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卷
【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8镇1乡,面积2492.2平方公里。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042米,南隔黄河,北依阴山,西与内蒙古临河接壤,东连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湖泊93个。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2 ℃ ,有耕地15.33万公顷。总人口27.1万人。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90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04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01亿元,同比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5.8∶38.4∶35.8调整为2016年的23.6∶38.7∶37.7,第一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全县经济建设中作用越来越大,所占份额逐年上升。
【农业】 全县设施农业突破0.493万公顷,建成温室1052栋,利用率96%。创建市级农业园区3个,建成特色养殖示范组17个,获批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粮改饲示范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7.16亿元,同比下降3.96%,实现增加值26.9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5.3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5万公顷,增长0.33%。其中:小麦1.8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万亩;玉米2.8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25万公顷;葵花8.30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43万公顷;瓜类0.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53万公顷;黑白瓜子1.60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99万公顷。全县农作物的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小麦单产357.5公斤;玉米单产750.5公斤;油料单产201公斤;蔬菜单产4339公斤;瓜类单产2951.5公斤;黑白瓜子单产126.975公斤。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由规模型养殖向效益型生产转变,“羊博园”规模提升,规模养殖场63个,年出栏百万只肉羊生产联合体初步形成,大型养殖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利用;整村推进示范组260个,发展精细化养殖户2万户。2016年底,全县日历年度家畜总头数138.2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62万头(只);大畜21 614头,小畜121.30万头(只)。生猪14.76万头。良种和改良种牲畜年末总头数137.52万头(只),占全部牲畜的99.49%,牲畜出栏率为 122.08%,商品率为116.05%。牧业总产值17.30亿元。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755吨,比上年增加41吨,实现渔业总产值8300万元。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10.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5%,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63 148吨,同比增加1.08%,地膜覆盖面积11.23万公顷,同比减少4.36%。
【林业】 全年完成造林绿化0.34万公顷,其中重点区域绿化完成0.287万公顷,其他造林完成0.053万公顷,共栽植各类苗木1269万株,其中栽植新疆杨、垂柳、小美旱、金叶榆、槐树等乔木苗348万株,山桃、山杏、杜梨等经济林苗35万株,丁香、紫穗槐等灌木苗886万株,人工造林创下年度乔木造林的历史之最,使林业工作走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奖。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0.86亿元。
【水利】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6695.59万元,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重点县、节水增效等3个农田建设项目,建成高效节水农田0.443万公顷。河套灌区大型节水工程完成衬砌支渠3条长8.4公里,各类水工建筑物121座,完成投资2350万元。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义和渠城区段内景观节制闸一座,年末完成工程量60%以上。直饮水工程投资1.1亿元,完成城区管网入户50个小区22 000户,供水覆盖率95%。农村安全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已审批立项。投资8280万元,完成黄河二期防洪工程总工程进度60%。投资570万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水利水保项目,新建水源工程30处、节水工程6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300公顷。夏灌面积9.407万公顷、秋浇面积8.333万公顷。全年全县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共达3.78亿元。
【工业】 以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巩固提升,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3项,联星30兆瓦光伏发电、比特大陆云计算、沃丰生物有机肥等20个项目基本完工,青青草原饲料、巴美沼气扩建等13个项目顺利推进,工业园区“四横六纵”路网格局形成,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入驻企业145户,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申报进展顺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推进,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园入驻企业82户、投产56户,解决就业1500人,成为自治区“双创”试点基地。
截至2016年底,全县43户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呈平稳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57.9 亿元,同比增长4.6 %;完成销售产值57.1亿元,同比增长5.6 %,产销率98.6 %,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8.0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利税总额137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有22个,比上年增加1个,亏损额为1393万元,比上年减少761万元。
【城镇建设】 五原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7 364万元,同比下降2.1%;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 614万元,同比下降4.3%;税金总额为756万元,同比下降48.3%;利润总额963万元,同比下降10.4%。
【环境保护】 五原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率先在全区旗县开展居民平房燃煤炉节能环保改造。2016年,单位GDP能耗0.7961吨标准煤/万元,较上年下降2.99%。全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317吨,氨氮25.2吨;二氧化硫877.93吨,氮氧化物266.8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5.7亿元,同比增长11.02%。其中: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66.82亿元; 5000万元以上全国联网直报项目完成投资4.02亿元; 房地产全国联网直报企业完成投资4.86亿元。全县累计在建项目210个,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59亿元,同比增长67.18%,占总投资的比重2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2亿元,同比下降33.8%,占总投资的比重2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91亿元,同比增长32.9%,占总投资额的比重46.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交通 电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速度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邮政、电信通信条件的提高,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据测算,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8.89亿元,同比增长5.7%。全年实现客运量697.37万人,旅客周转量15 560.42万人公里,货运量601.62万吨,货物周转量10 493.2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8%、1.30%、25.97%和26.28%;通信业务中的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增加,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965.4万元,同比增长22.07%。
