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7年  /  第一期
  • (史海钩沉)汇宗寺被毁的前前后后
  •     汇宗寺位于多伦县城北,蒙古语称“呼和苏默”,意为青庙,是因为殿顶覆以青蓝色琉璃瓦而得名。汇宗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在乌兰布通获胜后,为安定北部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御驾多伦诺尔,举行了内外蒙古诸部王公的“多伦诺尔会盟”,为纪念这次会盟,康熙皇帝应蒙古各部王公的合辞请求,决定由国库拨款在多伦诺尔修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院建成后,规模宏大,气势辉煌,占地面积27多公顷,包括主体庙正大殿等及其两翼的佛仓十处,官仓五处,当子房近百余处。汇宗寺建成后,令内、外蒙古各部落,每部落各派一僧以住持。这样,内外蒙各地僧众,朝拜者往来频繁,多伦诺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藏传佛教中心。汇宗寺是先有庙,后有名。‘汇宗’之意正如康熙皇帝在会盟碑中所说:“…先是寺未有额,兹特允寺僧之请,赐名曰‘汇宗’。盖四十八家,家各一僧,佛法无二,统之一宗,而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诸蒙古恪守侯度,奔走来同,犹江汉朝宗于海,其亦有宗之义也,夫是为之记,以垂永久云。”仅就这一题名来看,则是高屋建瓴,寓意深远,加之其真实的历史内涵,更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发人深省,难怪有些人要特别关注汇宗寺的存在。其时,多伦诺尔就以寺庙为纽带和核心逐渐发展成为北方草原牧区畜产品最大的集散地和商贸城市。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多伦诺尔为口北三厅之一,即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管理“察哈尔左翼正白、镶白、正蓝、镶黄四旗及内扎萨克、外喀尔喀一百三十余旗蒙民交涉、命、盗等案并查缉逃匪,审理汉铺争讼、窃劫、人命各案之事。”成为一个历史重镇。第一次多伦诺尔会盟,清政府化解了喀尔喀各部的矛盾和积怨并确立了对喀尔喀(即外蒙古)的有效统治。在第一次多伦诺尔会盟后54年,即1745年,乾隆皇帝在多伦诺尔召集蒙古各部举行第二次多伦诺尔会盟,进一步强化了党中央和蒙古各部的关系。这样,汇宗寺不仅成为蒙古民族统一,中华民族统一的一种象征,而且是蒙古民族统一,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历史见证。
        而汇宗寺是被毁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后的前苏联红军之手。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分东、北、西三路,突破日本法西斯三千公里防线进入东北。8月9日(农历七月初二),苏联红军派遣两架黑色轰炸机轰炸了多伦汇宗寺正殿一角和少许附属建筑,投下10多枚炸弹,没有在城市居民区投弹,只炸伤了城北的一个老太太和一头牛。10日(初三),苏联红军又派飞机在多伦县城上空散发用蒙文铅印的红、黄、兰各色传单,意思是要求日本军人立即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不然就要消灭他们。10日后,日伪人员纷纷躲藏,不敢露面,在这段政治真空期,少数贫苦胆大的老百姓就哄抢了日本人开设的大蒙公司等商社和仓库,有的人还因此发了点财。13日苏联红军的先头部队的两辆坦克到多伦城北,向正在逃跑的日本文职人员的汽车开了几炮。14日苏联红军普利耶夫上将指挥的苏联红军前线部队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人民军骑兵机械化集团群(简称苏蒙联军)进驻多伦。多伦县商会长吴瑞斋带领一些老百姓举着白旗去欢迎,当场苏联红军的军官就解释说,你们不是投降,不能举白旗,我们是来解放你们的。后来老百姓又赶制了彩旗,欢迎苏联红军的到来。苏联红军进驻东北后,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并不好,但在多伦县城内,总体来说,苏联红军还是纪律严明,对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骚扰。当时,苏联红军还随军带来了歌舞团,在多伦山西会馆举行了慰问演出和放映了电影。9月下旬,苏联红军就把汇宗寺内有价值的东西洗劫一空,然后将汇宗寺主体庙正大殿放火焚烧,一直烧了一整天,由于烧后大殿的主要框架还没有烧完,又被苏联军人在军官的指挥下用坦克全部推倒、拆光。而相距仅一里之遥、规模更为宏大的善因寺则居然能幸存下来,安然无恙。苏联红军烧毁汇宗寺这件事,对许多多伦人都是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事。还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在中国的国土上,名义上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慰问团团长的拉木札布(与苏蒙联军同时到达多伦)竟召集各旗代表在多伦开会,宣布成立察哈尔盟临时政府。任命纳·赛音朝克图为盟长,宝日格勒为多伦诺尔旗旗长,武瑞斋为多伦诺尔苏维埃市市长。一个外国慰问团的团长哪来的这种权利,实际上是利用这一地区政局混乱,政权真空的机会,想通过旗、盟政府领导人任命,进而操控多伦诺尔旗和察哈尔盟政权。但所幸的是中共平北地委察蒙地分委立即派县长商云飞等人很快到达多伦,经多伦县维持会杨方、朱梦文、王志士联系,与苏军普利耶夫上将和城防司令诺毕克夫大校会晤、交涉,卓有成效,苏军同意中共代表接管多伦地区政府工作,这样八路军少数人员就进驻多伦县城立即开展各项工作。