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顿单于 公元前3世纪,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族,迅速崛起于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地区。匈奴衰落于公元1世纪,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300年,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匈奴族杰出领袖冒顿,是中国北方民族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
冒顿单于,匈奴族,姓挛氏。出生年月不详。匈奴族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秦汉时期匈奴族第二任首领。冒顿(冒顿音modu),即勇敢的意思;单于(单于音chanyu),是匈奴族的最高首领,与天子、君主、可汗的意思相同。
从头曼时起,他就被尊称为“撑黎孤涂单于”(“广大无比的天子”之意。匈奴语意,“撑黎”指“天”,“孤涂” 为“子”,“单于”意为“广大”)。头曼统治时期,氏族公社开始解体,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奴隶,氏族贵族及其世袭权力也同时出现了。起初,头曼把冒顿立为继承人,后来头曼宠爱他后娶的阏氏(匈奴称妻、妾为阏氏,音yanzhi)所生的少子,就决定寻找机会废除冒顿,让少子作继承人。于是,头曼玩弄了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他表面上表示要与西边的月氏(音肉之,游牧于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和好,派冒顿去月氏做人质,而在冒顿刚刚到月氏后,就急忙派兵袭击月氏,有意激怒月氏人杀掉冒顿。但机智勇敢的冒顿,对其父头曼的阴谋已有觉察,就在月氏人将要杀害他的危急时刻,偷了一匹月氏的善马,逃回匈奴。
冒顿的勇壮行为震慑了头曼,为了稳住冒顿,头曼任他为万骑长。这时,冒顿已看透了其父及后母的居心,为了夺取政权,必须建立一支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他发明了一种镞矢(带响的箭),射出之后会发出音响,名曰“鸣镝”。他向部众宣布命令:凡是鸣镝所射而不跟着鸣镝的目标发射的,一律斩首。接着,他就以鸣镝为指挥箭,严格训练军队,树立军纪军威。一次,当他率领所属骑兵狩猎时,他用鸣镝射猎物,凡不跟随他射的全部杀死。不久, 冒顿用鸣镝自射他的“善马”,有的骑兵不敢射,他立即把那些不敢射的人杀掉。又过了一段时间,冒顿在一次练兵中用鸣镝射其爱妻,左右士兵十分惶恐,更不敢射,他又立即把不敢射的人杀掉。随后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其父头曼所喜爱的战马,这次骑兵们毫不犹豫地一齐向鸣镝所射的目标发射。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地训练,冒顿终于培植了一支效忠自己的军队,他感到武力夺位的条件成熟了。于是,在公元前209年,冒顿乘与头曼单于一次狩猎之机,毅然发动政变,他突然以呜镝射向头曼,他的骑兵立即跟着发射,射杀了头曼。接着,冒顿把他的后母、弟弟及不服从他的“大臣”们(各部落的氏族首长)杀死,登上了单于的宝座。
冒顿杀父自立事件,反映了匈奴由氏族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激烈斗争。它摧毁了王位继承要由部落首长会议推选的古老制度,为确立匈奴贵族奴隶主的世袭制度开辟了道路。
从此,单于的最高权力由挛氏这一显贵氏族所继承。其它王、侯、大将、大都尉、大当户等高官贵职,也由一些显贵氏族或家族世袭。如单于的子弟可当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等大官(谷蠡音luli),呼衍氏、须卜氏,兰氏,这三姓都是匈奴中的名门望族。这时,部落或部落联盟机构的形式虽仍旧保留,但它的民主原则已完全被抛弃。冒顿杀父自立,世袭权力便最终地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了。
为了镇压奴隶反抗,征服邻族人民,冒顿单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匈奴政权的机构分3部分:
1. 单于庭,即首脑部,统治地区为匈奴中部。这一地区南与秦汉时的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接界。
2. 左贤王庭,统治地区为匈奴东部,南与秦汉时的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一带)接壤,东边连接貉(貉音huimo)。
