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7年  /  第一期
  • (人物)蔡文姬 萧观音
  •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汉族,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南)人,蔡文姬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被南匈奴左贤王刘豹掳至匈奴为妻12年,回汉后重嫁董祀。卒年不详。
      蔡文姬自小聪明伶俐。6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在书房弹奏琴,突然琴弦“嘣”的一声断了,蔡文姬便向父亲的书房内喊道:“父亲,是琴第二根弦断了。”蔡邕十分惊讶曰:“偶得之耳”,但还是想测试女儿的判断力是真是假,便又弹奏起来,当弹到乐曲的高潮处时,故意将琴弦拨断。没想到外面的蔡文姬说:“这次您拨断的是第四根弦,对不对呀!父亲。”蔡邕听了非常高兴,便问蔡文姬如何猜出,蔡文姬便告诉父亲,她能听出所有琴弦的发音。蔡邕便对蔡文姬说:“你真聪明,只要努力,将来一定成为大音乐家”,蔡文姬便说:“古代的季札听琴,能判断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能断定楚国就要打仗,我一定要向他们一样,不辜负父亲的希望”,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蔡文姬更加刻苦学琴。不久,便成了七弦琴高手,受到人们的赞扬。
      东汉末年,时值黄巾农民大起义,各地封建割剧势力乘机并起,中原局面混乱,汉朝党中央政府已在迅速瓦解过程。南匈奴开始与农民起义军——白波军一起,打击当时各地的封建割剧势力和封建制度及支援农民起义军。自白波军首领杨奉、胡才等首领投降董卓和汉献帝之后,南匈奴的统治者,也同样背叛了农民起义军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以一个封建军阀的身份,参加了中原封建军阀的混战。在混战中到处劫掠,蔡文姬也被掠去,被迫嫁与南匈奴(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左贤王刘豹为妻,生了两个孩子。在南匈奴一直生活了12年。
      曹操和蔡邕素来友善,曹操统一北方后,见蔡邕无后,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特派遣使者,带了金璧到南匈奴,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归汉以后,改嫁给董祀。董祀为屯田都尉,有一次,犯法当处以死刑,蔡文姬便到曹操处请求赦免董祀,正值公卿、名士及远方使者坐了满屋,曹操便对宾客说:“蔡邕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蔡文姬便蓬首徒行,向曹操叩头请罪,她音辞清辩,甚是酸哀,满屋人无不感动。曹操却说:“你的情况实在值得同情,但是命令已经发出去了,又能怎么办呢?”蔡文姬答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难道还会舍不得疾足一骑,而不去拯救垂死之人么!”曹操感到她说的话有道理,便赦免了董祀的死罪。当时正值天气寒冷,曹操便把头巾、鞋袜赐给蔡文姬御寒。最后曹操又问她:“听说夫人的父亲生前藏书很多,著述宏富,你能回忆得起来吗?”蔡文姬回答:“亡父遗著先前有4000余卷,然几经颠沛流离,均已散失,如今我所能回忆、背诵得出来的,只有400余篇了”曹操便说:“我现在派10名吏官给你当助手,把能够回忆的篇章全部编写出来。蔡文姬因为受“男女不亲授”的封建礼仪束缚,拒绝了曹操给她配备助手的好意,全由自己动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默写出400余篇文字,无有遗误。蔡邕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是和蔡文姬超人的才智分不开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汉建安文学曾独树一帜,影响颇深。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首: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掌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 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徽时愿,骨肉来迎己。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年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欷,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影,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 怀忧终年岁。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山谷眇兮路曼曼,眷东顾兮但悲欢。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皆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还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寐兮起屏营,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匈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肖观音,小字观音,辽代帝后,契丹族,辽圣宗之后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生于1040年(辽重熙九年),工诗,能自制歌词,善谈论,尤其擅长弹琵琶。因受人诬陷屈死于1075年(辽大康元年),终年36岁。
      肖观音聪颖过人。她少时便能诵诗,读经文。她姿容冠绝,凡见到她的人,无不夸奖她的美丽,故而皆以“观音”称之,这就是小字观音的来历。
            由于肖观音,才貌俱佳,辽道宗曾被封为燕赵国国王时便纳其为妃。辽道宗继位后,于公元1055年×月(辽清宁元年十二月),册封肖观音为皇后。
            公元1056年×月(辽清宁二年八月),皇上到秋山行猎,肖观音率妃嫔同行。走到伏虎林时,皇上兴致渐浓,遂命肖观音赋诗。肖观音稍加思索应声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干都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皇上听罢,龙心大悦,对群臣道:“皇后可谓女中才子!”次日,皇上亲自赠给弓箭,让皇后射猎。正巧有老虎从林中突然窜出。皇上道:“若射得此虎,方可应皇后所作赞诗矣。”皇后张弓搭箭,弓弦响处,箭发似流星,一箭而射中。群臣皆呼万岁。同年十一月,群臣奏上,愿皇帝尊号为“天祚皇帝”,肖后为“懿德皇后”。皇上为此曾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颂之。肖观音合诗道:“虞庭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鹿蠡,声教薄鸡林。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公元1058年(辽清宁四年),肖观音生皇子浚,由此而更受皇上的专宠。
