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提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象征,显示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因此,续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内容上加强对老城区改造的记述,以彰显志书资治、教化、存史之功能。
关键词:老城区改造、内容、记述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社会以迅猛的态势发展,随之城市建设也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以福州为例,从地域上,福州城区已扩大至1倍以上,而在提升城市水准,扩展新城过程,对老城区的改造是至为繁重的任务。城市建设,不言而喻,很大一部分是改造旧城,扩建新城。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也是改革成果的充分体现,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鲜明特色,象征着我们时代新的腾飞。作为改革开放时期编修的第二轮志书,客观、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辉煌成就是各级修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记述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必要性
城区改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城区内孕育着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等诸多遗迹和故事以及区内市民千姿百态的生活和居住状况,更其主要的是有许多显赫的文物、名人故居等,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记录和充分展现。
中国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文明的开化相对较早,商业流通的集散需求又必须建立在一定人口密度的基础上,城市化运动便自然而然随着商业的繁荣而循序渐进地出现,并且发展起来,而这种发展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规模化的建筑群的出现。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经济文化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和烙印,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而只有这些城市有历史建筑,才能够树立起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通过更新保持不断的繁荣和发展,只有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有选择地、有序地更新城市形态及其结构布局,才能避免没落,所以更新是必须的,也是正常的;但是,更新是有前提的,理智的更新方式应是有序文化脉络的延续。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城市建筑每年数以百万甚至上千万平方米开工量的速度急剧增长,到处都可以看到高耸的吊车和不断延伸的脚手架,到处都可以听到搅拌机热烈的轰鸣声,到处都可能感觉到仆面而来的尘土飞扬。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魄发生剧变,老城区在不知不觉中漫漫消失,一幢又一幢新建高楼拔地而起,市民们欢天喜地地搬进新居,在新建大规模的商场中购物,在日新月异的家居生活中感受现代化的气息。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历史和某些人文景观却在慢慢地被淹没。
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更新,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的商业街区得到很大的改变,如福州台江中亭街原来道路狭窄,公交车会车时要相互避让,两旁商店都是一至两层楼破烂不堪的木质结构房,火灾隐患严重。通过改造旧城区,新建成的中亭街设6车道,两旁人行道宽畅,并设有多个停车场,形成福州市最大的室内购物城,彻底改变了旧面貌,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改造涉及到千家万户房屋的拆迁。居民们对老屋有深深的情结。所谓“穷家难舍”也缘于此,还有许多经济利益的驱使,倘若二轮志书不予以记述,后人就对这个历史无从读懂,不知其然。老城区改造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何记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2010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市台江区志(1991—2005)》对老城改造设“专记”记述。“专记”分列为“中亭街商贸城”、“江滨大道建设”、“棚屋区改造”、“工业路变迁”等四类,独立于各门类之外,这是因为:1、老城改造内涵庞杂,牵涉到政府、开发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诸多关系,不是城市建设部门所能容纳。2、拆迁工作量大,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不是某个篇章所能承受。3、关系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拆迁法》。4、还有暂时的居民安置及回迁,购房、按揭贷款等。因此,作为“专记”记述比较适合。由于“专记”除必须遵循志书的记述原则外,体裁活泼、文采斐然,溶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增加读者的情趣,更能显示时代和地方特色。
当今,各地区在进行的保障房、民生工程等多方面的建设,大多与老城区改造,扩建新城有密切关系,其最终目的是建设一座最新最美的城市,使人们有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之中。
二、记述内容
1.记述旧城现状,留下历史脉络,并配置旧城区图片,更能直观地反映旧城区面貌,给历史留下有资料可查的深刻印记。如《福州市台江区志(1991—2005)》中亭街改造就将其形成的历史和名称由来,以及市民海纳百川的心态,成为福州商业文化的发祥地,曾有200余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字店商铺予以记述;商业区内崇神信仰浓厚。各地商会均在这里选址建设会馆、办神诞,促进商业交流和发展。还记述“五四运动期间,台江商人自行销毁日本货,并由此引发一条国货路的命名和一块“请用国货”碑的树立。同年八月,日本领事馆组织日本浪人敢死队挑起事端,击伤学生和教师,并动用兵舰驶入闽江口,福州人民进行坚决的斗争,引出一幕震撼中外的“台江事件”。同时记述棚屋区,也是主要的老城区的历史,直至20世纪末,福州市棚屋区在0.67公顷以上的有48片,其中台江区有27片,117万平方米,占全市棚屋区总面积的56.3%,居住着2.7万户,9万人。曾有句民谣:金崇安、银浦城、纸褙福州城,深刻揭示福州,尤其是台江地区木屋致灾的现实。还记述成立台江区旧城改造办公室机构设置,人员、职能及开展棚屋区改造的活动等,并有一幅幅新旧对比的相片。
