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2卷  /  教育 卫生 体育

2022卷

  • 教育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综述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以下简称“自治区教育厅”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教育工委”为自治区党委的派出机构,与自治区教育厅合署办公。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自治区教育厅,接受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承担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组织研究教育领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协调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要求等。设置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负责处理领导小组秘书组日常事务。自治区教育厅的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承担领导小组秘书组相关工作,接受领导小组秘书组的统筹协调。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工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相关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工委22个内设机构,8个所属二级单位。

    【教育机构基本数据】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7432所在校学生384.71万人教职工40.9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68万人。按学段分幼儿园4436所,在园幼儿60.42万人;小学1661所,在校生140.85万人;初中719所,在校生66.55万人普通高中307所在校生41.1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0所,在校生17.87万人。高等教育学校55所58个办学实体,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7所19个办学实体,含民办普通本科学校1所、独立学院1所,高职高专学校37所38个办学实体,成人高校1所内蒙古开放大学。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0.68万人、在学研究生3.39万人博士研究生2253人

    全区学前三年毛园率90.2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全国为88.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6.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5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全国为95.4%),自治区103个旗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4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全国为91.4%。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7%以上。

    【教育改革】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11项主要任务、16项重点举措,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制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任务分工与工作安排清单、具体举措清单和负面清单,形成“1+3”措施体系。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机制,建立师范类专业评估认证体系,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自治区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实现高考考生“精准加分”。协助自治区人大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条例》、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组织大中小学生宪法在线学习1.22亿人次,参与率62.31%,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及体育、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构建起新时代全面加强体美劳工作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全区高校在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91项,占总数的36%。推进驻呼7所高校与呼和浩特市共建“一区两基地”内蒙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校协同创新基地和高校创业实训基地。在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开展党的建设、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7个专项研究,项目立项337项,团队立项11项。重点支持“草原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科研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建立健全高校科学的学术规范和评价导向。推动设立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5亿元,强化对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稳定性支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支持高校设立37个重大研究领域的高校科研平台和27个培育平台。自治区教育厅与上海市教委签订“沪蒙深化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两地23所高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推动两地教育深度合作。自治区教育厅与陕西省教育厅等共同发起建立西北地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协同发展机制。支持内蒙古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教委签订《京蒙教育对口协作框架协议》,争取到2000万元协作资金,指导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

    【落实中小学“双减”政策】  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重和校外培训负担重。把“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成立由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组建“双减”工作专班,加强统筹管理,多部门合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截至2021年底,全区审批备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由2647家压减至199家,压减92.48%。全区12个盟市全部完成“营转非”任务。制定义务教育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和作业设计指南,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落实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推行课后服务,实现市县、义务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学生、工作日“四个全覆盖”。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服务性收费为补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明确收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在全区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七个一”活动,助力“双减”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保障】  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教育部门财政总投入4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1%。2021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各类教育专项资金120.7亿元,较上年增加8.1亿元,增长7.2%。启动实施第二期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全区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7.25亿元惠及学生425.9万人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区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坚持“应用为本”,建成四级教研网络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137场,总观看点数36304点。开展对盟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通过督导评价,推动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启动常态化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自治区校园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机制和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责任制。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护学岗设置率等均达到10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加强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师生健康监测全覆盖,疫苗接种应接尽接,保障疫情地区“停课不停学”“关爱不断线”,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健康。在疫情突发时,提前谋划各类教育考试组考工作,协调各地各部门出台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确保考生应考尽考,为考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特色教育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制订出台《关于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成长效化、科学化工作机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专题培训,全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师36万人次参加。全区高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课,落实学分和课时要求。建立一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加强理论阐释。每学期开学,组织全区300多万大中小学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题,同上“开学第一课”,打造“现象级”思政课。以承办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义务教育阶段18年级13.6万名学生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5个盟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自治区成立教材委员会,出台大中小学教材管理相关制度,建立教材“五级审核”机制,切实把好教材政治关。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治区通过多措并举配齐配强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并分层分类分批培训,开通“优课在线”平台和“国家统编教材”广电网络专区确保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直达农家牧户等方式,加强师资和优质教学资源保障。推进“童语同音”计划,全区民族幼儿园5.09万名幼儿从2021年春季学期起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保育教育。

    【思政教育建设】  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成立3个专家团队,建立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出台1+N配套文件,召开观摩培训会,部署3个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从教材、教学、评价、教师等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区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师生比都达到国家标准。年内,36人获得全国思政工作十大类奖项,其中3人首次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教育厅获优秀组织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  推行“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帮您办”,提供服务300余万人次,群众满意率100%。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天候不断线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2021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4.28%,较上年同期提高16.17个百分点。实施高考学生服务提质行动,研发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帮助考生便捷、直观地获取志愿填报相关的参考信息。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5.5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57%,均达到国家要求。

