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7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史海钩沉)简述民国初年的鄂托克旗
  •     修志治史最重基本史料的掌握,否则文章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断不能长久立世。现就本人二十多年来收集掌握的民国初年的鄂托克旗史料部分内容公之于众,以求史志工作者加以利用。遗漏处颇多,请识者日后补阙为盼。
      一、沿革与官员
      明朝末年,达延汗之孙麦力艮(衮必里克墨尔根)占据河套地区,号所部为鄂尔多斯。顺治六年(1649)至乾隆元年(1736),清朝把鄂尔多斯部编为7旗,合称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正式名称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650年清廷授麦力艮次子拜桑固尔玄孙善巴为札萨克多罗贝勒,职爵世袭。民国成立后,蒙古社会政体未变,时鄂托克旗札萨克是噶勒藏鲁拉玛旺札勒札木苏,他的驻地在锡拉布里多诺尔,游牧地在腾格里泊。
      鄂托克旗署中设有东、西土萨拉齐(协理)各1员,东、西梅林各1员,和硕札格齐1员,章京83员,扎兰19员。他们上通下达,共同管理着全旗83个苏木的事务。此外,旗署的办事人员还有长史1员(俗称白通达),扎萨1员,毕齐克齐2员,保什户8员。
      二、四至及面积
      民国初年,鄂托克旗辖地与清朝时相同,地域辽阔。以札萨克的驻地锡拉布里多诺尔为中心,东至察罕札达海泊70里接杭锦旗,南至贺通图山(俗名回回墓)370里接乌审旗及长城,西至察罕托辉250里接黄河边,北至马阴山110里接杭锦旗;东南至库克陀罗海100里,西南至横城口330里,东北至鄂兰拜120里,西北至阿尔布坦(省嵬山)220里。时全旗总面积达137590余顷。
      三、户籍与人口
      蒙民人口:至1927年,全旗共有蒙民户数1200多户,男女人口4800多人。由于蒙民笃信喇嘛教,故出家当喇嘛者极多,时有喇嘛2735人,故喇嘛人口已占蒙民总人口的57%。时蒙古人多以游牧业为主。
      汉回人口:至1927年,全旗有汉回村落34处。村名为:五堆子、巴音套海、陶乐湖滩、察汗根、新地坑、旧地坑、康家巷、脑包池、杨子院子、杨家圈、刘家圈、五堡滩、十字井、草滩墩、公布井、赵家圈、井家湾、天成永、黄虎梁、二道梁、义什梁、报橙滩、堆子滩、陈家圈、张家圈、李家圈、杨家圈、石屯子沟、家家寨子、刘贵湾、宁条梁、月牙湖,此外还有草山梁下穴居农民不成村落者,旗西南东边界散居商民不成村落者。以上34村等处,共有2711户,男女人口8640人。
      教民人口:清末以来,西方天主教在蒙古地区传播迅猛。至1927年,鄂托克旗建有教堂11处,分别为:白泥井教堂、黑梁头教堂、城川教堂、堆子梁教堂、仓房梁教堂、沙路茅子教堂、硬子梁教堂、胡家窑子教堂、毛团库伦教堂、小桥畔教堂、宁条梁教务府。11处教堂辖有教民1270户,男女人口4900余人。
      四、寺庙与喇嘛
      民国初年,鄂托克旗境内寺庙林立,香火不逊于清代。至1927年,全旗计有喇嘛庙46处,分别为:新召(喇嘛500人,下同)、壕沁召(200人)、哈达图召(40人)、察哈甲达图庙(20人)、克泊庙(30人)、哈达冤庙(20人)、察汉吉力庙(20人)、吉拉木图庙(40人)、桃梨庙(20人)、乌兰吉拉庙(30人)、毛乌素庙(20人)、苏木图庙(20人)、捣拉庙(40人)、察汉庙(20人)、耳居图庙(20人)、保拉格斯太庙(30人)、桃期图庙(20人)、察布气庙(40人)、迭拉斯太庙(20人)、柴太庙(20人)、拉僧庙(100人)、阿桂庙(30人)、捣拉阿桂庙(30人)、巴彦托罗亥庙(300人)、毛脑亥吐盖庙(30人)、海流图庙(20人)、啊贵庙(30人)、馒头庙(20人)、补龙庙(15人)、喇嘛庙(40人)、哈套庙(20人)、归乌素庙(20人)、什拉鸡汗庙(50人)、哈拉哈通庙(200人)、阿太庙(40人)、尔素庙(20人)、五虎洞庙(30人)、毛盖图庙(20人)、拉麻庙(100人)、巴拉庙(30人)、土圪旦庙(20人)、召荒庙(20人)、什里庙(20人)、哈力哈图庙(300人)、朱拉开庙(40人)、克尔格根庙(20人)。以上46处寺庙,共有喇嘛2735人。
      五、水利
      清末民初,由于土地的开垦和农业人口的增多,至1927年,全旗境内修有许多沟渠、桥梁和渡口。
      1、沟渠
      保尔格斯太沟:在磴口东南,长约100里。
      乌兰布龙沟:在旗境西北,长约80里。
