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卷
【概况】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东邻吉林省,南接辽宁省,西接赤峰市,北与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毗邻。总面积58862平方千米,南、北部地势高,而中部地势低平,整体呈马鞍形。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海拔400~1444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3%;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海拔120~320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海拔550~730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在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分布有沙丘与沙地。科尔沁沙地在通辽区域内的面积408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6%。
水系主要由西辽河、柳河、大凌河、嫩江及东辽河水系组成,其中西辽河流域占全市总面积的77.1%。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7条,其中,辽河流域38条,松花江流域3条、大凌河流域5条,内陆河1条。通辽市地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少雪寒冷。年平均降雨量320~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3~7.5℃,年平均日照时数2900小时,地质构造稳定。市下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5.3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45万人,乡村人口140.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6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56‰。
【综合经济】 2021年,通辽市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8.9亿元、缓缴税金12.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1.7%、利润率提高3.9个百分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95%,进出口总额增长65.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主导产业强链条夯基础项目156个,26户企业达到入规标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3.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立市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推进中心,启动实施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出台推进能耗“双控”促进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78个,启动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管护市场化、环卫保洁一体化改革,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26条措施,优化重组市属五大集团,签署《赤峰市通辽市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展开全员全域全季招商攻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到位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18%。实施市政府承诺办好的民生九件实事,全面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2项承诺事项,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21年,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41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三次产业比例为23.6∶31.9∶4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346元,比上年增长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44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8.55亿元,增长7.0%;非税收入完成29.39亿元,增长35.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6.35亿元。
【农牧业】 2021年,通辽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0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5万公顷,增长0.4%。其中,玉米播种110.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63万公顷,增长3.4%;稻谷播种2.2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8万公顷,下降3.2%;小麦播种0.2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2万公顷,下降44.3%。2021年,粮食产量179.66亿斤,比上年增加6.7亿斤,增长3.9%。粮食作物平均单产965.66斤/亩,较上年增加31.88斤/亩,增长3.4%。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143.9万头只(口),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牛存栏338.42万头,增长14.5%;羊存栏578.98万只,增长17.4%;猪存栏216.54万口,增长36.1%。
【工业】 202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9%;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14.7%;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2.5%;重工业比上年下降0.5%。
【京蒙协作与对口帮扶】 2021年,通辽市持续推进京蒙协作和对口帮扶。两地先后开展两次政企互访签约活动,达成商贸流通、农畜产品深加工、医疗健康、教育等合作项目25个,落地15个。投入京蒙协作资金2.56亿元,将京蒙协作从对口帮扶旗县向非贫困旗县拓展,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劳务协作等协作项目83个。京蒙协作采购及农畜产品销售额2.37亿元,认定帮扶产品累计销售额7.75亿元。新引进企业5家,投资1亿元;建设产业园区4个,引导入驻企业3家,投资0.39亿元。6家中央定点帮扶机关单位投入帮扶资金75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个,开展科研项目5个,建设示范试验基地4个,培训基层干部、教师、医生、农技人员1950人次,购销农副产品价值1260万元。
【国家电投通辽项目纳入“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1年12月29日,国家能源局宣布,国家电投通辽2×350兆瓦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建设规划。该项目是通辽发电总厂4台200兆瓦机组关停等容量替代煤电项目,是国家能源局“风、光、火”一体化首个试点项目。项目拟建设两台350兆瓦智慧热电联产机组。根据《通辽市中心城区热电联产规划(2021—2035年)》,通辽中心城区供热需求远大于热源的实际供热能力,由该项目替代4台200兆瓦机组供热,将提升该公司对外供热能力,可满足通辽市新老城区集中采暖及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热负荷需求。该项目符合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等容量替代机组拟按国家“超低排放”限值基础上设计,机组建成后可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真正实现向绿色、智慧、低碳转型,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劲动力。2×350兆瓦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成功纳规,标志着该公司在向“风、光、火、储、充”多能并举、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上又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已取得核准所需全部支持性文件,为后续核准开工奠定基础。
【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通辽】 2021年1月20日,市政府、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通辽氢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总投资10亿元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签约仪式。市政府副市长郝明胜,开发区领导赵航、赵建军,通辽氢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锐出席签约仪式。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主要研发生产环卫、冷链物流车等新能源汽车及氢转子发动机及增程动力总成。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就业650人。该项目的落户,将为开发区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添活力、提供助力。
2021年1月20日,通辽市政府、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通辽氢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市行政中心举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
