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汉族,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南)人,蔡文姬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被南匈奴左贤王刘豹掳至匈奴为妻12年,回汉后重嫁董祀。卒年不详。
蔡文姬自小聪明伶俐。6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在书房弹奏琴,突然琴弦“嘣”的一声断了,蔡文姬便向父亲的书房内喊道:“父亲,是琴第二根弦断了。”蔡邕十分惊讶曰:“偶得之耳”,但还是想测试女儿的判断力是真是假,便又弹奏起来,当弹到乐曲的高潮处时,故意将琴弦拨断。没想到外面的蔡文姬说:“这次您拨断的是第四根弦,对不对呀!父亲。”蔡邕听了非常高兴,便问蔡文姬如何猜出,蔡文姬便告诉父亲,她能听出所有琴弦的发音。蔡邕便对蔡文姬说:“你真聪明,只要努力,将来一定成为大音乐家”,蔡文姬便说:“古代的季札听琴,能判断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能断定楚国就要打仗,我一定要向他们一样,不辜负父亲的希望”,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蔡文姬更加刻苦学琴。不久,便成了七弦琴高手,受到人们的赞扬。
东汉末年,时值黄巾农民大起义,各地封建割剧势力乘机并起,中原局面混乱,汉朝党中央政府已在迅速瓦解过程。南匈奴开始与农民起义军——白波军一起,打击当时各地的封建割剧势力和封建制度及支援农民起义军。自白波军首领杨奉、胡才等首领投降董卓和汉献帝之后,南匈奴的统治者,也同样背叛了农民起义军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以一个封建军阀的身份,参加了中原封建军阀的混战。在混战中到处劫掠,蔡文姬也被掠去,被迫嫁与南匈奴(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左贤王刘豹为妻,生了两个孩子。在南匈奴一直生活了12年。
曹操和蔡邕素来友善,曹操统一北方后,见蔡邕无后,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特派遣使者,带了金璧到南匈奴,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归汉以后,改嫁给董祀。董祀为屯田都尉,有一次,犯法当处以死刑,蔡文姬便到曹操处请求赦免董祀,正值公卿、名士及远方使者坐了满屋,曹操便对宾客说:“蔡邕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蔡文姬便蓬首徒行,向曹操叩头请罪,她音辞清辩,甚是酸哀,满屋人无不感动。曹操却说:“你的情况实在值得同情,但是命令已经发出去了,又能怎么办呢?”蔡文姬答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难道还会舍不得疾足一骑,而不去拯救垂死之人么!”曹操感到她说的话有道理,便赦免了董祀的死罪。当时正值天气寒冷,曹操便把头巾、鞋袜赐给蔡文姬御寒。最后曹操又问她:“听说夫人的父亲生前藏书很多,著述宏富,你能回忆得起来吗?”蔡文姬回答:“亡父遗著先前有4000余卷,然几经颠沛流离,均已散失,如今我所能回忆、背诵得出来的,只有400余篇了”曹操便说:“我现在派10名吏官给你当助手,把能够回忆的篇章全部编写出来。蔡文姬因为受“男女不亲授”的封建礼仪束缚,拒绝了曹操给她配备助手的好意,全由自己动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默写出400余篇文字,无有遗误。蔡邕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是和蔡文姬超人的才智分不开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汉建安文学曾独树一帜,影响颇深。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首: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汉族,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南)人,蔡文姬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被南匈奴左贤王刘豹掳至匈奴为妻12年,回汉后重嫁董祀。卒年不详。
蔡文姬自小聪明伶俐。6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在书房弹奏琴,突然琴弦“嘣”的一声断了,蔡文姬便向父亲的书房内喊道:“父亲,是琴第二根弦断了。”蔡邕十分惊讶曰:“偶得之耳”,但还是想测试女儿的判断力是真是假,便又弹奏起来,当弹到乐曲的高潮处时,故意将琴弦拨断。没想到外面的蔡文姬说:“这次您拨断的是第四根弦,对不对呀!父亲。”蔡邕听了非常高兴,便问蔡文姬如何猜出,蔡文姬便告诉父亲,她能听出所有琴弦的发音。蔡邕便对蔡文姬说:“你真聪明,只要努力,将来一定成为大音乐家”,蔡文姬便说:“古代的季札听琴,能判断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能断定楚国就要打仗,我一定要向他们一样,不辜负父亲的希望”,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蔡文姬更加刻苦学琴。不久,便成了七弦琴高手,受到人们的赞扬。
东汉末年,时值黄巾农民大起义,各地封建割剧势力乘机并起,中原局面混乱,汉朝党中央政府已在迅速瓦解过程。南匈奴开始与农民起义军——白波军一起,打击当时各地的封建割剧势力和封建制度及支援农民起义军。自白波军首领杨奉、胡才等首领投降董卓和汉献帝之后,南匈奴的统治者,也同样背叛了农民起义军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以一个封建军阀的身份,参加了中原封建军阀的混战。在混战中到处劫掠,蔡文姬也被掠去,被迫嫁与南匈奴(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左贤王刘豹为妻,生了两个孩子。在南匈奴一直生活了12年。
曹操和蔡邕素来友善,曹操统一北方后,见蔡邕无后,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特派遣使者,带了金璧到南匈奴,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归汉以后,改嫁给董祀。董祀为屯田都尉,有一次,犯法当处以死刑,蔡文姬便到曹操处请求赦免董祀,正值公卿、名士及远方使者坐了满屋,曹操便对宾客说:“蔡邕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蔡文姬便蓬首徒行,向曹操叩头请罪,她音辞清辩,甚是酸哀,满屋人无不感动。曹操却说:“你的情况实在值得同情,但是命令已经发出去了,又能怎么办呢?”蔡文姬答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难道还会舍不得疾足一骑,而不去拯救垂死之人么!”曹操感到她说的话有道理,便赦免了董祀的死罪。当时正值天气寒冷,曹操便把头巾、鞋袜赐给蔡文姬御寒。最后曹操又问她:“听说夫人的父亲生前藏书很多,著述宏富,你能回忆得起来吗?”蔡文姬回答:“亡父遗著先前有4000余卷,然几经颠沛流离,均已散失,如今我所能回忆、背诵得出来的,只有400余篇了”曹操便说:“我现在派10名吏官给你当助手,把能够回忆的篇章全部编写出来。蔡文姬因为受“男女不亲授”的封建礼仪束缚,拒绝了曹操给她配备助手的好意,全由自己动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默写出400余篇文字,无有遗误。蔡邕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是和蔡文姬超人的才智分不开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汉建安文学曾独树一帜,影响颇深。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