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馆长:张建华(蒙古族)
党组成员 巡视员:冯永林
党组成员 副馆长:孔令勋
党组成员 副馆长:百岁(蒙古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荣誉性、咨询性的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列入政府序列,归口统战联系。基本职能是组织和支持馆员、研究员履行“参政咨询、文史研究、艺术创作、统战联谊”等项职责。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文史研究组织处、艺术创作组织处、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管理处(行政处)、党总支。人员编制为29人,其中单列编制3人。
【参政咨询】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馆员参政咨询要“讲真话、察实情”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按着自治区政府关于把文史馆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政府文史咨询和文化统战工作部门的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关于进一步加强履行参政咨询工作职责的意见》,从履行参政咨询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对履行这项职责的思想认识,科学规范了参政咨询的工作程序。
确保馆员、研究员知情参政。通过采取邀请专家举办形式与任务分析会、学习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座谈会、馆员集体学习读书会等形式,及时向馆员、研究员传达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重要会议精神,通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之全面了解和掌握国情、党情、区情、民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参政咨询工作。
组织馆员代表参加自治区主席召开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议,列席自治区政协年度全体会议。今年自治区“两会”期间,又有“厉行节约、从简行政”,“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加强城镇建设规划过程中标志性建设”等三条馆员建议和意见,得到“两会”的关注。
组织馆员开展集体调研,提高《馆员建议》质量。先后组织协助馆员和党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化考察团赴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开展了“如何发挥文史研究馆在文化统战方面作用”、“红山文化遗址群落与元上都遗址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进行调研。“如何发挥文史研究馆在文化统战方面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加深了自治区政府关于“努力把文史研究馆办成高水平的文史咨询和文化统战工作部门”的理解,同时还团结调动了一批盟市从事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文史研究馆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期间,馆员张国材提出的《关于全区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固有特色保护的建议》,得到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主要领导的批示,也得到了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红山文化遗址群落与元上都遗址未来的保护与利用”由党中央文史研究馆赴蒙文化考察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批示,也引起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高度关注。目前,赤峰市政府、锡林郭勒盟行署、文化厅与文史馆已在协商下一步争取国家支持的工作意见。
【文史研究】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完成列入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内蒙古卷》编纂工作,现由党中央文史研究馆统一交付中华书局出版。如期向党中央馆上报了《突出民族特色,抓住地域特点,打造文化精品》体会文章。《内蒙古文史研究通览》编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共搜集《通览》12分卷所需目录6万余条、近600万字。筛选论文、著述1200余篇,近1000万字。完成通览的序、前言及部分分卷综述初稿撰写,完成了《内蒙古文史研究通览存目》编写大纲。其中历史卷、文物考古卷已送印清样,教育卷、宗教卷、民俗卷已基本定稿。为2013年文史研究馆建馆60周年献礼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志·文史研究馆志》、《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1953—2013)大事记》、《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传记》三部志书的编撰工作进展顺利,截至年底,三部志书已打出清样,现正在争取各方修改意见,三月底提交志书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赴河南省中牟县进行校姓蒙古族族源的认定。如期完成《内蒙古文史》4期编辑出版任务。共刊发以馆员、研究员撰稿为主的稿件近百篇,35万字;稿件的质量和刊物版式设计都有明显改进,已成为文史馆及时反映馆员、研究员及社会文史研究、艺术创作工作者的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平台,在社会也引起较大的反响。
