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新闻出版
【概况】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版权局)加挂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具体工作由出版印刷发行处、版权管理处、传媒监管处和国家蒙古文出版管理中心负责。
【主题出版】 紧扣民族团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选题指南(2021—2025年)》,明确未来五年出版重点选题方向,持续滚动策划优秀出版选题。制定《“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2020年度图书出版方案》,策划“红色百年内蒙古”“蒙古马精神”等13个系列选题,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图书。
【民文出版】 制定《2020年—2022年蒙古文图书出版计划》,出版一批普及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蒙古文图书,更好地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精神文化需要。组织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内蒙古出版集团等单位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工作,提出拟实施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目3个。
【管理服务】 组织全区出版单位参加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8家出版单位携1200多种、4200余册精品图书参展,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出版单位的影响力。协助举办八省区蒙古文图书展,充分展示内蒙古自治区民文出版成果的同时推动全民阅读,满足广大蒙古族读者的阅读需求。组织出版单位申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民文资金项目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扶持资金。建立自治区首个网上版权工作站和微信服务号,打通线上、线下版权宣传、咨询、登记、扶助、运营、交易、展示全流程服务,完成以作品登记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作品登记数量成倍增长。开展王府刺绣等6个专题版权服务活动,帮助一家文创企业完成2例著作权转让合同备案(自治区首例)。
【公共文化服务】 推动建立草原书屋与当地图书馆、新华书店的供需对接机制,积极推动呼和浩特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四个盟市开展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探索形成盟市级层面试点经验。全区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旗县作为旗县级试点,在旗县级层面争取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在全区旗县区推广。积极引导各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操作模式,提高草原书屋使用效能,让图书流动起来。研究制定《“书香内蒙古·脱贫奔小康”2020草原阅读季活动方案》。举行“书香内蒙古·脱贫奔小康”2020草原阅读季活动启动仪式,并通过网络平台在全区12个盟市同步启动。开展“书香内蒙古——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征文活动、“书香伴我回家路”和“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系列活动,扎实推动自治区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
【行业监管】 审核内蒙古7家图书出版单位出版和经营情况,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核验。对全区150种期刊进行年度核验,重点审核期刊正常出版情况、规范经营情况,通过核验145种,缓验5种。完成全区2214家发行单位年度核验,通过核验2205家,不予年度核验9家。开展全区中小学重点教材检查工作和“3·15”质检活动,共抽检一般图书85种,900册;中小学教材教辅30种,800余册。2019年全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620家,从业人员1.67万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组织全区12个盟市开展印刷发行市场集中检查36次,随机检查347次,出动执法人员8421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510家次。完成2019年度印刷企业年度报告工作。对全区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和新华书店进行社会效益考核,推动出版单位和新华书店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路义)
广播电视
【概况】 2020年,内蒙古广电局有内设机构12个,共12个职能处室。核定公务员编制54名,2020年在职49人,离退休122人。局属事业单位5个,编制1782名,2020年在职1656人。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91座,省级1座,地级13座(包括东风电视台),县级77座。开办广播、电视节目246套。其中,自治区级开办广播节目9套,电视节目8套,盟市级开办广播43套,电视35套,县级开办广播74套,电视77套。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开办的足球付费频道已实现高清播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66%和99.68%。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4家持证、备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1家广播电视视频点播服务机构、1家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共有242家,制作广播类节目16331.14小时,制作电视类节目151933小时。
累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68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217万户建设任务。拥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207万户,包括高清用户数111.09万户,有线宽带用户数83.80万户。IPTV激活用户总数320万。
【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 协调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机构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自治区“两会”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专题宣传75项。
开展重点宣传工作。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12762个应急广播“村村响”终端及时响、精准响、时时响,有效打通农村牧区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组织大型广播电视公益展播活动25部220集3646分钟。
协调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弘扬传播正能量。组织开展“众志成城共同战疫”公益展播活动26部85集2035分钟,以及“致敬!守护者!”公益展播活动34部339集1577分钟,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0年度,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六稳”“六保”宣传共播发报道692多篇(期),发布新媒体产品200余篇(条),总阅读量12.7万+。广播电视共播发报道266多篇(期),发布新媒体产品194余篇(条),总阅读量8.6万+。
1月17日,内蒙古广播电视局“智慧广电送服务·助力脱贫奔小康”暨2020元旦春节期间“我们的中国梦”广播电视志愿者服务进万家活动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开展(广电局)
【精品创作与创新创优】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有9部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扶持。包括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节目《开心点点》和电视节目《说法班会》2部少儿节目精品;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作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新冠肺炎患者的战“疫”日记》1部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作的《黄河谣》、参与联合摄制的《思想的田野第二季》和《大河奔流新时代——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3部创新创优节目;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创作的《带花的包子》、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创作的《祭敖包》2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以及入围2020年第26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电视纪录片《草原新丝路》。
组织开展系列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推优活动,2020年共征集80余部作品、21部剧本创意,向总局推荐24部完成片和2部剧本参加全国评选。经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推荐的“一针一线绣出好日子”等3部脱贫攻坚主题短视频被总局“我们的小康2020”宣传账号采用并全国推广。内蒙古IPTV播控分平台及其创作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荣获“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首歌一座城”活动3项奖励。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网络视听节目生产创作推优活动。局本级扶持一部建党100周年主题网络视听作品微视频《老兵》创作,核发扶持资金30万。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播出机构共制作广播公益广告46012条,时长3953小时01分钟,累计播出广播公益广告(含自制和下载)时长15462小时;共制作电视公益广告9654条,时长2755小时44分钟,累计播出电视公益广告(含自制和下载)时长30804小时。
