绪。他站立在船头,观看渔工拉网捕鱼,活蹦乱跳的鱼虾在阳光下泛起一片银光,绽开了渔工们黝黑的面庞。看着渔工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叶圣陶也受到了渔工们热烈情绪的感染,和渔工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叶圣陶观赏着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清风徐拂,使他心旷神怡,不禁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晴波万顷银鳞闪,几抹轻蓝天际岸。
无山无树益茫茫,颇觉相形笠泽软。
渔场负责人介绍了呼伦湖的冬季生产情况,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叶圣陶对呼伦湖冬季结冰厚1米半左右,冰上行驶大卡车绝无危险的事甚感惊喜,即兴赋诗二首:
一、
闻称塞上秋凉后,池面坚冰逾米厚。
冻云笼罩玉琉璃,驰道随开车马走。
二、
凿冰齐发捞鱼手,冰上摊鱼常百亩。
严寒宁肯惜辛劳,天失池鱼丰产侯。
中午,主人用刚捕捞上来的鱼虾热情地招待叶圣陶一行。呼伦湖美,这里的全鱼宴更是名扬天下。那“鲤鱼跳龙门”、 “松鼠鲤鱼”、 “二龙戏珠”等名菜,鲜嫩味美,造型美观,栩栩如生,尤如一件件艺术珍品,使人不忍下箸。在主人的频频劝饮下,叶圣陶也兴致勃勃地品尝了美酒佳肴,心情颇为欢快,并赋诗一首:
烹鲢炙鳜陈盘案,帐饮多欣杯屡满。
试枪惊起白鸥闲,放艇看投鱼网远。
餐后,叶圣陶在主人准备好的帐篷中美美地酣睡了一个多小时。起来后,到湖边观看游人在湖水中嬉戏。忽然,乌云自西来,雷声大作,不一会儿下起了雨。叶圣陶一行急忙登车回返。5时30分抵达满洲里。
晚餐后,主人热情地邀请叶圣陶一行观看满市剧团演出的河北梆子“渔家乐”。剧团的演员大都是年轻人,演出时都十分卖力。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叶圣陶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演员都是可造之材,唱与做均有可取之处。演出结束时已是晚11点30分了。
6日上午休息,叶圣陶没有上街参观市容,而是孜孜不倦地阅读起带来的书籍,又写了几封家书,告之旅途情况。下午3点,应邀与剧团的领导、演员座谈。叶圣陶鼓励青年演员要立志好学,继承先辈的技艺,为繁荣边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7日清晨,叶圣陶一行告别了边城满洲里,并于当日到达牙克石。牙克石是喜桂图旗的首府,也是进入大兴安岭森林地带的大门。喜桂图,蒙古语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8日上午10时许,叶圣陶一行由牙克石赴大兴安岭林区观光。当列车驶入岭顶站,这里是这条铁路的最高处。在站台上,叶圣陶眺望着8月的大兴安岭,在纵横千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有叠嶂争秀的山峦,有挺拔突兀的奇峰,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千山万壑,绿浪翻卷,十分雄浑壮观。葱葱郁郁的森林中,古松参天,幼林茁壮。当山风搅动时,松涛激荡,轰鸣作响,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生长的落叶松、白桦等树木,使群山的线条显得那么柔和,随着山势缓缓起伏着绿浪。一列列满载木材的火车像一条条巨龙喷云吐雾地在林海中蜿蜒穿行。山下芳草萋萋,山泉涓涓,流水淙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芳斗艳,浓郁的芳香令人陶醉。叶圣陶被大兴安岭的雄姿所震撼,不禁诗情涌动,赋诗二首:
一、
应接不遑顾盼频,大兴安岭乍游人。
连山林绿真成海,满地花鲜胜似春。
二、
母林绿暗幼林鲜,嫩绿草原相映研。
间以桦林挺银干,画家着笔费精研。
火车到达甘河已是夜间12点钟了。第二天早餐后,叶圣陶一行乘坐林区小火车前往距甘河五十公里的库中观光。林区的空气异常清新,使人神清气爽。与铁路平行的甘河水清见底,水草顺着流向缓缓袅动。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使叶圣陶忘记了都市的喧哗和浮燥,陶醉在这绮丽的自然风光中,心情十分愉悦,即兴吟诗一首:
波梳水草成文理,澄澈甘河天影蓝。
高柳临流蝉绝响,清秋景色宛江南。
午后12点30分到达库中。叶圣陶一行在原始森林中穿行,观赏着一株株生机勃勃的百年参天大树。走的累了,便在一块平坦的地上铺上几方毡毯休息。叶圣陶躺下来,伸展四肢,仰面朝天,看明蓝的高天和悠闲的白云,阳光从树冠的缝隙中漏下来,照得他身上微微发汗。这时,陪同前来的鄂伦春族小伙子泉博胜用猎枪打下了一只十来斤重的乌鸡,人们纷纷掮着猎枪,捧着乌鸡和他合影留念。叶圣陶和大家在原始森林中野餐,并听歌看舞蹈,新鲜意趣使叶圣陶心情兴奋。而后,林业工人为叶圣陶一行表演了伐木作业。林区之行使叶圣陶感受很大,在回甘河的车中,他回味着在原始森林中的印象,又得诗一首:
株株竞上望如伸,原始林中卧碧茵。
倏见乌鸡应声坠,神枪无愧鄂伦春。
