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厅级。内设处室9个:办公室、人事处、粮食与物资储备处、调控处、规划财务处、产业与科技发展处、执法督查处,以及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行政编制52名。设局长1名(副厅级),副局长3名(正处级)。局直属事业单位4个: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军粮供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粮油标准质量监测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2020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入统范围内商品粮收购1900.1万吨。其中玉米1731.7万吨,同比增长12%;小麦50.6万吨,同比下降21.7%;大豆2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稻谷49.3万吨,同比增长48.2%;油料2.9万吨(从生产者购入),同比下降43.8%。区外调入小麦1.5万吨,同比下降3%;稻谷7万吨。
2020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入统范围内商品粮销售1769.9万吨。其中玉米1479.4万吨,同比增长5.9%;小麦136.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大豆27.9万吨,同比下降26.5%;稻谷63万吨,同比增长24%;油料6.2万吨,同比增长7.6%。调出区外玉米502万吨,同比下降3%。出口0.3万吨,同比下降87%。
2020年底,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入统范围内商品粮库存796.1万吨。其中玉米717.3万吨,同比增长115.9%;小麦32万吨,同比下降13.7%;大豆12.3万吨,同比增长25.6%;稻谷18.5万吨,同比增长25.5%;油料2.3万吨,同比下降32.5%。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修订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收购贷款保证基金操作规程》,缓解企业贷款难。建立运力协调机制,举办第五届内蒙古粮食产销合作洽谈会。全面实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落实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全力拓展购销渠道。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动粮食市场机制的形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732.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稻谷和小麦等口粮品种产量逐步提升,大豆产量较大幅度增长,粮食安全保障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
【抗击疫情保供稳价】 面对疫情,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市,高效调运应急物资,经受住了现实考验。建立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启动粮油价格监测和应急加工企业复工复产、供应网点开门营业日报制度。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粮食企业复工复产;落实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优惠政策,为粮油市场平稳运行提供动能;强化统计和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新闻宣传,引导合剂,保障供应需求;发挥好粮油储备“压舱石”作用。
【地方储备体制机制改革】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储备粮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调整口粮储备品种比例,增加小麦、稻谷等口粮储备,增加自治区级储备油;修订完善《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强化储备粮轮换、物资储备库和医药储备日常管理;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和党中央粮食储备协同运作机制。组织开展储备粮管理专题督导调研,与农发行内蒙古分行联合印发《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化解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持续发力,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迈上新的台阶,粮食产业发展取得体量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相互促进的良好成效。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三链协同”趋势明显,“五优联动”势头良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运营效率不断提高,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实现粮食增产与提质并重,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满足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进度加快,项目运营效率不断提高。2020年全区优质粮食工程完成总投资9.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规模的114.5%。遴选15户企业的45个产品为“内蒙古好粮油”产品,并向国家局申报“中国好粮油”产品遴选。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设备利用率99%,有效解决“地趴粮”问题。37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收购原粮613万吨,71个“内蒙古好粮油”项目收购原粮139万吨,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完成1213个政策性粮食抽检样品。工程为农民增收2.6亿元,节粮减损20.1万吨。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建一大批现代化粮仓。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粮食接卸发运设施、中转仓及中转效率、铁路专用线、专业化得到改善和提升,粮食物流集中度不断提高。粮油经营由传统方式向“互联网+”等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并重转变。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工程、军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深入实施,粮食流通设施现代化水平和军粮供应保障能力提升。
【粮食安全考核和流通监察】 履行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考核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考核“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聚焦影响粮食安全的短板和弱项,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完成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粮食市场秩序监督检查,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涉粮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完成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全区国有粮库调查摸排发现问题整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粮食行业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实施办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暂行规定》,信用监管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地方应急物资和药品储备】 根据“三定方案”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管理自治区粮食、药品储备和救灾物资储备,负责自治区粮食、药品储备和救灾物资储备行政管理”的规定,接管自治区原民政厅管理的内蒙古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及其储备物资,和自治区原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的药品储备。以粮食、物资储备职能统一整合为标志,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开启新征程。在职能整合拓展中,应急救灾物资和医药储备管理职责交接、物资储备库划转、救灾物资招标采购入库和疫情防控应急救灾所需物资调运任务顺利完成。(辛建倩)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厅级。内设处室9个:办公室、人事处、粮食与物资储备处、调控处、规划财务处、产业与科技发展处、执法督查处,以及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行政编制52名。设局长1名(副厅级),副局长3名(正处级)。局直属事业单位4个: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军粮供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粮油标准质量监测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2020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入统范围内商品粮收购1900.1万吨。其中玉米1731.7万吨,同比增长12%;小麦50.6万吨,同比下降21.7%;大豆2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稻谷49.3万吨,同比增长48.2%;油料2.9万吨(从生产者购入),同比下降43.8%。区外调入小麦1.5万吨,同比下降3%;稻谷7万吨。