3. 右贤王庭,统治地区为匈奴西部。南与秦汉时上郡(今陕西榆林县一带)接壤,西面连接月氏和氐、羌。
单于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左右贤王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匈奴人尚左,因而左贤王的权力和地位较右贤王高。左贤王是单于的“储副” (即单于的候补人选),故常以太子为左贤王。左右贤王以下则是左右谷蠢王。再以下则是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高级官员。
冒顿建立的匈奴政权结构的特点是军政合一,从左右贤王至左右大当户,都分别统帅军队,指挥作战,多者领万骑,少者领数千骑不等。共有24个万骑长,万骑长以下各置千骑长、百骑长、十骑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且音ju)等中下级官吏。
冒顿规定,单于庭及诸王“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他们各有被划定的游牧地区。匈奴统治者把在战争中掳俘的人口驱使为牧奴、耕奴和工奴,为他们创造剩余财富。同时,所有及龄壮丁被编为骑兵,随同他们进行掠夺战争。
冒顿单于制定了一套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制度。按匈奴法律规定:拔刀伤人过一尺者处死,窃盗财物者,没收其家口和财产;犯其它罪行者,小罪用车辗压骨节,重罪处死。并设置了牢狱。
冒顿时期还制定了赋税制度。按着匈奴的习俗,每年正月,诸王及高级军政官员小会单于庭,举行春祭。五月,大会茏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秋季,马肥畜壮的时候,大会林(音dai),“课校人畜计",林,指绕林木而祭祀,泛指林木地带而言。 “课校人畜计”就是统一核查一次各地的户口和牲畜数目,然后以人口、牲畜数量的多少征收一定比例的实物税。赋税征收成为定制后,征收方法不断改进。到冒顿之子老上单于时,投降匈奴的汉人中行说(行音hang,说音yue),教授单于左右的官员“疏记”(即比较精密的计算和登记的方法),使赋税制度日趋完善。
冒顿建立的政权,与匈奴的奴隶制相适应,标志着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匈奴政权机构中左、右翼的划分和十进制的军事行政组织,一直被后起的北方民族所沿用。
冒顿单于执政初期,西方邻国有世敌月氏,东方有强敌东胡,南方有强盛的秦王朝。冒顿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自己的政治、军事才干,把匈奴建成一个强大的游牧奴隶制国家,称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
冒顿在杀父自立的那年,东胡听说冒顿杀父自立,就不断挑衅,制造战争口实。首先,东胡王派使者来到匈奴,索要头曼的千里马。冒顿单于召集群臣,征求意见。大家都说: “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他。”冒顿单于说:“我们与东胡是邻国,难道连一匹马也舍不得吗?”于是,冒顿说服了部下,将千里马送给东胡。
东胡王得到千里马,以为冒顿害怕东胡,过了不久,又派使者索要一位阏氏。冒顿再次召集左右大臣征询对策,群臣愤怒地说:“东胡王蛮横霸道,居然提出这种无理要求,请单于下令发兵,狠狠打击他!”冒顿耐心地解释说:“难道我们与人家友好,还舍不得一个女子吗?”于是,将自己一位心爱的阏氏(阏氏音yanzhi)送给东胡王。
具有远见卓识的冒顿单于,对东胡首先采取了“退让”的策略,以便赢得时间,壮大力量,准备反击。东胡得到两次好处,越发骄横,逐渐西侵,并派人向冒顿要求东胡与匈奴之间的瓯脱(边界)外弃地(两族之间的缓冲地带)。冒顿仍然征询群臣的意见,有的人说:“这种弃地,可以送给他,也可以不送给他。”冒顿听后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送给别人呢!”于是,将主张把弃地给东胡的人斩首。接着,冒顿跨上战马,举国发兵,“令国中有后者斩”。东胡轻视匈奴,没有防备,在匈奴铁骑的突然袭击面前,措手不及,惨遭失败。冒顿消灭了东胡王,俘掳了大批东胡部众和牲畜,使东胡成为匈奴版图的一部分。
冒顿单于战胜东胡后,又乘胜进攻月氏(月氏音rouzhi)。月氏不能在原地停留,大部分向北溃退,一直退到今伊犁河流域,后被称为大月氏,另有一小部分退守到南面祁连山中,后被称为小月氏。不久,冒顿单于还派兵向南吞并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并乘刘邦与项羽之间进行楚汉战争之机,进入长城以北及河套以南广大地区。向北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鬲音ge)、薪犁等族。这时的匈奴国家进入极盛时期,已有“控弦之士(骑射部队)30万”,每士一家连家属及奴婢平均以5人计,则其人口总数为150万。当时,“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东尽辽河,南达长城,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的辽阔地域,都归入匈奴的版图。
