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6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地名探源)内蒙古政区地名简述
  •     锡林郭勒盟[Xilin  Gol  nɡ]在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0.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9.59万人。辖二连浩特、锡林浩特2市和阿巴嘎、苏尼特左、苏尼特右、东乌珠穆沁、西乌珠穆沁、太仆寺、正镶白、正蓝、镶黄9旗及多伦县。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那达慕大街。“锡林郭勒”系蒙古语,“锡林”意为“丘陵的”,“郭勒”即“高勒”意为“河”,合意为“丘陵之河”。因境内有一条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敖包北麓的锡林郭勒而得名。清崇德六年至康熙六年(16411667年)设阿巴嘎左、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右翼旗,乌珠穆沁左、右翼旗,浩济特左、右翼旗,苏尼特左、右翼旗等10旗和达里冈爱牧场。因10旗会盟于今锡林郭勒河北岸的一个敖包岗上,故称“锡林郭勒盟”。后将这个敖包命名为“楚古拉干敖包”。 “楚古拉干”(音:Qiɡulɡɑn)系蒙古语,意为“集会”,故今“锡林郭勒盟”,旧称“锡林郭勒音楚古拉干”(Xilin Gol un Qiɡulɡɑn)。今行政区划通名“盟”(Ménɡ),蒙古语称之为“爱马克”(Aimɑɡ),含有“部落、宗族”之意。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部从义州迁此,被编为察哈尔左、右翼8旗、4牧群,亦称十二旗群。雍正二年(1724年)设张家口理事厅。雍正十年设多伦诺尔理事厅,辖察哈尔左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4旗。雍正十二年设独石口理事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都统,辖察哈尔12旗群及节制锡林郭勒盟10旗。1912年将独石口理事厅改为县。1914年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辖锡林郭勒盟、察哈尔12个旗群之旗县。1929年改特别行政区为察哈尔省,随属省。1934年设察哈尔盟。1936年苏尼特右旗的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设伪“蒙古军政府”,辖察哈尔盟(驻德化)和锡林郭勒盟(驻贝子庙),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将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合并设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史称“伪蒙疆政府”。1946年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驻宝绍代;成立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驻贝子庙。1947年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5810月撤销察哈尔盟,将所属多伦、化德2县和太仆寺、正镶白、正兰、商都镶黄4旗的行政区域划归锡林郭勒盟。1963年设阿巴哈纳尔旗。1966年二连浩特镇改设市。1969年将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1980年又将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划归锡林郭勒盟。1983年将阿巴哈纳尔旗更名为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之一。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多为季节性内陆河。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驰名中外,是我国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特产有蒙古靴、细毛羊、草原红牛、肥尾羊等。盛产额吉淖尔天然大青盐、白蘑、发菜。名胜古迹有二连恐龙化石群、通古尔动物化石群、查干诺尔龙化石,还有元上都、四郎城古城遗址等国家、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原风光、民族特色、那达慕大会等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有锡林浩特至北京、呼和浩特航线。集通、集二铁路及208207303国道经此。

      锡林浩特市[Xilin  Hot  Shì在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河下游。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驻地,市人民政府驻那达慕大街。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15758平方公里,总人口153032人。“锡林浩特”系蒙古语, “锡林”意为“丘陵的”,“浩特”有“城、城市、牧村”等意,在此意为“城市”,即“丘陵之城市”。1983年设市时,因境内有一条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敖包北麓的锡林郭勒而得名。明代为成吉思汗之弟别勒古代十七世孙诺必特默克图的游牧地,号所部为阿巴哈纳尔。清顺治三年(1646年)设浩济特左翼旗,顺治十年设浩济特右翼旗,“浩济特”系蒙古语,意为“古老的人们”。康熙四年(1665年)设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康熙六年设阿巴哈纳尔右翼旗。乾隆八年(1743年)在锡林郭勒北岸的额尔敦敖包岗上建贝子庙,阿巴哈纳尔左翼旗亦称贝子旗。1949年并入阿巴哈纳尔右翼旗,更名为中部联合旗。1952年撤销中部联合旗,并入西部联合旗。1956年将西部联合旗更名为阿巴嘎旗,驻汉布音庙。196310月析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部分行政区域,设阿巴哈纳尔旗,驻锡林浩特镇,俗称贝子庙。1979124日自治区革委会以内革办1979130号文批准:“同意将现用名称《阿巴哈纳尔》改为《阿巴嘎纳尔》”。一说《阿巴嘎纳尔》,意为“叔叔们”;一说《阿巴哈纳尔》的“阿巴哈”音读为“Abahai”,系元代人名,意为“小姐”,后缀附加成分“纳尔”音读为“nar ”,表示“复数”,合意为“小姐们”。《阿巴哈纳尔》一名,由来已久,但迄今为止,笔者尚未看到解释其名的来历、含义等内容的文章。直到198310月撤销阿巴哈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后,《阿巴哈纳尔》这一地名,就更是很少有人问津了。该旗地处大兴安岭西南麓,有汗乌拉山、朝克乌拉山。主要河流为锡林郭勒。矿产资源有铁、铜、锡、碱、硝、煤、石油。畜牧以内蒙古细毛羊、牛、马为大宗,引进培育的丹麦牛、当地培育的中国草原红牛为优良种畜。野生动植物丰富,有锡林郭勒盟自然保护区。盛产发菜、口蘑等。境内古迹有清代贝子庙,有金界壕、元应昌府等遗址。在锡林浩特市最高点额尔敦敖包山顶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1979年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的周围栽种了花草树木。有锡林浩特机场。207303国道经此。

