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摘要: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具有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内容的多样性、创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差异性)等特征。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是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任务。近年来,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力抓好三级志书和年鉴的同时,在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地域文化 特征 基本任务 收集整理 开发利用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包括在特定的地域中世代生活的人们长期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民风民情、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
一、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是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地域文化是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们世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草原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辽阔的草原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繁衍、生息。内蒙古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遗存,在阴山南麓、鄂尔多斯高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高原、赤峰丘陵以及科尔沁草原等地区均有发现。如大窑文化遗址、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河套文化遗址、扎赉诺尔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阿善文化遗址等,以及大量丰富的考古遗存和名胜古迹。特别是游牧文明形成后,将草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草原文化成为具有历史统一性和连续性并充满活力的文化。
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形成过程中,因受过去交通、信息闭塞,文化交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十里不同天”的文化差异性。我们在收集整理内蒙古民俗、方言等基础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同一个民族,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民风和方言,这就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三是创造主体的多元性。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虽然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形成特定的地域文化,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相互迁徙、贸易、战争、通婚的过程中,造成不同文化形态的碰撞、冲突、吸纳、融合,形成文化上的兼收并蓄,逐渐成为新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如远古时期的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不同时期的匈奴文化形态、鲜卑文化形态、契丹文化形态等,各种文化元素交互作用,逐步形成统一的草原文化形态。特别是从秦汉以来,各民族相互交流、碰撞日益频繁,中原农耕文化传入后,又赋予了草原文化新的内涵,为草原文化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吸纳了诸多外来文化元素和活力。
四是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差异性)。不同的地域诞生出不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由于特定的地域以及历史的因素,造成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的。如草原游牧民族由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从事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及以肉、奶为主要饮食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游牧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选择,使草原文化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文化的重要标志,这就是重视生态保护,重视对草原、森林、山川、河流和生灵的保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遵循诚信、互助、友善的价值观。这种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草原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二、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是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任务
地方志作为地方性文献,就是专门记载特定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里面当然包含了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地域文化。地方志事业并不限于编修一部志书,而是要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开发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地方志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地方志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了解研究一个行政区域内自然、社会、人文等历史与现状的重要渠道。只有整理收集、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挖掘地情资源,才能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全面认识区情,从而将地方志工作引向建立基础文化体系新领域,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有利于深入认识区情。地域文化包括一个地域内历史渊源、人文社会、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民俗民风等,是一个地区基本情况的集中体现,是历史的积淀。只有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保存好地域文化,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区情、了解区情,才能更好地与其它领域的文化建设项目合作、整合,从而极大地扩展地方志的“资政”功能。
第二,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地域文化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内容十分广泛,包含地域内方言、民俗、风土人情、价值取向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些地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地域文化的主要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已发现的众多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表明在中华文明的起始阶段,诞生于内蒙古境内的众多草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理挖掘好这些历史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有利于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认为方志工作就是编纂好一部志书、一本年鉴。甚至有人认为地方志工作就是修志,干其他工作是不务正业,冲击和影响“主业”。这种观点是极为片面的。毋庸置疑,修志是方志工作的主要职责,但方志工作机构除了抓好“三级”志书编修外,还要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收集地域文化资源实际上与编修志书年鉴并不矛盾,地域文化本身就是志书、年鉴编纂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化资源挖掘的越充分,志书、年鉴的内容越充实完善;地域文化资源挖掘的越充分,地方志工作领域才越宽广、越有作为。有为才会有位,地方志工作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认可,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要从过去的“一本志书、一本年鉴”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思路,全面系统地收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地方志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志工作者才能有为有位。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收集整理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志的一个“富矿”,这个“富矿”可挖掘打造出一系列地域文化的“产品”。
三、内蒙古地方志在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力抓好三级志书和年鉴的同时,在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胆积极的探索。