【媒体融合发展和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我就是这样的内蒙古》,首次实现一场直播涵盖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直播日——绿野金秋融媒体直播,为受众呈现一次“看得见、听得清、感受得到”的融媒体直播。《都市全接触》微信公众号平均周阅读量由约150万增长到200万以上,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跻身全国省级媒体微信公众号排名前10的媒体公众号。
落实“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相关部署,搭建移动端新媒体平台,聚合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新闻资讯及服务信息,开展掌上内蒙古APP的研发,融合新闻资讯、电视直播、政务服务等应用,从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传播延伸。腾格里网全新改版上线,腾格里新闻客户端增加集结号、名人号、主播秀,完成12家盟市级广播电视台和90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腾格里云”建设工作。
加快融合生产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媒体考评体系,出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关于建立全媒体考核评价体系指导意见》,对传统端产品与新媒体端产品实施任务目标一体化部署、考核。制定并印发《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关于大力促进融媒体工作室发展的管理办法(暂行)》,促进深度融合,鼓励部门、个人成立融媒体工作室。
【科技创新与智慧广电建设】 实施TVOS2.0技术应用与产业化推广项目,以公共文化服务和政企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开展基于自主研发的TVOS2.0智能终端的综合应用推广工作,部署支持TVOS智能终端的媒体融合创新业务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部署基本公共服务、文化下乡、智慧城市等特色文化应用,构建新的业务开展形态和TVOS产业推广模式。该项目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2018年度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奖”一等奖。
内蒙古自治区广电网络建立的收视大数据分析系统与自治区司法厅、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科协等单位合作,开发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内蒙古日报大数据、内蒙古科协大数据等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各单位内容更新、精准投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该系统已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对接并为其提供数据,实现全国视听大数据融合、分析、发布及应用。
2020年,内蒙古“智慧广电”建设和固边工程、台站标准化建设、安全播出监管体系、智慧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等5个项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选为全国“智慧广电”示范案例。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工程完成签约旗县市区32个,建成光缆54800公里、无线基站207座,建设平台服务项目16个,各盟市建设分平台101个。推进自治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与自治区气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防疫等部门开展应急广播应用合作。
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工程,发展农村广电网络用户46万户,全区广电光纤网络达10万公里,乡镇苏木光纤覆盖率75%。累计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68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217万户,建成全国最长的微波线路8776.3公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67%。累计投入8.07亿元实施广播电视固边工程,20个边境旗市共计120万农牧民和边防哨卡官兵可免费收看到68套卫星电视节目和本地区地面电视节目,收听到54套广播节目。投资3600万元建成覆盖所有嘎查村的应急广播村村响体系,打通农村牧区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实施牧区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推进33个牧区旗县实现嘎查以下牧户全部免费接入使用无线宽带网络,免费收听收看100套广播电视节目。
【安全播出与行业监管】 完成67个局属发射台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实施台站标准化建设2.0版,全面提升局属台站的硬件建设水平、软件管理水平、安全播出保障水平,广大职工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实现重要保障期零秒停播。
实施高清内蒙古——卫星传输和监测监管平台建设项目。覆盖多媒体多终端的广播电视和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系统基本建成。严格各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栏目审核报批,持续整治违规节目栏目、“黑广播”和非法境外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广播电视广告严重违法率从“十二五”期间的广播6.01%、电视5.06%降为零。
【智慧广电送服务·助力脱贫奔小康——广播电视志愿者服务进万家活动】 2020年1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古路板村启动“智慧广电送服务·助力脱贫奔小康”暨“我们的中国梦”广播电视志愿者服务进万家活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呼和浩特分公司、新城区文体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志愿者参加活动,与当地村民欢度小年。活动现场,书法名家现场挥毫泼墨、乌兰牧骑演员的文艺演出、乡亲们自排自演的节目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志愿者们深入到老党员、五保户家中,手把手讲解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使用和家庭用电常识,确保群众听到党中央的声音,看到丰富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为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劲加油。
【应急广播村村响疫情防控无死角】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内蒙古广播电视局充分运用覆盖全区的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不间断地把党和政府声音以及疫情防控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打通农牧区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党中央广播电视台、人民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自治区“村村响”在疫情防控宣传中发挥的作用。
建设指挥调度体系 成立应急广播“村村响”工作小组,按照全区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维护调度、统一下发内容的原则,打通技术平台和内容渠道,以安装在村、嘎查的户外大喇叭(音箱、音柱)为宣传载体,构建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嘎查村五级协同的应急广播“村村响”指挥调度体系。
建设内容标准体系 准确把握应急广播“村村响”大喇叭的传播特点、听众需求和地域文化,全区“村村响”10800个终端、40766个大喇叭,及时响、精准响,采取方言提示、快板、顺口溜、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宣传形式实时发布疫情防控宣传信息,提供政策解读、科普知识、应急通知等信息服务,形成覆盖家家户户的宣传网、传播网、服务网,惠及群众470万人。
建设运维保障体系 向12个盟市下拨应急广播“村村响”宣传维护专项资金120万元,加强对“村村响”系统的指挥调度、运维抢修。出动维修人员2200余人次,修复播出终端4569个、大喇叭20140个,累计增加覆盖人口200.6万人,同时采取“以维代训”方式为村级管护人员讲解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维修方法,确保了“村村响”时时响、长期响。
建设服务拓展体系 推动“大喇叭+新科技”应用,运用融媒体手段增强宣传效果,组织研发推出应急广播APP,会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节目团队充实完善疫情防控宣传内容,通过快手抖音平台在大喇叭播音时进行视频直播,单条点击量超过40万,实现线上线下良好互动。
【荣誉】 第29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
项目: | 电视系列报道 | ||||
题目: | 绿色的琴弦 | ||||
作者(主创人员): | 张泽华 | 赵峰 | 娜日松 | 张岑 | 宝音图 |
宣晓宏 | 于波 | ||||
编辑: | 赵峰 | ||||
刊播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评审等级: | 二等奖 |
2019年度广播节目
技术质量奖(金鹿奖)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评选
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
节目名称: | 走不出的阿拉善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员: | 乔建军 | 左巍 | 郝平 |
评审等级: | 三等奖 |
播出技术质量奖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频率数: | 第一套或FM89MHz频率 | ||||
主要完成人员: | 王丽娟 | 宝力道 | 代钦 | 王鑫 | 吴杰 |
青格勒 | 李鹏飞 | 米智敏 | 马志广 | 斯琴 | |
