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新志评议)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阿拉善左旗志》四题
  • 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简称第二届修志)工作在全区各地陆续启动的今天,总结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为第二轮修志提供借鉴,提高其编纂理论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笔者,详读《阿拉善左旗志》之后,以为该志的一些编纂方法,对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贺兰山东麓,属阿拉善盟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7o24至北纬41o52,东经103o21至东经106o51之间。素有塞外小北京美誉的巴彦浩特是旗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该旗是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1999年底,总人口为134223人。畜牧业是阿拉山左旗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产业。是牧业大旗,也是工业强旗。阿拉善型白山羊绒被誉为纤维宝石,双峰驼久负盛名。已探明的矿产近60种。被称为两白一黑的湖盐、芒硝、太西煤,质量上乘,名扬中外。1999年,全旗国民生产总值完成7.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037万元。

    《阿拉善左旗志》2000年11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罗巴特尔。上限力求追述到历史发端,下限一般断至1999年。个别内容延伸至2000年10月。由概述,大事记,专志13编、附录、编后记组成。采用述、记、志、传、录、图、表7种体裁。

    一、资料翔实、丰富。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基础。资料的翔实、丰富与否,是编修志书质量好与坏的关键所在。《阿拉善左旗志》洋洋1350千字,其资料翔实、丰富。现在的阿拉善左旗之地,古为《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属秦,始皇时置北地郡,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属甘肃行中书省(元初为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部居住),明永乐初为西部瓦剌地区,清康熙三十六(公元1697年)清朝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将它在行政上划归甘肃省,并保留了封建王公世袭统治权,政治上按蒙古盟旗组织法规定直属党中央政府蒙藏委员会管辖。民国38年(公元1949年)9月23,阿拉善旗和平解放,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人民政府。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划分左旗和右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阿拉善左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拉善左旗志》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阿拉善左旗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它的资料翔实、丰富,尤其是明清代以后的资料非常丰富。记述阿拉善左旗建置沿革、行政区划等时从古到今记述得比较翔实详细。记述阿拉善和硕特的来源时,不仅用志文记述了阿拉善和硕特的来源,还附了阿拉善和硕特世系表。《阿拉善左旗志》不仅文字资料丰富,图片资料也非常丰富。除了志文前面的60多幅图片之外,随文黑白照片就有22幅。其中:有历史珍贵照片。如P811照片定远营女子小学开学典礼合影1937年,金允诚创办阿拉善旗立定远营女子小学),P230昔日牧民生活用品;也有反映奇事的照片。如P292罕见的驼双羔,旗党委、人民政府为此举行达尔罕仪式。)这些照片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客观存在,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美观性。

    《阿拉善左旗志》资料翔实、丰富,除了编纂者主观原因之外,有以下两个客观原因。一是现在的阿拉善左旗清朝时不同与内蒙古49个蒙旗,它直属清理藩院。由于这种特殊原因,有关该旗的历史资料,在北京等地有大量馆藏。二是阿拉善左旗档案史志局是内蒙古自治区一级档案馆,正在申请自治区特级档案馆。其馆藏的资料非常丰富。旗档案馆现存历史档案资料8461卷,21万件,150余万张。第一种原因是特殊现象,我们暂且不谈。但第二种原因和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有着直接的联系。档案资料是编修第二届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资料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必须建设、开发、利用好档案资料。

    二、突出了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众所周知,地方志必须突出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否则志书会失去生命力。《阿拉善左旗志》民族特色浓郁。阿拉善左旗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蒙古族的主体来源于四卫拉特(也称额鲁特)之一的和硕特部,系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裔,姓博尔济吉特氏。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顾实汗之孙和罗理率部由青海移牧额济纳污流域。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和罗理至京奏请归顺,康熙皇帝赐牧阿拉善地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廷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从此形成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阿拉善左旗还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这在内蒙古全区属仅有的现象。《阿拉善左旗志》设置了蒙文目录未放在附录中而是置在汉文目录后面,这在旗县级志书中所不多见。在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蒙古族方言中分语音、词汇、谚语三部分记述阿拉善左旗蒙古族方言。记述语音时分别用国际音标、拼音、蒙语音标、蒙字符号等来记述。记述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特有的词汇时在用蒙古文字记述的同时,用直译法汉译了其大意。《阿拉善左旗志》不仅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加入WTO等新形势,《阿拉善左旗志》将英文目录放在了汉、蒙文目录后面,为方志与国际接轨,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方便。在记述蒙古族服饰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一些服饰,后在志书中写到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只有少数牧区的蒙古族穿蒙古袍。作为该旗第一部通志,客观地记述全旗自然社会等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清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全貌。重点记述了阿拉善左旗改革开放以后自然社会意识各方面的变化,突出了改革开放的主题。在人口章中记述行业与职业构成时,记述了改革开放初期时人口行业与职业构成,后又写道:1991至1999年,随着国家农业投入的加大,从事农、牧、林、渔、水利业的人员开始逐年回升,从事其他生产服务部门的人数也随之攀升,而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在业人数略有下降。反映了人口行业与职业构成在改革开放初期和深入时期的不同情况。突出时代特征方面,部分第一轮社会主义新志书重视得不够。编修第二轮社会主义新志书必须突出时代特点。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还在记述十三世纪的蒙古族风俗,这是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新志书所不允许的。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方志应奏响与时俱进的旋律,秉笔直书该地区、该时代的实事。要把重点放在改革开放之上。