    二连浩特市[Ereen  Hot  Shì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4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3049人。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街。 “二连”系蒙古语“额仁”(Ereen)的谐音,原意为“斑斓”,引申义为“幻景”。因市区东北有额仁达布森淖尔(又名“额仁淖尔盐池)而得名。原为苏尼特右旗地。1956年析设二连浩特镇。1966年改为县级市,专名仍为“二连浩特”,属锡林郭勒盟。1969年划归乌兰察布盟。1980年复归锡林郭勒盟。1985年升为准地级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一类陆路口岸城市。地处内蒙古高原二连盆地。东北部丘陵环包,中西部地势平坦。矿产有石油、芒硝、萤石、盐碱。集二铁路的终点站,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铁路经此,是通往蒙古国、俄罗斯、东欧的联运和转口贸易重要通道。集二铁路的终点,208国道起点。古迹有二连恐龙化石群、额仁淖尔旧石器文化遗址。有恐龙博物馆。

    阿巴嘎旗[Abaga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7495平方公里,总人口43977人。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查干镇,原名新浩特镇。“阿巴嘎”系蒙古语,意为“叔叔”。明代,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勒古台十八世孙塔尔尼库率其阿巴嘎部部从杭盖山北、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徙牧于此,故名。后金崇德六年(1641年)设阿巴嘎右翼旗。清顺治八年(1651年)设阿巴嘎左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17年至1927年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35年改属锡林郭勒盟。1948年将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设西部联合旗,驻罕布音庙。1956年将西部联合旗更名为阿巴嘎旗,属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锡林郭勒草原中部偏北。北部为阿巴嘎汗乌拉山地,东南部枕浑善达克沙漠。多固定、半固定沙漠。矿产有锡石、白乌铁、石灰石、萤石、煤。畜牧业发达,为阿巴嘎羊的主要产区,还有牛、马、山羊和骆驼等。是自治区重要商品牲畜基地之一。驼绒、羊牛皮等在自治区内外享有很高信誉,还产马尾、马鬃。境内有敖伦宝拉格古墓群、金界壕、清代杨都庙等遗址。101省道经此。

    苏尼特左旗[Sonit Zuǒ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33469平方公里,总人口33210人。旗人民政府驻满都拉图镇。“苏尼特”系蒙古语,蒙古族部落名,其含义有三种解释:一说意为“夜”,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七世孙库克其图墨尔根台吉率所部从漠北(外蒙古)日行夜宿徙牧而来,故名;一说意为“苏尼特”系蒙古语人名“雪尼惕”的谐音,因在《蒙古秘史》中记载,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生有六子,其中有叫“雪尼惕”的,后来做以姓氏名,遂形成苏尼特部落名;还有一说意为“好奇”,即“苏尼特”系“苏尼古奇”(古音为“苏尼古德”)的谐音,因该部落好奇心强,善于猎奇,故名。明宪宗年间设苏尼特鄂托克,属察哈尔万户。后金崇德六年(1641年)设苏尼特左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6年更名为苏尼特左旗,驻贝勒庙。地处内蒙古高原,二连盆地跨其境。东南枕浑善达克沙漠,多为固定与半固定沙丘。草场资源丰富,为内蒙古细毛羊、苏尼特羊、肉乳兼用牛的主要产区。盛产发菜。古迹有明代“玄石坡”、“立马峰”御制铭文和金界壕遗址。101309省道经此。

