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5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史海钩沉】“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形成于何时?
  • 发布时间:2016-01-07
  • 来源:内蒙古军区第三干休所
  • 《内蒙古史志》2014.5(总第150期)载:章奎、张成杰《契丹后裔今何在?》里说:“契丹王朝在中国北方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契丹族,于907年创建辽朝,首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遗址),疆域东起日本海西岸,北穿大漠,西抵哈萨尔、塔吉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四国东境,南括沿长城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地区,1211年被金所灭。西辽,辽皇族耶律大石建于1127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所灭。

    “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产生于何代何年又是怎样形成的?

    汉译作:塔塔儿人抓住俺巴孩汗送往契丹地的金朝皇帝时,他(俺巴孩)说。

    这就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表”的原始出处。但是,上述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也就是具体的年代查不清了。《金史》也无据可查,只能说俺巴孩汗是帖木真的祖父,在他生前发生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在其后《蒙古秘史》中第二次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说法同《金史》记载的同一事件互证,这次说法出现的时间得到查证。

     

    汉译:契丹地的金朝皇帝因诏塔塔儿人的首领篾古真薛兀勒图等入见商事,不听命,不进见。因此,派丞相王京(右丞相完颜襄)率大军来剿。

    金朝进剿塔塔儿的起因。《金史》卷九十三《内族宗浩传》载:“合底忻者,与山只昆皆北方别部,恃强中立,无所羁属,往来阻蹼、广吉剌间,连岁抚边皆二部为之也。”这两个部自恃势力强大,不服金朝统辖,并且连年骚扰边界。塔塔儿是为金守界壕的,金人称其为“阻蹼”。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金朝派兵北伐,塔塔儿部奉命从征,大军在今哈拉哈、达赉湖大胜合底忻(合答斤)、山只昆(撒勒只兀   惕),缴获颇丰。塔塔儿人见财眼红,对金军发动突然袭击,抢走了许多牲畜和财物。事后,金朝诏命塔塔儿首领进京认罪并退还抢走的牲畜和财物,塔塔儿首领们不照办不听从命令。金朝岂容塔塔儿人如此态度,金章宗承安元年(1196年),派右丞相完颜襄率大军讨伐塔塔儿。这就是《蒙古秘史》中上述第二次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表”的历程,发生在1196年。

    第二次“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年代为1196年。初次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年限,按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的生年《史集》说是1155年,其它史料说在1162年,考证不清,但成吉思汗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的时间是在1167年这是公认的。我们估算也速该被毒死时二十五岁,这样,俺巴孩汗被塔塔儿抓送金朝的时间最晚是在1142年,“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年代就在1142年前。为什么《蒙古秘史》中反复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

    《蒙古游牧记》里说:“盖蒙古人初为忙古部,越在大漠北,至五代时始通中夏,惟时燕云十六州皆属契丹,故以辽国名称之。”

    合剌乞塔(哈剌契丹),这个称呼最早也出现在《蒙古秘史》(一九八)节中。它原指的是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哈剌契丹,契丹上冠以哈剌(汉意“黑”),其含意:有的史书解释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语中“哈喇喇吉”(黑了)等表示灭亡之意。由此而看,哈剌契丹之名也由蒙古人启用。

    契丹,也作乞塔,本音为奇塔特、祁他特。史书中亦称哈剌契丹。〔苏〕威廉·巴扎尔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说:“伊斯兰史料后来使用同一名称,哈剌契丹,既指迁往西方的契丹,也指归顺女真的契丹。”“契丹,俄文写作KLIAU,也是对中国的谓称。”

    “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是由于惟时受历史条件限制,蒙古人只知神舟大地上有辽金不知有唐宋所致。那么“误以为”者呢?“丝绸之路被阻断”,“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无独有偶,双双缘于不知山外有山所致。”

    内蒙古可称契丹族发祥地,辽朝的核心处,其文物古迹遍地,在语言、地域名称、风情上能不能找出些遗痕呢?

