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2卷  /  科学技术

2022卷

  • 农牧业科技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是专门从事农牧业科学研究的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是宣统二年1910年时任绥远将军瑞良奏请清廷批准成立的归绥农林试验场,至2021年有112年的历史。2005年,由原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合并组建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2018年1月,主管单位由自治区原农牧业厅调整为自治区人民政府。2020年12月,事业单位改革批复院领导体制为党组,按照新的“三定”方案,设置6个行政处室、2个内设机构、14个研究所和1个院属二类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草原、生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牧业经济等研究领域。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国际合作示范基地等国家和部委平台18个、国际合作平台10余个;拥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0个。全院人员编制437名含人才专项编制74,在职职工471人,其中,在编334人、院聘137人;专业技术人员403人,其中,正高级134人、副高级138人博士后5人、博士128人、硕士92人。

    【人才培育】  2021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1人;获第七届中华农业英才奖1人,实现自治区零的突破;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3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人,“草原英才”滚动支持领军人才、个人、团队各1;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8人。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与智力支持。

    【科技项目争取】  全年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32项,立项资金1.67亿元,同比项目数增加115项、资金数增加4300万元。其中,科研类项目303项,立项资金1.37亿元;成果推广示范类项目13项资金2300万元人才类项目16项,资金682万元。科研类项目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总经费2811万元年度经费750.27万元。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33项,经费1609万元。新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4项,经费867万元。承担“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总经费800万元。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参加1),经费285万元。2021年新上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包括课题、子课题16项,总经费2464万元,其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担任主持人的重大专项2项,经费1600万元。获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经费103.5万元;成果推广示范类项目中,自治区财政支持农牧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2项,总经费2000万元,较2020年经费翻一番,并列入2022年专项资金项目。人才类项目中,草原英才项目3项560万元,高层次人才科技支持资助项目8项100万元。此外,经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鉴定与保存工程”,在完成国家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对内蒙古自治区27个主要旗县市、区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的同时,拟对其余67个旗县市、区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促进与提升该院科技创新水平。

    【科研平台建设】  申报“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北方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和“农业农村部呼和浩特生物育种科研试验基地”4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项目。至年底,“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已批复,实现自治区耕地保护领域部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也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第一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各1人,变更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各1人,有首席科学家2人、岗位科学家19人、试验站站长12人;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青贮饲料微生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获批“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中蒙俄特色作物及地方家畜区域科技创新院”,草原所巴音哈太基地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草原野生乡土草种繁育基地”。经整改,保留“内蒙古自治区植物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环境四子王观测试验站”建设工程持续进行,完成样品库等土建工程的建设,仪器设备陆续到位。经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至2021年底,在编制可研报告。各类科研平台水平和层次的提升,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科技成果】  2021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1项,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全院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认定保藏菌株10株。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16件同比增加32件,其中国际专利3件、发明专利11件。获批软件著作权101件,审定标准98同比增加7项,成果登记21项。发表论文165篇,其中SCI论文11同比增加1。出版专著11部。申报入选国家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1项、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6项,入选自治区2022年农牧业主推技术16项。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加强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服务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开放网络服务平台,发布技术需求、成果、农牧业领域专家及团队400余条。召开成果发布会,发布成果105项。培训科技成果评价、初级技术经济人11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与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处共同编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汇编》,推动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新品种两个,专利技术3项,转让金额80万元。为当地政府、涉农企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15项,服务金额375.8万元,成果转化收益合计455.8万元。

    【科技推广示范】  聚焦自治区主导产业,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基础,依托推广示范项目,在11个盟市、65个旗县,建立167个核心示范区,推广示范新品种39个、新技术82项和新产品18种,辐射推广农作物54.8万亩、家畜19.6万头只,直接培训核心技术人员、农牧民2.1万人次,总社会经济效益1.56亿元。科技推广示范引领带动地方农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提升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支撑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科技合作共建】  按照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农牧业产业发展,深化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与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4个科技示范市和杭锦后旗、四子王旗等10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旗县的“院地共建”科技示范工程。在与巴彦淖尔市合作中,按照《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技合作方案》落实各项工作,项目化实施、组织化推进。总结梳理2018年以来开展合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形成三年总结报告,印发技术手册2套、宣传片1个。与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察右中旗签署“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旗建设五年行动”合作协议,在玉米、肉羊、马铃薯、燕麦、胡萝卜等方面开展品种和技术推广示范。作为技术对口单位与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有72个先行县,自治区只有2个。签署“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协议,聘请院士张涌、赵春江为战略顾问和技术支撑专家,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共建工作。落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采用院属所中心+旗农牧局+村政府合作模式,打造肉羊、绒山羊、设施蔬菜、辣椒等4个样板村。

    【科技合作与交流】  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外国专家高端引进项目等,围绕蒙古羊选育和智慧农业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番茄商品育种、菊芋产业化发展、乡村振兴等16个领域,与澳大利亚、法国等12个国家的47位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自主育成的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在蒙古国示范种植2023.5亩,成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第一个走出国门并在蒙古国大面积种植推广的农作物品种。此外,主办“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rop  Production  and  Soil  Safety作物生产与土壤安全国际学术论坛”和“第一届国际蒙古羊高峰论坛”等国际论坛,承办“第九届国际东亚生态学会”。通过合作项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蔬菜、植保、草原、资源环境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与南京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国内和区内高校在玉米、燕麦、菊芋、肉羊、肉牛、绒山羊、家畜疫病、生物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与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蒙草集团、内蒙古大启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生态保护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

