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卷
【概况】 化德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东、东南与河北省康保为界,东北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镶黄旗为邻,南、西与商都县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相连。县政府驻长顺镇,城镇建成区面积13.1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1934年3月建县,隶属于察哈尔省察北地区。1950年8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1958年7月,并于锡林郭勒盟。1969年11月,划归乌兰察布市(盟)。面积2534平方公里,下辖3镇3乡、9个社区、93个村委会、357个自然村。全县52 143户,164 542人,常住人口12.4余万人;少数民族19个,共3760人。
2016年,全县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实现“十三五”开门红。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1471亿元,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同比增长7%。
【农业】 全县农作物耕地41 135公顷,粮食总产52 732吨,油料总产2023吨,糖菜总产87 485吨,蔬菜总产172 855吨,水产品产量134吨,水果产量10吨。加快推进服务京津、面向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马铃薯产量增长12.4%,达到3.75亿公斤。燕麦杂粮杂豆面积扩大到2万公顷,冷凉蔬菜6666.67公顷;新建日光能温室60座,网室200座,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田100.67公顷,组培室1000平方米,年培育马铃薯扦插苗500万株。通过杂交改良,优良品种的普及率得到提升。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恒利绿色蔬菜种植园区成为市级示范园区,绿色农产品认证品种10个,认证面积256公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国家“双认证”。培育引进各类农牧业新型主体356家,建成国家级示范社1家,自治区级示范社2家。公司与农户普遍建立“合同订单型、技术服务型、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机制,一大批农户从中受益。完成土地复垦验收537公顷。
【牧业】 2016年年末,全县生猪、牛、肉羊存栏22 239头、6098头、205 368只,生猪、肉羊年出栏为10万口和67万只。引进大好河山8万口种猪繁育、10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实现投产运营。新(改)建各类规模养殖场15处,建成运营高标准肉羊人工授精站20处,2个乡镇创建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将博大农业等6家龙头企业、庆河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纳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
【林业】 2016年,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工程8380公顷,县乡义务植树基地1086.67公顷,秋季绿化完成整地173.33公顷,绿化公园道路3公里,完成村屯绿化520公顷,县城四大出口绿化157.3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24.52%。承办全市绿化工作现场会,成为全区绿化工作典范。实施城镇及重点区域绿化820公顷、“五进”绿化42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2.8%提高到37.4%,建成自治区级园林县城。
【水利】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739公顷,电机井939眼;建成水源地自动化监控平台,实施水源地在线监控,完成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节水灌溉666.67公顷,实施西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新打、改造机电井104眼,解决8793人安全饮水问题。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合金及服装园区入选国家级开发区名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9 000.3万元,同比增长7.1%。加快推进中国驼绒防寒防潮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以“双创园”为载体,加快与服装院校交流合作,“化德县星火众创空间”成功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力发展“互联网+服装”,启动建立化德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化德驼绒电子商务平台,网上销售占市场份额20%。培育自治区著名商标1件,名牌产品2件,全年产量稳定在2600万件以上,产值20亿元左右,服装从业人员3万多人。服装“双创园”被评为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全县加快推进百万吨合金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推进五矿湖铁(内蒙古)公司租赁扩规,整合3万千伏安矿热炉4台。促成天成公司盘活园区存量资产,加快推进天成公司20万吨硅锰系合金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北京雄伟光大60万吨高新微碳合金项目成功签约,打造全市硅锰合金系列产品重要生产加工基地。全县运行投产矿热炉24台,合金产能达到 60万吨,产值53亿元,全年合金产业用电负荷46万千瓦,为全市第三。
2016年,化德县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年发电量14.88亿千瓦时,产值6.29亿元,汇德、华电等5家实现税金1.02亿元。汇德公司5万千瓦风电供热项目9月份开工建设,东生光伏农业项目开工建设。华晨公司年加工各类板材1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500万元。积极协助华晨公司争取基金类项目,助推投资3.9亿元尾渣综合利用新型建材微晶石生产项目和废渣处理项目开工建设。
推进德荣、邦古两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配建污水处理设施,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引进嘉德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当年实现投产运营。
【城乡建设】 实施城建项目43项,完成投资7.92亿元,城镇化率61%。编制城区主要乡镇村街道街景规划,完成朝阳镇、白音特拉乡特色小镇规划和5个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工程,完成219个村庄两图规划设计。完成长青大街延伸及工业南路贯通工程,实施长安、长盛大街等15条道路环保砖硬化改造及大理石道牙更换工程,实施29条、7公里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完成自来水管网、供热管网、天然气管道、排水管道改造41.5公里;实施城镇道路标志牌、交通信号灯改造工程,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五城联创”,新建德盛公园,棚改和去库存成效明显。申请棚改贷款项目资金1.8亿元,棚改步伐明显加快,回购棚户区改造安置房823套,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同时,注重房地产去库存与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回购安置、公益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全县销售商品房面积21.2万平方米,增长13.5%,房地产去库存7.2万平方米,房地产库存率下降57.6%,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环境保护】 贯彻执行党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投资4385万元,对全县56家企业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城镇空气质量监测站,工业园区矿热炉全部实现在线监控,4家供热公司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圆满完成环境保护整改任务和全年任务指标。
