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卷
【概况】 包头稀土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包头稀土高新区”)由建成区、希望园区、滨河新区三大区域组成,位于昆都仑区和青山区南部,与九原区接壤,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该区面积116平方千米。2021年,居住人口19.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61万人,农村人口0.6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96.63%。有31个少数民族,10194人。
【主要经济指标】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470.8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7.58亿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9亿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4.6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9.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1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91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7815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35023元,同比增长13.5%。
【重点项目建设】 2021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6个,竣工56个,完成投资200.0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评比中获评“优秀”。全年对接企业661家,签约项目176个,协议投资额1104.58亿元,落地项目156个。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增长88.1%,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数量、落地率均位列全市第一。帮助企业减负,全年争取各类政策资金5.55亿元,兑现稀土原材料补贴、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及项目扶持资金3.27亿元,累计授信企业2.6亿元,获批专利质押融资贷款7370万元,减免20家企业基本电费599万元,推动华明高纳、希捷环保2家企业进场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支撑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3月,包头稀土高新区引进由中国500强双良集团旗下的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42亿元“40GW单晶硅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双良速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推动稀土产业提档升级,落实“2+2+N”发展思路,新签约稀土项目32个,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金田铜业、安泰科技等7家稀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落户区内,全区磁材产能突破10万吨,全年稀土产业增长83.4%,稀土就地转化率近80%,包钢磁材、北方稀土、天和磁材、韵升强磁4家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传统工业技改项目16个,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5倍,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现全覆盖。震雄铜业、天石稀土、稀宝博为等企业的14项产品入选自治区装备制造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北方股份、北方稀土、宏博特3家企业获自治区对标达标示范企业,占全市的100%。北方创业、金海新能源等10户企业认定包头市工业设计中心,占全市的55%;新力纺织、英华融泰等15户企业认定首批包头市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占全市的68%。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双良集团40GW单晶硅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累计签订销售合同292.87亿元,为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奠定基础。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体系,完成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搭建,推动天和磁材、英思特等31家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2021年,科技创新载体加速建设,启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项目,合作成立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引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两院院士舒尔德米特建设“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成为全市第一家外籍院士工作站。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占全市的51%。累计获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7家、自治区级19家、市级17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分别占自治区、全市的12.6%和71.2%。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12%,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5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96亿元,均位列全市第一。围绕稀土、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累计推动176个科技项目落地转化,“烧结钕铁硼辐射磁环”“高纯稀土金属靶材”“稀土特种钢研发与应用”“一体化水下电机”等4个项目入围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稀土研究院“稀土铁合金制备技术”获评内蒙古十大关键技术突破,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总获奖数占全市的36.8%,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数量占全市的50%。创新创业体系加速完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获得科技部考核优秀评价,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获评优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建成各类孵化载体3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占全市67%,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家、占全市50%。在全市率先出台《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八项措施》,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1名,累计吸引以“海归”创新创业为主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32名,内蒙古留创园获评国家级“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营商环境新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网上”可办率、“一窗”受理率均达到100%,121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梳理104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流程再造“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平均压缩时限53%。在全市率先推行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和电子证照应用,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35户。推进项目审批改革,推行“提前受理+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承诺时限”模式,项目立项实现即收即办,施工许可压缩至2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压缩至3个工作日,实现“签约即开工”。开展“我为企业找市场”,组织4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5场全国性重点展会,推动青山电气、展浩电气、恒久钢构等地方企业与双良集团、金力永磁等新建项目在高低压变配电、钢结构厂房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深化品牌战略建设,北方稀土获全国质量奖提名奖,天和磁材获得自治区主席质量奖。盘活存量土地,引进东宝大田、新格环保等项目,盘活1331亩低效用地,实现“腾笼换鸟”。
【城乡建设】 推进城市更新,完成10个老旧小区、28.7万平方米改造任务,重点道路及管线工程、重点区域绿化提升工程成效明显,推进房地产产权遗留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方位推进城市管理,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以“创城”“创卫”为抓手,推行“马路办公”,完成6条背街小巷综合治理。依法拆除违法建筑6.97万平方米,清理“六乱”2.6万处,新建、改建公厕旱厕64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提高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绿色品牌建设,打造“1号牧场”“圆素骨肽”两个知名品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基本建成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无害化处理率70%以上。推进农村“三清一改”整治工作和村容村貌“五化”行动,卫生户厕普及率85%以上。