    苏尼特右旗[Sonit Yòu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2461平方公里,总人口68438人。旗人民政府驻赛汉塔拉镇。“苏尼特”系蒙古语,蒙古族部落名,其含义有三种解释:一说意为“夜”,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七世孙库克其图墨尔根台吉率所部从漠北(外蒙古)日行夜宿徙牧而来,故名;一说意为“苏尼特”系蒙古语人名“雪尼惕”的谐音,因在《蒙古秘史》中记载,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生有六子,其中有叫“雪尼惕”的,后来做以姓氏名,遂形成苏尼特部落名;还有一说意为“好奇”,即“苏尼特”系“苏尼古奇”(古音为“苏尼古德”)的谐音,因该部落好奇心强,善于猎奇,故名。明孝宗年间设苏尼特鄂托克。属察哈尔万户。后金崇德七年(1642年)设苏尼特右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8年更名为苏尼特右旗,属锡林郭勒盟。1949年苏尼特右旗所在地从陶高图庙迁到温都尔庙。1958年迁驻赛汉塔拉。1969年改属乌兰察布盟。1980年复归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接小腾格里沙漠。为苏尼特羊、苏尼特骆驼的主产区,还产牛、马、山羊等。有阿赛石油输出管道。境内有金界壕遗址110多公里,有京城(今北京)至大库伦(今乌兰巴托)的两条古道遗址。有清代温都尔庙、毕鲁图庙、德王府等古建筑遗址。查干诺尔龙化石为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境内有集二铁路和郭尔奔敖包—查干淖尔碱矿铁路支线。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铁路经此。

      东乌珠穆沁旗[Dōng Ujumqin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47554平方公里,总人口70459人。旗人民政府驻乌里雅斯太镇。“乌珠穆沁”系蒙古语,蒙古部落名,“乌珠穆”(Ujum)意为“葡萄”,其后缀“沁”(qin),意为“者、人”,合意为“葡萄山人”。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其季子翁滚都剌尔号所部曰“乌珠穆沁”,因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故名。明代,达延汗时设乌珠穆沁鄂托克,属察哈尔万户。后金太祖年间,乌珠穆沁部首领道尔吉率部迁至克鲁伦河一带驻牧。清崇德元年(1636年)附清。清顺治三年(1646年)设乌珠穆沁左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6年更名为东乌珠穆沁旗。1948年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浩济特左翼旗合并设东部联合旗,驻乌兰哈拉嘎庙。19567月撤销东部联合旗,析设东乌珠穆沁旗,驻喇嘛库伦庙。1966年旗驻地喇嘛库伦庙更名为乌里雅斯太。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屏大兴安岭。境南部为开阔平坦、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境内有大兴安岭最高峰-宝格达山。有乌拉盖等河和道特淖尔等湖泊。有乌珠穆沁肥尾羊、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三河牛、肉乳兼用牛等良种畜。有萨麦、贺期格乌拉旧石器、新石器遗址,有金界壕和喇嘛库伦庙等遗址。101204省道经此。

    西乌珠穆沁旗[Xī Ujumuqin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2960平方公里,总人口72588人。“乌珠穆沁”系蒙古语,蒙古部落名,“乌珠穆”(Ujum)意为“葡萄”,其后缀“沁”(qin),意为“者、人”,合意为“葡萄山人”。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其季子翁滚都剌尔号所部曰“乌珠穆沁”,因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故名。后金崇德六年(1641年)设乌珠穆沁右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6年更名为西乌珠穆沁旗。1948年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浩济特左翼旗合并,设东部联合旗,驻乌兰哈拉嘎庙。19567月撤销东部联合旗,析设西乌珠穆沁旗,驻王盖庙。1966年旗驻地王盖庙更名为巴彦乌拉。地处大兴安岭余脉西北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东向西分布有羊草草原、草甸草原、干草原、沙地。矿产有煤、茧石、铜、锌、大理石、水晶石。主要畜种有乌珠穆沁肥尾羊、乌珠穆沁牛和马、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北京黑白花牛、夏洛来牛等。为自治区主要畜产品基地之一。有匈奴古城遗址和浩济特旗王爷庙遗址。204307省道经此。

      太仆寺旗[Tɑipusì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3415平方公里,人口111900人。旗人民政府驻宝昌镇。“太仆寺”系官署名,汉代九卿之一,掌管舆马及马政,北齐后设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太仆寺左翼牧群,故名。1918年析太仆寺左、右翼牧群、正白旗,设宝昌招垦设治局。1925年更名为宝昌县,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37年撤销太仆寺左翼牧群,设太仆寺左旗,属察哈尔盟。1948年宝昌县与沽源县合并为宝源县,属察哈尔省。1950年宝昌、沽源分设,宝昌县属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1956年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太仆寺旗改属锡林郭勒盟。地处阴山山脉东端及燕山山脉北端,属内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区。黑梁山海拔1 802米,为该旗最高点。矿产有金、钨、萤石、大理石、珍珠岩。畜牧业以牧养羊、牛、马为主。名优产品有麝鼠京式帽、草原白酒、牛鞭酒。207国道经此,为锡林郭勒草原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古迹有金界壕遗址。

