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一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熔铸在该地域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对该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地方文献是记录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中,研究、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是文化大区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深入、细致地对地方文献进行研究,可加快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的速度。
一、地方文献可加速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经济发展已注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文化的市场价值,也是获取经济利益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过程的投入要素。文化精神性价值的升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文化的进步,将最终推动经济观念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区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居民消费需求也开始步入“文化消费”阶段。“文化消费”的多样化,又促进了物质产品和文化的结合。但是我区的文化与经济结合度还很低,特别是与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业等缺乏有机结合,如何将先进文化熔于社会诸领域中,使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源,是加速我区文化大区建设的关键。地方文献是促进先进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关节点,因为地方文献全面反映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研究、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可加速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二、地方文献可以拓宽文化研究的范畴
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愈长,文化沉淀愈厚;文化历史愈短,文化沉淀愈浅。我区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以蒙古族为地区,在文化大区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我区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特点、文化源流……等等进行研究。我区是多元文化交汇地区,从历史文化类型上看,这里有北方远古人类起始文明的大窑文化;反映黄河文明的河套文化;反映中华大地最早原生文明的红山文化;反映北方青铜文化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等。从文化特点来看,她具有原创性、开发性和自然生态性等等特点。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强,这种关联度已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因此,对文化研究领域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地方文献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我区地方文化发展的脉络、文化类型、文化特色、地方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优势……等等。因此,研究地方文献可以拓宽文化研究的范畴。
三、地方文献为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和战略提供依据
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和战略,首先要对区域文化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和定位,这样才能制定出既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又适合地区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和战略。我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对区域文化进行分析和定位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地方文献中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三少数民族的文化,只有对地方文献中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区域文化内在的活力,摈弃其落后部分,克服排斥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心理,承认和接受多元文化,大力吸收其它文化的先进因素,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说,地方文献为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和战略提供依据。
四、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创新是知识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新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文化创新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主要包括:1.文化对创新的作用;2.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它涉及到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习俗、体制和人际关系等等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促进人们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以提高人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也随着创新环境的互动而有所改变。我区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割断历史,要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我区是具有多民族文化渊源的地区,多民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必须对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学习、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地方文献是记录我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我区的优秀文化,更加清楚地认识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区域经济等诸多因素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文化创新有何影响,如何营造和改变影响文化创新的环境条件等等,特别应充分发挥蒙古族历史文献在世界和中国所占有的特殊优势。因此说,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五、地方文献在全民文化素质提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不断深化,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民族地区要突破知识资源瓶颈,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必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即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人体健康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教育是关键。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一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新的教育目标,更好地完成文化大区建设,在教育体系构建中,必须结合我区民族文化特点,摈弃“重宗法道统,轻自然律令”的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地方文献提供了我区少数民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礼俗、语言文字、教育发展模式……等等,因此,在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中,地方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基础工作
我区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民族文化遗产,据统计,我区目前已发现文化遗存1.5万多处,有的文化遗产堪称全国或亚洲之最,如查干诺尔恐龙化石、红山碧玉龙、兴隆洼遗址、居延遗址、黑城遗址、大窑遗址、元上都遗址、辽中京遗址、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等等。有些文化遗产至今也只是散记在一些地方文献中,甚至尚不为人知。而这些文化遗产,既构成了内蒙古文化特色,又是我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因此,充分挖掘、抢救、保护和展示我区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文献对我区文化遗产有详尽的叙述,因此,对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金吾伦:《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光明日报》 2004年3月16日。
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 《光明日报》2004年2月23日。
南玉杰:《内蒙古城市人文建设浅探》 《内蒙古日报》 2004年1月6日。
顾关林:《强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光明日报》 2004年4月4日。
何星亮:《浅谈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15日。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一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熔铸在该地域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对该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地方文献是记录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中,研究、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是文化大区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深入、细致地对地方文献进行研究,可加快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的速度。
一、地方文献可加速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经济发展已注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文化的市场价值,也是获取经济利益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过程的投入要素。文化精神性价值的升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文化的进步,将最终推动经济观念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区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居民消费需求也开始步入“文化消费”阶段。“文化消费”的多样化,又促进了物质产品和文化的结合。但是我区的文化与经济结合度还很低,特别是与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业等缺乏有机结合,如何将先进文化熔于社会诸领域中,使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源,是加速我区文化大区建设的关键。地方文献是促进先进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关节点,因为地方文献全面反映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研究、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可加速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二、地方文献可以拓宽文化研究的范畴
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愈长,文化沉淀愈厚;文化历史愈短,文化沉淀愈浅。我区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以蒙古族为地区,在文化大区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我区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特点、文化源流……等等进行研究。我区是多元文化交汇地区,从历史文化类型上看,这里有北方远古人类起始文明的大窑文化;反映黄河文明的河套文化;反映中华大地最早原生文明的红山文化;反映北方青铜文化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等。从文化特点来看,她具有原创性、开发性和自然生态性等等特点。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强,这种关联度已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因此,对文化研究领域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地方文献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我区地方文化发展的脉络、文化类型、文化特色、地方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优势……等等。因此,研究地方文献可以拓宽文化研究的范畴。
三、地方文献为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和战略提供依据
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和战略,首先要对区域文化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和定位,这样才能制定出既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又适合地区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和战略。我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对区域文化进行分析和定位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地方文献中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三少数民族的文化,只有对地方文献中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区域文化内在的活力,摈弃其落后部分,克服排斥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心理,承认和接受多元文化,大力吸收其它文化的先进因素,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说,地方文献为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和战略提供依据。
四、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创新是知识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新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文化创新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主要包括:1.文化对创新的作用;2.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它涉及到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习俗、体制和人际关系等等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促进人们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以提高人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也随着创新环境的互动而有所改变。我区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割断历史,要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我区是具有多民族文化渊源的地区,多民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必须对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学习、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地方文献是记录我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我区的优秀文化,更加清楚地认识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区域经济等诸多因素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文化创新有何影响,如何营造和改变影响文化创新的环境条件等等,特别应充分发挥蒙古族历史文献在世界和中国所占有的特殊优势。因此说,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五、地方文献在全民文化素质提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不断深化,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民族地区要突破知识资源瓶颈,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必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即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人体健康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教育是关键。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一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新的教育目标,更好地完成文化大区建设,在教育体系构建中,必须结合我区民族文化特点,摈弃“重宗法道统,轻自然律令”的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地方文献提供了我区少数民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礼俗、语言文字、教育发展模式……等等,因此,在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中,地方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基础工作
我区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民族文化遗产,据统计,我区目前已发现文化遗存1.5万多处,有的文化遗产堪称全国或亚洲之最,如查干诺尔恐龙化石、红山碧玉龙、兴隆洼遗址、居延遗址、黑城遗址、大窑遗址、元上都遗址、辽中京遗址、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等等。有些文化遗产至今也只是散记在一些地方文献中,甚至尚不为人知。而这些文化遗产,既构成了内蒙古文化特色,又是我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因此,充分挖掘、抢救、保护和展示我区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文献对我区文化遗产有详尽的叙述,因此,对地方文献的研究是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金吾伦:《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光明日报》 2004年3月16日。
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 《光明日报》2004年2月23日。
南玉杰:《内蒙古城市人文建设浅探》 《内蒙古日报》 2004年1月6日。
顾关林:《强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光明日报》 2004年4月4日。
何星亮:《浅谈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15日。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