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3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专稿】如何发挥好史志资源在资政育人中的作用——室领导班子集体赴红旗渠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24-05-20
  • 来源:

  •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史修志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史志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光辉事业,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史志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地方史志部门承担着存史立国、资政育人的重要职责。做好史志工作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

    内蒙古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史志文化资源。内蒙古地区是我们党较早领导和开辟革命工作的民族地区,存有大量见证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宝贵红色资源。如何用心用情用力挖掘好、整理好、运用好我区的史志资源,充分发挥好史志工作服务现实、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是史志部门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5月14-19日,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按照《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专题(委托)培训计划》要求,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并同时组织开展了当地党史和地方志资政育人作用发挥的学习调研。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以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主阵地,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为载体,通过专题讲座、现场体验、互动研讨、访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在沉浸式学、思、悟中总结借鉴林州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促进工作开展。

    河南林州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地方史志部门在总结红旗渠精神的历程和经验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激发新时代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全方位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史志智慧,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关键。林州市史志部门开展史志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的结果。一是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史志工作的领导。超前谋划规划史志工作,形成可持续的史志工作思路,为史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理顺史志工作机制,健全史志工作机构。明确史志部门是党委主管史志业务的工作部门,规范机构名称,明确参公属性。三是切实关注关心史志部门,包括班子配备、工作推进、经费划拨等等。市委十分重视并配强史志部门的领导班子,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史志工作,政府及时安排有关史志工作经费等,这些都为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作为一个县级市,林州的史志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共林县党史大事记(初稿)》在1984年就已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林州历史第一卷(1921—1949)》早在1997年编纂出版,2011年第二卷也相继出版并对第一卷进行了修订再版。党史基本著作的早安排早出版不仅是工作有力推动的结果,更是这个地方精神文明高质量建设的缩影。

    (二)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前提。林州史志部门善于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强史志工作,既配合市委有关部门做好重大历史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又能及时出版一批具有纪念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史志书籍,充分发挥史志资源资政育人的作用。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林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找到了契合点、找准了发力点。同时也为史志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林州市史志部门及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能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积极鼓励并组织史志力量深挖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研究者、记录者、宣传者,为新时代守业者、创业者提供精神养分,充分发挥史志传承文化、存史育人、资政服务的重要作用。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做好史志工作的重要环节。林州史志部门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寻史志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拓宽服务现实的新渠道,取得了许多史志工作新成果。一是用足用好现有史志资源千方百计开展宣传教育。在发挥史志资源育人作用上,坚持以鲜活、丰富的现实素材为重要资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无论是在红旗渠纪念馆,还是在千里“水长城”的堤坝,还是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我们都能看到中小学生们的身影,可见这些地方都是林州对当代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二是以时不我待的历史自觉抢救史志活资料。史志活资料的抢救保护、收集整理是存史资政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史志研究的捷径。林州史志部门多年来认真开展对革命老同志影视资料的拍摄工作,加大对史志活资料的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力度。培训调研过程中,我们观看的《巍峨山碑·杨贵篇》即是对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老人进行的历时两年的采访录像,生动鲜活,感人至深。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开门编史修志。立足史志部门自身职能,聚焦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多方合作、协作办史办志的途径,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史志资源共享、研究力量互补、工作成果及时充分转化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形成“大党史”工作格局。如此,林州成功打造了过硬的红色基地品牌。

    (四)广大史志工作者辛勤努力、无私奉献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基础。林州史志工作者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充分发挥林州人“重新安排河山”的主观能动性,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完成新时代赋予史志工作者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县一级的史志部门,他们在做好《全面小康志》《脱贫攻坚志》的基础上,及时开启了名镇名村志编纂和村史馆建设工程,并将其列入此后几年的重点工作。这些工作是推动新时代地方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林州史志部门还深刻认识到,乡村史志文化建设不是地方史志系统的一家“独唱”,而是需要各方参与的“合奏曲”。他们在史志资源沃土中深耕细作的同时,还广泛发动民间庞大的考史修志大军,深入挖掘潜藏各地的宝贵史志资源,以乡村史志编修和镇村史馆建设为切入点,以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为方向,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以点带面,分类实施,为林州乡村振兴提供史志智慧支持。