【建筑业】 2021年,通辽市建筑业增加值99.47亿元,比上年下降6.0%。全市建筑业企业113家(均为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比上年同期减少3家。
【生态环境】 2021年,通辽市完成林业生态修复面积202万亩。年末全市森林面积2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78%。全市有66个自然保护区和14个自然公园,总面积77万公顷(含重叠面积13.99万公顷)。主要为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以及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0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50个。自然公园中,国家级沙漠公园2个。森林公园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6个。湿地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个,自治区级湿地公园1个。自治区级地质公园1个。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89.3%。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7%。
【交通运输】 2021年,通辽市公路里程22770.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47.3千米。公路货运量902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4%;公路客运量301.8万人,比上年下降47.9%;铁路货物发送量3560.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9%;铁路旅客发送量375.0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1%。民航运输线路长度93700千米,比上年下降10.5%;民航旅客吞吐量1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民航货邮吞吐量0.18万吨,比上年下降6.4%。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业务总量完成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770.67万件,比上年增长18.5%;业务收入完成3.71亿元,增长17.9%。
【商业】 2021年,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6.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6.4%。
【服务业】 2021年,通辽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4.41亿元,比上年增长8.4%;金融业增加值51.2亿元,比上年增长5.7%;房地产业增加值44.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
【旅游】 2021年,通辽市接待国内游客1066.73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6.58亿元。全市有A级景区23家,AAAA级景区6家,AAA级景区10家。
【金融】 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74.6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全市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1202.71亿元,同比增长15.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29.18亿元,同比增长1.4%;机关团体存款余额217.56亿元,同比增长4.3%;财政性存款25.09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13.0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94.93亿元,同比增长20.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18.13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76.93亿元,同比增长12.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13.26亿元,同比增长14.6%。
【保险】 2021年末,全市有保险机构32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4家。全市保险保费收入6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赔款与给付24.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赔款与给付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寿险保费收入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0.9%,赔款与给付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科技】 2021年,通辽市推荐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34项。新获批(或通过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6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45家。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综合评估。全年新增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8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家。年内完成通辽市技术合同登记35项,合同成交额1857.73万元,技术交易额1837.73万元。
【教育】 202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不含高校)1267所,全年招生10.92万人,在校学生41.14万人,专任教师3.61万人。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全年招生13874人;在校生3992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013人;有教职工3051人,其中,专任教师1940人。
【文化】 截至2021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拥有文化馆9座,公共图书馆9座,博物馆11座。年末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2%。年末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用户286.81万户。
【卫生】 2021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367个。其中,医院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4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3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19110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28534人,卫生技术人员2160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71人,注册护士8215人,药师(士)1108人,技师(士)1525人。
【体育】 2021年,全市体育健儿在自治区级竞赛中获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30枚。全市有全民健身站点1863个,全市123.4万体育人口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30次。全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400人,其中国家级84人。
【社会保障】 2021年,通辽市参加养老保险176.0万人,比上年增长1.9%;参加失业保险24.45万人,比上年增长2.3%;参加工伤保险25.15万人,比上年增长0.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73.82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全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户2.19万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1万人,比上年下降10.6%。农村定期救济户8.04万户;农村牧区居民定期救济14.38万人。全市有农村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26个,年末在院老人1761人;社会福利院8个,年末在院老人356人。
【居民收入消费】 2021年,通辽市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6657元,比上年增长8.8%。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475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8405元,比上年增长10.4%。全体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7794元,比上年增长14.9%。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1505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4657元,比上年增长15.6%。城镇常住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33.0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住房使用面积32.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92.53台/百户;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53.32台/百户。(赵广雷)
