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3年  /  第一期
  • (文化大观)乳酒飘香话沧桑
  • 一、马背上颠出来的特殊白葡萄酒

        乳酒是北方民族的创造。它以马、牛、羊、驼的乳为原料,用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其中以马奶酒为最珍贵,最难得。元代诗人许有壬笔下的悬鞍有马酒,香泻革囊春成为马酒酿造史的写实名句。据史学家研究,马奶酒的历史不是800年,  而是2000年。与许有壬同时代的诗人耶律铸在《行帐八珍诗序》中说:麈沅马酮也,汉有桐马官。(《双溪醉隐集》卷六)经查,《汉书·礼乐志》中确有给大官马酒的记载。  学问家颜师古为此作注解说:  以马乳为酒,撞挏(音洞,搅拌)乃成也。说明2000年前的西汉,  已有专门的官吏酿制马奶酒。但称:马奶酒的酿制方法是从漠北传入的。1980年从吉林省榆树县后岗乡出土的文物和1985年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巴·吉格木德著《蒙医学简史》  (蒙文版)告诉我们,远在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时期,马奶酒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牧民的上等饮料。《夷俗记》说得更具体:马乳初取太甘,不可食;越二、三日则太酸,不可食,惟取之以造酒。

        据党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民俗志》  (上册)记载,此项发明事出偶然,北方民族先人远行狩猎时,为防饥渴,在皮囊(或牛的膀胱)  中装些马奶,带在身边,  由于整天飞马颠簸,使奶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  竟得到味道同白葡萄酒一样的有催眠作用的奶酒。

        12531254年,  法国教士鲁不鲁乞,从欧洲来到蒙古汗国的都城哈拉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杭爱山麓),觐见了元宪宗蒙哥汗。在宫廷里,他见到了金银制作的精美巨型酒具:在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大银树下,四头银狮口中的银管喷出白色的马奶;树上盘绕的四条金蛇,分别流出马奶酒、蜂蜜酒、葡萄酒和甜米酒。如果酒和马奶不够了,树顶上的银制天使就会吹响喇叭,催人注酒。此酒具由被俘的巴黎工匠威廉设计和铸造,题材取自欧罗巴神话。银树座下有地穴机关,由人控制喇叭声响。

    二、“六蒸六酿,方为上品”

        《鲁不鲁乞东游记》  (又译作《出使蒙古记》)一书描述马奶酒的制作方法如下:  把马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一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象人头那样粗大,是挖空了的。  当他们很快地搅拌时,马乳开始发生气泡,象新酿的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和发酵。

    制马奶酒有粗工艺和精工艺之分。到了元代,蒙古人制马奶酒的工艺已经比较精湛了。查《蒙古酒考》,马奶酒“经六蒸六酿工艺流程者方为上品”,其名称也根据回锅的次数多少而异:  头次酿出的奶酒度数不高,  阿尔乞如  回锅后再加入些奶子,二酿的酒称阿尔占;三酿的叫  浩尔吉  四酿的叫  德善舒尔;五酿的叫  沾普舒尔;六酿的叫熏舒尔,为上品奶酒。

        《察哈尔蒙古族史话》  (1989年版)  酿好酒一节称:将奶酒装进酒缸埋放的时间越长,越纯正味美。酒缸里有时还要放点沙棘籽。  缸多埋进羊粪里窖藏。三年陈奶酒称西都楞  四年陈奶酒称亥加楞,五年陈奶酒称苏天楞。关于奶酒与原料的关系,该书这样记载:发酵酸奶中哪一种畜奶比例多,酿出的奶酒便以哪种畜奶酒为称。  两种畜奶合酿的酒为混合奶酒。

    三、马可·波罗看到的“黄金家族”诈马宴酒

       据国际酿酒史料介绍,  以牛乳和山羊乳为原料者,原产于法国南部和前苏联高加索地区,  名曰开菲  (Kefir),即牛奶酒。  以马乳为原料者,产于中国蒙古地区和中亚西亚一带,  称为古美思  (Koumiss),  即马奶酒。  牛奶酒发酵后需要蒸馏,  故为蒸馏酒;  而马奶酒只需发酵成熟即可。牛奶酒蒸馏时,乳的固状物被分离出来,  因此比马奶酒透明,酒精含量也较高。

        在元代任过官职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说: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  忽迷思古美思的另一种译音。他看到  (忽必烈)  大汗豢养了成千上万的牡马和牝马,  色白如雪。只有成吉思汗的直系亲属,才有权利饮用这种马乳。连宰相耶律楚材想饮,也得大汗赏赐,他的一首赞马奶酒的诗中就称:

