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卷
【概况】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公署所在地。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37.87万公顷,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全市总面积14785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面积4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3平方千米,辖3个苏木、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2021年末,常住人口35.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3.74%。先后获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称号。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95.3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7.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17亿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7.3∶50∶42.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81亿元,增长9.7%;2021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7.31亿元,增长-8.2%。城乡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7621元、32046元,分别增长3%和6%。
【交通区位】 锡林浩特市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与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340千米、338千米,具备加强与蒙古国经贸、文化合作的良好基础。公路总里程1555千米,国道207、303和省道101贯穿境内,锡张高速、丹锡高速建成通车,国道303锡林浩特至别力古台段建成通车,辐射北通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古国一级陆路口岸,已经形成东连东北三省、西接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南达京津唐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铁路总里程376千米,已建成锡桑、锡多、锡乌、锡二、胜利东二号专用线、胜利西一、二号专用线等7条铁路,推进锡林浩特至呼包(呼和浩特、包头)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锡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天桥至虎什哈铁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构建与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形成快速通达的交通体系。锡林郭勒盟进京货运新通道虎丰一期铁路开通运营。锡林浩特市4C级机场开通飞往北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重庆市等地多条航线。筹备推进新建改造电力线路320千米。建设开通5G基站477个,敷设光缆174千米,城区主干道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文化旅游】 锡林浩特市是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民族音乐“潮尔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境内有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贝子庙;有联合国确定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被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以及锡林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国家级遗鸥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和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2020年,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锡林浩特市建设草原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景区。结合筹备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观摩点和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分会场活动,推动锡林郭勒盟旅游文化产业创业园建成投运,高水平打造休闲度假综合营地和特色驿站。全国第二、自治区第一的大型雕塑“世界和平瓶”巍然屹立。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录制播出,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升。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于2017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锡林浩特马都核心区项目,2018年入选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每年于“中国马都”核心区马文化演艺厅上演。2021年6月18日,“马都新印象·遇见锡林浩特城市客厅”正式开门迎客。总面积2800多平方米,共两层、八大功能板块,是一个以游客服务、参观体验、社交阅读、会客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打造文旅融合地标,彰显城市文化与魅力。2020年,举办中国马术大赛等20项大型文化旅游活动,通过串联已有景区景点,形成“百里马道”草原生态精品旅游线路。2021年,旅游接待人数502.48万人次,旅游收入102.11亿元。
【能源企业】 全市有能源企业25户,其中煤炭企业6户。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矿(神华煤矿)年产量2515万吨,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锡林郭勒胜利能源分公司西三号露天矿(西三矿)年产量600万吨,锡林郭勒盟蒙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二号露天矿(西二矿)年产量1074万吨,锡林郭勒盟乌兰图嘎煤炭有限公司年产量400万吨。电力企业19家,电力总装机容量740万千瓦。其中供电企业1家,新能源发电企业14家(风力发电10家和光伏发电4家)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火力发电企业4家、总装机容量526万千瓦。
【服务业】 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年增加6.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比上年上升15.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上年上升9.6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上年上升4.5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4亿元,比上年增长7.9%。
【招商引资】 2021年,落地项目10项,预计引进国内(盟外)资金55.7亿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俄罗斯、蒙古国经济走廊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生态保护】 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稿,科学划定“三区三线”,47.5%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红线管控范围。建立补奖资金发放与牧户责任落实挂钩机制,启动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发放补奖资金8185万元。完成为期30天的春季休牧工作,发放补贴1231万元。完成京津源风沙治理围栏封育80万亩、暖棚1万平方米、贮草棚0.3万平方米,重点区域绿化300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落实四级林草长制责任体系。督促5家露天矿投资2.89亿元,治理面积11.2平方千米,4家矿山完成绿色矿山创建申报工作。投资5562万元,治理历史遗留无主采坑5.28平方千米。整改完成胜利西三矿19项问题、胜利西二矿15项问题。综合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9家。锡林河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满足考核目标。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全市无受污染耕地。
【“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办理环节、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分别精简压缩26.9%、14.7%和66.3%,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和当日办结,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45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2%,均超过自治区标准。提升政府效能,“好差评”系统实现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运行,受理群众投诉举报7万余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98.8%和99.2%。
【民生服务】 全年财政投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95万元,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正常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至317万元。第一中学教学楼及阶梯教室建设、巴彦查干幼儿园建设等项目相继建成,完成第三中学、第四小学联运搬迁。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至81.9%,“双减”工作有序开展,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统编教材推行工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26246万元。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文物保护,创新贝子庙运营管理模式,提升保护和管理水平。全民健身广泛普及,人均健身场所面积3.2平方米,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疫情防控】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开设接种点14个,接种台56个,接种人员91人。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16种,可调配的急救医生36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3057人,632945针次,2021年,监测检测重点人群样本73416人、冷链食品2040份,环境3697份,结果均为阴性。各街道办事处开展疫情封闭管控处置演练8次,进行大规模核酸系统演练培训,覆盖全市苏木乡镇级信息员、登记员75人。(杨素玲)
