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概况】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蒙东电力”)。设置20个职能部门,有8家业务支撑和实施单位、4家盟市供电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2家股份制公司、41家县级供电公司。全口径用工2.4万人、其中长期职工1.4万人。2020年,国网蒙东电力售电量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外送电量9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综合线损率7.9%。截至2020年末,资产总额526.4亿元,资产负债率76.6%。业绩考核保持国家电网公司B级。
【电网】 国网蒙东电网以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220千伏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110(66)千伏电网链式环网与辐射式相配合的供电网络。截至2020年末,蒙东电网拥有66千伏及以上变电(换流)站707座、变电(换流)容量10162万千伏安、线路40948千米。其中,1000千伏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线路468千米;±800千伏换流站3座,换流容量3000万千伏安,线路1100千米;50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1590万千伏安,线路5981千米;±500千伏换流站1座,换流容量300万千伏安,线路715千米;220千伏变电站84座,变电容量1915万千伏安,线路13523千米;110(66)千伏变电站605座,变电容量1857万千伏安,线路19161千米。内蒙古境内已经投运“四交三直”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蒙西—天津南、锡盟—胜利、蒙西—晋中交流,锡盟—泰州、上海庙—临沂、扎鲁特—青州直流),特高压外送能力4600万千瓦。
【安全生产】 坚决落实“一个提高、六个强化”(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供电保障、强化全员防控、强化大局意识、强化党建引领、强化舆论引导和信息沟通)的防疫总要求,组建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织紧织密常态化疫情防线,央企内蒙古自治区域公司“四早”“四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情形势清、人员底数清、前方疫情清、防范措施清)落实到位,“四不”“四勤”(不侥幸、不厌战、不松懈、不恐慌,勤排查、勤消毒、勤测试、勤戴口罩)有效执行,职工队伍保持“双零”(零死亡、零感染)局面。在抗击疫情期间保障了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重点用户和人民群众的可靠供电。
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统筹开展“查风险、治违章、抓落实”安全大检查、“四不两直”安全督察,查处问题隐患1945项。完成扎鲁特、伊克昭换流站等年度检修任务。
处理特高压设备重大异常21起,完成GOE套管、特高压分接开关隐患治理。成功开展世界首次特高压高抗现场整体移位,特高压高抗检修更换停电时间由20天压缩至8天。“零失分”通过“护网2020”网络攻防演习,获得网络安全竞赛自治区总冠军、全国三等奖。全力应对“6·20”龙卷风、“11·18”暴风雪灾害,战风沙、融冰雪、除隐患,快速恢复电力供应。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要保电任务。
【电网建设与发展】 国网蒙东电力完成电网投资76.4亿元。投产66千伏及以上线路1087千米、变电容量133万千伏安。累计投产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64座,变电1447.43万千伏安,线路10338.4千米。“十四五”电网规划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评审,中广核一期风电送出、珠日河输变电工程接网方案得到明确,铝都—平川等17项重点工程纳入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汇能长滩电厂送出工程取得核准,中广核一期风电送出工程完成核准上报,巴林—奈曼—阜新工程通过可研评审。克服疫情影响,电网工程第一时间全面开复工,带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
高质量投运赤峰紫城、毕氏集团供电、齐鲁制药供电、阿尔山“抵边村寨”等44项工程,加快建设满洲里、赤峰有色等54项工程。蒙西—晋中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开启“会战”模式,锡盟“五站五线”工程超常规投运。建成受阻近10年的通哈线,通辽城区实现“日字型”双环网。上海庙特高压工程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2020年10月11日,国网蒙东检修公司±800千伏伊克昭换流站完成2020年年度检修
【经营管理】 研究确立构建绿色电力双循环,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提质增效100项举措,挖潜增利4.3亿元,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效益下滑。推动锡盟特高压配套资产无偿划转,促成2560个小区供电资产无偿移交,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协调落实国家社保减免费及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返还政策,节约成本1.5亿元。建成“1233”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即建成一套公司级集团账户、建立两个结算池(收款结算池、付款结算池)、融通三个市场(内部资金市场、境内资本市场、境外资本市场)、构筑三维立体安全防线(三个主体、三种工具、三类风险),创造资金效益2.4亿元。发挥供应链运营中心作用,推进实物资源规范管理,盘活库存7600万元,库存周转率提高1.5%。坚持效益优先、结果导向,加强和改善经营业绩考核,构建量价费损专项考核、内部模拟市场核算,激励二级单位增收节支、增供降损。编制合规管理风险清单,建成兴安法治文化阵地、赤峰法治文化阵地2个企业法制文化阵地。扎实推进产业升级专项行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单位实现利润4700万元。组织开展管理提升“攻坚突破年”活动,制度标准、管理流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荣获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奖1项、电力行业管理创新奖2项、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铂金奖2项。
2020年3月13日,阿尔山市10千伏伊北线科技楼台区改造工程顺利投运
【优质服务】 认真落实阶段性降电价等政策,推行欠费不停电、中小企业缓交电费等贴心服务,惠及企业62.8万户、减免电费4.4亿元。“网上国网”注册用户达到72.6万户,高压、低压线上报装比例分别达到80.7%、79.8%,“网上办、零证办、一次办”成为常态。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家实现电费业务省级统一运营,实现了电费抄采、电费核算发行、电费账务的集约高效管理。与地方政府签订《用能电气化战略合作协议》,研究提出电量配额众筹、边际成本计价的政策建议,推广清洁取暖174万平方米,完成电能替代23亿千瓦时。落实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和消纳的32项举措,新增风电、太阳能装机72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2%,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9%。制定实施清洁供电方案,协助政府打造阿尔山清洁能源小镇。支持通辽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力+产业”“志智双扶”专项行动,49个帮扶点全部脱贫摘帽。
2020年11月10日,国网满洲里供电公司营业厅客服人员用俄语为俄罗斯客户答疑解惑
【改革创新】 坚持“市场化、透明度、高效率”,推动促进电力市场改革。输配电价核定结果符合预期。电力交易股份制改革有序推进,交易机构持股比例降至70%。市场化交易电量190亿千瓦时,占国网蒙东电力售电量的55%。出台促进员工有序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意见,完成“三部一司”职能整合优化和岗位双向选聘、公开竞聘。深化管理职级和技术能级应用,授予七级技术师4人,形成高端引领。落实“战略+运营”管控模式,优化管理流程134项,制定负面清单51项。启动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科技研发投入增长28%,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取得专利授权118项。云平台、数据中台、物联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网上电网、数字化审计平台等应用成效明显,64座北斗地基增强站按期投运。“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国网蒙东电力成为自治区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科技与信息化】 获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业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基于全光纤传感的变压器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可靠风冷发电机电磁与热交换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授权专利118项,累计拥有专利380项。科技投入3850万元,同比提升28.33%。获批“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蒙东分中心和规范分中心”。信息内网建成第二汇聚点,带宽达1000MBit/s,信息外网形成统一出口,带宽扩容至600MBit/s,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加强。计算存储能力持续提升,各类信息设备共计4000余台(套)建成覆盖人资、财务、物资等10类应用,百余套信息系统。共享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完成12套系统上云部署,55套系统完成数据接入。组建网络安全红蓝队,连续3年入围国家电网年度攻防总决赛,获得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和自治区“蒙古马”杯网络安全竞赛总冠军。
举办“新能源汇集”先锋立功竞赛,开展“奋进正当时、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奖。建成职工诉求服务中心80个,慰问职工6700人次。国网蒙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及4名人员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和3个集体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和工人先锋号,3名职工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2名职工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5名职工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柴占军 李阳 宗佳慧)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控股管理的股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股东持股比例:中国华能集团公司70%,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20%,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0%)。截至2020年底,公司运行装机容量2066.36万千瓦(其中运行火电装机1863.6万千瓦,占比90.2%;新能源202.76万千瓦,占比9.8%),煤炭产能1700万吨,资产总额774.03亿元,员工总数1.8万人,所属单位27个。拥有7个装机超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上都电厂直送京津唐电网,魏家峁电厂是自治区首个特高压外送电厂;承担着内蒙古自治区8个盟市1.58亿平方米居民供热和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的用气任务;是一个煤、电、热协同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等产业的能源企业。
【主要指标】 2020年,完成发电量94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完成煤炭产量1371万吨,同比下降5.6%;完成供热量8095万吉焦,同比增长7.5%;机组平均利用小时4920小时,同比减少33小时;供电煤耗完成322.45克/千瓦时,同比下降3.8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完成6.29%,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投产火电132万千瓦,投产新能源95万千瓦。
【安全生产】 深化全员责任制落实,全覆盖开展巡查评估“回头看”。强化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违章整治,试点开展安全性评价,强化外包工程管理,春秋安全大检查、雨季“三防”、“安全生产月”、冬季“四防”等季节性安全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电力生产、煤炭生产、民生供热等安全形势良好,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保电、保安全稳定任务;保证了8个盟市1.58亿平方米居民的稳定供热。11台次机组在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竞赛中获奖,自主完成17台机组检修和年度风场预试,储煤场全封闭、灰场治理等一批环保治理项目加速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绩效达标率均优于华能集团考核值。
【经营管理】 抓住电力、煤炭市场对发电企业有利时机,全力狠抓提质增效,推进配套措施落实落地,突出电量、燃料两个关键要素,较好完成了年度经营绩效任务。坚持过“紧日子”,全面压缩可控费用,单位生产费用在集团系统企业对标领先。
【企业发展】 大力推进华能集团公司“北线”发展战略,落实集团公司与自治区战略合作协议,主动作为、大力协调、强力推进,上都160万千瓦风电基地、达电五期(达拉特旗)100万千瓦煤电机组取得核准,施工准备有序开展。锡盟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完成自治区“十四五”重大项目申报。清水河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项目正有序开展前期工作。锡热胜利电厂扩建项目实现双投。锡林郭勒盟85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润达1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圆满完成年度投产任务。
【企业管理】 “处僵治困”持续用力,9户重点企业中4户保持盈利,3户实现扭亏,1户实现减亏;蒙华乌海热电完成注销。完成天外天酒店转至主业资产。收购中利腾辉6万千瓦光伏100%股权。自治区第一座增量配电变电站润达一号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得核准。逐步推行大集控模式,魏家峁、和林、胜利实现主辅控集中管理;全口径压减劳动用工1553人。强化审计监督,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100%。