        浅白痛思琼液冷,

        微甘酷爱蔗浆凉;

    茂陵要酒尘心渴,

        愿得朝朝赐我尝。

        据蒙元制度规定,国家凡遇有朝会、庆典、宗王大臣来朝、岁时行幸,  皆有燕飨之礼(《经世大典序录》,《礼典·燕飨》,见《元文类》)诈马宴是最隆重的燕飨之礼,马可·波罗说元代一年达十三次之多。据内蒙古师大蒙古史研究所邢洁晨教授著《历史上蒙古族的诈马宴》一书考证,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诈马宴既隆重又豪华,且等级鲜明,宴酒则首推马奶酒。蒙古汗国时代诈马宴举行地点主要在大汗宫帐所在地,成吉思汗时可能在斡滩河源的根本之地  窝阔台汗时在克鲁伦河上游的曲雕阿兰与哈拉和林附近的山林中,贵由汗时在距哈拉和林半日程的达兰达葩,……元朝中晚期地点就在上都城郊外。

        举行诈马宴的重要意义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借此笼络宗亲。第一个项目是宣读祖训——《成吉思汗大札撤》(札撤是蒙语,意为法典),主要内容是:  宗藩、诸王、百官要同心同德拥戴大汗,  弘扬烈祖烈宗的功德,永保祖宗基业等。诈马宴会的御酒以三种为主:  马潼、哈刺基和葡萄酒。首选品种马潼,就是马奶酒。哈刺基汉文也写作酒醴,相当于今天的白酒。虞集《道国学古录》描述诈马宴的喝盏(即进酒)之俗称:  自天子至亲王,举酒将酹,则相礼者赞之,为之喝盏,蒙语叫斡脱克。大汗将进酒,侍者执酒近前半跪进献,退三步全跪,全场现跪,  司仪高喊!在云和鼓乐的伴歌声中,大汗饮毕,乐止。众人复位,  随后君臣畅饮。席间大汗常传杯臣下,  以示宠幸  臣下要进前接杯半跪,退三步全跪饮酒。饮完的酒杯不还大汗,而是交付侍者;或者寿酒诸王次第传(此传杯饮酒之俗蒙古族保留至今)

        大帐中的盛酒之桶称大酒海  可容马潼几百斤(或说三十余石),其南边侧背南面北站立着60名诈马宴侍者,也叫  酒人,其中20人掌管马潼,20人掌管酒醴,20人掌管食物。酒人冠唐帽,服同司香  大酒海四围的小瓮中,分别装有马乳、驼乳、葡萄酒等其他饮料。

    四、成吉思汗祭典的“敬酒礼”

        马奶酒是蒙古民族祭奠成吉思汗的最重要的必备祭品之一。据《成吉思汗陵的传统祭奠》一文称,成吉思汗纪元日历的五月二十一日  (即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为一年中祭祀活动规模最大和最为隆重的一次。  白驼拉的枣木花轮车将成吉思汗的银棺运到鄂尔多斯高原甘德尔敖包东草滩的祭台上。祭台两侧高高飘扬着36面龙凤大旗。成吉思汗生前的警卫部队和身后的守陵部队——达尔扈特人的最高首领济农,率领致祭人行跪拜礼,敬献雪白的绢质哈达81条。在供桌上点燃古老高大的银灯9盏,在飘着热气的供品马背子前敬献飘荡着清冽香味的马奶酒9银碗。再往后的大供桌上,是插着9把蒙古刀的羊背子81个,炒肉块3大盒,还有各种糕点和圣饼。

        念完颂词祭文和有关名单,要由济农为核心,率各蒙旗致祭官员  (以9人为一伍),组成敬酒队,每人端一银碗马奶酒,在达尔扈特库呼克高唱的颂词声中,将马奶酒敬献到祭台上的圣主敖包里。人数相同的敬酒队共敬过9次酒,才算行完了敬酒礼。

        祭奠成吉思汗专用的盛装奶酒的祭器,是枣木箍成的半人高的大木桶,  布罗温德尔,放在祭台正前方27步远的地方,桶内灌满了用一年里第一次挤出的新奶酿造的马奶酒和鲜奶的混合物,表层漂浮着鲜艳夺目的  藏红花花瓣

