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内蒙古西部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张三壕村有一位69岁的村民张套小,还有该村人在旗卫生局退休司机张衡,经常向人们讲述在村南山地发现76年前安荣昌将军抗战碑刻及有关墓碑,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国庆期间,笔者因为曾从事地方史志,在当地旗党委宣传部、镇党委领导的支持下,与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张永军、文史爱好者樊明成、王继敏等人前往实地考察。
一、安荣昌抗战碑记
安荣昌抗战碑记(图1)位于张三壕村南至查斯太山北麓地段,刻于一处山地巨石之上,即有大树的裂缝北部山石(图2)。
碑记为:“安荣昌将军于民国二十八年夏与日本军血战于东大沟”,落款为:“己卯榴月上浣李兴祚、沈砚书敬志。”末为“川十元”。
(图1)安荣昌将军抗战碑记
以上民国28年即公元1939年;东大沟,位于张三壕村南部的查斯太山北麓山沟,东接刘喜沟,距安荣昌抗战碑记南5公里。两名题写落款人之一沈砚书时任安部团长,1949年任驻绥部队指挥所副官处上校处长,参加绥远“9·19”起义。
(图2)笔者与考察人员于安荣昌抗战碑记处
有关安荣昌资料,据潘民中:《鹰城爱国抗日三将军》(《平顶山日报》2011年7月6日版),潘民义:《安荣昌事略》(《宝丰文史资料》第六辑)记载:
安荣昌(1899-1942),原名永福,字华亭,河南鲁山人。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靠用毛驴驮卖煤炭为生。1921年,豫西大旱,绿林四起,安荣昌拉起一小股队伍,投“河南自治军”任连长。自治军失败,归樊钟秀节制。1923年,随樊钟秀投奔孙中山,孙委樊为“讨贼豫军总司令”,参加平定陈炯明叛乱,立功升任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任应岐)第三师师长。1930年,参加冯阎反蒋联军任第八方面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反蒋失败,安荣昌遭到蒋介石通缉,寄居天津法租界。1933年,安荣昌流亡察哈尔为王英收留,王英被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编为游击第1路司令。安荣昌随之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年,安荣昌参与任应岐、吉鸿昌在天津组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事宜,11月遭国民党军统特务袭击,安荣昌因去厕所而得以脱身,任、吉被捕后英勇就义。安荣昌潜至察哈尔栖身。1936年,王英参加伪蒙古自治军政府任“大汉义军”总司令,安荣昌任旅长。同年12月,傅作义绥远抗战百灵庙大捷时,安荣昌以安华亭为名与王子修旅反正通电。1937年1月,傅作义将安荣昌旅改编为“新编第五旅”,安任少将旅长,时称“新五旅”或“安五旅”,驻守安北设治局查斯太山南麓一带。傅作义率第35军退守山西,日军占领包头后,安荣昌旅与石玉山的骑4师、门炳岳的骑7师三部负责镇守绥远后套地方,以重要隘口“西山嘴”(今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驻地)作为河套屏障。因他们把守牢固,日军无隙可乘,被誉为“西山嘴安石门”。一年冬,包头日伪军出动,向西山嘴之东10公里的安部蓿荄滩防地发起进攻,并以猛烈的炮火进逼安荣昌指挥部驻地,形势危急,安荣昌挺身而起,甩掉大衣,率领卫队迎敌而上。众官兵斗志为之一振,奋力拼杀,毙敌数百,稳住阵脚,残敌败退,转危为安。日军驻包头司令官山本大为震惊。此后,安荣昌率部在后套后山辗转抗击日伪军,所到之处敌伪惊惧,百姓觉有依靠。1940年3月,五原大捷时,汉奸王英与伪蒙古军参谋长乌古廷逃至西山嘴桥头,被安荣昌(安华亭)念旧情放走,同时也缴获枪支千余及大量物资。事后傅将军将安华亭交军法处查办。不久改任暂编第四军第十师师长。1941年11月,升任暂编第三军中将副军长(军长孙兰峰)。1942年8月11日,因患呃逆症逝于绥西陕坝(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陕坝镇)。傅作义待其极厚,令将官守灵致哀,报呈蒋介石求得“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安华亭”手书灵牌。年末,归葬于故里。
