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公元1691年,康熙为纪念多伦诺尔会盟,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漠南、漠北的蒙古各部均派喇嘛住持。“康熙五十年,赐额曰‘汇宗’,匾曰‘声闻届远’。御制碑文纪其事。寺有正副大喇嘛各一员,部颁印信,俾正者掌之。”雍正九年(1731年)在汇宗寺南修建了善因寺。该寺“正殿二重,前殿为楼,共八十一间。其中柱皆中空以水。制作工巧,殿皆覆以黄琉璃瓦,周以缭垣,钜丽无比,赐额曰‘善因’”。这两大佛寺的住持都由章嘉呼图克图(漠南地区最大的活佛)担任,使黄教在漠南蒙古地区迅速传播,这两座大寺庙建成后,内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年年来此聚会,随行的人员和牲畜很多,因此汉族、满族、回族的商贩也聚集到这里,供应蒙古人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交换回牲畜和畜产品。于是,在寺庙附近陆续建立了许多房舍,逐渐发展成为街市,人口每年都有增加,街区不断扩大,多伦诺尔因此成为塞外著名的宗教城市。通常简称为多伦。
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多伦诺尔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喇嘛庙南修建了兴化镇(又名旧买卖营),“周围计一十二里,编十三甲。南北长四里,东西广二里。”主要街道有新盛街、福盛街、义合街、兴隆街、富善街、永乐街、太平街、仁和街、承恩街、棋盘街、永盛街、惠安街、永安街。乾隆六年(1741年)又在兴化镇东北一里多的地方修建了新盛营(又名新营),“周围计三里,分编五甲。南北长一里,东西广半里。”主要街道有柔远街、宁人街、阜财街、裕本街、通利街。城镇的建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故史书说它“商务渐盛,居民亦众”。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多伦诺尔已是“居民鳞比,屋庐望接,俨然一大都会也”。逐渐成为“外藩四通之区,马驼丛集之所”。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在康熙帝四十二年(1703年)于热河建造的避暑山庄,设置了热河厅。并改原直隶省治所真定府为正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复改驻在保定的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增加设置了定、冀、晋、赵、深五个直隶州,并在隶属宣府镇的张家口路,设置了张家口理事厅。理事厅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镶黄一旗、西翼正黄半旗,并口内蔚州、保安州,宣化、万全、怀安、西宁四县的旗民。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部众由辽东迁至宣化大同边外,多伦境域为察哈尔左翼正白、镶白、正蓝旗驻牧地。雍正帝颁布“借地养民”令以后,来漠南地区垦种的内地农民日渐增多。为了加强移民的管理,雍正八年(1730年)设多伦诺尔理事同知。雍正十年(1732年)设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管辖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及蒙古内札萨克与喀尔喀的旗民事务。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设独石口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均隶口北道,合称口北三厅。《辞源》载“多伦诺尔,地名,本湖名,即多伦泊。元于其地建上都开平府。清置为厅,东据上都河流域,西有察哈尔左翼四旗及正黄东半旗之地,城当多伦泊之北,南临上都河,以同知驻之,属直隶口北道,在口北三厅中为最广大”。
《口北三厅志》记载,多伦诺尔厅辖左翼正白、镶白、正蓝、镶黄四旗。“东一百里至乌兰哈尔哈与围场交界,西五百二十里至喀喇鄂博图与正黄旗交界;南二百二十里至赤伦巴尔哈逊(石柱子)与独石口交界;北二百里与博落温都尔与阿霸垓札萨克旗(阿巴嘎旗)交界;东南七十里至森吉图与热河土城子交界;西南三百四十里至麻呢坝与张家口交界;西北六百一十里至登杜胡杜克与苏尼特旗交界。东西长六百二十里,南北宽四百二十里”。厅辖面积26万平方里。光绪七年(1881年),改“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为“多伦诺尔抚民厅”。厅治多伦诺尔(俗称喇嘛庙),距北京经独石口直路为800里,距张家口590里,距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1500里。