      肖观音母仪天下,恪守妇道。皇太叔重元的妃予以艳冶自矜,肖观音见后,告诫说:“为贵家妇,何必如此。”
      按辽国时俗,君臣均崇尚狩猎。道宗皇帝也往往跨马拈弓,瞬息百里。有时,皇上甚至驰入丛林幽谷,以求尽兴。皇上如此沉湎游猎,势必荒于政事。肖皇后颇以为患,曾多次上疏相劝,陈说利害:“妾闻穆士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几危。此游畋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威神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豕,必败简子之驾也!妾虽遇暗,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皇上看了肖后的奏折后,除赞赏肖后的才华外,对肖后所提的建议,却极不赞同。肖后屡屡上疏,时间久了,皇上心理颇觉厌烦。渐渐疏远了肖后,长时间不让肖后到他的身边来。肖后曾为此作《回心院》词十首:
            帚深殿,闭久金铺暗。
      游丝洛纲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
      帚深殿,待君宴。
      
      拂像床,凭梦借高唐。
      敲坏牛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
      拂像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
      为了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
      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   
      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
      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 
      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
      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
      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
      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
      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
      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
      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
      剔银灯,待君行。   
       
      焫熏炉,能将孤闷苏。 
      若道妾口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
      焫熏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
      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
      张鸣筝,待君听。”  
      肖观音伴着管弦吟唱,希望皇上能了解她的真心,理解她的实意。
      1063年(辽清宁九年),皇太叔重元聚兵造反。皇上命枢密使耶律乙辛率兵征剿。重元父子兵败被擒不久,父子双双被处死。重元父子谋反被诛后,枢密使耶律乙辛因平乱有功,威权显赫朝野。1070年(辽咸雍五年),加守太师,许以便宜从事,势震中外,凡阿顺者蒙推擢,忠直者被斥窜。
      1075年(辽大康元年),皇太子浚始预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的很多计谋不能得逞,耶律乙辛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为了保住他的权位,耶律乙辛决心除掉太子。并设计一条斩草除根之计。
      他利用肖观音极爱音乐,常叫伶官赵惟一得以侍候左右这件事。买通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二人。使为人证,诬告萧观音跟赵惟一私通,辽道宗便派耶律乙辛和辽北府宰相张孝杰查办此事。由于张孝杰为人奸佞,和耶律乙辛串通一气,呈报道宗私通之事属实。道宗大怒,诏令诛灭赵惟一及其家族,赐肖观音自尽。自尽前,她满怀悲愤,作《绝命词》一首:
         “嗟薄佑兮多幸? 羌作俪兮皇家。
      承吴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
      托后钧兮凝位,忽前星兮启耀。
      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
      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
      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闹。
      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
      宁庶女兮多惭,遏飞霜兮下击。
      顾女子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
      共西曜兮将坠,忽吾去兮椒房。
      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
      知吾生兮必惑,又焉爱兮旦夕。”
      1101年(辽乾统初年),皇太子浚之子天祚帝追肖观音谥号宣懿皇后,与辽道宗合葬于庆陵。
            肖观音既是辽国宫闱的悲剧主人公,又是辽国著名的女诗人。辽国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无突出地位,呈衰微之势。至于词学,则几乎濒临绝迹,如今所存辽词仅肖观音曾作《回心院》词十首。徐轨曾将此词录入《词苑丛谈》,徐立本收进《词律拾遗》。就风格而言,这些词都很柔婉典雅,情致缠绵,虽怨而不怒。周颐在《蕙风词话》曾评论《回心院》词是:“音节入古,香艳入骨,自是‘花间’之遗。承袭了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之遗风。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人物)蔡文姬 萧观音
