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卷
【概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默川平原,北纬40°51′~41°8′,东经110°46′~112°10′,总面积17186平方千米。辖4个区、4个县、1个旗,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41个民族。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986米。市区海拔1040米。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4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8.5万人,乡村人口7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2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4.4∶33.7∶61.9。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36.8%和60.5%。人均生产总值89828元,比上年增长5.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182.2亿元,增长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9.0亿元,比上年下降4.5%。
【疫情防控】 完成32架次、5466人次国际航班分流任务,完成182例额济纳旗、二连浩特市确诊患者到呼治疗隔离转运和服务保障任务。精准落实“平战结合”防控措施,启动上线“青城智慧抗疫平台”,用最短时间做好10月22日发生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内蒙古工作组肯定。
【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0万公顷,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1万公顷,下降10.6%。粮食总产量176.8万吨,比上年增长1.6%;油料产量4.7万吨,下降53.3%;甜菜产量6.7万吨,下降15.4%;蔬菜产量37.8万吨,下降5.9%;水果(含果用瓜)产量9.5万吨,下降7.8%。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41万公顷。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72.6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1%。年末,牲畜总存栏328.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新增“两品一标”产品23个,17个农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敕勒川味道”获得“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工业经济】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6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利润总额235.3亿元,增长19.7%;营业收入利润率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4%。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6.5%,制造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分经济类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3%,股份制企业增长1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下降11.6%。分行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烟草制品业增长1.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8.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0%,医药制造业增长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5.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587.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3%;饲料121.2万吨,增长4.9%;乳制品169.2万吨,增长10.0%;卷烟179.5亿支,增长1.1%;原油加工量392.5万吨,下降4.2%;烧碱(折纯)24.3万吨,增长15.8%;水泥495.5万吨,增长2.7%;单晶硅20.8万吨,增长53.3%;原铝(电解铝)27.8万吨,下降0.3%。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68家,比上年减少8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3.6万平方米,下降4.0%;竣工房屋面积128.8万平方米,增长2.8%;房屋建筑竣工率16.4%。
【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9.9亿元,比上年下降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8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8.7%;金融业增加值248.6亿元,增长1.8%;房地产业增加值200.3亿元,下降0.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000.0亿元,增长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1.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17.6亿元,增长19.0%。全年公路货运量13694.7万吨,比上年增长23.1%,公路货运周转量174.5亿吨千米,增长18.4%;公路客运量306.5万人,增长107.5%,公路客运周转量4.9亿人千米,增长17.4%。年末,全市机动汽车保有量132.8万辆,比上年增加6.2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122.7万辆,增加5.9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9.4万辆,增加0.3万辆;专项作业车保有量6578辆,增加389辆。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5.1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9.6亿元,增长7.1%。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额80.6亿元,增长11.3%;进口额79.2亿元,增长6.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7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8%。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18.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1%。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7.5%,中央项目投资增长367.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70.7亿元,比上年增长9.6%。
【重点项目建设】 启动实施“六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奶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等。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加快建设,蒙牛乳业产业园鲜奶工厂、正大集团食品加工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中环五期、华耀光电一期、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唐百万级新能源打捆外送、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旭阳中燃30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金山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久泰100万吨乙二醇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上线运行,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北部敕勒川、南部黄河湾景观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顺利,华谊兄弟敕勒川星剧场、马头琴文化产业园、敕勒川草原陆游房车营地等文旅项目建成投用。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初具雏形,马鬃山滑雪场启动运营,掀起冬季冰雪旅游新热潮。水岸漫街、王府井奥莱、地铁网红街等成为广大群众新的休闲消费打卡地;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莫尼山非遗小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韵达、中通、圆通、九州通等物流项目开工建设,首列“青城号”中欧班列开通运行,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 引进上海华东、市政、园林三大国内顶级设计团队,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重点片区、重要节点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刚性约束力显著提升。27条市政道路、22条断头路顺利通车,取消国道209线桃花收费站,昭乌达哲里木快速路全线通车,金海、金盛快速路部分路段通车,主城区车辆平均时速提升6.7%;改造老旧小区333个、466万平方米,开工17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区64千米供热管网完成互联互通,36.4千米老旧燃气管网、35万户燃气技防设施完成改造。建成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186处、城市绿道220千米,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绿化清秀指数排名第2位。开展城市广告、物业、交通、环境“四大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拆除各类大型广告牌匾1200余处,1346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76个大中城市类别中位列第28位。城市大脑升级到2.0版,涵盖9大板块、132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的“爱青城”APP上线运行。入围2021城市数字化治理百强榜、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获评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乡村振兴】 投入乡村振兴资金5.73亿元,实施富民项目237个、帮扶项目58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78.3千米,改造提升农村电网290千米,行政村百兆宽带实现“全覆盖”。完成户厕改造6.3万户,村庄绿化率30%以上。举办各类农村惠民展演6000多场次。