      镶黄旗[Xiānɡhuánɡ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4960平方公里,总人口28848人。人民政府驻新宝拉格镇。“镶黄旗”为清朝蒙古八旗军旗名,以镶红边黄旗帜的颜色命名。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设察哈尔左翼牧群之镶黄羊群,故名。雍正十年(1732年)属多伦诺尔厅。雍正十二年改属独石口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合并商都马群(阿都钦)、翁贡羊群(浩尼钦)编为镶黄旗,俗称“畜群旗”,属察哈尔都统。1914年改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9年更名为察哈尔省,随属。1934年撤销察哈尔省,设察哈尔盟,随属。1938年析出商都马群,设商都旗;翁贡羊群划归明安旗。1948年撤销商都、明安2旗,设商都镶黄联合旗。19569月将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1960年化德县划入,更名为镶黄旗。1963年镶黄旗驻地由化德镇迁驻新宝力格。地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南缘。地势南高北低。矿产有金、萤石、盐。畜种以内蒙古细毛羊、山羊、土种牛、马为主。为自治区主要畜产品基地之一。盛产白蘑、发菜。翁贡淖尔水泡子盛产盐。有金界壕遗址和清代庙宇废址。

    正镶白旗[Zhènɡxiānɡbái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6083平方公里,总人口71602人。旗人民政府驻明安图镇,原名查干淖尔镇。“正镶白旗”为后金时蒙古八旗军旗名。“正白旗”即军旗全白色,“镶白旗”即镶红边白旗,合并称“正镶白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设察哈尔左翼正白旗和镶白旗。雍正十年(1732年)属多伦诺尔厅。雍正十二年改属独石口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属察哈尔都统。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9年改特别行政区为省,随属。1934年废察哈尔省置察哈尔盟,属盟。1949年将正白旗、镶白旗合并设正白镶白联合旗,驻布日都庙。19569月将正白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驻察干淖尔。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地处浑善达克沙漠南缘,沙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矿产有铬、铜、铅、石灰石、盐、芒硝。盛产西门达尔牛、黑白花牛、草原红牛、短角牛、澳波羊、内蒙古细毛羊等良种畜。经此有金界壕(成吉思汗边墙)遗址和查干乌拉庙废址。

    正蓝旗[Zhènɡlán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9963平方公里,人口78226人。旗人民政府驻敦达浩特镇。“正蓝旗”为后金时蒙古八旗军旗名,因旗帜颜色纯蓝色而得名。康熙十四年(1675年),沿用八旗制编察哈尔部为游牧八旗(鄂托克),后改为牧群(苏鲁克),设正蓝旗。雍正十年(1732年)设多伦诺尔厅,辖察哈尔左翼、正蓝等4旗,雍正十二年改属独石口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属察哈尔都统。1914年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随属,1929年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更名为察哈尔省,属省。1934年撤销察哈尔省,设察哈尔盟,随属。1936年撤销正蓝旗,析西部行政区域,设明安旗,析南部行政区域,设太仆寺右翼旗。1949年将太仆寺右翼旗、明安旗合并称明太联合旗,属察哈尔盟。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复设正蓝旗。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南缘。素有“金莲川”之称的上都河流经境内。浑善达克沙漠横贯北部。矿产资源有萤石、石灰石、碱。盛产蘑菇、杏核。畜种以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和体格高大的扎格斯台牛为主。1978年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境内有元上都、金界壕、金桓州城、黑城子遗址。元上都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通铁路、207国道经此。