    【义务教育】  全区103个旗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实现全域通过。启动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一期项目。

    【普通高中教育】  支持25所示范性高中开展创新实验室建设,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完成深化中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高考加分改革平稳落地,推进高考精准加分,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持续推动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和体质管理,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  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加大专业布点调控力度,2021年,高职新增装备制造、养老服务等239个专业布点,同步撤销186个服务产业能力不强的专业布点。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启动自治区级“双高”“双优”项目建设,60所职业院校、36个专业群、161个专业立项建设。制订“十四五”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方案,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规范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组织82所职业院校开展11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参与学生约2.2万人。

    【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获奖22项,其中一等奖1项;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获奖14项,其中一等奖1项。

    【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各职业院校送教下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年内开展职业培训17万余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高等教育

     

    【内蒙古高校内涵建设】  2019—2021年,累计14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189个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3个。内蒙古大学“生物科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内蒙古大学等7所高校的12个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科研创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办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高校有3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组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等6个专家组织。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内蒙古自治区获4项金奖、11项银奖、41项铜奖和1项专项奖,实现大赛金奖零的突破。建立“三省一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高校开放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

     

    其他教育

     

    【特殊教育】  着力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启动新一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鼓励20万人口以上旗县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数据核对机制,实现“一人一案”。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新课标教材培训,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民办教育】  加强民办教育管理,不断完善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相关制度,修订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制定印发《加强全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若干措施》《驻呼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选派工作办法》《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做好民办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参民”治理,开展民办学校幼儿园规范发展专项行动。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民办教育管理系统”并顺利运行,通过该系统实现全区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和规范管理信息化等。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组织师德政策培训约35万人次、警示教育约29万人次、优秀教师巡回宣讲155次。坚持典型引领,2个教师家庭获评全国首批教育世家、5名教师入选“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3所高校获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团队称号。开展师德专项整治,查处师德失范问题140起。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十余项改革政策,分类推进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国考和定期注册改革。推动6个盟市的7个旗县启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启动“优师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特岗计划”,拓展乡村教师队伍补充渠道。实施“国培”“区培”等培训计划,累计培训教师约6.3万人次,持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年内高校入选“长江学者”青年项目1人、刚性引进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博士人才287人。郝文婷  刘彦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教育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综述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以下简称“自治区教育厅”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教育工委”为自治区党委的派出机构,与自治区教育厅合署办公。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自治区教育厅,接受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承担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组织研究教育领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协调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要求等。设置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负责处理领导小组秘书组日常事务。自治区教育厅的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承担领导小组秘书组相关工作,接受领导小组秘书组的统筹协调。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工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相关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工委22个内设机构,8个所属二级单位。

    【教育机构基本数据】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7432所在校学生384.71万人教职工40.9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68万人。按学段分幼儿园4436所,在园幼儿60.42万人;小学1661所,在校生140.85万人;初中719所,在校生66.55万人普通高中307所在校生41.1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0所,在校生17.87万人。高等教育学校55所58个办学实体,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7所19个办学实体,含民办普通本科学校1所、独立学院1所,高职高专学校37所38个办学实体,成人高校1所内蒙古开放大学。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0.68万人、在学研究生3.39万人博士研究生2253人

    全区学前三年毛园率90.2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全国为88.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6.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5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全国为95.4%),自治区103个旗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4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全国为91.4%。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7%以上。

    【教育改革】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11项主要任务、16项重点举措,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制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任务分工与工作安排清单、具体举措清单和负面清单,形成“1+3”措施体系。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机制,建立师范类专业评估认证体系,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自治区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实现高考考生“精准加分”。协助自治区人大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条例》、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组织大中小学生宪法在线学习1.22亿人次,参与率62.31%,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及体育、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构建起新时代全面加强体美劳工作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全区高校在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91项,占总数的36%。推进驻呼7所高校与呼和浩特市共建“一区两基地”内蒙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校协同创新基地和高校创业实训基地。在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开展党的建设、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7个专项研究,项目立项337项,团队立项11项。重点支持“草原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科研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建立健全高校科学的学术规范和评价导向。推动设立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5亿元,强化对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稳定性支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支持高校设立37个重大研究领域的高校科研平台和27个培育平台。自治区教育厅与上海市教委签订“沪蒙深化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两地23所高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推动两地教育深度合作。自治区教育厅与陕西省教育厅等共同发起建立西北地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协同发展机制。支持内蒙古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教委签订《京蒙教育对口协作框架协议》,争取到2000万元协作资金,指导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