由于时局的变化,蒙古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拉木札布在多伦地区的各项任命随之自然作废。当时,苏军在多伦驻有重要的前线指挥机构,多伦也是苏军的重要兵站。有一件事是应该提及的,9月初曾克林领导4000多人八路军部队,与苏联红军交涉同意后进驻沈阳,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了沈阳卫戌区司令部,几天就解除了沈阳15000多日伪军、宪兵的武装。后苏军迫于英、美两国和国民政府的压力,苏军让八路军离开沈阳。由于形势复杂,曾克林决定回延安向党中央请示。苏军表示支持,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决定派一架飞机和两名苏联红军全权代表与曾克林一起到延安向中共中央说明情况。9月14日从沈阳起飞,当天在多伦机场加油,15日到延安。9月16日曾克林陪同彭真、陈云、伍修权等带着党中央成立东北局重大的决定乘坐同一架飞机,17日在多伦机场加油、休息,于18日返回沈阳。11月党中央从延安派了两个俄语翻译到达多伦,开展对苏军全面的联络工作。同样,11月底苏军迫于各种压力,要求中共多伦县委和县政府由多伦县城迁出,后迁至农村二道渠。可见,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且十分微妙。
       有些人说,苏联红军焚烧汇宗寺可能是因为无意失火引起的,有人说,苏军需要燃料才把它烧毁的,多数人则认为是故意行为。按照国际条约和惯例,战领军是不能破坏被占领地的民间设施和宗教建筑的,何况是作为同盟国的苏联红军在中国的国土上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呢!?再者,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等其它地区并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这就奇怪了。这种特殊的事件就必定有特殊的原因,如果将这一现象或者说是历史事件和当时的国际环境联系起来分析,人们就会发现,汇宗寺被炸、被烧、被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偶然的事件,是一个经过精心谋划的政治行为,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国际政治背景。汇宗寺之所以被苏军、被国外某些人这样关注,从另一个层面证明,它仍然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心理作用。因为它是外蒙古各部和解,清政府对外蒙古实行有效统治的历史见证。是蒙古民族统一,中华民族统一的一种象征。
        从多伦诺尔会盟和相继建成汇宗寺后,多伦诺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疆重要的佛教中心和商贸中心,一直到1945年汇宗寺被苏军轰炸、焚烧、拆光,前后历经254年。在多伦诺尔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每一重大事件,像两次多伦诺尔会盟;康熙年间,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移居多伦诺尔附近地区;雍正年间,二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移居多伦诺尔县城;乾隆六年,哲布尊丹巴活佛移回喀尔喀。为安排遗留在多伦诺尔相随贸易的喀尔喀商人,在旧营东北专门为他们建了新营,称新盛营,建有柔远、宁仁、阜财、裕本、通利5条街。新、旧营连接后,即为多伦诺尔城区;民国2年的“癸丑兵变”,入侵的8000名外蒙古军队在玛克萨尔扎布指挥下,进攻多伦诺尔城区,王怀庆率领的3000各国民军与其激战两昼夜,国民军在老百姓的大力支援下英勇作战,以少胜多。外蒙入侵者大败,仓慌逃窜。这些似乎都与喀尔喀地区(即外蒙古)的归属,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大是大非问题有关。因此,1945年多伦汇宗寺被苏军烧毁的突发事件,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当时复杂而微妙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但苏军为什么要轰炸、烧毁并拆光汇宗寺?在多伦民众、国人和历史学者心目中始终是个不解之谜。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政治话题。没有个人和组织提起进行探讨、研究。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历史谜案应该还历史以本来的面貌,有关方面应该组织人力在国内外,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找出真正的答案,给社会和历史一个合理、真实的交代。
        需要指出的是,抗日战争末期,苏、美、英三国首脑撇开中国,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前苏联举行了雅尔塔会议。会议主题是美、英两国要求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条件,用属于中国主权的许多问题作了妥协和让步。蒋介石对此甚感不满。据戚如高主编的《国共和谈秘释》称,1945年6月27日蒋介石还是派蒋经国与宋子文到苏联请求苏联出兵东北,帮助打败日本关东军。谈判中涉及到中苏历史悬案时,谈了五次,未果。蒋经国回国商讨对策,8月8日返回,受到苏联元首斯大林的接见。会见时,就外蒙古问题,斯大林就毫不掩饰地质问蒋经国。这一段谈话值得回味。
        斯:“你们对外蒙古,为什么一直坚持不承认其独立?”