二、“抗日英雄”墓碑与轶闻
安荣昌抗战碑刻再向东0.5公里有一南北流向季节性河沟,沟坡地东坡处发现刻有“抗日英雄孙年高上尉之墓”、“抗日英雄张望山之墓”两墓碑(图3),沟两侧类似墓葬多处,上面有石头为标记。据张套小说:“这些都是当年傅作义部队战死的官兵墓地。”
(图3)抗日英雄孙年高上尉、张望山之墓碑
据当地人88岁的张六女老人忆述:
日军在查斯太山南北麓打过两三次仗,早先是安荣昌部队防守区域。一次,日军从大佘太镇出动汽车和骑兵马队“扫荡”,被安荣昌部队伏击获胜,击毁汽车多辆,毙敌多人。后来日军汽车拉走日军尸体。不久,换防为刘万春部,在查斯太山南麓董大沟北数公里的白音不拉沟一带以及查斯太山北麓要隘沟口都埋有地雷、手榴弹,防止日军汽车进犯。有一次,包头及大佘太、固阳日军与刘万春部队交战,日军从查斯太山南、东部分别出动,刘万春部与南部森吉图方向来犯日军交战,不意右翼一部却被东部哈布塔盖方向来犯日军偷袭,包抄在沟壑中,造成刘部重大伤亡。此系民间老百姓站在张三壕地理角度的口碑资料。
(图4)查斯太山北麓,昔日的抗日战场
史载1939年春至夏,日本华北方面军按照所谓“治安肃正”计划,加紧对华北地区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同时,明确“将治安区推进到安北、西山嘴一线。”(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页)
另据有关资料及刘万春回忆录所记述:1939年3月,傅作义将军为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场,在包头以北、固阳以西、安北县大佘太以东的高台梁地区成立绥远第二游击区司令部,调绥远省游击军第二旅旅长刘万春任游击区司令,司令部驻高台梁中心“文昌庙”(又写“ 文格庙”,似应原小佘太乡“文阁尔庙”——引者注)。司令部下属3个骑兵纵队, 3个县(包、固、安)政府的步骑保安大队。第一游击纵队司令赵炽昌,下属3个骑兵团;第二游击纵队司令武俊峰,下属3个骑兵团;第三游击纵队司令史钦芳,下属2个骑兵团(3个骑兵团500多人马,原属东公旗巴云英的部队——引者注)。游击区司令部成立后,主要采取出动小股部队的方法,主动打击敌人。1939年4月5日、6月20日,武俊峰部先后袭击包头县前口子村日伪据点、大佘太伪安北县政府警察局,两次毙敌240多人,俘36人,缴获枪支弹药等。其间4月15日,驻包日军出动60余辆汽车、装甲车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占领大佘太城。6月7日,大佘太日军出动近20辆汽车的兵力,经枣树口攻打乌兰脑包(今属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被马鸿宾西军击退。8月中旬开始,驻包头的日军动用大批日伪军和汽车、飞机,三次向高台梁文昌庙地区疯狂扫荡。刘万春率领各纵队及各县保安团分路截击敌人,经过28昼夜艰苦奋战,伤亡官兵680余人,被日军飞机炸死700多匹战马,负出重大代价,但最终将日军的扫荡粉碎,共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捣毁敌人汽车30余辆。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然而未见到高台梁地区抗战详记史料。张三壕安葬的“抗日英雄”孙年高、张望山以及无名氏者,未能确认系何部队或何地人?按照刘万春所述:“各游击纵队官兵多属包头、固阳、安北等县居户,又多系各县在抗日前的县乡保安队、警察队、县政府人员。”如是,数十年间一定会有周边地区的人们打探询查,祭奠或迁葬。然而,迄今尚无此方面的信息。这就可能属于安荣昌所部,因为其部属多是河北、山东、河南籍。据张六女回忆,打完仗后,有一位河北籍年轻军人祭奠他的战友,听说他们一个排打得就剩他一个人了。而今,张套小老人表示:“希望有关单位或部门关心过问这件事,趁我还能走动出些力,很想早日找到他们的亲人。”
然而,遗憾的是高台梁地区长期以来地处穷乡僻壤,国民党军队战事少有人问津,随着当事人故去灰飞烟灭,今之查核多有困难,故祈盼有关专家、知情者能有助于考据与进一步翔实史料。
(作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地方志办公室)