馆员金峰出版发行了《金峰文集》(1-5辑);馆员邢野主编出版了100万字的《刘映元文集》,70万字的《走西口通鉴》,60万字的《呼和浩特大事记》;馆员舒振邦的《成吉思汗研究丛稿》、《忽必烈研究丛稿》、《草原文化研究丛稿》、《元朝大一统论丛》四部著作已完成初稿;馆员薄音湖在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了《成吉思汗去世地点与祭祀》。馆员郑少如承担主编的《西口文化》全年出版6期,其创办的包头大漠文化中心与达茂旗人民政府、明华能源集团共同举办的2012年中国首届敖伦苏木文化研讨会于11月在包头召开,现已着手编辑出版本论坛的论文集,为包头九原区政府策划举办《大九原》历史沿革展览。研究员刘国辰发表的长篇传记《记南禅寺宣慧老方丈》,在宗教界乃至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研究员邓九刚与党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共同策划的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已在内蒙古电视台播出。
【艺术创作】全年共举办主题书画展4次,主题文化活动1次。共组织馆员、研究员创作诗书画印作品近千件。6月先后在呼和浩特市、兰州市举办了《草原情·大漠风》——胡德尔、哈斯朝鲁馆员国画作品展和《草原情·陇原韵——蒙甘七杰国画作品联展》,有效地促进两地馆际文化交流。9月,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主题书画展——阳光礼赞》,展览以120幅书画作品的阵容,以“大好河山”、“鸟语花香”、“幸福人间”3个篇章,贯穿感恩惜福、阳光礼赞、讴歌赞美中国共产党的主题,受到自治区领导和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好评。12月,举办《书画走进百姓家——百名书画家四条屏特展》。共精选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区内外百名书画家为之创作的一百余套、400余幅书画作品,其创意、形式、规模均开创了自治区美术展览史上的先河。石玉平、曹化一等书画家的作品在展览前后均被人们选购收藏。年底前,应业内人士多次提议,以弘扬经典、推崇新作的理念,举办了《第二届诗书画印内蒙古》文化艺术界文人雅集活动,又一次以诗书画印的艺术表现形式,讴歌赞美内蒙古,也又一次向社会展示了内蒙古诗书画印的最高水平。
石玉平馆员与苏力德创作的青铜雕塑作品《鄂尔多斯婚礼》、《单于出猎图》,除参加“阳光礼赞”展览外,还获2012年内蒙古美术展览雕塑最高奖二等奖,还有多幅摄影作品参加了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举办澳门、内蒙古和成都的摄影展,石玉平还组织参与了出版《草原情、非洲梦》摄影作品画册和自治区大型系列丛书《大世界近看内蒙古》。馆员王德恭、康庄的书法作品参加了由国务院和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道德的力量——全国书法名家楹联大展”,并入选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的《全国书法名家楹联大展作品集》。馆员孟喜元参加了中华慈善总会书画捐赠活动举办的《明天会更好》,并捐赠了国画作品《套马图》,同年还被中国文联、文化部门提名为2012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艺术照相创作活动人物,其创作的作品《周汝昌》也应邀参展获奖并被收藏。馆员郝存祥组织乌兰察布书画院赴日本举办书画交流展取得成功。馆员若希桑布组织艺术家到内蒙古兴安盟边防支队慰问边防官兵,举办文化艺术进营房活动,为广大基层书画爱好者、老年大学学员进行艺术指导和专题画技讲座,还向“内蒙古红色摇篮”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捐赠巨幅画作《万马奔腾图》。馆员宝山的蒙文书法作品参加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中国书法创作大赛,并获金奖。张峻德的画作先后参加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走进鄂尔多斯》和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浩瀚草原美术展”。馆员程旭光、哈斯朝鲁创作完成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署的重大历史题材巨幅美术作品《鄂尔多斯婚礼》、《质孙宴》,等等。
【统战联谊】不断地创新统战联谊方式。大力弘扬和倡导馆员风范,以“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道德境界,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敢于直言的铮铮风骨,倾心公益的道德热肠”情怀,激励馆员不断提高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着力开发和利用文化统战资源,采取“走进去、请进来”方式,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扩大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范围。先后组织馆员与甘肃、安徽、云南、广西、江西、河南、新疆、党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及专家学者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利用文化统战优势,开展统战联谊活动搭桥铺路。馆员若希桑布向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赠送一幅《任重道远图》,还将2012年8月参加《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书画作品展》作品的拍卖款全部捐献给当地慈善机构,为文史馆文化统战工作争得荣誉。努力为馆员、研究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供服务。按照文史馆关于支持馆员文史研究艺术创作的计划,在利用“基地”提供场所的同时,还采取办书画展补助、馆藏书画作品和书籍、召开研创成果研讨会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馆员、研究员出成果。截至年底,这项资金达到了50余万元。适时组织馆员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连续两年春节期间深入基层连队搞《情系军营迎春笔会》,深入社区为居民写春联,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和子弟兵手中。通过馆员团结业内人士,不断壮大文史馆队伍。参事室、文史馆增添活力,最重要的是7个字,即“找人、做事、出成果。”首要的是找人。目前,文史馆有意识的团结经常来参与文史研究馆活动并要求当馆员的业内人士不下百人。