        蒋:“你应当谅解,我们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就是为了把失土收回来,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还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我国民众是不会同意的,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中国民众会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支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苏联。”
        斯:“这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们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求你们帮忙,而是你们要求我帮忙。倘使你们本国有力量,自己可打垮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们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是废话。”
        俄A·M·刘多夫斯基所著《斯大林与中国》一书中,1945年12月29日《关于蒋经国来访》写道:
        莫洛托夫(原苏联外交部长)问:“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蒋经国:“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决定,将于(46年)元月头几日公布。”
        由于苏联施加压力,使蒋介石政权被迫默认了雅尔塔协定,同意外蒙古独立和其他条款。但是直到1946年初,苏联红军从我国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撤军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才或仍未?)承认外蒙古独立。(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宣布?或者始终没有宣布)
        1946年1月26日苏蒙联军撤离多伦回国。中共多伦县党、政、军机关迁回县城。苏蒙联军撤离多伦时,裹挟走部分旅蒙商、农牧民的牛羊并拉走了面粉厂的动力设备。
        探讨、研究多伦从汇宗寺的修建到其被毁前后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民族关系,国际政治历史背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外蒙古独立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北京朝阳区三间房南里5号院一楼6门7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汇宗寺被毁的前前后后
  •     汇宗寺位于多伦县城北,蒙古语称“呼和苏默”,意为青庙,是因为殿顶覆以青蓝色琉璃瓦而得名。汇宗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在乌兰布通获胜后,为安定北部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御驾多伦诺尔,举行了内外蒙古诸部王公的“多伦诺尔会盟”,为纪念这次会盟,康熙皇帝应蒙古各部王公的合辞请求,决定由国库拨款在多伦诺尔修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院建成后,规模宏大,气势辉煌,占地面积27多公顷,包括主体庙正大殿等及其两翼的佛仓十处,官仓五处,当子房近百余处。汇宗寺建成后,令内、外蒙古各部落,每部落各派一僧以住持。这样,内外蒙各地僧众,朝拜者往来频繁,多伦诺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藏传佛教中心。汇宗寺是先有庙,后有名。‘汇宗’之意正如康熙皇帝在会盟碑中所说:“…先是寺未有额,兹特允寺僧之请,赐名曰‘汇宗’。盖四十八家,家各一僧,佛法无二,统之一宗,而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诸蒙古恪守侯度,奔走来同,犹江汉朝宗于海,其亦有宗之义也,夫是为之记,以垂永久云。”仅就这一题名来看,则是高屋建瓴,寓意深远,加之其真实的历史内涵,更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发人深省,难怪有些人要特别关注汇宗寺的存在。其时,多伦诺尔就以寺庙为纽带和核心逐渐发展成为北方草原牧区畜产品最大的集散地和商贸城市。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多伦诺尔为口北三厅之一,即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管理“察哈尔左翼正白、镶白、正蓝、镶黄四旗及内扎萨克、外喀尔喀一百三十余旗蒙民交涉、命、盗等案并查缉逃匪,审理汉铺争讼、窃劫、人命各案之事。”成为一个历史重镇。第一次多伦诺尔会盟,清政府化解了喀尔喀各部的矛盾和积怨并确立了对喀尔喀(即外蒙古)的有效统治。在第一次多伦诺尔会盟后54年,即1745年,乾隆皇帝在多伦诺尔召集蒙古各部举行第二次多伦诺尔会盟,进一步强化了党中央和蒙古各部的关系。这样,汇宗寺不仅成为蒙古民族统一,中华民族统一的一种象征,而且是蒙古民族统一,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历史见证。
