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下简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正厅级,加挂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版权局)、自治区电影局牌子。内设23个职能处室:办公室、政策法规研究室、理论处、舆情信息处、新闻处、出版印刷发行处、文艺处、电影处、宣传教育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处、文化产业和文化资产管理处、基层工作指导处、反非法反违禁处(自治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版权管理处、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处、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处、传媒监管处、对外宣传工作处、对外联络处、干部处、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下设5个事业单位;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家蒙古文出版管理中心、自治区党委讲师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核定行政编制95名,事业编制81名。有在职人员133人。
【理论武装工作】 理论学习宣讲上,狠抓学习质量提升。自治区党委研究出台《巡听旁听办法》,建立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机制,对盟市、区直单位、高校、企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进行巡听旁听。对57个贫困旗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脱贫攻坚学习研讨情况进行专题巡听旁听,打造“学、思、用、督”的工作闭环,提升学习质量,中宣部《宣传工作》《每日要情》刊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巡听旁听经验做法。
理论宣讲上,全面推进分众化、常态化。针对农牧民、城镇居民等7类不同人群编写《分众化学习讲义》,吸纳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干部、“百姓名嘴”和专家学者、青年宣讲人才等,建立三级宣讲人才库,组建博士宣讲团、8090青年宣讲团,大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3500多支“草原学习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伍以小分队形式开展常态化“面对面”宣讲。压茬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国两会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主题宣讲,全年累计开展宣讲8.7万场次以上,覆盖人群207万人。
围绕重大主题宣讲活动,制作多元多类融媒体理论宣讲产品全网推送,电视理论节目“开卷有理”“学习强国”内蒙古分平台、“北疆理论风景线”微公号,分别推出脱贫攻坚理论探访节目《思想的田野》《“康康”我的生活》、“艾北疆”理论文章以及各类微视频音频、微语音、H5等理论产品1万多件(次)。围绕自治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设立专项课题开展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0项,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合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历史文化研究、跨境民族长周期交互影响等研究。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招标课题和青年理论骨干课题,开展蒙古国国情及中蒙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 全力开展疫情防控舆论宣传引导。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成立全区疫情防控宣传舆论组,统筹调度全区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工作。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嘎查村社区五级联动引导机制,采取网、端、微、抖、快“五位一体”新媒体宣教模式,推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专栏专题报道,大力宣传疫情防控进展情况,深情讲述防疫一线感人故事,广泛普及防疫科普知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72场,累计推出报道13.5万篇(条),阅读量点击量超过10亿次;发起“在家能为战胜疫情做点啥”抖音话题,组织乌兰牧骑队员疫情期间在家录制或直播视频,全网播放超2.5亿次,与湖北省委宣传部联合在网上点对点推送“与湖北同心战疫·草原音乐为您加油”短视频,播放量7.3亿次,是全国首个网上文艺慰问湖北的地区。开展“宅出美好生活”群众性居家文化文明生活竞赛活动,点赞量超1721万次,鼓舞信心、激励斗志、舒缓情绪,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统筹开展重大主题报道。精心组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党委全会精神、全国全区“两会”、扫黑除恶等重大主题宣传,组织全区各级各类媒体统一开设“弘扬蒙古马精神——育新机开新局谱新篇”“只争朝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十四五’开新局”等专栏专题,全面展现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宣传工作托,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奋斗实践。党中央主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内蒙古,组织小康生活、沙地生态修复治理成效等主题集中采访,党中央主要媒体全年累计播发内蒙古相关稿件22400余篇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央视刊播头条稿件39篇。
推行国家统编教材舆论宣传引导。主动发声引导,提升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推动教育部门在官网发布信息,推动自治区举办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行全媒体刊播、全网推送,启动“村村响”应急广播每天按时播报,广泛采访各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等推出系列校园报道,组织采访教育、文化、社科、新闻和经济界有威望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代表人物与内蒙古籍在外知名人士推出系列深度访谈,共刊播各类报道7700多篇,全网累计发布7.3万条。在内蒙古日报连续推出“艾北疆”署名文章15篇、系列评论25篇,内蒙古卫视新闻节目推出系列评论10篇,及时澄清模糊认识,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全面开展“爱上内蒙古”品牌形象集中宣介。统筹全区各级媒体、联动党中央媒体和商业平台400多个传播平台,聚焦内蒙古好山好水好产品和好人文,不间断推出宣介产品近1000个,发布信息5.9万余条,总点击量达8.2亿次。