    【落实中小学“双减”政策】  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重和校外培训负担重。把“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成立由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组建“双减”工作专班,加强统筹管理,多部门合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截至2021年底,全区审批备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由2647家压减至199家,压减92.48%。全区12个盟市全部完成“营转非”任务。制定义务教育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和作业设计指南,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落实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推行课后服务,实现市县、义务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学生、工作日“四个全覆盖”。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服务性收费为补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明确收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在全区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七个一”活动,助力“双减”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保障】  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教育部门财政总投入4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1%。2021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各类教育专项资金120.7亿元,较上年增加8.1亿元,增长7.2%。启动实施第二期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全区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7.25亿元惠及学生425.9万人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区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坚持“应用为本”,建成四级教研网络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137场,总观看点数36304点。开展对盟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通过督导评价,推动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启动常态化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自治区校园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机制和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责任制。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护学岗设置率等均达到10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加强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师生健康监测全覆盖,疫苗接种应接尽接,保障疫情地区“停课不停学”“关爱不断线”,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健康。在疫情突发时,提前谋划各类教育考试组考工作,协调各地各部门出台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确保考生应考尽考,为考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特色教育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制订出台《关于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成长效化、科学化工作机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专题培训,全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师36万人次参加。全区高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课,落实学分和课时要求。建立一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加强理论阐释。每学期开学,组织全区300多万大中小学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题,同上“开学第一课”,打造“现象级”思政课。以承办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义务教育阶段18年级13.6万名学生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5个盟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自治区成立教材委员会,出台大中小学教材管理相关制度,建立教材“五级审核”机制,切实把好教材政治关。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治区通过多措并举配齐配强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并分层分类分批培训,开通“优课在线”平台和“国家统编教材”广电网络专区确保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直达农家牧户等方式,加强师资和优质教学资源保障。推进“童语同音”计划,全区民族幼儿园5.09万名幼儿从2021年春季学期起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保育教育。

    【思政教育建设】  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成立3个专家团队,建立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出台1+N配套文件,召开观摩培训会,部署3个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从教材、教学、评价、教师等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区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师生比都达到国家标准。年内,36人获得全国思政工作十大类奖项,其中3人首次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教育厅获优秀组织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  推行“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帮您办”,提供服务300余万人次,群众满意率100%。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天候不断线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2021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4.28%,较上年同期提高16.17个百分点。实施高考学生服务提质行动,研发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帮助考生便捷、直观地获取志愿填报相关的参考信息。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5.5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57%,均达到国家要求。

    【义务教育】  全区103个旗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实现全域通过。启动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一期项目。

    【普通高中教育】  支持25所示范性高中开展创新实验室建设,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完成深化中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高考加分改革平稳落地,推进高考精准加分,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持续推动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和体质管理,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  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加大专业布点调控力度,2021年,高职新增装备制造、养老服务等239个专业布点,同步撤销186个服务产业能力不强的专业布点。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启动自治区级“双高”“双优”项目建设,60所职业院校、36个专业群、161个专业立项建设。制订“十四五”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方案,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规范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组织82所职业院校开展11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参与学生约2.2万人。

    【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获奖22项,其中一等奖1项;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获奖14项,其中一等奖1项。

    【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各职业院校送教下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年内开展职业培训17万余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高等教育

     

    【内蒙古高校内涵建设】  2019—2021年,累计14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189个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3个。内蒙古大学“生物科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内蒙古大学等7所高校的12个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科研创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办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高校有3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组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等6个专家组织。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内蒙古自治区获4项金奖、11项银奖、41项铜奖和1项专项奖,实现大赛金奖零的突破。建立“三省一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高校开放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

     

    其他教育

     

    【特殊教育】  着力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启动新一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鼓励20万人口以上旗县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数据核对机制,实现“一人一案”。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新课标教材培训,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民办教育】  加强民办教育管理,不断完善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相关制度,修订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制定印发《加强全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若干措施》《驻呼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选派工作办法》《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做好民办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参民”治理,开展民办学校幼儿园规范发展专项行动。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民办教育管理系统”并顺利运行,通过该系统实现全区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和规范管理信息化等。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组织师德政策培训约35万人次、警示教育约29万人次、优秀教师巡回宣讲155次。坚持典型引领,2个教师家庭获评全国首批教育世家、5名教师入选“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3所高校获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团队称号。开展师德专项整治,查处师德失范问题140起。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十余项改革政策,分类推进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国考和定期注册改革。推动6个盟市的7个旗县启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启动“优师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特岗计划”,拓展乡村教师队伍补充渠道。实施“国培”“区培”等培训计划,累计培训教师约6.3万人次,持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年内高校入选“长江学者”青年项目1人、刚性引进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博士人才287人。郝文婷  刘彦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