        而汇宗寺是被毁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后的前苏联红军之手。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分东、北、西三路,突破日本法西斯三千公里防线进入东北。8月9日(农历七月初二),苏联红军派遣两架黑色轰炸机轰炸了多伦汇宗寺正殿一角和少许附属建筑,投下10多枚炸弹,没有在城市居民区投弹,只炸伤了城北的一个老太太和一头牛。10日(初三),苏联红军又派飞机在多伦县城上空散发用蒙文铅印的红、黄、兰各色传单,意思是要求日本军人立即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不然就要消灭他们。10日后,日伪人员纷纷躲藏,不敢露面,在这段政治真空期,少数贫苦胆大的老百姓就哄抢了日本人开设的大蒙公司等商社和仓库,有的人还因此发了点财。13日苏联红军的先头部队的两辆坦克到多伦城北,向正在逃跑的日本文职人员的汽车开了几炮。14日苏联红军普利耶夫上将指挥的苏联红军前线部队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人民军骑兵机械化集团群(简称苏蒙联军)进驻多伦。多伦县商会长吴瑞斋带领一些老百姓举着白旗去欢迎,当场苏联红军的军官就解释说,你们不是投降,不能举白旗,我们是来解放你们的。后来老百姓又赶制了彩旗,欢迎苏联红军的到来。苏联红军进驻东北后,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并不好,但在多伦县城内,总体来说,苏联红军还是纪律严明,对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骚扰。当时,苏联红军还随军带来了歌舞团,在多伦山西会馆举行了慰问演出和放映了电影。9月下旬,苏联红军就把汇宗寺内有价值的东西洗劫一空,然后将汇宗寺主体庙正大殿放火焚烧,一直烧了一整天,由于烧后大殿的主要框架还没有烧完,又被苏联军人在军官的指挥下用坦克全部推倒、拆光。而相距仅一里之遥、规模更为宏大的善因寺则居然能幸存下来,安然无恙。苏联红军烧毁汇宗寺这件事,对许多多伦人都是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事。还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在中国的国土上,名义上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慰问团团长的拉木札布(与苏蒙联军同时到达多伦)竟召集各旗代表在多伦开会,宣布成立察哈尔盟临时政府。任命纳·赛音朝克图为盟长,宝日格勒为多伦诺尔旗旗长,武瑞斋为多伦诺尔苏维埃市市长。一个外国慰问团的团长哪来的这种权利,实际上是利用这一地区政局混乱,政权真空的机会,想通过旗、盟政府领导人任命,进而操控多伦诺尔旗和察哈尔盟政权。但所幸的是中共平北地委察蒙地分委立即派县长商云飞等人很快到达多伦,经多伦县维持会杨方、朱梦文、王志士联系,与苏军普利耶夫上将和城防司令诺毕克夫大校会晤、交涉,卓有成效,苏军同意中共代表接管多伦地区政府工作,这样八路军少数人员就进驻多伦县城立即开展各项工作。由于时局的变化,蒙古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拉木札布在多伦地区的各项任命随之自然作废。当时,苏军在多伦驻有重要的前线指挥机构,多伦也是苏军的重要兵站。有一件事是应该提及的,9月初曾克林领导4000多人八路军部队,与苏联红军交涉同意后进驻沈阳,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了沈阳卫戌区司令部,几天就解除了沈阳15000多日伪军、宪兵的武装。后苏军迫于英、美两国和国民政府的压力,苏军让八路军离开沈阳。由于形势复杂,曾克林决定回延安向党中央请示。苏军表示支持,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决定派一架飞机和两名苏联红军全权代表与曾克林一起到延安向中共中央说明情况。9月14日从沈阳起飞,当天在多伦机场加油,15日到延安。9月16日曾克林陪同彭真、陈云、伍修权等带着党中央成立东北局重大的决定乘坐同一架飞机,17日在多伦机场加油、休息,于18日返回沈阳。11月党中央从延安派了两个俄语翻译到达多伦,开展对苏军全面的联络工作。同样,11月底苏军迫于各种压力,要求中共多伦县委和县政府由多伦县城迁出,后迁至农村二道渠。可见,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且十分微妙。
       有些人说,苏联红军焚烧汇宗寺可能是因为无意失火引起的,有人说,苏军需要燃料才把它烧毁的,多数人则认为是故意行为。按照国际条约和惯例,战领军是不能破坏被占领地的民间设施和宗教建筑的,何况是作为同盟国的苏联红军在中国的国土上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呢!?再者,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等其它地区并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这就奇怪了。这种特殊的事件就必定有特殊的原因,如果将这一现象或者说是历史事件和当时的国际环境联系起来分析,人们就会发现,汇宗寺被炸、被烧、被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偶然的事件,是一个经过精心谋划的政治行为,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国际政治背景。汇宗寺之所以被苏军、被国外某些人这样关注,从另一个层面证明,它仍然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心理作用。因为它是外蒙古各部和解,清政府对外蒙古实行有效统治的历史见证。是蒙古民族统一,中华民族统一的一种象征。