    三、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地方特色浓与否,是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阿拉善左旗志》浓墨重彩地记述了有地方特色的实事。该志为突出地方特色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注意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阿拉善左旗是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骆驼的主要产区,素有“骆驼之乡”的美誉。1982年发展到133830峰,创最高纪录。1999年下降到46842峰,保护和拯救阿拉善双峰骆驼已迫在眉睫。《阿拉善左旗志》将阿拉善双峰驼作为一个目,详细记述了阿拉善双峰驼的来源、类型与分布、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方面。将羁绊骆驼的布伊勒、笼头和驮运工具的驼架子等作为项,进行了记述,突出了驼乡驼文化的特色。二是在篇目设置方面,采用升格的方法。阿拉善左旗湖盐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有著名的吉兰泰盐湖。《阿拉善左旗志》在篇目设置方面,用升格的方法,将湖盐工业作为工业章的第五节,从原盐开采加工、储运销售、盐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记述。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突出地方特色时,或是用第一种方法,或是用第二种方法。象《阿拉善左旗志》似地将两种方法有机地相结合起来运用在同一本志书的为数不多。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必须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审时度势,适时地运用相关的一些方法,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四、下限时效性强。《阿拉善左旗志》下限一般断至1999年,记述旗委、旗人大、旗政府、旗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名录时,截至2000年10月。该志出版时间是2000年11月。全书大部分内容的下限和出书时间仅相差一年,个别内容仅相差一个月。下限这样贴近出书时间的,在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书中罕见。在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书中,有好多志书的下限和出书时间相差几年甚至十几年。其实,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搜集起来非常方便、又全面。所以,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尽量缩短志书下限和出书时间之间的距离,力求做到志书下限贴近现实。在这方面,《阿拉善左旗志》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做有利于征得领导重视,有利于发挥志书资政教育的作用,有益于拓宽读志者用志者的群体。总之,《阿拉善左旗志》的资料翔实、丰富,充分体现突出了时代特征、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它的一些编纂方法,对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将起到指导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新志评议)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阿拉善左旗志》四题
  • 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简称第二届修志)工作在全区各地陆续启动的今天,总结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为第二轮修志提供借鉴,提高其编纂理论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笔者,详读《阿拉善左旗志》之后,以为该志的一些编纂方法,对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贺兰山东麓,属阿拉善盟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7o24至北纬41o52,东经103o21至东经106o51之间。素有塞外小北京美誉的巴彦浩特是旗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该旗是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1999年底,总人口为134223人。畜牧业是阿拉山左旗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产业。是牧业大旗,也是工业强旗。阿拉善型白山羊绒被誉为纤维宝石,双峰驼久负盛名。已探明的矿产近60种。被称为两白一黑的湖盐、芒硝、太西煤,质量上乘,名扬中外。1999年,全旗国民生产总值完成7.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037万元。

    《阿拉善左旗志》2000年11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罗巴特尔。上限力求追述到历史发端,下限一般断至1999年。个别内容延伸至2000年10月。由概述,大事记,专志13编、附录、编后记组成。采用述、记、志、传、录、图、表7种体裁。

    一、资料翔实、丰富。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基础。资料的翔实、丰富与否,是编修志书质量好与坏的关键所在。《阿拉善左旗志》洋洋1350千字,其资料翔实、丰富。现在的阿拉善左旗之地,古为《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属秦,始皇时置北地郡,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属甘肃行中书省(元初为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部居住),明永乐初为西部瓦剌地区,清康熙三十六(公元1697年)清朝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将它在行政上划归甘肃省,并保留了封建王公世袭统治权,政治上按蒙古盟旗组织法规定直属党中央政府蒙藏委员会管辖。民国38年(公元1949年)9月23,阿拉善旗和平解放,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人民政府。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划分左旗和右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阿拉善左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拉善左旗志》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阿拉善左旗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它的资料翔实、丰富,尤其是明清代以后的资料非常丰富。记述阿拉善左旗建置沿革、行政区划等时从古到今记述得比较翔实详细。记述阿拉善和硕特的来源时,不仅用志文记述了阿拉善和硕特的来源,还附了阿拉善和硕特世系表。《阿拉善左旗志》不仅文字资料丰富,图片资料也非常丰富。除了志文前面的60多幅图片之外,随文黑白照片就有22幅。其中:有历史珍贵照片。如P811照片定远营女子小学开学典礼合影1937年,金允诚创办阿拉善旗立定远营女子小学),P230昔日牧民生活用品;也有反映奇事的照片。如P292罕见的驼双羔,旗党委、人民政府为此举行达尔罕仪式。)这些照片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客观存在,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美观性。