    首先看蒙古人对汉族的称呼。称呼有二:一曰乞塔   ,一曰亦儿根(《蒙古秘史》中的“亦儿格”、“亦儿坚”)。这两个称呼从“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时起沿用至今。

    其次,喀喇沁部名系哈喇契丹之蒙古语对音。冯秉钧译《多桑蒙古史》上册第一卷第四章的注释:“当此时中国属金帝国者,诸鞑靼民族则名之曰乞塔(Knilai)。乞塔者,契丹也。其实契丹人居住之地此时仅有一极小部分,至若辽东则名之曰哈剌乞塔(CaiaKnilai)。”经过金元两朝代到明中叶,哈剌乞塔之名在蒙古语音起了些变化。《世界名人传》第三册《贡桑诺尔布传》载:“各部曰喀喇沁(契丹的蒙语对音是Hilad,契丹亡国后,称其曰哈拉契丹,即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主人的地区之意。它的蒙古对音是Haishilad,用汉语写作‘喀喇沁’。”

    喀喇沁部,今存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和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二旗县。

    贡桑诺尔布(18711930),清代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即今赤峰市喀喇沁旗)末代扎萨克(俗称王爷,即旗长)。国民政府初建时,受袁世凯之聘,出任蒙藏院总裁,并创建北京蒙藏学校(今党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兼第一任校长,精通满、蒙古、汉文。

    第三,午饭,先喝半碗米汤,后吃饭菜。“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地区民间有个习惯,吃午饭时,大都先端上半碗米汤,饮后,方进饭菜。这个风俗习惯可能是辽代遗风。《辽史拾遗》中有一段记载:“朱郁可谈曰:‘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饭,亦先水饮,然后品位叠进。’赤峰市地区是辽的发祥地,可谓受辽文化感染至今深且巨。”

    这段摘录由于笔者的疏忽,作者和出处都未记下来,致以歉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形成于何时?
  • 发布时间:2016-01-07
  • 来源:内蒙古军区第三干休所
  • 《内蒙古史志》2014.5(总第150期)载:章奎、张成杰《契丹后裔今何在?》里说:“契丹王朝在中国北方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契丹族,于907年创建辽朝,首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遗址),疆域东起日本海西岸,北穿大漠,西抵哈萨尔、塔吉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四国东境,南括沿长城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地区,1211年被金所灭。西辽,辽皇族耶律大石建于1127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所灭。

    “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产生于何代何年又是怎样形成的?

    汉译作:塔塔儿人抓住俺巴孩汗送往契丹地的金朝皇帝时,他(俺巴孩)说。

    这就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表”的原始出处。但是,上述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也就是具体的年代查不清了。《金史》也无据可查,只能说俺巴孩汗是帖木真的祖父,在他生前发生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在其后《蒙古秘史》中第二次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说法同《金史》记载的同一事件互证,这次说法出现的时间得到查证。

     

    汉译:契丹地的金朝皇帝因诏塔塔儿人的首领篾古真薛兀勒图等入见商事,不听命,不进见。因此,派丞相王京(右丞相完颜襄)率大军来剿。

    金朝进剿塔塔儿的起因。《金史》卷九十三《内族宗浩传》载:“合底忻者,与山只昆皆北方别部,恃强中立,无所羁属,往来阻蹼、广吉剌间,连岁抚边皆二部为之也。”这两个部自恃势力强大,不服金朝统辖,并且连年骚扰边界。塔塔儿是为金守界壕的,金人称其为“阻蹼”。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金朝派兵北伐,塔塔儿部奉命从征,大军在今哈拉哈、达赉湖大胜合底忻(合答斤)、山只昆(撒勒只兀   惕),缴获颇丰。塔塔儿人见财眼红,对金军发动突然袭击,抢走了许多牲畜和财物。事后,金朝诏命塔塔儿首领进京认罪并退还抢走的牲畜和财物,塔塔儿首领们不照办不听从命令。金朝岂容塔塔儿人如此态度,金章宗承安元年(1196年),派右丞相完颜襄率大军讨伐塔塔儿。这就是《蒙古秘史》中上述第二次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表”的历程,发生在1196年。