【生态建设】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制定“1+18+N”政策体系,遏制“两高”项目建设,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左右,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项目,该区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是自治区唯一获评园区。伊利乳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华鼎铜业阴极铜、天石稀土钕铁硼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04天,达标率83.5%,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列市五区第一。实施清洁取暖工程,14个“煤改气”整治项目全部完工并点火通气。加强水环境治理,画匠营子断面水质为Ⅱ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工业企业固废全部依法处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100%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安全稳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小白河湿地生态治理、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等工作。落实河(湖)长制,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2个,完成41处河道整治任务,推进昆河河道整治工程。
【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论坛】 2021年12月20日,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在包头市举办。开幕式上,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春龙、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段德炳分别致辞。包头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秀莲就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进行推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黄小卫,经济学家温元凯分别作主旨演讲。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正式揭牌。举行项目签约活动,围绕稀土全产业链,引进各类稀土产业项目54个,总投资约207.4亿元。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中国工程院、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包头市政府、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新华网承办。成为国际性稀土产业前沿科技交流平台、稀土产业政研成果发布平台、稀土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平台和稀土产业招商合作平台。
【民生保障】 全年承诺的22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城镇新增就业3580人,就业创业培训6504人,发放创业贷款401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81%。累计发放救助金1582.2万元。建成12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幼儿学位4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万水泉中心小学U12男子曲棍球队在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上获得一等奖。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5%,完成额济纳旗暖心承接滞留旅客任务。组建以康百家、康宁等11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联合共同体,建成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中央第八巡视组和中联办移交信访事项全部化解办结。持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成立自治区首家公平交易调解委员会,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开展开发区以案促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王璇)
【概况】 包头稀土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包头稀土高新区”)由建成区、希望园区、滨河新区三大区域组成,位于昆都仑区和青山区南部,与九原区接壤,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该区面积116平方千米。2021年,居住人口19.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61万人,农村人口0.6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96.63%。有31个少数民族,10194人。
【主要经济指标】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470.8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7.58亿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9亿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4.6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9.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1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91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7815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35023元,同比增长13.5%。
【重点项目建设】 2021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6个,竣工56个,完成投资200.0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评比中获评“优秀”。全年对接企业661家,签约项目176个,协议投资额1104.58亿元,落地项目156个。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增长88.1%,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数量、落地率均位列全市第一。帮助企业减负,全年争取各类政策资金5.55亿元,兑现稀土原材料补贴、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及项目扶持资金3.27亿元,累计授信企业2.6亿元,获批专利质押融资贷款7370万元,减免20家企业基本电费599万元,推动华明高纳、希捷环保2家企业进场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支撑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3月,包头稀土高新区引进由中国500强双良集团旗下的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42亿元“40GW单晶硅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双良速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推动稀土产业提档升级,落实“2+2+N”发展思路,新签约稀土项目32个,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金田铜业、安泰科技等7家稀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落户区内,全区磁材产能突破10万吨,全年稀土产业增长83.4%,稀土就地转化率近80%,包钢磁材、北方稀土、天和磁材、韵升强磁4家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传统工业技改项目16个,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5倍,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现全覆盖。震雄铜业、天石稀土、稀宝博为等企业的14项产品入选自治区装备制造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北方股份、北方稀土、宏博特3家企业获自治区对标达标示范企业,占全市的100%。北方创业、金海新能源等10户企业认定包头市工业设计中心,占全市的55%;新力纺织、英华融泰等15户企业认定首批包头市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占全市的68%。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双良集团40GW单晶硅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累计签订销售合同292.87亿元,为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奠定基础。