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续志时空)续志工作刍议
  •     近年来,乌鲁木齐铁路局史志工作始终围绕力求为铁路企业提供全面翔实的史志信息资料服务为努力方向,多年来已编辑出版《乌鲁木齐铁路局年鉴》九卷、《乌鲁木齐铁路局志》送审稿已完成,随后将开展《新疆通志·铁道志》的续志工作。

        从表面上看,史志为读者提供信息的方式没有报纸和电视那样迅速快捷,但其信息反映却更为客观和全面,因为这些信息是经过积累和沉淀才得以显示的,因而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作为以储存企业各方面信息,搜集企业历史性资料为工作内容的史志部门,应该如何做好续志工作,本人考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自上而下的通力合作

    这主要是指史志部门取得与下级、平级及上级单位、部门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并注重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些年自身的工作实践中感到:史志工作与这三者之间关系协调的好,即取得的支持性高,我们的工作便开展的越顺利。实践证明:取得了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支持,他们就会对此项工作予以关注,这对于直接与我们合作的撰稿人来说非常重要,一是撰稿人的工作便于开展,到相关科室查找资料更为方便一些,二是有了单位负责人地把关,稿件内容和质量会得到充实和提高。编辑出版《乌鲁木齐铁路局年鉴》和《乌鲁木齐铁路局基层单位概览》等书籍,我们都将各处部室委院所第一负责人作为书籍编纂委员会委员,有了第一负责人的支持,我们的工作相对就好开展了,在组稿和修改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解决。不然,所说的高质量稿件就如同一句空话,在实际中就有可能碰到因单位、部门第一责任人支持不到位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组稿困难、审稿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尽可能预先想到这些问题,尽可能理顺这些关系。

        在编纂《乌鲁木齐铁路局志》时,我们就非常注重与各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如计划统计处由于人员更迭频繁,交上来的志书初稿质量不太高。我们找到计划处领导建议充实提高,处领导很重视,召开有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志书撰稿问题,并花钱聘用了两位熟悉情况的老科长参与,较短时间内即完成稿件。这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修志工作不能单靠几个撰稿人闭门造车,必须发动群众,上有领导支持,下有群众参与,群策群力,修志才能顺利完成。

    又如工程(集团)公司,稿件迟迟不到位,几乎影响了整个《局志》进度,经过与公司总经理几次沟通后,他们很快行动起来,组织撰稿队伍并举办座谈会,史志人员也参与其中,互相交流经验并对撰稿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意见,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稿件撰写任务。保证了《局志》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续修《乌鲁木齐铁路局志》和《新疆通志·铁道志》时,我们考虑能否与各部门第一负责人签订修志责任状,类似安全、路风风险抵押状,明确任务和职责,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充分引起其对史志工作的注意和重视;同时史志部门总编、编辑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责、权、利分明,确保史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编者与著者的默契配合

        这主要是指编者与各单位、部门撰稿人的配合与协作。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平等互助式的。作为编辑与撰稿人之间需要并且必须建立一种良好而有序的合作关系,有一位著名编辑人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令我难忘:试想,没有作者去写作品,我们还有什么东西可编啊。此话道出了编者与著者之间的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编辑,你不可能总是以一纸行政文件来开展你的工作,发完文件,坐等收稿是被动的,而编辑的服务应是主动积极式的。在积极的与撰稿人关于稿件的沟通中撰稿人就会了解编辑的理念,从而提供适合编辑需要的稿件。而且以合作式态度提供的稿件和以应付式态度提供的稿件,二者稿件质量肯定差异很大。

    因此,作为编辑,我们什么时候都要考虑,怎样与撰稿人取得良好的配合,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如《2002年乌鲁木齐铁路局年鉴》发行中,我们组织了《年鉴》撰稿人座谈会,把合作一年的撰稿人组织到一起,互通工作的感情交流,发文件表彰了一批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撰稿人,还给予适当经济奖励。这些工作虽然与写稿无直接联系,却为今后更好地合作奠定了基础。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批相对稳定的撰稿人队伍,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

    编纂《乌鲁木齐铁路局志》,组稿工作从难到易,从当初撰稿人稿件五花八门到现在的规范供稿,其中饱含了编辑和撰稿人大量辛勤的汗水,因此,我们非常珍惜彼此建立的良好的信誉和友谊。在续志时,我们仍应重视和保持编者与著者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

    三、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作为所属企业提供信息、史料的服务部门,怎样才能高效、优质地完成本部门工作,并使之良性运转?如何应用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这也是我们面临并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编纂《乌鲁木齐铁路局志》过程中,我们聘请了五位已退休的原路局老领导来审稿,这些同志敬业心很强,他们对所负责部门的稿件逐字逐句审阅,尤其是人物、时间、事件、数据一一核对,并在规定时间内按时、高效地完成了所分配任务。对此,我们深有感触。他们对工作负责、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地影响和启发着我们。他们工作作风踏实、务实,工作方式简洁、明了,工作效果快捷、高效。其中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和深思的东西。这种工作模式简单高效,续志工作能否继续采用这种工作模式。激励机制如何更好地应用和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中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和证明。

