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阿穆尔灵圭(1886~1930年)
阿穆尔灵圭,蒙古族,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出生于1886年(清德宗光绪十二年),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曾孙, 贝勒那尔苏的长子。常年驻京,历任八旗都统、总司(宫廷)稽察守卫事宜王大臣等。1930年(民国19年)去世,终年44岁。
6岁的阿穆尔灵圭承袭王位后,由印务协理乌力吉为护理札萨克,署理旗务。阿穆尔灵圭自幼聪慧,在自己王府内延师读书,先后攻读蒙汉文10余年,散文、韵文根底都很深,擅长诗词书法,能写一手漂亮的楷书,其书法艺术之高,不亚于其父那尔苏。
1891年(清德宗光绪十七年),阿穆尔灵圭袭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1900年,阿穆尔灵圭等一些王公上层就向清政府要求在蒙旗练兵、开矿山、修铁路、办学校,以及限制或取缔喇嘛教等等。1908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他同那彦图、贡桑诺尔布、苏及格巴特尔、帕勒塔等人在北京和其它一些地方进行演讲、联络、宣传改革图强的办法,并着手建立“蒙古实业公司”事宜。
1910年(清宣统二年),阿穆尔灵圭向清廷上奏了“为蒙疆修铁路”的条陈。清政府把这一条陈交给邮传部和蒙藏院,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去完成。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关系,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实施。同年,阿穆尔灵圭又向朝廷上奏了关于创办“蒙古实业公司”的条陈,得到了批复。于是阿穆尔灵圭等人便筹集了资本库银100万两,于
1911年(清宣统三年),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皇帝退位,阿穆尔灵圭主持的“蒙古实业公司”也处于停顿状态。从那以后,公司很多计划由于资金亏空,不能完成,并且在军阀和蒙古封建顽固力量的倾轧和阻挠下,陷入了瘫痪状态。
武昌起义后,阿穆尔灵圭以“钦命办理各盟蒙旗事宜”衔赴内蒙古东部,筹划征调蒙兵协助镇压反清革命。返回北京时,与那彦图等蒙古王公通电拥戴袁世凯。清帝退位后,任大总统府都翊卫使,加入拥袁进步党并任名誉理事,为临时参议会议员、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宪法起草委员、政治会议议员、安福国会参议员等。1912年(民国元年)10月,阿穆尔灵圭代表北京政府参加了长春哲里木盟10旗王公会议。
1914年(民国3年),“蒙古实业公司”在科尔左翼中旗的垦荒问题上与军阀张西栾和该旗王爷那木吉勒色楞发生了冲突。
阿穆尔灵圭并没有因“蒙古实业公司”的倒闭而灰心,相反受新思潮的影响,感到必须顺应潮流兴办教育和实业,以振兴旗政。于是他谕令本旗札萨克衙门创办了1所小学校和1处实业公司。小学校在今辽宁省康平县城西8华里马莲屯,30余间砖瓦房(是旗有公产,原系昌图地局局长秦某的住宅,因其贪污公款,被札萨克衙门没收充公),学校正式名称是科尔沁左翼后旗旗立第一小学校,因校址在马莲屯,旗里人们管它叫马莲屯学堂。这个学校前后断断续续办了3期,共培养出300余名学生,为发展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化教育事业打下了初步基础。马莲屯学堂第一期办得最好,在校学生都是官费,伙食制服均由公家供给,师资也较高。第二期.不如第一期好,最后一期办得最差,只有50名学生和1名教师勉强办了1年,终因经费来源断绝,而完全停办了。
股份有限实业公司是在本旗嘎海吐五家子屯附近开办的。公司的资金一半由札萨克衙门垫支,一半是由旗内富裕户入股筹集。阿穆尔灵圭为了振兴本旗畜牧业,责成专人办这个公司,从国外购入300余只美利奴种羊进行羊种改良工作。但因缺乏技术人材,又加总办贪污肥己,管理不善,两三年后种羊死了一半,终于失败了。
阿穆尔灵圭少壮时,颇想有所作为,振兴旗政,但他到了而立之年后,吸食鸦片烟成隐,生活腐化,意志消沉,又从前门妓院纳名妓古良为侧室,迷于女色。受贿卖官鬻爵,为非作歹,使科尔沁左后旗旗政陷于混乱,旗民百姓遭到涂炭,怨声载道。
1930年(民国19年),阿穆尔灵圭病死在北京。