【交通 邮政 电信】 年末全县通车里程1287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620辆,公交车路6路,运营车92辆,出租车160辆。完成建设国道510至县道583连接工程5.4公里,完成通村公路55.7公里,街巷硬化47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为100%。
邮政年完成收入570余万元;快递物流发展迅速,14家快递公司入驻化德县。
电信三大营销商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155户,移动电话用户109 23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181户。
【商业】 全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9%。
【服务业】 全县新万人商厦,华泰、龙腾商务酒店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30个,商贸、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金融】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44.97亿元,比年初增加6.18亿元;各项贷款15.65亿元,比年初增加3.45亿元,有力支持和保障了全县各项事业建设。
【旅游】 加快推进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家乐、牧家游景点8处;白音特拉、特布勿拉等4个贫困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巩固提升白音特拉农耕文化、原守备一师展览馆、爱国主义基地暨烈士陵园升级工程。
【科技】 聚点环保餐具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驱动示范作用明显,年生产环保餐具5000万套,产值2500万元。加大科技特派员服务园区、基地及种养大户力度。创建科技馆,推动科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3个,职业学校1个,小学8个;在校学生7242人,在职教师833人。新招聘教师54名,组织参加各类师资培训800人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完善利教惠师各项政策,全部兑现2015年以前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工资。累计投入4.54亿元。近两年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单列预算1000万元,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市政府在化德召开现场会,予以充分肯定。全年为全县贫困家庭新入学大学生发放资助金2148万元。
【文化】 美术馆、文化馆、军旅文化博物馆进行改造升级,裕民遗址入围中国社科院考古6大新发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建成村文化活动室93个,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县档案局完成《化德年鉴》2015年卷出版发行,县文化促进会出版发行《化德文化》2期。
【卫生】 全县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中心医院1所、乡镇医院10所,卫生技术人员707人,床位505床。完成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医护人员招聘工作,实现医院的自主管理和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三级医疗服务网络,93个村卫生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配备108名乡村医生。卫生计生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二孩政策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提升莲德医院医养一体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质量和水平。
建成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园区,新(改)建标准化基层食药监管所4处,实现监管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体育】 建成县老年活动中心,深入开展校园足球,举办“县长杯”足球赛。全民健身活动,日近万人次。
【社会保障】 全县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行“菜单式”脱贫模式,建立贫困户“幸福账单”,按照“453”挂图要求,实施“十项扶贫重点工程”,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85个驻村工作队、1280名干部、73家企业包扶贫困户,实现853户、2109人稳定脱贫,占贫困人口17.6%,完成年度脱贫任务104%。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96亿元。统筹推进小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流转,新建安置点29处,安置转移人口2065户;转移进城贫困户775户,流转土地8000公顷,户均增收近2000元。完成农危改5860户,其中贫困户2463户,63.8%的贫困户住上了安全房。生态补偿,安置护林员1405人,提供村级保洁员岗位279个,年人均增收6000元。兜底保障,发放各类社会兜底政策补贴2179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加转移性收入2703元;为2367名贫困人口办理农村低保,为3125名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投入125万元,为11 977名贫困人口投保大病商业补充保险。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规划建设500人的创客空间,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9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3项医疗保险达到全覆盖。建立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对政策内自付费部分实行二次报销。医保支付实现县医院、中蒙医院直报;新农合报销实现自治区内定点医院即时结报。为24 093户贫困农民发放“暖心煤”补贴1442万元。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城镇低保4031人,农村低保29 176人,保障标准分别为492元/月和3313元/年;现金直补人均补贴2000元。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 203人,企业参保人数6495人,新农合参保人数10.2万人,年内报销人数30 157人。为3331名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8000元和4000元。开工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处。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实现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推进平安法治化德建设,投资1497万元,实施“天网工程”,对重点街区、重要路段、重要场所实现社会治安动态实时监控。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大接访”行动,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社会矛盾,社会稳定和谐。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 547元和7768元,同比增长8%。
(撰稿人:张忠)