      杂袋沟:在巴彦套海:长约100里。
      都司图沟:在旗境西部红崖子北,长约200里。
      苦水沟:在旗境西部,长约100里。
      冰沟:在月牙湖南,长约5里。
      水洞沟:在横城迤北,长约20里。
      迈林沟:在旗境西北银山一带,长约60里。
      石拐洞;在草山梁南,长约100里。
      羊门子沟:在草山梁南,长约70里。
      喜鹊涧:在草山梁南,长约70里。
      赵官涧:在草山梁南,是喜鹊涧的上源。
      察汗根渠:长约10里。
      五堆子渠:长约20里。
      陶乐胡滩渠:长约20里。
      月牙湖渠:长约10里。
      2、桥梁
      八里河桥:在石屯子沟西,为木石建成,可容单车行走。此桥西北尚有同样一桥。
      大岔河桥:在小桥畔西,为木桥,只可行人,不能走车。
      石拐沟桥:在石拐沟底,为木桥,只可过人,不可行车。
      赵官涧桥:在赵官涧底,为木桥,只可过往行人。
      3、渡口
      磴口渡口:有船7只,有阿拉善厄鲁特旗派员管理。
      二子湾渡口:有船8只,由杭锦旗派员管理。
      石嘴子渡口:有船2只,由本旗派员管理。
      五堆子渡口:有船4只,由甘肃平罗县派员管理。
      流沙子渡口:有船2只,为回族人私营。
      横城堡渡口:有船10多只,由甘肃和本旗派员管理。
      六、税务与邮电
      1、税务
      税局:在鄂托克旗南部,分布着大量天然盐池,主要有白盐池、脑包池和苟池等。盐池每年产盐量颇多,附近蒙汉民众均赴购买或贩运。旗署在各盐池均设有税局一处,派人驻守收税。清末以来,按照规章制度,每斤收取制钱一文,谓之出境税。至1927年,盐税仍照旧章办理。
      税卡:宁条梁镇为绥远与陕西毗连要地,也是商务贸易处所,有商铺40余家,民居100多户,教民和耕地甚多,尤以皮毛交易为大宗;陕西靖边县在此设有征收皮毛税卡一处。在草山梁南要隘处,鄂托克旗署设有税卡一处,但交由商家增盛油坊承包,每月只向旗署交承包款20元,故使大量税款流失。
      2、邮电
      邮政:至1927年,鄂托克旗无专设之邮政局,只在宁条梁镇内设有邮传递处一所,并委商家代理,以此籍通蒙地与陕西、甘肃等地的信件。
      电报电话:民国初年,包头至兰州已埋设电线,其中磴口至石嘴子一段线路途经鄂托克旗境,但鄂托克旗未设置电话局,遇有急事,需赴磴口或石嘴子通话或拍报。
      七、交通
      民国初年,鄂托克旗由于地处荒漠,交通故不发达,境内只有台站大路和普通道路。
      1、台站大路:
      清朝时蒙古各盟旗为传递公文,都设有台站。民国以来,台站仍旧,共有6台,总称河西六台。其中察罕札达亥台属蒙藏院所辖杀虎口台站处管辖,其余五台站受旗札萨克节制。每台站设有章京、昆都和数量不等的站丁,章京负责台站的一切事务。六台站具体路程:石嘴子至铁盖苏木,计有70里;铁盖苏木至赛乌素,计有60里;赛乌素经捣拉阿桂庙至巴彦托罗亥庙,计有70里;巴彦托罗亥庙到札萨克驻所,计有70里;札萨克驻所至察汗淖,计有30里;察汗淖至巴彦淖,计有90里;巴彦淖至克泊庙,计有40里;克泊庙至乌审旗和杭锦旗两旗地界,计有40里。以上台站道路总计440里。
      2、普通道路:
      (1)从乌审、杭锦两旗交界点起西行,经克泊庙、巴彦淖、察汗淖、新井、察汗脑包、乌量素、白彦格、乌素图、铁盖苏木,终至石嘴子。此路总长430里。
      (2)从札萨克驻地起西南行,经都思图、补隆庙、西土萨拉齐营盘、沙亥庙,终至横城堡。此路总长400里。
      (3)从札萨克驻地起西南行,经毛脑亥土盖庙、沙拉才磴、钢达其乌素淖、毛盖图才磴、旧地坑,终至花马盐池。此路总长380里。
      (4)从札萨克驻地起东南行,经乌兰布拉格素、小尔克图、克力盖、克图鲁达布素、察汗陶拉亥,最终分抵安边、宁条梁等处。此路总长440里。
      (5)从札萨克驻地起东南行,经乌兰才磴、哈达图庙、乌兰陶拉亥,终至克客淖入乌审旗地界。此路总长150里。
      (6)由札萨克驻地起西北行,经新井、巴音、新召、大沐内、捣拉庙、察汗庙,终至杭锦旗地界。此路总长250里。
      (7)由宁条梁起西行70里,可至陕西安边县,此路为内地通往蒙旗之大道。
      (8)从札萨克驻地起西北行,经捣拉庙、耳居图庙,终至磴口。此路总长390里。
      (9)由乌审旗西行经里圪旦、城川、黑梁头、白泥井,终至花马盐池、安边、定边等处。境内路长90里。
      (10)从石屯子沟起东南行,经高家寨子、四路沟、赵官涧,终入陕西境内。境内路长50里,系属入陕西所属镇罗堡、宁赛堡等处之要道。