(一)收集、整理、编纂、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志·方言志》《内蒙古自治区志·民俗志》。方言、民俗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域环境内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反映地域风俗民情的“窗口”,是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的活化石。内蒙古蒙汉等各民族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共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这些民俗、语言文化资源,对于进一步了解认识内蒙古的地域文化,认识内蒙古自治区情,传承内蒙古历史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从2005年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志·方言志》(蒙古、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语)、《内蒙古自治区志·民俗志》(蒙古、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回族)编修工作。组织了4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全区12个盟市数十个旗县区,收集整理了5个民族的民间方言、民俗资料,抢救了一些即将失落的传统方言和民俗习惯,填补了内蒙古方言、民俗等研究的空白,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民俗和方言填补了国家空白,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成。我们编纂出版《方言志》《民俗志》,不是机械简单的照抄照录,而是在挖掘、整理、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对收集整理保存地域文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志书、年鉴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二)拍摄《方志内蒙古》。从影视角度记载内蒙古的历史,挖掘保存地域文化资源。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启动了大型史志专题片《方志内蒙古》13集的拍摄。这是内蒙古第一次以影视专题片的形式记载讲述各个盟市从有史志记载以来的发展历史,是把志书内容开发成影像专题纪录片,搬上荧屏的有效尝试。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拍摄任务及后期制作。这项工作,正是刘延东副总理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的“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把志书上的东西变成视频,把地方志用活用好”的具体行动。通过先期开展拍摄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非常有新意、有价值的工作,有利于从大众层面中普及史志知识,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有利于激发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内蒙古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从历史源头上讲清楚内蒙古的历史是各民族融合、团结进步的历史,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三)收集整理出版《内蒙古老照片志》。以老照片形式记载内蒙古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照片是以镜头形式记述、反映时代变迁,同时能真实客观地记述和反映出一个地域的民俗民风、风土人情和各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是收集整理和保存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从全区的图书馆、档案馆和民间收集到从民国到上世纪各个时期的老照片万余张,计划在年底或明年上半年编辑出版。
(四)收集整理和保存《内蒙古名家书画摄影精品收藏集》。书画、摄影作品作为特定地域内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特定地域内的艺术作品,有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从艺术角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下产生的地域文化。收集整理和收藏内蒙古名家书画、摄影精品,既收集保存了内蒙古的艺术佳作,又从艺术角度收藏了内蒙古的地域文化。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从去年底就启动了这项工作,从全区三级地方志系统和内蒙古文联书协、美协和摄影家协会多渠道收集整理全区有一定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专家评选出一批书画摄影精品,正式出版,在内蒙古方志馆、图书馆、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向国家方志馆和兄弟省市区方志馆赠送收藏。
(五)收集整理出版《内蒙古名胜古迹志》。名胜古迹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考古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价值。内蒙古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名胜古迹众多,把这部分文化资源整理开发出来,对于进一步开发研究内蒙古地域文化,弘扬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具有重要史志价值和历史意义。今年初启动了这项工作,发动全区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收集整理全区各地的名胜古迹,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
总之,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志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富矿”,只要我们方志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完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方志“产品”。不仅可以填补方志工作的空白,拓展方志工作空间,提升方志工作水平,锻炼方志队伍,而且可以扩大方志工作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摘要: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具有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内容的多样性、创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差异性)等特征。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是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任务。近年来,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力抓好三级志书和年鉴的同时,在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地域文化 特征 基本任务 收集整理 开发利用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包括在特定的地域中世代生活的人们长期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民风民情、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
一、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是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地域文化是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们世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草原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辽阔的草原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繁衍、生息。内蒙古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遗存,在阴山南麓、鄂尔多斯高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高原、赤峰丘陵以及科尔沁草原等地区均有发现。如大窑文化遗址、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河套文化遗址、扎赉诺尔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阿善文化遗址等,以及大量丰富的考古遗存和名胜古迹。特别是游牧文明形成后,将草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草原文化成为具有历史统一性和连续性并充满活力的文化。
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形成过程中,因受过去交通、信息闭塞,文化交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十里不同天”的文化差异性。我们在收集整理内蒙古民俗、方言等基础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同一个民族,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民风和方言,这就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三是创造主体的多元性。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虽然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形成特定的地域文化,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相互迁徙、贸易、战争、通婚的过程中,造成不同文化形态的碰撞、冲突、吸纳、融合,形成文化上的兼收并蓄,逐渐成为新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如远古时期的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不同时期的匈奴文化形态、鲜卑文化形态、契丹文化形态等,各种文化元素交互作用,逐步形成统一的草原文化形态。特别是从秦汉以来,各民族相互交流、碰撞日益频繁,中原农耕文化传入后,又赋予了草原文化新的内涵,为草原文化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吸纳了诸多外来文化元素和活力。
四是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差异性)。不同的地域诞生出不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由于特定的地域以及历史的因素,造成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的。如草原游牧民族由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从事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及以肉、奶为主要饮食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游牧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选择,使草原文化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文化的重要标志,这就是重视生态保护,重视对草原、森林、山川、河流和生灵的保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遵循诚信、互助、友善的价值观。这种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草原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二、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是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任务
