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领导名录】
所长 党委副书记:侯向阳
党委书记 副所长:王育青(蒙古族)
纪委书记 副所长:李志勇
【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3个,其中,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条财处;专业研究室5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保存库、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旱生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农科院野外观测台站2个、试验基地4个、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试验站、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试验站、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以及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现有在职职工167人,其中科技人员119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8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9人)。
【科学研究进展】面向草业科技前沿,积极筹划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全年在研项目47项,合同经费4204.65万元。其中新增项目25项,合同经费3457.8万元;新增项目中主持22项,合同经费3366.8万元。
积极培育和凝练重大成果,2012年研究所承担的“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登记新品种2个;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各类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篇。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研究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2012年招聘博士3人,硕士3人,充实到科研和管理岗位,增强研究所的科研实力,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重视和加强科技人员的学习培训。2012年有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先后推荐27人次参加国家、农业部、自治区等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班;为建立一支高效、务实、优质服务的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公开竞聘10个主任助理岗位;选贤用能,公开竞聘1个处级岗位。
积极宣传,吸引优秀生源。201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2名,配合合作导师、接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名;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开题、中期、毕业答辩等管理工作,3名硕士、3名博士顺利毕业,1名博士后出站。
【合作与交流】发挥主导作用,拓展战略合作伙伴。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初级生产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等国内优势单位,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研究所联合组建了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俄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已获得批复并举行揭牌仪式。
组织15人次专家学者先后赴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先后请进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国、韩国等国外专家32余人次到研究所交流,组织各类学术报告21场;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在俄罗斯乌兰乌德市联合举办2012年欧亚温带草原东缘草地监测、评价与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中俄双方20多位专家出席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该会议的召开,为推动草原所中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兴农】围绕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加强科研攻关和集成配套。实施草原鼠病虫害综合防治行动,分别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和河北康保建立2个基地,推广示范草地螟优势寄生蜂繁殖及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累积防治草原面积5200亩;加强草原播种、收获、加工配套机械研发,累积示范面积3100亩,培训农牧民及相关技术人员207人;半隐蔽沙障栽植机研制与综合配套技术在呼伦贝尔流动沙地、库布齐沙地、乌兰布和沙地分别进行生产推广试验,累积试验面积约6000亩;利用免耕播种技术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榆树村建立人工草地1200亩;利用研发的荒漠草原承载力与家畜配置综合技术在天然草地试验示范区围栏6000亩,推广示范面积5000亩,带动牧户80户,核心示范区经济效益200万元,推广区经济效益700万元。
加强高产人工草地建植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依托2个农业部野外台站和土默特左旗,建立苜蓿高产试验示范区3个,筛选优良品种组合和水肥耦合栽培管理技术,示范面积10000亩;依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针对林西县紫花苜蓿种植及收获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干草调制及青贮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累积牧户60余户,指导面积6000余亩;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土默特左旗、沙尔沁、多伦、蓝旗等地区,建立新品种高产种子田1000余亩,推广种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中草5号紫花苜蓿”、“土默特扁蓿豆”、“林西达乌里胡枝子”、“草原3号杂花苜蓿”等优良牧草新品种4000余亩,辐射带动地方种草25000余亩。
【基地建设】研究所目前拥有科技创新平台3个,包括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牧草改良中心(建设中)和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科技支撑平台5个,包括农业部沙尔沁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玉树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苏尼特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012年新增农业部草原机械装备试验站,目前正在建设中;拥有科技服务平台1个,为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中);国际合作平台1个,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2012年新增草原生态与可持续利用中俄联合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获得批复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正在建设中。
【条件建设】通过维护、维修、购置设备,完善各试验基地的科研、生活条件,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生活环境;做好科研条件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等工作。2012年编制并上报欧亚中心可研报告、2012年修购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修购项目规划方案;做好条件建设项目的执行管理工作。完成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改造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以及组织施工工作,目前工程任务已基本完成。组织安排并完成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东大门道路及附属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施工;做好项目的验收工作。完成沙尔沁牧草资源野外台站建设项目、牧草机械中试熟化项目、2009年修购项目(旱棚)的验收工作以及2011年修购项目(达旗站基础设施改造)的初验工作。
【重要活动】1月,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重点牧区草原”生产生态生活“配套保障技术及适应性管理模式研究”正式启动。6月,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初级生产部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7月,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执行主任奥斯丁(NickAustin)博士,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2013年国际草地大会主席坎普(DavidKemp)教授等一行5人到草原所访问。同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乌布古诺夫研究员一行4人到草原所访问。9月,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联合举办草场植被状态快速评估培训班。同月,获得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0月,获得1项国家自然基金与俄罗斯RFBR联合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12月,成立了“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并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领导名录】