      八、物产
      鄂托克旗地大物博,水草丰美,其中药材、牲畜、盐碱等物产驰名于西北和京津地区。
      1、药材
      鄂托克旗水美地肥,是有名的药材之乡,其中尤以甘草为大宗。1927年,旗内产地有23处,年总产量达39.4万斤。具体产地:波罗代(年产2万斤,下同)、桃葫芦(2万)、毛巴素井(2万)、土圪旦庙(4.5万)、蟒盖图庙(2万)、巴彦井(1.5万)、四个井(2.5万)、补合井(2万)、蛮合图(1万)、哈力乌素(2万)、蛮汉乌素(1.5万)、小庙召(2万)、三台吉壕(1万)、唐林秋(1万)、爱力圪气(2万)、一把树(1万)、大沙头(1万)、石山阿保(2.5万)、五虎墩(1.2万)、札布素(1.5万)、西喇嘛庙(1.2万)、白通达壕(1万)、大石洞(1万)。
      除甘草外,鄂托克旗每年还盛产枸杞(年产1000斤)、豆根(无人开采)、发菜(小量开采)、锁阳(年产8000斤)、柴胡(年产4000斤)。
      2、牲畜
      鄂托克旗境内,向有“一牧二林三农”之说,足见畜牧业是旗民的最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旗内所产牲畜,以骆驼为最佳,牛羊次之,马再次之。民国初年,全旗每年平均孳生牲畜总数在12万头以上。
      骆驼:旗产骆驼,体质强大,最能负重,一般负重300至400斤不等。每年旗内孳生新驼不下50000头,多行销于甘肃和西套一带。成年驼每只价值70至80元不等。旗内每年产驼毛不下50万斤,时价每百斤为8元。
      羊:旗境羊分山羊和绵羊两种。山羊每百只为一把,每五百只为一群。旗内每年孳生山羊羔10000余只,成年羊每只时价4元;每只山羊每年可剪毛3斤。全旗每年产羊皮15000张,羊毛20万斤。
      牛:鄂托克旗牛体不大,分肉牛和乳牛两种。蒙民将300头牛称为一群,500头称一大群,小群为10头。牛除自用外,多外销于磴口和包头,每头时价为10至20元不等。旗内每年产牛皮8000张。
      马:由于牧马得利不及牛羊,故除乘骑外,蒙民多不成群饲养。马匹多产于秋季,全旗每年孳生马驹不过500匹,外销马匹不过200匹。
      3、盐碱   
      鄂托克旗境内盐碱湖极多,计有29处。盐碱湖名称:大池盐淖(方圆240里,下同)、苟池盐淖(120里)、脑包地盐淖(140里)、察斌达布素盐淖(320里)、察汉碱淖(200里)、巴彦碱淖(200里)、大纳林碱淖(120里)、小纳林碱淖(100里)、晤吗碱淖(150里)、敖龙碱淖(120里)、大克泊碱淖(150里)、小克泊碱淖(120里)、伊肯碱淖(200里);此外还有乌素淖(150里)、达拉吐噜淖(300里)、皂素淖(160里)、沙拉可图淖(400里)、毫赖图淖(150里)、哈达图淖(200里)、乌尔杜淖(150里)、可克淖(200里)、哈比里汉奴素淖(150里)、叨好图淖(120里)、钢达气乌素淖(300里)、可克乌素淖(200里)、沙拉乌素淖(80里)、毫类甲达亥淖(10里)、迭不拉亥淖(120里)、察罕淖(150里)。
      1923年,郑万福等26人,为开发旗境内盐碱业,集资1000股(每股百元),合现洋10万元,并在绥远实业厅注册备案,创办了大兴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他们承租了察汉淖、那林淖、哈吗圪太淖三湖。其中察汉淖每年可熬制成碱100万斤,时每百斤卖银洋2元,年均收入为2万元,而他们只需向旗署交纳年租金2千元,谋利可达10倍;那林淖和哈吗圪太淖均年产成碱54万斤。
      九、垦务
      1、清末垦务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月,清廷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次年八月又加封理藩院尚书衔,二十九年八月又补授为绥远城将军。在清廷的支持下,贻谷在内蒙古西部区各旗全力进行蒙地放垦事宜。蒙古诸旗王公,迫于清廷的淫威,被迫放垦土地。从1903年七月开办垦务起,至1907年底撤局止,鄂托克旗共放垦土地175.334顷,应征押荒银4363.83两。其押荒地分为四等:上等地每顷征银40两,中等地每顷征银30两,中下等地每顷征银20两,下等地每顷征银10两。此外,旗境内还有许多块已呈报但未及放垦之地。
      2、民国初年垦务
      民国以来,蒙地的垦务活动愈演愈烈,大大超过清朝末年的规模。从1923年十月起,至1924年九月底止,鄂托克旗共放垦土地519.4692顷,应征押荒银3296.9两。其押荒地分为四等:上等地每顷征银40两,中等地每顷征银30两,中下等地每顷征银20两,下等地每顷征银10两。此外,全旗还有丈过未放之地1897.5顷。