    多伦县[Doloon  Nuur Xiàn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916人。县人民政府驻多伦淖尔镇,原名城关镇。“多伦”系蒙古语“多伦淖尔”的简称,“多伦”意为“七”,“淖尔”意为“湖”,“多伦淖尔”即“七个湖”的意思。汉译名为“多伦泊”,又称“七星潭”。因境内有7个水泡子,故名。清顺治初年,设上都牧场,因系皇家牧场,故又名御马厂,隶上驷院。雍正十年(1632年)设多伦诺尔理事厅,驻城关镇,辖察哈尔左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4旗,属直隶省口北道。1913年撤销多伦诺尔理事厅,设多伦县,县名始此。1914年撤销口北道,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随属。1929年改属察哈尔省。1934年撤销察哈尔省,设察哈尔盟,随属。1948年复设察哈尔省,属察哈尔省察北行政督察专区。1950年将多伦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察哈尔盟。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部低。闪电河流经境内。特产马鞍、铜壶。有金界壕、善固寺、汇宗寺和清真寺等古迹。111国道经此。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地名探源)内蒙古政区地名简述
  •     锡林郭勒盟[Xilin  Gol  nɡ]在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0.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9.59万人。辖二连浩特、锡林浩特2市和阿巴嘎、苏尼特左、苏尼特右、东乌珠穆沁、西乌珠穆沁、太仆寺、正镶白、正蓝、镶黄9旗及多伦县。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那达慕大街。“锡林郭勒”系蒙古语,“锡林”意为“丘陵的”,“郭勒”即“高勒”意为“河”,合意为“丘陵之河”。因境内有一条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敖包北麓的锡林郭勒而得名。清崇德六年至康熙六年(16411667年)设阿巴嘎左、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右翼旗,乌珠穆沁左、右翼旗,浩济特左、右翼旗,苏尼特左、右翼旗等10旗和达里冈爱牧场。因10旗会盟于今锡林郭勒河北岸的一个敖包岗上,故称“锡林郭勒盟”。后将这个敖包命名为“楚古拉干敖包”。 “楚古拉干”(音:Qiɡulɡɑn)系蒙古语,意为“集会”,故今“锡林郭勒盟”,旧称“锡林郭勒音楚古拉干”(Xilin Gol un Qiɡulɡɑn)。今行政区划通名“盟”(Ménɡ),蒙古语称之为“爱马克”(Aimɑɡ),含有“部落、宗族”之意。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部从义州迁此,被编为察哈尔左、右翼8旗、4牧群,亦称十二旗群。雍正二年(1724年)设张家口理事厅。雍正十年设多伦诺尔理事厅,辖察哈尔左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4旗。雍正十二年设独石口理事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都统,辖察哈尔12旗群及节制锡林郭勒盟10旗。1912年将独石口理事厅改为县。1914年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辖锡林郭勒盟、察哈尔12个旗群之旗县。1929年改特别行政区为察哈尔省,随属省。1934年设察哈尔盟。1936年苏尼特右旗的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设伪“蒙古军政府”,辖察哈尔盟(驻德化)和锡林郭勒盟(驻贝子庙),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将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合并设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史称“伪蒙疆政府”。1946年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驻宝绍代;成立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驻贝子庙。1947年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5810月撤销察哈尔盟,将所属多伦、化德2县和太仆寺、正镶白、正兰、商都镶黄4旗的行政区域划归锡林郭勒盟。1963年设阿巴哈纳尔旗。1966年二连浩特镇改设市。1969年将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1980年又将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划归锡林郭勒盟。1983年将阿巴哈纳尔旗更名为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之一。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多为季节性内陆河。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驰名中外,是我国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特产有蒙古靴、细毛羊、草原红牛、肥尾羊等。盛产额吉淖尔天然大青盐、白蘑、发菜。名胜古迹有二连恐龙化石群、通古尔动物化石群、查干诺尔龙化石,还有元上都、四郎城古城遗址等国家、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原风光、民族特色、那达慕大会等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有锡林浩特至北京、呼和浩特航线。集通、集二铁路及208207303国道经此。

      锡林浩特市[Xilin  Hot  Shì在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河下游。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驻地,市人民政府驻那达慕大街。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15758平方公里,总人口153032人。“锡林浩特”系蒙古语, “锡林”意为“丘陵的”,“浩特”有“城、城市、牧村”等意,在此意为“城市”,即“丘陵之城市”。1983年设市时,因境内有一条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敖包北麓的锡林郭勒而得名。明代为成吉思汗之弟别勒古代十七世孙诺必特默克图的游牧地,号所部为阿巴哈纳尔。清顺治三年(1646年)设浩济特左翼旗,顺治十年设浩济特右翼旗,“浩济特”系蒙古语,意为“古老的人们”。康熙四年(1665年)设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康熙六年设阿巴哈纳尔右翼旗。乾隆八年(1743年)在锡林郭勒北岸的额尔敦敖包岗上建贝子庙,阿巴哈纳尔左翼旗亦称贝子旗。1949年并入阿巴哈纳尔右翼旗,更名为中部联合旗。1952年撤销中部联合旗,并入西部联合旗。1956年将西部联合旗更名为阿巴嘎旗,驻汉布音庙。196310月析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部分行政区域,设阿巴哈纳尔旗,驻锡林浩特镇,俗称贝子庙。1979124日自治区革委会以内革办1979130号文批准:“同意将现用名称《阿巴哈纳尔》改为《阿巴嘎纳尔》”。一说《阿巴嘎纳尔》,意为“叔叔们”;一说《阿巴哈纳尔》的“阿巴哈”音读为“Abahai”,系元代人名,意为“小姐”,后缀附加成分“纳尔”音读为“nar ”,表示“复数”,合意为“小姐们”。《阿巴哈纳尔》一名,由来已久,但迄今为止,笔者尚未看到解释其名的来历、含义等内容的文章。直到198310月撤销阿巴哈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后,《阿巴哈纳尔》这一地名,就更是很少有人问津了。该旗地处大兴安岭西南麓,有汗乌拉山、朝克乌拉山。主要河流为锡林郭勒。矿产资源有铁、铜、锡、碱、硝、煤、石油。畜牧以内蒙古细毛羊、牛、马为大宗,引进培育的丹麦牛、当地培育的中国草原红牛为优良种畜。野生动植物丰富,有锡林郭勒盟自然保护区。盛产发菜、口蘑等。境内古迹有清代贝子庙,有金界壕、元应昌府等遗址。在锡林浩特市最高点额尔敦敖包山顶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1979年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的周围栽种了花草树木。有锡林浩特机场。207303国道经此。