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制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区103个旗县(区市)全部入驻“草原云”平台,全面推行“新闻+政务+服务”模式。初步建成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数据库,基本实现“融到底、传到底、管到底”建设目标。开展“新媒体传播力提升百日行动”,坚持先网后报、先网后台,把新闻内容生产和受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出适合移动传播的新媒体产品,提升正面宣传到达量、阅读量、点赞量。
健全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发布工作的若干措施》,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169场。修订内蒙古新闻奖、内蒙古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办法》,推动媒体生产创作更多、更优的融媒体产品,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雷蒙参加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并荣获最佳选手称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 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媒体统一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出原创稿件1800余篇。开展“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题宣传,组织蒙古语卫视、广播、报纸、新媒体专门开设专栏,与汉文媒体联动开展政策解读和正面宣传。
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资料》《大众读本》、分众化《宣讲提纲》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大众读本》。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宣讲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8109场(次),直接受众6.5万人。
牵头制定高校、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案,围绕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三个群体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省级领导带头深入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会”,与自治区教育厅共同组织开展“国旗下成长”系列主题教育,开展“我和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歌曲学唱活动,为全区高中生配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27万册。
【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文明内蒙古建设,统筹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新时代精神文明“六大创建”,构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框架体系,培育新时代“文明树”。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体化建设。积极推进旗县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构,有29个试点旗县建立实体化机构。建设集指挥调度、群众需求收集点派单、社区电视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平台”,得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的充分肯定。实行文明委成员单位包联试点旗县、文明单位包联城镇小区以及重点单位牵头负责12类重点群体工作制度,重点在城镇社区开展“邻里守望、互助关爱”、农村牧区开展“守村规、改陋习、重诚信、讲互助”等活动,在嘎查村建设“文明团结积分奖励”超市,指导旗县组建“8+N”志愿服务队、乡村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收集群众需求1.81万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1万场次,得到党中央文明委专项指导组的高度肯定。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象化。围绕疫情防控、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法典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针对重点人群设计理想信念教育载体,深化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力文明内蒙古建设”“践行报国志·永远跟党走”“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担大任做新人”等各类主题教育。制定下发《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工作方案》,推动自治区党政领导进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讲(听)思政课、开展工作调研常态化制度化。
启动“万屏行动”,利用公益宣传平台、主题微电影等方式,生动活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区高中学生配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读本》。制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入策工作规则》,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每月发布一次“北疆楷模”,授予王晓东、武汉鼎、尼玛、阿迪雅、赵永前、江来柱、“绿色乌审”治沙群体等个人和集体“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全区各级媒体统一开设“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专栏,推出寻访纪实节目《寻找英雄》,营造人人出力、人人实干的浓厚氛围。颁布实施《自治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动出台《自治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管理办法》,全域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区创建,在全国首个将文明社区(小区)创建作为省级表彰项目。
【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召开全区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大力推进“红色百年内蒙古”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先后确立65个重点创作项目,完成23个。电视剧《枫叶红了》在央视播出,创造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收视率第一成绩,舞剧《骑兵》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锦绣小康》入选第八届“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白云之下》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4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导演奖,《神奇的蒙古马》获“夏衍杯”优秀剧本奖。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印发《2020年乌兰牧骑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乌兰牧骑月·一切为了人民”活动,加强网上乌兰牧骑建设,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网上乌兰牧骑、呼鲁格、草原文化节、酷草原等账号,推出乌兰牧骑日志等品牌栏目,增强乌兰牧骑品牌传播力。