地方志作为地方性文献,就是专门记载特定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里面当然包含了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地域文化。地方志事业并不限于编修一部志书,而是要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开发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地方志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地方志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了解研究一个行政区域内自然、社会、人文等历史与现状的重要渠道。只有整理收集、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挖掘地情资源,才能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全面认识区情,从而将地方志工作引向建立基础文化体系新领域,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有利于深入认识区情。地域文化包括一个地域内历史渊源、人文社会、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民俗民风等,是一个地区基本情况的集中体现,是历史的积淀。只有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保存好地域文化,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区情、了解区情,才能更好地与其它领域的文化建设项目合作、整合,从而极大地扩展地方志的“资政”功能。
第二,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地域文化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内容十分广泛,包含地域内方言、民俗、风土人情、价值取向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些地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地域文化的主要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已发现的众多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表明在中华文明的起始阶段,诞生于内蒙古境内的众多草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理挖掘好这些历史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有利于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认为方志工作就是编纂好一部志书、一本年鉴。甚至有人认为地方志工作就是修志,干其他工作是不务正业,冲击和影响“主业”。这种观点是极为片面的。毋庸置疑,修志是方志工作的主要职责,但方志工作机构除了抓好“三级”志书编修外,还要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收集地域文化资源实际上与编修志书年鉴并不矛盾,地域文化本身就是志书、年鉴编纂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化资源挖掘的越充分,志书、年鉴的内容越充实完善;地域文化资源挖掘的越充分,地方志工作领域才越宽广、越有作为。有为才会有位,地方志工作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认可,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要从过去的“一本志书、一本年鉴”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思路,全面系统地收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地方志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志工作者才能有为有位。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收集整理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志的一个“富矿”,这个“富矿”可挖掘打造出一系列地域文化的“产品”。
三、内蒙古地方志在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力抓好三级志书和年鉴的同时,在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胆积极的探索。
(一)收集、整理、编纂、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志·方言志》《内蒙古自治区志·民俗志》。方言、民俗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域环境内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反映地域风俗民情的“窗口”,是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的活化石。内蒙古蒙汉等各民族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共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这些民俗、语言文化资源,对于进一步了解认识内蒙古的地域文化,认识内蒙古自治区情,传承内蒙古历史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从2005年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志·方言志》(蒙古、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语)、《内蒙古自治区志·民俗志》(蒙古、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回族)编修工作。组织了4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全区12个盟市数十个旗县区,收集整理了5个民族的民间方言、民俗资料,抢救了一些即将失落的传统方言和民俗习惯,填补了内蒙古方言、民俗等研究的空白,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民俗和方言填补了国家空白,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成。我们编纂出版《方言志》《民俗志》,不是机械简单的照抄照录,而是在挖掘、整理、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对收集整理保存地域文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志书、年鉴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二)拍摄《方志内蒙古》。从影视角度记载内蒙古的历史,挖掘保存地域文化资源。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启动了大型史志专题片《方志内蒙古》13集的拍摄。这是内蒙古第一次以影视专题片的形式记载讲述各个盟市从有史志记载以来的发展历史,是把志书内容开发成影像专题纪录片,搬上荧屏的有效尝试。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拍摄任务及后期制作。这项工作,正是刘延东副总理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的“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把志书上的东西变成视频,把地方志用活用好”的具体行动。通过先期开展拍摄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非常有新意、有价值的工作,有利于从大众层面中普及史志知识,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有利于激发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内蒙古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从历史源头上讲清楚内蒙古的历史是各民族融合、团结进步的历史,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三)收集整理出版《内蒙古老照片志》。以老照片形式记载内蒙古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照片是以镜头形式记述、反映时代变迁,同时能真实客观地记述和反映出一个地域的民俗民风、风土人情和各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是收集整理和保存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从全区的图书馆、档案馆和民间收集到从民国到上世纪各个时期的老照片万余张,计划在年底或明年上半年编辑出版。
(四)收集整理和保存《内蒙古名家书画摄影精品收藏集》。书画、摄影作品作为特定地域内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特定地域内的艺术作品,有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从艺术角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下产生的地域文化。收集整理和收藏内蒙古名家书画、摄影精品,既收集保存了内蒙古的艺术佳作,又从艺术角度收藏了内蒙古的地域文化。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从去年底就启动了这项工作,从全区三级地方志系统和内蒙古文联书协、美协和摄影家协会多渠道收集整理全区有一定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专家评选出一批书画摄影精品,正式出版,在内蒙古方志馆、图书馆、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向国家方志馆和兄弟省市区方志馆赠送收藏。
(五)收集整理出版《内蒙古名胜古迹志》。名胜古迹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考古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价值。内蒙古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名胜古迹众多,把这部分文化资源整理开发出来,对于进一步开发研究内蒙古地域文化,弘扬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具有重要史志价值和历史意义。今年初启动了这项工作,发动全区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收集整理全区各地的名胜古迹,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
总之,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志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富矿”,只要我们方志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完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方志“产品”。不仅可以填补方志工作的空白,拓展方志工作空间,提升方志工作水平,锻炼方志队伍,而且可以扩大方志工作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