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7卷  /  科技

2017卷

  • 综述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挂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牌子,核定行政编制63名,实有54人。内设处室14个,分别为: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自治区科技厅所属事业单位14个,其中:参公管理2个,全额拨款12个,差额拨款1个,自收自支1个。核定编制173名,实有129名。14个事业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服务中心(参公)、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参公)、内蒙古自治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院(挂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开发中心牌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管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挂内蒙古自治区分析测试中心牌子)、内蒙古自治区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差额拨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呼和浩特代办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培训中心(自收自支)。

    内蒙古科技工作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夯实科技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科技惠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新增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全年部署科技重大专项 51 项,总投资近7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2.75亿元;争取国家各类科技项目273项,获得资金1.89亿元。全区登记各类科技成果558项;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大关,达到10 672件,同比增长20.23%;专利授权量5846件,同比增长5.87%。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4.26%,同比增长9.94%

    【科技工作】

    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重点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牧业、人口健康、民族医药、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振荡的控制与保护技术、装备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纳米抗擦墨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烯碳电热膜、HY超高强抽油杆、极光弧焊制造、高能束焊接管等一系列技术突破,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稀土着色剂、稀土永磁工业节能电机、石墨烯新材料、DDS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煤制烯烃、沙漠资源综合利用、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蒙医特色诊疗及蒙药制剂等方面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新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飞艇研制、通用飞机、海洋核动力平台燃料、高品质稀土钢等一系列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始布局启动。

    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制定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技术培训、承包等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依托自治区科技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实时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系统,促进成果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一批先进高新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久科环保公司开发的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为煤化工产业污染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北斗放牧技术在蒙古国应用。2015年,自治区科技进步获奖成果3年累计创造产值77.8亿元,新增利税37.8亿元,创收外汇673.5万美元,节约资金226.8亿元。2016年,自治区全年成交各类技术2711项,实现合同金额144.19亿元。

    科技精准扶贫在乌兰察布市、兴安盟、赤峰市实施扶贫开发示范工程,探索形成光伏农业集成示范引领、“三区”联动、特色产业科技带动、养殖托管整体扶贫、土地高效置换和流转等精准扶贫模式。建立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巴彦淖尔等5个盟市开通12396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用户量突破9万。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有5000名左右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10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引进推广新技术2000余项、新品种5000多个,带动600多万农牧民实现增收。在兴安盟海龙屯嘎查持续开展定点帮扶行动,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全方位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以“一带一路”引领,强化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建设中蒙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启动运行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联合实验室;培育建设伊利集团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国际合作基地总数8家,这些基地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国内科技合作方面:拓展区域合作,京蒙联合共建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发展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6个示范工作站31家加盟单位;对外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9个,每年挖掘分析检测、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等各类创新需求100余项;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强化东部五盟市与东北三省及其他省区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等大院名校的交流合作,全年新增3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35名院士,联合开展攻关项目60余项,大幅度提升建站单位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举办2016年度中国(满洲里)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赤峰)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等多个品牌展会以及与北京等地的专项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对接会。三大展会展示科技成果6000余项,意向成交金额达48亿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众创空间建设。组建内蒙古众创空间联盟,建成众创空间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截至2016年底,认定两批众创空间试点70家、试点培育23家,35家众创空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引导和鼓励多家骨干和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对运行效果突出的众创空间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农村牧区建设26家“星创天地”自治区试点单位和21家自治区培育单位,21家“星创天地”试点单位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举办自治区双创活动周,首次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比赛,部分获奖项目已得到金融资本支持;科技部等10部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赤峰市共同举办“振兴草原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赤峰行”活动,科技列车首次驶进内蒙古,130各国家和自治区专家组成12个专家服务队,深入赤峰市11个旗县区12个市直部门,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对接会等210场,引进或合作开发技术50项,达成合作意向协议57项;在科普精英闪耀全国大赛中,自治区2名选手获国家二等奖,1名选手获国家三等奖,1部作品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殊荣。

    全面深化改革抓住国家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的有利时机和“十三五”开局的重要节点,强化科技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建立科技决策咨询工作制度,设立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制定科技计划评估和动态调整制度,明确评估工作由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遴选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开展;建成并完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对2016年征集储备的2000余项科技项目进行“实用性、先进性”分析,1077个项目通过实用性评估,借助国家数据库平台组织先进性分析,303个项目得到优先推荐,以此为基础形成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财政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经费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改革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管理,简化经费预算审批管理,下放经费预算调整权限,强化经费支出监督检查,增加后补助资助方式;修改完善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预算申报系统,开发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合同)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及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确定10家单位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试点,向社会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549台套。

