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贺海钧
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春英
区 长:史文煜
政协主席:韩立新
武装部长:姚宏宇
政 委:陈书
【概况】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历史上曾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总面积4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下辖2个镇,49个行政村,1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近51万。聚居着蒙古、汉、回、达斡尔等26个民族,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汉佛教、喇嘛教、天主教5个宗教界别。
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6.9亿元,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0.5∶58。财政收入完成20亿元,年均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8.8%,可用财力达到8.4亿元。
【农业】全面贯彻“南菜北薯”战略,年产蔬菜30万吨,成为包头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华鹿、祥利丰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区蔬菜保护地面积2.8万亩,果树、葡萄种植面积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特色种养基地60个;年供种苗3 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苗培育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达到32个,佳园、沙尔沁、南海黄河金翅等绿色品牌农产品畅销区内外;鹿王羊绒、金骆驼酒业等15家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增加值3.3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 000亩;整理土地面积3.3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累计发放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惠农支农资金1.5亿元。
【工业】投资90亿元的包铝2×33万千瓦自备电厂、30万吨电解铝综合技改、2万吨精铝和30万吨碳素等项目开工建设,带动铝产业加速向煤电铝一体及氧化铝配套方向转变发展;引进实施铝轮毂、铝型材、化成箔、铝合金铸件等产业延伸与配套项目,具备了铝轮毂250万只、铝型材10万吨、化成箔2 200万平方米、铝合金汽车配件75万件、电解铝4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煤电铝及铝深加工产业基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德国南方化工、锐博镍钴新材料、鑫环机械、晟丰高速列车提速弹簧等项目建成投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吸引矿山机械等14户“城中企”入园转型发展;推动资源型产业改造升级,包钢整合杨圪塄矿业优质焦煤综合改造项目获得自治区批准;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贷款贴息和争取扶持资金超亿元。铝业园区实现规划扩容。园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至70平方公里。2012年,入园企业128家,已建成投产85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成为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长15.8%。
【物流业】成立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区,公积板、东兴、古城湾、国际陆港四大物流基地带动全区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华通、铁鑫、伊东、公铁等物流企业稳步壮大,天蒙石油建成投入运营,中石油30万立方米管道油库、华资40万吨国家储备糖库等项目有序推进,引进华电、中铝国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党中央企业投资百亿元建设环保物流基地,截至目前,现代物流园区已入驻企业398户,累计实现税收17亿元。
【商贸服务业】维多利、新天地、蓝泽汇金、华冠四大商业广场顺利实施,巴彦塔拉大街黄金产业带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欣龙商贸城、红星·美凯龙、乔家金街、鹏成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一批大型商贸专业市场建成投入运营,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全聚德、包百大楼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经营,商业业态和经营档次大幅提升。
【旅游业】深入挖掘西口、老包头、民俗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编制完成《东河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南海湿地风景区晋升国家“AAAA”级景区,实施了中国黄河湿地博物馆、金骆驼酒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电力科技博物馆、保利体育休闲公园、东坝湿地度假村等项目,打造西口文化节、老包头风情旅游节、南海湿地风情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旅游接待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获“中国最具文化魅力旅游名区”称号。
【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北梁棚户区改造,力争四年规划,三年完成搬迁任务。确立以巴彦塔拉大街为轴心打造20公里黄金产业带、南部组团打造占地约72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滨湖新区、北部组团打造占地约13平方公里的多元文化旅游区、东部组团打造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区的 “一轴三组团”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城市框架大幅拉开。
投资30亿元新改扩建包伊公路、站南路、工业南路、公园北路以及铝业园区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小街巷97条;通过小锅炉并网、供热二次管网改造,改善供热面积700万平方米;实施巴彦塔拉大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改扩建东污水和铝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5万吨;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70万平方米;健康水工程惠及群众30万人;完成大包铁路电气化工程、集包铁路第二增线、G6高速和110国道改扩建征拆任务,保证了国家、自治区重点交通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城市管理】以“三城同创”为契机,注重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加大对市容“十乱”现象、“五小行业”清理力度,市容环境和城区面貌明显改观;拆除违法建设25万平方米,制止非法圈地1 700亩,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25起,有效遏制违法用地行为。深入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工程,大青山南坡绿化、三北四期防护林等种植树木1 000余万株(丛);投资4.8亿元、21.3公里的黄河堤坝护堤工程东河段全线贯通,黄河湿地、白银湖等生态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完成主城区“三片两线”污染源企业搬迁,拆除和整治燃煤锅炉533台,取缔违规煤场、砖窑106个。
【科技】设立国家、自治区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企业内部产品技术研发部门27个,科研成果多次荣获自治区、包头市科技进步奖。
【教育】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年内实施铁路中学迁建,回中新校区建设,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
【文化】加大文化遗产和北梁古建筑保护力度,启用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事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卫生】投资2 700万元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全区98个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部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制度,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实现全覆盖。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投资4 000万元、建筑规模8 300平方米的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农民转移就业6.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无零就业家庭出现;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5.8万人,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5亿元。民生保障扩面提标。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城市低保标准提高2倍,社区主任、环卫一线工人月工资增长3倍;农村低保标准提高7倍,达到全市最高水平;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5亿多元。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贺海钧