仓央嘉措(1683~1746年)
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藏族,西藏南部邬坚岭人,生于1683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父亲名叫扎喜丹增,母亲名叫才旺拉莫(意为“自在天女”),是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仓央央嘉措后被确认为五世达赖的转世,于1746后(清高宗乾隆十年)圆寂,终年63岁。
达赖喇嘛是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时的最高统治者。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圆寂,由于当时五世达赖在他亲自建立的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建立不久且政局未稳,各方势力窥视西藏,需要用达赖喇嘛的名望来震服各方,以达到稳定局势。因此,西藏地方的执政者第巴桑结嘉措隐瞒达赖喇嘛圆寂的事实,秘不发丧15年之久。另一方面,桑结嘉措积极寻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685年,他认定后来的仓央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秘密迎请到纳嘎则,请五世班禅教经培养。他对六世达赖的培养极为关心,选择最优秀的一批高僧大德为六世达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桑结嘉措把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仓央嘉措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迎请到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仓央嘉措法相英俊,清秀而端庄,慈爱而威严,体味芬芳,嗓音优美,善即兴赋诗吟唱。成为藏族著名的诗人。他作过这样的诗歌:
(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二)
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负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过了近10年,桑结嘉措与蒙古和硕特部的固什汗之曾孙、驻藏蒙军首领拉藏汗激烈争斗,导致了战争的爆发,结果桑结嘉措被杀。事变之后,拉藏汗向康熙报告了桑结嘉措的“谋反”事件,并奏称:桑结嘉措所拥立的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耽于酒色”,是假“达赖”,请于“废立” 。康熙帝予以准奏。1706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解往北京。但六世达赖在民间,甚至在众多蒙古信徒当中,已相当有威望,求情者络绎不绝。这时,皇帝的气也消了,冷静一想,若真把六世达赖押到京城,判罪处理,得罪了广大蒙藏信众,岂不违背了当初扶持藏传佛教黄教以安众蒙古的初衷;若等他到了京城,不做处理,自己作为至高无上的皇上面子上又下不来。于是,便想一个变通的方法,秘密下了一道圣旨,让手下人在途中把他放了,向外宣布说他跑了。
只身出走的仓央嘉措却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安多诸地10年后。于1716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初次来到了阿拉善,第一个落脚做客的人家是班子尔加布台吉家。他听见主人年方2岁的儿子阿旺多尔济啼哭声就认出了是桑结嘉措的声音,心中确认他是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遂决定自己在阿拉善住下,完成利益圣教众生的宏愿。随后,阿旺多尔济从小就出家为僧,从师仓央嘉措学习佛经。
