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6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民俗风情)达斡尔族岁时节日民俗
  •     达斡尔族的岁时节日基本上是由我国农历确定的,遵循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对于节日的确定上也以农历为准。岁时节日在调整约定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节奏,丰富达斡尔族的精神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达斡尔人在不同的节日期间开展相应的活动,具有喜庆、祥和、团聚和祝福的内涵。
      一、岁时习俗
      达斡尔族对于农历的各个节气,有一些独特的称谓和理解,并且有相应的农事活动习俗。这反映了达斡尔族具有较为久远的农业文化。如:惊蛰,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要打开窗子,从外面向屋内扔些稷子米、小米等。早晨要用荞面做猪肉白菜馅饼,在锅里要烤油或烙油饼,并烙煮猪头,为的是让龙能嗅到油香和肉汤味。意思是冬天已经过去,是龙该下雨的时候了。
      雨水,认为是“水活了的日子”。从这天开始,土地的冻层不再向下加深了,物品也不向里层冻了,江河的浅滩解冻并有了流水。
      清明,达斡尔语称为“寒希”,此时土地融化有一锹深,所以要为已故亲人的坟墓培土、祭奠。天开始下雨。人们开始做种地的准备,陆续到大田里劳动。达斡尔族民间有“清明种小麦,谷雨种大田”的说法。
      谷雨,是开始种地的日子。达斡尔人先种小麦,然后种谷子,再后种黄豆。
      芒种,这一天种完荞麦,大田作物就都耕种完了。从此草类的茎杆渐有木质,原野上的草变得稠厚。
      处暑,是露水稠厚的日子,这一天割麻,然后泡在水里。天气开始变得阴凉,河水变清。
      白露,认为是上冻的日子。开始割荞麦,从高坡处开始割。
      秋分,认为是“天开眼的日子”,草籽成熟后开始落下,这之前必须把庄稼收割完。
      霜降,是开始流冰的日子,江河从岸沿开始结冰。
      冬至,是“入九”的日子。从此日照时间到了最短的时候,白天开始逐渐变长。因此,达斡尔人也开始盼望严寒早日过去。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族人家绘制一幅“九九图”,贴在室内墙壁醒目的地方。“九九图”画出九组图案,简单的可以画些圆圈、方块、三角形;复杂的可画喜鹊梅花、藤架上的葡萄串、花朵、叶片、蝴蝶、蜻蜓等。到近代有的读书人,还画婉转鸣啼的九只小鸟,代表日数的小图形是从小鸟嘴里跳出来的音符,还有“金猴摘桃九九图”等。这九组图案每组中有九个小图,一个小图代表一天。从冬至那天起,每天用笔涂实一个小图,涂完一组,就是过完了一个“九”。关于数九的口诀中说:“三九寒天,三岁牛额头冻裂;五九来临,饭菜放屋外不结冰”等①。
      二、节日习俗
      “布通”,即除夕。达斡尔语把除夕(腊月三十)称为“布通”,有“完成”、“封盖”的意思,说明这一天过完之后这一年就结束了。在除夕这一天,从清晨开始达斡尔人家家户户忙着清扫庭院,张贴年画及春联。在几十年以前,达斡尔人家的春联是用满文书写,现在则用汉文书写。还写上“福”、“寿”字,贴在大红炕柜和箱子上。在房门和仓房上贴门神。
      除夕的黄昏,达斡尔人各家在院门外堆起草和干牛粪点燃,点燃旺火象征连年的烟火得到延续,以示家庭兴旺、子孙有续,也预示新的一年像火一样兴旺,家里长者还把肉食、糕点、饺子等食品抛入火堆中,并招呼自家的马、牛、猪、狗、鸡,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