12月3日,第45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闭幕,国网蒙东电力荣获大赛最高奖——铂金奖,实现国际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科技创新】 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服务生产经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安全生产、工程建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落实科技研发及职工创新项目,科技研发投入4840万元,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1项,取得授权专利55项、受理313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刘国柱)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
【概况】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简称“内蒙古石油分公司”)2001年2月成立,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西北内蒙古分公司。2009年12月,经过集团公司体制调整,内蒙古石油分公司调整为股份公司直属企业,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2014年6月,应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更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2019年6月,应销售公司股改要求,更名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
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石油分公司本部设9个职能部室,下设9个盟市分公司,拥有在营油库9座,加油站388座,其中加油加气站16座,资产总额55亿元,职工总数2044人(不包括委托站的572人),控股中石化集团内蒙古石油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蒙古石油销售公司”)。内蒙古石油销售公司本部设综合管理部、财务资产部、成品油物流(商客)部、安全数质量基建部4个部门,下设有赤峰分公司,参股包头有限公司,在营油库2座(自有1座,租赁1座),在营加油站5座(已出租),待重建加油站2座,在册员工50人,资产总额7617.84万元。
【加油站改造高速完成】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综合改造。赤峰分公司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改造松山经营部和赤甲加油站,分别在20天和18天内完成改造,再现了“雷神山速度”。
【新闻宣传】 内蒙古石油分公司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奋进石化”“朝阳驿站”等新闻媒体发表刊登宣传报道1800余篇次,增长246%。在“学习强国”刊登《守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助力复工复产》,在《人民日报》(中国城市网)刊登《蒙古族青年在平凡岗位上绽放的“出彩青春”》,在党中央媒体宣传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疫情防控】 内蒙古石油分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听从指挥、闻令而动,筑起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强防线。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建10支以党员和骨干为主的应急处置突击队,在关键时刻投入库站一线工作,坚决扛起油气保供政治责任。区公司召开视频会议30余次,跟踪指导各盟市分公司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油库、加油站安全运营,实现了确诊为零、感染为零、疑似为零。呼和浩特分公司晓红等4名党员主动请缨,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确保绕城8#加油站正常运营。很多站长、员工疫情期间一个多月不回家,用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践行了“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的郑重承诺。开展“感恩医护,为爱加油”活动,面向自治区医护人员推出“一键加油”特惠政策,惠及医护人员1万余人,得到各级政府和客户的广泛赞誉。通辽分公司首创“抗疫加油八步法”,在销售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评选中获优秀成果案例奖。
【采销联动】 主动衔接东北、宁夏等地炼油企业,加大一手资源采购比例,扩大外采资源价差创效,自采购进中一手资源占比90%,提升33个百分点。根据各地区资源特性,综合资源及物流成本,做好资源平衡与调运,推行直采入站,综合节费70余万元,二次物流吨油节费4.5元。两级班子上下联动,包干划片,精心设计制订“一对一”服务方案,攻坚开发自治区重点项目和终端大客户,成功与北方联合电力、神华能源公司等央企达成合作协议,全年新增客户270家。实施“病毒无情人有情,石化为您送温情”客户关爱行动,为用油客户配发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跟踪访问700余家重点客户,直分销量增加14.4万吨,增幅40%。获销售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直分销优秀组织奖。
【零售营销创新】 在销售系统率先启动“电子钱包”推广工作,实现所有站点全覆盖,大力发展“一键加油”用户,电子钱包累计开户76.52万个,交易订单466.37万笔,汽油消费占比27.9%。创新“互联网+加油站+便利店+第三方”新零售商业模式,与餐饮、娱乐、电影等12类商家开展跨界合作,打造融合式、一站式线上会员服务平台,极大地增强了客户黏性。呼和浩特分公司试点运行以来,已发展会员10万余人,汽油零售增长5.5%。推行“六进”工作法,开发集团客户268个。构建“人·车·生活”生态服务圈,在70座加油站配备洗车设备,培养客户加油、购物、洗车一条龙消费习惯。抢占农用油市场,根据消费习惯、喜好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动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累计销售农用油1.79万吨。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在销售系统首家开通“内蒙古易捷”抖音官方账号、“抖音小店”,开展17场直播带货活动,实现营业额近百万元。全面助力消费扶贫,推广内蒙古名特优产品,实现销售额2807万元,创效200余万元。
【网络发展】 积极推进“柴油转天然气”。细化可研论证、手续完善、设备采购安装、改造建设进度、验收投营等六大模块,落实时间节点和责任人,逐站倒排投营时间,新增天然气销售站点6座,累计销售LNG7137万立方米,增长48%。成立工作专班,公司领导牵头推进,与鄂尔多斯市政府、赤峰市政府洽谈企地合资合作项目。鄂尔多斯分公司紧盯任务、全程跟踪,合资项目已取得销售公司批复。全力维护网络稳定。全年租赁到期项目22座,续租20座,租赁转收购1座,有效保持了网络稳定。
【安全环保】 严格落实“一把手”重大风险承包,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年度安全风险总值由190下降至125,9个环境风险源实现降值或降级,按时完成7项隐患治理项目,其中运营监控(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立,有效整合经营调度、信息共享、客服管理、应急指挥等功能,实现了线上实时监督、监测、预警、应急以及经营分析保障。从严过程管控,强化体系运行。制定《HS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将体系中的KPI指标纳入日常HSSE管理考核,严格过程管控。全年现场督查库站393座次,视频督查库站264座次,累计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3000余项,通报处理相关责任人37人次,对272人累计安全记分664分。(赵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
【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石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92年,占地200万平方米。
呼和浩特石化炼油加工规模500万吨/年,固定资产原值81.19亿元,14套炼油装置、1套化工装置及配套系统;配套建设有长庆—呼和浩特原油管道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成品油管道。主要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聚丙烯树脂、石油苯、工业硫黄等6大类13种产品,主要满足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及河北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并出口蒙古国。至2020年底,在册员工1720人,大专以上学历1090人;设有11个机关处室、5个直属单位、10个二级单位。
2020年加工原油409.51万吨,实现轻质油收率77.45%,综合商品率91.13%,炼油综合能耗66.95千克标准油/吨原油,新鲜水单耗0.48吨/吨,综合损失率0.47%。销售收入177.67亿元,实现税费72.9亿元,实现考核口径利润6.58亿元,吨油利润130元/吨,炼油完全加工费考核口径222.77元/吨,现金加工费98.73元/吨。
【生产运行】 严格落实炼化板块“一平稳四优化”要求,强化“12334441”(1:巡检;2:两个班,即值班和交接班;3:三个方案,即变更方案、处理方案、应急方案;3:反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4:四超,即温度、压力、流量、液位;4:四无,即无泄漏、无误报警、无不备用设备、无非计划停工;4:四降,即降作业量,降不相关作业人数,降现场作业时间,降作业费用;1:抓应急演练)安全平稳生产过程管控,严格“四有一卡”(“四有”即有指令、有规程、有确认、有监控,“一卡”指卡片化)生产操作制度,控“四超”(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注重现场管理控“四无”(无泄漏、无误报警、无不备用设备、无非计划停工),持续推进平稳率收窄工作,促进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加强生产变更管理,认真开展风险辨识并编制变更方案,强化对操作人员交底、培训,确保生产变更平稳受控。严密组织、上下协同、科学应对,成功化解年初装置低负荷运行风险、高氯原油冲击风险和9月份以来柴油高库存运行风险。高质量完成航煤装置停工小修、重整E214检修等工作,消除生产运行的瓶颈和隐患。加强工艺防腐管理,严格原料和公用工程介质品质管控,强化设备及管线测厚、过热点监测,进一步夯实装置长周期运行基础。
【安全环保】 严格落实“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要求,常态化开展“四级”(公司级、处室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生产运行风险排查工作,强化隐患整改销项,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全员“双查”(安全能力大检查及岗位风险大排查)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员工风险辨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严格落实炼化板块四项工作要求,将作业前“四问”(每一项作业预约前,要问“为什么要干?”,在作业预约过程中,要问“为什么必须今天干?”,对决定要进行的作业,要问“为什么必须现场干?”,在确定工期上要问“为什么要干这么长时间?”)、作业过程“四严”(严格履行逐级审批,确保作业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作业风险受控。严格现场监护到位,把住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最后一道关口。严格监督检查考核,夯实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责任,杜绝作业“三违”)落实到位,促进作业的“四降”(降作业量,降不相关作业人数,降现场作业时间,降作业费用),2020年施工作业数量同比下降28.57%。推行值班现场“小审核”和专家生产异常专项审核,注重将体系建设融入日常管理,促进QHSE体系有效运行。增强绿色环保生产意识,积极推进污泥干化项目,污泥减量三分之二,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提质增效】 认真贯彻落实“四精”(经营上精打细算,生产上精耕细作,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原则要求,筛选出82个项目,涉及127个分项,并制定行动方案,聚焦“保压缓停降节合变”八字管控措施,加强“周通报、月份析、季考核”过程督导,2020年实现提质增效1.21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经营策略分析优化,精准指导生产,增加聚丙烯生产负荷达到99.5%,扩大对蒙古国成品油出口达到6.54万吨。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通过提高烟机效率、污水单系列运行等项目的实施,大幅压降生产成本。
【转型升级】 全面启动丙烷脱氢装置建设前期工作,完成项目可研报告批复和基础设计内审,环境评价报告完成审查,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航煤扩能改造项目完成可研报告审查,呼和浩特石化3号喷气燃料生产顺利通过国家民航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获得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为航煤扩能改造提供强力支撑。积极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通过“优化催化装置主分馏塔取热,提高蒸汽产量”等9个生产优化方案,为生产精益运行注入科技力量。全力推进信息化工作,自主研发推送包括“平稳率异常”“物料平稳异常”等8个模块的信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平稳运行。
【管理体系融合】 推进管理体系融合,从QHSE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组织对制度进行梳理、分析确认,形成《整体业务能力架构》《综合管理体系要素对照表》。开展内控流程符合性评审,及时修订完善内控手册,提升流程符合性、规范性。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纵向查深查透、横向查细查实,2020年累计工程审减额225.12万元。持续深化“三项制度”(劳动、人事、分配)改革,推进“去行政化”(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尽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缚,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改革,盘活人力资源,优化安置员工到生产一线车间。加大干部员工培训力度,完成中层领导干部、基层班组长“全员”培训,干部员工业务素质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500吨/年炼化企业常减压装置操作工技能竞赛中,呼和浩特石化取得个人3枚铜牌、团体应急三等奖的好成绩。