      3、土地的私垦
      蒙地开垦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官垦和私垦。官垦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大规模土地开垦,私垦则是民间的、非官方组织的土地出租和招垦。私垦虽给牧业经济带来破坏,但对蒙古民众的传统经济生活影响不大;给蒙古社会带来严重政治经济影响的,是大规模的官垦。从清朝末年至1927年,鄂托克旗较大的私垦地块有17处。
      红崖子地。计有6顷,为河滩地,在平罗县东60里处。
      阴湾子地。(亦称青沙洼滩)。计有30顷,为河滩地,在平罗县东南60里处。
      陶乐湖滩地。计有300顷,为河滩地,在平罗县东南60里处。
      五堆子地。计有1000顷左右,为河滩地,在旗札萨克驻地西南280里处。
      杨家院子地。计有100顷,为沙土地,在盐池县北5里处。
      十字井草滩墩地。计有8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北15里处。
      芨芨草滩地。计有300顷,为沙土地,在盐池县西北100里处。
      公布井子地。计有1000顷左右,为沙土地,在定边县北40里处。
      黄虎梁地。计有1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北40里处。
      黄沙土草滩地。计有2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北30里处。
      李家圈混水地。计有2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90里处。
      堆子梁村混水地。计有5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100里处。
      张家寨混水地。计有4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90里处。
      富家寨混水地。计有2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90里处。
      石屯子沟地。该地分两块:红泥地,计有200顷;黄红沙地,计有200顷。两地均在定边县东90里处。
      草山梁地。计地16000顷,为山坡地,在靖边县西北60多里处。
      宁条梁地。计有90顷,为沙土地,在靖边县西北100里处。
      4、教堂土地
      清末以来,天主教堂在鄂托克旗拥有大量土地,据1927年统计,教堂共拥有土地6块。
      草山梁地。在靖边县西北60多里处,计地200余顷,为红沙土地;教民耕种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硬地梁子地。在旗札萨克驻地东南400里处,计地1400多顷,为黄沙土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小桥畔地。在靖边县西北80多里处,计地400顷,为沙滩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布夺滩地(亦称营盘堆子梁)。在旗札萨克驻地东南380多里,宁条梁北40里处,计地400余顷,为红沙滩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4/10上交教堂。
      城川地。在旗札萨克驻地东南300里处,计地2000顷(时已开垦4/10),为黄沙滩地;教民耕种者尚少。
      圪旦滩地(亦称白泥井、榆树壕)。在旗札萨克驻地正南440里处,计地3000顷(时已开垦3/10),为黄沙土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5、台站土地
      清代每一台站都有国家无偿拨给站丁的养赡地——台站地。河西六台站计有台站地8640顷,但能耕种之地不足1000顷。
      1919年,杀虎口台站管理处所属察汉札达亥台站被绥远垦务总局重新划拨台站地,划给该台站丁50户土地400顷,章京办公地100顷,公共牧场地69.7顷,其余全部放垦。1923年,由于察汉札达亥台站蒙民奋起阻垦,迫使当局重新为该台站划拨土地;计有台丁公共牧场1200顷,赡召地48.6顷。其余五台站在民国初年的土地变化不详。
      
      参考文献:
      周颂尧《鄂托克富源调查记》,绥远垦务总局印,1928年。

    (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简述民国初年的鄂托克旗
  •     修志治史最重基本史料的掌握,否则文章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断不能长久立世。现就本人二十多年来收集掌握的民国初年的鄂托克旗史料部分内容公之于众,以求史志工作者加以利用。遗漏处颇多,请识者日后补阙为盼。
      一、沿革与官员
      明朝末年,达延汗之孙麦力艮(衮必里克墨尔根)占据河套地区,号所部为鄂尔多斯。顺治六年(1649)至乾隆元年(1736),清朝把鄂尔多斯部编为7旗,合称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正式名称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650年清廷授麦力艮次子拜桑固尔玄孙善巴为札萨克多罗贝勒,职爵世袭。民国成立后,蒙古社会政体未变,时鄂托克旗札萨克是噶勒藏鲁拉玛旺札勒札木苏,他的驻地在锡拉布里多诺尔,游牧地在腾格里泊。
      鄂托克旗署中设有东、西土萨拉齐(协理)各1员,东、西梅林各1员,和硕札格齐1员,章京83员,扎兰19员。他们上通下达,共同管理着全旗83个苏木的事务。此外,旗署的办事人员还有长史1员(俗称白通达),扎萨1员,毕齐克齐2员,保什户8员。
      二、四至及面积
      民国初年,鄂托克旗辖地与清朝时相同,地域辽阔。以札萨克的驻地锡拉布里多诺尔为中心,东至察罕札达海泊70里接杭锦旗,南至贺通图山(俗名回回墓)370里接乌审旗及长城,西至察罕托辉250里接黄河边,北至马阴山110里接杭锦旗;东南至库克陀罗海100里,西南至横城口330里,东北至鄂兰拜120里,西北至阿尔布坦(省嵬山)220里。时全旗总面积达137590余顷。
      三、户籍与人口
      蒙民人口:至1927年,全旗共有蒙民户数1200多户,男女人口4800多人。由于蒙民笃信喇嘛教,故出家当喇嘛者极多,时有喇嘛2735人,故喇嘛人口已占蒙民总人口的57%。时蒙古人多以游牧业为主。
      汉回人口:至1927年,全旗有汉回村落34处。村名为:五堆子、巴音套海、陶乐湖滩、察汗根、新地坑、旧地坑、康家巷、脑包池、杨子院子、杨家圈、刘家圈、五堡滩、十字井、草滩墩、公布井、赵家圈、井家湾、天成永、黄虎梁、二道梁、义什梁、报橙滩、堆子滩、陈家圈、张家圈、李家圈、杨家圈、石屯子沟、家家寨子、刘贵湾、宁条梁、月牙湖,此外还有草山梁下穴居农民不成村落者,旗西南东边界散居商民不成村落者。以上34村等处,共有2711户,男女人口8640人。
      教民人口:清末以来,西方天主教在蒙古地区传播迅猛。至1927年,鄂托克旗建有教堂11处,分别为:白泥井教堂、黑梁头教堂、城川教堂、堆子梁教堂、仓房梁教堂、沙路茅子教堂、硬子梁教堂、胡家窑子教堂、毛团库伦教堂、小桥畔教堂、宁条梁教务府。11处教堂辖有教民1270户,男女人口4900余人。
      四、寺庙与喇嘛
      民国初年,鄂托克旗境内寺庙林立,香火不逊于清代。至1927年,全旗计有喇嘛庙46处,分别为:新召(喇嘛500人,下同)、壕沁召(200人)、哈达图召(40人)、察哈甲达图庙(20人)、克泊庙(30人)、哈达冤庙(20人)、察汉吉力庙(20人)、吉拉木图庙(40人)、桃梨庙(20人)、乌兰吉拉庙(30人)、毛乌素庙(20人)、苏木图庙(20人)、捣拉庙(40人)、察汉庙(20人)、耳居图庙(20人)、保拉格斯太庙(30人)、桃期图庙(20人)、察布气庙(40人)、迭拉斯太庙(20人)、柴太庙(20人)、拉僧庙(100人)、阿桂庙(30人)、捣拉阿桂庙(30人)、巴彦托罗亥庙(300人)、毛脑亥吐盖庙(30人)、海流图庙(20人)、啊贵庙(30人)、馒头庙(20人)、补龙庙(15人)、喇嘛庙(40人)、哈套庙(20人)、归乌素庙(20人)、什拉鸡汗庙(50人)、哈拉哈通庙(200人)、阿太庙(40人)、尔素庙(20人)、五虎洞庙(30人)、毛盖图庙(20人)、拉麻庙(100人)、巴拉庙(30人)、土圪旦庙(20人)、召荒庙(20人)、什里庙(20人)、哈力哈图庙(300人)、朱拉开庙(40人)、克尔格根庙(20人)。以上46处寺庙,共有喇嘛2735人。
      五、水利
      清末民初,由于土地的开垦和农业人口的增多,至1927年,全旗境内修有许多沟渠、桥梁和渡口。
      1、沟渠
      保尔格斯太沟:在磴口东南,长约100里。
      乌兰布龙沟:在旗境西北,长约80里。
      杂袋沟:在巴彦套海:长约100里。
