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卷
【概况】 集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1956年建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3年末撤市设区,2012年9月,国家批准恢复设立集宁海关。行政区域面积404.8平方千米。区辖1个乡、1个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2021年,常住人口40多万,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17个民族,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919元,比上年增长6.2%;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1112元,比上年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2亿元,比上年下降8.5%。
【农业】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启动建设1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推动李老虎村民宿聚落项目建设,推动霸王河村、师家村农业示范型大棚种植园区、白海子镇圣家营万吨冷库二期项目,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工作,排查农业设施1703个,未发现违法违规问题。
【工业】 中弘紫晶一期投入使用,阿里巴巴主体建成,服务外包座席超1万席,成功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推进京宁二期,东阳光、海立新增生产线24条,年产8000万只的海立电容器项目开工建设,华瑞碳素、三信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南大光电年产7200吨三氟化氮的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乌兰察布氟硅电子新材料基地初具规模。
【城市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多规合一”,修编完成《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2030)》,编制完成河东北、河东南、现代物流园区、巴音、马莲渠乡新集镇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24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现代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新建、续建京红路等14条道路,铺设供热、给排水、燃气管网65.3千米,新建换热站12座,完成红海子水厂建设,新增供水能力1.2万吨/日,推进红海子、巴音、白家湾水源地建设及热源厂、换热站自动节能改造工程。推动永安、康宁等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圣家营、益武堂等4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南沙河综合治理,完成城区主要街道绿化提升和霸王河公园、青松山公园提质改造工程。新购置环保公厕32座,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3条,新建候车亭230座、充电桩58个,基本建成公交智能指挥中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包联社区小区”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开展市容市貌治理,增设便民市场7个,完成道路罩面20.76万平方米、维修便道6.53万平方米。开展停车场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规收费停车场13个。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物业服务覆盖率84%。完成14个小区垃圾分类试点。
【环境保护】 开展大气污染治理,3家供热企业脱销设施改造,实现达标排放;8家商砼企业全部进入示范园区。落实河长制,开展土壤污染“四控”行动,农业面源污染取得新成效。落实“双控”目标,推进“双碳”工作,杜绝新增高耗能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优化营商环境】 系统梳理公布行政权力事项权责清单11类5369项,全面完成“110式”“112式”“345式”三项改革。推进标准化服务大厅建设,严格“前台综合接件、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程序,实现审批事项、人员、权限全部“三集中、三到位”。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压缩至0.5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和承诺制改革有效实施,同步上线“好差评”、工改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集速办”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展,下放基层行政权力45项和公共服务42项。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泓沃运营集团组建,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旅游业】 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集宁区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集宁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自治区创建全域旅游验收组验收。流转土地30000亩,种植高粱、马铃薯、向日葵、油菜花,将地势偏远的农村打造成为“网红打卡地”,“一廊两环”农业旅游观光带成效明显。被评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佳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
【服务业】 七苏木物流基地二期全面投运,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00余列。察哈尔银座、兰摩尔全面复工,吾悦广场开业,万达金街、万众娱乐小镇、集创·冠军严选直播基地建成投运,全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7场,带动客流2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额1.2亿元。
【科技】 截至2021年末,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9家,有众创空间3家,有自治区孵化器1家:百度(乌兰察布)创新中心,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集宁区签约落地数据中心项目17项(察哈尔工业园区16项,集宁区1项),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服务器承载能力241万台。
【教育】 推进江东郡幼儿园等11个校园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天立桥西校区、察哈尔街小学等5所学校幼儿园。公开招聘教师83名、交流骨干教师32名、评选表彰年度名校长19名,形成“品牌学校”中小学16所。落实“双减”要求,开展民办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清理整顿,清理教育培训机构153家。
【卫生】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第三医院发热门诊建设,深化第三医院与常春藤高端医学人才联盟合作,着力打造妇产、消化等4个重点学科,建立心内科、普外科等9个名医工作室,累计门急诊18万人次,运营收入1.2亿元。市第三医院晋升二级甲等医院。
【社会与民生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5%以内。1725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181人、军转下岗失业军人10人,发放创业贷款1678万元。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运行,最高标准提高至704元/月/人,同比增长6.34%,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2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实施17小区、66栋楼、19.01万平方米、2322户的地下管网改造及部分楼体节能改造工程。解决2.6万套房屋产权“办证难”、700户首套房“回迁难”和700余户“入住难”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分配公租房1100套,发放租赁补贴98万元。(邢海鑫)