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春英
区 长:史文煜
政协主席:韩立新
武装部长:姚宏宇
政 委:陈书
【概况】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历史上曾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总面积4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下辖2个镇,49个行政村,1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近51万。聚居着蒙古、汉、回、达斡尔等26个民族,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汉佛教、喇嘛教、天主教5个宗教界别。
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6.9亿元,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0.5∶58。财政收入完成20亿元,年均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8.8%,可用财力达到8.4亿元。
【农业】全面贯彻“南菜北薯”战略,年产蔬菜30万吨,成为包头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华鹿、祥利丰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区蔬菜保护地面积2.8万亩,果树、葡萄种植面积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特色种养基地60个;年供种苗3 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苗培育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达到32个,佳园、沙尔沁、南海黄河金翅等绿色品牌农产品畅销区内外;鹿王羊绒、金骆驼酒业等15家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增加值3.3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 000亩;整理土地面积3.3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累计发放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惠农支农资金1.5亿元。
【工业】投资90亿元的包铝2×33万千瓦自备电厂、30万吨电解铝综合技改、2万吨精铝和30万吨碳素等项目开工建设,带动铝产业加速向煤电铝一体及氧化铝配套方向转变发展;引进实施铝轮毂、铝型材、化成箔、铝合金铸件等产业延伸与配套项目,具备了铝轮毂250万只、铝型材10万吨、化成箔2 200万平方米、铝合金汽车配件75万件、电解铝4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煤电铝及铝深加工产业基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德国南方化工、锐博镍钴新材料、鑫环机械、晟丰高速列车提速弹簧等项目建成投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吸引矿山机械等14户“城中企”入园转型发展;推动资源型产业改造升级,包钢整合杨圪塄矿业优质焦煤综合改造项目获得自治区批准;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贷款贴息和争取扶持资金超亿元。铝业园区实现规划扩容。园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至70平方公里。2012年,入园企业128家,已建成投产85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成为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长15.8%。
【物流业】成立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区,公积板、东兴、古城湾、国际陆港四大物流基地带动全区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华通、铁鑫、伊东、公铁等物流企业稳步壮大,天蒙石油建成投入运营,中石油30万立方米管道油库、华资40万吨国家储备糖库等项目有序推进,引进华电、中铝国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党中央企业投资百亿元建设环保物流基地,截至目前,现代物流园区已入驻企业398户,累计实现税收17亿元。
【商贸服务业】维多利、新天地、蓝泽汇金、华冠四大商业广场顺利实施,巴彦塔拉大街黄金产业带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欣龙商贸城、红星·美凯龙、乔家金街、鹏成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一批大型商贸专业市场建成投入运营,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全聚德、包百大楼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经营,商业业态和经营档次大幅提升。
【旅游业】深入挖掘西口、老包头、民俗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编制完成《东河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南海湿地风景区晋升国家“AAAA”级景区,实施了中国黄河湿地博物馆、金骆驼酒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电力科技博物馆、保利体育休闲公园、东坝湿地度假村等项目,打造西口文化节、老包头风情旅游节、南海湿地风情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旅游接待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获“中国最具文化魅力旅游名区”称号。
【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北梁棚户区改造,力争四年规划,三年完成搬迁任务。确立以巴彦塔拉大街为轴心打造20公里黄金产业带、南部组团打造占地约72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滨湖新区、北部组团打造占地约13平方公里的多元文化旅游区、东部组团打造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区的 “一轴三组团”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城市框架大幅拉开。
投资30亿元新改扩建包伊公路、站南路、工业南路、公园北路以及铝业园区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小街巷97条;通过小锅炉并网、供热二次管网改造,改善供热面积700万平方米;实施巴彦塔拉大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改扩建东污水和铝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5万吨;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70万平方米;健康水工程惠及群众30万人;完成大包铁路电气化工程、集包铁路第二增线、G6高速和110国道改扩建征拆任务,保证了国家、自治区重点交通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城市管理】以“三城同创”为契机,注重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加大对市容“十乱”现象、“五小行业”清理力度,市容环境和城区面貌明显改观;拆除违法建设25万平方米,制止非法圈地1 700亩,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25起,有效遏制违法用地行为。深入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工程,大青山南坡绿化、三北四期防护林等种植树木1 000余万株(丛);投资4.8亿元、21.3公里的黄河堤坝护堤工程东河段全线贯通,黄河湿地、白银湖等生态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完成主城区“三片两线”污染源企业搬迁,拆除和整治燃煤锅炉533台,取缔违规煤场、砖窑106个。
【科技】设立国家、自治区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企业内部产品技术研发部门27个,科研成果多次荣获自治区、包头市科技进步奖。
【教育】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年内实施铁路中学迁建,回中新校区建设,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
【文化】加大文化遗产和北梁古建筑保护力度,启用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事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卫生】投资2 700万元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全区98个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部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制度,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实现全覆盖。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投资4 000万元、建筑规模8 300平方米的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农民转移就业6.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无零就业家庭出现;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5.8万人,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5亿元。民生保障扩面提标。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城市低保标准提高2倍,社区主任、环卫一线工人月工资增长3倍;农村低保标准提高7倍,达到全市最高水平;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5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