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武川县上秃亥乡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林县胶泥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生态治理】 2021年总用水量9.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5.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9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6立方米/万元。完成营造林面积77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200.0公顷,封山育林666.7公顷,森林抚育2866.7公顷。全市森林面积384066.7公顷,森林覆盖率2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9.0%,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基本完成57个村、6.35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任务,空气优良天数318天,较上年提升6.8个百分点,全区排名提升4位。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投用。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1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3.47%和2%,地膜回收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1%、91%。出台《呼和浩特市湿地保护条例》,实施大小黑河、哈素海、黄河滩区等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3.7万亩,获得“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荣誉。单位GDP能耗下降7.5%以上、节约标准煤30万吨以上。
【服务能力建设】 呼和浩特市本级54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新开办企业全程“零费用”,企业投标全程电子化。在291个城市参评的2021中国营商软环境排名中位列第46位。36户市本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10户,11个工业园区、3个物流园区优化整合为5个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排名中提升3位。新增百亿元工业企业2户,新增市场主体5.9万户、同比增长18.7%。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7亿元以上。召开招商引资承诺兑现大会,累计兑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10.65亿元。举办线上线下招商引资恳谈会、推介会、签约会60多场,推动项目落地417个、开工245个,完成投资365.8亿元、增长36%。
【邮政电信】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6.4亿元,下降1.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9777.6万件,增长31.7%;邮政寄递服务业收入1.2亿元,增长22.7%。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9112.3万件,增长31.4%;快递业务收入15.9亿元,增长6.1%。年末,全市4G移动电话用户351.3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99.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28.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1.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450.6万户,增加9.3万户。
【金融保险】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639.8亿元,比年初增长8.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568.7亿元,比年初增长7.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932.1亿元,比年初增长14.0%;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7635.4亿元,比年初增长6.0%。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有44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46.9亿元,同比下降6.1%,累计赔付55.4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6亿元,同比下降16.1%,累计赔付33.1亿元,同比增长17.9%;人身险保费收入104.4亿元,同比下降1.4%,累计赔付22.3亿元,同比增长20.1%。
【科学技术】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1亿元,比上年下降31.1%,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支持资金2.7亿元,项目349项。年内专利授权量6620件,增长20.5%,占自治区专利授权总量的27.2%。安排重大科技专项经费1.4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近50亿元。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个、重大科技专项2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18.9%提升至28.1%。优质苜蓿草技术攻关6项自治区标准在国家市场监管局备案,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新增1家院士工作站、53家研发机构、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协会金奖各1项。金山高新区全国排名提升10位。与自治区科技厅合作共建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投入使用,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农大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挂牌成立,成功入选科技创新百强市。制定出台《吸引人才政策10条》,科技领军人才驱动中心启动运营。优然牧业、大唐药业、新华集团分别在港交所、北交所、上交所上市,实现9年来本土企业上市“零突破”。
【教育事业】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7.5万人,与上年持平,在校生人数25.5万人,增长2.4%,毕业生人数6.5万人,下降3.0%;年末有普通中学119所,招生4.8万人,下降4.0%,在校生14.6万人,下降0.7%,毕业4.8万人,下降4.0%;年末有小学197所,招生3.9万人,增长14.7%,在校生20.0万人,增长5.3%,毕业生2.9万人,下降3.3%;年末有幼儿园443所,在园幼儿7.2万人,与上年持平。
【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62个。其中医院110个,拥有病床19820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168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2477人。
【文体与旅游】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5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年末全市有体育场20个,体育馆19个,室内游泳池(馆)51个。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874.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业收入349.8亿元。
【居民收入消费】 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2277元,比上年增长7.8%,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27162元,增长13.6%。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3026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32437元,增长13.5%。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435元,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7424元,增长14.9%。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8%,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0%,分别比上年下降1.3个和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66.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2.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23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8.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8.4万人。年末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6916户,受益139937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0594.7元。建成全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城镇新增就业6.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6万人,2万多名高校毕业生选择首府创业就业。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32所,选树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117人,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全部达标。在全区率先启动县域综合医改,市第二医院迁建、中(蒙)医院医养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医学会及36家医疗机构达成深度合作,158名知名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多点执业,建设“变态反应”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分中心,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建成10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市区覆盖率80%以上。超额完成社会保险参保扩面任务,市社保核定窗口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58条便民热线整合为一号受理“12345”接诉即办平台,受理有效诉求近100万件,解决率85.6%。开展“三大一严”信访化解专项行动,解决各类信访矛盾606件。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谢勇 孙志杰)
