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刘畅
综合年鉴的定位是“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是一个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资料工具书。它能够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信息资料,对于打造地区名片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年鉴作为公开出版发行的工具类图书,其实质是信息的传播,我们在努力编纂出高质量的地方年鉴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促使其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史上,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是相对较早的传播过程模式,即“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这五个传播环节”,该模式概括了信息传播的共性,对于我们分析年鉴个例而言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这五个因素阐明了年鉴从撰写到编纂再到出版与使用的整个过程,其中信息与媒介易于理解。信息即年鉴的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以及不同的类目等,这是宣传与研究某一地域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传播学中的媒介是信息广泛传播开来所依托的载体,也就是传播的工具或方式等信息传播活动开展的条件,而传统纸媒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作为年鉴传播的载体更加凸显了年鉴发挥“存史”的使命。传者包括供稿单位的撰稿人、地方志机构的年鉴编辑人员以及出版社的校对人、审稿人,是年鉴信息的发出方,也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开端。供稿单位的撰稿人在撰写过程中如何保证年度特色与地方特色、年鉴编辑人员在编纂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客观性与可读性、出版社在审稿阶段对图书作出的整体规划等,这些都影响着年鉴最终的质量。受者是年鉴的接受者,阅览与使用年鉴的受者众多,既有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对该地的人民群众与该地某一年度事宜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读者阅读年鉴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年鉴发挥“资政”与“育人”作用的过程。效果是年鉴传播的广度、大众熟悉度及其功能发挥的程度。
供稿单位提供的稿件犹如地方综合年鉴的地基,地基打得牢固,才能打造出精品年鉴。一部优秀的地方综合年鉴需要鲜明的年度特色与地域特色来作为自身的标识,以2022年11月出版的《奈曼年卷(2022卷)》为例,许多条目都精准地抓住了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的年度特色,比如旗委宣传部里的“文化工程”、旗文化和旅游局的“文化活动”、旗文联的“文艺活动”等条目都涉及了建党一百周年的作品征集活动,向党的生日献礼。同样地,该卷也较为清晰地凸显出了奈曼旗的地域特色。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国影像方志》中的《内蒙古奈曼篇》记录了奈曼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版画、宝古图沙漠公路、生态公园等,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了奈曼旗的地域印记,《奈曼年卷(2022卷)》中旗文联的“版画创作”条目再一次向社会大众宣传了奈曼旗的版画作品,此外,旗药材研究发展中心的“蒙中医药特色小镇”、青龙山镇的“培育特色产业”等条目也都挖掘出了奈曼旗的地域特色。
为促进年鉴更好地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年鉴信息的撰写尤为重要,但回顾征集的《奈曼年鉴(2023卷)》的稿件,可以发现供稿单位提供的稿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对年鉴的编纂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供稿单位提供的稿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工作实效性不足。《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中指组字〔2017〕6号)的第二十三条指出条目编写应做到“有效信息含量大,避免空洞无物和简单重复”。征集的稿件对于工作开展应遵循的原则或精神、意义与价值、年度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叙述,而缺少实质性的工作实绩。
(二)条目界定模糊。不同条目之间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分类不够严谨,条目名称与内容高度无法完全统一。
(三)年度意识不足。《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中指组字〔2017〕6号)的第十五条指出“年鉴主要辑录上一年度的资料,一般不上溯下延”。而部分稿件在记录上一年度的事件的同时容易出现展望性内容。
(四)专有名词注释不足。专有名词若缺乏注释,能够理解稿件内容的读者范围会受限,从而影响年鉴的传播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史志编研工作,拿出切实的举措促进奈曼旗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年鉴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奈曼旗档案史志馆提出的建议有:
(一)提升各单位撰稿人员的综合素质,选用文字功底强、充分了解本单位的年度工作、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干部作为撰稿人。
(二)各单位保持撰稿人员的工作稳定性,使其“术业有专攻”,发挥年鉴撰写人员的专业性。
(三)召集各单位的撰稿人进行年鉴撰写培训,明确撰写要求,一方面统一年鉴的字体、字号、格式等,使年鉴的形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什么内容应该纳入,什么内容可以纳入,都要统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不仅是年鉴中各个事件的亲历者,也是年鉴的使用者。通过《奈曼年卷(2022卷)》中旗妇联的“家风家教宣传”、旗民政局的“社会救助”、旗财政局的“保障民生”等条目,我们可以看到各部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再一次强调了人民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发挥年鉴“育人”的作用,建议各单位的撰稿人在保证客观记录年度事件的同时也要挖掘其可读性,措辞上兼具政治性与通俗性,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既能够激起大家的阅读
兴趣,也能让大家看得懂。年鉴只有被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其“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推动年鉴数字化阅览,是扩大年鉴使用范围的途径之一,可以加强与中国知网、超星阅读等平台合作,使其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读者在搜索相关信息时,除了检索关键信息之外,还可以结合上位词与下位词的检索来扩大信息的检索范围,从而找到所需的年鉴信息。
对于史志工作者来说,编辑年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始终保有热爱史志的初心,通过文字为奈曼旗人民修志立传,用笔触记录奈曼旗人民的年度发展史。
(作者单位:通辽市奈曼旗档案史志馆)