评审等级: | 三等奖 |
2019年度广播节目
技术质量奖(金帆奖)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评选
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
节目名称: | 内蒙古新闻联播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沈利俊 | 郭鹏 | 陈楠 | 王雪莹 |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大兴安岭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李旭东 | 马志强 | 张向荣 | 张友君 |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张振达 | 斯庆特古斯 | 李畅 | 孟云 | 陆彪 |
董雅轩 | 邓建飞 | 韩国俊 | |||
等级: | 三等奖 |
高清音频制作技术质量奖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云晓丽 | 孟云 | 邰峰 | 白雪松 | 雷贺 |
高官旺 | |||||
等级: | 二等奖 | ||||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汉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云晓丽 | 吕馨 | 邰峰 | 白雪松 | 雷贺 |
高官旺 | |||||
等级: | 三等奖 |
高清视频图形制作奖
节目名称: | 《经典呈现》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录片展播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王羽 | 孟云 |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蔚蓝的故乡》片头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坦基斯 | 张向荣 | 钢嘎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蔚蓝的故乡》宣传短片《北疆天路》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王羽 | 孟云 | |
等级: | 三等奖 |
灯光设计制作奖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郝煜 | 李子力 | 张琛 |
等级: | 三等奖 |
美术设计制作奖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邓磊 | 冯焦 | 朱金萍 |
等级: | 三等奖 |
2019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
项目奖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评选
项目名称: | 精密相位制中波同步广播技术及覆盖组网 | ||||
完成单位: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
获奖人: | 崔海平 | 戚武 | 陈颖 | 张智慧 | 温子军 |
王杰 | 刘凯征 | 于新 | 胡宝林 | 海霞 | |
李锦文 | 李薰春 |
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技术
能手称号获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调幅广播专业 | 三等奖 |
获奖人员: | 梁永生 |
工作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广播发射中心台 |
选送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调频和电视广播专业 | 二等奖 |
获奖人员: | 吴欣然 |
工作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广播发射中心台 |
选送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卫星传输专业 | 二等奖 |
获奖人员: | 张小平 |
工作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501台 |
选送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文国庆)
电影
【概况】 内蒙古电影集团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直属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总部机构设置由党委工作部、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审计部、纪检监察部、人力资源部、战略发展项目部7个部门组成。下辖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民族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星河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内蒙古凯诺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影集团凯诺国际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家子公司。主要从事影视剧本创作,影片投资、生产、发行、放映,院线建设,民族音像出版,民族语电影译制、农村牧区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截至2020年底,集团共有职工292人。
【影视剧创作】 完成抗疫题材电影《腊月·正月》,联合出品影片《守望相思树》;联合拍摄电影《踢球吧少年》;电影制片厂重点打造的建党100周年献礼影片《忠诚扈卫》完成终审剧本。电影《漫瀚调》获得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最佳传承奖和优秀影片奖,电影《守望相思树》获得2020年国防军事电影盛典优秀扶持影片奖及中国电影基金会颁发的“2020国防万映”特别表彰奖。
【院线建设】 内蒙古民族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总计107家影院共产出票房3729万元,其中17家自营联营影院完成票房1394万元,90家加盟影院完成票房2105万元。全年共新增银幕17块,新增座席2285位。单片发行业务组织呼市范围内厅级及市直属单位观看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天下黄河老牛湾》《半条被子》等影片共进行包场活动110余场,收入31.8万元。创新项目“电影党课”共计播放约为110场,观看人次7450人;“五一影厅”播放场次约125场,观影人次7895人。
【公益放映】 内蒙古星河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全区流动电影订购15.6万场,同比增加10.7%,其中蒙古语影片订购1.2万场。全年边境沿线公益放映室共计订购影片3000场,有效放映场次2275场。呼市社区影院已完成79处放映点巡查,有效放映场次近200场。全年建成内蒙古医科大学、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4处校园影院。已运营的和林师大校园影院放映402场,其中公益放映76场,商业放映326场,票房合计172477元。
【音像制品出版】 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年全年累计申报选题185种,其中电子选题获批106项,音像选题获批27项。申报国家级项目、自治区级项目、地方招投标项目24项。完成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等3个项目、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独树一帜的民族乐器—蒙古族三弦》、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重点项目包括《蒙古族马头琴琴系》在内的25个子项目等。完成《漂亮的黄褐马》《思源》等20张专辑的出版工作和《银蝴蝶》《幸福集》等80本电子书的出版工作。
【蒙古语电影译制】 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完成全年100部影片的译制任务,全年听抄制作完成65部电影台词本和25部电影的乐效。全年生产影片一次性通过率98%,同比上年增加14%,一次性通过率位列全国第一。完成2020年“感知中国•连线蒙古”网上电影展映影片的译制工作,同步同期译制影片《我和我的家乡》。2020年,译制中心选送的标准蒙古语版《湄公河行动》获得第十二届“萨日纳”奖;准蒙古语影片《白蛇:缘起》和《飞驰人生》分别获得中国电影电视学会声音专业委员会“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电影类少数民族语译制片类一等奖、二等奖,赤峰巴林方言蒙古语影片《远去的牧歌》获电影类少数民族语译制片类二等奖。
【合作业务拓展】 内蒙古电影集团凯诺国际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完成专项服务项目6项,政府扶持项目1项,市场业务28项,创新党建项目2项。策划举办《2020呼鲁格草原电竞争霸赛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无差别电竞大赛》;制作呼鲁格主题3D动画微视频24集,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内容30期;组织协调全区75支乌兰牧骑,开通网上乌兰牧骑抖音政务号95个,个人账号278个,今日头条政务号82个。
【文化产业基金】 内蒙古凯诺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2020年6月起开展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前任管理人川瑞公司开展退伙清算工作,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及川瑞公司开展审计及资产评估业务。配合财信集团开展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人的更换工作,经过筛选确定北京中财融商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新任管理人。
【影视文体产业园建设】 按照赛罕区疫情防控的要求,4月底复工建设,5月开始对办公楼4~9层进行装修,10月中旬室内装修基本完成。6月初确定标准放映厅的设计方案,9月份在内蒙古招标协会进行装修招投标,10月10日招标完成。11月底,三号办公楼玻璃幕墙已完成,前广场的铺设、电梯验收以及暖气入网连接全部完成,基本具备办公入驻条件。11月6日,举行内蒙古电影集团办公新址揭牌仪式。(张立坤)
报刊发行
【概况】 《内蒙古日报》(蒙汉文版)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省级党报。内蒙古日报社党委班子由9人组成,职工总数1080人,包括总部人员136人,汉文党报系列媒体从业人员267人,蒙古文报系列媒体从业人员194人,企业人员483人。2020年,《内蒙古日报》发展形成拥有11种媒介、60多个媒体、4种语言文字的媒体集团。纸媒的总发行量24万多份,其中蒙汉文党报19万多份。在传媒业态方面,形成了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种业态。在传播语种方面,形成蒙古语、汉语、斯拉夫蒙古语、俄语4种语言文字的媒体和产品。