    【创新联盟】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农田面源污染、奶山羊群发病防控、青贮饲料微生物演替规律等问题,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区内高校和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等盟市科研院所以及内蒙古盛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23家单位42个团队,协同开展黄土高原农田面源污染生态综合防治、内蒙古奶山羊规模化养殖重要群发病防控、青贮饲料微生物演替规律和发酵品质形成机制研究、肉羊育种与繁育、乡村振兴等5项重点任务,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重大进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还参加由沈阳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东北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牵头成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参加谢华安、翟虎渠倡议全国14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开展联盟、联合体相关工作。

    【建议决策咨询】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向自治区政协报送《关于强化科技支撑促进耕地高质量保护与永续利用的提案》《关于尽快制定并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提案》,经《内蒙古政协信息》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启动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抓好农牧种业发展与安全》的报告。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联组会议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总农艺师张建中作题为《数字化赋能高起点布局》的发言,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主动提问参与交流。此外,完成“阿拉善生态修复报告”2份。参与自治区农牧业厅牵头的《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种业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其中三大工程之一“优势特色新品种培育实施工程”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提出并被完全采纳。编制种业领域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榜单需求20项,落实自治区科技厅种业重大项目指南编制项目25项。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组成的自治区农牧业产业体系专家组在协助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恢复灾后农牧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科技指导作用,得到农业农村部常务副部长的肯定批示。系列咨询建议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科技宣传与培训】  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日报、人民日报、新浪网及其他新媒体上进行科技宣传193次。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融媒体中心组织全院48位专家,围绕春耕备耕、接羔保育等方面技术需求录制培训视频55个,通过内蒙古农牧通平台开展在线技术培训,农牧通全年累计访问人数超过33万人次。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28位专家以接受公众媒体现场采访、电话咨询、视频连线的方式传授农牧业科研技术成果。

    【学术期刊】  2021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完成主办的五个学术期刊全年的编辑出版任务。《畜牧与饲料科学》复合影响因子提高至0.560,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序第27位,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1,这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首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集群。《北方农业学报》复合影响因子提高至1.170,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序第49位。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内蒙古畜牧业》蒙古文三刊办刊水平。科技期刊办刊经费130万元。张喜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科技
  • 发布时间:07-05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是专门从事农牧业科学研究的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是宣统二年1910年时任绥远将军瑞良奏请清廷批准成立的归绥农林试验场,至2021年有112年的历史。2005年,由原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合并组建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2018年1月,主管单位由自治区原农牧业厅调整为自治区人民政府。2020年12月,事业单位改革批复院领导体制为党组,按照新的“三定”方案,设置6个行政处室、2个内设机构、14个研究所和1个院属二类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草原、生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牧业经济等研究领域。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国际合作示范基地等国家和部委平台18个、国际合作平台10余个;拥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0个。全院人员编制437名含人才专项编制74,在职职工471人,其中,在编334人、院聘137人;专业技术人员403人,其中,正高级134人、副高级138人博士后5人、博士128人、硕士92人。

    【人才培育】  2021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1人;获第七届中华农业英才奖1人,实现自治区零的突破;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3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人,“草原英才”滚动支持领军人才、个人、团队各1;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8人。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与智力支持。

    【科技项目争取】  全年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32项,立项资金1.67亿元,同比项目数增加115项、资金数增加4300万元。其中,科研类项目303项,立项资金1.37亿元;成果推广示范类项目13项资金2300万元人才类项目16项,资金682万元。科研类项目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总经费2811万元年度经费750.27万元。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33项,经费1609万元。新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4项,经费867万元。承担“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总经费800万元。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参加1),经费285万元。2021年新上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包括课题、子课题16项,总经费2464万元,其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担任主持人的重大专项2项,经费1600万元。获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经费103.5万元;成果推广示范类项目中,自治区财政支持农牧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2项,总经费2000万元,较2020年经费翻一番,并列入2022年专项资金项目。人才类项目中,草原英才项目3项560万元,高层次人才科技支持资助项目8项100万元。此外,经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鉴定与保存工程”,在完成国家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对内蒙古自治区27个主要旗县市、区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的同时,拟对其余67个旗县市、区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促进与提升该院科技创新水平。

