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名录】
台长:张兴茂
【概况】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50年,目前已成为我国发射功率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省级广播电台之一。全台由蒙汉语八套广播节目和内蒙古广播网、内蒙古音乐网共同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广播节目体系。内设办公室、总编室、人力资源部、财金管理办公室、听众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文艺制作中心、蒙古语广播、新闻中心、交通之声广播、经济生活广播、音乐之声广播、评书曲艺广播、农村牧区广播、技术中心、网络编辑部等20个职能部(室)。现有在职职工523人(在编人员312人,台聘211人)。
【舆论宣传】十八大宣传报道按照上级的宣传工作部署,把十八大宣传报道作为全年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电台在年初就成立了领导机构,对十八大的宣传报道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提出了“基层视角、百姓话语、台网互动、项目推进”的宣传报道要求,并以"走转改"的精神搞好十八大的宣传报道,推出了系列报道《我们的幸福》、系列新闻分析《跨越》、系列评论员文章《坚持科学发展铸就十年辉煌》、系列访谈《辉煌十年》、纪行报道《记录内蒙古》、迎庆十八大大型活动等六大宣传项目。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全台抽调骨干采编播人员组成特别报道组,前方后方密切配合,展开快速准确、形式灵活、声势强劲的宣传报道。十八大召开后,广播电台迅速展开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工作。广播电台的十八大宣传报道策划到位,内容丰富,声势浩大,效果显著,为下一步组织各类大型宣传报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重大事件与突发性事件报到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各种各类突发事件进行了迅速的关注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先后对阻截蒙古国草原大火入境、呼包高速公路的重大交通事故、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并返回、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元上都遗址申遗、高等院校招生及录取工作、冬季供暖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注和报道,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跟踪报道,充分体现了广播媒体抢占新闻发布先机、掌握媒体活动主动权的优势和能力。《内参》工作得到加强,出刊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多期《内参》内容得到自治区领导的批示。
“走转改”活动广播电台领导班子定选题、定地点、定时间,带头“走转改”,推动了全台“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蒙古语广播、新闻广播、农村牧区广播、网络节目中心等相关频率和部门深入基层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180场以上,派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达400余人次。
外宣工作全年为党中央台、国际台两台供稿520篇。其中,在党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发稿72条,(头条10个:《新闻和报纸摘要》3个、《全国新闻联播》7个),在国际台播出60期节目。蒙古语对外广播频率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革创新】节目定位4月15日,召开务虚会明确提出,频率的定位、节目的定位、设计、流程的设定,包括片花、衔接用语、广告安排,都要工业化设计、精细化管理。为此,广播电台年内专门开展了听评月系列活动,对节目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内容的跟进快了;衔接用语上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新闻信息量比上年度增加了30%。蒙古语广播在以早中晚三大新闻板块为主要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围绕节目的贴近性和服务性、增强了节目的新闻信息、法律政策、实用技术、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服务类直播节目比上年增加了20%。
大型媒体活动继续发挥广播优势,不断组织开展大型媒体活动,办“看得见的广播”。去年全台组织开展大型媒体活动575场,其中,直播活动313场,主题活动109场,公益活动35场,商业活动53场,晚会39场,竞赛活动17场。全区首届蒙古语曲艺大赛、第三届全区大学生辩论赛颁奖晚会、汽车展销活动、“关注农牧业服务农牧民”大型媒体行动、“再上高高的兴安岭”大型主题采访活动、“3·15”现场咨询宣传活动、首届“和谐内蒙古”拍客活动、“北疆口岸行”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广播影响力,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型活动开始由单纯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
文艺创作文艺制作中心组织创作乌力格尔、广播小说和好来宝,并且创作了大量蒙汉语原创歌曲。在广播剧创作录制及跨媒体市场化摄录电视专题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扩大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开拓市场工作、节目创新与创优、业务研讨学习等方面不断深入。
【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基本完成了网络新媒体系统技术改造,建立了媒资管理系统,为今后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搭建起了技术平台。积极推动台网互动,以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多媒体文稿共享交换处理系统、手机电台、网络电台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功能系统正在逐一建立;以建设一个广播与互联互新媒体业务平台为目标的融媒体新型媒体制播体系格局初步形成。内蒙古广播网在保留原有特色及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突出“草原之声”整体品牌特色,结合事业发展需要,新增栏目近30个,并对八套节目的专属网页进行了改造和编辑。网站宣传在重点选题报道和大型活动中加强与各频率的互动及资源共享,向内容资源和传播通道的全媒体化迈进。