【宣传报道】 抗疫宣传报道 第一时间学习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疫情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及时翻译转发、准确解读阐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融合多语种、内外宣、传统媒体新媒体,统筹前后方、白夜班、全媒体,“草原云”平台首次投入突发重大事件新闻宣传,新媒体总点击量突破3亿,亿+作品1个:《话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阅读量2.3亿);1000万+作品5个。
全国全区两会报道 将“草原号”开进自治区两会,实现内蒙古日报社的新媒体产品二维码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首页,草原号首次进驻自治区两会,首次组织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全程参与自治区两会报道,首次使用5G技术采制、直播连线新媒体产品。《小马30秒看两会》点击量突破16万人次。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共推出10万+新媒体产品76件,20万+产品29件,100万+产品6件。其中,内蒙古日报联合九省区党报推出的“爱你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全国党媒联动采访活动和联动多家省市自治区党报推出的代表委员专题专版受到中宣部的书面表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报道的发布 统筹安排相关部门信息发布、专家解读、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草原儿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共团圆”“民族团结故事”专栏等宣传报道任务。汉文党报融媒体推出一系列消息、访谈、典型、评论等,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推出《“五个不变”让我心理有底了》《熟练掌握多种语言文字对我的成长很重要》等稿件。理论评论部推出三个系列共计29篇评论员文章,宣传效果突出。9月1日至9月5日推出的5篇“解疑释惑”系列评论,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上的阅读量均为10万+。
“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内蒙古品牌形象宣传”和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等主题报道 邀请多名理论界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进行理论解读。开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只争朝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专栏,推出《“这忙碌的感觉我喜欢”》《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等扶贫纪实综述。在社属各媒体平台及第三方平台账号发布、宣介优质农畜产品,累计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精心打造各个宣传报道环节,形成较大的宣传声势。
对外宣传 积极发挥索伦嘎新闻中心对外宣传媒体的喉舌作用,有针对性地推出新媒体产品,开展创意活动。全国两会期间,开设“全国两会”专题,以文、图、视频形式编译开幕闭幕消息、两会盛况、代表委员提案议案,采访两名蒙古国汉学家,制作播出“我关注中国两会”2期短视频,第6期杂志刊发两会“特稿”;报纸刊发了5个版面;脸书平台及时刊播相关稿件,提升对外宣传工作水平。
【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草原云”融平台制定《草原云·草原APP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成立“草原云·草原APP百日行动”推进领导小组,加大对“草原APP”“呼陆客APP”的推广力度。依托“草原云”大数据平台,启动“草原云”旗县融媒指数量化评价指标,激发各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大宣传、大推广”的良好氛围,着力将“草原云”融媒体平台打造成全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平台。
建设好旗县级融媒体中心 全区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运行,全部入驻“草原云”融媒体平台,全部开通党中央厨房功能,完成全部建设验收工作,初步建成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数据库。以移动端为中心,专注新媒体产品生产,打造一批高质量产品,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攻坚期和复工复产关键期,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快速响应、全媒联动,发布疫情防控稿件10万余条,各平台累计点击量10亿多次。
自治区旗县级融媒体运营服务中心 围绕“草原云”平台技术应用、融媒体思维转变、新媒体运营、内容策划、新媒体手段应用等方面,组织开展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线下业务轮训6场、网络线上培训15次。
【经营管理】 调整经营策略 召开内蒙古日报社2020年经营工作推进会,围绕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经营(传媒)版块、印刷业版块、服务业版块、103个旗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版块和正北方版块,分析经营状况,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经营目标。积极调动全媒体经营中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稳定原有客户,开拓新市场,策划新活动,积聚全媒体力量,增加全社各媒体广告收入。
“双语”教育宣传管控工作内蒙古日报社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统编教材的部署要求,严格遵守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国家通用教材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社党委书记及分管社领导按照分工与少数民族职工一对一进行谈话,宣讲政策。(陈彦名)
图书发行
【概况】 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集团”),前身为内蒙古自治区新华书店,成立于1947年9月1日,是自治区最大的出版物发行企业。现有成员企业22个,销售网点260余处,员工2000余人。集团设有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工会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
发行集团承担着内蒙古自治区蒙汉文中小学教材、教辅、大中专教材、幼儿教材、政治读物及一般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发行任务,还有全国八省区蒙文教材、教辅及一般图书的发行任务。
【发展理念】 “实现企业发展、员工幸福、股东满意、社会认可的目标,把集团建设成和谐、平安、美丽、卓越集团”是发行集团的企业愿景;“新华之爱,和以致远”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敬业、包容、守正、创新”是企业精神;“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幸福。”是企业初心;“服务教育事业、服务文化产业、服务广大消费者”是企业使命。发行集团以五大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10.5%;净资产收益率10.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21.77%。
【产业发展模式】 提升教育服务竞争力,坚守文化企业责任,面对供应商、物流配送延迟复工、学校延期开学等困难,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做好教材发行工作,全面完成“课前到书”政治任务。在推广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工作中,发行集团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疫情期间,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新华发行集团教材阅读平台”,为疫情期间不能按时开学的孩子,提供电子版教材,平台点击量80万人次。强化全产业链发展,补齐幼儿园、中职、大中专教材和教育装备业务短板,新业务实现销售2.3亿元,同比增长18%。
推动文化消费“双效”发展持续推进网点建设,新建“七进”工程18家,新增实体书店面积3万平方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营销活动规模化、影响力不断增强,草原阅读季活动全区同步开展,全年开展活动1.2万场,开展流动售书2856场。进一步完善智慧书城建设,通过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在线听书、知识服务等方式,增强读者粘性,吸纳会员9.7万人,销售2724万元,同比增长29.1%。加快“草原书屋”与“鸿雁图书悦读”一体化建设,呼和浩特市等8地稳步推进“鸿雁悦读”计划,更大程度的满足基层群众阅读需求。
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制定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标准,升级改造仓储库房9家,完成与盐业公司合作的物流基地建设。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以敕勒川草原为依托,培育马文化、文化旅游等新产业,完成内蒙古马赛赛事直播9场,制定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运营方案,与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展全区红色旅游、研学、培训及文创产品研发。
【全面深化改革】 制定《创新工作方案》,启动“领跑2020创新年”活动,征集到创新案例257个,“金点子”95个,设立总经理创新基金,建立专家智库,召开北疆新华创新发展座谈会。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加大绩效工资比例,调动广大干部员工干事积极性。细化主体责任交流考核指标,强调重点工作,突出市场业务,倒逼各级公司抓重点、促发展。全年督办重点工作236项,其中立项督办25次。加快实施“新华基础再提升”,健全完善规章制度24项,统一各系统门户,实现业务财务数据对接,完成大中专系统业务架构、流程搭建,线上报账系统OA办公系统全面运行,管理效能有效提升。(于岚)
新闻出版