告别棚屋是历史的必然,但历史却无权将棚屋从记忆中抹去。2001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康延平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告别棚屋》,对旧城改造做了最真实的记录。
2.记述老城区改造中,政府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中亭街为事例,旧城改造时拆迁安置2700多户,1.35万多人,企业200多家,1996年投资25亿元,将400多米街市、十几条巷弄、3万多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改造成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商场面积25万平方米,集购物、商贸、休闲、美食、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贸中心。事先公告拆迁、安置政策,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监督,事中纪检部门介入,维护公平和正义,没有钉子户、没有群众上访、没有干部违规,在老城改造中也涌现出许多典型单位和个人。在搬迁中,上渡独创的“老人工作队”是由村中老干部、廉政监督员组成的老人工作队做拆迁户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了说服别人,工作队员们自己带头搬家,由于他们的率先承诺,属于该村的拆迁户,在动员的第一天全部搬了家。这种无声的典型,是实践的榜样,大力弘扬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是老城区改造中的成功经验,也是记述典型的意义和目的之所在。其时,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表扬苍霞拆迁创造了“苍霞速度、苍霞精神、苍霞效应”。还明确指示承负这项工程的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不要想赚钱,质量第一,安置房要当商品房来建。而且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还推出《棚改贷款条例》,专为棚屋区人购房制定担保条件,使所有的回迁户都办好购房手续。这个集体典型对推动全区的老城改造是很好的范例,并大力弘扬和宣传他们的事迹,为之后的老城改造提供了丰富经验与借鉴。
3.记述《拆迁法》的贯彻实施。《拆迁法》的贯彻实施是确保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先决条件。在拆迁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根据《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对拆迁户的安置方式有贷币安置,一次性异地安置,自然过渡异地房屋安置;同时记述旧房计价标准及奖惩办法,向群众公布,实事求是地记述老城改造过程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艰难曲折,问题以及采取地对策,方志对任何事件和人物只作翔实记述,不妄加评论,不能赋有编纂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我国的国情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社会类型,表现出多种系统、多种技术时代并存的社会特征。过去,城市建设是政府的独家行为,从计划、拆迁、安置都由政府统一包揽,不涉及个人和其他方面,虽然住房条件简陋,却也“安得广厦千万间”。使众多居民有栖身之所,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市民的居住条件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房屋建设不单是政府行为,而且起主导作用的是房地产开发商,而且涉及万千家庭的拆迁、安置,因此,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使之在改造和建设中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是至为重要的,这既可给当政者以资政,又能给后之人垂鉴和启迪。
4.记述改造老城中对文物的保护。苍霞棚屋区改造是台江区首次成片改造的试点,其中有不少古建筑、名人故居、商业会馆,建筑风格独特,如苍霞第一老宅有150年历史的李云亭故居,武状元黄培松故居等,原是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需要,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越显重要,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也规定,要保护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
建筑环境反映了城市发展某一阶段的特征,并具有较强的地方性。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兴城市的飞速发展与文化遗产亟待保护两者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怎样去解决这些矛盾,怎样才能使那些不再生的文化遗产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失,给志书编纂提出了新的课题。志书除在旧城改造中记述改造区内的文物,记述其文物的门类、特征、结构、保护单位,以及旧城改造后文物的移位、变化重建等,以保持事物的连贯性,不致使人感到历史的突然失去和无绪,而且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方面与之前后呼应,使其清楚文物的留存或消失情况,不能无视这方面的记述,以资后人查询。
5.记述新城区建设。
对城市建设的记述其内容应包括道路、桥梁、公益设施、防洪设施、商场等诸方面,总揽全局,总体把握;同时记述建设规模、类型、融资、征地等,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建设,都应记述其建设质量,对有质量问题的建筑不能回避,不能无视豆腐渣工程,但应慎重,不能以个人情感去评判,既不能把口号当成工程质量,任意提高建设单位的知名度,也不能隐瞒瑕疵,这是志书存史功能的需要,也是对工程对历史的负责。正视和认真负责地对待工程质量是给人们以惩戒和启迪,而不是给某个工程单位抹黑。人能无过,何况是一项工程?