【概况】 化德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东、东南与河北省康保为界,东北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镶黄旗为邻,南、西与商都县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相连。县政府驻长顺镇,城镇建成区面积13.1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1934年3月建县,隶属于察哈尔省察北地区。1950年8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1958年7月,并于锡林郭勒盟。1969年11月,划归乌兰察布市(盟)。面积2534平方公里,下辖3镇3乡、9个社区、93个村委会、357个自然村。全县52 143户,164 542人,常住人口12.4余万人;少数民族19个,共3760人。
2016年,全县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实现“十三五”开门红。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1471亿元,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同比增长7%。
【农业】 全县农作物耕地41 135公顷,粮食总产52 732吨,油料总产2023吨,糖菜总产87 485吨,蔬菜总产172 855吨,水产品产量134吨,水果产量10吨。加快推进服务京津、面向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马铃薯产量增长12.4%,达到3.75亿公斤。燕麦杂粮杂豆面积扩大到2万公顷,冷凉蔬菜6666.67公顷;新建日光能温室60座,网室200座,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田100.67公顷,组培室1000平方米,年培育马铃薯扦插苗500万株。通过杂交改良,优良品种的普及率得到提升。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恒利绿色蔬菜种植园区成为市级示范园区,绿色农产品认证品种10个,认证面积256公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国家“双认证”。培育引进各类农牧业新型主体356家,建成国家级示范社1家,自治区级示范社2家。公司与农户普遍建立“合同订单型、技术服务型、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机制,一大批农户从中受益。完成土地复垦验收537公顷。
【牧业】 2016年年末,全县生猪、牛、肉羊存栏22 239头、6098头、205 368只,生猪、肉羊年出栏为10万口和67万只。引进大好河山8万口种猪繁育、10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实现投产运营。新(改)建各类规模养殖场15处,建成运营高标准肉羊人工授精站20处,2个乡镇创建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将博大农业等6家龙头企业、庆河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纳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
【林业】 2016年,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工程8380公顷,县乡义务植树基地1086.67公顷,秋季绿化完成整地173.33公顷,绿化公园道路3公里,完成村屯绿化520公顷,县城四大出口绿化157.3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24.52%。承办全市绿化工作现场会,成为全区绿化工作典范。实施城镇及重点区域绿化820公顷、“五进”绿化42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2.8%提高到37.4%,建成自治区级园林县城。
【水利】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739公顷,电机井939眼;建成水源地自动化监控平台,实施水源地在线监控,完成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节水灌溉666.67公顷,实施西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新打、改造机电井104眼,解决8793人安全饮水问题。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合金及服装园区入选国家级开发区名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9 000.3万元,同比增长7.1%。加快推进中国驼绒防寒防潮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以“双创园”为载体,加快与服装院校交流合作,“化德县星火众创空间”成功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力发展“互联网+服装”,启动建立化德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化德驼绒电子商务平台,网上销售占市场份额20%。培育自治区著名商标1件,名牌产品2件,全年产量稳定在2600万件以上,产值20亿元左右,服装从业人员3万多人。服装“双创园”被评为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全县加快推进百万吨合金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推进五矿湖铁(内蒙古)公司租赁扩规,整合3万千伏安矿热炉4台。促成天成公司盘活园区存量资产,加快推进天成公司20万吨硅锰系合金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北京雄伟光大60万吨高新微碳合金项目成功签约,打造全市硅锰合金系列产品重要生产加工基地。全县运行投产矿热炉24台,合金产能达到 60万吨,产值53亿元,全年合金产业用电负荷46万千瓦,为全市第三。
2016年,化德县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年发电量14.88亿千瓦时,产值6.29亿元,汇德、华电等5家实现税金1.02亿元。汇德公司5万千瓦风电供热项目9月份开工建设,东生光伏农业项目开工建设。华晨公司年加工各类板材1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500万元。积极协助华晨公司争取基金类项目,助推投资3.9亿元尾渣综合利用新型建材微晶石生产项目和废渣处理项目开工建设。
推进德荣、邦古两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配建污水处理设施,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引进嘉德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当年实现投产运营。
【城乡建设】 实施城建项目43项,完成投资7.92亿元,城镇化率61%。编制城区主要乡镇村街道街景规划,完成朝阳镇、白音特拉乡特色小镇规划和5个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工程,完成219个村庄两图规划设计。完成长青大街延伸及工业南路贯通工程,实施长安、长盛大街等15条道路环保砖硬化改造及大理石道牙更换工程,实施29条、7公里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完成自来水管网、供热管网、天然气管道、排水管道改造41.5公里;实施城镇道路标志牌、交通信号灯改造工程,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五城联创”,新建德盛公园,棚改和去库存成效明显。申请棚改贷款项目资金1.8亿元,棚改步伐明显加快,回购棚户区改造安置房823套,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同时,注重房地产去库存与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回购安置、公益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全县销售商品房面积21.2万平方米,增长13.5%,房地产去库存7.2万平方米,房地产库存率下降57.6%,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环境保护】 贯彻执行党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投资4385万元,对全县56家企业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城镇空气质量监测站,工业园区矿热炉全部实现在线监控,4家供热公司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圆满完成环境保护整改任务和全年任务指标。