【概况】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版权局)加挂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具体工作由出版印刷发行处、版权管理处、传媒监管处和国家蒙古文出版管理中心负责。
【主题出版】 紧扣民族团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选题指南(2021—2025年)》,明确未来五年出版重点选题方向,持续滚动策划优秀出版选题。制定《“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2020年度图书出版方案》,策划“红色百年内蒙古”“蒙古马精神”等13个系列选题,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图书。
【民文出版】 制定《2020年—2022年蒙古文图书出版计划》,出版一批普及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蒙古文图书,更好地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精神文化需要。组织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内蒙古出版集团等单位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工作,提出拟实施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目3个。
【管理服务】 组织全区出版单位参加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8家出版单位携1200多种、4200余册精品图书参展,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出版单位的影响力。协助举办八省区蒙古文图书展,充分展示内蒙古自治区民文出版成果的同时推动全民阅读,满足广大蒙古族读者的阅读需求。组织出版单位申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民文资金项目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扶持资金。建立自治区首个网上版权工作站和微信服务号,打通线上、线下版权宣传、咨询、登记、扶助、运营、交易、展示全流程服务,完成以作品登记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作品登记数量成倍增长。开展王府刺绣等6个专题版权服务活动,帮助一家文创企业完成2例著作权转让合同备案(自治区首例)。
【公共文化服务】 推动建立草原书屋与当地图书馆、新华书店的供需对接机制,积极推动呼和浩特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四个盟市开展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探索形成盟市级层面试点经验。全区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旗县作为旗县级试点,在旗县级层面争取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在全区旗县区推广。积极引导各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操作模式,提高草原书屋使用效能,让图书流动起来。研究制定《“书香内蒙古·脱贫奔小康”2020草原阅读季活动方案》。举行“书香内蒙古·脱贫奔小康”2020草原阅读季活动启动仪式,并通过网络平台在全区12个盟市同步启动。开展“书香内蒙古——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征文活动、“书香伴我回家路”和“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系列活动,扎实推动自治区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
【行业监管】 审核内蒙古7家图书出版单位出版和经营情况,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核验。对全区150种期刊进行年度核验,重点审核期刊正常出版情况、规范经营情况,通过核验145种,缓验5种。完成全区2214家发行单位年度核验,通过核验2205家,不予年度核验9家。开展全区中小学重点教材检查工作和“3·15”质检活动,共抽检一般图书85种,900册;中小学教材教辅30种,800余册。2019年全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620家,从业人员1.67万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组织全区12个盟市开展印刷发行市场集中检查36次,随机检查347次,出动执法人员8421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510家次。完成2019年度印刷企业年度报告工作。对全区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和新华书店进行社会效益考核,推动出版单位和新华书店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路义)
广播电视
【概况】 2020年,内蒙古广电局有内设机构12个,共12个职能处室。核定公务员编制54名,2020年在职49人,离退休122人。局属事业单位5个,编制1782名,2020年在职1656人。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91座,省级1座,地级13座(包括东风电视台),县级77座。开办广播、电视节目246套。其中,自治区级开办广播节目9套,电视节目8套,盟市级开办广播43套,电视35套,县级开办广播74套,电视77套。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开办的足球付费频道已实现高清播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66%和99.68%。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4家持证、备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1家广播电视视频点播服务机构、1家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共有242家,制作广播类节目16331.14小时,制作电视类节目151933小时。
累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68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217万户建设任务。拥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207万户,包括高清用户数111.09万户,有线宽带用户数83.80万户。IPTV激活用户总数320万。
【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 协调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机构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自治区“两会”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专题宣传75项。
开展重点宣传工作。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12762个应急广播“村村响”终端及时响、精准响、时时响,有效打通农村牧区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组织大型广播电视公益展播活动25部220集3646分钟。
协调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弘扬传播正能量。组织开展“众志成城共同战疫”公益展播活动26部85集2035分钟,以及“致敬!守护者!”公益展播活动34部339集1577分钟,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0年度,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六稳”“六保”宣传共播发报道692多篇(期),发布新媒体产品200余篇(条),总阅读量12.7万+。广播电视共播发报道266多篇(期),发布新媒体产品194余篇(条),总阅读量8.6万+。
1月17日,内蒙古广播电视局“智慧广电送服务·助力脱贫奔小康”暨2020元旦春节期间“我们的中国梦”广播电视志愿者服务进万家活动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开展(广电局)
【精品创作与创新创优】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有9部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扶持。包括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节目《开心点点》和电视节目《说法班会》2部少儿节目精品;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作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新冠肺炎患者的战“疫”日记》1部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作的《黄河谣》、参与联合摄制的《思想的田野第二季》和《大河奔流新时代——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3部创新创优节目;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创作的《带花的包子》、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创作的《祭敖包》2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以及入围2020年第26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电视纪录片《草原新丝路》。
组织开展系列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推优活动,2020年共征集80余部作品、21部剧本创意,向总局推荐24部完成片和2部剧本参加全国评选。经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推荐的“一针一线绣出好日子”等3部脱贫攻坚主题短视频被总局“我们的小康2020”宣传账号采用并全国推广。内蒙古IPTV播控分平台及其创作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荣获“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首歌一座城”活动3项奖励。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网络视听节目生产创作推优活动。局本级扶持一部建党100周年主题网络视听作品微视频《老兵》创作,核发扶持资金30万。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播出机构共制作广播公益广告46012条,时长3953小时01分钟,累计播出广播公益广告(含自制和下载)时长15462小时;共制作电视公益广告9654条,时长2755小时44分钟,累计播出电视公益广告(含自制和下载)时长30804小时。