12日,叶圣陶一行到达被称为“塞外苏杭”的扎兰屯参观访问。 “扎兰屯”是满语和汉语混用的称谓,“扎兰”在满语中是清代武官“参领”之意,因清代曾在这里设参领统辖该地。扎兰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雅鲁河碧波荡漾,犹如一条仙女手中飘舞的彩带,委委婉婉地撒落在绿树丛中。岸边青山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笼,蝶恋蜂萦,鸟鸣林间。登上山顶居高临下,四面八方尽收眼底,巍巍群山环抱着扎兰屯,河流如带,青纱映翠。市内街道纵横,人来车往,绿荫遮天。鳞次栉比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如画的景致使人大有“到此不再忆江南”的美感。叶圣陶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动,他动情地对大家说: “杭州的美是人工的美,而扎兰屯的美是天然的美。”并赋诗二首以表达他的心情。
采桑子·扎兰屯即景
一、
扎兰屯爱无边绿,榆柳虬枝,杨树高姿,静映清溪尽倒垂。
边城八月吹飞絮,淡影轻移,飘坠涟漪,错认江南四月时。
二、
山亭揽胜临空阔,雅鲁河宽,洲渚岩峦,弥望睛明万树圆。
数声汽笛飚轮过,轨道徐弯,列载龙蟠,尽是良材出宝山。
8月14日,叶圣陶一行结束了在呼伦贝尔历时15天的观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使他们难以忘怀的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湖泊和热情好客的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回到北京不久,叶圣陶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他的诗作《呼伦贝尔盟纪游》。1981年,公开出版了《内蒙日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呼伦贝尔的珍贵文字。
呼伦贝尔之行,在叶圣陶的心中留下了热情好客的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笑脸,留下了呼伦贝尔草原难忘的美景。没有想到的是20年后,一件事又把叶老与呼伦贝尔连在了一起。1981年初,作为呼伦贝尔盟重点中学的满洲里市第一中学,国家投资75万元建起一幢教学大楼交付使用。师生们搬入新教学楼后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经过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多次研究,制定了“勤奋求实,尊师爱校”的八字校训。虽然粉碎“四人帮”后,大家在思想上有所解放,但终究觉得把握不住。于是学校拟函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请求对校训给予审正与题字。一个月后,3月4日收到了叶圣陶写在宣纸上散发着墨香的八个大字及署名聂佳的信:“你校要叶圣陶先生题的字已经写好,今寄上。叶老先生不能亲自复信,很报歉……”
风雨沧桑,尽管几十年光阴过去了,但是叶圣陶先生在呼伦贝尔草原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仍然深深地刻印在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心中。他为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题写的校训,鞭策着一批批学子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内蒙古满洲里市档案史志局)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于60年代初应乌兰夫主席的邀请,作为党中央文化访问团成员来到呼伦贝尔草原参观访问。
1961年7月31日16时20分,叶圣陶一行乘专列抵达呼伦贝尔盟首府海拉尔市。叶圣陶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他十分关心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各届代表座谈会上,叶圣陶指出必须要提高教育质量,千方百计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 遇,呼吁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他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8月2日早8时,叶圣陶一行前往陈巴尔虎旗白音哈达公社夏季牧场参观。8月,是草原上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之间,辽阔的草原像绿毯一样铺向远方,五彩缤纷的野花点缀其间,就像是到处飞舞着嬉春的蝴蝶,使草原增添了几分妩媚。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九曲回肠般地流淌在草原上。草原上缓缓移动的羊群、悠闲漫步的牛群、奔驰而过的马群,正在搬迁的勒勒车队,远处传来的牧马人唱起的蒙古长调,构成了呼伦贝尔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叶圣陶呼吸着带有草原花香的清新空气,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这时,由牧民们组成的马队飞驰着前来欢迎远方来的贵宾。牧民们为客人进行了套马、赛马、摔跤、民族歌舞等表演。叶圣陶对于英姿飒爽的男女骑手的骑术赞不绝口,也要骑马“过把瘾”。陪同的领导同志再三劝阻,他仍然坚持要骑。牧民们找来一匹老实的马,叶圣陶骑马走出了很远,才满面笑容地回来,并即兴赋诗四首:
一、
天似穹庐始信然,草原一碧望中圆。
临风呼侣笑相语,到此真知覆载宽。
二、
众骑飞驰迎远人,笑语下马倍情亲。
掀帘蒙古包中坐,共谓如归忘主宾。
三、
奶茶奶酒劝殷勤,掘地烹羊牛粪薪。
歌意舞姿多颂美,健儿骏马草原春。
四、
齐驰群马如涛涌,套马男儿若有神。
马欲不羁终就勒,颠腾无奈扣缰人。
8月4日下午,叶圣陶一行乘坐的列车向口岸城市满洲里奔去。大家眺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草原和群群的牛羊,那草原深处的蒙古包,骑马驰骋的放马牧民,都使第一次来到草原的叶圣陶激动不已。车厢里,青年歌唱家唱起了草原歌曲,众人拍掌相和,不知不觉列车已到达满洲里。尽管已是晚间9点多钟了,市党政领导们仍来车站热情迎接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并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5日早8时,叶圣陶一行前往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观光。呼伦湖,又称呼伦池,当地人民习惯地叫“达赉湖”,“达赉”为蒙古语“大海”的意思,意为“大海一样的湖”。呼伦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主人热情地邀请叶圣陶一行乘汽艇游览湖光山色。那浩瀚无垠的湖面,微波细浪卷起阵阵涟漪,如同银鳞闪烁。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嬉戏,引逗着水鸟追逐鸣叫不休。“成吉思汗拴马桩”、“老虎嘴”、“象鼻山”、“虎啸呼伦”……一个个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来未经雕琢的景观,激荡着叶圣陶如潮的思绪。他站立在船头,观看渔工拉网捕鱼,活蹦乱跳的鱼虾在阳光下泛起一片银光,绽开了渔工们黝黑的面庞。看着渔工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叶圣陶也受到了渔工们热烈情绪的感染,和渔工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叶圣陶观赏着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清风徐拂,使他心旷神怡,不禁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晴波万顷银鳞闪,几抹轻蓝天际岸。
无山无树益茫茫,颇觉相形笠泽软。
渔场负责人介绍了呼伦湖的冬季生产情况,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叶圣陶对呼伦湖冬季结冰厚1米半左右,冰上行驶大卡车绝无危险的事甚感惊喜,即兴赋诗二首:
一、
闻称塞上秋凉后,池面坚冰逾米厚。
冻云笼罩玉琉璃,驰道随开车马走。
二、
凿冰齐发捞鱼手,冰上摊鱼常百亩。
严寒宁肯惜辛劳,天失池鱼丰产侯。
中午,主人用刚捕捞上来的鱼虾热情地招待叶圣陶一行。呼伦湖美,这里的全鱼宴更是名扬天下。那“鲤鱼跳龙门”、 “松鼠鲤鱼”、 “二龙戏珠”等名菜,鲜嫩味美,造型美观,栩栩如生,尤如一件件艺术珍品,使人不忍下箸。在主人的频频劝饮下,叶圣陶也兴致勃勃地品尝了美酒佳肴,心情颇为欢快,并赋诗一首:
烹鲢炙鳜陈盘案,帐饮多欣杯屡满。
试枪惊起白鸥闲,放艇看投鱼网远。
餐后,叶圣陶在主人准备好的帐篷中美美地酣睡了一个多小时。起来后,到湖边观看游人在湖水中嬉戏。忽然,乌云自西来,雷声大作,不一会儿下起了雨。叶圣陶一行急忙登车回返。5时30分抵达满洲里。
晚餐后,主人热情地邀请叶圣陶一行观看满市剧团演出的河北梆子“渔家乐”。剧团的演员大都是年轻人,演出时都十分卖力。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叶圣陶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演员都是可造之材,唱与做均有可取之处。演出结束时已是晚11点30分了。
6日上午休息,叶圣陶没有上街参观市容,而是孜孜不倦地阅读起带来的书籍,又写了几封家书,告之旅途情况。下午3点,应邀与剧团的领导、演员座谈。叶圣陶鼓励青年演员要立志好学,继承先辈的技艺,为繁荣边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7日清晨,叶圣陶一行告别了边城满洲里,并于当日到达牙克石。牙克石是喜桂图旗的首府,也是进入大兴安岭森林地带的大门。喜桂图,蒙古语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8日上午10时许,叶圣陶一行由牙克石赴大兴安岭林区观光。当列车驶入岭顶站,这里是这条铁路的最高处。在站台上,叶圣陶眺望着8月的大兴安岭,在纵横千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有叠嶂争秀的山峦,有挺拔突兀的奇峰,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千山万壑,绿浪翻卷,十分雄浑壮观。葱葱郁郁的森林中,古松参天,幼林茁壮。当山风搅动时,松涛激荡,轰鸣作响,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生长的落叶松、白桦等树木,使群山的线条显得那么柔和,随着山势缓缓起伏着绿浪。一列列满载木材的火车像一条条巨龙喷云吐雾地在林海中蜿蜒穿行。山下芳草萋萋,山泉涓涓,流水淙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芳斗艳,浓郁的芳香令人陶醉。叶圣陶被大兴安岭的雄姿所震撼,不禁诗情涌动,赋诗二首:
一、
应接不遑顾盼频,大兴安岭乍游人。
连山林绿真成海,满地花鲜胜似春。
二、
母林绿暗幼林鲜,嫩绿草原相映研。
间以桦林挺银干,画家着笔费精研。
火车到达甘河已是夜间12点钟了。第二天早餐后,叶圣陶一行乘坐林区小火车前往距甘河五十公里的库中观光。林区的空气异常清新,使人神清气爽。与铁路平行的甘河水清见底,水草顺着流向缓缓袅动。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使叶圣陶忘记了都市的喧哗和浮燥,陶醉在这绮丽的自然风光中,心情十分愉悦,即兴吟诗一首:
波梳水草成文理,澄澈甘河天影蓝。
高柳临流蝉绝响,清秋景色宛江南。
午后12点30分到达库中。叶圣陶一行在原始森林中穿行,观赏着一株株生机勃勃的百年参天大树。走的累了,便在一块平坦的地上铺上几方毡毯休息。叶圣陶躺下来,伸展四肢,仰面朝天,看明蓝的高天和悠闲的白云,阳光从树冠的缝隙中漏下来,照得他身上微微发汗。这时,陪同前来的鄂伦春族小伙子泉博胜用猎枪打下了一只十来斤重的乌鸡,人们纷纷掮着猎枪,捧着乌鸡和他合影留念。叶圣陶和大家在原始森林中野餐,并听歌看舞蹈,新鲜意趣使叶圣陶心情兴奋。而后,林业工人为叶圣陶一行表演了伐木作业。林区之行使叶圣陶感受很大,在回甘河的车中,他回味着在原始森林中的印象,又得诗一首:
株株竞上望如伸,原始林中卧碧茵。
倏见乌鸡应声坠,神枪无愧鄂伦春。
12日,叶圣陶一行到达被称为“塞外苏杭”的扎兰屯参观访问。 “扎兰屯”是满语和汉语混用的称谓,“扎兰”在满语中是清代武官“参领”之意,因清代曾在这里设参领统辖该地。扎兰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雅鲁河碧波荡漾,犹如一条仙女手中飘舞的彩带,委委婉婉地撒落在绿树丛中。岸边青山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笼,蝶恋蜂萦,鸟鸣林间。登上山顶居高临下,四面八方尽收眼底,巍巍群山环抱着扎兰屯,河流如带,青纱映翠。市内街道纵横,人来车往,绿荫遮天。鳞次栉比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如画的景致使人大有“到此不再忆江南”的美感。叶圣陶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动,他动情地对大家说: “杭州的美是人工的美,而扎兰屯的美是天然的美。”并赋诗二首以表达他的心情。
采桑子·扎兰屯即景
一、
扎兰屯爱无边绿,榆柳虬枝,杨树高姿,静映清溪尽倒垂。
边城八月吹飞絮,淡影轻移,飘坠涟漪,错认江南四月时。
二、
山亭揽胜临空阔,雅鲁河宽,洲渚岩峦,弥望睛明万树圆。
数声汽笛飚轮过,轨道徐弯,列载龙蟠,尽是良材出宝山。
8月14日,叶圣陶一行结束了在呼伦贝尔历时15天的观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使他们难以忘怀的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湖泊和热情好客的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回到北京不久,叶圣陶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他的诗作《呼伦贝尔盟纪游》。1981年,公开出版了《内蒙日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呼伦贝尔的珍贵文字。
呼伦贝尔之行,在叶圣陶的心中留下了热情好客的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笑脸,留下了呼伦贝尔草原难忘的美景。没有想到的是20年后,一件事又把叶老与呼伦贝尔连在了一起。1981年初,作为呼伦贝尔盟重点中学的满洲里市第一中学,国家投资75万元建起一幢教学大楼交付使用。师生们搬入新教学楼后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经过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多次研究,制定了“勤奋求实,尊师爱校”的八字校训。虽然粉碎“四人帮”后,大家在思想上有所解放,但终究觉得把握不住。于是学校拟函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请求对校训给予审正与题字。一个月后,3月4日收到了叶圣陶写在宣纸上散发着墨香的八个大字及署名聂佳的信:“你校要叶圣陶先生题的字已经写好,今寄上。叶老先生不能亲自复信,很报歉……”
风雨沧桑,尽管几十年光阴过去了,但是叶圣陶先生在呼伦贝尔草原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仍然深深地刻印在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心中。他为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题写的校训,鞭策着一批批学子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内蒙古满洲里市档案史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