有序推进武安州辽塔修缮和阿尔寨石窟保护等重点工程,制定全区文物保护《工作方案》,确定22项具体任务。开展全区文物安全隐患大排查,累计完成149处国保、476处区保单位自查,逐一落实抢险加固。健全文物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印发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意见》,推进文物数字化建设,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试点推进文物长制,建立文物场所巡查员制度,组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启动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
组织第三届“舞动北疆”全区广场舞大赛、内蒙古合唱大赛、“书香内蒙古·脱贫奔小康”2020草原阅读季、“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农牧民文艺汇演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拓展网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和文艺文化活动,推动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基本实现“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断线”。建立完善全区高层次文艺人才库和网上文艺人才库,加强部校合作,启动第五届“蒙古族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招生工作,招收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委培生,举办内蒙古大学第十期文研班暨乌兰牧骑创作人员研修班。
【文化事业】 文化改革设计统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启动自治区“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和“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工程,在电视端为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推进“草原书屋”“鸿雁全民悦读”、图书馆一体化改革,实施“公益电影+”惠民放映工程,开展六大主题电影系列展映活动,2个电影院线公司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实施“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制定《选题指南(2021—2025年)》《2020年度图书出版方案》《2020年—2022年蒙古文图书出版计划》。组建“重大图书选题策划专家委员会”,做好重大图书选题策划、论证研讨、审核把关、编辑加工、整体设计,提升图书出版发行工作水平。全区建立版权服务工作站156个,开展线上线下版权宣传培训、维权执法、志愿服务等“六进”活动,服务触角延伸到旗县、园区、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版权作品登记数量连续3年翻倍,版权工作受到国家层面表彰奖励12项,“剑网2020”专项行动查处一批侵权盗版案件,维护良好版权生态。组织开展音乐美食季、文艺进景区、“周末内蒙古有好货”直播带货等活动,形成“赏内蒙古美景、听内蒙古音乐、品内蒙古味道、讲内蒙古故事、带内蒙古好货”的集聚效应。通过发放惠民电影券、减免税费帮助影院复工复产、度过难关,取得2.7亿元票房收入,其中国庆档票房逆势增长18%。启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工作,认定全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37个,恢复设立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举办网上内蒙古马赛、网上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搭建线上文化产业平台。启动内蒙古红色旅游、“长城文化公园”、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举办内蒙古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意识形态工作】 压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印发《关于当前全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推动党中央新修订《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落细落实,制定党委(党组)意识形态重点领域工作负面责任清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召开区直机关意识形态工作座谈会,推行自治区党政领导联系高校工作制度,强化重点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开展各级各类展陈场所和文化场所违法违规经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各类出版传播渗透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渗透活动。切实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组建重大突发舆情统筹协调应对工作专班,坚持实施“日报告、周研判、月会商、重大突发舆情随时会商”工作机制和意识形态联席会商制度,编印《重要时间节点月历月知》。
稳妥做好“国家统编教材使用”舆情管控引导,妥善应对处置热点敏感舆情。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结合自治区党委第七轮、第八轮巡视成立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组,对15家国有企业党委、24个直属部委办厅局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巡视检查。开展年度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修订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指标。深化基层意识形态网格化管理。
确定2020年为“意识形态工作基层网格化落实深化年”,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网信办联合印发《意识形态工作基层网格化落实深化年实施方案》,推动各级党组织织严织密意识形态工作网,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编印《意识形态应知应会读本》《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图谱》,举办示范培训班,推动各盟市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 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建设全平台合作、自媒体联动、好作品上央媒工作机制,开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国两会、“爱上内蒙古”品牌宣介、“黄河与长城在这里握手”“幸福花开新边疆”“文化扶贫在行动”等活动的全网总阅读量超过24.5亿次。“助力脱贫攻坚·网络名人走进内蒙古”活动话题上榜微博热搜第一名,全网阅读量超3.45亿次。印发新形势下推进网络评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组织调动全区网评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30万余人次,转发75万余条,跟帖45万余条。拓展新媒体阵地,指导建设“爱上内蒙古”正能量网红孵化基地。