所长 党委副书记:侯向阳
党委书记 副所长:王育青(蒙古族)
纪委书记 副所长:李志勇
【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3个,其中,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条财处;专业研究室5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保存库、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旱生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农科院野外观测台站2个、试验基地4个、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试验站、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试验站、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以及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现有在职职工167人,其中科技人员119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8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9人)。
【科学研究进展】面向草业科技前沿,积极筹划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全年在研项目47项,合同经费4204.65万元。其中新增项目25项,合同经费3457.8万元;新增项目中主持22项,合同经费3366.8万元。
积极培育和凝练重大成果,2012年研究所承担的“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登记新品种2个;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各类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篇。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研究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2012年招聘博士3人,硕士3人,充实到科研和管理岗位,增强研究所的科研实力,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重视和加强科技人员的学习培训。2012年有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先后推荐27人次参加国家、农业部、自治区等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班;为建立一支高效、务实、优质服务的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公开竞聘10个主任助理岗位;选贤用能,公开竞聘1个处级岗位。
积极宣传,吸引优秀生源。201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2名,配合合作导师、接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名;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开题、中期、毕业答辩等管理工作,3名硕士、3名博士顺利毕业,1名博士后出站。
【合作与交流】发挥主导作用,拓展战略合作伙伴。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初级生产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等国内优势单位,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研究所联合组建了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俄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已获得批复并举行揭牌仪式。
组织15人次专家学者先后赴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先后请进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国、韩国等国外专家32余人次到研究所交流,组织各类学术报告21场;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在俄罗斯乌兰乌德市联合举办2012年欧亚温带草原东缘草地监测、评价与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中俄双方20多位专家出席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该会议的召开,为推动草原所中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兴农】围绕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加强科研攻关和集成配套。实施草原鼠病虫害综合防治行动,分别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和河北康保建立2个基地,推广示范草地螟优势寄生蜂繁殖及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累积防治草原面积5200亩;加强草原播种、收获、加工配套机械研发,累积示范面积3100亩,培训农牧民及相关技术人员207人;半隐蔽沙障栽植机研制与综合配套技术在呼伦贝尔流动沙地、库布齐沙地、乌兰布和沙地分别进行生产推广试验,累积试验面积约6000亩;利用免耕播种技术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榆树村建立人工草地1200亩;利用研发的荒漠草原承载力与家畜配置综合技术在天然草地试验示范区围栏6000亩,推广示范面积5000亩,带动牧户80户,核心示范区经济效益200万元,推广区经济效益700万元。
加强高产人工草地建植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依托2个农业部野外台站和土默特左旗,建立苜蓿高产试验示范区3个,筛选优良品种组合和水肥耦合栽培管理技术,示范面积10000亩;依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针对林西县紫花苜蓿种植及收获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干草调制及青贮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累积牧户60余户,指导面积6000余亩;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土默特左旗、沙尔沁、多伦、蓝旗等地区,建立新品种高产种子田1000余亩,推广种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中草5号紫花苜蓿”、“土默特扁蓿豆”、“林西达乌里胡枝子”、“草原3号杂花苜蓿”等优良牧草新品种4000余亩,辐射带动地方种草25000余亩。
【基地建设】研究所目前拥有科技创新平台3个,包括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牧草改良中心(建设中)和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科技支撑平台5个,包括农业部沙尔沁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玉树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苏尼特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012年新增农业部草原机械装备试验站,目前正在建设中;拥有科技服务平台1个,为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中);国际合作平台1个,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2012年新增草原生态与可持续利用中俄联合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获得批复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正在建设中。
【条件建设】通过维护、维修、购置设备,完善各试验基地的科研、生活条件,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生活环境;做好科研条件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等工作。2012年编制并上报欧亚中心可研报告、2012年修购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修购项目规划方案;做好条件建设项目的执行管理工作。完成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改造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以及组织施工工作,目前工程任务已基本完成。组织安排并完成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东大门道路及附属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施工;做好项目的验收工作。完成沙尔沁牧草资源野外台站建设项目、牧草机械中试熟化项目、2009年修购项目(旱棚)的验收工作以及2011年修购项目(达旗站基础设施改造)的初验工作。
【重要活动】1月,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重点牧区草原”生产生态生活“配套保障技术及适应性管理模式研究”正式启动。6月,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初级生产部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7月,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执行主任奥斯丁(NickAustin)博士,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2013年国际草地大会主席坎普(DavidKemp)教授等一行5人到草原所访问。同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与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乌布古诺夫研究员一行4人到草原所访问。9月,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联合举办草场植被状态快速评估培训班。同月,获得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0月,获得1项国家自然基金与俄罗斯RFBR联合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12月,成立了“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并举行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