2020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入统范围内商品粮销售1769.9万吨。其中玉米1479.4万吨,同比增长5.9%;小麦136.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大豆27.9万吨,同比下降26.5%;稻谷63万吨,同比增长24%;油料6.2万吨,同比增长7.6%。调出区外玉米502万吨,同比下降3%。出口0.3万吨,同比下降87%。
2020年底,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入统范围内商品粮库存796.1万吨。其中玉米717.3万吨,同比增长115.9%;小麦32万吨,同比下降13.7%;大豆12.3万吨,同比增长25.6%;稻谷18.5万吨,同比增长25.5%;油料2.3万吨,同比下降32.5%。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修订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收购贷款保证基金操作规程》,缓解企业贷款难。建立运力协调机制,举办第五届内蒙古粮食产销合作洽谈会。全面实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落实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全力拓展购销渠道。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动粮食市场机制的形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732.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稻谷和小麦等口粮品种产量逐步提升,大豆产量较大幅度增长,粮食安全保障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
【抗击疫情保供稳价】 面对疫情,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市,高效调运应急物资,经受住了现实考验。建立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启动粮油价格监测和应急加工企业复工复产、供应网点开门营业日报制度。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粮食企业复工复产;落实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优惠政策,为粮油市场平稳运行提供动能;强化统计和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新闻宣传,引导合剂,保障供应需求;发挥好粮油储备“压舱石”作用。
【地方储备体制机制改革】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储备粮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调整口粮储备品种比例,增加小麦、稻谷等口粮储备,增加自治区级储备油;修订完善《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强化储备粮轮换、物资储备库和医药储备日常管理;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和党中央粮食储备协同运作机制。组织开展储备粮管理专题督导调研,与农发行内蒙古分行联合印发《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化解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持续发力,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迈上新的台阶,粮食产业发展取得体量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相互促进的良好成效。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三链协同”趋势明显,“五优联动”势头良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运营效率不断提高,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实现粮食增产与提质并重,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满足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进度加快,项目运营效率不断提高。2020年全区优质粮食工程完成总投资9.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规模的114.5%。遴选15户企业的45个产品为“内蒙古好粮油”产品,并向国家局申报“中国好粮油”产品遴选。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设备利用率99%,有效解决“地趴粮”问题。37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收购原粮613万吨,71个“内蒙古好粮油”项目收购原粮139万吨,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完成1213个政策性粮食抽检样品。工程为农民增收2.6亿元,节粮减损20.1万吨。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建一大批现代化粮仓。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粮食接卸发运设施、中转仓及中转效率、铁路专用线、专业化得到改善和提升,粮食物流集中度不断提高。粮油经营由传统方式向“互联网+”等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并重转变。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工程、军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深入实施,粮食流通设施现代化水平和军粮供应保障能力提升。
【粮食安全考核和流通监察】 履行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考核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考核“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聚焦影响粮食安全的短板和弱项,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完成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粮食市场秩序监督检查,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涉粮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完成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全区国有粮库调查摸排发现问题整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粮食行业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实施办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暂行规定》,信用监管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地方应急物资和药品储备】 根据“三定方案”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管理自治区粮食、药品储备和救灾物资储备,负责自治区粮食、药品储备和救灾物资储备行政管理”的规定,接管自治区原民政厅管理的内蒙古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及其储备物资,和自治区原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的药品储备。以粮食、物资储备职能统一整合为标志,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开启新征程。在职能整合拓展中,应急救灾物资和医药储备管理职责交接、物资储备库划转、救灾物资招标采购入库和疫情防控应急救灾所需物资调运任务顺利完成。(辛建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