    【科技计划项目】  全年科技重大专项共计安排资金4.75亿元,其中:自治区协同创新基金2亿元,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75亿元;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经费2.56亿元,其中重点项目34项,支持经费4950万元。申报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重点专项43项,10个项目进入视频答辩程序,3个项目获准立项,支持经费8100万元;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制定“内蒙古申报党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三年滚动规划”“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党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针对自治区科研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科技创新项目示范的布局重点和发展需求,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2200万元。

    【基础科学研究】  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6项,其中面上项目14项、青年基金项目35项、地区基金项目21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1项,总经费1.08亿元;获批项目质量大幅提升,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均为自治区首次。全年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安排510项,投入经费2890万元;其中重大项目6项,经费300万元;杰出青年培育基金项目8项,经费240万元;博士基金项目68项,经费204万元;联合基金实施范围扩展到3家单位,吸引合作单位投入120万元支持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验收369项,结题通过率升至98.1%,基金支持成效呈上升态势。基础研究人才作用凸显,自然科学基金中人才类项目共支持76项,安排经费444万元;全区6人入选国家,1个创新团队和4名个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领域 18名个人、16个团队、3个基地入选“草原英才”工程;“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科技人员896人,培训科技人员114人,争取党中央财政向自治区拨付选派工作经费1792万元。

    【科技成果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2016年,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推荐,由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完成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震荡的控制与保护技术、装备及应用”项目成果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自主研发的次同步谐振/振荡控制与保护成套装备,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对于推动国产技术品牌的形成和企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和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家高校与企业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也受到表彰。

    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15年度授予路战远研究员、荣威恒研究员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授予“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及治理对策的研究”等13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授予“超超临界用P92无缝钢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5项成果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49项);授予王迎春等9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通过论证上报科技部,2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正式进入首个建设期;“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阶段性进展,被列入2016年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全年投入2433万元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近3年建设和运行情况考核评估,被评估的15家实验室中,5家被评为优秀实验室;评估期内,参评实验室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科研课题362项,获得经费18.74亿元,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52项,发表学术论文8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4部,获授权专利192项,制定标准23个;实验室凝聚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年龄在50岁以下的实验室主任占50%以上。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经盟市、厅局推荐,征集9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材料,75家参加评审答辩,认定3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159家。开展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核评估,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规范运行。2014年认定的2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评估,3家被评为“优秀”等次,14家被评为“良好”等次,1家因运行不良被撤销,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结合考评结果,对2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列项支持。

    【新型研发机构】  对历年启动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和运行进行调研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案。2016年启动建设7家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总数45家,覆盖全区12个盟市,攻关方向涉及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稀土及新材料、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蒙医、生态综合治理等领域。2016年,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新承担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8项,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资金8800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与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  对呼和浩特金山国家高新区和包头稀土高新区建设开展督导,积极协调科技部,争取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尽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乌海高新区和阿拉善乌兰布和沙产业高新区获自治区政府批复,成为自治区级高新区。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组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系统数据采集;对2015年科技部认定的4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个核心区公共平台建设给予倾斜支持,安排自治区科技经费235万元,争取国家经费300万元。培育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内蒙古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3家孵化器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认定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企业研发中心64家。支持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启动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的运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全年组织开展2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共有203家企业申请认定,经专家评审、科技部审核批复,181家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使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2家。分别承办和举办全国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召开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

    【优化科技政策环境】  宏观政策方面,起草《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八项措施》,起草《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细则》;在指导具体创新活动方面,出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关于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办法》。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建成创新型内蒙古和科技创新强区的奋斗目标,明确未来30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调整建立自治区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修订《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办法》,调整资助阶段和额度,增加PCT国际专利的资助。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试点工作,新增入托企业80家,累计入托企业500多家,推动托管企业专利授权量显著提高。2016年自治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大关,达10 672件,同比增长20.33%;专利授权量5846件,同比增长5.87%。国家认定的首批30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中,自治区有3家专业市场获此殊荣。在国家知识产权开展的2016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和专利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得分居全国首位。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1个,国家示范优势企业14个,培育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10个,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获批自治区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