【矿区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矿区业务社会化改革,完成医疗、幼教社会化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协调督促“三供一业”(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接收方实施维修改造和业务全面运营承接,完成维修改造全部工程量。按照“合法合规、分类实施”原则,竞价出售12套矿区空置公有住房,实现员工受益、呼和浩特石化资产轻量化、历史遗留问题合规解决。解决乌兰牧骑剧场欠费清缴工作,实现欠费清缴68.5万元。推动高层住宅905户房屋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已领取不动产权证499户。强化矿区留存业务管理,严格委托服务业务监管,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矿区和谐稳定。(何淑华)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集团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中储粮集团公司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党中央储备粮油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党中央事权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公司注册资本470亿元。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简称“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组建于2003年10月,是中储粮集团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性管理机构。内设7个处室,在全区管理14个直属库、36个直属库分库和1个粮油质监中心,分布在自治区11个盟市(乌海市除外)和39个旗县区,总仓容610万吨,实现了全区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全覆盖。
【落实调控政策】 2010年国家实施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以来,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累计收购各类政策性粮油5000多万吨,占同期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的15%左右,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按市场收购价测算,累计为全区农民增收近200亿元,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全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20年分公司在统筹考虑粮食库存布局、储存年限和质量情况后,合理安排销售计划,稳妥推进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市场以及临储玉米密集投放、成交率高带来的出库压力,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粮食主管部门、粮食批发市场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协调机制,强化出库现场管理和监管,有效减少了出库商务纠纷。至2020年末,分公司落实国家“去库存”调控政策,拍卖及出库临储玉米、一次性储备玉米共1100多万吨,销售出库工作顺畅有序,去库存任务顺利完成。
【夯实“两个确保”基础】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在辖区14个直属库“标准仓、规范库”创建全部达标的基础上,2020年有4个直属库被评选为中储粮集团公司系统“标杆库”,仓储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积极推广应用新型绿色环保储粮技术,党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基本实现全覆盖,储存损耗控制在1%之内,党中央事权粮油账实相符率和党中央储备粮质量达标率、宜存率均为100%。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20年辖区自有资金及维修改造项目共220个,总投资1.77亿元,到2020年末开工率100%、完工率93.2%。“优质粮食工程”项目206个,总投资1.7亿元,财政补助5155万元,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7.1%,做到了当年完工、当年放粮入仓,进一步夯实了“两个确保”(确保党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发挥保供稳市作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形势,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及直属企业响应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号召,落实保供稳市政策,1—4月份累计向市场投放原粮220多万吨,切实保障地方粮食加工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充分发挥了调控主力军作用。各直属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多种方式开展粮食收购,推行“一站式”售粮服务。在部分地区推广“惠三农”售粮APP,2019年10月秋粮收购以来辖区累计注册用户2万余人、预约车数达2万辆、预约售粮80多万吨。
【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及直属企业持续落实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定点帮扶兴安盟工作,自2015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科右前旗保安村200多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兴建肉牛养殖场和稻米加工厂,乡村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增强。分公司系统2020年累计对外捐赠资金54.5万元,购买央企定点扶贫县农产品26万元,为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疫情期间,各级党组织组建2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148名志愿队员主动参与地方疫情联防联控,同时累计向地方捐款16万元及价值18万元的防护物资。
【强化内部风险管控】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切实强化资金风险、法律风险、舆情风险的防范,不断完善“一卡通”“智能化粮库”“粮情远程监控”各类管理系统,辖区资金安全、经营合规、舆情稳定,各类风险防控有效,几年来辖区未发生任何风险事件,保持了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20年,分公司积极配合中纪委调查组对直属企业的调查工作,调查组反馈意见中无一起问题涉及中储粮企业,党中央储备粮工作得到调查组高度肯定。分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策略,经济运行始终保持良好势头。截至2020年底,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增加146亿元,增幅176%。实现净利润2.03亿元,完成预算目标117%,资本保值增值率107%。
【举办“科技赋能、爱粮节粮”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0年10月,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精心组织、整体运作、协同推进,线上与线下联动,先后在乌兰浩特、赤峰、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直属库有限公司举办了以“科技赋能、爱粮节粮”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围绕储粮技术创新、粮库智能化管理、绿色环保储粮、服务“三农”、爱粮节粮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向社会公众展示现代“大国粮仓”的独特魅力,全流程清晰展示粮食购、销、存、调的来龙去脉,从“惠三农”APP网上预约售粮到通过“一卡通”系统对粮食进行检验、入库,直至网银结算,详细介绍粮食从田间地头到收购入库、常态化保管、再到出库上市的规范过程,让公众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新闻媒体朋友众多互动,各媒体积极宣传中储粮“智慧粮库”科技储粮新常态。新华网、人民网及自治区和盟市共18家主流媒体对内蒙古分公司公众开放日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学习强国》也刊发了内蒙古分公司开放日活动通讯和短视频。各媒体累计编发新闻报道30余篇,数十家媒体对活动宣传报道进行了转载转发,向社会传播了中储粮好声音。(薄弘)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8月18日,截至2020年底,设有集团办公室、集团战略管理部、集团投资管理部、人力资源管理部、安全质量管理部、研发创新部、集团市场部、工程技术部、法律事务部、财务部、集团数字科创部、集团事务部、纪委办公室、党群工作部、风险管控与审计部、采购管理部、常温事业部、低温事业部、冰品事业部、奶源事业部、鲜奶事业部、国际事业部、奶酪事业部、奶粉事业部、饮料事业部25个职能部门,共40626名员工。在中国建立43座生产基地,在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共建有2座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68座,年产能合计逾1000万吨。
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六大品类400多个品项,拥有特仑苏、纯甄、真果粒、未来星、冠益乳、优益C、每日鲜语、蒂兰圣雪、瑞哺恩、贝拉米等明星品牌。蒙牛产品还进入了东南亚、大洋洲、北美等区域的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760亿元,净利润35.25亿元,可比业务营收增速10.6%。
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从二季度起蒙牛集团实现了业绩的V型反弹,全年可比业务收入达到双位数增长。2020年8月,荷兰Rabobank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乳业20强”榜单,蒙牛成功跻身8强。第三方的权威报告显示,蒙牛的城市家庭渗透率已经突破90%,增速位列全行业第一名。
【智能制造】 蒙牛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通过制造技术与信息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来实现传统乳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以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结合“互联网+”的理念,采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感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OT与信息化管理系统IT的融合,将乳品研发、制造、销售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实现内部高效精细管理、优化外部供应链的协同,以企业带动行业、产业的方式推动整个产业链向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蒙牛的智能制造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不良品率、提升了能源利用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获得了国家、行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先后被授予蒙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第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荣誉称号。
【质量管理】 2020年,蒙牛集团围绕“打造世界品质”及“构建EHS长效机制”的核心战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地升级4Q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10个国家、12类产品、75+项法规标准、57000+项指标进行对标,对产品标准进行升级,通过采用国内外最严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2020年发布集团营养健康推行方案与营养健康政策等文件,积极参与国家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大数据算法模型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产业链9个业务场景的质量数据关联分析及趋势和预警分析。在第三届进博会中的第三届全球乳业合作论坛上,蒙牛乳业面向全球正式发布《质量安全白皮书》。蒙牛承担筹建的乳品行业唯一“国字号平台”以93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专家组验收。完成了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建立及新技术开发、技术难题解决60余项,为推动行业质量安全技术发展开创新局面。5家单位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6家单位通过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复审、4家单位荣获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评审。
【研发创新】 蒙牛集团在多领域如菌种、营养健康、消费者洞察、工艺创新、感官研究、包装创新、产品创新等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有2大项,具体如下:调节糖脂代谢功能性乳制品创制及应用示范(项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新型乳基功能原料研究及在婴幼儿食品中应用(项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
通过研发团队的努力,具备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主要核心技术有:膜过滤技术、超高压技术、基于肠道菌群作用的益生乳酸菌精确筛选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乳与乳制品中耐药微生物的全程控制技术与应用、基于GIS的食品冷链物流智能配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UHT再制干酪技术,再制马苏里拉奶酪技术,黄油产品技术、膜过滤、膜分离技术,A2奶牛筛选技术、巧克力双层涂挂技术,100%全发酵冷冻酸奶技术。
蒙牛研发包括研发工程师310名,其中博士25名,研究生学历占比71%,蒙牛研发人员中有“草原英才”“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通州高层次人才”“内蒙古青年创新人才”等。截至2020年12月31日,蒙牛集团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拥有效专利1159件,拥有效发明专利307件,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2项,外观设计专利优秀奖1项。
蒙牛累计主持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数量40项,其中国家26项、行业14项;累计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34项,其中国际1项、国家92项、行业41项。