【自身建设】按照“加强学习型机关、研究型队伍、保障型服务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打基础、抓管理、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在文史研究馆自身建设上,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实施近期规划,重点落实年度安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使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施近期规划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截至2011年底,按规划进度完成“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的基础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文史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目前,“基地”建设基本达到了集研究、创作、馆藏、陈列、活动、小型食宿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立足内蒙古,面向北方省区市建“基地”宗旨,组织开展全国区域性活动的理念也开始体现。先后接待了甘肃、安徽、河南、新疆等近十个省区文史研究馆考察团组来“基地”开展活动,被党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化考察团誉为能撑得起“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这块牌子的“基地”。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还在《中华书画家》杂志撰文中称赞“基地”为“名副其实”。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争取自治区编办下发了《关于调整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制的批复》(内机编发〔2011〕140号),2012年,自治区编办又以《关于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制调整规范意见的批复》(内机编发〔2012〕162号)进一步核准文史馆职能职责、处室设置、人员编制、处级干部职数,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文史研究馆职能职责明确,部分干部任用到位,并通过一年试用,如期转正,各自都以良好状态进入工作角色,发挥应有作用。在年度实绩考核中,1个处室、4名处级干部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争取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2〕57号),从方向上解决了新时期文史研究馆发展问题。争取自治区政府下达了扩大馆员队伍建设规模(80名)计划,从工作主体上解决馆员队伍可持续发展问题。近期,已按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组织部的要求,着手年度馆员选聘的基础工作。
落实年度计划坚持科学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认真总结年度工作,开好年度工作会议。三项工作三位一体,紧密相连,事关全局,缺一不可。始终把落实年度计划工作摆在年度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力求年初给任务,年末要结果,工作大家一起干的成效。切实做好年度经费预决算,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同时,注重经费向业务建设倾斜。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制度,以保证年度决算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规范行为,以纪律约束操守。截至2012年,先后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工作制度》、《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及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藏作品收集管理制度》及陈列室、创作室、馆员接待室、阅览室、食堂管理制度。倡导全馆政策统一,关心照顾困难同志的理念,切实做到法律、纪律、制度包括福利面前人人平等,关心解决干部职工遇到的困难人人有责,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感受集体温暖。加强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建立了“三级责任制”、“三级联动”、“四个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党总支、支部工作责任制和相关规章制度,使党建工作步入了组织规范化轨道。“七·一”建党日在革命老区呼和浩特清水河县老牛湾召开了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了1个先进党支部、2名先进党务工作者、4名优秀共产党员。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的意见,制定了内蒙古文史馆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实施方案和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日程安排。2012年,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帮扶、稳步推进”的原则,为共建帮扶点清水河县北堡乡杜家沟村送去了5吨化肥、10台套电视机附属设备、3万元修路经费及几十件衣物。帮助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协助其提出了关于发展养殖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上报自治区扶贫办公室;下半年,还派专门工作组深入该村指导完成了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史馆的社会影响,努力让社会更加了解文史馆的职能和作用。全年共在国务院参事室、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官方网站上发表政务工作、业务活动消息21件,创历史新高;在9月15日《内蒙古日报》第四版正版刊发了《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书画作品选登》;内蒙古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刊《草原文化》,以第十五期标记,为文史馆编辑出版专号,较为系统地宣传文史馆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同时,注重媒体影像宣传资料的搜集、整理、留存和开发利用,印制各项活动广告、画册、简介、展览前言等宣传品扩大宣传范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文史馆的广泛关注。