三、注意事项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的编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无论老城改造或新城建设都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传承着人的载体。老城的改造和新城的建设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力无限发挥和智慧的结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协调人与社会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有宜居的环境,才能招引凤凰、聚集人才,兴旺城市,提高城市的质量。人们在生存环境,尤其是对居住条件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而演进,因此,志书必须加强对城市建设发展脉络的记述,给城市历史留下一页辉煌发展的篇章,以提高地方志书的价值。
2.翔实、系统、客观地记述。城市建设是在动态中运行,孕蕴着丰富的文化内蕴,是一个城市之魂的展现,必须认真广泛地收集资料,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筛选,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取舍,精当地记述城市建设发展的轨迹。如今大多是耸天立地的大厦高楼,是旧时的建设水平所无法媲美的,而且各类建筑都包孕着精密的科技含量,也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充分体现,是代表一个时代科技发展的象征。因此,必须努力挖掘资料,在志书中予以全面客观的记述,不至于给后人留下遗憾。
3.充分运用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互为印证。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越来越受到各地摄影家们的青睐和关注。他们在各条战线、各项事业中,都运用其艺术天才留下许多稍纵即逝,发人深省,却具有存史价值的重要图片。一些事物,无论再精美的文字都无法表述,唯有图片可以弥补其文字记述的不足,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志书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获得充分发挥,留下最精彩的一页。
(作者:福建省清流县地方志办公室)
提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象征,显示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因此,续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内容上加强对老城区改造的记述,以彰显志书资治、教化、存史之功能。
关键词:老城区改造、内容、记述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社会以迅猛的态势发展,随之城市建设也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以福州为例,从地域上,福州城区已扩大至1倍以上,而在提升城市水准,扩展新城过程,对老城区的改造是至为繁重的任务。城市建设,不言而喻,很大一部分是改造旧城,扩建新城。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也是改革成果的充分体现,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鲜明特色,象征着我们时代新的腾飞。作为改革开放时期编修的第二轮志书,客观、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辉煌成就是各级修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记述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必要性
城区改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城区内孕育着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等诸多遗迹和故事以及区内市民千姿百态的生活和居住状况,更其主要的是有许多显赫的文物、名人故居等,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记录和充分展现。
中国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文明的开化相对较早,商业流通的集散需求又必须建立在一定人口密度的基础上,城市化运动便自然而然随着商业的繁荣而循序渐进地出现,并且发展起来,而这种发展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规模化的建筑群的出现。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经济文化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和烙印,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而只有这些城市有历史建筑,才能够树立起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通过更新保持不断的繁荣和发展,只有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有选择地、有序地更新城市形态及其结构布局,才能避免没落,所以更新是必须的,也是正常的;但是,更新是有前提的,理智的更新方式应是有序文化脉络的延续。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城市建筑每年数以百万甚至上千万平方米开工量的速度急剧增长,到处都可以看到高耸的吊车和不断延伸的脚手架,到处都可以听到搅拌机热烈的轰鸣声,到处都可能感觉到仆面而来的尘土飞扬。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魄发生剧变,老城区在不知不觉中漫漫消失,一幢又一幢新建高楼拔地而起,市民们欢天喜地地搬进新居,在新建大规模的商场中购物,在日新月异的家居生活中感受现代化的气息。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历史和某些人文景观却在慢慢地被淹没。