【品牌建设】 蒙牛的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是FIFA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官方合作伙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乳品合作伙伴、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乳品及冰淇淋独家供应商。
蒙牛品牌价值超过460亿元,常年位列世界各知名榜单,2010年福布斯最佳品牌价值榜中国乳业第一价值品牌,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品牌足迹报告》中国市场消费者选择前十品牌,2019年BRANDZ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100强。
【国际化进程】 2020年正式组建国际事业部,对妙可蓝多进行战略投资,打造中国奶酪第一天团;贝拉米加入蒙牛集团,依托新西兰雅士利工厂推出中文版产品,有机奶粉在国内快速上市,截至2020年末,产品已覆盖13个省份的近三千家门店;东南亚市场持续深耕,营收快速提升;蒙牛集团收购荷兰SieveCorp,与可口可乐共建“可牛了”,生产、营销和销售低温奶产品。
【奶源管理】 蒙牛集团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扩大种植、壮大养殖等多种形式,推动全国30多个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近1000座牧场,覆盖20多个省(区、市),实现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国农牧民人数增加超30多万人,截至2020年,实现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国农牧民130多万人发展增收。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蒙牛与圣牧草业依托乌兰布和沙漠有机环境,建成有机饲草基地22万亩,持续打造集有机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粪肥无害化处理、荒漠化治理、沙生特种经济作物种植、草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沙草产业体系,每年实现吸纳当地贫困群众400名作为长期用工,季节性临时用工100余名。在呼和浩特市,蒙牛富源国际承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3000亩苜蓿质量及产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年带动农牧民工资收入增加40余万元,农牧民土地入股资本收益150余万元。蒙牛集团奶牛研究院5000余亩黑麦草研发试验基地,对德国、荷兰、加拿大等欧洲20多个优质黑麦草品种进行国内试验种植与研究,已自主研发出适合当地种植的3个黑麦草品种,经测试能实现稳定生产,对畜牧业“降成本,补短板”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项目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随着蒙牛集团“136”工程落地推进,蒙牛集团现代化奶源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速。推动“数字奶源•智慧牧场”“奶牛研究院”“爱养牛”互联网集采平台三大服务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5G、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产业互联、资源整合、联合创新、能力共享等互促发展机制,加快推动现代化奶源示范基地建设。爱养牛平台在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采购环境以及降低上游采购成本起到积极作用,2020年累计交易流量超100亿元,订单近2.5万笔,为近千家合作伙伴节约采购成本超1亿多元。
基地六期智能化液态奶生产车间灌装区(刘征元)
基地六期智能化液态奶生产车间码垛机射手臂(刘征元)
蒙牛集团和林基地六期智能化液态奶生产车间及研发楼(刘征元)
【中国乳业产业园】 中国乳业产业园以和林格尔县为核心区,向呼和浩特延展,辐射整个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产业共生、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全球共建及营养健康的发展原则,打造创新引领、数智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世界级乳制品与营养健康产业集群。未来五年,蒙牛集团将以自身产业集聚能力、全球合作力量、品牌国际影响、科技研发优势及地域区位条件,整合全球资源、融合产业链条、集合高端人才,建成全球领先的集团总部功能群,全球一流的研发中心、质量中心,世界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群,配套最完善的乳业供应链集群,国际领先的消费者体验中心、乳业交易中心、乳业人才培训中心,打造全球乳业的“标准与科研、智能制造、交易平台、组织与人才”四大高地。(徐进平)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机集团”)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唯一的集履带式、轮式和轨道式重型车辆于一体的车辆科研制造集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始建于1954年,1958年建成投产,198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2000年完成工厂制向公司制改制,2007年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按照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要求将山西北方机械公司和山西北方风雷公司整体并入,2017年公司军工资产及部分民品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公司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设有科研所、工艺研究所、计量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在北京设立了智能技术工程中心。公司拥有较为完备的科研制造产业链体系,具有从铸造、锻造、大型复杂加工、热处理到整机总装、检测试验一整套综合制造能力;具有车辆总体、装甲防护、武器系统集成、传动、行动、电气控制等15个产品设计核心专业;具有材料性能测试、精密铸锻造成型、先进焊接、高效精密加工、优质低耗洁净热处理、总装总调、仿真分析应用等核心工艺制造技术。
主要产品包括军品以及铁路车辆、石油机械、车辆零部件等民品和典型军民融合产品。军品主要包括履带、轮式和火炮三大系列产品,服务领域涵盖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武警边防等各军兵种。研制生产的装备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国庆大阅兵,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装备列装数量规模均居前列,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党中央军委等上级单位表彰。民品主要包括铁路车辆可生产敞车、罐车、平车、棚车、漏斗车、专用车六大系列50多个型号,覆盖60吨级到100吨级的整车产品,先后通过EN15085、TSI、EC、AAR认证,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出口大洋洲、非洲和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石油机械主要包括石油钻铤、钻杆和抽油杆等产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企业的主要供应商。车辆零部件围绕军品、铁路车辆、重型汽车产业形成了以车辆传动、行动、悬挂、动辅、机电、大型精密结构件等为核心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军民融合产品重点围绕应急救援、后勤保障、节能环保等产业,研制生产森林、草原、城市消防救援系列化装备,医疗、检测、抢修等后勤保障特种装备,除烟除尘、灌木收割等节能环保装备。
【主要指标】 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160.40亿元,利润总额79879.62万元,净利润69987.2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5万元/人·年。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6.79%;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9.01亿元。
【安全环保】 公司顺利通过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复审,获国家“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先进单位称号。以95.68的高分(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近年来标准化考评的最高分)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复评验收。成功协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届机械光电行业安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并获第一、四、五和第七名的好成绩。2020年未发生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无新增职业病病例,万元可比价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2.3%、1.0%、1.0%。
研究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环境保护综合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和安全环保“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推行安全环保“片长负责制”,总部领导分别担任主要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片长”,各分子公司从上到下逐个工序、逐台设备清晰划定“片长”安全责任区,分片包干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外部监督审核,设备设施及作业条件以及安全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等68项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全面排查梳理出45项使用易燃溶剂或高毒物质的工艺工序、13项行业通用危险工艺工序和2项涉及人员直接加工危险品的岗位,制定落实了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和工艺替代计划方案。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三大歼灭战”、安全生产标准化、高空坠物、消防火灾、起重机械及吊索具等综合、专项检查督查60余次,累计排查各类违章和隐患6700余条项,整改率达到100%。对所有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重新辨识出1789类安全风险,编制完成了《安全风险评价报告》,通过新建手撬装式加油站等安措项目实施,完成了对车库违规储存柴油等问题隐患的源头治理。
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污染隐患、环保巡查自查和工艺过程排污信息排查等环保专项工作,共查排治理环境隐患46条项,有效控制了各类环境风险。大力推进环保治理项目的实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845线一期治理、危废库扩建改造、喷漆线VOC治理、煤焦油协调处置和北创公司新线焊接烟尘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和方案论证,北实公司废旧电镀线无害化拆除方案顺利通过了生态环境部门评审。
组织131名中层以上领导参加安全生产应知应会闭卷考试,组织187名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集训。组织各类安全环保培训班369期,参加培训34457人次,1800余名“三岗人员”通过取证或复审。董事长、总经理等5位总部领导以及33个分子公司的47名党、政主要负责人上讲台进行了安全环保授课,干部职工的安全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编制一机集团《重污染天气专项预案》,完成25个分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备案工作;开展了柴油库大型综合实战应急演练和消防技能竞赛,组织了火灾爆炸、电镀危险化学品、急性工业中毒等7个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针对喷涂作业等易燃易爆危险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组织了应急培训和演练445次。
【生产运行】 面对2020年严峻的生产形势,公司通过科学合理编制军品生产作业计划,强化内部总装需求拉动和外部供应链异常问题协调,结合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推广及应用,高质量完成各项装备承制任务和配套任务。强化军品预期型管理,统筹协调推进。继续发挥生产“总指挥”的引领作用,以问题为导向,跨部门统筹协调推动重要事项的解决。稳步推进生产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上线试运行,下发《生产指挥调度系统管理办法》正式推广使用。强化生产系统质量意识,巩固前期质量整顿成果,抓实抓细综合整治及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履行强军首责、质量第一、质量立企”主题教育,完成参加俄罗斯国际坦克大赛的坦克整治工作,为参赛部队取得第二名好成绩提供了基础保障。
【科研开发】 重点面向装备体系化、实战化的发展需求,统筹开展装备体系策划论证、重大项目争取、装备研发设计与试制,形成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装备研发体系。强化科技顶层策划与引领,力推公司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步伐。全年组织科技立项申请项目共计119项。制订《武器装备研制通用质量特性工作细则(试行)》《关键技术成熟度管理办法》《军品科研项目竞标管理办法》,修订《军品科研试验安全评审实施细则》。对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进行了顶层策划。强化地方政府科技政策利用与项目争取。根据国家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惠政策,针对医疗负压救护车、医用防护服压条机、医用口罩机等科技项目,组织申报“百城百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项目,获自治区科技厅批复科研经费350万元。积极与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沟通,密切跟踪申报项目进展情况,全年共计争取地方政府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加强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管理,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组织申请专利201项。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7项、兵器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13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项。通过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年度评价工作,完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工作,通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年一次复评。新增1个自治区研发中心。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学术交流与沟通作用。邀请航天五院总检验师王志尧讲授创新驱动与系统工程专题,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兵工学会在线举办的国际防务大会、装甲新材料和技术国际研讨会、欧洲科学院在线系列讲学,与国内外多名院士专家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智能制造升级、新材料、防务等方面进行交流。民品科研能力取得重大突破。研制的罐式集装箱完成供货合同签订,实现粉类物料罐式集装箱零的突破,填补了内蒙古地区该类产品空白。通过开展高强度锻件研制,陆续签订10余项产品订货合同,开拓了全新领域产品市场。通过疫情防控装备研制,在形成技术储备及市场销售的同时,获得政府无息贷款及社保费用减免等多项优惠补贴。新型高防护城市特种消防车研制已成功中标内蒙古消防总队招标采购合同。新型履带式森林系列消防车研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丰富了一机集团应急救援装备产品谱系。公司申报的《多用途特种铁路轻量化运载平车研制》《重卡车桥产品升级拓展研制开发》两个项目获批兵器工业集团2020年度科技开发费项目,取得1000万元资金支持。