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体系,完成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搭建,推动天和磁材、英思特等31家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2021年,科技创新载体加速建设,启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项目,合作成立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引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两院院士舒尔德米特建设“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成为全市第一家外籍院士工作站。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占全市的51%。累计获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7家、自治区级19家、市级17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分别占自治区、全市的12.6%和71.2%。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12%,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5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96亿元,均位列全市第一。围绕稀土、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累计推动176个科技项目落地转化,“烧结钕铁硼辐射磁环”“高纯稀土金属靶材”“稀土特种钢研发与应用”“一体化水下电机”等4个项目入围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稀土研究院“稀土铁合金制备技术”获评内蒙古十大关键技术突破,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总获奖数占全市的36.8%,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数量占全市的50%。创新创业体系加速完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获得科技部考核优秀评价,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获评优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建成各类孵化载体3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占全市67%,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家、占全市50%。在全市率先出台《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八项措施》,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1名,累计吸引以“海归”创新创业为主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32名,内蒙古留创园获评国家级“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营商环境新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网上”可办率、“一窗”受理率均达到100%,121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梳理104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流程再造“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平均压缩时限53%。在全市率先推行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和电子证照应用,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35户。推进项目审批改革,推行“提前受理+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承诺时限”模式,项目立项实现即收即办,施工许可压缩至2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压缩至3个工作日,实现“签约即开工”。开展“我为企业找市场”,组织4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5场全国性重点展会,推动青山电气、展浩电气、恒久钢构等地方企业与双良集团、金力永磁等新建项目在高低压变配电、钢结构厂房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深化品牌战略建设,北方稀土获全国质量奖提名奖,天和磁材获得自治区主席质量奖。盘活存量土地,引进东宝大田、新格环保等项目,盘活1331亩低效用地,实现“腾笼换鸟”。
【城乡建设】 推进城市更新,完成10个老旧小区、28.7万平方米改造任务,重点道路及管线工程、重点区域绿化提升工程成效明显,推进房地产产权遗留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方位推进城市管理,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以“创城”“创卫”为抓手,推行“马路办公”,完成6条背街小巷综合治理。依法拆除违法建筑6.97万平方米,清理“六乱”2.6万处,新建、改建公厕旱厕64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提高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绿色品牌建设,打造“1号牧场”“圆素骨肽”两个知名品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基本建成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无害化处理率70%以上。推进农村“三清一改”整治工作和村容村貌“五化”行动,卫生户厕普及率85%以上。
【生态建设】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制定“1+18+N”政策体系,遏制“两高”项目建设,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左右,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项目,该区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是自治区唯一获评园区。伊利乳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华鼎铜业阴极铜、天石稀土钕铁硼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04天,达标率83.5%,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列市五区第一。实施清洁取暖工程,14个“煤改气”整治项目全部完工并点火通气。加强水环境治理,画匠营子断面水质为Ⅱ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工业企业固废全部依法处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100%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安全稳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小白河湿地生态治理、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等工作。落实河(湖)长制,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2个,完成41处河道整治任务,推进昆河河道整治工程。
【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论坛】 2021年12月20日,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在包头市举办。开幕式上,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春龙、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段德炳分别致辞。包头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秀莲就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进行推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黄小卫,经济学家温元凯分别作主旨演讲。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正式揭牌。举行项目签约活动,围绕稀土全产业链,引进各类稀土产业项目54个,总投资约207.4亿元。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中国工程院、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包头市政府、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新华网承办。成为国际性稀土产业前沿科技交流平台、稀土产业政研成果发布平台、稀土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平台和稀土产业招商合作平台。
【民生保障】 全年承诺的22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城镇新增就业3580人,就业创业培训6504人,发放创业贷款401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81%。累计发放救助金1582.2万元。建成12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幼儿学位4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万水泉中心小学U12男子曲棍球队在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上获得一等奖。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5%,完成额济纳旗暖心承接滞留旅客任务。组建以康百家、康宁等11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联合共同体,建成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中央第八巡视组和中联办移交信访事项全部化解办结。持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成立自治区首家公平交易调解委员会,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开展开发区以案促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