    以下两句诗是蒙古族引为自豪的:“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湛然居士文集》卷四)经查蒙古史专家梁冰著《成吉思汗陵与鄂尔多斯》一书  (198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版),蒙古民族用马奶酒祭天与祭成吉思汗常常一起举行。书中记载着如下内容:  向成吉思汗的敬酒礼进行.完毕后,拥护在祭台四周的牧民,争先恐后地跑到布罗温德尔祭桶前,用9只酒杯合并在一起的祭器九盏杯,从桶内舀满奶和酒,平端跑过人马桩,将奶和酒朝天空洒去。再从人马桩前绕一圈,跑回祭桶。该书详细罗列了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以外,全年另30次祭日的祭品清单,  奶酒都必不可少。用量如下:三月二十一日奶酒33瓮,三月十八日25瓮,五月十五和六月十八日均为12瓮,  元月二十四日10瓮,  八月十五日、十月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三日9瓮,元月十七日6瓮,元月二十三日4瓮等。

    五、蒙古骑兵所向无敌的饮食之谜

        八百年来,成吉思汗铁骑兵的所向无敌的战斗力一直是个谜。现在看,谜底之一就是饮食特殊。他们的乘骑就是食品库,马奶酿成的饮料——乳酒,  既消署解渴,又果腹充饥,微酸适口,  强骨补肾。蒙古族营养专家考证后说:当年成吉思汗用兵神速,蒙古军队饮用的就是这简单而又蛋白质丰富的饮食。(见《内蒙古日报》1997年7月15日)

        马奶酒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马奶酒疗法是蒙医七大疗法之一,历代蒙医典籍多有记载。  《蒙古秘史》中就有战场大出血昏厥病人服饮马奶酒进行救治的记录。《健康导报》1991年2月20日  马奶酒疗法一文称:马奶酒据现代科研分析,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酶、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1981一1985年,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对110例高血压病患者、127例心电图异常者、91例心绞痛和181例高血脂病人服用马奶酒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马奶酒治疗高血压病的总有效率为75.5%,  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左右室功能;对心肌劳损、心动过缓、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者疗效明显。还能使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该项研究获得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作为食疗的佳品,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记载:  马乳,性冷,味干;止渴,  治热。内蒙古广大牧区一直用马奶酒治疗胃肠道疾患、消化功能减退、月经不调、肝脏疾患、水肿、坏血病、心脏病、结核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肺部疾患等,效果都不错。

        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策·财吉拉胡考证,酸马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  已有了一批成果。如太宝在题为《酸马奶考源》的论文中就对酸马奶的性味、功效、酿造技术、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研究出酸马奶的起源与新石器时代蒙古高原的马文化、畜牧业发展、制乳业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见《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1期)。后经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长期饮用和医用的实践,酸马奶和马奶酒以它的特性与功效,逐步成为保健和治病的首选佳品。近代实验也证明,酸牛奶、酸羊奶、酸驼奶等酿造的乳酒,治疗作用与酸马奶酿造的马奶酒相近,只是后者效果更好。

    六、从祭天酒到进贡酒

        《蒙古秘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铁木真(成吉思汗名)被莫尔格德人袭击,躲进肯特山脱了险。他抚胸告天:我的区区性命是被博尔罕山  (即肯特山)搭救的。日后,我必当常常祭祀此山。我的子子孙孙当与我一般祭祀。言讫,  向着太阳,将腰带挂在脖子上,将帽子拿在手上,屈身拜了九拜,洒马奶酒以祭之。此后,蒙古族祭天、祭山、祭敖包都要酹奶酒以祭让天神、  山神与火神,  口尝祭品,保佑大草原,让世代承袭苍天的福荫(内蒙古历史文化丛书,  《内蒙古少数民族风情》)1996年,  内蒙古文化厅和内蒙古博物馆,在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罕乌拉山顶,发现了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大型敖包遗址。敖包高6米,直径25米,分为基座、  甬道、包顶三层,用巨大石片层层垒砌,敖包面上插有许多宗教装饰物和彩带。大敖包位于元朝大都  (今北京)至岭北哈拉和林的驿道之侧,  山势高峻,蔚为壮观。大敖包周围有100多个小敖包。  山上发现的文物有酒具残片,专家们推断酒具当是祭山用的奶酒器具。

        史载,蒙古族连新郎新娘举行的拜火仪式,也要往专门垒起的旺火堆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立的司仪高声诵念着《火的赞词》:

       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

        诃额伦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

        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

    民族之火从古到今。

        请新郎新娘祈祷吧,

        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

        请新郎新娘叩头吧,

        佛光为你们接代传宗!