【企业管理】 公司本着“体系推进、个性管控、重点突出”的总体原则,坚持以《精益管理实施与评价规范》为牵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两金”占用、成本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指标改善,全面梳理生产运营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立项改善,推动精益管理从“产品链”向“管理链”延伸。持续系统性体系化推进精益管理达级升级,提升公司整体精益管理水平;持续扩大精益生产线建设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持续开展精益项目改善,提升公司各环节指标改善及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开展现场管理、班组建设、合理化建议、管理创新、精益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推广、对标交流等工作,不断培育“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精益文化,推动精益管理再深化、再提升、再上新台阶。助力公司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为“新一机”建设贡献力量。(1)精益生产线取得了预期成效。轮毂自动精益生产线生产效率由10件/天提升至20件/天、合格率由94.8%提升至99.7%、生产周期由360分钟缩短至105分钟、人员由10人减少至2人、物流路径由121米缩短至15米。(2)持续开展2020年公司级精益改善项目立项改善工作,年度创效1648.4万元。(3)坚持开展去死角活动和现场油污油液专项整治活动,问题整改率100%。完成年度现场管理金牌升级达标考核单位达标率100%升级目标。(4)全年实现公司五星级班组达标率达到15.2%、五型特色班组达到43个。(5)实现合理化建议参与率100%,采纳率97.28%,实施率96.58%,施完成率95.87%,人均节创3026.9元。(6)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管理创新成果19项,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奖4项,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企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兵器集团管理创新成果奖5项,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6项。
【企业民生】 全年在职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11户建档困难员工全部脱贫。投入210余万元慰问困难员工,696人次受益医疗互助金370余万元,90万“金秋助学金”助力134名学子圆求学梦,投入94万元为全员购买重疾险,广泛开展职工健身、汽车消费等项目普惠活动,举办了“2020年公司庆祝老年节离退休职工游园大联欢活动”和退休职工迎新春联谊会,体现了公司对退休职工的关心关爱。全面完成退休党员和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首批5个家属小区600余户家庭成功办理产权证。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获全国智能焊接竞赛2项银奖、1项铜奖,获自治区数控铣、焊工两项冠军,包揽兵器工业集团3个工种第1名、包头市1个工种前3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8人获评全国、自治区和兵器工业集团劳动模范,演绎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实干力量。公司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共青团组织开展“助力生产经营”青年突击队等活动,获评兵器工业集团“五四红旗团组织”荣誉称号。持续完善技防、物防、人防体系,重点要害部位和反恐重要目标安全率100%。获党中央企业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对口帮扶和爱心公益消费200余万元,助力两家扶贫点提前脱贫摘帽。
【人力资源】 完成推进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新增1名兵器首席科学家,5名兵器集团科技带头人,4名兵器集团青年科技带头人,新增全国技术能手1人。新建成于庆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总数达到5个。3人被评为自治区“草原英才”、8人被评为包头市“鹿城英才”专家。3人入选“兵器科学家培养计划”二、三层次,3人入选兵器集团“青年英才”培养计划,1人首次入选兵器集团“种子计划”。积极开展毕业生招聘工作,签约14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9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70%,“双一流”及兵器院校所占比例为40%。制定《进一步加强公司员工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激励工作的实施办法》,鼓励员工考取资格证书,累计取得资格证书总数共405人次,145人获得公司资格证书奖励,管理人才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清零”工作,2020年共完成47个职业(工种)认定1680人,新增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216人,新增一专多能人才182人。全面落实上级部门要求,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工作,完成离退休管理中心负责的1186名退休人员移交,完成786名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出。
【荣誉】 2020年,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颁发的“设备智能维护标杆企业”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发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全国老龄委颁发的“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称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党中央企业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魏晋忠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孟雪芬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防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高学敏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党中央企业法律事务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王志勇、孙新宇、许旭、李飞四人获团党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杨春光 翁儒波)
大国工匠卢仁峰(右三)现场传艺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重集团”),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重要的火炮研发生产基地、国家高强韧炮钢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矿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公司遵循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防务装备产品、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矿用车等工程机械产品三大核心业务。公司研发、制造的大量武器装备列装陆、海、空部队,在多次国庆阅兵仪式上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以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为代表的特种钢及延伸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用于国内近百台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四大管道,是“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的中标产品,是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国产化示范产品。矿用车销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国内外500多个大型矿山和重点水利水电等工程。
公司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两级院士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特种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特种钢及制品检测与测试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和企业设立的研究所。多项产品填补了国产武器装备的空白,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32项,创造了诸多中国兵器“第一”:第一门防空高炮、第一门坦克炮、第一台导弹发射架、第一门舰炮、第一门自行反坦克炮等均在此诞生。公司自主研发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使中国第一次进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的“极端制造”领域。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8%;补贴前利润总额历史上首次突破亿元;实现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加6.34%;全员劳动生产率18.6万元/人·年,同比提高23%;经营活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率等指标大幅改善,质量、安全、保密、环保等各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特钢产品,全年订单达到8亿元,P92等产品比例占80%以上,同比增长169%。国内定标11个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全部实现中标,超过历年承揽总和,打破国外生产商长期垄断的市场局面。突破TP316H不锈钢26项技术难题,各项指标达到用户需求。矿用车产品,实现逆势增长,累计实现收入16亿元。
【进出口贸易】 公司着力开拓国际市场。矿用车产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全年国外订单超过75%。在全球矿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形势下,成功中标澳洲、欧洲国际市场打造了矿用车产品的“国家名片”。特钢产品持续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借助网络媒介与客户沟通,积极开拓海外国际市场,成功签订巴林阿杜二期项目合金钢管材3000万元订单。
【科研生产】 北重集团坚持以“两个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紧盯重点项目,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全年累计投入科技资金3.25亿元,争取国拨资金1.4亿元,15个民品项目和45个工艺技术项目稳步推进。
特种钢瞄准市场需要,加快重点产品研发,先进超超临界G115钢管、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四代核电管等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显著。
矿用车开发NTE360A、NTE240A等新车型,无人驾驶矿车实现包钢、海螺集团等矿山小批量试运行。
【战略合作】 北重集团与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材料学院、西安工业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哈电集团和东方电气等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促进公司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社会职能移交】 北重集团全面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协议签订,与青山区、昆区等7个区县全面完成20917名退休人员移交协议的签订工作,完成率100%;加快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收尾工作,完成供水、供热主体维修改造,供电、物业维修改造施工正按包头市国资委统一安排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费用全部支付到位,共计27339.68万元。
【精益管理】 北重集团全面深入均衡推进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加快了精益生产线和精益示范车间能力建设,实现低成本、准时化和高效率,《稳定器精益生产线建设优化方案》通过了集团公司评审,北方股份通过了集团公司对精益管理四级标准现场审核。
【安全生产】 北重集团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61项、操作规程342个。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聚焦事故易发领域,加强对“三大歼灭战”、冶金铸造、危险化学品、科研试制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改各类隐患303项。积极推进科技安全,开发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系统,建成386个视频监控、61套出入口控制装置等整网运行的厂区安全保密技防体系。加强本质安全条件建设,全年投入4438万元,推进实施冶金起重设备、供电线路、弹药库防雷接地等安全改造项目25项。组织100余人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强化风险管控,重新对科研生产全过程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编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对10项橙色风险,89项黄色风险,均制定了有效的管控措施。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有效推进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危废物管理等专项工作,对弹药库重大危险源进行重新评估、建档、备案。