随着自治区无线覆盖工程的全面完成,2012年,蒙古语广播、汉语新闻综合广播和新闻广播在全区的覆盖优势凸显;交通之声广播完成了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同频、同步播出升级和部分城镇的调频补点,并达到了与公路路网的同步覆盖。绿野之声广播得到自治区财政支持,一期工程设备全部到位,完成了呼和浩特、集宁、赤峰、通辽等24个站点的调频或中波覆盖,2012年年初提出的广播覆盖目标基本完成。
【经营创收】广播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中,盈利模式随之改变。2012年,广播电台着力提升经营创收水平,提出经营创收过亿元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公司化、市场化之路,内广传媒中心人员身份转入公司,广告实行行业代理,最大限度调动行业代理的积极性。
【内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和梯次管理实施办法》、《台长奖励基金条例》等规章制度,制定《首席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工程师评选管理办法》、《播音员、主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管理规定》等新的规章制度,编印了《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规章制度汇编》一书,使广播电台各项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通过完善节目质量评价体系加大对节目的听评和考核力度。九月份举办了以“喜迎十八大,开心听广播”为主题的听评月——听众最喜爱的广播栏目评选活动,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全台各频率节目的关注、评价,扩大了影响力。
在管理方面,强调三大体系。近年来,广告监管体系在加强,节目听评体系在细化,全员绩效和梯次管理体系也在细化。2012年,广播电台的绩效月奖、季度奖都在逐步增加。同时,进一步提高安全播出管理和保障能力,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安全播出管理考评体系,以及应急播出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十八大等安全播出保障期,全台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严密防控重点部位,24小时巡查,确保了安全优质播出。
在节目考评体系方面,市场调查的份额所占比重增加了。原来内部听评占50%,社会听评员占10%,市场调查占40%。现在,总局要求市场调查必须占50%,内部听评和社会听评员加起来占50%。广播电台现在只有十几个社会听评员,总局对省级媒体的要求是至少300个,而且要遍布各个行业、系统、机关。所以,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听评员队伍建设。
党建特别是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及老干部工作等,都取得新的进展,为广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荣誉】获得蒙古语八省区一等奖7篇,二等奖4篇。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名录】
台长:张兴茂
【概况】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50年,目前已成为我国发射功率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省级广播电台之一。全台由蒙汉语八套广播节目和内蒙古广播网、内蒙古音乐网共同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广播节目体系。内设办公室、总编室、人力资源部、财金管理办公室、听众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文艺制作中心、蒙古语广播、新闻中心、交通之声广播、经济生活广播、音乐之声广播、评书曲艺广播、农村牧区广播、技术中心、网络编辑部等20个职能部(室)。现有在职职工523人(在编人员312人,台聘211人)。
【舆论宣传】十八大宣传报道按照上级的宣传工作部署,把十八大宣传报道作为全年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电台在年初就成立了领导机构,对十八大的宣传报道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提出了“基层视角、百姓话语、台网互动、项目推进”的宣传报道要求,并以"走转改"的精神搞好十八大的宣传报道,推出了系列报道《我们的幸福》、系列新闻分析《跨越》、系列评论员文章《坚持科学发展铸就十年辉煌》、系列访谈《辉煌十年》、纪行报道《记录内蒙古》、迎庆十八大大型活动等六大宣传项目。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全台抽调骨干采编播人员组成特别报道组,前方后方密切配合,展开快速准确、形式灵活、声势强劲的宣传报道。十八大召开后,广播电台迅速展开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工作。广播电台的十八大宣传报道策划到位,内容丰富,声势浩大,效果显著,为下一步组织各类大型宣传报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重大事件与突发性事件报到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各种各类突发事件进行了迅速的关注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先后对阻截蒙古国草原大火入境、呼包高速公路的重大交通事故、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并返回、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元上都遗址申遗、高等院校招生及录取工作、冬季供暖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注和报道,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跟踪报道,充分体现了广播媒体抢占新闻发布先机、掌握媒体活动主动权的优势和能力。《内参》工作得到加强,出刊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多期《内参》内容得到自治区领导的批示。
“走转改”活动广播电台领导班子定选题、定地点、定时间,带头“走转改”,推动了全台“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蒙古语广播、新闻广播、农村牧区广播、网络节目中心等相关频率和部门深入基层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180场以上,派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达400余人次。