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更新,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的商业街区得到很大的改变,如福州台江中亭街原来道路狭窄,公交车会车时要相互避让,两旁商店都是一至两层楼破烂不堪的木质结构房,火灾隐患严重。通过改造旧城区,新建成的中亭街设6车道,两旁人行道宽畅,并设有多个停车场,形成福州市最大的室内购物城,彻底改变了旧面貌,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改造涉及到千家万户房屋的拆迁。居民们对老屋有深深的情结。所谓“穷家难舍”也缘于此,还有许多经济利益的驱使,倘若二轮志书不予以记述,后人就对这个历史无从读懂,不知其然。老城区改造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何记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2010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市台江区志(1991—2005)》对老城改造设“专记”记述。“专记”分列为“中亭街商贸城”、“江滨大道建设”、“棚屋区改造”、“工业路变迁”等四类,独立于各门类之外,这是因为:1、老城改造内涵庞杂,牵涉到政府、开发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诸多关系,不是城市建设部门所能容纳。2、拆迁工作量大,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不是某个篇章所能承受。3、关系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拆迁法》。4、还有暂时的居民安置及回迁,购房、按揭贷款等。因此,作为“专记”记述比较适合。由于“专记”除必须遵循志书的记述原则外,体裁活泼、文采斐然,溶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增加读者的情趣,更能显示时代和地方特色。
当今,各地区在进行的保障房、民生工程等多方面的建设,大多与老城区改造,扩建新城有密切关系,其最终目的是建设一座最新最美的城市,使人们有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之中。
二、记述内容
1.记述旧城现状,留下历史脉络,并配置旧城区图片,更能直观地反映旧城区面貌,给历史留下有资料可查的深刻印记。如《福州市台江区志(1991—2005)》中亭街改造就将其形成的历史和名称由来,以及市民海纳百川的心态,成为福州商业文化的发祥地,曾有200余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字店商铺予以记述;商业区内崇神信仰浓厚。各地商会均在这里选址建设会馆、办神诞,促进商业交流和发展。还记述“五四运动期间,台江商人自行销毁日本货,并由此引发一条国货路的命名和一块“请用国货”碑的树立。同年八月,日本领事馆组织日本浪人敢死队挑起事端,击伤学生和教师,并动用兵舰驶入闽江口,福州人民进行坚决的斗争,引出一幕震撼中外的“台江事件”。同时记述棚屋区,也是主要的老城区的历史,直至20世纪末,福州市棚屋区在0.67公顷以上的有48片,其中台江区有27片,117万平方米,占全市棚屋区总面积的56.3%,居住着2.7万户,9万人。曾有句民谣:金崇安、银浦城、纸褙福州城,深刻揭示福州,尤其是台江地区木屋致灾的现实。还记述成立台江区旧城改造办公室机构设置,人员、职能及开展棚屋区改造的活动等,并有一幅幅新旧对比的相片。
告别棚屋是历史的必然,但历史却无权将棚屋从记忆中抹去。2001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康延平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告别棚屋》,对旧城改造做了最真实的记录。
2.记述老城区改造中,政府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中亭街为事例,旧城改造时拆迁安置2700多户,1.35万多人,企业200多家,1996年投资25亿元,将400多米街市、十几条巷弄、3万多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改造成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商场面积25万平方米,集购物、商贸、休闲、美食、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贸中心。事先公告拆迁、安置政策,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监督,事中纪检部门介入,维护公平和正义,没有钉子户、没有群众上访、没有干部违规,在老城改造中也涌现出许多典型单位和个人。在搬迁中,上渡独创的“老人工作队”是由村中老干部、廉政监督员组成的老人工作队做拆迁户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了说服别人,工作队员们自己带头搬家,由于他们的率先承诺,属于该村的拆迁户,在动员的第一天全部搬了家。这种无声的典型,是实践的榜样,大力弘扬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是老城区改造中的成功经验,也是记述典型的意义和目的之所在。其时,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表扬苍霞拆迁创造了“苍霞速度、苍霞精神、苍霞效应”。还明确指示承负这项工程的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不要想赚钱,质量第一,安置房要当商品房来建。而且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还推出《棚改贷款条例》,专为棚屋区人购房制定担保条件,使所有的回迁户都办好购房手续。这个集体典型对推动全区的老城改造是很好的范例,并大力弘扬和宣传他们的事迹,为之后的老城改造提供了丰富经验与借鉴。
