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卷
【概况】 回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的西北部,东与新城区、赛罕区交界,南与玉泉区相邻,西与金川经济开发园区、土默特左旗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辖区面积194平方千米,其中规划城区面积48平方千米,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小的一个旗县区。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64个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3万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23个民族,其中常住回族人口2.4万人,是回族聚居区。回民区历史上就是商家云集之地,经多年发展成为商贸业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商贸业最集中的地段,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居于全市第一、自治区前两位。回民区辖区内有内蒙古财经大学等12所大中专院校和呼和浩特市一中等公立中小学、幼儿园62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两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9家文化机构。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0.46亿元,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8.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21亿元,同比增长8.3%;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0316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6.84亿元,同比增长7.0%。
【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中山西路商圈升级转型初见成效。振华广场占据全市高端消费市场。“民族星云里”引进45家首店、旗舰店、城市独有品牌店,首店经济效应初步显现。天元商厦宝洛尔旗舰店落地运营,涵盖15个国家、3000余种免税商品。维多利集团实现精品化转型,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3%。直播带货、网红打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海拉尔西街商圈发展以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新趋势,恒茂汽车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汽车交易年销售额实现近100亿元。新畅储运等物流基地初具规模,快递分拨中心遍布城区每个角落。
【农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 大青山前坡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相辅相成,举办“杏花节”“非遗日”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段家窑村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莫尼山非遗小镇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生态农业与现代旅游交融交织,段家窑村200亩桑产业示范基地、乐谷丰千亩黄芪基地建成运营,奇乐乐科技生态示范农业观光产业园和活力小镇开工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创新驱动】 创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个,孵化小微企业70家。全面加强与各类高等院校合作,与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同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名贵中药材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众环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油气钢管加工项目成功申报“科技兴蒙”合作引导项目,产学研协同发展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新亮点。
【营商环境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295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行政权力事项实现“一门办理”。“蒙速办”业务全面开展,6类45个依申请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0个工作日。“就近办”服务便捷,99项自治区赋权事项全部下放至乡镇和街道。简化办事流程,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0.5个工作日。落实便民利企9条措施,新增市场主体4.1万家。
【招商引资】 坚持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全共签约55个项目,总投资240亿元的国际能源先行区(北方中心)、家家悦集团维乐惠超市等4个项目落地实施,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
【城乡面貌改善】 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标准,完成49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惠及居民1.2万户。打通出行“堵点”,畅通微循环,完成车站西街西延段等6条断头路和文化宫西巷等13条街巷提升改造工程。开展城市“序化、净化、美化、亮化”管理行动,施划695个停车位,规范车辆停放。垃圾分类形成常态,建成使用42座垃圾分类厢房和小型投放站,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中心启动运营。新建绿道20千米、口袋公园33处,新增绿化面积25.5万平方米,居民绿色获得感。
【社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878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05人,参保率100%。抚恤优待政策落实到位,270名退役军人成功就业。城乡低保救助金、“高龄补贴”“残疾人补贴”足额发放,惠及居民1.5万人。初步形成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成25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教育事业】 总投资2.76亿元的四十中、太平街小学分校等6所校园开工建设,完成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任务。公开招录教师59人。全面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举办全国“万物启蒙”班级课程共同体建设实践峰会,获得教育部授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扩大教育影响力。
【文化体育】 回民区文化馆被命名为国家二级文化馆,“两馆两中心”年接待群众32万人次。成功举办第十届乌素图杏花节,组织开展各类惠民演出和全民健身活动350余场次。(周杰)
【概况】 回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的西北部,东与新城区、赛罕区交界,南与玉泉区相邻,西与金川经济开发园区、土默特左旗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辖区面积194平方千米,其中规划城区面积48平方千米,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小的一个旗县区。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64个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3万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23个民族,其中常住回族人口2.4万人,是回族聚居区。回民区历史上就是商家云集之地,经多年发展成为商贸业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商贸业最集中的地段,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居于全市第一、自治区前两位。回民区辖区内有内蒙古财经大学等12所大中专院校和呼和浩特市一中等公立中小学、幼儿园62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两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9家文化机构。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0.46亿元,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8.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21亿元,同比增长8.3%;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0316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6.84亿元,同比增长7.0%。
【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中山西路商圈升级转型初见成效。振华广场占据全市高端消费市场。“民族星云里”引进45家首店、旗舰店、城市独有品牌店,首店经济效应初步显现。天元商厦宝洛尔旗舰店落地运营,涵盖15个国家、3000余种免税商品。维多利集团实现精品化转型,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3%。直播带货、网红打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海拉尔西街商圈发展以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新趋势,恒茂汽车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汽车交易年销售额实现近100亿元。新畅储运等物流基地初具规模,快递分拨中心遍布城区每个角落。
【农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 大青山前坡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相辅相成,举办“杏花节”“非遗日”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段家窑村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莫尼山非遗小镇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生态农业与现代旅游交融交织,段家窑村200亩桑产业示范基地、乐谷丰千亩黄芪基地建成运营,奇乐乐科技生态示范农业观光产业园和活力小镇开工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创新驱动】 创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个,孵化小微企业70家。全面加强与各类高等院校合作,与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同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名贵中药材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众环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油气钢管加工项目成功申报“科技兴蒙”合作引导项目,产学研协同发展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新亮点。
【营商环境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295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行政权力事项实现“一门办理”。“蒙速办”业务全面开展,6类45个依申请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0个工作日。“就近办”服务便捷,99项自治区赋权事项全部下放至乡镇和街道。简化办事流程,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0.5个工作日。落实便民利企9条措施,新增市场主体4.1万家。
【招商引资】 坚持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全共签约55个项目,总投资240亿元的国际能源先行区(北方中心)、家家悦集团维乐惠超市等4个项目落地实施,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
【城乡面貌改善】 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标准,完成49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惠及居民1.2万户。打通出行“堵点”,畅通微循环,完成车站西街西延段等6条断头路和文化宫西巷等13条街巷提升改造工程。开展城市“序化、净化、美化、亮化”管理行动,施划695个停车位,规范车辆停放。垃圾分类形成常态,建成使用42座垃圾分类厢房和小型投放站,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中心启动运营。新建绿道20千米、口袋公园33处,新增绿化面积25.5万平方米,居民绿色获得感。
【社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878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05人,参保率100%。抚恤优待政策落实到位,270名退役军人成功就业。城乡低保救助金、“高龄补贴”“残疾人补贴”足额发放,惠及居民1.5万人。初步形成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成25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教育事业】 总投资2.76亿元的四十中、太平街小学分校等6所校园开工建设,完成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任务。公开招录教师59人。全面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举办全国“万物启蒙”班级课程共同体建设实践峰会,获得教育部授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扩大教育影响力。
【文化体育】 回民区文化馆被命名为国家二级文化馆,“两馆两中心”年接待群众32万人次。成功举办第十届乌素图杏花节,组织开展各类惠民演出和全民健身活动350余场次。(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