【概况】 集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1956年建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3年末撤市设区,2012年9月,国家批准恢复设立集宁海关。行政区域面积404.8平方千米。区辖1个乡、1个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2021年,常住人口40多万,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17个民族,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919元,比上年增长6.2%;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1112元,比上年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2亿元,比上年下降8.5%。
【农业】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启动建设1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推动李老虎村民宿聚落项目建设,推动霸王河村、师家村农业示范型大棚种植园区、白海子镇圣家营万吨冷库二期项目,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工作,排查农业设施1703个,未发现违法违规问题。
【工业】 中弘紫晶一期投入使用,阿里巴巴主体建成,服务外包座席超1万席,成功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推进京宁二期,东阳光、海立新增生产线24条,年产8000万只的海立电容器项目开工建设,华瑞碳素、三信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南大光电年产7200吨三氟化氮的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乌兰察布氟硅电子新材料基地初具规模。
【城市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多规合一”,修编完成《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2030)》,编制完成河东北、河东南、现代物流园区、巴音、马莲渠乡新集镇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24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现代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新建、续建京红路等14条道路,铺设供热、给排水、燃气管网65.3千米,新建换热站12座,完成红海子水厂建设,新增供水能力1.2万吨/日,推进红海子、巴音、白家湾水源地建设及热源厂、换热站自动节能改造工程。推动永安、康宁等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圣家营、益武堂等4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南沙河综合治理,完成城区主要街道绿化提升和霸王河公园、青松山公园提质改造工程。新购置环保公厕32座,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3条,新建候车亭230座、充电桩58个,基本建成公交智能指挥中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包联社区小区”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开展市容市貌治理,增设便民市场7个,完成道路罩面20.76万平方米、维修便道6.53万平方米。开展停车场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规收费停车场13个。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物业服务覆盖率84%。完成14个小区垃圾分类试点。
【环境保护】 开展大气污染治理,3家供热企业脱销设施改造,实现达标排放;8家商砼企业全部进入示范园区。落实河长制,开展土壤污染“四控”行动,农业面源污染取得新成效。落实“双控”目标,推进“双碳”工作,杜绝新增高耗能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优化营商环境】 系统梳理公布行政权力事项权责清单11类5369项,全面完成“110式”“112式”“345式”三项改革。推进标准化服务大厅建设,严格“前台综合接件、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程序,实现审批事项、人员、权限全部“三集中、三到位”。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压缩至0.5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和承诺制改革有效实施,同步上线“好差评”、工改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集速办”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展,下放基层行政权力45项和公共服务42项。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泓沃运营集团组建,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旅游业】 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集宁区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集宁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自治区创建全域旅游验收组验收。流转土地30000亩,种植高粱、马铃薯、向日葵、油菜花,将地势偏远的农村打造成为“网红打卡地”,“一廊两环”农业旅游观光带成效明显。被评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佳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
【服务业】 七苏木物流基地二期全面投运,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00余列。察哈尔银座、兰摩尔全面复工,吾悦广场开业,万达金街、万众娱乐小镇、集创·冠军严选直播基地建成投运,全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7场,带动客流2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额1.2亿元。
【科技】 截至2021年末,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9家,有众创空间3家,有自治区孵化器1家:百度(乌兰察布)创新中心,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集宁区签约落地数据中心项目17项(察哈尔工业园区16项,集宁区1项),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服务器承载能力241万台。
【教育】 推进江东郡幼儿园等11个校园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天立桥西校区、察哈尔街小学等5所学校幼儿园。公开招聘教师83名、交流骨干教师32名、评选表彰年度名校长19名,形成“品牌学校”中小学16所。落实“双减”要求,开展民办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清理整顿,清理教育培训机构153家。
【卫生】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第三医院发热门诊建设,深化第三医院与常春藤高端医学人才联盟合作,着力打造妇产、消化等4个重点学科,建立心内科、普外科等9个名医工作室,累计门急诊18万人次,运营收入1.2亿元。市第三医院晋升二级甲等医院。
【社会与民生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5%以内。1725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181人、军转下岗失业军人10人,发放创业贷款1678万元。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运行,最高标准提高至704元/月/人,同比增长6.34%,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2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实施17小区、66栋楼、19.01万平方米、2322户的地下管网改造及部分楼体节能改造工程。解决2.6万套房屋产权“办证难”、700户首套房“回迁难”和700余户“入住难”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分配公租房1100套,发放租赁补贴98万元。(邢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