    二连浩特市[Ereen  Hot  Shì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4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3049人。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街。 “二连”系蒙古语“额仁”(Ereen)的谐音,原意为“斑斓”,引申义为“幻景”。因市区东北有额仁达布森淖尔(又名“额仁淖尔盐池)而得名。原为苏尼特右旗地。1956年析设二连浩特镇。1966年改为县级市,专名仍为“二连浩特”,属锡林郭勒盟。1969年划归乌兰察布盟。1980年复归锡林郭勒盟。1985年升为准地级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一类陆路口岸城市。地处内蒙古高原二连盆地。东北部丘陵环包,中西部地势平坦。矿产有石油、芒硝、萤石、盐碱。集二铁路的终点站,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铁路经此,是通往蒙古国、俄罗斯、东欧的联运和转口贸易重要通道。集二铁路的终点,208国道起点。古迹有二连恐龙化石群、额仁淖尔旧石器文化遗址。有恐龙博物馆。

    阿巴嘎旗[Abaga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7495平方公里,总人口43977人。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查干镇,原名新浩特镇。“阿巴嘎”系蒙古语,意为“叔叔”。明代,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勒古台十八世孙塔尔尼库率其阿巴嘎部部从杭盖山北、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徙牧于此,故名。后金崇德六年(1641年)设阿巴嘎右翼旗。清顺治八年(1651年)设阿巴嘎左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17年至1927年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35年改属锡林郭勒盟。1948年将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设西部联合旗,驻罕布音庙。1956年将西部联合旗更名为阿巴嘎旗,属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锡林郭勒草原中部偏北。北部为阿巴嘎汗乌拉山地,东南部枕浑善达克沙漠。多固定、半固定沙漠。矿产有锡石、白乌铁、石灰石、萤石、煤。畜牧业发达,为阿巴嘎羊的主要产区,还有牛、马、山羊和骆驼等。是自治区重要商品牲畜基地之一。驼绒、羊牛皮等在自治区内外享有很高信誉,还产马尾、马鬃。境内有敖伦宝拉格古墓群、金界壕、清代杨都庙等遗址。101省道经此。

    苏尼特左旗[Sonit Zuǒ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33469平方公里,总人口33210人。旗人民政府驻满都拉图镇。“苏尼特”系蒙古语,蒙古族部落名,其含义有三种解释:一说意为“夜”,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七世孙库克其图墨尔根台吉率所部从漠北(外蒙古)日行夜宿徙牧而来,故名;一说意为“苏尼特”系蒙古语人名“雪尼惕”的谐音,因在《蒙古秘史》中记载,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生有六子,其中有叫“雪尼惕”的,后来做以姓氏名,遂形成苏尼特部落名;还有一说意为“好奇”,即“苏尼特”系“苏尼古奇”(古音为“苏尼古德”)的谐音,因该部落好奇心强,善于猎奇,故名。明宪宗年间设苏尼特鄂托克,属察哈尔万户。后金崇德六年(1641年)设苏尼特左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6年更名为苏尼特左旗,驻贝勒庙。地处内蒙古高原,二连盆地跨其境。东南枕浑善达克沙漠,多为固定与半固定沙丘。草场资源丰富,为内蒙古细毛羊、苏尼特羊、肉乳兼用牛的主要产区。盛产发菜。古迹有明代“玄石坡”、“立马峰”御制铭文和金界壕遗址。101309省道经此。