    (五)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必然要素。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的优秀史志队伍,是高质量完成史志工作的关键,而史志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培养人才。在与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张守四副主任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河南省在史志队伍建设上有一些创新措施,下大力气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史志队伍。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立足史志部门实际,为干部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干部成长创造学习实践机会,鼓励干部形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学术指导和思想引导。通过青年沙龙、青年论坛等形式,鼓励年轻干部积极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工作经验和研究收获,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三是在工作中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通过给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为在关键时刻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撑腰鼓劲。四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让能干事者、愿干事者、干成事者得到鼓励、得以提拔,得以重用。例如,通过结集出版个人研究成果的途径,鼓励年轻干部深钻细研、多写多练、多思多悟多积厚累,在全室形成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

    二、自治区史志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史志资源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通过在林州的实地调研和调研中多次分组研讨,我们总结归纳出目前自治区史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史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是有的盟市、旗县(市区)对史志工作领导不力,或不关心不过问本地区史志工作,或把史志工作往后排往后放,甚至无限期拖延,迟迟不列入议事日程。二是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帮助史志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做得不够,个别史志部门经费紧张,工作条件差等问题还很突出。全区纳入财政的用于史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预算很少,比如年鉴编纂出版经费逐年递减,对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影响。(二)史志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短缺,从事史志的人员在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熟练编辑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史志工作不仅专业性强而且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史志老人要么年近退休缺少工作热情,要么跟不上时代发展,对电子设备等新生事物无法操作而被迫放弃史料的征集与研究,而新人进入角色又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三)地方党史正本的编写力度不够,进展缓慢。从自治区本级到盟市、旗县(市区)各级史志部门都存在这一问题。我们的党史一卷(自治区)2021年才刚刚出版,二卷书稿还在修改审定中。盟市中出版一卷最早的也在2010年之后,甚至有的盟市到目前还未出版。相比一个县级市林州,其大事记和一卷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出版,我们与之隔了近乎一代人。

    (四)史志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宣传教育形式较为单一、途径还较为狭窄。编辑史志专著、资料书是史志部门的基本工作内容。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史志编纂,对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史志成果宣传不够,社会知晓度不高。更先进的、更贴近现实的史志宣教工作开展不足,不能很好地围绕党建、社教、精神文明等活动,编写出一些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宣传书籍、多媒体作品和新媒体作品,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影响有限,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五)史志工作资政育人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从过去单纯的写历史,转变为贴近现实,服务地方、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思路上来。史志只有走与现实结合、为现实服务的路子,才能保持其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我区史志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过去长时间存在“脱节”的倾向。史志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主动担当作为不够,没有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求来开发产品、服务现实。对比河南的“红旗渠精神”,史志部门还未较好地深入挖掘阐释“蒙古马精神”,更没有很好地将其打造成内蒙古的一张文化名片。

    三、进一步做好自治区史志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围绕“史志工作为什么干”,充分认识史志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对史志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深入学习领会“三个历史决议”,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二是找准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史志工作的主题主线。围绕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史志编研。深入挖掘自治区史志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明确努力方向。科学制定史志工作要点和史志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较长时期自治区史志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目标。

    三是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史志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认识党史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尤其是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对促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更具有重大意义的深层觉悟和认知。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志编鉴对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深史志工作对资政作用的理解,充分认识“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史志人历史担当与使命。

    同时,要积极征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史志部门要采取主动汇报工作,经常报送材料等形式,使分管领导了解史志工作,重视史志工作。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地方史志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强对史志重大课题、重大活动的指导与支持,协调解决史志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经常地研究指导工作。