【概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默川平原,北纬40°51′~41°8′,东经110°46′~112°10′,总面积17186平方千米。辖4个区、4个县、1个旗,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41个民族。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986米。市区海拔1040米。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4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8.5万人,乡村人口7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2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4.4∶33.7∶61.9。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36.8%和60.5%。人均生产总值89828元,比上年增长5.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182.2亿元,增长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9.0亿元,比上年下降4.5%。
【疫情防控】 完成32架次、5466人次国际航班分流任务,完成182例额济纳旗、二连浩特市确诊患者到呼治疗隔离转运和服务保障任务。精准落实“平战结合”防控措施,启动上线“青城智慧抗疫平台”,用最短时间做好10月22日发生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内蒙古工作组肯定。
【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0万公顷,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1万公顷,下降10.6%。粮食总产量176.8万吨,比上年增长1.6%;油料产量4.7万吨,下降53.3%;甜菜产量6.7万吨,下降15.4%;蔬菜产量37.8万吨,下降5.9%;水果(含果用瓜)产量9.5万吨,下降7.8%。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41万公顷。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72.6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1%。年末,牲畜总存栏328.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新增“两品一标”产品23个,17个农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敕勒川味道”获得“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工业经济】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6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利润总额235.3亿元,增长19.7%;营业收入利润率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4%。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6.5%,制造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分经济类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3%,股份制企业增长1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下降11.6%。分行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烟草制品业增长1.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8.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0%,医药制造业增长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5.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587.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3%;饲料121.2万吨,增长4.9%;乳制品169.2万吨,增长10.0%;卷烟179.5亿支,增长1.1%;原油加工量392.5万吨,下降4.2%;烧碱(折纯)24.3万吨,增长15.8%;水泥495.5万吨,增长2.7%;单晶硅20.8万吨,增长53.3%;原铝(电解铝)27.8万吨,下降0.3%。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68家,比上年减少8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3.6万平方米,下降4.0%;竣工房屋面积128.8万平方米,增长2.8%;房屋建筑竣工率16.4%。
【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9.9亿元,比上年下降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8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8.7%;金融业增加值248.6亿元,增长1.8%;房地产业增加值200.3亿元,下降0.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000.0亿元,增长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1.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17.6亿元,增长19.0%。全年公路货运量13694.7万吨,比上年增长23.1%,公路货运周转量174.5亿吨千米,增长18.4%;公路客运量306.5万人,增长107.5%,公路客运周转量4.9亿人千米,增长17.4%。年末,全市机动汽车保有量132.8万辆,比上年增加6.2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122.7万辆,增加5.9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9.4万辆,增加0.3万辆;专项作业车保有量6578辆,增加389辆。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5.1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9.6亿元,增长7.1%。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额80.6亿元,增长11.3%;进口额79.2亿元,增长6.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7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8%。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18.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1%。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7.5%,中央项目投资增长367.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70.7亿元,比上年增长9.6%。
【重点项目建设】 启动实施“六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奶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等。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加快建设,蒙牛乳业产业园鲜奶工厂、正大集团食品加工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中环五期、华耀光电一期、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唐百万级新能源打捆外送、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旭阳中燃30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金山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久泰100万吨乙二醇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上线运行,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北部敕勒川、南部黄河湾景观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顺利,华谊兄弟敕勒川星剧场、马头琴文化产业园、敕勒川草原陆游房车营地等文旅项目建成投用。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初具雏形,马鬃山滑雪场启动运营,掀起冬季冰雪旅游新热潮。水岸漫街、王府井奥莱、地铁网红街等成为广大群众新的休闲消费打卡地;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莫尼山非遗小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韵达、中通、圆通、九州通等物流项目开工建设,首列“青城号”中欧班列开通运行,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 引进上海华东、市政、园林三大国内顶级设计团队,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重点片区、重要节点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刚性约束力显著提升。27条市政道路、22条断头路顺利通车,取消国道209线桃花收费站,昭乌达哲里木快速路全线通车,金海、金盛快速路部分路段通车,主城区车辆平均时速提升6.7%;改造老旧小区333个、466万平方米,开工17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区64千米供热管网完成互联互通,36.4千米老旧燃气管网、35万户燃气技防设施完成改造。建成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186处、城市绿道220千米,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绿化清秀指数排名第2位。开展城市广告、物业、交通、环境“四大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拆除各类大型广告牌匾1200余处,1346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76个大中城市类别中位列第28位。城市大脑升级到2.0版,涵盖9大板块、132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的“爱青城”APP上线运行。入围2021城市数字化治理百强榜、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获评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乡村振兴】 投入乡村振兴资金5.73亿元,实施富民项目237个、帮扶项目58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78.3千米,改造提升农村电网290千米,行政村百兆宽带实现“全覆盖”。完成户厕改造6.3万户,村庄绿化率30%以上。举办各类农村惠民展演6000多场次。