【媒体融合发展和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我就是这样的内蒙古》,首次实现一场直播涵盖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直播日——绿野金秋融媒体直播,为受众呈现一次“看得见、听得清、感受得到”的融媒体直播。《都市全接触》微信公众号平均周阅读量由约150万增长到200万以上,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跻身全国省级媒体微信公众号排名前10的媒体公众号。
落实“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相关部署,搭建移动端新媒体平台,聚合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新闻资讯及服务信息,开展掌上内蒙古APP的研发,融合新闻资讯、电视直播、政务服务等应用,从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传播延伸。腾格里网全新改版上线,腾格里新闻客户端增加集结号、名人号、主播秀,完成12家盟市级广播电视台和90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腾格里云”建设工作。
加快融合生产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媒体考评体系,出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关于建立全媒体考核评价体系指导意见》,对传统端产品与新媒体端产品实施任务目标一体化部署、考核。制定并印发《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关于大力促进融媒体工作室发展的管理办法(暂行)》,促进深度融合,鼓励部门、个人成立融媒体工作室。
【科技创新与智慧广电建设】 实施TVOS2.0技术应用与产业化推广项目,以公共文化服务和政企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开展基于自主研发的TVOS2.0智能终端的综合应用推广工作,部署支持TVOS智能终端的媒体融合创新业务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部署基本公共服务、文化下乡、智慧城市等特色文化应用,构建新的业务开展形态和TVOS产业推广模式。该项目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2018年度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奖”一等奖。
内蒙古自治区广电网络建立的收视大数据分析系统与自治区司法厅、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科协等单位合作,开发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内蒙古日报大数据、内蒙古科协大数据等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各单位内容更新、精准投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该系统已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对接并为其提供数据,实现全国视听大数据融合、分析、发布及应用。
2020年,内蒙古“智慧广电”建设和固边工程、台站标准化建设、安全播出监管体系、智慧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等5个项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选为全国“智慧广电”示范案例。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工程完成签约旗县市区32个,建成光缆54800公里、无线基站207座,建设平台服务项目16个,各盟市建设分平台101个。推进自治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与自治区气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防疫等部门开展应急广播应用合作。
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工程,发展农村广电网络用户46万户,全区广电光纤网络达10万公里,乡镇苏木光纤覆盖率75%。累计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68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217万户,建成全国最长的微波线路8776.3公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67%。累计投入8.07亿元实施广播电视固边工程,20个边境旗市共计120万农牧民和边防哨卡官兵可免费收看到68套卫星电视节目和本地区地面电视节目,收听到54套广播节目。投资3600万元建成覆盖所有嘎查村的应急广播村村响体系,打通农村牧区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实施牧区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推进33个牧区旗县实现嘎查以下牧户全部免费接入使用无线宽带网络,免费收听收看100套广播电视节目。
【安全播出与行业监管】 完成67个局属发射台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实施台站标准化建设2.0版,全面提升局属台站的硬件建设水平、软件管理水平、安全播出保障水平,广大职工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实现重要保障期零秒停播。
实施高清内蒙古——卫星传输和监测监管平台建设项目。覆盖多媒体多终端的广播电视和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系统基本建成。严格各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栏目审核报批,持续整治违规节目栏目、“黑广播”和非法境外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广播电视广告严重违法率从“十二五”期间的广播6.01%、电视5.06%降为零。
【智慧广电送服务·助力脱贫奔小康——广播电视志愿者服务进万家活动】 2020年1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古路板村启动“智慧广电送服务·助力脱贫奔小康”暨“我们的中国梦”广播电视志愿者服务进万家活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呼和浩特分公司、新城区文体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志愿者参加活动,与当地村民欢度小年。活动现场,书法名家现场挥毫泼墨、乌兰牧骑演员的文艺演出、乡亲们自排自演的节目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志愿者们深入到老党员、五保户家中,手把手讲解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使用和家庭用电常识,确保群众听到党中央的声音,看到丰富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为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劲加油。
【应急广播村村响疫情防控无死角】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内蒙古广播电视局充分运用覆盖全区的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不间断地把党和政府声音以及疫情防控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打通农牧区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党中央广播电视台、人民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自治区“村村响”在疫情防控宣传中发挥的作用。
建设指挥调度体系 成立应急广播“村村响”工作小组,按照全区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维护调度、统一下发内容的原则,打通技术平台和内容渠道,以安装在村、嘎查的户外大喇叭(音箱、音柱)为宣传载体,构建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嘎查村五级协同的应急广播“村村响”指挥调度体系。
建设内容标准体系 准确把握应急广播“村村响”大喇叭的传播特点、听众需求和地域文化,全区“村村响”10800个终端、40766个大喇叭,及时响、精准响,采取方言提示、快板、顺口溜、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宣传形式实时发布疫情防控宣传信息,提供政策解读、科普知识、应急通知等信息服务,形成覆盖家家户户的宣传网、传播网、服务网,惠及群众470万人。
建设运维保障体系 向12个盟市下拨应急广播“村村响”宣传维护专项资金120万元,加强对“村村响”系统的指挥调度、运维抢修。出动维修人员2200余人次,修复播出终端4569个、大喇叭20140个,累计增加覆盖人口200.6万人,同时采取“以维代训”方式为村级管护人员讲解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维修方法,确保了“村村响”时时响、长期响。
建设服务拓展体系 推动“大喇叭+新科技”应用,运用融媒体手段增强宣传效果,组织研发推出应急广播APP,会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节目团队充实完善疫情防控宣传内容,通过快手抖音平台在大喇叭播音时进行视频直播,单条点击量超过40万,实现线上线下良好互动。
【荣誉】 第29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
项目: | 电视系列报道 | ||||
题目: | 绿色的琴弦 | ||||
作者(主创人员): | 张泽华 | 赵峰 | 娜日松 | 张岑 | 宝音图 |
宣晓宏 | 于波 | ||||
编辑: | 赵峰 | ||||
刊播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评审等级: | 二等奖 |
2019年度广播节目
技术质量奖(金鹿奖)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评选
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
节目名称: | 走不出的阿拉善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员: | 乔建军 | 左巍 | 郝平 |
评审等级: | 三等奖 |
播出技术质量奖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频率数: | 第一套或FM89MHz频率 | ||||
主要完成人员: | 王丽娟 | 宝力道 | 代钦 | 王鑫 | 吴杰 |
青格勒 | 李鹏飞 | 米智敏 | 马志广 | 斯琴 | |
评审等级: | 三等奖 |
2019年度广播节目
技术质量奖(金帆奖)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评选