      除夕的晚餐,一般吃手把肉和炖菜。长辈代表一家人向天和其他神灵供奉点心、奶皮和酒等,焚香点烛叩拜。之后,一家人回到屋吃除夕饭。席间晚辈向长辈敬酒磕头,祝福老人安康长寿,长辈也祝福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平安、幸福美满,还要给小孩压岁钱。用完餐后,各家男子由长者带领,打着灯笼到村里长辈家请安磕头。相聚过节的达斡尔人家里灯火通明,一家老小忙活着包新年饺子。新年饺子要包得多一些冻起来存放,以备随时都可以取来下锅。夜里,很多人家吃荞面饸饹,祝家里人长寿平安。
      达斡尔人认为“布通”之夜是各种神灵、年内景象预兆显现的时候,所以祭神、占卜也是重要的节日内容。各家给所供之神“腾格日”(是天的意思)供奉酒肉、上香磕头。感谢神灵在过去一年里所赐予的收获,祈望在新的一年得到神灵的保佑,求得平安、吉祥,没病没灾。在院子里燃起用荞面做的苏子油灯,第二天早上看熄灭后面灯里落下的人发或畜毛,以卜新的一年内家里增添人丁或牲畜。夜里在院里招呼自家的牲畜,认为牲畜不会得疾病。到园田的四角洒些牛奶,口中念叨着各种害虫别到园田里来。种地的人家把十二块燃红的柳木火炭放在炉灶上,象征一年内的十二月,第二天早上看火炭燃烧的情况。燃成白灰的,认为当月会干旱;没燃尽剩下黑炭的,那个月会有雨水。还把各种粮食每样取一些,用秤称后用纸包好放起来,第二天再用秤称,认为哪种粮食的分量有了增加,当年这种粮食就会丰收。有的人家还看天象夜色,听畜禽叫声,以卜年景。还讲究除夕在院里撒些碎草,天黑前要将门窗的缝糊好,不能从外面招呼屋里人的名字,怕鬼怪附体或摄取人的灵魂。
      除夕之夜,讲究整夜都要点灯不灭。人们通常守岁不眠,过本历年的人更要守岁不眠。认为如果夜里读书,则会使人变得聪明。人们还到村子附近的岔路上,给已故亲人烧纸寄托怀念之情。
      “阿涅”,即春节。达斡尔语把春节称为“阿涅”,是最重视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清晨早起,要求少年儿童早晨要自觉起床,认为让别人叫醒,会一年懒惰。妇女准备早餐,全家人在院中偏西方摆放一张桌,烧香拜天拜诸神,给天烧一把香、北斗星烧七支香、娘娘神烧九支香、灶神烧一支香,祈求天及诸神保佑和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之后一家人回屋里,晚辈向长辈敬酒磕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诵“伊热勒”(祝词)祝福晚辈吉祥如意。
      “阿涅”早餐吃肉汤饺子,饺子中包进了表示各种意义的物品,认为谁吃到了预示当年的运气。如白线表示长命百岁,纽扣表示能获顶戴高官,铜钱表示新的一年不缺钱,八个小面团表示儿女满堂,面粉表示心地善良。吃罢早餐,人们穿上新衣服,由同辈年长者带领,到村中老人家里请安、磕头拜年,长辈则向来拜年的晚辈说祝词,给孩子们一些零钱、糖果和榛子。在本村拜完年后人们骑马、乘大轱辘车或爬犁到邻村亲友家拜年。妇女们一般在初二开始拜年。家里的长者去世的头三年里,从除夕那天开始在南炕头放炕桌和卧具供设灵位,拜年者也向灵位敬烟磕头。从初一到初五,讲究妇女都不动针线,否则会一年受累,也不把垃圾扔出去,怕把福气仍掉。达斡尔族把正月的头几天称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图比格?乌都日”,即果日。在初七之前不吃烙饼,但在初七要烙馅饼,吃手把肉、片白肉。
      初五以后,人们相聚举行“阿涅”期间的歌舞娱乐活动。青少年们打“贝阔”即曲棍球,女人们聚集到宽绰的人家,跳“鲁日格勒”舞(也称“哈肯麦”舞,达斡尔族传统舞蹈)。小女孩聚在一起玩“哈尼卡”(纸偶)和“萨克”(兽踝骨)。有老人的人家,请来村中民间艺人讲民间故事、唱诵叙事诗歌等。