坚持运行舆情和网络意识形态会商研判制度,督导调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推进互联网舆情应急指挥平台二期建设,积极推进盟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网络应急管理,圆满完成重要敏感节点应急响应。协办全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调研座谈会,在全区建立21个基层网络综合治理试点并召开经验交流会。制定网络名人队伍建设方案,实施正能量网络大V工程、争做“北疆好网民”工程、“微行大爱”网络公益工程。加强互联网企业党的建设,华讯公司《建设坚强支部做大做强企业》入选党中央网信办典型案例。建立自治区网络安全统筹协调和业务协同工作机制,监测网络安全漏洞和事件740个,处置网络安全事件。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蒙古马”杯网络安全攻防竞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开展大数据网络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产业及呼包鄂乌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制定“5G+智慧矿业”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管理暂行办法、盟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建设指南,深化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信息化试点,3个旗县申报成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对外宣传工作】 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蒙古国本土化译制《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翻译出版“中国关键词”《新时代外交篇》《精准脱贫篇》,组织中蒙智库开展《后疫情时代的中蒙命运共同体建设》等6个课题合作研究。
举办“感知中国、连线蒙古”网上内蒙古文化周,推出28项具体活动,40多家蒙古国媒体实时推送。把京剧名剧《百花芬芳》《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成就展、《美丽中国》旅游推介、“内蒙古味道”以及《中国机长》等15部优秀中国影视剧通过“云端”呈现给蒙古国民众。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第十一届中蒙新闻论坛,举办“脱贫攻坚看中国”等中蒙媒体线上联合采访活动,确保疫情之下对蒙外宣不断档、更有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刊物、网络、书店、出版、电影“八位一体”在蒙古国本土化传播阵地,跟踪报道全国全区疫情防控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讲述各行各业最美“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刊发稿件1400多篇,点击量累计超过500万人次。译制播出纪录片《中国抗疫志》《命运与共风雨同舟》,产生热烈反响。疫情期间,向蒙古国18家主要网站推送稿件130余篇,点击量均超过1万人次。(路义)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下简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正厅级,加挂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版权局)、自治区电影局牌子。内设23个职能处室:办公室、政策法规研究室、理论处、舆情信息处、新闻处、出版印刷发行处、文艺处、电影处、宣传教育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处、文化产业和文化资产管理处、基层工作指导处、反非法反违禁处(自治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版权管理处、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处、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处、传媒监管处、对外宣传工作处、对外联络处、干部处、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下设5个事业单位;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家蒙古文出版管理中心、自治区党委讲师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核定行政编制95名,事业编制81名。有在职人员133人。
【理论武装工作】 理论学习宣讲上,狠抓学习质量提升。自治区党委研究出台《巡听旁听办法》,建立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机制,对盟市、区直单位、高校、企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进行巡听旁听。对57个贫困旗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脱贫攻坚学习研讨情况进行专题巡听旁听,打造“学、思、用、督”的工作闭环,提升学习质量,中宣部《宣传工作》《每日要情》刊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巡听旁听经验做法。
理论宣讲上,全面推进分众化、常态化。针对农牧民、城镇居民等7类不同人群编写《分众化学习讲义》,吸纳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干部、“百姓名嘴”和专家学者、青年宣讲人才等,建立三级宣讲人才库,组建博士宣讲团、8090青年宣讲团,大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3500多支“草原学习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伍以小分队形式开展常态化“面对面”宣讲。压茬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国两会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主题宣讲,全年累计开展宣讲8.7万场次以上,覆盖人群207万人。