【荣誉】 2020年,北重集团先后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雷丙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李松、刘邦华、罗战宁、杨哲、张伟杰、李琦六位同志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闫炯被评为集团公司级劳动模范,王士良获得自治区授予的“北疆工匠”称号。(刘鹏飞)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概况】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包头铝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规划建设的国内第二家电解铝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投产出铝的电解铝企业。2003年,中铝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资产划转协议,2007年包铝正式进入中铝集团。包铝由包头铝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个独立法人单位组成,具体如下: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简称“包头铝业”,现有三条电解铝生产线(一条400kA、30万吨/年,一条240kA、15万吨/年,一条200kA、10万吨/年,合计产能55万吨)、三条高纯铝生产线(产能5万吨)、一条碳素生产线(产能12万吨)、2台33万千瓦自备机组。
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由包头铝业与包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5∶5合资设立,有两条电解铝生产线(一条500kA、46.4万吨/年,一条400kA、28万吨/年,合计产能75万吨)、3台35万千瓦自备机组。
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铝集团下属的中铝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包铝集团”,现有包头中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包铝建安公司两家实体。包头铝业下辖10个职能部门、2个运营中心、14个二级单位,总资产192.94亿元,主要产品有高纯铝、各种铝合金、铝液、普铝锭、炭阳极及蒸汽等。
【生产经营】 2020年,包铝集团生产铝产品124.95万吨,发电量109.95亿千瓦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63亿元,利润总额11.24亿元,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57亿元,累计上缴税费5.43亿元。
【安全环保】 坚持“目标导向、源头治理、压实责任、协调管控”的工作思路,在强化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将安全环保管理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开展中基层干部履职考评、包保班组、以及标准化班会考评等安全活动,建立班组安全奖等正向激励措施,加大环保设施投入,进一步夯实安全成果,改善公司内外环保。2020年,包铝集团重伤及以上事故为0;20万以上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为0;20万工时损工率为3.83;加大环保投入,投入9.82亿元实施烟气净化系统脱硫改造、铁路专用线与输煤系统筹项目,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力度,首次取得环保行政罚款为零的好成绩;完善环保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汇总环保问题,形成8类575项问题清单,制定900条整改措施,从严从实推动整改,“水气声渣”历史欠账逐渐补齐。建立企地合作、环保宣传、沟通协商和问题解决四项工作机制,促进周边社区绿色生态共同体创建。
【科技创新】 2020年,包铝集团启动项目研发课题16项,其中承担中铝重点项目4项,“61.5%IACS高导耐热铝合金导杆”项目已获得两项发明专利授权,形成铝合金电缆、架空输电用性能铝合金导线及汽车轻量化等领域新产品储备;自主开发的“高效环保精炼剂”形成国内首家利用氟化盐与碳酸盐生产铝合金用精炼剂专有技术;完成电磁能替代晶粒细化剂的实验研究,实现铝钛硼丝变质剂部分或全部替代;重熔用精铝锭获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颁发“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认定重熔用精铝锭L99.996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成为2020年度中铝股份唯一获此殊荣的铝产品;成功浇铸出第一块自主研发的稀土扁锭,开创国内精铝合金锭采用稀土元素融合技术的先河;成功试生产出319Z.3铸造铝合金产品,填补了包铝在高Cu铝合金产品上的空白。
【社会责任】 2020年,根据中铝集团社会责任年度工作要点,结合企业当年生产经营、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梳理细化社会责任管理指标体系公司治理、员工权益、环境保护、公平运营、社区支持五大模块21项责任指标、70项负面清单;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立项工作,围绕五大模块,共立项35项,推进社会责任在基层的落地落实;累计为61名困难职工进行专项救助,发放资金36万元;针对包头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开展“包头铝业助学帮扶行动”,帮扶资金2.33万元;有序完成“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工作,居民区得到提档升级,获评包头市改造示范小区。
【重点项目建设】 扩建1万吨高纯铝项目提前投产,形成产业优势。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该项目于2020年3月2日建成投产,较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年增效1000万元。该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包铝正式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5万吨)的偏析法高纯铝生产企业。高纯铝产品进入中航、中船工业采购供应链,成功跻身高端材料制备领域,进一步强化下游高端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实现产业链提档升级。
华云铁路专用线铁路顺利接轨。积极响应国家“公转铁”号召,于2020年4月1日实施华云铁路专用线建设,12月3日与唐包铁路顺利接轨,实际工期较里程碑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畅通了电煤运输通道,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实现物流环节的成本压降和环境清洁。(韩永健)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概况】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蒙东电力”)。设置20个职能部门,有8家业务支撑和实施单位、4家盟市供电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2家股份制公司、41家县级供电公司。全口径用工2.4万人、其中长期职工1.4万人。2020年,国网蒙东电力售电量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外送电量9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综合线损率7.9%。截至2020年末,资产总额526.4亿元,资产负债率76.6%。业绩考核保持国家电网公司B级。
【电网】 国网蒙东电网以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220千伏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110(66)千伏电网链式环网与辐射式相配合的供电网络。截至2020年末,蒙东电网拥有66千伏及以上变电(换流)站707座、变电(换流)容量10162万千伏安、线路40948千米。其中,1000千伏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线路468千米;±800千伏换流站3座,换流容量3000万千伏安,线路1100千米;50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1590万千伏安,线路5981千米;±500千伏换流站1座,换流容量300万千伏安,线路715千米;220千伏变电站84座,变电容量1915万千伏安,线路13523千米;110(66)千伏变电站605座,变电容量1857万千伏安,线路19161千米。内蒙古境内已经投运“四交三直”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蒙西—天津南、锡盟—胜利、蒙西—晋中交流,锡盟—泰州、上海庙—临沂、扎鲁特—青州直流),特高压外送能力4600万千瓦。
【安全生产】 坚决落实“一个提高、六个强化”(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供电保障、强化全员防控、强化大局意识、强化党建引领、强化舆论引导和信息沟通)的防疫总要求,组建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织紧织密常态化疫情防线,央企内蒙古自治区域公司“四早”“四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情形势清、人员底数清、前方疫情清、防范措施清)落实到位,“四不”“四勤”(不侥幸、不厌战、不松懈、不恐慌,勤排查、勤消毒、勤测试、勤戴口罩)有效执行,职工队伍保持“双零”(零死亡、零感染)局面。在抗击疫情期间保障了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重点用户和人民群众的可靠供电。
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统筹开展“查风险、治违章、抓落实”安全大检查、“四不两直”安全督察,查处问题隐患1945项。完成扎鲁特、伊克昭换流站等年度检修任务。
处理特高压设备重大异常21起,完成GOE套管、特高压分接开关隐患治理。成功开展世界首次特高压高抗现场整体移位,特高压高抗检修更换停电时间由20天压缩至8天。“零失分”通过“护网2020”网络攻防演习,获得网络安全竞赛自治区总冠军、全国三等奖。全力应对“6·20”龙卷风、“11·18”暴风雪灾害,战风沙、融冰雪、除隐患,快速恢复电力供应。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要保电任务。
【电网建设与发展】 国网蒙东电力完成电网投资76.4亿元。投产66千伏及以上线路1087千米、变电容量133万千伏安。累计投产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64座,变电1447.43万千伏安,线路10338.4千米。“十四五”电网规划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评审,中广核一期风电送出、珠日河输变电工程接网方案得到明确,铝都—平川等17项重点工程纳入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汇能长滩电厂送出工程取得核准,中广核一期风电送出工程完成核准上报,巴林—奈曼—阜新工程通过可研评审。克服疫情影响,电网工程第一时间全面开复工,带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
高质量投运赤峰紫城、毕氏集团供电、齐鲁制药供电、阿尔山“抵边村寨”等44项工程,加快建设满洲里、赤峰有色等54项工程。蒙西—晋中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开启“会战”模式,锡盟“五站五线”工程超常规投运。建成受阻近10年的通哈线,通辽城区实现“日字型”双环网。上海庙特高压工程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2020年10月11日,国网蒙东检修公司±800千伏伊克昭换流站完成2020年年度检修
【经营管理】 研究确立构建绿色电力双循环,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提质增效100项举措,挖潜增利4.3亿元,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效益下滑。推动锡盟特高压配套资产无偿划转,促成2560个小区供电资产无偿移交,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协调落实国家社保减免费及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返还政策,节约成本1.5亿元。建成“1233”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即建成一套公司级集团账户、建立两个结算池(收款结算池、付款结算池)、融通三个市场(内部资金市场、境内资本市场、境外资本市场)、构筑三维立体安全防线(三个主体、三种工具、三类风险),创造资金效益2.4亿元。发挥供应链运营中心作用,推进实物资源规范管理,盘活库存7600万元,库存周转率提高1.5%。坚持效益优先、结果导向,加强和改善经营业绩考核,构建量价费损专项考核、内部模拟市场核算,激励二级单位增收节支、增供降损。编制合规管理风险清单,建成兴安法治文化阵地、赤峰法治文化阵地2个企业法制文化阵地。扎实推进产业升级专项行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单位实现利润4700万元。组织开展管理提升“攻坚突破年”活动,制度标准、管理流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荣获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奖1项、电力行业管理创新奖2项、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铂金奖2项。
2020年3月13日,阿尔山市10千伏伊北线科技楼台区改造工程顺利投运
【优质服务】 认真落实阶段性降电价等政策,推行欠费不停电、中小企业缓交电费等贴心服务,惠及企业62.8万户、减免电费4.4亿元。“网上国网”注册用户达到72.6万户,高压、低压线上报装比例分别达到80.7%、79.8%,“网上办、零证办、一次办”成为常态。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家实现电费业务省级统一运营,实现了电费抄采、电费核算发行、电费账务的集约高效管理。与地方政府签订《用能电气化战略合作协议》,研究提出电量配额众筹、边际成本计价的政策建议,推广清洁取暖174万平方米,完成电能替代23亿千瓦时。落实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和消纳的32项举措,新增风电、太阳能装机72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2%,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9%。制定实施清洁供电方案,协助政府打造阿尔山清洁能源小镇。支持通辽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力+产业”“志智双扶”专项行动,49个帮扶点全部脱贫摘帽。
2020年11月10日,国网满洲里供电公司营业厅客服人员用俄语为俄罗斯客户答疑解惑