全年完成通村公路121公里,街巷硬化工程980公里;完成通乡公路30公里;完成路肩上砂石料1300公里,上砂石料130 000余立方米。
【商业】 全县消费品市场价格平稳,购销两旺。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9%,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和农业生产资料格指数分别为99.7%和97.2%。批发贸易零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8.14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9亿元,同比增长9.7%。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25.68亿元,增长10.8%;餐饮业总额3.81亿元,同比增长2.9%。从分地区看:城镇销售额21.95亿元,同比增长9.7%;农村销售额7.54亿元,同比增长10%。
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提升,入驻企业、个体商户226户,培育地域品牌36个,“河套购”产业平台、“易供销”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河套五原农耕”县域公共品牌成功创建。八里桥电商物流园挂牌成立,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10家。宽带网络覆盖行政村,网商销量突破亿元大关。
【旅游业】 2016年,五原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五原县联星光伏新镇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特色奖。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村、移民文化村、黄河微缩风情园景点相继启动,宇鑫水上世界建成运营,宇鑫海洋馆加快建设,五原抗日纪念园启动实施,巴美湖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塔尔湖镇获评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6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录,“乡村环形旅游圈”打造成型,接待游客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承办国家、区市级书画摄影、村道自行车、越野摩托车等活动赛事,举办第二届河套农耕文化暨乡村旅游节、古郡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
【金融 保险】 全县金融市场繁荣向好,存、贷款总额同步快速增长。2016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98.3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72.96亿元,同比增长16.3%;各项贷款72.07亿元,同比增长11.3%。2016年,全县保险业务收入为16 330万元,同比增长12.2%。
【财政 税务】 全年财政总收入61 414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 299万元,同比增长8.0%。全年财政总支出270 773万元,同比下降0.5%。在财政支出中用于农、牧、林、水事业费、医疗卫生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民生投入增幅较大,达到20.51亿元,占财政支出75.74%。
2016年,地税收入完成3.14亿元,同比增收867万元,增长2.84%。国税收入完成6238万元,同比增收2753万元,增长79%。
【科技】 全县选派4个科技培训小组对全县128个行政村、农场分场,20个重点温室园区进行室内培训,共开展科技培训430场次,组织设施农业大棚种植户赴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进行两批次培训学习。召开各级现场观摩培训会23场次,共培训农牧民及各类人员10.45万人次,发放各种培训资料6万余份(册),发放相关技术光盘360余套。
【教育】 全县有中学6所,中学在校学生12 564人;小学16所,在校小学生11 486人;公办幼儿园1所,分园4所,校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人数564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蒙古族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第二小学、县幼儿园迁建和沅梦幼儿园新建工程主体完工,馨悦幼儿园加快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标准化。
【文化】 全县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体育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台、微波站各1座,各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村社还有文化室。《古郡时讯》每周两期,全年发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全县城镇有线数字电视、农村“户户通”工程覆盖率100%。
【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5个。其中:县级医院6所,民营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服务机构8个,村级卫生室109个,个体诊所、门诊66个。乡以上医疗机构拥有床位865张,卫生技术人员1392人。新蒙中医院投入运行,疾控中心搬迁使用,妇幼保健院基本完工,1所卫生院、53所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县医院升级搬迁工程主体完工,妇幼保健院启动装修,李氏骨科医院主体完工,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实现“双提升”。全面落实两孩生育政策,登记备案1147例。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相对稳定。全部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2 622人,比上年减少18人。农村从业人员113 217人,比上年增加609人。城镇新增就业144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1%。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标准稳步提高,率先在全区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家庭病床”制度,52名特殊群众实现在家治疗、医保报销。大病二次救助困难群众210人,发放救助资金410万元。截至年末,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共16 172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347亿元。全县共有企业离退休人员12 529人,共发放养老金3.07亿元,发放率100%。全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4 543人(其中农村居民110 386人,城镇居民4157人),收缴养老保险费2800万元,全年共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4348万元。
【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县拥有88 471户居民,总人口27.1万人,全年出生1929人,出生率为8.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7‰。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薪资制度的规范和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连续上调和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以及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26 089元,增加1888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5 345元,增加1097元,同比增长7.7%。民生支出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
【困难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撑能力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缺少支柱性龙头企业。三是服务业发展不足,做精乡村旅游、做大现代物流、做强电子商务任重而道远。四是城乡基础功能仍不完善,棚户区改造任务艰巨,持久改善农村面貌的任务依然繁重。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物业服务等方面突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撰稿人:闫罡)