      正月十四。达斡尔族把这一天也称为“布通”。这一天在日落之前,种地的人家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撒十几道地垄,称为“台烈”,即农田。在四个角上各撒一个圆圈,这个圆圈称为“切斤”,即粮囤。把几种粮食每样一小把分别撒在“切斤”里。院大的人家撒两个“台烈”。以此祈求当年农业有好收成。晚上吃手把肉,给“腾格日”(天)、所供诸神烧香磕头。
      “卡钦”,即元宵节。达斡尔语把正月十五称为“卡钦”。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给父母长辈们拜年,家里给回家的女儿准备手把肉和饺予以示团聚。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就结束了,人们相遇不再请安。
      “霍·乌都日”。达斡尔语把正月十六称为“霍·乌都日”,意思是黑灰日。认为这一天往脸上抹黑会吉利平安。清晨老人要给孩子的脸上抹锅黑。人们起床后竞相给对方脸上抹黑。主要在青少年当中进行,目的是开心取乐,他们互相追逐着给对方脸上抹黑,贪睡者会被堵在被窝里抹得满脸黑。年轻人怕被堵在被窝里抹黑,也就争相早起。抹黑也成了一种勉励勤奋的方式。
      二月二,达斡尔族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各种生物开始复苏。这一天要打开窗户,从外面向屋里仍一些稷子米、小米。早晨吃荞面馅饼,在锅里烙油饼、煮猪头,目的是让龙嗅到油香和肉汤味,知道是该下雨的时候。这一天不做针线活儿,认为做针线活儿会得骨节病。
      “寒希”,即清明节。达斡尔族把清明节称为“寒希”。此时,土地开始融化,为已故亲友扫墓、祭祀。人们准备种地的工具、籽种,到地里劳动。
      “额莫·乌都日”,是药日的意思,即五月初五端午节。早起人们到野外踏青,露水擦脸,并采白艾插在帽子上或夹在耳朵上,认为这样做可以驱虫除病,采的多的人还编成辫,少则两三辫,多则十几辫带回家,挂在窗前晒干,日后用白艾煮水擦身止痒和泡脚祛寒。也有捡块石头抛向远处的习俗,表示扔掉疾病。这一天吃馅饼、饺子或荞面饸饹。
      七月十五,达斡尔人认为是阴间的节日。人们到已故亲人的墓地烧纸,扫墓培土。有条件的人家杀猪,带上肉、酒、点心到墓地祭祀。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家家户户改善伙食,早上吃饺子或牛奶煮面片。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在院里放置桌子,用切两半的月饼、西瓜供月,家长给月亮磕头。达斡尔人家自己做月饼,在白面里夹上黄油、白糖、山丁子粉和窝瓜籽做的馅,放入刻有花纹的方圆模子里,压成形后烙熟,作为节日点心。让小姑娘用线穿针,认为这样会成为巧手。
      千灯节,海拉尔地区达斡尔族把十月二十五日称为千灯节。届时,人们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庙里点燃,认为点的越多越吉利。
      腊月初八,早晨吃“拉里”(奶熬稠粥),这一天的“拉里”用积累几天的稀奶油做。吃“拉里”之前,先要敬神。认为腊八吃“拉里”会长寿。
      腊月二十三,这天达斡尔族祭灶神。认为这天是“图瓦·巴日肯”升天的日子。“图瓦·巴日肯”即灶神,达斡尔语也称“该里·巴日肯”(火神)。祭祀灶神时,要用稀泥抹洗灶面,给灶神像嘴上粘抹黄油、麻糖,祈求它上天后给自家说好话,并在灶神前放些象征性的剪草和米粒,认为是给灶神的马预备的草料。祭灶结束后,在灶里生火,并让孩子们到屋外看烟囱冒的烟,说灶神会随着烟乘坐黄马拉的轿车升上天去。晚上吃“拉里”。从这天起,人们清扫房屋、院落、洗衣服,准备过春节。 
     
      引文出处:
      ①奥登挂:《达斡尔人的“九九图”》,载《周末》报,1992年2月8日。
    (作者单位:毅松,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娜仁其木格,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民俗风情)达斡尔族岁时节日民俗