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武川县上秃亥乡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林县胶泥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生态治理】 2021年总用水量9.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5.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9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6立方米/万元。完成营造林面积77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200.0公顷,封山育林666.7公顷,森林抚育2866.7公顷。全市森林面积384066.7公顷,森林覆盖率2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9.0%,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基本完成57个村、6.35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任务,空气优良天数318天,较上年提升6.8个百分点,全区排名提升4位。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投用。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1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3.47%和2%,地膜回收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1%、91%。出台《呼和浩特市湿地保护条例》,实施大小黑河、哈素海、黄河滩区等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3.7万亩,获得“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荣誉。单位GDP能耗下降7.5%以上、节约标准煤30万吨以上。
【服务能力建设】 呼和浩特市本级54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新开办企业全程“零费用”,企业投标全程电子化。在291个城市参评的2021中国营商软环境排名中位列第46位。36户市本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10户,11个工业园区、3个物流园区优化整合为5个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排名中提升3位。新增百亿元工业企业2户,新增市场主体5.9万户、同比增长18.7%。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7亿元以上。召开招商引资承诺兑现大会,累计兑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10.65亿元。举办线上线下招商引资恳谈会、推介会、签约会60多场,推动项目落地417个、开工245个,完成投资365.8亿元、增长36%。
【邮政电信】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6.4亿元,下降1.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9777.6万件,增长31.7%;邮政寄递服务业收入1.2亿元,增长22.7%。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9112.3万件,增长31.4%;快递业务收入15.9亿元,增长6.1%。年末,全市4G移动电话用户351.3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99.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28.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1.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450.6万户,增加9.3万户。
【金融保险】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639.8亿元,比年初增长8.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568.7亿元,比年初增长7.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932.1亿元,比年初增长14.0%;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7635.4亿元,比年初增长6.0%。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有44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46.9亿元,同比下降6.1%,累计赔付55.4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6亿元,同比下降16.1%,累计赔付33.1亿元,同比增长17.9%;人身险保费收入104.4亿元,同比下降1.4%,累计赔付22.3亿元,同比增长20.1%。
【科学技术】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1亿元,比上年下降31.1%,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支持资金2.7亿元,项目349项。年内专利授权量6620件,增长20.5%,占自治区专利授权总量的27.2%。安排重大科技专项经费1.4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近50亿元。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个、重大科技专项2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18.9%提升至28.1%。优质苜蓿草技术攻关6项自治区标准在国家市场监管局备案,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新增1家院士工作站、53家研发机构、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协会金奖各1项。金山高新区全国排名提升10位。与自治区科技厅合作共建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投入使用,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农大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挂牌成立,成功入选科技创新百强市。制定出台《吸引人才政策10条》,科技领军人才驱动中心启动运营。优然牧业、大唐药业、新华集团分别在港交所、北交所、上交所上市,实现9年来本土企业上市“零突破”。
【教育事业】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7.5万人,与上年持平,在校生人数25.5万人,增长2.4%,毕业生人数6.5万人,下降3.0%;年末有普通中学119所,招生4.8万人,下降4.0%,在校生14.6万人,下降0.7%,毕业4.8万人,下降4.0%;年末有小学197所,招生3.9万人,增长14.7%,在校生20.0万人,增长5.3%,毕业生2.9万人,下降3.3%;年末有幼儿园443所,在园幼儿7.2万人,与上年持平。
【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62个。其中医院110个,拥有病床19820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168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2477人。
【文体与旅游】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5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年末全市有体育场20个,体育馆19个,室内游泳池(馆)51个。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874.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业收入349.8亿元。
【居民收入消费】 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2277元,比上年增长7.8%,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27162元,增长13.6%。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3026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32437元,增长13.5%。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435元,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7424元,增长14.9%。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8%,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0%,分别比上年下降1.3个和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66.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2.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23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8.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8.4万人。年末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6916户,受益139937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0594.7元。建成全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城镇新增就业6.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6万人,2万多名高校毕业生选择首府创业就业。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32所,选树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117人,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全部达标。在全区率先启动县域综合医改,市第二医院迁建、中(蒙)医院医养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医学会及36家医疗机构达成深度合作,158名知名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多点执业,建设“变态反应”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分中心,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建成10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市区覆盖率80%以上。超额完成社会保险参保扩面任务,市社保核定窗口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58条便民热线整合为一号受理“12345”接诉即办平台,受理有效诉求近100万件,解决率85.6%。开展“三大一严”信访化解专项行动,解决各类信访矛盾606件。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谢勇 孙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