  •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汉族,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南)人,蔡文姬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被南匈奴左贤王刘豹掳至匈奴为妻12年,回汉后重嫁董祀。卒年不详。
      蔡文姬自小聪明伶俐。6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在书房弹奏琴,突然琴弦“嘣”的一声断了,蔡文姬便向父亲的书房内喊道:“父亲,是琴第二根弦断了。”蔡邕十分惊讶曰:“偶得之耳”,但还是想测试女儿的判断力是真是假,便又弹奏起来,当弹到乐曲的高潮处时,故意将琴弦拨断。没想到外面的蔡文姬说:“这次您拨断的是第四根弦,对不对呀!父亲。”蔡邕听了非常高兴,便问蔡文姬如何猜出,蔡文姬便告诉父亲,她能听出所有琴弦的发音。蔡邕便对蔡文姬说:“你真聪明,只要努力,将来一定成为大音乐家”,蔡文姬便说:“古代的季札听琴,能判断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能断定楚国就要打仗,我一定要向他们一样,不辜负父亲的希望”,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蔡文姬更加刻苦学琴。不久,便成了七弦琴高手,受到人们的赞扬。
      东汉末年,时值黄巾农民大起义,各地封建割剧势力乘机并起,中原局面混乱,汉朝党中央政府已在迅速瓦解过程。南匈奴开始与农民起义军——白波军一起,打击当时各地的封建割剧势力和封建制度及支援农民起义军。自白波军首领杨奉、胡才等首领投降董卓和汉献帝之后,南匈奴的统治者,也同样背叛了农民起义军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以一个封建军阀的身份,参加了中原封建军阀的混战。在混战中到处劫掠,蔡文姬也被掠去,被迫嫁与南匈奴(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左贤王刘豹为妻,生了两个孩子。在南匈奴一直生活了12年。
      曹操和蔡邕素来友善,曹操统一北方后,见蔡邕无后,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特派遣使者,带了金璧到南匈奴,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归汉以后,改嫁给董祀。董祀为屯田都尉,有一次,犯法当处以死刑,蔡文姬便到曹操处请求赦免董祀,正值公卿、名士及远方使者坐了满屋,曹操便对宾客说:“蔡邕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蔡文姬便蓬首徒行,向曹操叩头请罪,她音辞清辩,甚是酸哀,满屋人无不感动。曹操却说:“你的情况实在值得同情,但是命令已经发出去了,又能怎么办呢?”蔡文姬答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难道还会舍不得疾足一骑,而不去拯救垂死之人么!”曹操感到她说的话有道理,便赦免了董祀的死罪。当时正值天气寒冷,曹操便把头巾、鞋袜赐给蔡文姬御寒。最后曹操又问她:“听说夫人的父亲生前藏书很多,著述宏富,你能回忆得起来吗?”蔡文姬回答:“亡父遗著先前有4000余卷,然几经颠沛流离,均已散失,如今我所能回忆、背诵得出来的,只有400余篇了”曹操便说:“我现在派10名吏官给你当助手,把能够回忆的篇章全部编写出来。蔡文姬因为受“男女不亲授”的封建礼仪束缚,拒绝了曹操给她配备助手的好意,全由自己动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默写出400余篇文字,无有遗误。蔡邕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是和蔡文姬超人的才智分不开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汉建安文学曾独树一帜,影响颇深。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首: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掌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 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徽时愿,骨肉来迎己。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年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欷,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影,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 怀忧终年岁。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山谷眇兮路曼曼,眷东顾兮但悲欢。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皆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还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寐兮起屏营,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匈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肖观音,小字观音,辽代帝后,契丹族,辽圣宗之后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生于1040年(辽重熙九年),工诗,能自制歌词,善谈论,尤其擅长弹琵琶。因受人诬陷屈死于1075年(辽大康元年),终年36岁。
      肖观音聪颖过人。她少时便能诵诗,读经文。她姿容冠绝,凡见到她的人,无不夸奖她的美丽,故而皆以“观音”称之,这就是小字观音的来历。
            由于肖观音,才貌俱佳,辽道宗曾被封为燕赵国国王时便纳其为妃。辽道宗继位后,于公元1055年×月(辽清宁元年十二月),册封肖观音为皇后。
            公元1056年×月(辽清宁二年八月),皇上到秋山行猎,肖观音率妃嫔同行。走到伏虎林时,皇上兴致渐浓,遂命肖观音赋诗。肖观音稍加思索应声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干都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皇上听罢,龙心大悦,对群臣道:“皇后可谓女中才子!”次日,皇上亲自赠给弓箭,让皇后射猎。正巧有老虎从林中突然窜出。皇上道:“若射得此虎,方可应皇后所作赞诗矣。”皇后张弓搭箭,弓弦响处,箭发似流星,一箭而射中。群臣皆呼万岁。同年十一月,群臣奏上,愿皇帝尊号为“天祚皇帝”,肖后为“懿德皇后”。皇上为此曾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颂之。肖观音合诗道:“虞庭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鹿蠡,声教薄鸡林。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公元1058年(辽清宁四年),肖观音生皇子浚,由此而更受皇上的专宠。