围绕重大主题宣讲活动,制作多元多类融媒体理论宣讲产品全网推送,电视理论节目“开卷有理”“学习强国”内蒙古分平台、“北疆理论风景线”微公号,分别推出脱贫攻坚理论探访节目《思想的田野》《“康康”我的生活》、“艾北疆”理论文章以及各类微视频音频、微语音、H5等理论产品1万多件(次)。围绕自治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设立专项课题开展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0项,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合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历史文化研究、跨境民族长周期交互影响等研究。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招标课题和青年理论骨干课题,开展蒙古国国情及中蒙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 全力开展疫情防控舆论宣传引导。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成立全区疫情防控宣传舆论组,统筹调度全区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工作。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嘎查村社区五级联动引导机制,采取网、端、微、抖、快“五位一体”新媒体宣教模式,推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专栏专题报道,大力宣传疫情防控进展情况,深情讲述防疫一线感人故事,广泛普及防疫科普知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72场,累计推出报道13.5万篇(条),阅读量点击量超过10亿次;发起“在家能为战胜疫情做点啥”抖音话题,组织乌兰牧骑队员疫情期间在家录制或直播视频,全网播放超2.5亿次,与湖北省委宣传部联合在网上点对点推送“与湖北同心战疫·草原音乐为您加油”短视频,播放量7.3亿次,是全国首个网上文艺慰问湖北的地区。开展“宅出美好生活”群众性居家文化文明生活竞赛活动,点赞量超1721万次,鼓舞信心、激励斗志、舒缓情绪,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统筹开展重大主题报道。精心组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党委全会精神、全国全区“两会”、扫黑除恶等重大主题宣传,组织全区各级各类媒体统一开设“弘扬蒙古马精神——育新机开新局谱新篇”“只争朝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十四五’开新局”等专栏专题,全面展现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宣传工作托,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奋斗实践。党中央主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内蒙古,组织小康生活、沙地生态修复治理成效等主题集中采访,党中央主要媒体全年累计播发内蒙古相关稿件22400余篇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央视刊播头条稿件39篇。
推行国家统编教材舆论宣传引导。主动发声引导,提升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推动教育部门在官网发布信息,推动自治区举办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行全媒体刊播、全网推送,启动“村村响”应急广播每天按时播报,广泛采访各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等推出系列校园报道,组织采访教育、文化、社科、新闻和经济界有威望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代表人物与内蒙古籍在外知名人士推出系列深度访谈,共刊播各类报道7700多篇,全网累计发布7.3万条。在内蒙古日报连续推出“艾北疆”署名文章15篇、系列评论25篇,内蒙古卫视新闻节目推出系列评论10篇,及时澄清模糊认识,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全面开展“爱上内蒙古”品牌形象集中宣介。统筹全区各级媒体、联动党中央媒体和商业平台400多个传播平台,聚焦内蒙古好山好水好产品和好人文,不间断推出宣介产品近1000个,发布信息5.9万余条,总点击量达8.2亿次。
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制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区103个旗县(区市)全部入驻“草原云”平台,全面推行“新闻+政务+服务”模式。初步建成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数据库,基本实现“融到底、传到底、管到底”建设目标。开展“新媒体传播力提升百日行动”,坚持先网后报、先网后台,把新闻内容生产和受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出适合移动传播的新媒体产品,提升正面宣传到达量、阅读量、点赞量。
健全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发布工作的若干措施》,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169场。修订内蒙古新闻奖、内蒙古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办法》,推动媒体生产创作更多、更优的融媒体产品,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雷蒙参加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并荣获最佳选手称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 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媒体统一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出原创稿件1800余篇。开展“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题宣传,组织蒙古语卫视、广播、报纸、新媒体专门开设专栏,与汉文媒体联动开展政策解读和正面宣传。
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资料》《大众读本》、分众化《宣讲提纲》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大众读本》。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宣讲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8109场(次),直接受众6.5万人。
牵头制定高校、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案,围绕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三个群体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省级领导带头深入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会”,与自治区教育厅共同组织开展“国旗下成长”系列主题教育,开展“我和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歌曲学唱活动,为全区高中生配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27万册。