    苏尼特右旗[Sonit Yòu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2461平方公里,总人口68438人。旗人民政府驻赛汉塔拉镇。“苏尼特”系蒙古语,蒙古族部落名,其含义有三种解释:一说意为“夜”,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七世孙库克其图墨尔根台吉率所部从漠北(外蒙古)日行夜宿徙牧而来,故名;一说意为“苏尼特”系蒙古语人名“雪尼惕”的谐音,因在《蒙古秘史》中记载,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生有六子,其中有叫“雪尼惕”的,后来做以姓氏名,遂形成苏尼特部落名;还有一说意为“好奇”,即“苏尼特”系“苏尼古奇”(古音为“苏尼古德”)的谐音,因该部落好奇心强,善于猎奇,故名。明孝宗年间设苏尼特鄂托克。属察哈尔万户。后金崇德七年(1642年)设苏尼特右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8年更名为苏尼特右旗,属锡林郭勒盟。1949年苏尼特右旗所在地从陶高图庙迁到温都尔庙。1958年迁驻赛汉塔拉。1969年改属乌兰察布盟。1980年复归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接小腾格里沙漠。为苏尼特羊、苏尼特骆驼的主产区,还产牛、马、山羊等。有阿赛石油输出管道。境内有金界壕遗址110多公里,有京城(今北京)至大库伦(今乌兰巴托)的两条古道遗址。有清代温都尔庙、毕鲁图庙、德王府等古建筑遗址。查干诺尔龙化石为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境内有集二铁路和郭尔奔敖包—查干淖尔碱矿铁路支线。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铁路经此。

      东乌珠穆沁旗[Dōng Ujumqin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界蒙古国。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47554平方公里,总人口70459人。旗人民政府驻乌里雅斯太镇。“乌珠穆沁”系蒙古语,蒙古部落名,“乌珠穆”(Ujum)意为“葡萄”,其后缀“沁”(qin),意为“者、人”,合意为“葡萄山人”。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其季子翁滚都剌尔号所部曰“乌珠穆沁”,因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故名。明代,达延汗时设乌珠穆沁鄂托克,属察哈尔万户。后金太祖年间,乌珠穆沁部首领道尔吉率部迁至克鲁伦河一带驻牧。清崇德元年(1636年)附清。清顺治三年(1646年)设乌珠穆沁左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6年更名为东乌珠穆沁旗。1948年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浩济特左翼旗合并设东部联合旗,驻乌兰哈拉嘎庙。19567月撤销东部联合旗,析设东乌珠穆沁旗,驻喇嘛库伦庙。1966年旗驻地喇嘛库伦庙更名为乌里雅斯太。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屏大兴安岭。境南部为开阔平坦、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境内有大兴安岭最高峰-宝格达山。有乌拉盖等河和道特淖尔等湖泊。有乌珠穆沁肥尾羊、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三河牛、肉乳兼用牛等良种畜。有萨麦、贺期格乌拉旧石器、新石器遗址,有金界壕和喇嘛库伦庙等遗址。101204省道经此。

    西乌珠穆沁旗[Xī Ujumuqin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22960平方公里,总人口72588人。“乌珠穆沁”系蒙古语,蒙古部落名,“乌珠穆”(Ujum)意为“葡萄”,其后缀“沁”(qin),意为“者、人”,合意为“葡萄山人”。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其季子翁滚都剌尔号所部曰“乌珠穆沁”,因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故名。后金崇德六年(1641年)设乌珠穆沁右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46年更名为西乌珠穆沁旗。1948年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浩济特左翼旗合并,设东部联合旗,驻乌兰哈拉嘎庙。19567月撤销东部联合旗,析设西乌珠穆沁旗,驻王盖庙。1966年旗驻地王盖庙更名为巴彦乌拉。地处大兴安岭余脉西北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东向西分布有羊草草原、草甸草原、干草原、沙地。矿产有煤、茧石、铜、锌、大理石、水晶石。主要畜种有乌珠穆沁肥尾羊、乌珠穆沁牛和马、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北京黑白花牛、夏洛来牛等。为自治区主要畜产品基地之一。有匈奴古城遗址和浩济特旗王爷庙遗址。204307省道经此。

      太仆寺旗[Tɑipusì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3415平方公里,人口111900人。旗人民政府驻宝昌镇。“太仆寺”系官署名,汉代九卿之一,掌管舆马及马政,北齐后设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太仆寺左翼牧群,故名。1918年析太仆寺左、右翼牧群、正白旗,设宝昌招垦设治局。1925年更名为宝昌县,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37年撤销太仆寺左翼牧群,设太仆寺左旗,属察哈尔盟。1948年宝昌县与沽源县合并为宝源县,属察哈尔省。1950年宝昌、沽源分设,宝昌县属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1956年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太仆寺旗改属锡林郭勒盟。地处阴山山脉东端及燕山山脉北端,属内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区。黑梁山海拔1 802米,为该旗最高点。矿产有金、钨、萤石、大理石、珍珠岩。畜牧业以牧养羊、牛、马为主。名优产品有麝鼠京式帽、草原白酒、牛鞭酒。207国道经此,为锡林郭勒草原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古迹有金界壕遗址。