        (引自《内蒙古大辞典》)祭天之酒的奶酒到了清代,不但是康熙皇帝赐宴诸蒙古的御用酒,  而且成了敬天子的贡酒。   

        康熙三十五年十月,  爱新觉罗·玄烨在漠南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赐宴蒙古上层贵族时曾共饮马奶酒,并作诗以记:

        人沾酒群情洽,

        乐合羌笳率舞同。

        卉服狨裘无老幼,

        欢然尽识化钧公。

       (引自《康熙诗词集注》)

        据大清帝国《理藩院则例》乾隆朝内府抄本贡物记载:乾隆元年,定蒙古各旗札萨克每年十二月各敬乳酒一瓶,著为定例  《大清会典》称:锡林郭勒盟十旗 (今锡盟北部)进贡的数量为共进三九,计羊二十七只,乳酒二十七瓶,  由理藩院查收,交与礼部。其中乌珠穆沁部、浩齐特部、  阿巴哈纳尔部左翼进贡,道由独石口,其余部旗由张家口。……察哈尔牛羊群明安牧群,每年还为清廷进贡酒4927.8斤。  (《锡林郭勒盟志》卷八第847页)   

    七、古今文人笔下的乳酒

        因马奶酒色白如玉,  故称玉浆  陶化宗在其《辍耕录》中把上等马奶酒又分为柴玉浆和元玉浆两种。元代诗人许有壬形容马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清人的《瑟树丛谈》说元玉浆色玉清水,味甘甜,贤的《塞上曲》有名句马乳新玉满瓶  意即搅拌后的马奶酒鲜润如玉,满瓶飘香。

        唐代以来,描写乳酒(又称虏酒、酒、酪浆)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虏酒千锺不醉人  (唐·高适《营州歌》)、边风酒不成醉(清·马长海《塞上》)、  渴饮马酮(音洞,马奶酒)饥食肉,西风低草看牛羊  (元·王恽《甘不刺川在上都西北七百里外,  董侯承旨扈从北回,遇于榆林。酒间因及今秋大狝之威,  书六绝以记其事》)、  石头敲火炙黄羊,胡女低歌劝酪浆  (明·谢榛《漠北词》)、礼罢列坐分两旁,  百骑如龙怒气扬;  沙飞云卷五十里,席前乳酒犹未凉(元·卢崧《秋塞吟》)等。

        现代最有代表性的记载奶(乳)酒的诗文有两首。一是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1961年9月到内蒙古  草原参观访问时写的。绘声绘影地赞美了蒙古族的乳酒饮食和豪放、好客:

        主人好客手抓羊,

        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

        举杯切切莫相忘。

        (录自《老舍文集》第十三卷)

        二是著名画家、文物鉴赏家谢稚柳先生在内蒙古草原考察后写的七绝《蒙古包午餐》:

        主人爱客促行觞,

    毡包歌筵席地张;

        牛奶酒清情沉醉,

        马头琴韵擅低扬。

        (录自《呼和浩特民俗》)

    八、开发中国乳酒文化正当其时

        乳酒是特殊的少数民族营养饮品和酒类,  既可考虑申报字号,又是当然的绿字号。海内外的消费者虽然听说过中国西藏有青稞酒、  内蒙古有马奶酒,但只知其名,不知其情;  只知其有民族特点,不知其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而且源远流长。专家们的科学论证充分说明,  中国乳酒文化不但是中国草原文化的精粹之一,而且以久远的文化、  丰厚的史实、  宫廷的特征、  丰富的内涵、精湛的工艺、不可替代的药效,决定了它是一笔古老神秘、不可多得、亟待开发的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中国乳酒作为蒙古民族的祭天礼酒、成吉思汗的皇族家酒、清代乾隆年间的上贡御酒,一酒司三职,  三荣共一酒,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上十分罕见。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古往今来,  多少人羡慕成吉思汗铁骑兵战无不胜的惊人战斗力,今天我们揭示饮食之谜,必然会引起国内外对中蒙医食疗文化的刮目相看和对草原乳酒的特殊向望。

        建议先在国内市场以要奔小康,先送健康的舆论宣传为突破口,及早开发源自天然,酒性柔软,营养丰富,  补肾强骨的新型草原乳酒系列。在国家规定酒类饮品低度优质、消费者渴望返璞归真、追求绿色的今天,这既是饮品开发的首选,也是造福黎民的善举。上与国家九五计划的增草增肉工程配套,  下与内蒙古的中国乳都建设呼应;  前有生态扶贫的社会效益,后有品牌促销的经济效益;振兴民族医药,推出保健新品,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笔者有根据地认为,今日的高科技和高智力,为古老的中国乳酒实现酿制现代化、指标规范化、生产集约化和保鲜科学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只要立足内蒙古的绿色资源优势,抓住低成本扩张的有利时机,拉起商工牧结合、销加产一体的产业化链条,通过强强联合、互补共荣,组建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的大集团,那么,  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乳酒,就会以跨世纪饮品造福人类,用它健康保护神的独特魅力,飘香全世界。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化大观)乳酒飘香话沧桑
  • 一、马背上颠出来的特殊白葡萄酒