外宣工作全年为党中央台、国际台两台供稿520篇。其中,在党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发稿72条,(头条10个:《新闻和报纸摘要》3个、《全国新闻联播》7个),在国际台播出60期节目。蒙古语对外广播频率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革创新】节目定位4月15日,召开务虚会明确提出,频率的定位、节目的定位、设计、流程的设定,包括片花、衔接用语、广告安排,都要工业化设计、精细化管理。为此,广播电台年内专门开展了听评月系列活动,对节目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内容的跟进快了;衔接用语上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新闻信息量比上年度增加了30%。蒙古语广播在以早中晚三大新闻板块为主要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围绕节目的贴近性和服务性、增强了节目的新闻信息、法律政策、实用技术、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服务类直播节目比上年增加了20%。
大型媒体活动继续发挥广播优势,不断组织开展大型媒体活动,办“看得见的广播”。去年全台组织开展大型媒体活动575场,其中,直播活动313场,主题活动109场,公益活动35场,商业活动53场,晚会39场,竞赛活动17场。全区首届蒙古语曲艺大赛、第三届全区大学生辩论赛颁奖晚会、汽车展销活动、“关注农牧业服务农牧民”大型媒体行动、“再上高高的兴安岭”大型主题采访活动、“3·15”现场咨询宣传活动、首届“和谐内蒙古”拍客活动、“北疆口岸行”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广播影响力,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型活动开始由单纯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
文艺创作文艺制作中心组织创作乌力格尔、广播小说和好来宝,并且创作了大量蒙汉语原创歌曲。在广播剧创作录制及跨媒体市场化摄录电视专题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扩大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开拓市场工作、节目创新与创优、业务研讨学习等方面不断深入。
【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基本完成了网络新媒体系统技术改造,建立了媒资管理系统,为今后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搭建起了技术平台。积极推动台网互动,以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多媒体文稿共享交换处理系统、手机电台、网络电台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功能系统正在逐一建立;以建设一个广播与互联互新媒体业务平台为目标的融媒体新型媒体制播体系格局初步形成。内蒙古广播网在保留原有特色及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突出“草原之声”整体品牌特色,结合事业发展需要,新增栏目近30个,并对八套节目的专属网页进行了改造和编辑。网站宣传在重点选题报道和大型活动中加强与各频率的互动及资源共享,向内容资源和传播通道的全媒体化迈进。
随着自治区无线覆盖工程的全面完成,2012年,蒙古语广播、汉语新闻综合广播和新闻广播在全区的覆盖优势凸显;交通之声广播完成了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同频、同步播出升级和部分城镇的调频补点,并达到了与公路路网的同步覆盖。绿野之声广播得到自治区财政支持,一期工程设备全部到位,完成了呼和浩特、集宁、赤峰、通辽等24个站点的调频或中波覆盖,2012年年初提出的广播覆盖目标基本完成。
【经营创收】广播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中,盈利模式随之改变。2012年,广播电台着力提升经营创收水平,提出经营创收过亿元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公司化、市场化之路,内广传媒中心人员身份转入公司,广告实行行业代理,最大限度调动行业代理的积极性。
【内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和梯次管理实施办法》、《台长奖励基金条例》等规章制度,制定《首席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工程师评选管理办法》、《播音员、主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管理规定》等新的规章制度,编印了《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规章制度汇编》一书,使广播电台各项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通过完善节目质量评价体系加大对节目的听评和考核力度。九月份举办了以“喜迎十八大,开心听广播”为主题的听评月——听众最喜爱的广播栏目评选活动,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全台各频率节目的关注、评价,扩大了影响力。
在管理方面,强调三大体系。近年来,广告监管体系在加强,节目听评体系在细化,全员绩效和梯次管理体系也在细化。2012年,广播电台的绩效月奖、季度奖都在逐步增加。同时,进一步提高安全播出管理和保障能力,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安全播出管理考评体系,以及应急播出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十八大等安全播出保障期,全台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严密防控重点部位,24小时巡查,确保了安全优质播出。
在节目考评体系方面,市场调查的份额所占比重增加了。原来内部听评占50%,社会听评员占10%,市场调查占40%。现在,总局要求市场调查必须占50%,内部听评和社会听评员加起来占50%。广播电台现在只有十几个社会听评员,总局对省级媒体的要求是至少300个,而且要遍布各个行业、系统、机关。所以,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听评员队伍建设。
党建特别是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及老干部工作等,都取得新的进展,为广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荣誉】获得蒙古语八省区一等奖7篇,二等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