民国2年(1913年),多伦诺尔厅建制被撤除,改设多伦县,政区范围缩小。民国20年(1931年)时,全县总面积11900平方里(不含多伦诺尔喇嘛印务处辖地)。民国22年(1933年),日伪军侵占多伦县后,对多伦地域进行调整。民国24年(1935年),将沽源县4个乡划入多伦县。同年,伪多伦县公署编写的《多伦县政概要》记载,多伦县境域“南北长平均约一百六十里,东西宽平均约一百一十里,全县面积约一万八千方里”。县界“东九十里与围场县属之御道口交界;南七十里与丰宁县属之东干沟交界;东南七十里与丰宁县属之苏门沟口交界;西南一百六十里与宝昌、沽源交界;西七十里与镶白旗之闪电河交界;北四十里与正蓝旗闪电河交界;东北一百二十里与克什克腾旗属赵古墩交界;西北一百五十里与镶白旗吗呢吐梁交界”。
民国35年(1946年)12月,中共冀热察区将丰宁县的大滩、平安堡、四岔口3个区划入多伦县。1948年5月又将大滩划归沽源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伦县区域有较大变化。1950年4月,察哈尔、热河两省政府联合命令,将平安堡和四岔口划归丰宁县。1950年8月15日,多伦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隶属察哈尔盟,将多伦县之大二号、二道渠划归河北省沽源县,同时将原察哈尔盟行政处管辖的租银地五区及明安旗兵租乡(羊盘沟)划归多伦县。
多伦区域几经变化,至今可概括为,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山地东端北坡,浑善达克沙地南端,东部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的余脉相衔接。西与正蓝旗为邻,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毗连,东与河北省围场县接壤,南与河北省丰宁、沽源二县交界。今县境地理坐标:东经115°51'至116°54',北纬41°46'至42°36'。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总面积3863平方公里。向南穿越冀北山地,进入首都北京,距离359公里,县城西距呼和浩特548公里(公路距离),北距锡林浩特286公里,西南距张家口289公里,东北距赤峰280公里。
参考文献:
[1]《多伦县志》卓孔铭主编
[2]多伦县档案史志局馆藏《口北三厅志》卷四、卷五
(作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档案史志局)
公元1691年,康熙为纪念多伦诺尔会盟,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漠南、漠北的蒙古各部均派喇嘛住持。“康熙五十年,赐额曰‘汇宗’,匾曰‘声闻届远’。御制碑文纪其事。寺有正副大喇嘛各一员,部颁印信,俾正者掌之。”雍正九年(1731年)在汇宗寺南修建了善因寺。该寺“正殿二重,前殿为楼,共八十一间。其中柱皆中空以水。制作工巧,殿皆覆以黄琉璃瓦,周以缭垣,钜丽无比,赐额曰‘善因’”。这两大佛寺的住持都由章嘉呼图克图(漠南地区最大的活佛)担任,使黄教在漠南蒙古地区迅速传播,这两座大寺庙建成后,内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年年来此聚会,随行的人员和牲畜很多,因此汉族、满族、回族的商贩也聚集到这里,供应蒙古人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交换回牲畜和畜产品。于是,在寺庙附近陆续建立了许多房舍,逐渐发展成为街市,人口每年都有增加,街区不断扩大,多伦诺尔因此成为塞外著名的宗教城市。通常简称为多伦。
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多伦诺尔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喇嘛庙南修建了兴化镇(又名旧买卖营),“周围计一十二里,编十三甲。南北长四里,东西广二里。”主要街道有新盛街、福盛街、义合街、兴隆街、富善街、永乐街、太平街、仁和街、承恩街、棋盘街、永盛街、惠安街、永安街。乾隆六年(1741年)又在兴化镇东北一里多的地方修建了新盛营(又名新营),“周围计三里,分编五甲。南北长一里,东西广半里。”主要街道有柔远街、宁人街、阜财街、裕本街、通利街。城镇的建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故史书说它“商务渐盛,居民亦众”。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多伦诺尔已是“居民鳞比,屋庐望接,俨然一大都会也”。逐渐成为“外藩四通之区,马驼丛集之所”。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在康熙帝四十二年(1703年)于热河建造的避暑山庄,设置了热河厅。