【概况】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公署所在地。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37.87万公顷,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全市总面积14785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面积4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3平方千米,辖3个苏木、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2021年末,常住人口35.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3.74%。先后获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称号。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95.3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7.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17亿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7.3∶50∶42.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81亿元,增长9.7%;2021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7.31亿元,增长-8.2%。城乡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7621元、32046元,分别增长3%和6%。
【交通区位】 锡林浩特市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与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340千米、338千米,具备加强与蒙古国经贸、文化合作的良好基础。公路总里程1555千米,国道207、303和省道101贯穿境内,锡张高速、丹锡高速建成通车,国道303锡林浩特至别力古台段建成通车,辐射北通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古国一级陆路口岸,已经形成东连东北三省、西接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南达京津唐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铁路总里程376千米,已建成锡桑、锡多、锡乌、锡二、胜利东二号专用线、胜利西一、二号专用线等7条铁路,推进锡林浩特至呼包(呼和浩特、包头)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锡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天桥至虎什哈铁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构建与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形成快速通达的交通体系。锡林郭勒盟进京货运新通道虎丰一期铁路开通运营。锡林浩特市4C级机场开通飞往北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重庆市等地多条航线。筹备推进新建改造电力线路320千米。建设开通5G基站477个,敷设光缆174千米,城区主干道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文化旅游】 锡林浩特市是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民族音乐“潮尔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境内有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贝子庙;有联合国确定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被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以及锡林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国家级遗鸥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和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2020年,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锡林浩特市建设草原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景区。结合筹备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观摩点和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分会场活动,推动锡林郭勒盟旅游文化产业创业园建成投运,高水平打造休闲度假综合营地和特色驿站。全国第二、自治区第一的大型雕塑“世界和平瓶”巍然屹立。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录制播出,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升。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于2017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锡林浩特马都核心区项目,2018年入选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每年于“中国马都”核心区马文化演艺厅上演。2021年6月18日,“马都新印象·遇见锡林浩特城市客厅”正式开门迎客。总面积2800多平方米,共两层、八大功能板块,是一个以游客服务、参观体验、社交阅读、会客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打造文旅融合地标,彰显城市文化与魅力。2020年,举办中国马术大赛等20项大型文化旅游活动,通过串联已有景区景点,形成“百里马道”草原生态精品旅游线路。2021年,旅游接待人数502.48万人次,旅游收入102.11亿元。
【能源企业】 全市有能源企业25户,其中煤炭企业6户。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矿(神华煤矿)年产量2515万吨,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锡林郭勒胜利能源分公司西三号露天矿(西三矿)年产量600万吨,锡林郭勒盟蒙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二号露天矿(西二矿)年产量1074万吨,锡林郭勒盟乌兰图嘎煤炭有限公司年产量400万吨。电力企业19家,电力总装机容量740万千瓦。其中供电企业1家,新能源发电企业14家(风力发电10家和光伏发电4家)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火力发电企业4家、总装机容量526万千瓦。
【服务业】 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年增加6.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比上年上升15.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上年上升9.6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上年上升4.5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4亿元,比上年增长7.9%。
【招商引资】 2021年,落地项目10项,预计引进国内(盟外)资金55.7亿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俄罗斯、蒙古国经济走廊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生态保护】 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稿,科学划定“三区三线”,47.5%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红线管控范围。建立补奖资金发放与牧户责任落实挂钩机制,启动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发放补奖资金8185万元。完成为期30天的春季休牧工作,发放补贴1231万元。完成京津源风沙治理围栏封育80万亩、暖棚1万平方米、贮草棚0.3万平方米,重点区域绿化300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落实四级林草长制责任体系。督促5家露天矿投资2.89亿元,治理面积11.2平方千米,4家矿山完成绿色矿山创建申报工作。投资5562万元,治理历史遗留无主采坑5.28平方千米。整改完成胜利西三矿19项问题、胜利西二矿15项问题。综合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9家。锡林河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满足考核目标。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全市无受污染耕地。
【“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办理环节、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分别精简压缩26.9%、14.7%和66.3%,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和当日办结,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45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2%,均超过自治区标准。提升政府效能,“好差评”系统实现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运行,受理群众投诉举报7万余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98.8%和99.2%。
【民生服务】 全年财政投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95万元,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正常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至317万元。第一中学教学楼及阶梯教室建设、巴彦查干幼儿园建设等项目相继建成,完成第三中学、第四小学联运搬迁。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至81.9%,“双减”工作有序开展,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统编教材推行工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26246万元。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文物保护,创新贝子庙运营管理模式,提升保护和管理水平。全民健身广泛普及,人均健身场所面积3.2平方米,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疫情防控】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开设接种点14个,接种台56个,接种人员91人。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16种,可调配的急救医生36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3057人,632945针次,2021年,监测检测重点人群样本73416人、冷链食品2040份,环境3697份,结果均为阴性。各街道办事处开展疫情封闭管控处置演练8次,进行大规模核酸系统演练培训,覆盖全市苏木乡镇级信息员、登记员75人。(杨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