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是编写新方志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使志书为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突出地方特点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对地方特点的足够了解和充分地把握。
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地方特点,必须对本地的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只有知情,才能明确本地与外地的异同,找出地区性的差异,考虑如何在志书中突出地方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知情呢?
1、挑选知情人参加编志。不知情则难以摸准特点,更谈不上突出特点。现在,参加编修地方志的人都是“一乡之人”,这些人都是不同程度的知情者。但新方志内容的广泛性、其思想性和科学性的要求都是旧方志所无法比拟的,仅仅满足于“一乡之人”参加编志,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还应提出更高的条件:参加编志的人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有长期从事本地党政、经济、文化等部门工作尤其是综合部门工作的经历和一定的业务专长。符合上述条件的编志机构,才能对本地的全貌和某些部门的具体情况有较深刻的了解。
2、充分发动群众。一个修志班子,人数是有限的,而且不可能是“全才”、“通才”。单靠编志班子的力量,要完全、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发动群众。本地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知识分子等,对本地全貌或某一方面的情况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大多离休、退休,退居二线、有时间,有精力。许多专业工作者精力充沛,业务娴熟,有能力,有兴趣。这些人都是十分可贵的。要充分发动他们,争取与他们合作。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各行各业编写本行业、本部门的志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门类越来越多,这种“隔山”的感觉就更深刻了。以本行之人编本行之志,不仅可以避免不懂业务,言词外行的弊端,而且对本行业特点的认识要深刻得多、准确得多,也便于把突出行业特点与突出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3、要从根本上知情,还必须在资料的搜集上多下功夫。新方志记述的内容广泛,门类繁多,时间久远,所需材料浩繁,编志人员在搜集资料之前所能掌握的资料是微乎其微的。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来确定地方特点的做法,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的。只有洞悉一地的全貌,才能在整体上抓住一地的地方特点。
在搜集资料时,应首先确定重点,即把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初步确定为地方特点的内容,作为搜集资料的重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该项内容的资料完备、翔实,使之有利于在志书中更加充分得以体现,而且也可以对该项地方特点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更加准确,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现新的地方特点。有些地方特点或因资料缺乏,或年代久远而根本不为人们所知。随着搜集资料工作的不断深入,这些宝贵资料不断被人们发现,从而使地方特点重新显现。
二、对本地的情况基本了解之后,要准确地总结出地方特点,还必须善于比较。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各地在自然环境、历史情况、居民生活、风俗习惯、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但由于人们注意不够,往往只见雷同,不见迥异。“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运用比较法是把握事物个性,抓住地方特点的有效方法。
比较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本地与外地同类或相近地区的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明确的本地与外地的差别。从而寻找出本地所独具的地方特点。
与外地比较一样,进行纵向比较也同样很重要,即将本地的现状与本地的历史进行比较。以便明确地方特点的变化,总结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通过纵向比较,不仅找出了新的地方特点,而且可以透过地方特点的变化,看出时代的变化,反映出地方特点变化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溶为一体。
经过横向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就能逐渐由表及里,有浅入深,从而有所发现,逐步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一地的特点,为志书突出地方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探索地方特点必须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
1、以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抓主要特点。一地的地方特点中,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有些主要地方特点影响范围广泛,能规定并影响其他一种或数种地方特点的形成和发展。
2、透过自然地理方面的特点,探求受其影响的其他特点。斯大林说:“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而且它无疑是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尽管这种影响对社会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却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条件”,其影响的领域是广泛的,对一地某些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特点突出的地方尤其如此。虽然各地地理条件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但无疑是有关地方特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联系历史背景考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地方特点。历史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偶然的、它必然与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的条件有密切的联系。考察任何事物,只有联系其历史背景,才能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挖出其特点。
4、注意重大事件对地方特点的影响。有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改变一地的常规进程,其本身就是当地的地方特点。
5、要注意潜在的地方特点。有些地方特点有着发展前景,但目前尚未充分表露出来,应该全力挖掘。像呼和浩特市并非旅游胜地,但随着交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引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草原文化节和昭君文化节的深入推广,旅游业必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挖掘这些潜在的地方特点,可以使领导尽早认识到它的发展趋势,以便因地制宜地制订规划,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6、在挖掘地方特点时,不能满足于对地方特点的一般了解,要努力挖掘出有规律性的特点。对自然和经济方面来说更是如此。
7、挖掘地方特点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多次反复。
总之,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是突出地方特点的基础和先导,地方特点把握的越准确,编写时才能越有数,成书时才能越鲜明。在编志工作中,要始终把摸索地方特点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力求深入挖掘,成为服务于当代,惠及后人的传世之作。
(作者:呼和浩特市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
- 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是编写新方志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使志书为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突出地方特点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对地方特点的足够了解和充分地把握。
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地方特点,必须对本地的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只有知情,才能明确本地与外地的异同,找出地区性的差异,考虑如何在志书中突出地方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知情呢?