    (撰稿人:刘东维  刘宏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综述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挂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牌子,核定行政编制63名,实有54人。内设处室14个,分别为: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自治区科技厅所属事业单位14个,其中:参公管理2个,全额拨款12个,差额拨款1个,自收自支1个。核定编制173名,实有129名。14个事业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服务中心(参公)、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参公)、内蒙古自治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院(挂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开发中心牌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管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挂内蒙古自治区分析测试中心牌子)、内蒙古自治区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差额拨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呼和浩特代办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培训中心(自收自支)。

    内蒙古科技工作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夯实科技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科技惠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新增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全年部署科技重大专项 51 项,总投资近7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2.75亿元;争取国家各类科技项目273项,获得资金1.89亿元。全区登记各类科技成果558项;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大关,达到10 672件,同比增长20.23%;专利授权量5846件,同比增长5.87%。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4.26%,同比增长9.94%

    【科技工作】

    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重点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牧业、人口健康、民族医药、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振荡的控制与保护技术、装备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纳米抗擦墨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烯碳电热膜、HY超高强抽油杆、极光弧焊制造、高能束焊接管等一系列技术突破,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稀土着色剂、稀土永磁工业节能电机、石墨烯新材料、DDS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煤制烯烃、沙漠资源综合利用、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蒙医特色诊疗及蒙药制剂等方面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新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飞艇研制、通用飞机、海洋核动力平台燃料、高品质稀土钢等一系列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始布局启动。

    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制定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技术培训、承包等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依托自治区科技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实时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系统,促进成果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一批先进高新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久科环保公司开发的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为煤化工产业污染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北斗放牧技术在蒙古国应用。2015年,自治区科技进步获奖成果3年累计创造产值77.8亿元,新增利税37.8亿元,创收外汇673.5万美元,节约资金226.8亿元。2016年,自治区全年成交各类技术2711项,实现合同金额144.19亿元。

    科技精准扶贫在乌兰察布市、兴安盟、赤峰市实施扶贫开发示范工程,探索形成光伏农业集成示范引领、“三区”联动、特色产业科技带动、养殖托管整体扶贫、土地高效置换和流转等精准扶贫模式。建立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巴彦淖尔等5个盟市开通12396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用户量突破9万。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有5000名左右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10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引进推广新技术2000余项、新品种5000多个,带动600多万农牧民实现增收。在兴安盟海龙屯嘎查持续开展定点帮扶行动,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全方位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以“一带一路”引领,强化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建设中蒙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启动运行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联合实验室;培育建设伊利集团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国际合作基地总数8家,这些基地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国内科技合作方面:拓展区域合作,京蒙联合共建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发展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6个示范工作站31家加盟单位;对外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9个,每年挖掘分析检测、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等各类创新需求100余项;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强化东部五盟市与东北三省及其他省区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等大院名校的交流合作,全年新增3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35名院士,联合开展攻关项目60余项,大幅度提升建站单位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举办2016年度中国(满洲里)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赤峰)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等多个品牌展会以及与北京等地的专项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对接会。三大展会展示科技成果6000余项,意向成交金额达48亿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众创空间建设。组建内蒙古众创空间联盟,建成众创空间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截至2016年底,认定两批众创空间试点70家、试点培育23家,35家众创空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引导和鼓励多家骨干和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对运行效果突出的众创空间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农村牧区建设26家“星创天地”自治区试点单位和21家自治区培育单位,21家“星创天地”试点单位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举办自治区双创活动周,首次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比赛,部分获奖项目已得到金融资本支持;科技部等10部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赤峰市共同举办“振兴草原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赤峰行”活动,科技列车首次驶进内蒙古,130各国家和自治区专家组成12个专家服务队,深入赤峰市11个旗县区12个市直部门,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对接会等210场,引进或合作开发技术50项,达成合作意向协议57项;在科普精英闪耀全国大赛中,自治区2名选手获国家二等奖,1名选手获国家三等奖,1部作品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殊荣。

    全面深化改革抓住国家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的有利时机和“十三五”开局的重要节点,强化科技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建立科技决策咨询工作制度,设立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制定科技计划评估和动态调整制度,明确评估工作由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遴选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开展;建成并完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对2016年征集储备的2000余项科技项目进行“实用性、先进性”分析,1077个项目通过实用性评估,借助国家数据库平台组织先进性分析,303个项目得到优先推荐,以此为基础形成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财政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经费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改革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管理,简化经费预算审批管理,下放经费预算调整权限,强化经费支出监督检查,增加后补助资助方式;修改完善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预算申报系统,开发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合同)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及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确定10家单位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试点,向社会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549台套。