【改革创新】 坚持“市场化、透明度、高效率”,推动促进电力市场改革。输配电价核定结果符合预期。电力交易股份制改革有序推进,交易机构持股比例降至70%。市场化交易电量190亿千瓦时,占国网蒙东电力售电量的55%。出台促进员工有序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意见,完成“三部一司”职能整合优化和岗位双向选聘、公开竞聘。深化管理职级和技术能级应用,授予七级技术师4人,形成高端引领。落实“战略+运营”管控模式,优化管理流程134项,制定负面清单51项。启动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科技研发投入增长28%,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取得专利授权118项。云平台、数据中台、物联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网上电网、数字化审计平台等应用成效明显,64座北斗地基增强站按期投运。“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国网蒙东电力成为自治区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科技与信息化】 获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业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基于全光纤传感的变压器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可靠风冷发电机电磁与热交换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授权专利118项,累计拥有专利380项。科技投入3850万元,同比提升28.33%。获批“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蒙东分中心和规范分中心”。信息内网建成第二汇聚点,带宽达1000MBit/s,信息外网形成统一出口,带宽扩容至600MBit/s,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加强。计算存储能力持续提升,各类信息设备共计4000余台(套)建成覆盖人资、财务、物资等10类应用,百余套信息系统。共享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完成12套系统上云部署,55套系统完成数据接入。组建网络安全红蓝队,连续3年入围国家电网年度攻防总决赛,获得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和自治区“蒙古马”杯网络安全竞赛总冠军。
举办“新能源汇集”先锋立功竞赛,开展“奋进正当时、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奖。建成职工诉求服务中心80个,慰问职工6700人次。国网蒙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及4名人员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和3个集体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和工人先锋号,3名职工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2名职工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5名职工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柴占军 李阳 宗佳慧)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控股管理的股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股东持股比例:中国华能集团公司70%,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20%,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0%)。截至2020年底,公司运行装机容量2066.36万千瓦(其中运行火电装机1863.6万千瓦,占比90.2%;新能源202.76万千瓦,占比9.8%),煤炭产能1700万吨,资产总额774.03亿元,员工总数1.8万人,所属单位27个。拥有7个装机超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上都电厂直送京津唐电网,魏家峁电厂是自治区首个特高压外送电厂;承担着内蒙古自治区8个盟市1.58亿平方米居民供热和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的用气任务;是一个煤、电、热协同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等产业的能源企业。
【主要指标】 2020年,完成发电量94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完成煤炭产量1371万吨,同比下降5.6%;完成供热量8095万吉焦,同比增长7.5%;机组平均利用小时4920小时,同比减少33小时;供电煤耗完成322.45克/千瓦时,同比下降3.8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完成6.29%,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投产火电132万千瓦,投产新能源95万千瓦。
【安全生产】 深化全员责任制落实,全覆盖开展巡查评估“回头看”。强化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违章整治,试点开展安全性评价,强化外包工程管理,春秋安全大检查、雨季“三防”、“安全生产月”、冬季“四防”等季节性安全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电力生产、煤炭生产、民生供热等安全形势良好,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保电、保安全稳定任务;保证了8个盟市1.58亿平方米居民的稳定供热。11台次机组在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竞赛中获奖,自主完成17台机组检修和年度风场预试,储煤场全封闭、灰场治理等一批环保治理项目加速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绩效达标率均优于华能集团考核值。
【经营管理】 抓住电力、煤炭市场对发电企业有利时机,全力狠抓提质增效,推进配套措施落实落地,突出电量、燃料两个关键要素,较好完成了年度经营绩效任务。坚持过“紧日子”,全面压缩可控费用,单位生产费用在集团系统企业对标领先。
【企业发展】 大力推进华能集团公司“北线”发展战略,落实集团公司与自治区战略合作协议,主动作为、大力协调、强力推进,上都160万千瓦风电基地、达电五期(达拉特旗)100万千瓦煤电机组取得核准,施工准备有序开展。锡盟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完成自治区“十四五”重大项目申报。清水河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项目正有序开展前期工作。锡热胜利电厂扩建项目实现双投。锡林郭勒盟85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润达1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圆满完成年度投产任务。
【企业管理】 “处僵治困”持续用力,9户重点企业中4户保持盈利,3户实现扭亏,1户实现减亏;蒙华乌海热电完成注销。完成天外天酒店转至主业资产。收购中利腾辉6万千瓦光伏100%股权。自治区第一座增量配电变电站润达一号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得核准。逐步推行大集控模式,魏家峁、和林、胜利实现主辅控集中管理;全口径压减劳动用工1553人。强化审计监督,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100%。
12月3日,第45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闭幕,国网蒙东电力荣获大赛最高奖——铂金奖,实现国际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科技创新】 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服务生产经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安全生产、工程建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落实科技研发及职工创新项目,科技研发投入4840万元,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1项,取得授权专利55项、受理313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刘国柱)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
【概况】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简称“内蒙古石油分公司”)2001年2月成立,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西北内蒙古分公司。2009年12月,经过集团公司体制调整,内蒙古石油分公司调整为股份公司直属企业,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2014年6月,应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更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2019年6月,应销售公司股改要求,更名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
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石油分公司本部设9个职能部室,下设9个盟市分公司,拥有在营油库9座,加油站388座,其中加油加气站16座,资产总额55亿元,职工总数2044人(不包括委托站的572人),控股中石化集团内蒙古石油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蒙古石油销售公司”)。内蒙古石油销售公司本部设综合管理部、财务资产部、成品油物流(商客)部、安全数质量基建部4个部门,下设有赤峰分公司,参股包头有限公司,在营油库2座(自有1座,租赁1座),在营加油站5座(已出租),待重建加油站2座,在册员工50人,资产总额7617.84万元。
【加油站改造高速完成】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综合改造。赤峰分公司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改造松山经营部和赤甲加油站,分别在20天和18天内完成改造,再现了“雷神山速度”。
【新闻宣传】 内蒙古石油分公司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奋进石化”“朝阳驿站”等新闻媒体发表刊登宣传报道1800余篇次,增长246%。在“学习强国”刊登《守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助力复工复产》,在《人民日报》(中国城市网)刊登《蒙古族青年在平凡岗位上绽放的“出彩青春”》,在党中央媒体宣传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疫情防控】 内蒙古石油分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听从指挥、闻令而动,筑起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强防线。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建10支以党员和骨干为主的应急处置突击队,在关键时刻投入库站一线工作,坚决扛起油气保供政治责任。区公司召开视频会议30余次,跟踪指导各盟市分公司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油库、加油站安全运营,实现了确诊为零、感染为零、疑似为零。呼和浩特分公司晓红等4名党员主动请缨,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确保绕城8#加油站正常运营。很多站长、员工疫情期间一个多月不回家,用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践行了“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的郑重承诺。开展“感恩医护,为爱加油”活动,面向自治区医护人员推出“一键加油”特惠政策,惠及医护人员1万余人,得到各级政府和客户的广泛赞誉。通辽分公司首创“抗疫加油八步法”,在销售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评选中获优秀成果案例奖。
【采销联动】 主动衔接东北、宁夏等地炼油企业,加大一手资源采购比例,扩大外采资源价差创效,自采购进中一手资源占比90%,提升33个百分点。根据各地区资源特性,综合资源及物流成本,做好资源平衡与调运,推行直采入站,综合节费70余万元,二次物流吨油节费4.5元。两级班子上下联动,包干划片,精心设计制订“一对一”服务方案,攻坚开发自治区重点项目和终端大客户,成功与北方联合电力、神华能源公司等央企达成合作协议,全年新增客户270家。实施“病毒无情人有情,石化为您送温情”客户关爱行动,为用油客户配发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跟踪访问700余家重点客户,直分销量增加14.4万吨,增幅40%。获销售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直分销优秀组织奖。
【零售营销创新】 在销售系统率先启动“电子钱包”推广工作,实现所有站点全覆盖,大力发展“一键加油”用户,电子钱包累计开户76.52万个,交易订单466.37万笔,汽油消费占比27.9%。创新“互联网+加油站+便利店+第三方”新零售商业模式,与餐饮、娱乐、电影等12类商家开展跨界合作,打造融合式、一站式线上会员服务平台,极大地增强了客户黏性。呼和浩特分公司试点运行以来,已发展会员10万余人,汽油零售增长5.5%。推行“六进”工作法,开发集团客户268个。构建“人·车·生活”生态服务圈,在70座加油站配备洗车设备,培养客户加油、购物、洗车一条龙消费习惯。抢占农用油市场,根据消费习惯、喜好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动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累计销售农用油1.79万吨。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在销售系统首家开通“内蒙古易捷”抖音官方账号、“抖音小店”,开展17场直播带货活动,实现营业额近百万元。全面助力消费扶贫,推广内蒙古名特优产品,实现销售额2807万元,创效200余万元。
【网络发展】 积极推进“柴油转天然气”。细化可研论证、手续完善、设备采购安装、改造建设进度、验收投营等六大模块,落实时间节点和责任人,逐站倒排投营时间,新增天然气销售站点6座,累计销售LNG7137万立方米,增长48%。成立工作专班,公司领导牵头推进,与鄂尔多斯市政府、赤峰市政府洽谈企地合资合作项目。鄂尔多斯分公司紧盯任务、全程跟踪,合资项目已取得销售公司批复。全力维护网络稳定。全年租赁到期项目22座,续租20座,租赁转收购1座,有效保持了网络稳定。
【安全环保】 严格落实“一把手”重大风险承包,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年度安全风险总值由190下降至125,9个环境风险源实现降值或降级,按时完成7项隐患治理项目,其中运营监控(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立,有效整合经营调度、信息共享、客服管理、应急指挥等功能,实现了线上实时监督、监测、预警、应急以及经营分析保障。从严过程管控,强化体系运行。制定《HS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将体系中的KPI指标纳入日常HSSE管理考核,严格过程管控。全年现场督查库站393座次,视频督查库站264座次,累计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3000余项,通报处理相关责任人37人次,对272人累计安全记分664分。(赵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