1717年二月,六世达赖喇嘛路经管旗章京拉尔吉家来到阿拉善衙门,成为阿宝王和夫人道格欣公主供奉的喇嘛。他在王府庙(现延福寺的前身)、曹格图库热庙(昭化寺)住持,但均不如意。他为寻觅建立寺院、弘扬佛法的宝地而各处游走。1719年,到了赛音希日格(今阿拉善南寺所在地),此地除原有供奉无量寿佛和弥勒佛的一个小庙外,居住着叫巴雅吉乎(富裕)、阿日毕吉呼(昌盛)的两家牧民,仓央嘉措来到他们家时,一家把锅里沸腾的热奶献给了他,另一家则把刚缝制出来的坐垫铺在家中请他坐。种种吉兆使他非常满意。再观其四周,只见周围群山呈现吉祥八徽,地如八瓣莲花,天似八辐金轮,犹如走进自己长年修习的本尊胜乐金刚坛城一般。心想如此瑞兆圆满之所再也难以找到,就选定此处作为他建造寺院、弘法利生的基地和自己的归宿点。此后近30年间他奔波于阿拉善和安多之间,致力于佛教事业,但终究未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在此地建造寺院之宏愿。
1721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十三日,仓央嘉措担任嘉格荣托桑达吉林寺(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寺)堪布。
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仓央嘉措亲自主持开始重建被年羹尧大军焚毁的嘉格荣托桑达吉林寺的工程。1731年,完工。
1734年(清世宗雍正十一年),仓央嘉措撰著《白莲妙树寺志》、《阿拉善神祭供》等作品。
1739年(清高宗乾隆四年),仓央嘉措按照拉萨传召大法会的习俗,在阿拉善建立了讲经、转弥勒佛、考格西举行盛大的供养三宝等一整套冬季祈愿大法会的制度,流传至今。
1746年,仓央嘉措把自己的后世、遗愿都非常信赖地托付给了活佛阿旺多尔济。然后吞服一颗舍利子后以菩萨跏趺坐姿口诵无量寿经而圆寂,结束了凄苦的一生。其时,从他左肘流下各色透明油质液体19天。虽时值酷夏,但法体丝毫没有腐烂。
阿旺伦珠达尔济,按照仓央嘉措的遗愿,在仓央嘉措生前选定的地点,修建了南寺。自己则成为该寺的第一个转世活佛,并在那里安置了他的遗体。“文化大革命”前,阿拉善南寺叫黄楼庙的大殿堂里的镀金塔内,供奉着六世达赖的肉身法体,透过塔门镶嵌的红玻璃,可隐约地看见仓央嘉措的面孔。此后,为了躲避时乱曾几度从塔内取出装入木龛转移,直至1966年,历经220载,肉身法体仍完好无损。
“文化大革命”中,仓央嘉措法体遭造反派破坏后,多人目睹了粉红色的内脏。后在庙旁火化,僧众捡骨灰另造荼毗塔供奉。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阿穆尔灵圭(1886~1930年)
阿穆尔灵圭,蒙古族,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出生于1886年(清德宗光绪十二年),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曾孙, 贝勒那尔苏的长子。常年驻京,历任八旗都统、总司(宫廷)稽察守卫事宜王大臣等。1930年(民国19年)去世,终年44岁。
6岁的阿穆尔灵圭承袭王位后,由印务协理乌力吉为护理札萨克,署理旗务。阿穆尔灵圭自幼聪慧,在自己王府内延师读书,先后攻读蒙汉文10余年,散文、韵文根底都很深,擅长诗词书法,能写一手漂亮的楷书,其书法艺术之高,不亚于其父那尔苏。
1891年(清德宗光绪十七年),阿穆尔灵圭袭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1900年,阿穆尔灵圭等一些王公上层就向清政府要求在蒙旗练兵、开矿山、修铁路、办学校,以及限制或取缔喇嘛教等等。1908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他同那彦图、贡桑诺尔布、苏及格巴特尔、帕勒塔等人在北京和其它一些地方进行演讲、联络、宣传改革图强的办法,并着手建立“蒙古实业公司”事宜。
1910年(清宣统二年),阿穆尔灵圭向清廷上奏了“为蒙疆修铁路”的条陈。清政府把这一条陈交给邮传部和蒙藏院,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去完成。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关系,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实施。同年,阿穆尔灵圭又向朝廷上奏了关于创办“蒙古实业公司”的条陈,得到了批复。于是阿穆尔灵圭等人便筹集了资本库银100万两,于
1911年(清宣统三年),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皇帝退位,阿穆尔灵圭主持的“蒙古实业公司”也处于停顿状态。从那以后,公司很多计划由于资金亏空,不能完成,并且在军阀和蒙古封建顽固力量的倾轧和阻挠下,陷入了瘫痪状态。