        乳酒是北方民族的创造。它以马、牛、羊、驼的乳为原料,用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其中以马奶酒为最珍贵,最难得。元代诗人许有壬笔下的悬鞍有马酒,香泻革囊春成为马酒酿造史的写实名句。据史学家研究,马奶酒的历史不是800年,  而是2000年。与许有壬同时代的诗人耶律铸在《行帐八珍诗序》中说:麈沅马酮也,汉有桐马官。(《双溪醉隐集》卷六)经查,《汉书·礼乐志》中确有给大官马酒的记载。  学问家颜师古为此作注解说:  以马乳为酒,撞挏(音洞,搅拌)乃成也。说明2000年前的西汉,  已有专门的官吏酿制马奶酒。但称:马奶酒的酿制方法是从漠北传入的。1980年从吉林省榆树县后岗乡出土的文物和1985年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巴·吉格木德著《蒙医学简史》  (蒙文版)告诉我们,远在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时期,马奶酒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牧民的上等饮料。《夷俗记》说得更具体:马乳初取太甘,不可食;越二、三日则太酸,不可食,惟取之以造酒。

        据党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民俗志》  (上册)记载,此项发明事出偶然,北方民族先人远行狩猎时,为防饥渴,在皮囊(或牛的膀胱)  中装些马奶,带在身边,  由于整天飞马颠簸,使奶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  竟得到味道同白葡萄酒一样的有催眠作用的奶酒。

        12531254年,  法国教士鲁不鲁乞,从欧洲来到蒙古汗国的都城哈拉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杭爱山麓),觐见了元宪宗蒙哥汗。在宫廷里,他见到了金银制作的精美巨型酒具:在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大银树下,四头银狮口中的银管喷出白色的马奶;树上盘绕的四条金蛇,分别流出马奶酒、蜂蜜酒、葡萄酒和甜米酒。如果酒和马奶不够了,树顶上的银制天使就会吹响喇叭,催人注酒。此酒具由被俘的巴黎工匠威廉设计和铸造,题材取自欧罗巴神话。银树座下有地穴机关,由人控制喇叭声响。

    二、“六蒸六酿,方为上品”

        《鲁不鲁乞东游记》  (又译作《出使蒙古记》)一书描述马奶酒的制作方法如下:  把马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一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象人头那样粗大,是挖空了的。  当他们很快地搅拌时,马乳开始发生气泡,象新酿的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和发酵。

    制马奶酒有粗工艺和精工艺之分。到了元代,蒙古人制马奶酒的工艺已经比较精湛了。查《蒙古酒考》,马奶酒“经六蒸六酿工艺流程者方为上品”,其名称也根据回锅的次数多少而异:  头次酿出的奶酒度数不高,  阿尔乞如  回锅后再加入些奶子,二酿的酒称阿尔占;三酿的叫  浩尔吉  四酿的叫  德善舒尔;五酿的叫  沾普舒尔;六酿的叫熏舒尔,为上品奶酒。

        《察哈尔蒙古族史话》  (1989年版)  酿好酒一节称:将奶酒装进酒缸埋放的时间越长,越纯正味美。酒缸里有时还要放点沙棘籽。  缸多埋进羊粪里窖藏。三年陈奶酒称西都楞  四年陈奶酒称亥加楞,五年陈奶酒称苏天楞。关于奶酒与原料的关系,该书这样记载:发酵酸奶中哪一种畜奶比例多,酿出的奶酒便以哪种畜奶酒为称。  两种畜奶合酿的酒为混合奶酒。

    三、马可·波罗看到的“黄金家族”诈马宴酒

       据国际酿酒史料介绍,  以牛乳和山羊乳为原料者,原产于法国南部和前苏联高加索地区,  名曰开菲  (Kefir),即牛奶酒。  以马乳为原料者,产于中国蒙古地区和中亚西亚一带,  称为古美思  (Koumiss),  即马奶酒。  牛奶酒发酵后需要蒸馏,  故为蒸馏酒;  而马奶酒只需发酵成熟即可。牛奶酒蒸馏时,乳的固状物被分离出来,  因此比马奶酒透明,酒精含量也较高。

        在元代任过官职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说: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  忽迷思古美思的另一种译音。他看到  (忽必烈)  大汗豢养了成千上万的牡马和牝马,  色白如雪。只有成吉思汗的直系亲属,才有权利饮用这种马乳。连宰相耶律楚材想饮,也得大汗赏赐,他的一首赞马奶酒的诗中就称:

        浅白痛思琼液冷,

        微甘酷爱蔗浆凉;

    茂陵要酒尘心渴,

        愿得朝朝赐我尝。

        据蒙元制度规定,国家凡遇有朝会、庆典、宗王大臣来朝、岁时行幸,  皆有燕飨之礼(《经世大典序录》,《礼典·燕飨》,见《元文类》)诈马宴是最隆重的燕飨之礼,马可·波罗说元代一年达十三次之多。据内蒙古师大蒙古史研究所邢洁晨教授著《历史上蒙古族的诈马宴》一书考证,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诈马宴既隆重又豪华,且等级鲜明,宴酒则首推马奶酒。蒙古汗国时代诈马宴举行地点主要在大汗宫帐所在地,成吉思汗时可能在斡滩河源的根本之地  窝阔台汗时在克鲁伦河上游的曲雕阿兰与哈拉和林附近的山林中,贵由汗时在距哈拉和林半日程的达兰达葩,……元朝中晚期地点就在上都城郊外。

        举行诈马宴的重要意义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借此笼络宗亲。第一个项目是宣读祖训——《成吉思汗大札撤》(札撤是蒙语,意为法典),主要内容是:  宗藩、诸王、百官要同心同德拥戴大汗,  弘扬烈祖烈宗的功德,永保祖宗基业等。诈马宴会的御酒以三种为主:  马潼、哈刺基和葡萄酒。首选品种马潼,就是马奶酒。哈刺基汉文也写作酒醴,相当于今天的白酒。虞集《道国学古录》描述诈马宴的喝盏(即进酒)之俗称:  自天子至亲王,举酒将酹,则相礼者赞之,为之喝盏,蒙语叫斡脱克。大汗将进酒,侍者执酒近前半跪进献,退三步全跪,全场现跪,  司仪高喊!在云和鼓乐的伴歌声中,大汗饮毕,乐止。众人复位,  随后君臣畅饮。席间大汗常传杯臣下,  以示宠幸  臣下要进前接杯半跪,退三步全跪饮酒。饮完的酒杯不还大汗,而是交付侍者;或者寿酒诸王次第传(此传杯饮酒之俗蒙古族保留至今)

        大帐中的盛酒之桶称大酒海  可容马潼几百斤(或说三十余石),其南边侧背南面北站立着60名诈马宴侍者,也叫  酒人,其中20人掌管马潼,20人掌管酒醴,20人掌管食物。酒人冠唐帽,服同司香  大酒海四围的小瓮中,分别装有马乳、驼乳、葡萄酒等其他饮料。

    四、成吉思汗祭典的“敬酒礼”

        马奶酒是蒙古民族祭奠成吉思汗的最重要的必备祭品之一。据《成吉思汗陵的传统祭奠》一文称,成吉思汗纪元日历的五月二十一日  (即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为一年中祭祀活动规模最大和最为隆重的一次。  白驼拉的枣木花轮车将成吉思汗的银棺运到鄂尔多斯高原甘德尔敖包东草滩的祭台上。祭台两侧高高飘扬着36面龙凤大旗。成吉思汗生前的警卫部队和身后的守陵部队——达尔扈特人的最高首领济农,率领致祭人行跪拜礼,敬献雪白的绢质哈达81条。在供桌上点燃古老高大的银灯9盏,在飘着热气的供品马背子前敬献飘荡着清冽香味的马奶酒9银碗。再往后的大供桌上,是插着9把蒙古刀的羊背子81个,炒肉块3大盒,还有各种糕点和圣饼。

        念完颂词祭文和有关名单,要由济农为核心,率各蒙旗致祭官员  (以9人为一伍),组成敬酒队,每人端一银碗马奶酒,在达尔扈特库呼克高唱的颂词声中,将马奶酒敬献到祭台上的圣主敖包里。人数相同的敬酒队共敬过9次酒,才算行完了敬酒礼。

        祭奠成吉思汗专用的盛装奶酒的祭器,是枣木箍成的半人高的大木桶,  布罗温德尔,放在祭台正前方27步远的地方,桶内灌满了用一年里第一次挤出的新奶酿造的马奶酒和鲜奶的混合物,表层漂浮着鲜艳夺目的  藏红花花瓣