◆刘畅
综合年鉴的定位是“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是一个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资料工具书。它能够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信息资料,对于打造地区名片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年鉴作为公开出版发行的工具类图书,其实质是信息的传播,我们在努力编纂出高质量的地方年鉴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促使其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史上,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是相对较早的传播过程模式,即“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这五个传播环节”,该模式概括了信息传播的共性,对于我们分析年鉴个例而言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这五个因素阐明了年鉴从撰写到编纂再到出版与使用的整个过程,其中信息与媒介易于理解。信息即年鉴的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以及不同的类目等,这是宣传与研究某一地域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传播学中的媒介是信息广泛传播开来所依托的载体,也就是传播的工具或方式等信息传播活动开展的条件,而传统纸媒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作为年鉴传播的载体更加凸显了年鉴发挥“存史”的使命。传者包括供稿单位的撰稿人、地方志机构的年鉴编辑人员以及出版社的校对人、审稿人,是年鉴信息的发出方,也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开端。供稿单位的撰稿人在撰写过程中如何保证年度特色与地方特色、年鉴编辑人员在编纂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客观性与可读性、出版社在审稿阶段对图书作出的整体规划等,这些都影响着年鉴最终的质量。受者是年鉴的接受者,阅览与使用年鉴的受者众多,既有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对该地的人民群众与该地某一年度事宜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读者阅读年鉴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年鉴发挥“资政”与“育人”作用的过程。效果是年鉴传播的广度、大众熟悉度及其功能发挥的程度。
供稿单位提供的稿件犹如地方综合年鉴的地基,地基打得牢固,才能打造出精品年鉴。一部优秀的地方综合年鉴需要鲜明的年度特色与地域特色来作为自身的标识,以2022年11月出版的《奈曼年卷(2022卷)》为例,许多条目都精准地抓住了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的年度特色,比如旗委宣传部里的“文化工程”、旗文化和旅游局的“文化活动”、旗文联的“文艺活动”等条目都涉及了建党一百周年的作品征集活动,向党的生日献礼。同样地,该卷也较为清晰地凸显出了奈曼旗的地域特色。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国影像方志》中的《内蒙古奈曼篇》记录了奈曼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版画、宝古图沙漠公路、生态公园等,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了奈曼旗的地域印记,《奈曼年卷(2022卷)》中旗文联的“版画创作”条目再一次向社会大众宣传了奈曼旗的版画作品,此外,旗药材研究发展中心的“蒙中医药特色小镇”、青龙山镇的“培育特色产业”等条目也都挖掘出了奈曼旗的地域特色。
为促进年鉴更好地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年鉴信息的撰写尤为重要,但回顾征集的《奈曼年鉴(2023卷)》的稿件,可以发现供稿单位提供的稿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对年鉴的编纂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供稿单位提供的稿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工作实效性不足。《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中指组字〔2017〕6号)的第二十三条指出条目编写应做到“有效信息含量大,避免空洞无物和简单重复”。征集的稿件对于工作开展应遵循的原则或精神、意义与价值、年度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叙述,而缺少实质性的工作实绩。
(二)条目界定模糊。不同条目之间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分类不够严谨,条目名称与内容高度无法完全统一。
(三)年度意识不足。《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中指组字〔2017〕6号)的第十五条指出“年鉴主要辑录上一年度的资料,一般不上溯下延”。而部分稿件在记录上一年度的事件的同时容易出现展望性内容。
(四)专有名词注释不足。专有名词若缺乏注释,能够理解稿件内容的读者范围会受限,从而影响年鉴的传播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史志编研工作,拿出切实的举措促进奈曼旗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年鉴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奈曼旗档案史志馆提出的建议有:
(一)提升各单位撰稿人员的综合素质,选用文字功底强、充分了解本单位的年度工作、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干部作为撰稿人。
(二)各单位保持撰稿人员的工作稳定性,使其“术业有专攻”,发挥年鉴撰写人员的专业性。
(三)召集各单位的撰稿人进行年鉴撰写培训,明确撰写要求,一方面统一年鉴的字体、字号、格式等,使年鉴的形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什么内容应该纳入,什么内容可以纳入,都要统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不仅是年鉴中各个事件的亲历者,也是年鉴的使用者。通过《奈曼年卷(2022卷)》中旗妇联的“家风家教宣传”、旗民政局的“社会救助”、旗财政局的“保障民生”等条目,我们可以看到各部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再一次强调了人民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发挥年鉴“育人”的作用,建议各单位的撰稿人在保证客观记录年度事件的同时也要挖掘其可读性,措辞上兼具政治性与通俗性,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既能够激起大家的阅读
兴趣,也能让大家看得懂。年鉴只有被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其“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推动年鉴数字化阅览,是扩大年鉴使用范围的途径之一,可以加强与中国知网、超星阅读等平台合作,使其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读者在搜索相关信息时,除了检索关键信息之外,还可以结合上位词与下位词的检索来扩大信息的检索范围,从而找到所需的年鉴信息。
对于史志工作者来说,编辑年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始终保有热爱史志的初心,通过文字为奈曼旗人民修志立传,用笔触记录奈曼旗人民的年度发展史。
(作者单位:通辽市奈曼旗档案史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