3.记述《拆迁法》的贯彻实施。《拆迁法》的贯彻实施是确保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先决条件。在拆迁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根据《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对拆迁户的安置方式有贷币安置,一次性异地安置,自然过渡异地房屋安置;同时记述旧房计价标准及奖惩办法,向群众公布,实事求是地记述老城改造过程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艰难曲折,问题以及采取地对策,方志对任何事件和人物只作翔实记述,不妄加评论,不能赋有编纂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我国的国情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社会类型,表现出多种系统、多种技术时代并存的社会特征。过去,城市建设是政府的独家行为,从计划、拆迁、安置都由政府统一包揽,不涉及个人和其他方面,虽然住房条件简陋,却也“安得广厦千万间”。使众多居民有栖身之所,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市民的居住条件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房屋建设不单是政府行为,而且起主导作用的是房地产开发商,而且涉及万千家庭的拆迁、安置,因此,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使之在改造和建设中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是至为重要的,这既可给当政者以资政,又能给后之人垂鉴和启迪。
4.记述改造老城中对文物的保护。苍霞棚屋区改造是台江区首次成片改造的试点,其中有不少古建筑、名人故居、商业会馆,建筑风格独特,如苍霞第一老宅有150年历史的李云亭故居,武状元黄培松故居等,原是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需要,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越显重要,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也规定,要保护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
建筑环境反映了城市发展某一阶段的特征,并具有较强的地方性。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兴城市的飞速发展与文化遗产亟待保护两者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怎样去解决这些矛盾,怎样才能使那些不再生的文化遗产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失,给志书编纂提出了新的课题。志书除在旧城改造中记述改造区内的文物,记述其文物的门类、特征、结构、保护单位,以及旧城改造后文物的移位、变化重建等,以保持事物的连贯性,不致使人感到历史的突然失去和无绪,而且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方面与之前后呼应,使其清楚文物的留存或消失情况,不能无视这方面的记述,以资后人查询。
5.记述新城区建设。
对城市建设的记述其内容应包括道路、桥梁、公益设施、防洪设施、商场等诸方面,总揽全局,总体把握;同时记述建设规模、类型、融资、征地等,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建设,都应记述其建设质量,对有质量问题的建筑不能回避,不能无视豆腐渣工程,但应慎重,不能以个人情感去评判,既不能把口号当成工程质量,任意提高建设单位的知名度,也不能隐瞒瑕疵,这是志书存史功能的需要,也是对工程对历史的负责。正视和认真负责地对待工程质量是给人们以惩戒和启迪,而不是给某个工程单位抹黑。人能无过,何况是一项工程?
三、注意事项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的编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无论老城改造或新城建设都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传承着人的载体。老城的改造和新城的建设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力无限发挥和智慧的结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协调人与社会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有宜居的环境,才能招引凤凰、聚集人才,兴旺城市,提高城市的质量。人们在生存环境,尤其是对居住条件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而演进,因此,志书必须加强对城市建设发展脉络的记述,给城市历史留下一页辉煌发展的篇章,以提高地方志书的价值。
2.翔实、系统、客观地记述。城市建设是在动态中运行,孕蕴着丰富的文化内蕴,是一个城市之魂的展现,必须认真广泛地收集资料,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筛选,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取舍,精当地记述城市建设发展的轨迹。如今大多是耸天立地的大厦高楼,是旧时的建设水平所无法媲美的,而且各类建筑都包孕着精密的科技含量,也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充分体现,是代表一个时代科技发展的象征。因此,必须努力挖掘资料,在志书中予以全面客观的记述,不至于给后人留下遗憾。
3.充分运用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互为印证。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越来越受到各地摄影家们的青睐和关注。他们在各条战线、各项事业中,都运用其艺术天才留下许多稍纵即逝,发人深省,却具有存史价值的重要图片。一些事物,无论再精美的文字都无法表述,唯有图片可以弥补其文字记述的不足,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志书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获得充分发挥,留下最精彩的一页。
(作者:福建省清流县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