    以下两句诗是蒙古族引为自豪的:“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湛然居士文集》卷四)经查蒙古史专家梁冰著《成吉思汗陵与鄂尔多斯》一书  (198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版),蒙古民族用马奶酒祭天与祭成吉思汗常常一起举行。书中记载着如下内容:  向成吉思汗的敬酒礼进行.完毕后,拥护在祭台四周的牧民,争先恐后地跑到布罗温德尔祭桶前,用9只酒杯合并在一起的祭器九盏杯,从桶内舀满奶和酒,平端跑过人马桩,将奶和酒朝天空洒去。再从人马桩前绕一圈,跑回祭桶。该书详细罗列了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以外,全年另30次祭日的祭品清单,  奶酒都必不可少。用量如下:三月二十一日奶酒33瓮,三月十八日25瓮,五月十五和六月十八日均为12瓮,  元月二十四日10瓮,  八月十五日、十月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三日9瓮,元月十七日6瓮,元月二十三日4瓮等。

    五、蒙古骑兵所向无敌的饮食之谜

        八百年来,成吉思汗铁骑兵的所向无敌的战斗力一直是个谜。现在看,谜底之一就是饮食特殊。他们的乘骑就是食品库,马奶酿成的饮料——乳酒,  既消署解渴,又果腹充饥,微酸适口,  强骨补肾。蒙古族营养专家考证后说:当年成吉思汗用兵神速,蒙古军队饮用的就是这简单而又蛋白质丰富的饮食。(见《内蒙古日报》1997年7月15日)

        马奶酒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马奶酒疗法是蒙医七大疗法之一,历代蒙医典籍多有记载。  《蒙古秘史》中就有战场大出血昏厥病人服饮马奶酒进行救治的记录。《健康导报》1991年2月20日  马奶酒疗法一文称:马奶酒据现代科研分析,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酶、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1981一1985年,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对110例高血压病患者、127例心电图异常者、91例心绞痛和181例高血脂病人服用马奶酒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马奶酒治疗高血压病的总有效率为75.5%,  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左右室功能;对心肌劳损、心动过缓、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者疗效明显。还能使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该项研究获得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作为食疗的佳品,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记载:  马乳,性冷,味干;止渴,  治热。内蒙古广大牧区一直用马奶酒治疗胃肠道疾患、消化功能减退、月经不调、肝脏疾患、水肿、坏血病、心脏病、结核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肺部疾患等,效果都不错。

        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策·财吉拉胡考证,酸马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  已有了一批成果。如太宝在题为《酸马奶考源》的论文中就对酸马奶的性味、功效、酿造技术、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研究出酸马奶的起源与新石器时代蒙古高原的马文化、畜牧业发展、制乳业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见《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1期)。后经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长期饮用和医用的实践,酸马奶和马奶酒以它的特性与功效,逐步成为保健和治病的首选佳品。近代实验也证明,酸牛奶、酸羊奶、酸驼奶等酿造的乳酒,治疗作用与酸马奶酿造的马奶酒相近,只是后者效果更好。

    六、从祭天酒到进贡酒

        《蒙古秘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铁木真(成吉思汗名)被莫尔格德人袭击,躲进肯特山脱了险。他抚胸告天:我的区区性命是被博尔罕山  (即肯特山)搭救的。日后,我必当常常祭祀此山。我的子子孙孙当与我一般祭祀。言讫,  向着太阳,将腰带挂在脖子上,将帽子拿在手上,屈身拜了九拜,洒马奶酒以祭之。此后,蒙古族祭天、祭山、祭敖包都要酹奶酒以祭让天神、  山神与火神,  口尝祭品,保佑大草原,让世代承袭苍天的福荫(内蒙古历史文化丛书,  《内蒙古少数民族风情》)1996年,  内蒙古文化厅和内蒙古博物馆,在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罕乌拉山顶,发现了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大型敖包遗址。敖包高6米,直径25米,分为基座、  甬道、包顶三层,用巨大石片层层垒砌,敖包面上插有许多宗教装饰物和彩带。大敖包位于元朝大都  (今北京)至岭北哈拉和林的驿道之侧,  山势高峻,蔚为壮观。大敖包周围有100多个小敖包。  山上发现的文物有酒具残片,专家们推断酒具当是祭山用的奶酒器具。

        史载,蒙古族连新郎新娘举行的拜火仪式,也要往专门垒起的旺火堆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立的司仪高声诵念着《火的赞词》:

       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

        诃额伦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

        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

    民族之火从古到今。

        请新郎新娘祈祷吧,

        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

        请新郎新娘叩头吧,

        佛光为你们接代传宗!

