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贺彪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意义非常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的定位作用、职责任务、工作思路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随着2020年“两全目标”基本完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编鉴”这项主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年鉴事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宝贵的重要窗口机遇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发展契机,充分调动广大年鉴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进年鉴事业发展的总引擎。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年鉴编纂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保障。内蒙古年鉴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年鉴》创刊于1998年,随后全自治区各级各类年鉴编纂逐渐兴起。在年鉴编纂中,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经过25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综合年鉴为主,以厅局及企事业单位专业年鉴为辅,覆盖较全的年鉴编纂体系。2016年以来,内蒙古三级综合年鉴及各级专业年鉴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中有24部获得通报表扬。尤其在2021年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中,《通辽年鉴(2020)》《内蒙古统计年鉴(2020)》2部年鉴被评为全国特等年鉴。成绩的背后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自治区年鉴工作多次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解决当前年鉴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年鉴事业2020年如期实现自治区、盟市及旗县(市、区)三级综合年鉴的全覆盖,但实现了“年鉴全覆盖”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一些地方无机构、无编制、无人员的情况依然存在,持续巩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面追求“好不好”目标任务的压力仍然非常艰巨,年鉴事业发展的根基还比较薄弱。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在适应新一轮机构改革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史、地方志、档案等部门“二合一”“三合一”的新形势下,进一步理顺、健全领导和管理地方志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依法治鉴的水平和能力,为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指引和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当前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系统全面学、原原本本学,在深刻领会“五个牢牢把握”上下功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围绕党的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学用结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在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责上,贯穿到地方志各项工作全过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握好地方志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年鉴存史资政价值
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时代特点,在框架设计上与时俱进。长期以来,《内蒙古年鉴》紧紧把握时代特点,及时对框架设计进行调整。全书内容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编排类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2018年以来连续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会议,就内蒙古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内蒙古年鉴》都及时收入特载或进行专题记述。此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设置“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的一封回信”等多篇专记,着重记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重点工作,在内容上突出年度特性。《内蒙古年鉴》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的大事、要事、新事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年鉴卷首专题图片、专记,突出年度性。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如实记录好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生动实践。
坚持守正创新,围绕新时代社会需求,提升资政辅治的能力水平。年鉴时效性强,内容新鲜活跃,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当地地情、了解各方面新的建设成就、借鉴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对年鉴资源的深加工,通过编纂《内蒙古微记录》、资政报告、地情书籍等,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行业部门发展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借鉴服务。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查阅、咨询服务。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推动年鉴记载信息转化为研究成果,拓展年鉴的使用范围。
三、坚持科学谋划,奋力推进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谋划,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年鉴是昨天的史实、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年鉴出版的时效性决定了所含信息量的实用价值,是年鉴赖以生存的支柱。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坚持把“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出版”的目标任务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好顶层设计,细化工作流程,早部署、早编纂、早出版。开展全自治区年鉴编纂质量评审活动,评选出优秀年鉴,争取一年选树一部精品年鉴,充分发挥精品年鉴引领作用。编制《内蒙古年鉴编纂实务手册》口袋书,把与年鉴编纂相适用的国家标准、质量规定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年鉴编纂人员的教科书和工具书,推动年鉴编纂工作向纵深发展。
坚持科学谋划,强化业务培训,建强年鉴人才队伍。当前,年鉴事业正处于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攻坚时期,更加需要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队伍。要壮大年鉴人才队伍,探索适合年鉴事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和机制。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编鉴工作,组建由高校专家、熟悉本地地情人员、史志爱好者组成的年鉴人才库。要加强年鉴业务培训,开展专题培训、阶段性培训、以会代训、在线培训,提升年鉴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坚持科学谋划,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大自我宣传力度,把“我是谁、我为谁、我在做什么”推介给全社会,提高社会知晓度和认知度。开展年鉴品读文化沙龙、年鉴发行会、理论研讨会、年鉴论坛等活动,邀请主流媒体参与,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制作微视频,进行多方位宣传。要加大宣传年鉴工作的政策法规、年鉴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年鉴工作者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新贡献,让年鉴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当地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大家读年鉴、爱家乡的热情。
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年鉴人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年鉴力量。
(作者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
编者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方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实证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日前,《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地方志这一中国特有的方式打开《越绝书》,与明代史学家、方志学家杨慎对话,讲述地方志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杨慎作为明代著述第一人,对《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精于考证,独申己见,对方志的功用作了深入的探讨,颇值得后人参考。