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
节目名称: | 内蒙古新闻联播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沈利俊 | 郭鹏 | 陈楠 | 王雪莹 |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大兴安岭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李旭东 | 马志强 | 张向荣 | 张友君 |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张振达 | 斯庆特古斯 | 李畅 | 孟云 | 陆彪 |
董雅轩 | 邓建飞 | 韩国俊 | |||
等级: | 三等奖 |
高清音频制作技术质量奖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云晓丽 | 孟云 | 邰峰 | 白雪松 | 雷贺 |
高官旺 | |||||
等级: | 二等奖 | ||||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汉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云晓丽 | 吕馨 | 邰峰 | 白雪松 | 雷贺 |
高官旺 | |||||
等级: | 三等奖 |
高清视频图形制作奖
节目名称: | 《经典呈现》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录片展播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王羽 | 孟云 |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蔚蓝的故乡》片头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坦基斯 | 张向荣 | 钢嘎 |
等级: | 三等奖 | ||
节目名称: | 《蔚蓝的故乡》宣传短片《北疆天路》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王羽 | 孟云 | |
等级: | 三等奖 |
灯光设计制作奖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郝煜 | 李子力 | 张琛 |
等级: | 三等奖 |
美术设计制作奖
节目名称: | 2019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春晚 | ||
申报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主要完成人: | 邓磊 | 冯焦 | 朱金萍 |
等级: | 三等奖 |
2019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
项目奖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评选
项目名称: | 精密相位制中波同步广播技术及覆盖组网 | ||||
完成单位: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
获奖人: | 崔海平 | 戚武 | 陈颖 | 张智慧 | 温子军 |
王杰 | 刘凯征 | 于新 | 胡宝林 | 海霞 | |
李锦文 | 李薰春 |
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技术
能手称号获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调幅广播专业 | 三等奖 |
获奖人员: | 梁永生 |
工作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广播发射中心台 |
选送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调频和电视广播专业 | 二等奖 |
获奖人员: | 吴欣然 |
工作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广播发射中心台 |
选送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卫星传输专业 | 二等奖 |
获奖人员: | 张小平 |
工作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501台 |
选送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
(文国庆)
电影
【概况】 内蒙古电影集团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直属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总部机构设置由党委工作部、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审计部、纪检监察部、人力资源部、战略发展项目部7个部门组成。下辖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民族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星河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内蒙古凯诺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影集团凯诺国际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家子公司。主要从事影视剧本创作,影片投资、生产、发行、放映,院线建设,民族音像出版,民族语电影译制、农村牧区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截至2020年底,集团共有职工292人。
【影视剧创作】 完成抗疫题材电影《腊月·正月》,联合出品影片《守望相思树》;联合拍摄电影《踢球吧少年》;电影制片厂重点打造的建党100周年献礼影片《忠诚扈卫》完成终审剧本。电影《漫瀚调》获得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最佳传承奖和优秀影片奖,电影《守望相思树》获得2020年国防军事电影盛典优秀扶持影片奖及中国电影基金会颁发的“2020国防万映”特别表彰奖。
【院线建设】 内蒙古民族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总计107家影院共产出票房3729万元,其中17家自营联营影院完成票房1394万元,90家加盟影院完成票房2105万元。全年共新增银幕17块,新增座席2285位。单片发行业务组织呼市范围内厅级及市直属单位观看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天下黄河老牛湾》《半条被子》等影片共进行包场活动110余场,收入31.8万元。创新项目“电影党课”共计播放约为110场,观看人次7450人;“五一影厅”播放场次约125场,观影人次7895人。
【公益放映】 内蒙古星河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全区流动电影订购15.6万场,同比增加10.7%,其中蒙古语影片订购1.2万场。全年边境沿线公益放映室共计订购影片3000场,有效放映场次2275场。呼市社区影院已完成79处放映点巡查,有效放映场次近200场。全年建成内蒙古医科大学、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4处校园影院。已运营的和林师大校园影院放映402场,其中公益放映76场,商业放映326场,票房合计172477元。
【音像制品出版】 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年全年累计申报选题185种,其中电子选题获批106项,音像选题获批27项。申报国家级项目、自治区级项目、地方招投标项目24项。完成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等3个项目、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独树一帜的民族乐器—蒙古族三弦》、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重点项目包括《蒙古族马头琴琴系》在内的25个子项目等。完成《漂亮的黄褐马》《思源》等20张专辑的出版工作和《银蝴蝶》《幸福集》等80本电子书的出版工作。
【蒙古语电影译制】 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完成全年100部影片的译制任务,全年听抄制作完成65部电影台词本和25部电影的乐效。全年生产影片一次性通过率98%,同比上年增加14%,一次性通过率位列全国第一。完成2020年“感知中国•连线蒙古”网上电影展映影片的译制工作,同步同期译制影片《我和我的家乡》。2020年,译制中心选送的标准蒙古语版《湄公河行动》获得第十二届“萨日纳”奖;准蒙古语影片《白蛇:缘起》和《飞驰人生》分别获得中国电影电视学会声音专业委员会“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电影类少数民族语译制片类一等奖、二等奖,赤峰巴林方言蒙古语影片《远去的牧歌》获电影类少数民族语译制片类二等奖。
【合作业务拓展】 内蒙古电影集团凯诺国际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完成专项服务项目6项,政府扶持项目1项,市场业务28项,创新党建项目2项。策划举办《2020呼鲁格草原电竞争霸赛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无差别电竞大赛》;制作呼鲁格主题3D动画微视频24集,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内容30期;组织协调全区75支乌兰牧骑,开通网上乌兰牧骑抖音政务号95个,个人账号278个,今日头条政务号82个。
【文化产业基金】 内蒙古凯诺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2020年6月起开展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前任管理人川瑞公司开展退伙清算工作,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及川瑞公司开展审计及资产评估业务。配合财信集团开展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人的更换工作,经过筛选确定北京中财融商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新任管理人。
【影视文体产业园建设】 按照赛罕区疫情防控的要求,4月底复工建设,5月开始对办公楼4~9层进行装修,10月中旬室内装修基本完成。6月初确定标准放映厅的设计方案,9月份在内蒙古招标协会进行装修招投标,10月10日招标完成。11月底,三号办公楼玻璃幕墙已完成,前广场的铺设、电梯验收以及暖气入网连接全部完成,基本具备办公入驻条件。11月6日,举行内蒙古电影集团办公新址揭牌仪式。(张立坤)
报刊发行
【概况】 《内蒙古日报》(蒙汉文版)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省级党报。内蒙古日报社党委班子由9人组成,职工总数1080人,包括总部人员136人,汉文党报系列媒体从业人员267人,蒙古文报系列媒体从业人员194人,企业人员483人。2020年,《内蒙古日报》发展形成拥有11种媒介、60多个媒体、4种语言文字的媒体集团。纸媒的总发行量24万多份,其中蒙汉文党报19万多份。在传媒业态方面,形成了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种业态。在传播语种方面,形成蒙古语、汉语、斯拉夫蒙古语、俄语4种语言文字的媒体和产品。