        (引自《内蒙古大辞典》)祭天之酒的奶酒到了清代,不但是康熙皇帝赐宴诸蒙古的御用酒,  而且成了敬天子的贡酒。   

        康熙三十五年十月,  爱新觉罗·玄烨在漠南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赐宴蒙古上层贵族时曾共饮马奶酒,并作诗以记:

        人沾酒群情洽,

        乐合羌笳率舞同。

        卉服狨裘无老幼,

        欢然尽识化钧公。

       (引自《康熙诗词集注》)

        据大清帝国《理藩院则例》乾隆朝内府抄本贡物记载:乾隆元年,定蒙古各旗札萨克每年十二月各敬乳酒一瓶,著为定例  《大清会典》称:锡林郭勒盟十旗 (今锡盟北部)进贡的数量为共进三九,计羊二十七只,乳酒二十七瓶,  由理藩院查收,交与礼部。其中乌珠穆沁部、浩齐特部、  阿巴哈纳尔部左翼进贡,道由独石口,其余部旗由张家口。……察哈尔牛羊群明安牧群,每年还为清廷进贡酒4927.8斤。  (《锡林郭勒盟志》卷八第847页)   

    七、古今文人笔下的乳酒

        因马奶酒色白如玉,  故称玉浆  陶化宗在其《辍耕录》中把上等马奶酒又分为柴玉浆和元玉浆两种。元代诗人许有壬形容马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清人的《瑟树丛谈》说元玉浆色玉清水,味甘甜,贤的《塞上曲》有名句马乳新玉满瓶  意即搅拌后的马奶酒鲜润如玉,满瓶飘香。

        唐代以来,描写乳酒(又称虏酒、酒、酪浆)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虏酒千锺不醉人  (唐·高适《营州歌》)、边风酒不成醉(清·马长海《塞上》)、  渴饮马酮(音洞,马奶酒)饥食肉,西风低草看牛羊  (元·王恽《甘不刺川在上都西北七百里外,  董侯承旨扈从北回,遇于榆林。酒间因及今秋大狝之威,  书六绝以记其事》)、  石头敲火炙黄羊,胡女低歌劝酪浆  (明·谢榛《漠北词》)、礼罢列坐分两旁,  百骑如龙怒气扬;  沙飞云卷五十里,席前乳酒犹未凉(元·卢崧《秋塞吟》)等。

        现代最有代表性的记载奶(乳)酒的诗文有两首。一是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1961年9月到内蒙古  草原参观访问时写的。绘声绘影地赞美了蒙古族的乳酒饮食和豪放、好客:

        主人好客手抓羊,

        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

        举杯切切莫相忘。

        (录自《老舍文集》第十三卷)

        二是著名画家、文物鉴赏家谢稚柳先生在内蒙古草原考察后写的七绝《蒙古包午餐》:

        主人爱客促行觞,

    毡包歌筵席地张;

        牛奶酒清情沉醉,

        马头琴韵擅低扬。

        (录自《呼和浩特民俗》)

    八、开发中国乳酒文化正当其时

        乳酒是特殊的少数民族营养饮品和酒类,  既可考虑申报字号,又是当然的绿字号。海内外的消费者虽然听说过中国西藏有青稞酒、  内蒙古有马奶酒,但只知其名,不知其情;  只知其有民族特点,不知其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而且源远流长。专家们的科学论证充分说明,  中国乳酒文化不但是中国草原文化的精粹之一,而且以久远的文化、  丰厚的史实、  宫廷的特征、  丰富的内涵、精湛的工艺、不可替代的药效,决定了它是一笔古老神秘、不可多得、亟待开发的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中国乳酒作为蒙古民族的祭天礼酒、成吉思汗的皇族家酒、清代乾隆年间的上贡御酒,一酒司三职,  三荣共一酒,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上十分罕见。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古往今来,  多少人羡慕成吉思汗铁骑兵战无不胜的惊人战斗力,今天我们揭示饮食之谜,必然会引起国内外对中蒙医食疗文化的刮目相看和对草原乳酒的特殊向望。

        建议先在国内市场以要奔小康,先送健康的舆论宣传为突破口,及早开发源自天然,酒性柔软,营养丰富,  补肾强骨的新型草原乳酒系列。在国家规定酒类饮品低度优质、消费者渴望返璞归真、追求绿色的今天,这既是饮品开发的首选,也是造福黎民的善举。上与国家九五计划的增草增肉工程配套,  下与内蒙古的中国乳都建设呼应;  前有生态扶贫的社会效益,后有品牌促销的经济效益;振兴民族医药,推出保健新品,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笔者有根据地认为,今日的高科技和高智力,为古老的中国乳酒实现酿制现代化、指标规范化、生产集约化和保鲜科学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只要立足内蒙古的绿色资源优势,抓住低成本扩张的有利时机,拉起商工牧结合、销加产一体的产业化链条,通过强强联合、互补共荣,组建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的大集团,那么,  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乳酒,就会以跨世纪饮品造福人类,用它健康保护神的独特魅力,飘香全世界。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