    《阿拉善左旗志》资料翔实、丰富,除了编纂者主观原因之外,有以下两个客观原因。一是现在的阿拉善左旗清朝时不同与内蒙古49个蒙旗,它直属清理藩院。由于这种特殊原因,有关该旗的历史资料,在北京等地有大量馆藏。二是阿拉善左旗档案史志局是内蒙古自治区一级档案馆,正在申请自治区特级档案馆。其馆藏的资料非常丰富。旗档案馆现存历史档案资料8461卷,21万件,150余万张。第一种原因是特殊现象,我们暂且不谈。但第二种原因和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有着直接的联系。档案资料是编修第二届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资料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必须建设、开发、利用好档案资料。

    二、突出了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众所周知,地方志必须突出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否则志书会失去生命力。《阿拉善左旗志》民族特色浓郁。阿拉善左旗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蒙古族的主体来源于四卫拉特(也称额鲁特)之一的和硕特部,系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裔,姓博尔济吉特氏。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顾实汗之孙和罗理率部由青海移牧额济纳污流域。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和罗理至京奏请归顺,康熙皇帝赐牧阿拉善地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廷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从此形成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阿拉善左旗还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这在内蒙古全区属仅有的现象。《阿拉善左旗志》设置了蒙文目录未放在附录中而是置在汉文目录后面,这在旗县级志书中所不多见。在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蒙古族方言中分语音、词汇、谚语三部分记述阿拉善左旗蒙古族方言。记述语音时分别用国际音标、拼音、蒙语音标、蒙字符号等来记述。记述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特有的词汇时在用蒙古文字记述的同时,用直译法汉译了其大意。《阿拉善左旗志》不仅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加入WTO等新形势,《阿拉善左旗志》将英文目录放在了汉、蒙文目录后面,为方志与国际接轨,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方便。在记述蒙古族服饰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一些服饰,后在志书中写到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只有少数牧区的蒙古族穿蒙古袍。作为该旗第一部通志,客观地记述全旗自然社会等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清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全貌。重点记述了阿拉善左旗改革开放以后自然社会意识各方面的变化,突出了改革开放的主题。在人口章中记述行业与职业构成时,记述了改革开放初期时人口行业与职业构成,后又写道:1991至1999年,随着国家农业投入的加大,从事农、牧、林、渔、水利业的人员开始逐年回升,从事其他生产服务部门的人数也随之攀升,而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在业人数略有下降。反映了人口行业与职业构成在改革开放初期和深入时期的不同情况。突出时代特征方面,部分第一轮社会主义新志书重视得不够。编修第二轮社会主义新志书必须突出时代特点。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还在记述十三世纪的蒙古族风俗,这是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新志书所不允许的。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方志应奏响与时俱进的旋律,秉笔直书该地区、该时代的实事。要把重点放在改革开放之上。

    三、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地方特色浓与否,是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阿拉善左旗志》浓墨重彩地记述了有地方特色的实事。该志为突出地方特色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注意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阿拉善左旗是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骆驼的主要产区,素有“骆驼之乡”的美誉。1982年发展到133830峰,创最高纪录。1999年下降到46842峰,保护和拯救阿拉善双峰骆驼已迫在眉睫。《阿拉善左旗志》将阿拉善双峰驼作为一个目,详细记述了阿拉善双峰驼的来源、类型与分布、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方面。将羁绊骆驼的布伊勒、笼头和驮运工具的驼架子等作为项,进行了记述,突出了驼乡驼文化的特色。二是在篇目设置方面,采用升格的方法。阿拉善左旗湖盐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有著名的吉兰泰盐湖。《阿拉善左旗志》在篇目设置方面,用升格的方法,将湖盐工业作为工业章的第五节,从原盐开采加工、储运销售、盐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记述。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突出地方特色时,或是用第一种方法,或是用第二种方法。象《阿拉善左旗志》似地将两种方法有机地相结合起来运用在同一本志书的为数不多。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必须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审时度势,适时地运用相关的一些方法,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四、下限时效性强。《阿拉善左旗志》下限一般断至1999年,记述旗委、旗人大、旗政府、旗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名录时,截至2000年10月。该志出版时间是2000年11月。全书大部分内容的下限和出书时间仅相差一年,个别内容仅相差一个月。下限这样贴近出书时间的,在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书中罕见。在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书中,有好多志书的下限和出书时间相差几年甚至十几年。其实,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搜集起来非常方便、又全面。所以,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尽量缩短志书下限和出书时间之间的距离,力求做到志书下限贴近现实。在这方面,《阿拉善左旗志》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做有利于征得领导重视,有利于发挥志书资政教育的作用,有益于拓宽读志者用志者的群体。总之,《阿拉善左旗志》的资料翔实、丰富,充分体现突出了时代特征、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它的一些编纂方法,对编修第二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将起到指导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