【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8镇1乡,面积2492.2平方公里。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042米,南隔黄河,北依阴山,西与内蒙古临河接壤,东连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湖泊93个。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2 ℃ ,有耕地15.33万公顷。总人口27.1万人。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90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04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01亿元,同比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5.8∶38.4∶35.8调整为2016年的23.6∶38.7∶37.7,第一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全县经济建设中作用越来越大,所占份额逐年上升。
【农业】 全县设施农业突破0.493万公顷,建成温室1052栋,利用率96%。创建市级农业园区3个,建成特色养殖示范组17个,获批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粮改饲示范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7.16亿元,同比下降3.96%,实现增加值26.9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5.3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5万公顷,增长0.33%。其中:小麦1.8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万亩;玉米2.8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25万公顷;葵花8.30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43万公顷;瓜类0.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53万公顷;黑白瓜子1.60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99万公顷。全县农作物的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小麦单产357.5公斤;玉米单产750.5公斤;油料单产201公斤;蔬菜单产4339公斤;瓜类单产2951.5公斤;黑白瓜子单产126.975公斤。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由规模型养殖向效益型生产转变,“羊博园”规模提升,规模养殖场63个,年出栏百万只肉羊生产联合体初步形成,大型养殖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利用;整村推进示范组260个,发展精细化养殖户2万户。2016年底,全县日历年度家畜总头数138.2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62万头(只);大畜21 614头,小畜121.30万头(只)。生猪14.76万头。良种和改良种牲畜年末总头数137.52万头(只),占全部牲畜的99.49%,牲畜出栏率为 122.08%,商品率为116.05%。牧业总产值17.30亿元。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755吨,比上年增加41吨,实现渔业总产值8300万元。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10.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5%,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63 148吨,同比增加1.08%,地膜覆盖面积11.23万公顷,同比减少4.36%。
【林业】 全年完成造林绿化0.34万公顷,其中重点区域绿化完成0.287万公顷,其他造林完成0.053万公顷,共栽植各类苗木1269万株,其中栽植新疆杨、垂柳、小美旱、金叶榆、槐树等乔木苗348万株,山桃、山杏、杜梨等经济林苗35万株,丁香、紫穗槐等灌木苗886万株,人工造林创下年度乔木造林的历史之最,使林业工作走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奖。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0.86亿元。
【水利】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6695.59万元,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重点县、节水增效等3个农田建设项目,建成高效节水农田0.443万公顷。河套灌区大型节水工程完成衬砌支渠3条长8.4公里,各类水工建筑物121座,完成投资2350万元。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义和渠城区段内景观节制闸一座,年末完成工程量60%以上。直饮水工程投资1.1亿元,完成城区管网入户50个小区22 000户,供水覆盖率95%。农村安全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已审批立项。投资8280万元,完成黄河二期防洪工程总工程进度60%。投资570万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水利水保项目,新建水源工程30处、节水工程6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300公顷。夏灌面积9.407万公顷、秋浇面积8.333万公顷。全年全县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共达3.78亿元。
【工业】 以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巩固提升,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3项,联星30兆瓦光伏发电、比特大陆云计算、沃丰生物有机肥等20个项目基本完工,青青草原饲料、巴美沼气扩建等13个项目顺利推进,工业园区“四横六纵”路网格局形成,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入驻企业145户,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申报进展顺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推进,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园入驻企业82户、投产56户,解决就业1500人,成为自治区“双创”试点基地。
截至2016年底,全县43户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呈平稳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57.9 亿元,同比增长4.6 %;完成销售产值57.1亿元,同比增长5.6 %,产销率98.6 %,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8.0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利税总额137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有22个,比上年增加1个,亏损额为1393万元,比上年减少761万元。
【城镇建设】 五原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7 364万元,同比下降2.1%;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 614万元,同比下降4.3%;税金总额为756万元,同比下降48.3%;利润总额963万元,同比下降10.4%。
【环境保护】 五原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率先在全区旗县开展居民平房燃煤炉节能环保改造。2016年,单位GDP能耗0.7961吨标准煤/万元,较上年下降2.99%。全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317吨,氨氮25.2吨;二氧化硫877.93吨,氮氧化物266.8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5.7亿元,同比增长11.02%。其中: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66.82亿元; 5000万元以上全国联网直报项目完成投资4.02亿元; 房地产全国联网直报企业完成投资4.86亿元。全县累计在建项目210个,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59亿元,同比增长67.18%,占总投资的比重2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2亿元,同比下降33.8%,占总投资的比重2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91亿元,同比增长32.9%,占总投资额的比重46.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交通 电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速度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邮政、电信通信条件的提高,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据测算,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8.89亿元,同比增长5.7%。全年实现客运量697.37万人,旅客周转量15 560.42万人公里,货运量601.62万吨,货物周转量10 493.2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8%、1.30%、25.97%和26.28%;通信业务中的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增加,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965.4万元,同比增长22.07%。