【交通 邮政 电信】 年末全县通车里程1287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620辆,公交车路6路,运营车92辆,出租车160辆。完成建设国道510至县道583连接工程5.4公里,完成通村公路55.7公里,街巷硬化47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为100%。
邮政年完成收入570余万元;快递物流发展迅速,14家快递公司入驻化德县。
电信三大营销商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155户,移动电话用户109 23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181户。
【商业】 全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9%。
【服务业】 全县新万人商厦,华泰、龙腾商务酒店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30个,商贸、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金融】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44.97亿元,比年初增加6.18亿元;各项贷款15.65亿元,比年初增加3.45亿元,有力支持和保障了全县各项事业建设。
【旅游】 加快推进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家乐、牧家游景点8处;白音特拉、特布勿拉等4个贫困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巩固提升白音特拉农耕文化、原守备一师展览馆、爱国主义基地暨烈士陵园升级工程。
【科技】 聚点环保餐具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驱动示范作用明显,年生产环保餐具5000万套,产值2500万元。加大科技特派员服务园区、基地及种养大户力度。创建科技馆,推动科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3个,职业学校1个,小学8个;在校学生7242人,在职教师833人。新招聘教师54名,组织参加各类师资培训800人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完善利教惠师各项政策,全部兑现2015年以前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工资。累计投入4.54亿元。近两年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单列预算1000万元,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市政府在化德召开现场会,予以充分肯定。全年为全县贫困家庭新入学大学生发放资助金2148万元。
【文化】 美术馆、文化馆、军旅文化博物馆进行改造升级,裕民遗址入围中国社科院考古6大新发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建成村文化活动室93个,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县档案局完成《化德年鉴》2015年卷出版发行,县文化促进会出版发行《化德文化》2期。
【卫生】 全县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中心医院1所、乡镇医院10所,卫生技术人员707人,床位505床。完成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医护人员招聘工作,实现医院的自主管理和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三级医疗服务网络,93个村卫生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配备108名乡村医生。卫生计生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二孩政策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提升莲德医院医养一体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质量和水平。
建成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园区,新(改)建标准化基层食药监管所4处,实现监管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体育】 建成县老年活动中心,深入开展校园足球,举办“县长杯”足球赛。全民健身活动,日近万人次。
【社会保障】 全县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行“菜单式”脱贫模式,建立贫困户“幸福账单”,按照“453”挂图要求,实施“十项扶贫重点工程”,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85个驻村工作队、1280名干部、73家企业包扶贫困户,实现853户、2109人稳定脱贫,占贫困人口17.6%,完成年度脱贫任务104%。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96亿元。统筹推进小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流转,新建安置点29处,安置转移人口2065户;转移进城贫困户775户,流转土地8000公顷,户均增收近2000元。完成农危改5860户,其中贫困户2463户,63.8%的贫困户住上了安全房。生态补偿,安置护林员1405人,提供村级保洁员岗位279个,年人均增收6000元。兜底保障,发放各类社会兜底政策补贴2179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加转移性收入2703元;为2367名贫困人口办理农村低保,为3125名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投入125万元,为11 977名贫困人口投保大病商业补充保险。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规划建设500人的创客空间,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9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3项医疗保险达到全覆盖。建立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对政策内自付费部分实行二次报销。医保支付实现县医院、中蒙医院直报;新农合报销实现自治区内定点医院即时结报。为24 093户贫困农民发放“暖心煤”补贴1442万元。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城镇低保4031人,农村低保29 176人,保障标准分别为492元/月和3313元/年;现金直补人均补贴2000元。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 203人,企业参保人数6495人,新农合参保人数10.2万人,年内报销人数30 157人。为3331名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8000元和4000元。开工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处。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实现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推进平安法治化德建设,投资1497万元,实施“天网工程”,对重点街区、重要路段、重要场所实现社会治安动态实时监控。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大接访”行动,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社会矛盾,社会稳定和谐。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 547元和7768元,同比增长8%。
(撰稿人: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