    【科技计划项目】  全年科技重大专项共计安排资金4.75亿元,其中:自治区协同创新基金2亿元,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75亿元;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经费2.56亿元,其中重点项目34项,支持经费4950万元。申报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重点专项43项,10个项目进入视频答辩程序,3个项目获准立项,支持经费8100万元;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制定“内蒙古申报党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三年滚动规划”“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党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针对自治区科研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科技创新项目示范的布局重点和发展需求,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2200万元。

    【基础科学研究】  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6项,其中面上项目14项、青年基金项目35项、地区基金项目21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1项,总经费1.08亿元;获批项目质量大幅提升,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均为自治区首次。全年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安排510项,投入经费2890万元;其中重大项目6项,经费300万元;杰出青年培育基金项目8项,经费240万元;博士基金项目68项,经费204万元;联合基金实施范围扩展到3家单位,吸引合作单位投入120万元支持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验收369项,结题通过率升至98.1%,基金支持成效呈上升态势。基础研究人才作用凸显,自然科学基金中人才类项目共支持76项,安排经费444万元;全区6人入选国家,1个创新团队和4名个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领域 18名个人、16个团队、3个基地入选“草原英才”工程;“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科技人员896人,培训科技人员114人,争取党中央财政向自治区拨付选派工作经费1792万元。

    【科技成果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2016年,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推荐,由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完成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震荡的控制与保护技术、装备及应用”项目成果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自主研发的次同步谐振/振荡控制与保护成套装备,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对于推动国产技术品牌的形成和企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和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家高校与企业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也受到表彰。

    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15年度授予路战远研究员、荣威恒研究员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授予“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及治理对策的研究”等13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授予“超超临界用P92无缝钢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5项成果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49项);授予王迎春等9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通过论证上报科技部,2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正式进入首个建设期;“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阶段性进展,被列入2016年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全年投入2433万元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近3年建设和运行情况考核评估,被评估的15家实验室中,5家被评为优秀实验室;评估期内,参评实验室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科研课题362项,获得经费18.74亿元,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52项,发表学术论文8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4部,获授权专利192项,制定标准23个;实验室凝聚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年龄在50岁以下的实验室主任占50%以上。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经盟市、厅局推荐,征集9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材料,75家参加评审答辩,认定3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159家。开展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核评估,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规范运行。2014年认定的2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评估,3家被评为“优秀”等次,14家被评为“良好”等次,1家因运行不良被撤销,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结合考评结果,对2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列项支持。

    【新型研发机构】  对历年启动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和运行进行调研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案。2016年启动建设7家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总数45家,覆盖全区12个盟市,攻关方向涉及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稀土及新材料、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蒙医、生态综合治理等领域。2016年,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新承担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8项,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资金8800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与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  对呼和浩特金山国家高新区和包头稀土高新区建设开展督导,积极协调科技部,争取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尽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乌海高新区和阿拉善乌兰布和沙产业高新区获自治区政府批复,成为自治区级高新区。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组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系统数据采集;对2015年科技部认定的4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个核心区公共平台建设给予倾斜支持,安排自治区科技经费235万元,争取国家经费300万元。培育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内蒙古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3家孵化器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认定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企业研发中心64家。支持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启动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的运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全年组织开展2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共有203家企业申请认定,经专家评审、科技部审核批复,181家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使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2家。分别承办和举办全国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召开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

    【优化科技政策环境】  宏观政策方面,起草《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八项措施》,起草《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细则》;在指导具体创新活动方面,出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关于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办法》。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建成创新型内蒙古和科技创新强区的奋斗目标,明确未来30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调整建立自治区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修订《自治区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办法》,调整资助阶段和额度,增加PCT国际专利的资助。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试点工作,新增入托企业80家,累计入托企业500多家,推动托管企业专利授权量显著提高。2016年自治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大关,达10 672件,同比增长20.33%;专利授权量5846件,同比增长5.87%。国家认定的首批30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中,自治区有3家专业市场获此殊荣。在国家知识产权开展的2016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和专利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得分居全国首位。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1个,国家示范优势企业14个,培育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10个,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获批自治区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

    (撰稿人:刘东维  刘宏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