全年完成通村公路121公里,街巷硬化工程980公里;完成通乡公路30公里;完成路肩上砂石料1300公里,上砂石料130 000余立方米。
【商业】 全县消费品市场价格平稳,购销两旺。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9%,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和农业生产资料格指数分别为99.7%和97.2%。批发贸易零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8.14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9亿元,同比增长9.7%。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25.68亿元,增长10.8%;餐饮业总额3.81亿元,同比增长2.9%。从分地区看:城镇销售额21.95亿元,同比增长9.7%;农村销售额7.54亿元,同比增长10%。
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提升,入驻企业、个体商户226户,培育地域品牌36个,“河套购”产业平台、“易供销”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河套五原农耕”县域公共品牌成功创建。八里桥电商物流园挂牌成立,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10家。宽带网络覆盖行政村,网商销量突破亿元大关。
【旅游业】 2016年,五原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五原县联星光伏新镇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特色奖。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村、移民文化村、黄河微缩风情园景点相继启动,宇鑫水上世界建成运营,宇鑫海洋馆加快建设,五原抗日纪念园启动实施,巴美湖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塔尔湖镇获评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6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录,“乡村环形旅游圈”打造成型,接待游客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承办国家、区市级书画摄影、村道自行车、越野摩托车等活动赛事,举办第二届河套农耕文化暨乡村旅游节、古郡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
【金融 保险】 全县金融市场繁荣向好,存、贷款总额同步快速增长。2016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98.3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72.96亿元,同比增长16.3%;各项贷款72.07亿元,同比增长11.3%。2016年,全县保险业务收入为16 330万元,同比增长12.2%。
【财政 税务】 全年财政总收入61 414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 299万元,同比增长8.0%。全年财政总支出270 773万元,同比下降0.5%。在财政支出中用于农、牧、林、水事业费、医疗卫生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民生投入增幅较大,达到20.51亿元,占财政支出75.74%。
2016年,地税收入完成3.14亿元,同比增收867万元,增长2.84%。国税收入完成6238万元,同比增收2753万元,增长79%。
【科技】 全县选派4个科技培训小组对全县128个行政村、农场分场,20个重点温室园区进行室内培训,共开展科技培训430场次,组织设施农业大棚种植户赴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进行两批次培训学习。召开各级现场观摩培训会23场次,共培训农牧民及各类人员10.45万人次,发放各种培训资料6万余份(册),发放相关技术光盘360余套。
【教育】 全县有中学6所,中学在校学生12 564人;小学16所,在校小学生11 486人;公办幼儿园1所,分园4所,校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人数564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蒙古族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第二小学、县幼儿园迁建和沅梦幼儿园新建工程主体完工,馨悦幼儿园加快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标准化。
【文化】 全县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体育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台、微波站各1座,各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村社还有文化室。《古郡时讯》每周两期,全年发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全县城镇有线数字电视、农村“户户通”工程覆盖率100%。
【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5个。其中:县级医院6所,民营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服务机构8个,村级卫生室109个,个体诊所、门诊66个。乡以上医疗机构拥有床位865张,卫生技术人员1392人。新蒙中医院投入运行,疾控中心搬迁使用,妇幼保健院基本完工,1所卫生院、53所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县医院升级搬迁工程主体完工,妇幼保健院启动装修,李氏骨科医院主体完工,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实现“双提升”。全面落实两孩生育政策,登记备案1147例。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相对稳定。全部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2 622人,比上年减少18人。农村从业人员113 217人,比上年增加609人。城镇新增就业144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1%。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标准稳步提高,率先在全区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家庭病床”制度,52名特殊群众实现在家治疗、医保报销。大病二次救助困难群众210人,发放救助资金410万元。截至年末,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共16 172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347亿元。全县共有企业离退休人员12 529人,共发放养老金3.07亿元,发放率100%。全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4 543人(其中农村居民110 386人,城镇居民4157人),收缴养老保险费2800万元,全年共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4348万元。
【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县拥有88 471户居民,总人口27.1万人,全年出生1929人,出生率为8.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7‰。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薪资制度的规范和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连续上调和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以及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26 089元,增加1888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15 345元,增加1097元,同比增长7.7%。民生支出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
【困难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撑能力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缺少支柱性龙头企业。三是服务业发展不足,做精乡村旅游、做大现代物流、做强电子商务任重而道远。四是城乡基础功能仍不完善,棚户区改造任务艰巨,持久改善农村面貌的任务依然繁重。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物业服务等方面突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撰稿人:闫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