    【科研平台建设】  申报“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北方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和“农业农村部呼和浩特生物育种科研试验基地”4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项目。至年底,“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已批复,实现自治区耕地保护领域部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也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第一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各1人,变更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各1人,有首席科学家2人、岗位科学家19人、试验站站长12人;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青贮饲料微生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获批“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中蒙俄特色作物及地方家畜区域科技创新院”,草原所巴音哈太基地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草原野生乡土草种繁育基地”。经整改,保留“内蒙古自治区植物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环境四子王观测试验站”建设工程持续进行,完成样品库等土建工程的建设,仪器设备陆续到位。经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至2021年底,在编制可研报告。各类科研平台水平和层次的提升,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科技成果】  2021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1项,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全院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认定保藏菌株10株。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16件同比增加32件,其中国际专利3件、发明专利11件。获批软件著作权101件,审定标准98同比增加7项,成果登记21项。发表论文165篇,其中SCI论文11同比增加1。出版专著11部。申报入选国家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1项、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6项,入选自治区2022年农牧业主推技术16项。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加强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服务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开放网络服务平台,发布技术需求、成果、农牧业领域专家及团队400余条。召开成果发布会,发布成果105项。培训科技成果评价、初级技术经济人11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与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处共同编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汇编》,推动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新品种两个,专利技术3项,转让金额80万元。为当地政府、涉农企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15项,服务金额375.8万元,成果转化收益合计455.8万元。

    【科技推广示范】  聚焦自治区主导产业,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基础,依托推广示范项目,在11个盟市、65个旗县,建立167个核心示范区,推广示范新品种39个、新技术82项和新产品18种,辐射推广农作物54.8万亩、家畜19.6万头只,直接培训核心技术人员、农牧民2.1万人次,总社会经济效益1.56亿元。科技推广示范引领带动地方农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提升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支撑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科技合作共建】  按照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农牧业产业发展,深化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与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4个科技示范市和杭锦后旗、四子王旗等10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旗县的“院地共建”科技示范工程。在与巴彦淖尔市合作中,按照《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技合作方案》落实各项工作,项目化实施、组织化推进。总结梳理2018年以来开展合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形成三年总结报告,印发技术手册2套、宣传片1个。与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察右中旗签署“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旗建设五年行动”合作协议,在玉米、肉羊、马铃薯、燕麦、胡萝卜等方面开展品种和技术推广示范。作为技术对口单位与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有72个先行县,自治区只有2个。签署“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协议,聘请院士张涌、赵春江为战略顾问和技术支撑专家,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共建工作。落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采用院属所中心+旗农牧局+村政府合作模式,打造肉羊、绒山羊、设施蔬菜、辣椒等4个样板村。

    【科技合作与交流】  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外国专家高端引进项目等,围绕蒙古羊选育和智慧农业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番茄商品育种、菊芋产业化发展、乡村振兴等16个领域,与澳大利亚、法国等12个国家的47位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自主育成的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在蒙古国示范种植2023.5亩,成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第一个走出国门并在蒙古国大面积种植推广的农作物品种。此外,主办“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rop  Production  and  Soil  Safety作物生产与土壤安全国际学术论坛”和“第一届国际蒙古羊高峰论坛”等国际论坛,承办“第九届国际东亚生态学会”。通过合作项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蔬菜、植保、草原、资源环境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与南京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国内和区内高校在玉米、燕麦、菊芋、肉羊、肉牛、绒山羊、家畜疫病、生物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与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蒙草集团、内蒙古大启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生态保护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

    【创新联盟】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农田面源污染、奶山羊群发病防控、青贮饲料微生物演替规律等问题,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区内高校和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等盟市科研院所以及内蒙古盛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23家单位42个团队,协同开展黄土高原农田面源污染生态综合防治、内蒙古奶山羊规模化养殖重要群发病防控、青贮饲料微生物演替规律和发酵品质形成机制研究、肉羊育种与繁育、乡村振兴等5项重点任务,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重大进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还参加由沈阳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东北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牵头成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参加谢华安、翟虎渠倡议全国14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开展联盟、联合体相关工作。

    【建议决策咨询】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向自治区政协报送《关于强化科技支撑促进耕地高质量保护与永续利用的提案》《关于尽快制定并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提案》,经《内蒙古政协信息》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启动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抓好农牧种业发展与安全》的报告。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联组会议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总农艺师张建中作题为《数字化赋能高起点布局》的发言,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主动提问参与交流。此外,完成“阿拉善生态修复报告”2份。参与自治区农牧业厅牵头的《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种业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其中三大工程之一“优势特色新品种培育实施工程”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提出并被完全采纳。编制种业领域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榜单需求20项,落实自治区科技厅种业重大项目指南编制项目25项。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组成的自治区农牧业产业体系专家组在协助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恢复灾后农牧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科技指导作用,得到农业农村部常务副部长的肯定批示。系列咨询建议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科技宣传与培训】  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日报、人民日报、新浪网及其他新媒体上进行科技宣传193次。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融媒体中心组织全院48位专家,围绕春耕备耕、接羔保育等方面技术需求录制培训视频55个,通过内蒙古农牧通平台开展在线技术培训,农牧通全年累计访问人数超过33万人次。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28位专家以接受公众媒体现场采访、电话咨询、视频连线的方式传授农牧业科研技术成果。

    【学术期刊】  2021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完成主办的五个学术期刊全年的编辑出版任务。《畜牧与饲料科学》复合影响因子提高至0.560,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序第27位,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1,这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首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集群。《北方农业学报》复合影响因子提高至1.170,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序第49位。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内蒙古畜牧业》蒙古文三刊办刊水平。科技期刊办刊经费130万元。张喜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