【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馆长:张建华(蒙古族)
党组成员 巡视员:冯永林
党组成员 副馆长:孔令勋
党组成员 副馆长:百岁(蒙古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荣誉性、咨询性的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列入政府序列,归口统战联系。基本职能是组织和支持馆员、研究员履行“参政咨询、文史研究、艺术创作、统战联谊”等项职责。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文史研究组织处、艺术创作组织处、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管理处(行政处)、党总支。人员编制为29人,其中单列编制3人。
【参政咨询】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馆员参政咨询要“讲真话、察实情”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按着自治区政府关于把文史馆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政府文史咨询和文化统战工作部门的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关于进一步加强履行参政咨询工作职责的意见》,从履行参政咨询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对履行这项职责的思想认识,科学规范了参政咨询的工作程序。
确保馆员、研究员知情参政。通过采取邀请专家举办形式与任务分析会、学习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座谈会、馆员集体学习读书会等形式,及时向馆员、研究员传达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重要会议精神,通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之全面了解和掌握国情、党情、区情、民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参政咨询工作。
组织馆员代表参加自治区主席召开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议,列席自治区政协年度全体会议。今年自治区“两会”期间,又有“厉行节约、从简行政”,“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加强城镇建设规划过程中标志性建设”等三条馆员建议和意见,得到“两会”的关注。
组织馆员开展集体调研,提高《馆员建议》质量。先后组织协助馆员和党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化考察团赴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开展了“如何发挥文史研究馆在文化统战方面作用”、“红山文化遗址群落与元上都遗址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进行调研。“如何发挥文史研究馆在文化统战方面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加深了自治区政府关于“努力把文史研究馆办成高水平的文史咨询和文化统战工作部门”的理解,同时还团结调动了一批盟市从事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文史研究馆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期间,馆员张国材提出的《关于全区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固有特色保护的建议》,得到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主要领导的批示,也得到了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红山文化遗址群落与元上都遗址未来的保护与利用”由党中央文史研究馆赴蒙文化考察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批示,也引起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高度关注。目前,赤峰市政府、锡林郭勒盟行署、文化厅与文史馆已在协商下一步争取国家支持的工作意见。
【文史研究】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完成列入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内蒙古卷》编纂工作,现由党中央文史研究馆统一交付中华书局出版。如期向党中央馆上报了《突出民族特色,抓住地域特点,打造文化精品》体会文章。《内蒙古文史研究通览》编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共搜集《通览》12分卷所需目录6万余条、近600万字。筛选论文、著述1200余篇,近1000万字。完成通览的序、前言及部分分卷综述初稿撰写,完成了《内蒙古文史研究通览存目》编写大纲。其中历史卷、文物考古卷已送印清样,教育卷、宗教卷、民俗卷已基本定稿。为2013年文史研究馆建馆60周年献礼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志·文史研究馆志》、《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1953—2013)大事记》、《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传记》三部志书的编撰工作进展顺利,截至年底,三部志书已打出清样,现正在争取各方修改意见,三月底提交志书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赴河南省中牟县进行校姓蒙古族族源的认定。如期完成《内蒙古文史》4期编辑出版任务。共刊发以馆员、研究员撰稿为主的稿件近百篇,35万字;稿件的质量和刊物版式设计都有明显改进,已成为文史馆及时反映馆员、研究员及社会文史研究、艺术创作工作者的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平台,在社会也引起较大的反响。