  •     达斡尔族的岁时节日基本上是由我国农历确定的,遵循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对于节日的确定上也以农历为准。岁时节日在调整约定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节奏,丰富达斡尔族的精神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达斡尔人在不同的节日期间开展相应的活动,具有喜庆、祥和、团聚和祝福的内涵。
      一、岁时习俗
      达斡尔族对于农历的各个节气,有一些独特的称谓和理解,并且有相应的农事活动习俗。这反映了达斡尔族具有较为久远的农业文化。如:惊蛰,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要打开窗子,从外面向屋内扔些稷子米、小米等。早晨要用荞面做猪肉白菜馅饼,在锅里要烤油或烙油饼,并烙煮猪头,为的是让龙能嗅到油香和肉汤味。意思是冬天已经过去,是龙该下雨的时候了。
      雨水,认为是“水活了的日子”。从这天开始,土地的冻层不再向下加深了,物品也不向里层冻了,江河的浅滩解冻并有了流水。
      清明,达斡尔语称为“寒希”,此时土地融化有一锹深,所以要为已故亲人的坟墓培土、祭奠。天开始下雨。人们开始做种地的准备,陆续到大田里劳动。达斡尔族民间有“清明种小麦,谷雨种大田”的说法。
      谷雨,是开始种地的日子。达斡尔人先种小麦,然后种谷子,再后种黄豆。
      芒种,这一天种完荞麦,大田作物就都耕种完了。从此草类的茎杆渐有木质,原野上的草变得稠厚。
      处暑,是露水稠厚的日子,这一天割麻,然后泡在水里。天气开始变得阴凉,河水变清。
      白露,认为是上冻的日子。开始割荞麦,从高坡处开始割。
      秋分,认为是“天开眼的日子”,草籽成熟后开始落下,这之前必须把庄稼收割完。
      霜降,是开始流冰的日子,江河从岸沿开始结冰。
      冬至,是“入九”的日子。从此日照时间到了最短的时候,白天开始逐渐变长。因此,达斡尔人也开始盼望严寒早日过去。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族人家绘制一幅“九九图”,贴在室内墙壁醒目的地方。“九九图”画出九组图案,简单的可以画些圆圈、方块、三角形;复杂的可画喜鹊梅花、藤架上的葡萄串、花朵、叶片、蝴蝶、蜻蜓等。到近代有的读书人,还画婉转鸣啼的九只小鸟,代表日数的小图形是从小鸟嘴里跳出来的音符,还有“金猴摘桃九九图”等。这九组图案每组中有九个小图,一个小图代表一天。从冬至那天起,每天用笔涂实一个小图,涂完一组,就是过完了一个“九”。关于数九的口诀中说:“三九寒天,三岁牛额头冻裂;五九来临,饭菜放屋外不结冰”等①。
      二、节日习俗
      “布通”,即除夕。达斡尔语把除夕(腊月三十)称为“布通”,有“完成”、“封盖”的意思,说明这一天过完之后这一年就结束了。在除夕这一天,从清晨开始达斡尔人家家户户忙着清扫庭院,张贴年画及春联。在几十年以前,达斡尔人家的春联是用满文书写,现在则用汉文书写。还写上“福”、“寿”字,贴在大红炕柜和箱子上。在房门和仓房上贴门神。
      除夕的黄昏,达斡尔人各家在院门外堆起草和干牛粪点燃,点燃旺火象征连年的烟火得到延续,以示家庭兴旺、子孙有续,也预示新的一年像火一样兴旺,家里长者还把肉食、糕点、饺子等食品抛入火堆中,并招呼自家的马、牛、猪、狗、鸡,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