    在实际续志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比如篇目设计的合理与科学性、稿件内容的冗长与重复等,对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都是我们在实际中应当注意的。从而让志书真正成为历史的见证,领导的参谋,让志书经得起历史检验,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好志书。真正起到存史、资治、启迪后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铁路局档案史志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续志时空)续志工作刍议
  •     近年来,乌鲁木齐铁路局史志工作始终围绕力求为铁路企业提供全面翔实的史志信息资料服务为努力方向,多年来已编辑出版《乌鲁木齐铁路局年鉴》九卷、《乌鲁木齐铁路局志》送审稿已完成,随后将开展《新疆通志·铁道志》的续志工作。

        从表面上看,史志为读者提供信息的方式没有报纸和电视那样迅速快捷,但其信息反映却更为客观和全面,因为这些信息是经过积累和沉淀才得以显示的,因而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作为以储存企业各方面信息,搜集企业历史性资料为工作内容的史志部门,应该如何做好续志工作,本人考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自上而下的通力合作

    这主要是指史志部门取得与下级、平级及上级单位、部门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并注重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些年自身的工作实践中感到:史志工作与这三者之间关系协调的好,即取得的支持性高,我们的工作便开展的越顺利。实践证明:取得了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支持,他们就会对此项工作予以关注,这对于直接与我们合作的撰稿人来说非常重要,一是撰稿人的工作便于开展,到相关科室查找资料更为方便一些,二是有了单位负责人地把关,稿件内容和质量会得到充实和提高。编辑出版《乌鲁木齐铁路局年鉴》和《乌鲁木齐铁路局基层单位概览》等书籍,我们都将各处部室委院所第一负责人作为书籍编纂委员会委员,有了第一负责人的支持,我们的工作相对就好开展了,在组稿和修改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解决。不然,所说的高质量稿件就如同一句空话,在实际中就有可能碰到因单位、部门第一责任人支持不到位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组稿困难、审稿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尽可能预先想到这些问题,尽可能理顺这些关系。

        在编纂《乌鲁木齐铁路局志》时,我们就非常注重与各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如计划统计处由于人员更迭频繁,交上来的志书初稿质量不太高。我们找到计划处领导建议充实提高,处领导很重视,召开有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志书撰稿问题,并花钱聘用了两位熟悉情况的老科长参与,较短时间内即完成稿件。这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修志工作不能单靠几个撰稿人闭门造车,必须发动群众,上有领导支持,下有群众参与,群策群力,修志才能顺利完成。

    又如工程(集团)公司,稿件迟迟不到位,几乎影响了整个《局志》进度,经过与公司总经理几次沟通后,他们很快行动起来,组织撰稿队伍并举办座谈会,史志人员也参与其中,互相交流经验并对撰稿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意见,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稿件撰写任务。保证了《局志》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续修《乌鲁木齐铁路局志》和《新疆通志·铁道志》时,我们考虑能否与各部门第一负责人签订修志责任状,类似安全、路风风险抵押状,明确任务和职责,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充分引起其对史志工作的注意和重视;同时史志部门总编、编辑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责、权、利分明,确保史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编者与著者的默契配合

        这主要是指编者与各单位、部门撰稿人的配合与协作。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平等互助式的。作为编辑与撰稿人之间需要并且必须建立一种良好而有序的合作关系,有一位著名编辑人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令我难忘:试想,没有作者去写作品,我们还有什么东西可编啊。此话道出了编者与著者之间的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编辑,你不可能总是以一纸行政文件来开展你的工作,发完文件,坐等收稿是被动的,而编辑的服务应是主动积极式的。在积极的与撰稿人关于稿件的沟通中撰稿人就会了解编辑的理念,从而提供适合编辑需要的稿件。而且以合作式态度提供的稿件和以应付式态度提供的稿件,二者稿件质量肯定差异很大。

    因此,作为编辑,我们什么时候都要考虑,怎样与撰稿人取得良好的配合,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如《2002年乌鲁木齐铁路局年鉴》发行中,我们组织了《年鉴》撰稿人座谈会,把合作一年的撰稿人组织到一起,互通工作的感情交流,发文件表彰了一批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撰稿人,还给予适当经济奖励。这些工作虽然与写稿无直接联系,却为今后更好地合作奠定了基础。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批相对稳定的撰稿人队伍,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

    编纂《乌鲁木齐铁路局志》,组稿工作从难到易,从当初撰稿人稿件五花八门到现在的规范供稿,其中饱含了编辑和撰稿人大量辛勤的汗水,因此,我们非常珍惜彼此建立的良好的信誉和友谊。在续志时,我们仍应重视和保持编者与著者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

    三、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作为所属企业提供信息、史料的服务部门,怎样才能高效、优质地完成本部门工作,并使之良性运转?如何应用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这也是我们面临并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编纂《乌鲁木齐铁路局志》过程中,我们聘请了五位已退休的原路局老领导来审稿,这些同志敬业心很强,他们对所负责部门的稿件逐字逐句审阅,尤其是人物、时间、事件、数据一一核对,并在规定时间内按时、高效地完成了所分配任务。对此,我们深有感触。他们对工作负责、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地影响和启发着我们。他们工作作风踏实、务实,工作方式简洁、明了,工作效果快捷、高效。其中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和深思的东西。这种工作模式简单高效,续志工作能否继续采用这种工作模式。激励机制如何更好地应用和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中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和证明。

    在实际续志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比如篇目设计的合理与科学性、稿件内容的冗长与重复等,对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都是我们在实际中应当注意的。从而让志书真正成为历史的见证,领导的参谋,让志书经得起历史检验,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好志书。真正起到存史、资治、启迪后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铁路局档案史志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