馆员金峰出版发行了《金峰文集》(1-5辑);馆员邢野主编出版了100万字的《刘映元文集》,70万字的《走西口通鉴》,60万字的《呼和浩特大事记》;馆员舒振邦的《成吉思汗研究丛稿》、《忽必烈研究丛稿》、《草原文化研究丛稿》、《元朝大一统论丛》四部著作已完成初稿;馆员薄音湖在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了《成吉思汗去世地点与祭祀》。馆员郑少如承担主编的《西口文化》全年出版6期,其创办的包头大漠文化中心与达茂旗人民政府、明华能源集团共同举办的2012年中国首届敖伦苏木文化研讨会于11月在包头召开,现已着手编辑出版本论坛的论文集,为包头九原区政府策划举办《大九原》历史沿革展览。研究员刘国辰发表的长篇传记《记南禅寺宣慧老方丈》,在宗教界乃至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研究员邓九刚与党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共同策划的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已在内蒙古电视台播出。
【艺术创作】全年共举办主题书画展4次,主题文化活动1次。共组织馆员、研究员创作诗书画印作品近千件。6月先后在呼和浩特市、兰州市举办了《草原情·大漠风》——胡德尔、哈斯朝鲁馆员国画作品展和《草原情·陇原韵——蒙甘七杰国画作品联展》,有效地促进两地馆际文化交流。9月,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主题书画展——阳光礼赞》,展览以120幅书画作品的阵容,以“大好河山”、“鸟语花香”、“幸福人间”3个篇章,贯穿感恩惜福、阳光礼赞、讴歌赞美中国共产党的主题,受到自治区领导和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好评。12月,举办《书画走进百姓家——百名书画家四条屏特展》。共精选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区内外百名书画家为之创作的一百余套、400余幅书画作品,其创意、形式、规模均开创了自治区美术展览史上的先河。石玉平、曹化一等书画家的作品在展览前后均被人们选购收藏。年底前,应业内人士多次提议,以弘扬经典、推崇新作的理念,举办了《第二届诗书画印内蒙古》文化艺术界文人雅集活动,又一次以诗书画印的艺术表现形式,讴歌赞美内蒙古,也又一次向社会展示了内蒙古诗书画印的最高水平。
石玉平馆员与苏力德创作的青铜雕塑作品《鄂尔多斯婚礼》、《单于出猎图》,除参加“阳光礼赞”展览外,还获2012年内蒙古美术展览雕塑最高奖二等奖,还有多幅摄影作品参加了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举办澳门、内蒙古和成都的摄影展,石玉平还组织参与了出版《草原情、非洲梦》摄影作品画册和自治区大型系列丛书《大世界近看内蒙古》。馆员王德恭、康庄的书法作品参加了由国务院和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道德的力量——全国书法名家楹联大展”,并入选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的《全国书法名家楹联大展作品集》。馆员孟喜元参加了中华慈善总会书画捐赠活动举办的《明天会更好》,并捐赠了国画作品《套马图》,同年还被中国文联、文化部门提名为2012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艺术照相创作活动人物,其创作的作品《周汝昌》也应邀参展获奖并被收藏。馆员郝存祥组织乌兰察布书画院赴日本举办书画交流展取得成功。馆员若希桑布组织艺术家到内蒙古兴安盟边防支队慰问边防官兵,举办文化艺术进营房活动,为广大基层书画爱好者、老年大学学员进行艺术指导和专题画技讲座,还向“内蒙古红色摇篮”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捐赠巨幅画作《万马奔腾图》。馆员宝山的蒙文书法作品参加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中国书法创作大赛,并获金奖。张峻德的画作先后参加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走进鄂尔多斯》和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浩瀚草原美术展”。馆员程旭光、哈斯朝鲁创作完成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署的重大历史题材巨幅美术作品《鄂尔多斯婚礼》、《质孙宴》,等等。
【统战联谊】不断地创新统战联谊方式。大力弘扬和倡导馆员风范,以“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道德境界,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敢于直言的铮铮风骨,倾心公益的道德热肠”情怀,激励馆员不断提高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着力开发和利用文化统战资源,采取“走进去、请进来”方式,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扩大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范围。先后组织馆员与甘肃、安徽、云南、广西、江西、河南、新疆、党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及专家学者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利用文化统战优势,开展统战联谊活动搭桥铺路。馆员若希桑布向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赠送一幅《任重道远图》,还将2012年8月参加《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书画作品展》作品的拍卖款全部捐献给当地慈善机构,为文史馆文化统战工作争得荣誉。努力为馆员、研究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供服务。按照文史馆关于支持馆员文史研究艺术创作的计划,在利用“基地”提供场所的同时,还采取办书画展补助、馆藏书画作品和书籍、召开研创成果研讨会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馆员、研究员出成果。截至年底,这项资金达到了50余万元。适时组织馆员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连续两年春节期间深入基层连队搞《情系军营迎春笔会》,深入社区为居民写春联,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和子弟兵手中。通过馆员团结业内人士,不断壮大文史馆队伍。参事室、文史馆增添活力,最重要的是7个字,即“找人、做事、出成果。”首要的是找人。目前,文史馆有意识的团结经常来参与文史研究馆活动并要求当馆员的业内人士不下百人。