【概况】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东邻吉林省,南接辽宁省,西接赤峰市,北与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毗邻。总面积58862平方千米,南、北部地势高,而中部地势低平,整体呈马鞍形。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海拔400~1444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3%;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海拔120~320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海拔550~730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在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分布有沙丘与沙地。科尔沁沙地在通辽区域内的面积408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6%。
水系主要由西辽河、柳河、大凌河、嫩江及东辽河水系组成,其中西辽河流域占全市总面积的77.1%。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7条,其中,辽河流域38条,松花江流域3条、大凌河流域5条,内陆河1条。通辽市地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少雪寒冷。年平均降雨量320~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3~7.5℃,年平均日照时数2900小时,地质构造稳定。市下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5.3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45万人,乡村人口140.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6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56‰。
【综合经济】 2021年,通辽市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8.9亿元、缓缴税金12.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1.7%、利润率提高3.9个百分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95%,进出口总额增长65.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主导产业强链条夯基础项目156个,26户企业达到入规标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3.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立市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推进中心,启动实施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出台推进能耗“双控”促进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78个,启动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管护市场化、环卫保洁一体化改革,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26条措施,优化重组市属五大集团,签署《赤峰市通辽市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展开全员全域全季招商攻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到位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18%。实施市政府承诺办好的民生九件实事,全面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2项承诺事项,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21年,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41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三次产业比例为23.6∶31.9∶4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346元,比上年增长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44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8.55亿元,增长7.0%;非税收入完成29.39亿元,增长35.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6.35亿元。
【农牧业】 2021年,通辽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0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5万公顷,增长0.4%。其中,玉米播种110.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63万公顷,增长3.4%;稻谷播种2.2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8万公顷,下降3.2%;小麦播种0.2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2万公顷,下降44.3%。2021年,粮食产量179.66亿斤,比上年增加6.7亿斤,增长3.9%。粮食作物平均单产965.66斤/亩,较上年增加31.88斤/亩,增长3.4%。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143.9万头只(口),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牛存栏338.42万头,增长14.5%;羊存栏578.98万只,增长17.4%;猪存栏216.54万口,增长36.1%。
【工业】 202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9%;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14.7%;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2.5%;重工业比上年下降0.5%。
【京蒙协作与对口帮扶】 2021年,通辽市持续推进京蒙协作和对口帮扶。两地先后开展两次政企互访签约活动,达成商贸流通、农畜产品深加工、医疗健康、教育等合作项目25个,落地15个。投入京蒙协作资金2.56亿元,将京蒙协作从对口帮扶旗县向非贫困旗县拓展,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劳务协作等协作项目83个。京蒙协作采购及农畜产品销售额2.37亿元,认定帮扶产品累计销售额7.75亿元。新引进企业5家,投资1亿元;建设产业园区4个,引导入驻企业3家,投资0.39亿元。6家中央定点帮扶机关单位投入帮扶资金75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个,开展科研项目5个,建设示范试验基地4个,培训基层干部、教师、医生、农技人员1950人次,购销农副产品价值1260万元。
【国家电投通辽项目纳入“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1年12月29日,国家能源局宣布,国家电投通辽2×350兆瓦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建设规划。该项目是通辽发电总厂4台200兆瓦机组关停等容量替代煤电项目,是国家能源局“风、光、火”一体化首个试点项目。项目拟建设两台350兆瓦智慧热电联产机组。根据《通辽市中心城区热电联产规划(2021—2035年)》,通辽中心城区供热需求远大于热源的实际供热能力,由该项目替代4台200兆瓦机组供热,将提升该公司对外供热能力,可满足通辽市新老城区集中采暖及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热负荷需求。该项目符合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等容量替代机组拟按国家“超低排放”限值基础上设计,机组建成后可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真正实现向绿色、智慧、低碳转型,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劲动力。2×350兆瓦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成功纳规,标志着该公司在向“风、光、火、储、充”多能并举、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上又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已取得核准所需全部支持性文件,为后续核准开工奠定基础。
【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通辽】 2021年1月20日,市政府、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通辽氢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总投资10亿元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签约仪式。市政府副市长郝明胜,开发区领导赵航、赵建军,通辽氢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锐出席签约仪式。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主要研发生产环卫、冷链物流车等新能源汽车及氢转子发动机及增程动力总成。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就业650人。该项目的落户,将为开发区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添活力、提供助力。
2021年1月20日,通辽市政府、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通辽氢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市行政中心举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