贺彪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意义非常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的定位作用、职责任务、工作思路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随着2020年“两全目标”基本完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编鉴”这项主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年鉴事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宝贵的重要窗口机遇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发展契机,充分调动广大年鉴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进年鉴事业发展的总引擎。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年鉴编纂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保障。内蒙古年鉴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年鉴》创刊于1998年,随后全自治区各级各类年鉴编纂逐渐兴起。在年鉴编纂中,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经过25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综合年鉴为主,以厅局及企事业单位专业年鉴为辅,覆盖较全的年鉴编纂体系。2016年以来,内蒙古三级综合年鉴及各级专业年鉴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中有24部获得通报表扬。尤其在2021年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中,《通辽年鉴(2020)》《内蒙古统计年鉴(2020)》2部年鉴被评为全国特等年鉴。成绩的背后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自治区年鉴工作多次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解决当前年鉴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年鉴事业2020年如期实现自治区、盟市及旗县(市、区)三级综合年鉴的全覆盖,但实现了“年鉴全覆盖”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一些地方无机构、无编制、无人员的情况依然存在,持续巩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面追求“好不好”目标任务的压力仍然非常艰巨,年鉴事业发展的根基还比较薄弱。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在适应新一轮机构改革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史、地方志、档案等部门“二合一”“三合一”的新形势下,进一步理顺、健全领导和管理地方志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依法治鉴的水平和能力,为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指引和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当前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系统全面学、原原本本学,在深刻领会“五个牢牢把握”上下功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围绕党的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学用结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在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责上,贯穿到地方志各项工作全过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握好地方志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年鉴存史资政价值
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时代特点,在框架设计上与时俱进。长期以来,《内蒙古年鉴》紧紧把握时代特点,及时对框架设计进行调整。全书内容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编排类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2018年以来连续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会议,就内蒙古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内蒙古年鉴》都及时收入特载或进行专题记述。此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设置“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的一封回信”等多篇专记,着重记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重点工作,在内容上突出年度特性。《内蒙古年鉴》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的大事、要事、新事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年鉴卷首专题图片、专记,突出年度性。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如实记录好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生动实践。
坚持守正创新,围绕新时代社会需求,提升资政辅治的能力水平。年鉴时效性强,内容新鲜活跃,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当地地情、了解各方面新的建设成就、借鉴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对年鉴资源的深加工,通过编纂《内蒙古微记录》、资政报告、地情书籍等,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行业部门发展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借鉴服务。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查阅、咨询服务。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推动年鉴记载信息转化为研究成果,拓展年鉴的使用范围。
三、坚持科学谋划,奋力推进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谋划,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年鉴是昨天的史实、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年鉴出版的时效性决定了所含信息量的实用价值,是年鉴赖以生存的支柱。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坚持把“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出版”的目标任务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好顶层设计,细化工作流程,早部署、早编纂、早出版。开展全自治区年鉴编纂质量评审活动,评选出优秀年鉴,争取一年选树一部精品年鉴,充分发挥精品年鉴引领作用。编制《内蒙古年鉴编纂实务手册》口袋书,把与年鉴编纂相适用的国家标准、质量规定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年鉴编纂人员的教科书和工具书,推动年鉴编纂工作向纵深发展。
坚持科学谋划,强化业务培训,建强年鉴人才队伍。当前,年鉴事业正处于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攻坚时期,更加需要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队伍。要壮大年鉴人才队伍,探索适合年鉴事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和机制。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编鉴工作,组建由高校专家、熟悉本地地情人员、史志爱好者组成的年鉴人才库。要加强年鉴业务培训,开展专题培训、阶段性培训、以会代训、在线培训,提升年鉴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坚持科学谋划,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大自我宣传力度,把“我是谁、我为谁、我在做什么”推介给全社会,提高社会知晓度和认知度。开展年鉴品读文化沙龙、年鉴发行会、理论研讨会、年鉴论坛等活动,邀请主流媒体参与,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制作微视频,进行多方位宣传。要加大宣传年鉴工作的政策法规、年鉴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年鉴工作者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新贡献,让年鉴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当地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大家读年鉴、爱家乡的热情。
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年鉴人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年鉴力量。
(作者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
编者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方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实证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日前,《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地方志这一中国特有的方式打开《越绝书》,与明代史学家、方志学家杨慎对话,讲述地方志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杨慎作为明代著述第一人,对《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精于考证,独申己见,对方志的功用作了深入的探讨,颇值得后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