      镶黄旗[Xiānɡhuánɡ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4960平方公里,总人口28848人。人民政府驻新宝拉格镇。“镶黄旗”为清朝蒙古八旗军旗名,以镶红边黄旗帜的颜色命名。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设察哈尔左翼牧群之镶黄羊群,故名。雍正十年(1732年)属多伦诺尔厅。雍正十二年改属独石口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合并商都马群(阿都钦)、翁贡羊群(浩尼钦)编为镶黄旗,俗称“畜群旗”,属察哈尔都统。1914年改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9年更名为察哈尔省,随属。1934年撤销察哈尔省,设察哈尔盟,随属。1938年析出商都马群,设商都旗;翁贡羊群划归明安旗。1948年撤销商都、明安2旗,设商都镶黄联合旗。19569月将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1960年化德县划入,更名为镶黄旗。1963年镶黄旗驻地由化德镇迁驻新宝力格。地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南缘。地势南高北低。矿产有金、萤石、盐。畜种以内蒙古细毛羊、山羊、土种牛、马为主。为自治区主要畜产品基地之一。盛产白蘑、发菜。翁贡淖尔水泡子盛产盐。有金界壕遗址和清代庙宇废址。

    正镶白旗[Zhènɡxiānɡbái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6083平方公里,总人口71602人。旗人民政府驻明安图镇,原名查干淖尔镇。“正镶白旗”为后金时蒙古八旗军旗名。“正白旗”即军旗全白色,“镶白旗”即镶红边白旗,合并称“正镶白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设察哈尔左翼正白旗和镶白旗。雍正十年(1732年)属多伦诺尔厅。雍正十二年改属独石口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属察哈尔都统。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9年改特别行政区为省,随属。1934年废察哈尔省置察哈尔盟,属盟。1949年将正白旗、镶白旗合并设正白镶白联合旗,驻布日都庙。19569月将正白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驻察干淖尔。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地处浑善达克沙漠南缘,沙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矿产有铬、铜、铅、石灰石、盐、芒硝。盛产西门达尔牛、黑白花牛、草原红牛、短角牛、澳波羊、内蒙古细毛羊等良种畜。经此有金界壕(成吉思汗边墙)遗址和查干乌拉庙废址。

    正蓝旗[Zhènɡlán Qí]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9963平方公里,人口78226人。旗人民政府驻敦达浩特镇。“正蓝旗”为后金时蒙古八旗军旗名,因旗帜颜色纯蓝色而得名。康熙十四年(1675年),沿用八旗制编察哈尔部为游牧八旗(鄂托克),后改为牧群(苏鲁克),设正蓝旗。雍正十年(1732年)设多伦诺尔厅,辖察哈尔左翼、正蓝等4旗,雍正十二年改属独石口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属察哈尔都统。1914年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随属,1929年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更名为察哈尔省,属省。1934年撤销察哈尔省,设察哈尔盟,随属。1936年撤销正蓝旗,析西部行政区域,设明安旗,析南部行政区域,设太仆寺右翼旗。1949年将太仆寺右翼旗、明安旗合并称明太联合旗,属察哈尔盟。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复设正蓝旗。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南缘。素有“金莲川”之称的上都河流经境内。浑善达克沙漠横贯北部。矿产资源有萤石、石灰石、碱。盛产蘑菇、杏核。畜种以内蒙古细毛羊、中国草原红牛和体格高大的扎格斯台牛为主。1978年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境内有元上都、金界壕、金桓州城、黑城子遗址。元上都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通铁路、207国道经此。

    多伦县[Doloon  Nuur Xiàn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916人。县人民政府驻多伦淖尔镇,原名城关镇。“多伦”系蒙古语“多伦淖尔”的简称,“多伦”意为“七”,“淖尔”意为“湖”,“多伦淖尔”即“七个湖”的意思。汉译名为“多伦泊”,又称“七星潭”。因境内有7个水泡子,故名。清顺治初年,设上都牧场,因系皇家牧场,故又名御马厂,隶上驷院。雍正十年(1632年)设多伦诺尔理事厅,驻城关镇,辖察哈尔左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4旗,属直隶省口北道。1913年撤销多伦诺尔理事厅,设多伦县,县名始此。1914年撤销口北道,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随属。1929年改属察哈尔省。1934年撤销察哈尔省,设察哈尔盟,随属。1948年复设察哈尔省,属察哈尔省察北行政督察专区。1950年将多伦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察哈尔盟。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部低。闪电河流经境内。特产马鞍、铜壶。有金界壕、善固寺、汇宗寺和清真寺等古迹。111国道经此。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