【建筑业】 2021年,通辽市建筑业增加值99.47亿元,比上年下降6.0%。全市建筑业企业113家(均为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比上年同期减少3家。
【生态环境】 2021年,通辽市完成林业生态修复面积202万亩。年末全市森林面积2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78%。全市有66个自然保护区和14个自然公园,总面积77万公顷(含重叠面积13.99万公顷)。主要为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以及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0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50个。自然公园中,国家级沙漠公园2个。森林公园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6个。湿地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个,自治区级湿地公园1个。自治区级地质公园1个。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89.3%。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7%。
【交通运输】 2021年,通辽市公路里程22770.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47.3千米。公路货运量902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4%;公路客运量301.8万人,比上年下降47.9%;铁路货物发送量3560.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9%;铁路旅客发送量375.0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1%。民航运输线路长度93700千米,比上年下降10.5%;民航旅客吞吐量1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民航货邮吞吐量0.18万吨,比上年下降6.4%。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业务总量完成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770.67万件,比上年增长18.5%;业务收入完成3.71亿元,增长17.9%。
【商业】 2021年,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6.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6.4%。
【服务业】 2021年,通辽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4.41亿元,比上年增长8.4%;金融业增加值51.2亿元,比上年增长5.7%;房地产业增加值44.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
【旅游】 2021年,通辽市接待国内游客1066.73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6.58亿元。全市有A级景区23家,AAAA级景区6家,AAA级景区10家。
【金融】 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74.6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全市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1202.71亿元,同比增长15.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29.18亿元,同比增长1.4%;机关团体存款余额217.56亿元,同比增长4.3%;财政性存款25.09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13.0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94.93亿元,同比增长20.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18.13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76.93亿元,同比增长12.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13.26亿元,同比增长14.6%。
【保险】 2021年末,全市有保险机构32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4家。全市保险保费收入6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赔款与给付24.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赔款与给付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寿险保费收入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0.9%,赔款与给付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科技】 2021年,通辽市推荐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34项。新获批(或通过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6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45家。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综合评估。全年新增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8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家。年内完成通辽市技术合同登记35项,合同成交额1857.73万元,技术交易额1837.73万元。
【教育】 202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不含高校)1267所,全年招生10.92万人,在校学生41.14万人,专任教师3.61万人。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全年招生13874人;在校生3992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013人;有教职工3051人,其中,专任教师1940人。
【文化】 截至2021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拥有文化馆9座,公共图书馆9座,博物馆11座。年末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2%。年末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用户286.81万户。
【卫生】 2021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367个。其中,医院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4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3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19110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28534人,卫生技术人员2160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71人,注册护士8215人,药师(士)1108人,技师(士)1525人。
【体育】 2021年,全市体育健儿在自治区级竞赛中获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30枚。全市有全民健身站点1863个,全市123.4万体育人口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30次。全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400人,其中国家级84人。
【社会保障】 2021年,通辽市参加养老保险176.0万人,比上年增长1.9%;参加失业保险24.45万人,比上年增长2.3%;参加工伤保险25.15万人,比上年增长0.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73.82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全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户2.19万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1万人,比上年下降10.6%。农村定期救济户8.04万户;农村牧区居民定期救济14.38万人。全市有农村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26个,年末在院老人1761人;社会福利院8个,年末在院老人356人。
【居民收入消费】 2021年,通辽市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6657元,比上年增长8.8%。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475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8405元,比上年增长10.4%。全体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7794元,比上年增长14.9%。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1505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4657元,比上年增长15.6%。城镇常住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33.0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住房使用面积32.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92.53台/百户;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53.32台/百户。(赵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