      肖观音母仪天下,恪守妇道。皇太叔重元的妃予以艳冶自矜,肖观音见后,告诫说:“为贵家妇,何必如此。”
      按辽国时俗,君臣均崇尚狩猎。道宗皇帝也往往跨马拈弓,瞬息百里。有时,皇上甚至驰入丛林幽谷,以求尽兴。皇上如此沉湎游猎,势必荒于政事。肖皇后颇以为患,曾多次上疏相劝,陈说利害:“妾闻穆士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几危。此游畋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威神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豕,必败简子之驾也!妾虽遇暗,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皇上看了肖后的奏折后,除赞赏肖后的才华外,对肖后所提的建议,却极不赞同。肖后屡屡上疏,时间久了,皇上心理颇觉厌烦。渐渐疏远了肖后,长时间不让肖后到他的身边来。肖后曾为此作《回心院》词十首:
            帚深殿,闭久金铺暗。
      游丝洛纲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
      帚深殿,待君宴。
      
      拂像床,凭梦借高唐。
      敲坏牛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
      拂像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
      为了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
      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   
      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
      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 
      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
      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
      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
      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
      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
      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
      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
      剔银灯,待君行。   
       
      焫熏炉,能将孤闷苏。 
      若道妾口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
      焫熏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
      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
      张鸣筝,待君听。”  
      肖观音伴着管弦吟唱,希望皇上能了解她的真心,理解她的实意。
      1063年(辽清宁九年),皇太叔重元聚兵造反。皇上命枢密使耶律乙辛率兵征剿。重元父子兵败被擒不久,父子双双被处死。重元父子谋反被诛后,枢密使耶律乙辛因平乱有功,威权显赫朝野。1070年(辽咸雍五年),加守太师,许以便宜从事,势震中外,凡阿顺者蒙推擢,忠直者被斥窜。
      1075年(辽大康元年),皇太子浚始预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的很多计谋不能得逞,耶律乙辛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为了保住他的权位,耶律乙辛决心除掉太子。并设计一条斩草除根之计。
      他利用肖观音极爱音乐,常叫伶官赵惟一得以侍候左右这件事。买通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二人。使为人证,诬告萧观音跟赵惟一私通,辽道宗便派耶律乙辛和辽北府宰相张孝杰查办此事。由于张孝杰为人奸佞,和耶律乙辛串通一气,呈报道宗私通之事属实。道宗大怒,诏令诛灭赵惟一及其家族,赐肖观音自尽。自尽前,她满怀悲愤,作《绝命词》一首:
         “嗟薄佑兮多幸? 羌作俪兮皇家。
      承吴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
      托后钧兮凝位,忽前星兮启耀。
      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
      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
      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闹。
      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
      宁庶女兮多惭,遏飞霜兮下击。
      顾女子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
      共西曜兮将坠,忽吾去兮椒房。
      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
      知吾生兮必惑,又焉爱兮旦夕。”
      1101年(辽乾统初年),皇太子浚之子天祚帝追肖观音谥号宣懿皇后,与辽道宗合葬于庆陵。
            肖观音既是辽国宫闱的悲剧主人公,又是辽国著名的女诗人。辽国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无突出地位,呈衰微之势。至于词学,则几乎濒临绝迹,如今所存辽词仅肖观音曾作《回心院》词十首。徐轨曾将此词录入《词苑丛谈》,徐立本收进《词律拾遗》。就风格而言,这些词都很柔婉典雅,情致缠绵,虽怨而不怒。周颐在《蕙风词话》曾评论《回心院》词是:“音节入古,香艳入骨,自是‘花间’之遗。承袭了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之遗风。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