并改原直隶省治所真定府为正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复改驻在保定的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增加设置了定、冀、晋、赵、深五个直隶州,并在隶属宣府镇的张家口路,设置了张家口理事厅。理事厅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镶黄一旗、西翼正黄半旗,并口内蔚州、保安州,宣化、万全、怀安、西宁四县的旗民。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部众由辽东迁至宣化大同边外,多伦境域为察哈尔左翼正白、镶白、正蓝旗驻牧地。雍正帝颁布“借地养民”令以后,来漠南地区垦种的内地农民日渐增多。为了加强移民的管理,雍正八年(1730年)设多伦诺尔理事同知。雍正十年(1732年)设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管辖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及蒙古内札萨克与喀尔喀的旗民事务。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设独石口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均隶口北道,合称口北三厅。《辞源》载“多伦诺尔,地名,本湖名,即多伦泊。元于其地建上都开平府。清置为厅,东据上都河流域,西有察哈尔左翼四旗及正黄东半旗之地,城当多伦泊之北,南临上都河,以同知驻之,属直隶口北道,在口北三厅中为最广大”。
《口北三厅志》记载,多伦诺尔厅辖左翼正白、镶白、正蓝、镶黄四旗。“东一百里至乌兰哈尔哈与围场交界,西五百二十里至喀喇鄂博图与正黄旗交界;南二百二十里至赤伦巴尔哈逊(石柱子)与独石口交界;北二百里与博落温都尔与阿霸垓札萨克旗(阿巴嘎旗)交界;东南七十里至森吉图与热河土城子交界;西南三百四十里至麻呢坝与张家口交界;西北六百一十里至登杜胡杜克与苏尼特旗交界。东西长六百二十里,南北宽四百二十里”。厅辖面积26万平方里。光绪七年(1881年),改“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为“多伦诺尔抚民厅”。厅治多伦诺尔(俗称喇嘛庙),距北京经独石口直路为800里,距张家口590里,距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1500里。
民国2年(1913年),多伦诺尔厅建制被撤除,改设多伦县,政区范围缩小。民国20年(1931年)时,全县总面积11900平方里(不含多伦诺尔喇嘛印务处辖地)。民国22年(1933年),日伪军侵占多伦县后,对多伦地域进行调整。民国24年(1935年),将沽源县4个乡划入多伦县。同年,伪多伦县公署编写的《多伦县政概要》记载,多伦县境域“南北长平均约一百六十里,东西宽平均约一百一十里,全县面积约一万八千方里”。县界“东九十里与围场县属之御道口交界;南七十里与丰宁县属之东干沟交界;东南七十里与丰宁县属之苏门沟口交界;西南一百六十里与宝昌、沽源交界;西七十里与镶白旗之闪电河交界;北四十里与正蓝旗闪电河交界;东北一百二十里与克什克腾旗属赵古墩交界;西北一百五十里与镶白旗吗呢吐梁交界”。
民国35年(1946年)12月,中共冀热察区将丰宁县的大滩、平安堡、四岔口3个区划入多伦县。1948年5月又将大滩划归沽源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伦县区域有较大变化。1950年4月,察哈尔、热河两省政府联合命令,将平安堡和四岔口划归丰宁县。1950年8月15日,多伦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隶属察哈尔盟,将多伦县之大二号、二道渠划归河北省沽源县,同时将原察哈尔盟行政处管辖的租银地五区及明安旗兵租乡(羊盘沟)划归多伦县。
多伦区域几经变化,至今可概括为,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山地东端北坡,浑善达克沙地南端,东部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的余脉相衔接。西与正蓝旗为邻,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毗连,东与河北省围场县接壤,南与河北省丰宁、沽源二县交界。今县境地理坐标:东经115°51'至116°54',北纬41°46'至42°36'。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总面积3863平方公里。向南穿越冀北山地,进入首都北京,距离359公里,县城西距呼和浩特548公里(公路距离),北距锡林浩特286公里,西南距张家口289公里,东北距赤峰280公里。
参考文献:
[1]《多伦县志》卓孔铭主编
[2]多伦县档案史志局馆藏《口北三厅志》卷四、卷五
(作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档案史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