      除夕的晚餐,一般吃手把肉和炖菜。长辈代表一家人向天和其他神灵供奉点心、奶皮和酒等,焚香点烛叩拜。之后,一家人回到屋吃除夕饭。席间晚辈向长辈敬酒磕头,祝福老人安康长寿,长辈也祝福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平安、幸福美满,还要给小孩压岁钱。用完餐后,各家男子由长者带领,打着灯笼到村里长辈家请安磕头。相聚过节的达斡尔人家里灯火通明,一家老小忙活着包新年饺子。新年饺子要包得多一些冻起来存放,以备随时都可以取来下锅。夜里,很多人家吃荞面饸饹,祝家里人长寿平安。
      达斡尔人认为“布通”之夜是各种神灵、年内景象预兆显现的时候,所以祭神、占卜也是重要的节日内容。各家给所供之神“腾格日”(是天的意思)供奉酒肉、上香磕头。感谢神灵在过去一年里所赐予的收获,祈望在新的一年得到神灵的保佑,求得平安、吉祥,没病没灾。在院子里燃起用荞面做的苏子油灯,第二天早上看熄灭后面灯里落下的人发或畜毛,以卜新的一年内家里增添人丁或牲畜。夜里在院里招呼自家的牲畜,认为牲畜不会得疾病。到园田的四角洒些牛奶,口中念叨着各种害虫别到园田里来。种地的人家把十二块燃红的柳木火炭放在炉灶上,象征一年内的十二月,第二天早上看火炭燃烧的情况。燃成白灰的,认为当月会干旱;没燃尽剩下黑炭的,那个月会有雨水。还把各种粮食每样取一些,用秤称后用纸包好放起来,第二天再用秤称,认为哪种粮食的分量有了增加,当年这种粮食就会丰收。有的人家还看天象夜色,听畜禽叫声,以卜年景。还讲究除夕在院里撒些碎草,天黑前要将门窗的缝糊好,不能从外面招呼屋里人的名字,怕鬼怪附体或摄取人的灵魂。
      除夕之夜,讲究整夜都要点灯不灭。人们通常守岁不眠,过本历年的人更要守岁不眠。认为如果夜里读书,则会使人变得聪明。人们还到村子附近的岔路上,给已故亲人烧纸寄托怀念之情。
      “阿涅”,即春节。达斡尔语把春节称为“阿涅”,是最重视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清晨早起,要求少年儿童早晨要自觉起床,认为让别人叫醒,会一年懒惰。妇女准备早餐,全家人在院中偏西方摆放一张桌,烧香拜天拜诸神,给天烧一把香、北斗星烧七支香、娘娘神烧九支香、灶神烧一支香,祈求天及诸神保佑和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之后一家人回屋里,晚辈向长辈敬酒磕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诵“伊热勒”(祝词)祝福晚辈吉祥如意。
      “阿涅”早餐吃肉汤饺子,饺子中包进了表示各种意义的物品,认为谁吃到了预示当年的运气。如白线表示长命百岁,纽扣表示能获顶戴高官,铜钱表示新的一年不缺钱,八个小面团表示儿女满堂,面粉表示心地善良。吃罢早餐,人们穿上新衣服,由同辈年长者带领,到村中老人家里请安、磕头拜年,长辈则向来拜年的晚辈说祝词,给孩子们一些零钱、糖果和榛子。在本村拜完年后人们骑马、乘大轱辘车或爬犁到邻村亲友家拜年。妇女们一般在初二开始拜年。家里的长者去世的头三年里,从除夕那天开始在南炕头放炕桌和卧具供设灵位,拜年者也向灵位敬烟磕头。从初一到初五,讲究妇女都不动针线,否则会一年受累,也不把垃圾扔出去,怕把福气仍掉。达斡尔族把正月的头几天称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图比格?乌都日”,即果日。在初七之前不吃烙饼,但在初七要烙馅饼,吃手把肉、片白肉。
      初五以后,人们相聚举行“阿涅”期间的歌舞娱乐活动。青少年们打“贝阔”即曲棍球,女人们聚集到宽绰的人家,跳“鲁日格勒”舞(也称“哈肯麦”舞,达斡尔族传统舞蹈)。小女孩聚在一起玩“哈尼卡”(纸偶)和“萨克”(兽踝骨)。有老人的人家,请来村中民间艺人讲民间故事、唱诵叙事诗歌等。
      正月十四。达斡尔族把这一天也称为“布通”。这一天在日落之前,种地的人家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撒十几道地垄,称为“台烈”,即农田。在四个角上各撒一个圆圈,这个圆圈称为“切斤”,即粮囤。把几种粮食每样一小把分别撒在“切斤”里。院大的人家撒两个“台烈”。以此祈求当年农业有好收成。晚上吃手把肉,给“腾格日”(天)、所供诸神烧香磕头。