内蒙古西部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张三壕村有一位69岁的村民张套小,还有该村人在旗卫生局退休司机张衡,经常向人们讲述在村南山地发现76年前安荣昌将军抗战碑刻及有关墓碑,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国庆期间,笔者因为曾从事地方史志,在当地旗党委宣传部、镇党委领导的支持下,与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张永军、文史爱好者樊明成、王继敏等人前往实地考察。
一、安荣昌抗战碑记
安荣昌抗战碑记(图1)位于张三壕村南至查斯太山北麓地段,刻于一处山地巨石之上,即有大树的裂缝北部山石(图2)。
碑记为:“安荣昌将军于民国二十八年夏与日本军血战于东大沟”,落款为:“己卯榴月上浣李兴祚、沈砚书敬志。”末为“川十元”。
(图1)安荣昌将军抗战碑记
以上民国28年即公元1939年;东大沟,位于张三壕村南部的查斯太山北麓山沟,东接刘喜沟,距安荣昌抗战碑记南5公里。两名题写落款人之一沈砚书时任安部团长,1949年任驻绥部队指挥所副官处上校处长,参加绥远“9·19”起义。
(图2)笔者与考察人员于安荣昌抗战碑记处
有关安荣昌资料,据潘民中:《鹰城爱国抗日三将军》(《平顶山日报》2011年7月6日版),潘民义:《安荣昌事略》(《宝丰文史资料》第六辑)记载:
安荣昌(1899-1942),原名永福,字华亭,河南鲁山人。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靠用毛驴驮卖煤炭为生。1921年,豫西大旱,绿林四起,安荣昌拉起一小股队伍,投“河南自治军”任连长。自治军失败,归樊钟秀节制。1923年,随樊钟秀投奔孙中山,孙委樊为“讨贼豫军总司令”,参加平定陈炯明叛乱,立功升任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任应岐)第三师师长。1930年,参加冯阎反蒋联军任第八方面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反蒋失败,安荣昌遭到蒋介石通缉,寄居天津法租界。1933年,安荣昌流亡察哈尔为王英收留,王英被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编为游击第1路司令。安荣昌随之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年,安荣昌参与任应岐、吉鸿昌在天津组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事宜,11月遭国民党军统特务袭击,安荣昌因去厕所而得以脱身,任、吉被捕后英勇就义。安荣昌潜至察哈尔栖身。1936年,王英参加伪蒙古自治军政府任“大汉义军”总司令,安荣昌任旅长。同年12月,傅作义绥远抗战百灵庙大捷时,安荣昌以安华亭为名与王子修旅反正通电。1937年1月,傅作义将安荣昌旅改编为“新编第五旅”,安任少将旅长,时称“新五旅”或“安五旅”,驻守安北设治局查斯太山南麓一带。傅作义率第35军退守山西,日军占领包头后,安荣昌旅与石玉山的骑4师、门炳岳的骑7师三部负责镇守绥远后套地方,以重要隘口“西山嘴”(今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驻地)作为河套屏障。因他们把守牢固,日军无隙可乘,被誉为“西山嘴安石门”。一年冬,包头日伪军出动,向西山嘴之东10公里的安部蓿荄滩防地发起进攻,并以猛烈的炮火进逼安荣昌指挥部驻地,形势危急,安荣昌挺身而起,甩掉大衣,率领卫队迎敌而上。众官兵斗志为之一振,奋力拼杀,毙敌数百,稳住阵脚,残敌败退,转危为安。日军驻包头司令官山本大为震惊。此后,安荣昌率部在后套后山辗转抗击日伪军,所到之处敌伪惊惧,百姓觉有依靠。1940年3月,五原大捷时,汉奸王英与伪蒙古军参谋长乌古廷逃至西山嘴桥头,被安荣昌(安华亭)念旧情放走,同时也缴获枪支千余及大量物资。事后傅将军将安华亭交军法处查办。不久改任暂编第四军第十师师长。1941年11月,升任暂编第三军中将副军长(军长孙兰峰)。1942年8月11日,因患呃逆症逝于绥西陕坝(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陕坝镇)。傅作义待其极厚,令将官守灵致哀,报呈蒋介石求得“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安华亭”手书灵牌。年末,归葬于故里。