      都司图沟:在旗境西部红崖子北,长约200里。
      苦水沟:在旗境西部,长约100里。
      冰沟:在月牙湖南,长约5里。
      水洞沟:在横城迤北,长约20里。
      迈林沟:在旗境西北银山一带,长约60里。
      石拐洞;在草山梁南,长约100里。
      羊门子沟:在草山梁南,长约70里。
      喜鹊涧:在草山梁南,长约70里。
      赵官涧:在草山梁南,是喜鹊涧的上源。
      察汗根渠:长约10里。
      五堆子渠:长约20里。
      陶乐胡滩渠:长约20里。
      月牙湖渠:长约10里。
      2、桥梁
      八里河桥:在石屯子沟西,为木石建成,可容单车行走。此桥西北尚有同样一桥。
      大岔河桥:在小桥畔西,为木桥,只可行人,不能走车。
      石拐沟桥:在石拐沟底,为木桥,只可过人,不可行车。
      赵官涧桥:在赵官涧底,为木桥,只可过往行人。
      3、渡口
      磴口渡口:有船7只,有阿拉善厄鲁特旗派员管理。
      二子湾渡口:有船8只,由杭锦旗派员管理。
      石嘴子渡口:有船2只,由本旗派员管理。
      五堆子渡口:有船4只,由甘肃平罗县派员管理。
      流沙子渡口:有船2只,为回族人私营。
      横城堡渡口:有船10多只,由甘肃和本旗派员管理。
      六、税务与邮电
      1、税务
      税局:在鄂托克旗南部,分布着大量天然盐池,主要有白盐池、脑包池和苟池等。盐池每年产盐量颇多,附近蒙汉民众均赴购买或贩运。旗署在各盐池均设有税局一处,派人驻守收税。清末以来,按照规章制度,每斤收取制钱一文,谓之出境税。至1927年,盐税仍照旧章办理。
      税卡:宁条梁镇为绥远与陕西毗连要地,也是商务贸易处所,有商铺40余家,民居100多户,教民和耕地甚多,尤以皮毛交易为大宗;陕西靖边县在此设有征收皮毛税卡一处。在草山梁南要隘处,鄂托克旗署设有税卡一处,但交由商家增盛油坊承包,每月只向旗署交承包款20元,故使大量税款流失。
      2、邮电
      邮政:至1927年,鄂托克旗无专设之邮政局,只在宁条梁镇内设有邮传递处一所,并委商家代理,以此籍通蒙地与陕西、甘肃等地的信件。
      电报电话:民国初年,包头至兰州已埋设电线,其中磴口至石嘴子一段线路途经鄂托克旗境,但鄂托克旗未设置电话局,遇有急事,需赴磴口或石嘴子通话或拍报。
      七、交通
      民国初年,鄂托克旗由于地处荒漠,交通故不发达,境内只有台站大路和普通道路。
      1、台站大路:
      清朝时蒙古各盟旗为传递公文,都设有台站。民国以来,台站仍旧,共有6台,总称河西六台。其中察罕札达亥台属蒙藏院所辖杀虎口台站处管辖,其余五台站受旗札萨克节制。每台站设有章京、昆都和数量不等的站丁,章京负责台站的一切事务。六台站具体路程:石嘴子至铁盖苏木,计有70里;铁盖苏木至赛乌素,计有60里;赛乌素经捣拉阿桂庙至巴彦托罗亥庙,计有70里;巴彦托罗亥庙到札萨克驻所,计有70里;札萨克驻所至察汗淖,计有30里;察汗淖至巴彦淖,计有90里;巴彦淖至克泊庙,计有40里;克泊庙至乌审旗和杭锦旗两旗地界,计有40里。以上台站道路总计440里。
      2、普通道路:
      (1)从乌审、杭锦两旗交界点起西行,经克泊庙、巴彦淖、察汗淖、新井、察汗脑包、乌量素、白彦格、乌素图、铁盖苏木,终至石嘴子。此路总长430里。
      (2)从札萨克驻地起西南行,经都思图、补隆庙、西土萨拉齐营盘、沙亥庙,终至横城堡。此路总长400里。
      (3)从札萨克驻地起西南行,经毛脑亥土盖庙、沙拉才磴、钢达其乌素淖、毛盖图才磴、旧地坑,终至花马盐池。此路总长380里。
      (4)从札萨克驻地起东南行,经乌兰布拉格素、小尔克图、克力盖、克图鲁达布素、察汗陶拉亥,最终分抵安边、宁条梁等处。此路总长440里。
      (5)从札萨克驻地起东南行,经乌兰才磴、哈达图庙、乌兰陶拉亥,终至克客淖入乌审旗地界。此路总长150里。
      (6)由札萨克驻地起西北行,经新井、巴音、新召、大沐内、捣拉庙、察汗庙,终至杭锦旗地界。此路总长250里。
      (7)由宁条梁起西行70里,可至陕西安边县,此路为内地通往蒙旗之大道。
      (8)从札萨克驻地起西北行,经捣拉庙、耳居图庙,终至磴口。此路总长390里。
      (9)由乌审旗西行经里圪旦、城川、黑梁头、白泥井,终至花马盐池、安边、定边等处。境内路长90里。
      (10)从石屯子沟起东南行,经高家寨子、四路沟、赵官涧,终入陕西境内。境内路长50里,系属入陕西所属镇罗堡、宁赛堡等处之要道。
      八、物产