为了得到财富和人口,公元前201年 (汉高帝六年)秋,冒顿率军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驻守马邑的汉将韩王信投降匈奴。匈奴遂引兵南逾句注(山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句音gou),攻太原,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严重地威胁着汉朝政权的安危。公元前200年(汉高帝七年),高帝刘邦率32万大军迎战冒顿,双方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进行了一场大战。冒顿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他故意暴露老弱残兵,佯装战败,暗地里却把精兵隐藏起来,准备包围汉军。刘邦轻敌自信,率部分骑兵冒进,结果中计。冒顿得知汉朝主力部队步兵还在后边,就以40万骑兵把刘邦包围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冒顿的骑兵以马的不同颜色编队,阵容整齐、壮观:西方骑兵骑白马,东方骑兵骑青马,北方骑兵骑黑马,南方骑兵骑红马。而刘邦的部队,“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士气显然不如匈奴士兵。刘邦被围困7天,内外接应被切断,心急如焚。最后,刘邦采用大臣陈平之计,派人带着厚礼和一幅美女画像,去疏通冒顿的阏氏。于是,阏氏劝冒顿说:“两国主子不应当互相攻伐,现在即使占领汉地,单于也不能久居。”这时,投降匈奴的汉将王黄、赵利的兵马没按期与冒顿合兵,冒顿担心他们与刘邦的部队联合起来向匈奴进攻,便听从阏氏之言,主动撤离一角,让刘邦突围。随后,冒顿率军撤退。
平城之役后,刘邦担心匈奴犯边,就问计于刘敬。刘敬向刘邦建言,天下初定,士兵厌战,不能以武力对付匈奴,最好以长公主(刘邦的大女儿)嫁给匈奴单于,用和亲的方式,搞好双方关系。刘邦很赞同刘敬的意见,打算把长公主嫁给冒顿,但遭到吕后的反对,只好从宗室中选了一个女子,号长公主,在公元前198年 (汉高帝九年),派刘敬往匈奴结和亲之约。除以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外,还赠送相当数量的金、絮、缯、酒、米、食物等。和亲之后,汉朝开放“关市”,准许汉匈两族人民交易。汉与匈奴结为兄弟,相约以北面“引弓”之区归匈奴管领,南面“冠带之室”由汉朝统治。从刘邦和冒顿单于缔结和亲之约以后,60—70年间,基本上没有大的军事冲突,出现了相对的和平与安定的局面,汉匈两族人民相互往来,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和亲"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和平友好的手段和象征,冒顿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第一个与汉民族实行和亲的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174年(西汉文帝六年),昌顿单于卒。
卢芳,字君期,出生年月不详。安定三水(今宁夏固原北)人。
新莽时,他自称是汉武帝曾孙刘文伯,在三水地区羌胡起兵反莽。23年(更始元年),移至长安,更始帝刘玄征卢芳为骑都尉,镇抚安定以西的地区。更始败亡后,三水地区的豪杰共同商议后,认为卢芳是刘氏子孙,应该继承“宗庙”于是卢芳被三水豪杰拥为上将军、西平王。遣使与西羌、匈奴结和亲。匈奴单于说:“匈奴冒顿单于本来和汉高祖当年就已约为兄弟,后来,匈奴一度衰败,呼韩邪单于归汉后,汉宣帝拥护,世世称臣。今天,汉朝有危难了,刘氏的人来投我,我应该帮助他们恢复汉朝。”于是,派句林王带数千骑兵迎接卢芳及他的哥哥禽、弟弟程。随立卢芳为汉朝皇帝,建都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置守令。卢芳依仗匈奴作靠山,不可一世。36年(建武十二年),卢芳攻云中,久攻不下。后来卢芳的部将们包括留守九原大将随昱,都背叛他,搞的众叛亲离,只好带10余名骑兵逃入匈奴地,其所有部众皆归随昱。40年(建武十六年),卢芳入居高柳(今山西阳高)请降,东汉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代王。42年(建武十八年),他复叛东汉。匈奴主派谴数百名骑兵迎接卢芳及其妻子。
卢芳留在匈奴10余年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