    (二)围绕“史志工作干什么”,主动作为让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编写“资政”类文献与读本,充分发挥“资政”功能。史志工作者要睁开双眼看世界,全面了解掌握党中央、国务院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与优势,多出好点子,开发即时性、实用性记录产品,及时辑录地域年度大事要事、经济社会发展亮点、改革创新成就,及时呈送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各部门参阅,发挥史志资政辅治的“智库”作用。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五大任务”,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谋划相关丛书的编纂、影视作品的拍摄、精品课程的宣讲等。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深入挖掘全区史志资料,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延续方志文化文脉。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苏木)、村(嘎查)开展志书编纂,积极申报中国名镇志、名村志等系列名志文化工程,为村落保护、城镇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文旅融合、招商引资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二是要面向社会开发通俗读本,打破史志“官修官用”的观念,将服务对象由党委政府向社会大众转换,向社会各阶层延伸。持续开展史志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活动,创新形式和模式,不停留在赠送志书文献的层面,增强吸引力,增大趣味性,可以邀请入“志”人物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讲述动人故事,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等等。举办史志成果新闻发布会,可以单独或联合新华书店等知名书店联合开展新书发布会,邀请史志届知名人士举办签名会等,加大对史志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赠送新书或新产品,尤其是向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社会公益性事业机构倾斜,改变过去新书出版后仅供领导参阅、内部交流或“束之高阁”的做法,不断扩充史志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围绕重大主题,展示方志魅力。遇有重大节日,提前谋划庆典活动,选定重要场所设置地方史志系统宣传场地,组织开展史志成果展览会、读书会、赠书会等活动,推动史志资源走进群众、服务时代。

    三是加强史志资料征集、整理等基础工作。继续加强资料体系建设。加大史志资料征集力度,不断充实史志资料馆藏,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老同志“活资料”的抢救工作。动员和鼓励曾在内蒙古工作的老同志撰写回忆文章,通过口述史征访、录像采访等留存、充实宝贵史志资料素材。对征集到的史志资料认真及时地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推动史志资料征集、整理、研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档案数字化步伐,建好资料数据库。

    四是注重成果转化,积极谋求宣教工作新突破。创新和丰富史志宣传平台,在继续办好内蒙古党史网和内蒙古党史、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方志内蒙古等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数字史志等媒体融合的速度,借助先进的数字化传播技术,全面加强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发展和丰富网络史志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地情文化的需求,培育家国情怀,实现史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史志视角,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策划系列专题,以视频、音频等新型传播方式,形成地方史志新媒体宣传矩阵体系。

    (三)围绕“史志工作谁来干”,加强史志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汇聚八方力量,充实壮大史志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集编研、宣讲、资料征集于一体的史志人才队伍。发动全区史志编研者筹建“史志人才库”,对经审核入库的史志人才,开展相关服务,根据工作需要,择优聘请加入史志编研课题组。做好与各类文化研究机构的联络协调工作,加强与党校、档案、社科联、文旅、高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推进史志编研合作和项目开发,形成“大史志”工作格局。

    二是重视史志业务,加大干部培养力度。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从事史志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机制,采取专题调研培训、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注重实践培训,增强史志工作者对地方经济、人文、自然等各方面进行资料征集和加工归纳的本领。开设类似“史志讲坛”等栏目,鼓励史志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围绕史志业务,申报讲座课题,不定期举办讲座,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方法促使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按专业化要求,把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放到业务上、项目中进行培养锻炼,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必须先成为业务上的精兵强将。

    三是加强全区史志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加强区内与区外周边相邻省区市史志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业务指导。要创造条件,加强各盟市、旗县(市区)史志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改进工作。要主动走出去,加强与相邻省区市史志部门的沟通,对共有史志资源和资料进行联合发掘、研究和利用。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领导通过采取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座谈听取汇报、布置工作等形式,加强对盟市史志部门的工作指导,盟市史志部门领导也要经常到旗县(区)史志部门调研指导。总结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启发他们的工作思路,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系统谋划、上下联动,不断推动全区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稿】如何发挥好史志资源在资政育人中的作用——室领导班子集体赴红旗渠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24-05-20
  • 来源:

  •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史修志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史志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光辉事业,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史志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地方史志部门承担着存史立国、资政育人的重要职责。做好史志工作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

    内蒙古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史志文化资源。内蒙古地区是我们党较早领导和开辟革命工作的民族地区,存有大量见证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宝贵红色资源。如何用心用情用力挖掘好、整理好、运用好我区的史志资源,充分发挥好史志工作服务现实、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是史志部门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5月14-19日,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按照《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专题(委托)培训计划》要求,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并同时组织开展了当地党史和地方志资政育人作用发挥的学习调研。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以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主阵地,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为载体,通过专题讲座、现场体验、互动研讨、访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在沉浸式学、思、悟中总结借鉴林州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促进工作开展。

    河南林州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地方史志部门在总结红旗渠精神的历程和经验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激发新时代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全方位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史志智慧,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关键。林州市史志部门开展史志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的结果。一是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史志工作的领导。超前谋划规划史志工作,形成可持续的史志工作思路,为史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理顺史志工作机制,健全史志工作机构。明确史志部门是党委主管史志业务的工作部门,规范机构名称,明确参公属性。三是切实关注关心史志部门,包括班子配备、工作推进、经费划拨等等。市委十分重视并配强史志部门的领导班子,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史志工作,政府及时安排有关史志工作经费等,这些都为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作为一个县级市,林州的史志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共林县党史大事记(初稿)》在1984年就已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林州历史第一卷(1921—1949)》早在1997年编纂出版,2011年第二卷也相继出版并对第一卷进行了修订再版。党史基本著作的早安排早出版不仅是工作有力推动的结果,更是这个地方精神文明高质量建设的缩影。

    (二)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前提。林州史志部门善于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强史志工作,既配合市委有关部门做好重大历史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又能及时出版一批具有纪念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史志书籍,充分发挥史志资源资政育人的作用。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林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找到了契合点、找准了发力点。同时也为史志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林州市史志部门及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能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积极鼓励并组织史志力量深挖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研究者、记录者、宣传者,为新时代守业者、创业者提供精神养分,充分发挥史志传承文化、存史育人、资政服务的重要作用。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做好史志工作的重要环节。林州史志部门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寻史志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拓宽服务现实的新渠道,取得了许多史志工作新成果。一是用足用好现有史志资源千方百计开展宣传教育。在发挥史志资源育人作用上,坚持以鲜活、丰富的现实素材为重要资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无论是在红旗渠纪念馆,还是在千里“水长城”的堤坝,还是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我们都能看到中小学生们的身影,可见这些地方都是林州对当代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二是以时不我待的历史自觉抢救史志活资料。史志活资料的抢救保护、收集整理是存史资政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史志研究的捷径。林州史志部门多年来认真开展对革命老同志影视资料的拍摄工作,加大对史志活资料的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力度。培训调研过程中,我们观看的《巍峨山碑·杨贵篇》即是对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老人进行的历时两年的采访录像,生动鲜活,感人至深。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开门编史修志。立足史志部门自身职能,聚焦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多方合作、协作办史办志的途径,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史志资源共享、研究力量互补、工作成果及时充分转化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形成“大党史”工作格局。如此,林州成功打造了过硬的红色基地品牌。

    (四)广大史志工作者辛勤努力、无私奉献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基础。林州史志工作者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充分发挥林州人“重新安排河山”的主观能动性,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完成新时代赋予史志工作者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县一级的史志部门,他们在做好《全面小康志》《脱贫攻坚志》的基础上,及时开启了名镇名村志编纂和村史馆建设工程,并将其列入此后几年的重点工作。这些工作是推动新时代地方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林州史志部门还深刻认识到,乡村史志文化建设不是地方史志系统的一家“独唱”,而是需要各方参与的“合奏曲”。他们在史志资源沃土中深耕细作的同时,还广泛发动民间庞大的考史修志大军,深入挖掘潜藏各地的宝贵史志资源,以乡村史志编修和镇村史馆建设为切入点,以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为方向,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以点带面,分类实施,为林州乡村振兴提供史志智慧支持。