      鄂托克旗地大物博,水草丰美,其中药材、牲畜、盐碱等物产驰名于西北和京津地区。
      1、药材
      鄂托克旗水美地肥,是有名的药材之乡,其中尤以甘草为大宗。1927年,旗内产地有23处,年总产量达39.4万斤。具体产地:波罗代(年产2万斤,下同)、桃葫芦(2万)、毛巴素井(2万)、土圪旦庙(4.5万)、蟒盖图庙(2万)、巴彦井(1.5万)、四个井(2.5万)、补合井(2万)、蛮合图(1万)、哈力乌素(2万)、蛮汉乌素(1.5万)、小庙召(2万)、三台吉壕(1万)、唐林秋(1万)、爱力圪气(2万)、一把树(1万)、大沙头(1万)、石山阿保(2.5万)、五虎墩(1.2万)、札布素(1.5万)、西喇嘛庙(1.2万)、白通达壕(1万)、大石洞(1万)。
      除甘草外,鄂托克旗每年还盛产枸杞(年产1000斤)、豆根(无人开采)、发菜(小量开采)、锁阳(年产8000斤)、柴胡(年产4000斤)。
      2、牲畜
      鄂托克旗境内,向有“一牧二林三农”之说,足见畜牧业是旗民的最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旗内所产牲畜,以骆驼为最佳,牛羊次之,马再次之。民国初年,全旗每年平均孳生牲畜总数在12万头以上。
      骆驼:旗产骆驼,体质强大,最能负重,一般负重300至400斤不等。每年旗内孳生新驼不下50000头,多行销于甘肃和西套一带。成年驼每只价值70至80元不等。旗内每年产驼毛不下50万斤,时价每百斤为8元。
      羊:旗境羊分山羊和绵羊两种。山羊每百只为一把,每五百只为一群。旗内每年孳生山羊羔10000余只,成年羊每只时价4元;每只山羊每年可剪毛3斤。全旗每年产羊皮15000张,羊毛20万斤。
      牛:鄂托克旗牛体不大,分肉牛和乳牛两种。蒙民将300头牛称为一群,500头称一大群,小群为10头。牛除自用外,多外销于磴口和包头,每头时价为10至20元不等。旗内每年产牛皮8000张。
      马:由于牧马得利不及牛羊,故除乘骑外,蒙民多不成群饲养。马匹多产于秋季,全旗每年孳生马驹不过500匹,外销马匹不过200匹。
      3、盐碱   
      鄂托克旗境内盐碱湖极多,计有29处。盐碱湖名称:大池盐淖(方圆240里,下同)、苟池盐淖(120里)、脑包地盐淖(140里)、察斌达布素盐淖(320里)、察汉碱淖(200里)、巴彦碱淖(200里)、大纳林碱淖(120里)、小纳林碱淖(100里)、晤吗碱淖(150里)、敖龙碱淖(120里)、大克泊碱淖(150里)、小克泊碱淖(120里)、伊肯碱淖(200里);此外还有乌素淖(150里)、达拉吐噜淖(300里)、皂素淖(160里)、沙拉可图淖(400里)、毫赖图淖(150里)、哈达图淖(200里)、乌尔杜淖(150里)、可克淖(200里)、哈比里汉奴素淖(150里)、叨好图淖(120里)、钢达气乌素淖(300里)、可克乌素淖(200里)、沙拉乌素淖(80里)、毫类甲达亥淖(10里)、迭不拉亥淖(120里)、察罕淖(150里)。
      1923年,郑万福等26人,为开发旗境内盐碱业,集资1000股(每股百元),合现洋10万元,并在绥远实业厅注册备案,创办了大兴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他们承租了察汉淖、那林淖、哈吗圪太淖三湖。其中察汉淖每年可熬制成碱100万斤,时每百斤卖银洋2元,年均收入为2万元,而他们只需向旗署交纳年租金2千元,谋利可达10倍;那林淖和哈吗圪太淖均年产成碱54万斤。
      九、垦务
      1、清末垦务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月,清廷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次年八月又加封理藩院尚书衔,二十九年八月又补授为绥远城将军。在清廷的支持下,贻谷在内蒙古西部区各旗全力进行蒙地放垦事宜。蒙古诸旗王公,迫于清廷的淫威,被迫放垦土地。从1903年七月开办垦务起,至1907年底撤局止,鄂托克旗共放垦土地175.334顷,应征押荒银4363.83两。其押荒地分为四等:上等地每顷征银40两,中等地每顷征银30两,中下等地每顷征银20两,下等地每顷征银10两。此外,旗境内还有许多块已呈报但未及放垦之地。
      2、民国初年垦务
      民国以来,蒙地的垦务活动愈演愈烈,大大超过清朝末年的规模。从1923年十月起,至1924年九月底止,鄂托克旗共放垦土地519.4692顷,应征押荒银3296.9两。其押荒地分为四等:上等地每顷征银40两,中等地每顷征银30两,中下等地每顷征银20两,下等地每顷征银10两。此外,全旗还有丈过未放之地1897.5顷。