        从多伦诺尔会盟和相继建成汇宗寺后,多伦诺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疆重要的佛教中心和商贸中心,一直到1945年汇宗寺被苏军轰炸、焚烧、拆光,前后历经254年。在多伦诺尔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每一重大事件,像两次多伦诺尔会盟;康熙年间,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移居多伦诺尔附近地区;雍正年间,二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移居多伦诺尔县城;乾隆六年,哲布尊丹巴活佛移回喀尔喀。为安排遗留在多伦诺尔相随贸易的喀尔喀商人,在旧营东北专门为他们建了新营,称新盛营,建有柔远、宁仁、阜财、裕本、通利5条街。新、旧营连接后,即为多伦诺尔城区;民国2年的“癸丑兵变”,入侵的8000名外蒙古军队在玛克萨尔扎布指挥下,进攻多伦诺尔城区,王怀庆率领的3000各国民军与其激战两昼夜,国民军在老百姓的大力支援下英勇作战,以少胜多。外蒙入侵者大败,仓慌逃窜。这些似乎都与喀尔喀地区(即外蒙古)的归属,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大是大非问题有关。因此,1945年多伦汇宗寺被苏军烧毁的突发事件,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当时复杂而微妙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但苏军为什么要轰炸、烧毁并拆光汇宗寺?在多伦民众、国人和历史学者心目中始终是个不解之谜。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政治话题。没有个人和组织提起进行探讨、研究。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历史谜案应该还历史以本来的面貌,有关方面应该组织人力在国内外,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找出真正的答案,给社会和历史一个合理、真实的交代。
        需要指出的是,抗日战争末期,苏、美、英三国首脑撇开中国,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前苏联举行了雅尔塔会议。会议主题是美、英两国要求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条件,用属于中国主权的许多问题作了妥协和让步。蒋介石对此甚感不满。据戚如高主编的《国共和谈秘释》称,1945年6月27日蒋介石还是派蒋经国与宋子文到苏联请求苏联出兵东北,帮助打败日本关东军。谈判中涉及到中苏历史悬案时,谈了五次,未果。蒋经国回国商讨对策,8月8日返回,受到苏联元首斯大林的接见。会见时,就外蒙古问题,斯大林就毫不掩饰地质问蒋经国。这一段谈话值得回味。
        斯:“你们对外蒙古,为什么一直坚持不承认其独立?”
        蒋:“你应当谅解,我们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就是为了把失土收回来,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还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我国民众是不会同意的,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中国民众会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支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苏联。”
        斯:“这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们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求你们帮忙,而是你们要求我帮忙。倘使你们本国有力量,自己可打垮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们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是废话。”
        俄A·M·刘多夫斯基所著《斯大林与中国》一书中,1945年12月29日《关于蒋经国来访》写道:
        莫洛托夫(原苏联外交部长)问:“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蒋经国:“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决定,将于(46年)元月头几日公布。”
        由于苏联施加压力,使蒋介石政权被迫默认了雅尔塔协定,同意外蒙古独立和其他条款。但是直到1946年初,苏联红军从我国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撤军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才或仍未?)承认外蒙古独立。(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宣布?或者始终没有宣布)
        1946年1月26日苏蒙联军撤离多伦回国。中共多伦县党、政、军机关迁回县城。苏蒙联军撤离多伦时,裹挟走部分旅蒙商、农牧民的牛羊并拉走了面粉厂的动力设备。
        探讨、研究多伦从汇宗寺的修建到其被毁前后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民族关系,国际政治历史背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和外蒙古独立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北京朝阳区三间房南里5号院一楼6门7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