武昌起义后,阿穆尔灵圭以“钦命办理各盟蒙旗事宜”衔赴内蒙古东部,筹划征调蒙兵协助镇压反清革命。返回北京时,与那彦图等蒙古王公通电拥戴袁世凯。清帝退位后,任大总统府都翊卫使,加入拥袁进步党并任名誉理事,为临时参议会议员、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宪法起草委员、政治会议议员、安福国会参议员等。1912年(民国元年)10月,阿穆尔灵圭代表北京政府参加了长春哲里木盟10旗王公会议。
1914年(民国3年),“蒙古实业公司”在科尔左翼中旗的垦荒问题上与军阀张西栾和该旗王爷那木吉勒色楞发生了冲突。
阿穆尔灵圭并没有因“蒙古实业公司”的倒闭而灰心,相反受新思潮的影响,感到必须顺应潮流兴办教育和实业,以振兴旗政。于是他谕令本旗札萨克衙门创办了1所小学校和1处实业公司。小学校在今辽宁省康平县城西8华里马莲屯,30余间砖瓦房(是旗有公产,原系昌图地局局长秦某的住宅,因其贪污公款,被札萨克衙门没收充公),学校正式名称是科尔沁左翼后旗旗立第一小学校,因校址在马莲屯,旗里人们管它叫马莲屯学堂。这个学校前后断断续续办了3期,共培养出300余名学生,为发展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化教育事业打下了初步基础。马莲屯学堂第一期办得最好,在校学生都是官费,伙食制服均由公家供给,师资也较高。第二期.不如第一期好,最后一期办得最差,只有50名学生和1名教师勉强办了1年,终因经费来源断绝,而完全停办了。
股份有限实业公司是在本旗嘎海吐五家子屯附近开办的。公司的资金一半由札萨克衙门垫支,一半是由旗内富裕户入股筹集。阿穆尔灵圭为了振兴本旗畜牧业,责成专人办这个公司,从国外购入300余只美利奴种羊进行羊种改良工作。但因缺乏技术人材,又加总办贪污肥己,管理不善,两三年后种羊死了一半,终于失败了。
阿穆尔灵圭少壮时,颇想有所作为,振兴旗政,但他到了而立之年后,吸食鸦片烟成隐,生活腐化,意志消沉,又从前门妓院纳名妓古良为侧室,迷于女色。受贿卖官鬻爵,为非作歹,使科尔沁左后旗旗政陷于混乱,旗民百姓遭到涂炭,怨声载道。
1930年(民国19年),阿穆尔灵圭病死在北京。
仓央嘉措(1683~1746年)
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藏族,西藏南部邬坚岭人,生于1683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父亲名叫扎喜丹增,母亲名叫才旺拉莫(意为“自在天女”),是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仓央央嘉措后被确认为五世达赖的转世,于1746后(清高宗乾隆十年)圆寂,终年63岁。
达赖喇嘛是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时的最高统治者。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圆寂,由于当时五世达赖在他亲自建立的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建立不久且政局未稳,各方势力窥视西藏,需要用达赖喇嘛的名望来震服各方,以达到稳定局势。因此,西藏地方的执政者第巴桑结嘉措隐瞒达赖喇嘛圆寂的事实,秘不发丧15年之久。另一方面,桑结嘉措积极寻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685年,他认定后来的仓央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秘密迎请到纳嘎则,请五世班禅教经培养。他对六世达赖的培养极为关心,选择最优秀的一批高僧大德为六世达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桑结嘉措把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仓央嘉措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迎请到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仓央嘉措法相英俊,清秀而端庄,慈爱而威严,体味芬芳,嗓音优美,善即兴赋诗吟唱。成为藏族著名的诗人。他作过这样的诗歌:
(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二)