      3、土地的私垦
      蒙地开垦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官垦和私垦。官垦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大规模土地开垦,私垦则是民间的、非官方组织的土地出租和招垦。私垦虽给牧业经济带来破坏,但对蒙古民众的传统经济生活影响不大;给蒙古社会带来严重政治经济影响的,是大规模的官垦。从清朝末年至1927年,鄂托克旗较大的私垦地块有17处。
      红崖子地。计有6顷,为河滩地,在平罗县东60里处。
      阴湾子地。(亦称青沙洼滩)。计有30顷,为河滩地,在平罗县东南60里处。
      陶乐湖滩地。计有300顷,为河滩地,在平罗县东南60里处。
      五堆子地。计有1000顷左右,为河滩地,在旗札萨克驻地西南280里处。
      杨家院子地。计有100顷,为沙土地,在盐池县北5里处。
      十字井草滩墩地。计有8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北15里处。
      芨芨草滩地。计有300顷,为沙土地,在盐池县西北100里处。
      公布井子地。计有1000顷左右,为沙土地,在定边县北40里处。
      黄虎梁地。计有1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北40里处。
      黄沙土草滩地。计有2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北30里处。
      李家圈混水地。计有20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90里处。
      堆子梁村混水地。计有5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100里处。
      张家寨混水地。计有4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90里处。
      富家寨混水地。计有20顷,为沙土地,在定边县东90里处。
      石屯子沟地。该地分两块:红泥地,计有200顷;黄红沙地,计有200顷。两地均在定边县东90里处。
      草山梁地。计地16000顷,为山坡地,在靖边县西北60多里处。
      宁条梁地。计有90顷,为沙土地,在靖边县西北100里处。
      4、教堂土地
      清末以来,天主教堂在鄂托克旗拥有大量土地,据1927年统计,教堂共拥有土地6块。
      草山梁地。在靖边县西北60多里处,计地200余顷,为红沙土地;教民耕种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硬地梁子地。在旗札萨克驻地东南400里处,计地1400多顷,为黄沙土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小桥畔地。在靖边县西北80多里处,计地400顷,为沙滩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布夺滩地(亦称营盘堆子梁)。在旗札萨克驻地东南380多里,宁条梁北40里处,计地400余顷,为红沙滩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4/10上交教堂。
      城川地。在旗札萨克驻地东南300里处,计地2000顷(时已开垦4/10),为黄沙滩地;教民耕种者尚少。
      圪旦滩地(亦称白泥井、榆树壕)。在旗札萨克驻地正南440里处,计地3000顷(时已开垦3/10),为黄沙土地;由教民耕种,年收成的3/10上交教堂。
      5、台站土地
      清代每一台站都有国家无偿拨给站丁的养赡地——台站地。河西六台站计有台站地8640顷,但能耕种之地不足1000顷。
      1919年,杀虎口台站管理处所属察汉札达亥台站被绥远垦务总局重新划拨台站地,划给该台站丁50户土地400顷,章京办公地100顷,公共牧场地69.7顷,其余全部放垦。1923年,由于察汉札达亥台站蒙民奋起阻垦,迫使当局重新为该台站划拨土地;计有台丁公共牧场1200顷,赡召地48.6顷。其余五台站在民国初年的土地变化不详。
      
      参考文献:
      周颂尧《鄂托克富源调查记》,绥远垦务总局印,1928年。

    (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