1、挑选知情人参加编志。不知情则难以摸准特点,更谈不上突出特点。现在,参加编修地方志的人都是“一乡之人”,这些人都是不同程度的知情者。但新方志内容的广泛性、其思想性和科学性的要求都是旧方志所无法比拟的,仅仅满足于“一乡之人”参加编志,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还应提出更高的条件:参加编志的人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有长期从事本地党政、经济、文化等部门工作尤其是综合部门工作的经历和一定的业务专长。符合上述条件的编志机构,才能对本地的全貌和某些部门的具体情况有较深刻的了解。
2、充分发动群众。一个修志班子,人数是有限的,而且不可能是“全才”、“通才”。单靠编志班子的力量,要完全、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发动群众。本地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知识分子等,对本地全貌或某一方面的情况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大多离休、退休,退居二线、有时间,有精力。许多专业工作者精力充沛,业务娴熟,有能力,有兴趣。这些人都是十分可贵的。要充分发动他们,争取与他们合作。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各行各业编写本行业、本部门的志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门类越来越多,这种“隔山”的感觉就更深刻了。以本行之人编本行之志,不仅可以避免不懂业务,言词外行的弊端,而且对本行业特点的认识要深刻得多、准确得多,也便于把突出行业特点与突出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3、要从根本上知情,还必须在资料的搜集上多下功夫。新方志记述的内容广泛,门类繁多,时间久远,所需材料浩繁,编志人员在搜集资料之前所能掌握的资料是微乎其微的。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来确定地方特点的做法,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的。只有洞悉一地的全貌,才能在整体上抓住一地的地方特点。
在搜集资料时,应首先确定重点,即把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初步确定为地方特点的内容,作为搜集资料的重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该项内容的资料完备、翔实,使之有利于在志书中更加充分得以体现,而且也可以对该项地方特点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更加准确,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现新的地方特点。有些地方特点或因资料缺乏,或年代久远而根本不为人们所知。随着搜集资料工作的不断深入,这些宝贵资料不断被人们发现,从而使地方特点重新显现。
二、对本地的情况基本了解之后,要准确地总结出地方特点,还必须善于比较。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各地在自然环境、历史情况、居民生活、风俗习惯、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但由于人们注意不够,往往只见雷同,不见迥异。“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运用比较法是把握事物个性,抓住地方特点的有效方法。
比较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本地与外地同类或相近地区的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明确的本地与外地的差别。从而寻找出本地所独具的地方特点。
与外地比较一样,进行纵向比较也同样很重要,即将本地的现状与本地的历史进行比较。以便明确地方特点的变化,总结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通过纵向比较,不仅找出了新的地方特点,而且可以透过地方特点的变化,看出时代的变化,反映出地方特点变化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溶为一体。
经过横向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就能逐渐由表及里,有浅入深,从而有所发现,逐步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一地的特点,为志书突出地方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探索地方特点必须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
1、以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抓主要特点。一地的地方特点中,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有些主要地方特点影响范围广泛,能规定并影响其他一种或数种地方特点的形成和发展。
2、透过自然地理方面的特点,探求受其影响的其他特点。斯大林说:“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而且它无疑是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尽管这种影响对社会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却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条件”,其影响的领域是广泛的,对一地某些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特点突出的地方尤其如此。虽然各地地理条件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但无疑是有关地方特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联系历史背景考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地方特点。历史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偶然的、它必然与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的条件有密切的联系。考察任何事物,只有联系其历史背景,才能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挖出其特点。
4、注意重大事件对地方特点的影响。有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改变一地的常规进程,其本身就是当地的地方特点。
5、要注意潜在的地方特点。有些地方特点有着发展前景,但目前尚未充分表露出来,应该全力挖掘。像呼和浩特市并非旅游胜地,但随着交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引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草原文化节和昭君文化节的深入推广,旅游业必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挖掘这些潜在的地方特点,可以使领导尽早认识到它的发展趋势,以便因地制宜地制订规划,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6、在挖掘地方特点时,不能满足于对地方特点的一般了解,要努力挖掘出有规律性的特点。对自然和经济方面来说更是如此。
7、挖掘地方特点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多次反复。
总之,准确地把握地方特点,是突出地方特点的基础和先导,地方特点把握的越准确,编写时才能越有数,成书时才能越鲜明。在编志工作中,要始终把摸索地方特点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力求深入挖掘,成为服务于当代,惠及后人的传世之作。
(作者:呼和浩特市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