    (五)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必然要素。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的优秀史志队伍,是高质量完成史志工作的关键,而史志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培养人才。在与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张守四副主任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河南省在史志队伍建设上有一些创新措施,下大力气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史志队伍。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立足史志部门实际,为干部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干部成长创造学习实践机会,鼓励干部形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学术指导和思想引导。通过青年沙龙、青年论坛等形式,鼓励年轻干部积极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工作经验和研究收获,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三是在工作中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通过给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为在关键时刻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撑腰鼓劲。四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让能干事者、愿干事者、干成事者得到鼓励、得以提拔,得以重用。例如,通过结集出版个人研究成果的途径,鼓励年轻干部深钻细研、多写多练、多思多悟多积厚累,在全室形成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

    二、自治区史志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史志资源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通过在林州的实地调研和调研中多次分组研讨,我们总结归纳出目前自治区史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史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是有的盟市、旗县(市区)对史志工作领导不力,或不关心不过问本地区史志工作,或把史志工作往后排往后放,甚至无限期拖延,迟迟不列入议事日程。二是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帮助史志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做得不够,个别史志部门经费紧张,工作条件差等问题还很突出。全区纳入财政的用于史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预算很少,比如年鉴编纂出版经费逐年递减,对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影响。(二)史志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短缺,从事史志的人员在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熟练编辑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史志工作不仅专业性强而且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史志老人要么年近退休缺少工作热情,要么跟不上时代发展,对电子设备等新生事物无法操作而被迫放弃史料的征集与研究,而新人进入角色又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三)地方党史正本的编写力度不够,进展缓慢。从自治区本级到盟市、旗县(市区)各级史志部门都存在这一问题。我们的党史一卷(自治区)2021年才刚刚出版,二卷书稿还在修改审定中。盟市中出版一卷最早的也在2010年之后,甚至有的盟市到目前还未出版。相比一个县级市林州,其大事记和一卷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出版,我们与之隔了近乎一代人。

    (四)史志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宣传教育形式较为单一、途径还较为狭窄。编辑史志专著、资料书是史志部门的基本工作内容。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史志编纂,对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史志成果宣传不够,社会知晓度不高。更先进的、更贴近现实的史志宣教工作开展不足,不能很好地围绕党建、社教、精神文明等活动,编写出一些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宣传书籍、多媒体作品和新媒体作品,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影响有限,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五)史志工作资政育人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从过去单纯的写历史,转变为贴近现实,服务地方、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思路上来。史志只有走与现实结合、为现实服务的路子,才能保持其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我区史志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过去长时间存在“脱节”的倾向。史志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主动担当作为不够,没有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求来开发产品、服务现实。对比河南的“红旗渠精神”,史志部门还未较好地深入挖掘阐释“蒙古马精神”,更没有很好地将其打造成内蒙古的一张文化名片。

    三、进一步做好自治区史志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围绕“史志工作为什么干”,充分认识史志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对史志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深入学习领会“三个历史决议”,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二是找准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史志工作的主题主线。围绕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史志编研。深入挖掘自治区史志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明确努力方向。科学制定史志工作要点和史志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较长时期自治区史志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目标。

    三是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史志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认识党史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尤其是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对促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更具有重大意义的深层觉悟和认知。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志编鉴对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深史志工作对资政作用的理解,充分认识“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史志人历史担当与使命。

    同时,要积极征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史志部门要采取主动汇报工作,经常报送材料等形式,使分管领导了解史志工作,重视史志工作。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地方史志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强对史志重大课题、重大活动的指导与支持,协调解决史志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经常地研究指导工作。