【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文明内蒙古建设,统筹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新时代精神文明“六大创建”,构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框架体系,培育新时代“文明树”。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体化建设。积极推进旗县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构,有29个试点旗县建立实体化机构。建设集指挥调度、群众需求收集点派单、社区电视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平台”,得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的充分肯定。实行文明委成员单位包联试点旗县、文明单位包联城镇小区以及重点单位牵头负责12类重点群体工作制度,重点在城镇社区开展“邻里守望、互助关爱”、农村牧区开展“守村规、改陋习、重诚信、讲互助”等活动,在嘎查村建设“文明团结积分奖励”超市,指导旗县组建“8+N”志愿服务队、乡村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收集群众需求1.81万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1万场次,得到党中央文明委专项指导组的高度肯定。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象化。围绕疫情防控、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法典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针对重点人群设计理想信念教育载体,深化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力文明内蒙古建设”“践行报国志·永远跟党走”“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担大任做新人”等各类主题教育。制定下发《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工作方案》,推动自治区党政领导进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讲(听)思政课、开展工作调研常态化制度化。
启动“万屏行动”,利用公益宣传平台、主题微电影等方式,生动活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区高中学生配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读本》。制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入策工作规则》,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每月发布一次“北疆楷模”,授予王晓东、武汉鼎、尼玛、阿迪雅、赵永前、江来柱、“绿色乌审”治沙群体等个人和集体“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全区各级媒体统一开设“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专栏,推出寻访纪实节目《寻找英雄》,营造人人出力、人人实干的浓厚氛围。颁布实施《自治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动出台《自治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管理办法》,全域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区创建,在全国首个将文明社区(小区)创建作为省级表彰项目。
【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召开全区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大力推进“红色百年内蒙古”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先后确立65个重点创作项目,完成23个。电视剧《枫叶红了》在央视播出,创造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收视率第一成绩,舞剧《骑兵》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锦绣小康》入选第八届“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白云之下》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4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导演奖,《神奇的蒙古马》获“夏衍杯”优秀剧本奖。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印发《2020年乌兰牧骑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乌兰牧骑月·一切为了人民”活动,加强网上乌兰牧骑建设,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网上乌兰牧骑、呼鲁格、草原文化节、酷草原等账号,推出乌兰牧骑日志等品牌栏目,增强乌兰牧骑品牌传播力。
有序推进武安州辽塔修缮和阿尔寨石窟保护等重点工程,制定全区文物保护《工作方案》,确定22项具体任务。开展全区文物安全隐患大排查,累计完成149处国保、476处区保单位自查,逐一落实抢险加固。健全文物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印发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意见》,推进文物数字化建设,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试点推进文物长制,建立文物场所巡查员制度,组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启动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
组织第三届“舞动北疆”全区广场舞大赛、内蒙古合唱大赛、“书香内蒙古·脱贫奔小康”2020草原阅读季、“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农牧民文艺汇演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拓展网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和文艺文化活动,推动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基本实现“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断线”。建立完善全区高层次文艺人才库和网上文艺人才库,加强部校合作,启动第五届“蒙古族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招生工作,招收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委培生,举办内蒙古大学第十期文研班暨乌兰牧骑创作人员研修班。
【文化事业】 文化改革设计统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启动自治区“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和“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工程,在电视端为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推进“草原书屋”“鸿雁全民悦读”、图书馆一体化改革,实施“公益电影+”惠民放映工程,开展六大主题电影系列展映活动,2个电影院线公司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实施“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制定《选题指南(2021—2025年)》《2020年度图书出版方案》《2020年—2022年蒙古文图书出版计划》。组建“重大图书选题策划专家委员会”,做好重大图书选题策划、论证研讨、审核把关、编辑加工、整体设计,提升图书出版发行工作水平。全区建立版权服务工作站156个,开展线上线下版权宣传培训、维权执法、志愿服务等“六进”活动,服务触角延伸到旗县、园区、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版权作品登记数量连续3年翻倍,版权工作受到国家层面表彰奖励12项,“剑网2020”专项行动查处一批侵权盗版案件,维护良好版权生态。组织开展音乐美食季、文艺进景区、“周末内蒙古有好货”直播带货等活动,形成“赏内蒙古美景、听内蒙古音乐、品内蒙古味道、讲内蒙古故事、带内蒙古好货”的集聚效应。