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负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过了近10年,桑结嘉措与蒙古和硕特部的固什汗之曾孙、驻藏蒙军首领拉藏汗激烈争斗,导致了战争的爆发,结果桑结嘉措被杀。事变之后,拉藏汗向康熙报告了桑结嘉措的“谋反”事件,并奏称:桑结嘉措所拥立的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耽于酒色”,是假“达赖”,请于“废立” 。康熙帝予以准奏。1706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解往北京。但六世达赖在民间,甚至在众多蒙古信徒当中,已相当有威望,求情者络绎不绝。这时,皇帝的气也消了,冷静一想,若真把六世达赖押到京城,判罪处理,得罪了广大蒙藏信众,岂不违背了当初扶持藏传佛教黄教以安众蒙古的初衷;若等他到了京城,不做处理,自己作为至高无上的皇上面子上又下不来。于是,便想一个变通的方法,秘密下了一道圣旨,让手下人在途中把他放了,向外宣布说他跑了。
只身出走的仓央嘉措却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安多诸地10年后。于1716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初次来到了阿拉善,第一个落脚做客的人家是班子尔加布台吉家。他听见主人年方2岁的儿子阿旺多尔济啼哭声就认出了是桑结嘉措的声音,心中确认他是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遂决定自己在阿拉善住下,完成利益圣教众生的宏愿。随后,阿旺多尔济从小就出家为僧,从师仓央嘉措学习佛经。
1717年二月,六世达赖喇嘛路经管旗章京拉尔吉家来到阿拉善衙门,成为阿宝王和夫人道格欣公主供奉的喇嘛。他在王府庙(现延福寺的前身)、曹格图库热庙(昭化寺)住持,但均不如意。他为寻觅建立寺院、弘扬佛法的宝地而各处游走。1719年,到了赛音希日格(今阿拉善南寺所在地),此地除原有供奉无量寿佛和弥勒佛的一个小庙外,居住着叫巴雅吉乎(富裕)、阿日毕吉呼(昌盛)的两家牧民,仓央嘉措来到他们家时,一家把锅里沸腾的热奶献给了他,另一家则把刚缝制出来的坐垫铺在家中请他坐。种种吉兆使他非常满意。再观其四周,只见周围群山呈现吉祥八徽,地如八瓣莲花,天似八辐金轮,犹如走进自己长年修习的本尊胜乐金刚坛城一般。心想如此瑞兆圆满之所再也难以找到,就选定此处作为他建造寺院、弘法利生的基地和自己的归宿点。此后近30年间他奔波于阿拉善和安多之间,致力于佛教事业,但终究未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在此地建造寺院之宏愿。
1721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十三日,仓央嘉措担任嘉格荣托桑达吉林寺(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寺)堪布。
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仓央嘉措亲自主持开始重建被年羹尧大军焚毁的嘉格荣托桑达吉林寺的工程。1731年,完工。
1734年(清世宗雍正十一年),仓央嘉措撰著《白莲妙树寺志》、《阿拉善神祭供》等作品。
1739年(清高宗乾隆四年),仓央嘉措按照拉萨传召大法会的习俗,在阿拉善建立了讲经、转弥勒佛、考格西举行盛大的供养三宝等一整套冬季祈愿大法会的制度,流传至今。
1746年,仓央嘉措把自己的后世、遗愿都非常信赖地托付给了活佛阿旺多尔济。然后吞服一颗舍利子后以菩萨跏趺坐姿口诵无量寿经而圆寂,结束了凄苦的一生。其时,从他左肘流下各色透明油质液体19天。虽时值酷夏,但法体丝毫没有腐烂。
阿旺伦珠达尔济,按照仓央嘉措的遗愿,在仓央嘉措生前选定的地点,修建了南寺。自己则成为该寺的第一个转世活佛,并在那里安置了他的遗体。“文化大革命”前,阿拉善南寺叫黄楼庙的大殿堂里的镀金塔内,供奉着六世达赖的肉身法体,透过塔门镶嵌的红玻璃,可隐约地看见仓央嘉措的面孔。此后,为了躲避时乱曾几度从塔内取出装入木龛转移,直至1966年,历经220载,肉身法体仍完好无损。
“文化大革命”中,仓央嘉措法体遭造反派破坏后,多人目睹了粉红色的内脏。后在庙旁火化,僧众捡骨灰另造荼毗塔供奉。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