二、“抗日英雄”墓碑与轶闻
安荣昌抗战碑刻再向东0.5公里有一南北流向季节性河沟,沟坡地东坡处发现刻有“抗日英雄孙年高上尉之墓”、“抗日英雄张望山之墓”两墓碑(图3),沟两侧类似墓葬多处,上面有石头为标记。据张套小说:“这些都是当年傅作义部队战死的官兵墓地。”
(图3)抗日英雄孙年高上尉、张望山之墓碑
据当地人88岁的张六女老人忆述:
日军在查斯太山南北麓打过两三次仗,早先是安荣昌部队防守区域。一次,日军从大佘太镇出动汽车和骑兵马队“扫荡”,被安荣昌部队伏击获胜,击毁汽车多辆,毙敌多人。后来日军汽车拉走日军尸体。不久,换防为刘万春部,在查斯太山南麓董大沟北数公里的白音不拉沟一带以及查斯太山北麓要隘沟口都埋有地雷、手榴弹,防止日军汽车进犯。有一次,包头及大佘太、固阳日军与刘万春部队交战,日军从查斯太山南、东部分别出动,刘万春部与南部森吉图方向来犯日军交战,不意右翼一部却被东部哈布塔盖方向来犯日军偷袭,包抄在沟壑中,造成刘部重大伤亡。此系民间老百姓站在张三壕地理角度的口碑资料。
(图4)查斯太山北麓,昔日的抗日战场
史载1939年春至夏,日本华北方面军按照所谓“治安肃正”计划,加紧对华北地区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同时,明确“将治安区推进到安北、西山嘴一线。”(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页)
另据有关资料及刘万春回忆录所记述:1939年3月,傅作义将军为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场,在包头以北、固阳以西、安北县大佘太以东的高台梁地区成立绥远第二游击区司令部,调绥远省游击军第二旅旅长刘万春任游击区司令,司令部驻高台梁中心“文昌庙”(又写“ 文格庙”,似应原小佘太乡“文阁尔庙”——引者注)。司令部下属3个骑兵纵队, 3个县(包、固、安)政府的步骑保安大队。第一游击纵队司令赵炽昌,下属3个骑兵团;第二游击纵队司令武俊峰,下属3个骑兵团;第三游击纵队司令史钦芳,下属2个骑兵团(3个骑兵团500多人马,原属东公旗巴云英的部队——引者注)。游击区司令部成立后,主要采取出动小股部队的方法,主动打击敌人。1939年4月5日、6月20日,武俊峰部先后袭击包头县前口子村日伪据点、大佘太伪安北县政府警察局,两次毙敌240多人,俘36人,缴获枪支弹药等。其间4月15日,驻包日军出动60余辆汽车、装甲车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占领大佘太城。6月7日,大佘太日军出动近20辆汽车的兵力,经枣树口攻打乌兰脑包(今属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被马鸿宾西军击退。8月中旬开始,驻包头的日军动用大批日伪军和汽车、飞机,三次向高台梁文昌庙地区疯狂扫荡。刘万春率领各纵队及各县保安团分路截击敌人,经过28昼夜艰苦奋战,伤亡官兵680余人,被日军飞机炸死700多匹战马,负出重大代价,但最终将日军的扫荡粉碎,共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捣毁敌人汽车30余辆。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然而未见到高台梁地区抗战详记史料。张三壕安葬的“抗日英雄”孙年高、张望山以及无名氏者,未能确认系何部队或何地人?按照刘万春所述:“各游击纵队官兵多属包头、固阳、安北等县居户,又多系各县在抗日前的县乡保安队、警察队、县政府人员。”如是,数十年间一定会有周边地区的人们打探询查,祭奠或迁葬。然而,迄今尚无此方面的信息。这就可能属于安荣昌所部,因为其部属多是河北、山东、河南籍。据张六女回忆,打完仗后,有一位河北籍年轻军人祭奠他的战友,听说他们一个排打得就剩他一个人了。而今,张套小老人表示:“希望有关单位或部门关心过问这件事,趁我还能走动出些力,很想早日找到他们的亲人。”
然而,遗憾的是高台梁地区长期以来地处穷乡僻壤,国民党军队战事少有人问津,随着当事人故去灰飞烟灭,今之查核多有困难,故祈盼有关专家、知情者能有助于考据与进一步翔实史料。
(作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