【自身建设】按照“加强学习型机关、研究型队伍、保障型服务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打基础、抓管理、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在文史研究馆自身建设上,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实施近期规划,重点落实年度安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使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施近期规划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截至2011年底,按规划进度完成“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的基础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文史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目前,“基地”建设基本达到了集研究、创作、馆藏、陈列、活动、小型食宿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立足内蒙古,面向北方省区市建“基地”宗旨,组织开展全国区域性活动的理念也开始体现。先后接待了甘肃、安徽、河南、新疆等近十个省区文史研究馆考察团组来“基地”开展活动,被党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化考察团誉为能撑得起“全国文史书画研究北方基地”这块牌子的“基地”。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还在《中华书画家》杂志撰文中称赞“基地”为“名副其实”。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争取自治区编办下发了《关于调整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制的批复》(内机编发〔2011〕140号),2012年,自治区编办又以《关于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制调整规范意见的批复》(内机编发〔2012〕162号)进一步核准文史馆职能职责、处室设置、人员编制、处级干部职数,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文史研究馆职能职责明确,部分干部任用到位,并通过一年试用,如期转正,各自都以良好状态进入工作角色,发挥应有作用。在年度实绩考核中,1个处室、4名处级干部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争取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2〕57号),从方向上解决了新时期文史研究馆发展问题。争取自治区政府下达了扩大馆员队伍建设规模(80名)计划,从工作主体上解决馆员队伍可持续发展问题。近期,已按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组织部的要求,着手年度馆员选聘的基础工作。
落实年度计划坚持科学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认真总结年度工作,开好年度工作会议。三项工作三位一体,紧密相连,事关全局,缺一不可。始终把落实年度计划工作摆在年度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力求年初给任务,年末要结果,工作大家一起干的成效。切实做好年度经费预决算,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同时,注重经费向业务建设倾斜。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制度,以保证年度决算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规范行为,以纪律约束操守。截至2012年,先后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工作制度》、《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及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藏作品收集管理制度》及陈列室、创作室、馆员接待室、阅览室、食堂管理制度。倡导全馆政策统一,关心照顾困难同志的理念,切实做到法律、纪律、制度包括福利面前人人平等,关心解决干部职工遇到的困难人人有责,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感受集体温暖。加强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建立了“三级责任制”、“三级联动”、“四个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党总支、支部工作责任制和相关规章制度,使党建工作步入了组织规范化轨道。“七·一”建党日在革命老区呼和浩特清水河县老牛湾召开了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了1个先进党支部、2名先进党务工作者、4名优秀共产党员。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的意见,制定了内蒙古文史馆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实施方案和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日程安排。2012年,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帮扶、稳步推进”的原则,为共建帮扶点清水河县北堡乡杜家沟村送去了5吨化肥、10台套电视机附属设备、3万元修路经费及几十件衣物。帮助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协助其提出了关于发展养殖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上报自治区扶贫办公室;下半年,还派专门工作组深入该村指导完成了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史馆的社会影响,努力让社会更加了解文史馆的职能和作用。全年共在国务院参事室、党中央文史研究馆官方网站上发表政务工作、业务活动消息21件,创历史新高;在9月15日《内蒙古日报》第四版正版刊发了《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书画作品选登》;内蒙古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刊《草原文化》,以第十五期标记,为文史馆编辑出版专号,较为系统地宣传文史馆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同时,注重媒体影像宣传资料的搜集、整理、留存和开发利用,印制各项活动广告、画册、简介、展览前言等宣传品扩大宣传范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文史馆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