    第二次“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年代为1196年。初次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年限,按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的生年《史集》说是1155年,其它史料说在1162年,考证不清,但成吉思汗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的时间是在1167年这是公认的。我们估算也速该被毒死时二十五岁,这样,俺巴孩汗被塔塔儿抓送金朝的时间最晚是在1142年,“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的年代就在1142年前。为什么《蒙古秘史》中反复出现“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

    《蒙古游牧记》里说:“盖蒙古人初为忙古部,越在大漠北,至五代时始通中夏,惟时燕云十六州皆属契丹,故以辽国名称之。”

    合剌乞塔(哈剌契丹),这个称呼最早也出现在《蒙古秘史》(一九八)节中。它原指的是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哈剌契丹,契丹上冠以哈剌(汉意“黑”),其含意:有的史书解释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语中“哈喇喇吉”(黑了)等表示灭亡之意。由此而看,哈剌契丹之名也由蒙古人启用。

    契丹,也作乞塔,本音为奇塔特、祁他特。史书中亦称哈剌契丹。〔苏〕威廉·巴扎尔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说:“伊斯兰史料后来使用同一名称,哈剌契丹,既指迁往西方的契丹,也指归顺女真的契丹。”“契丹,俄文写作KLIAU,也是对中国的谓称。”

    “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是由于惟时受历史条件限制,蒙古人只知神舟大地上有辽金不知有唐宋所致。那么“误以为”者呢?“丝绸之路被阻断”,“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无独有偶,双双缘于不知山外有山所致。”

    内蒙古可称契丹族发祥地,辽朝的核心处,其文物古迹遍地,在语言、地域名称、风情上能不能找出些遗痕呢?

    首先看蒙古人对汉族的称呼。称呼有二:一曰乞塔   ,一曰亦儿根(《蒙古秘史》中的“亦儿格”、“亦儿坚”)。这两个称呼从“契丹成为中国的代称”时起沿用至今。

    其次,喀喇沁部名系哈喇契丹之蒙古语对音。冯秉钧译《多桑蒙古史》上册第一卷第四章的注释:“当此时中国属金帝国者,诸鞑靼民族则名之曰乞塔(Knilai)。乞塔者,契丹也。其实契丹人居住之地此时仅有一极小部分,至若辽东则名之曰哈剌乞塔(CaiaKnilai)。”经过金元两朝代到明中叶,哈剌乞塔之名在蒙古语音起了些变化。《世界名人传》第三册《贡桑诺尔布传》载:“各部曰喀喇沁(契丹的蒙语对音是Hilad,契丹亡国后,称其曰哈拉契丹,即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主人的地区之意。它的蒙古对音是Haishilad,用汉语写作‘喀喇沁’。”

    喀喇沁部,今存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和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二旗县。

    贡桑诺尔布(18711930),清代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即今赤峰市喀喇沁旗)末代扎萨克(俗称王爷,即旗长)。国民政府初建时,受袁世凯之聘,出任蒙藏院总裁,并创建北京蒙藏学校(今党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兼第一任校长,精通满、蒙古、汉文。

    第三,午饭,先喝半碗米汤,后吃饭菜。“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地区民间有个习惯,吃午饭时,大都先端上半碗米汤,饮后,方进饭菜。这个风俗习惯可能是辽代遗风。《辽史拾遗》中有一段记载:“朱郁可谈曰:‘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饭,亦先水饮,然后品位叠进。’赤峰市地区是辽的发祥地,可谓受辽文化感染至今深且巨。”

    这段摘录由于笔者的疏忽,作者和出处都未记下来,致以歉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