通过发放惠民电影券、减免税费帮助影院复工复产、度过难关,取得2.7亿元票房收入,其中国庆档票房逆势增长18%。启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工作,认定全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37个,恢复设立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举办网上内蒙古马赛、网上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搭建线上文化产业平台。启动内蒙古红色旅游、“长城文化公园”、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举办内蒙古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意识形态工作】 压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印发《关于当前全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推动党中央新修订《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落细落实,制定党委(党组)意识形态重点领域工作负面责任清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召开区直机关意识形态工作座谈会,推行自治区党政领导联系高校工作制度,强化重点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开展各级各类展陈场所和文化场所违法违规经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各类出版传播渗透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渗透活动。切实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组建重大突发舆情统筹协调应对工作专班,坚持实施“日报告、周研判、月会商、重大突发舆情随时会商”工作机制和意识形态联席会商制度,编印《重要时间节点月历月知》。
稳妥做好“国家统编教材使用”舆情管控引导,妥善应对处置热点敏感舆情。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结合自治区党委第七轮、第八轮巡视成立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组,对15家国有企业党委、24个直属部委办厅局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巡视检查。开展年度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修订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指标。深化基层意识形态网格化管理。
确定2020年为“意识形态工作基层网格化落实深化年”,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网信办联合印发《意识形态工作基层网格化落实深化年实施方案》,推动各级党组织织严织密意识形态工作网,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编印《意识形态应知应会读本》《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图谱》,举办示范培训班,推动各盟市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 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建设全平台合作、自媒体联动、好作品上央媒工作机制,开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国两会、“爱上内蒙古”品牌宣介、“黄河与长城在这里握手”“幸福花开新边疆”“文化扶贫在行动”等活动的全网总阅读量超过24.5亿次。“助力脱贫攻坚·网络名人走进内蒙古”活动话题上榜微博热搜第一名,全网阅读量超3.45亿次。印发新形势下推进网络评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组织调动全区网评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30万余人次,转发75万余条,跟帖45万余条。拓展新媒体阵地,指导建设“爱上内蒙古”正能量网红孵化基地。
坚持运行舆情和网络意识形态会商研判制度,督导调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推进互联网舆情应急指挥平台二期建设,积极推进盟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网络应急管理,圆满完成重要敏感节点应急响应。协办全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调研座谈会,在全区建立21个基层网络综合治理试点并召开经验交流会。制定网络名人队伍建设方案,实施正能量网络大V工程、争做“北疆好网民”工程、“微行大爱”网络公益工程。加强互联网企业党的建设,华讯公司《建设坚强支部做大做强企业》入选党中央网信办典型案例。建立自治区网络安全统筹协调和业务协同工作机制,监测网络安全漏洞和事件740个,处置网络安全事件。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蒙古马”杯网络安全攻防竞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开展大数据网络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产业及呼包鄂乌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制定“5G+智慧矿业”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管理暂行办法、盟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建设指南,深化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信息化试点,3个旗县申报成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对外宣传工作】 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蒙古国本土化译制《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翻译出版“中国关键词”《新时代外交篇》《精准脱贫篇》,组织中蒙智库开展《后疫情时代的中蒙命运共同体建设》等6个课题合作研究。
举办“感知中国、连线蒙古”网上内蒙古文化周,推出28项具体活动,40多家蒙古国媒体实时推送。把京剧名剧《百花芬芳》《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成就展、《美丽中国》旅游推介、“内蒙古味道”以及《中国机长》等15部优秀中国影视剧通过“云端”呈现给蒙古国民众。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第十一届中蒙新闻论坛,举办“脱贫攻坚看中国”等中蒙媒体线上联合采访活动,确保疫情之下对蒙外宣不断档、更有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刊物、网络、书店、出版、电影“八位一体”在蒙古国本土化传播阵地,跟踪报道全国全区疫情防控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讲述各行各业最美“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刊发稿件1400多篇,点击量累计超过500万人次。译制播出纪录片《中国抗疫志》《命运与共风雨同舟》,产生热烈反响。疫情期间,向蒙古国18家主要网站推送稿件130余篇,点击量均超过1万人次。(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