    (二)围绕“史志工作干什么”,主动作为让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编写“资政”类文献与读本,充分发挥“资政”功能。史志工作者要睁开双眼看世界,全面了解掌握党中央、国务院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与优势,多出好点子,开发即时性、实用性记录产品,及时辑录地域年度大事要事、经济社会发展亮点、改革创新成就,及时呈送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各部门参阅,发挥史志资政辅治的“智库”作用。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五大任务”,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谋划相关丛书的编纂、影视作品的拍摄、精品课程的宣讲等。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深入挖掘全区史志资料,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延续方志文化文脉。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苏木)、村(嘎查)开展志书编纂,积极申报中国名镇志、名村志等系列名志文化工程,为村落保护、城镇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文旅融合、招商引资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二是要面向社会开发通俗读本,打破史志“官修官用”的观念,将服务对象由党委政府向社会大众转换,向社会各阶层延伸。持续开展史志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活动,创新形式和模式,不停留在赠送志书文献的层面,增强吸引力,增大趣味性,可以邀请入“志”人物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讲述动人故事,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等等。举办史志成果新闻发布会,可以单独或联合新华书店等知名书店联合开展新书发布会,邀请史志届知名人士举办签名会等,加大对史志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赠送新书或新产品,尤其是向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社会公益性事业机构倾斜,改变过去新书出版后仅供领导参阅、内部交流或“束之高阁”的做法,不断扩充史志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围绕重大主题,展示方志魅力。遇有重大节日,提前谋划庆典活动,选定重要场所设置地方史志系统宣传场地,组织开展史志成果展览会、读书会、赠书会等活动,推动史志资源走进群众、服务时代。

    三是加强史志资料征集、整理等基础工作。继续加强资料体系建设。加大史志资料征集力度,不断充实史志资料馆藏,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老同志“活资料”的抢救工作。动员和鼓励曾在内蒙古工作的老同志撰写回忆文章,通过口述史征访、录像采访等留存、充实宝贵史志资料素材。对征集到的史志资料认真及时地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推动史志资料征集、整理、研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档案数字化步伐,建好资料数据库。

    四是注重成果转化,积极谋求宣教工作新突破。创新和丰富史志宣传平台,在继续办好内蒙古党史网和内蒙古党史、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方志内蒙古等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数字史志等媒体融合的速度,借助先进的数字化传播技术,全面加强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发展和丰富网络史志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地情文化的需求,培育家国情怀,实现史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史志视角,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策划系列专题,以视频、音频等新型传播方式,形成地方史志新媒体宣传矩阵体系。

    (三)围绕“史志工作谁来干”,加强史志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汇聚八方力量,充实壮大史志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集编研、宣讲、资料征集于一体的史志人才队伍。发动全区史志编研者筹建“史志人才库”,对经审核入库的史志人才,开展相关服务,根据工作需要,择优聘请加入史志编研课题组。做好与各类文化研究机构的联络协调工作,加强与党校、档案、社科联、文旅、高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推进史志编研合作和项目开发,形成“大史志”工作格局。

    二是重视史志业务,加大干部培养力度。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从事史志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机制,采取专题调研培训、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注重实践培训,增强史志工作者对地方经济、人文、自然等各方面进行资料征集和加工归纳的本领。开设类似“史志讲坛”等栏目,鼓励史志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围绕史志业务,申报讲座课题,不定期举办讲座,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方法促使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按专业化要求,把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放到业务上、项目中进行培养锻炼,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必须先成为业务上的精兵强将。

    三是加强全区史志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加强区内与区外周边相邻省区市史志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业务指导。要创造条件,加强各盟市、旗县(市区)史志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改进工作。要主动走出去,加强与相邻省区市史志部门的沟通,对共有史志资源和资料进行联合发掘、研究和利用。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领导通过采取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座谈听取汇报、布置工作等形式,加强对盟市史志部门的工作指导,盟市史志部门领导也要经常到旗县(区)史志部门调研指导。总结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启发他们的工作思路,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系统谋划、上下联动,不断推动全区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