【宣传报道】 抗疫宣传报道 第一时间学习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疫情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及时翻译转发、准确解读阐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融合多语种、内外宣、传统媒体新媒体,统筹前后方、白夜班、全媒体,“草原云”平台首次投入突发重大事件新闻宣传,新媒体总点击量突破3亿,亿+作品1个:《话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阅读量2.3亿);1000万+作品5个。
全国全区两会报道 将“草原号”开进自治区两会,实现内蒙古日报社的新媒体产品二维码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首页,草原号首次进驻自治区两会,首次组织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全程参与自治区两会报道,首次使用5G技术采制、直播连线新媒体产品。《小马30秒看两会》点击量突破16万人次。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共推出10万+新媒体产品76件,20万+产品29件,100万+产品6件。其中,内蒙古日报联合九省区党报推出的“爱你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全国党媒联动采访活动和联动多家省市自治区党报推出的代表委员专题专版受到中宣部的书面表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报道的发布 统筹安排相关部门信息发布、专家解读、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草原儿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共团圆”“民族团结故事”专栏等宣传报道任务。汉文党报融媒体推出一系列消息、访谈、典型、评论等,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推出《“五个不变”让我心理有底了》《熟练掌握多种语言文字对我的成长很重要》等稿件。理论评论部推出三个系列共计29篇评论员文章,宣传效果突出。9月1日至9月5日推出的5篇“解疑释惑”系列评论,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上的阅读量均为10万+。
“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内蒙古品牌形象宣传”和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等主题报道 邀请多名理论界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进行理论解读。开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只争朝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专栏,推出《“这忙碌的感觉我喜欢”》《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等扶贫纪实综述。在社属各媒体平台及第三方平台账号发布、宣介优质农畜产品,累计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精心打造各个宣传报道环节,形成较大的宣传声势。
对外宣传 积极发挥索伦嘎新闻中心对外宣传媒体的喉舌作用,有针对性地推出新媒体产品,开展创意活动。全国两会期间,开设“全国两会”专题,以文、图、视频形式编译开幕闭幕消息、两会盛况、代表委员提案议案,采访两名蒙古国汉学家,制作播出“我关注中国两会”2期短视频,第6期杂志刊发两会“特稿”;报纸刊发了5个版面;脸书平台及时刊播相关稿件,提升对外宣传工作水平。
【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草原云”融平台制定《草原云·草原APP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成立“草原云·草原APP百日行动”推进领导小组,加大对“草原APP”“呼陆客APP”的推广力度。依托“草原云”大数据平台,启动“草原云”旗县融媒指数量化评价指标,激发各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大宣传、大推广”的良好氛围,着力将“草原云”融媒体平台打造成全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平台。
建设好旗县级融媒体中心 全区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运行,全部入驻“草原云”融媒体平台,全部开通党中央厨房功能,完成全部建设验收工作,初步建成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数据库。以移动端为中心,专注新媒体产品生产,打造一批高质量产品,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攻坚期和复工复产关键期,103个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快速响应、全媒联动,发布疫情防控稿件10万余条,各平台累计点击量10亿多次。
自治区旗县级融媒体运营服务中心 围绕“草原云”平台技术应用、融媒体思维转变、新媒体运营、内容策划、新媒体手段应用等方面,组织开展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线下业务轮训6场、网络线上培训15次。
【经营管理】 调整经营策略 召开内蒙古日报社2020年经营工作推进会,围绕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经营(传媒)版块、印刷业版块、服务业版块、103个旗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版块和正北方版块,分析经营状况,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经营目标。积极调动全媒体经营中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稳定原有客户,开拓新市场,策划新活动,积聚全媒体力量,增加全社各媒体广告收入。
“双语”教育宣传管控工作内蒙古日报社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统编教材的部署要求,严格遵守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国家通用教材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社党委书记及分管社领导按照分工与少数民族职工一对一进行谈话,宣讲政策。(陈彦名)
图书发行
【概况】 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集团”),前身为内蒙古自治区新华书店,成立于1947年9月1日,是自治区最大的出版物发行企业。现有成员企业22个,销售网点260余处,员工2000余人。集团设有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工会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
发行集团承担着内蒙古自治区蒙汉文中小学教材、教辅、大中专教材、幼儿教材、政治读物及一般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发行任务,还有全国八省区蒙文教材、教辅及一般图书的发行任务。
【发展理念】 “实现企业发展、员工幸福、股东满意、社会认可的目标,把集团建设成和谐、平安、美丽、卓越集团”是发行集团的企业愿景;“新华之爱,和以致远”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敬业、包容、守正、创新”是企业精神;“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幸福。”是企业初心;“服务教育事业、服务文化产业、服务广大消费者”是企业使命。发行集团以五大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10.5%;净资产收益率10.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21.77%。
【产业发展模式】 提升教育服务竞争力,坚守文化企业责任,面对供应商、物流配送延迟复工、学校延期开学等困难,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做好教材发行工作,全面完成“课前到书”政治任务。在推广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工作中,发行集团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疫情期间,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新华发行集团教材阅读平台”,为疫情期间不能按时开学的孩子,提供电子版教材,平台点击量80万人次。强化全产业链发展,补齐幼儿园、中职、大中专教材和教育装备业务短板,新业务实现销售2.3亿元,同比增长18%。
推动文化消费“双效”发展持续推进网点建设,新建“七进”工程18家,新增实体书店面积3万平方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营销活动规模化、影响力不断增强,草原阅读季活动全区同步开展,全年开展活动1.2万场,开展流动售书2856场。进一步完善智慧书城建设,通过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在线听书、知识服务等方式,增强读者粘性,吸纳会员9.7万人,销售2724万元,同比增长29.1%。加快“草原书屋”与“鸿雁图书悦读”一体化建设,呼和浩特市等8地稳步推进“鸿雁悦读”计划,更大程度的满足基层群众阅读需求。
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制定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标准,升级改造仓储库房9家,完成与盐业公司合作的物流基地建设。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以敕勒川草原为依托,培育马文化、文化旅游等新产业,完成内蒙古马赛赛事直播9场,制定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运营方案,与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展全区红色旅游、研学、培训及文创产品研发。
【全面深化改革】 制定《创新工作方案》,启动“领跑2020创新年”活动,征集到创新案例257个,“金点子”95个,设立总经理创新基金,建立专家智库,召开北疆新华创新发展座谈会。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加大绩效工资比例,调动广大干部员工干事积极性。细化主体责任交流考核指标,强调重点工作,突出市场业务,倒逼各级公司抓重点、促发展。全年督办重点工作236项,其中立项督办25次。加快实施“新华基础再提升”,健全完善规章制度24项,统一各系统门户,实现业务财务数据对接,完成大中专系统业务架构、流程搭建,线上报账系统OA办公系统全面运行,管理效能有效提升。(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