      “卡钦”,即元宵节。达斡尔语把正月十五称为“卡钦”。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给父母长辈们拜年,家里给回家的女儿准备手把肉和饺予以示团聚。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就结束了,人们相遇不再请安。
      “霍·乌都日”。达斡尔语把正月十六称为“霍·乌都日”,意思是黑灰日。认为这一天往脸上抹黑会吉利平安。清晨老人要给孩子的脸上抹锅黑。人们起床后竞相给对方脸上抹黑。主要在青少年当中进行,目的是开心取乐,他们互相追逐着给对方脸上抹黑,贪睡者会被堵在被窝里抹得满脸黑。年轻人怕被堵在被窝里抹黑,也就争相早起。抹黑也成了一种勉励勤奋的方式。
      二月二,达斡尔族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各种生物开始复苏。这一天要打开窗户,从外面向屋里仍一些稷子米、小米。早晨吃荞面馅饼,在锅里烙油饼、煮猪头,目的是让龙嗅到油香和肉汤味,知道是该下雨的时候。这一天不做针线活儿,认为做针线活儿会得骨节病。
      “寒希”,即清明节。达斡尔族把清明节称为“寒希”。此时,土地开始融化,为已故亲友扫墓、祭祀。人们准备种地的工具、籽种,到地里劳动。
      “额莫·乌都日”,是药日的意思,即五月初五端午节。早起人们到野外踏青,露水擦脸,并采白艾插在帽子上或夹在耳朵上,认为这样做可以驱虫除病,采的多的人还编成辫,少则两三辫,多则十几辫带回家,挂在窗前晒干,日后用白艾煮水擦身止痒和泡脚祛寒。也有捡块石头抛向远处的习俗,表示扔掉疾病。这一天吃馅饼、饺子或荞面饸饹。
      七月十五,达斡尔人认为是阴间的节日。人们到已故亲人的墓地烧纸,扫墓培土。有条件的人家杀猪,带上肉、酒、点心到墓地祭祀。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家家户户改善伙食,早上吃饺子或牛奶煮面片。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在院里放置桌子,用切两半的月饼、西瓜供月,家长给月亮磕头。达斡尔人家自己做月饼,在白面里夹上黄油、白糖、山丁子粉和窝瓜籽做的馅,放入刻有花纹的方圆模子里,压成形后烙熟,作为节日点心。让小姑娘用线穿针,认为这样会成为巧手。
      千灯节,海拉尔地区达斡尔族把十月二十五日称为千灯节。届时,人们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庙里点燃,认为点的越多越吉利。
      腊月初八,早晨吃“拉里”(奶熬稠粥),这一天的“拉里”用积累几天的稀奶油做。吃“拉里”之前,先要敬神。认为腊八吃“拉里”会长寿。
      腊月二十三,这天达斡尔族祭灶神。认为这天是“图瓦·巴日肯”升天的日子。“图瓦·巴日肯”即灶神,达斡尔语也称“该里·巴日肯”(火神)。祭祀灶神时,要用稀泥抹洗灶面,给灶神像嘴上粘抹黄油、麻糖,祈求它上天后给自家说好话,并在灶神前放些象征性的剪草和米粒,认为是给灶神的马预备的草料。祭灶结束后,在灶里生火,并让孩子们到屋外看烟囱冒的烟,说灶神会随着烟乘坐黄马拉的轿车升上天去。晚上吃“拉里”。从这天起,人们清扫房屋、院落、洗衣服,准备过春节。 
     
      引文出处:
      ①奥登挂:《达斡尔人的“九九图”》,载《周末》报,1992年2月8日。
    (作者单位:毅松,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娜仁其木格,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