【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石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92年,占地200万平方米。
呼和浩特石化炼油加工规模500万吨/年,固定资产原值81.19亿元,14套炼油装置、1套化工装置及配套系统;配套建设有长庆—呼和浩特原油管道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成品油管道。主要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聚丙烯树脂、石油苯、工业硫黄等6大类13种产品,主要满足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及河北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并出口蒙古国。至2020年底,在册员工1720人,大专以上学历1090人;设有11个机关处室、5个直属单位、10个二级单位。
2020年加工原油409.51万吨,实现轻质油收率77.45%,综合商品率91.13%,炼油综合能耗66.95千克标准油/吨原油,新鲜水单耗0.48吨/吨,综合损失率0.47%。销售收入177.67亿元,实现税费72.9亿元,实现考核口径利润6.58亿元,吨油利润130元/吨,炼油完全加工费考核口径222.77元/吨,现金加工费98.73元/吨。
【生产运行】 严格落实炼化板块“一平稳四优化”要求,强化“12334441”(1:巡检;2:两个班,即值班和交接班;3:三个方案,即变更方案、处理方案、应急方案;3:反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4:四超,即温度、压力、流量、液位;4:四无,即无泄漏、无误报警、无不备用设备、无非计划停工;4:四降,即降作业量,降不相关作业人数,降现场作业时间,降作业费用;1:抓应急演练)安全平稳生产过程管控,严格“四有一卡”(“四有”即有指令、有规程、有确认、有监控,“一卡”指卡片化)生产操作制度,控“四超”(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注重现场管理控“四无”(无泄漏、无误报警、无不备用设备、无非计划停工),持续推进平稳率收窄工作,促进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加强生产变更管理,认真开展风险辨识并编制变更方案,强化对操作人员交底、培训,确保生产变更平稳受控。严密组织、上下协同、科学应对,成功化解年初装置低负荷运行风险、高氯原油冲击风险和9月份以来柴油高库存运行风险。高质量完成航煤装置停工小修、重整E214检修等工作,消除生产运行的瓶颈和隐患。加强工艺防腐管理,严格原料和公用工程介质品质管控,强化设备及管线测厚、过热点监测,进一步夯实装置长周期运行基础。
【安全环保】 严格落实“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要求,常态化开展“四级”(公司级、处室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生产运行风险排查工作,强化隐患整改销项,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全员“双查”(安全能力大检查及岗位风险大排查)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员工风险辨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严格落实炼化板块四项工作要求,将作业前“四问”(每一项作业预约前,要问“为什么要干?”,在作业预约过程中,要问“为什么必须今天干?”,对决定要进行的作业,要问“为什么必须现场干?”,在确定工期上要问“为什么要干这么长时间?”)、作业过程“四严”(严格履行逐级审批,确保作业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作业风险受控。严格现场监护到位,把住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最后一道关口。严格监督检查考核,夯实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责任,杜绝作业“三违”)落实到位,促进作业的“四降”(降作业量,降不相关作业人数,降现场作业时间,降作业费用),2020年施工作业数量同比下降28.57%。推行值班现场“小审核”和专家生产异常专项审核,注重将体系建设融入日常管理,促进QHSE体系有效运行。增强绿色环保生产意识,积极推进污泥干化项目,污泥减量三分之二,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提质增效】 认真贯彻落实“四精”(经营上精打细算,生产上精耕细作,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原则要求,筛选出82个项目,涉及127个分项,并制定行动方案,聚焦“保压缓停降节合变”八字管控措施,加强“周通报、月份析、季考核”过程督导,2020年实现提质增效1.21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经营策略分析优化,精准指导生产,增加聚丙烯生产负荷达到99.5%,扩大对蒙古国成品油出口达到6.54万吨。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通过提高烟机效率、污水单系列运行等项目的实施,大幅压降生产成本。
【转型升级】 全面启动丙烷脱氢装置建设前期工作,完成项目可研报告批复和基础设计内审,环境评价报告完成审查,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航煤扩能改造项目完成可研报告审查,呼和浩特石化3号喷气燃料生产顺利通过国家民航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获得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为航煤扩能改造提供强力支撑。积极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通过“优化催化装置主分馏塔取热,提高蒸汽产量”等9个生产优化方案,为生产精益运行注入科技力量。全力推进信息化工作,自主研发推送包括“平稳率异常”“物料平稳异常”等8个模块的信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平稳运行。
【管理体系融合】 推进管理体系融合,从QHSE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组织对制度进行梳理、分析确认,形成《整体业务能力架构》《综合管理体系要素对照表》。开展内控流程符合性评审,及时修订完善内控手册,提升流程符合性、规范性。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纵向查深查透、横向查细查实,2020年累计工程审减额225.12万元。持续深化“三项制度”(劳动、人事、分配)改革,推进“去行政化”(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尽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缚,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改革,盘活人力资源,优化安置员工到生产一线车间。加大干部员工培训力度,完成中层领导干部、基层班组长“全员”培训,干部员工业务素质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500吨/年炼化企业常减压装置操作工技能竞赛中,呼和浩特石化取得个人3枚铜牌、团体应急三等奖的好成绩。
【矿区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矿区业务社会化改革,完成医疗、幼教社会化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协调督促“三供一业”(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接收方实施维修改造和业务全面运营承接,完成维修改造全部工程量。按照“合法合规、分类实施”原则,竞价出售12套矿区空置公有住房,实现员工受益、呼和浩特石化资产轻量化、历史遗留问题合规解决。解决乌兰牧骑剧场欠费清缴工作,实现欠费清缴68.5万元。推动高层住宅905户房屋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已领取不动产权证499户。强化矿区留存业务管理,严格委托服务业务监管,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矿区和谐稳定。(何淑华)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集团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中储粮集团公司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党中央储备粮油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党中央事权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公司注册资本470亿元。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简称“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组建于2003年10月,是中储粮集团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性管理机构。内设7个处室,在全区管理14个直属库、36个直属库分库和1个粮油质监中心,分布在自治区11个盟市(乌海市除外)和39个旗县区,总仓容610万吨,实现了全区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全覆盖。
【落实调控政策】 2010年国家实施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以来,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累计收购各类政策性粮油5000多万吨,占同期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的15%左右,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按市场收购价测算,累计为全区农民增收近200亿元,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全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20年分公司在统筹考虑粮食库存布局、储存年限和质量情况后,合理安排销售计划,稳妥推进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市场以及临储玉米密集投放、成交率高带来的出库压力,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粮食主管部门、粮食批发市场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协调机制,强化出库现场管理和监管,有效减少了出库商务纠纷。至2020年末,分公司落实国家“去库存”调控政策,拍卖及出库临储玉米、一次性储备玉米共1100多万吨,销售出库工作顺畅有序,去库存任务顺利完成。
【夯实“两个确保”基础】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在辖区14个直属库“标准仓、规范库”创建全部达标的基础上,2020年有4个直属库被评选为中储粮集团公司系统“标杆库”,仓储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积极推广应用新型绿色环保储粮技术,党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基本实现全覆盖,储存损耗控制在1%之内,党中央事权粮油账实相符率和党中央储备粮质量达标率、宜存率均为100%。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20年辖区自有资金及维修改造项目共220个,总投资1.77亿元,到2020年末开工率100%、完工率93.2%。“优质粮食工程”项目206个,总投资1.7亿元,财政补助5155万元,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7.1%,做到了当年完工、当年放粮入仓,进一步夯实了“两个确保”(确保党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发挥保供稳市作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形势,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及直属企业响应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号召,落实保供稳市政策,1—4月份累计向市场投放原粮220多万吨,切实保障地方粮食加工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充分发挥了调控主力军作用。各直属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多种方式开展粮食收购,推行“一站式”售粮服务。在部分地区推广“惠三农”售粮APP,2019年10月秋粮收购以来辖区累计注册用户2万余人、预约车数达2万辆、预约售粮80多万吨。
【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及直属企业持续落实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定点帮扶兴安盟工作,自2015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科右前旗保安村200多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兴建肉牛养殖场和稻米加工厂,乡村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增强。分公司系统2020年累计对外捐赠资金54.5万元,购买央企定点扶贫县农产品26万元,为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疫情期间,各级党组织组建2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148名志愿队员主动参与地方疫情联防联控,同时累计向地方捐款16万元及价值18万元的防护物资。
【强化内部风险管控】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切实强化资金风险、法律风险、舆情风险的防范,不断完善“一卡通”“智能化粮库”“粮情远程监控”各类管理系统,辖区资金安全、经营合规、舆情稳定,各类风险防控有效,几年来辖区未发生任何风险事件,保持了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20年,分公司积极配合中纪委调查组对直属企业的调查工作,调查组反馈意见中无一起问题涉及中储粮企业,党中央储备粮工作得到调查组高度肯定。分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策略,经济运行始终保持良好势头。截至2020年底,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增加146亿元,增幅176%。实现净利润2.03亿元,完成预算目标117%,资本保值增值率107%。
【举办“科技赋能、爱粮节粮”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0年10月,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精心组织、整体运作、协同推进,线上与线下联动,先后在乌兰浩特、赤峰、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直属库有限公司举办了以“科技赋能、爱粮节粮”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围绕储粮技术创新、粮库智能化管理、绿色环保储粮、服务“三农”、爱粮节粮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向社会公众展示现代“大国粮仓”的独特魅力,全流程清晰展示粮食购、销、存、调的来龙去脉,从“惠三农”APP网上预约售粮到通过“一卡通”系统对粮食进行检验、入库,直至网银结算,详细介绍粮食从田间地头到收购入库、常态化保管、再到出库上市的规范过程,让公众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新闻媒体朋友众多互动,各媒体积极宣传中储粮“智慧粮库”科技储粮新常态。新华网、人民网及自治区和盟市共18家主流媒体对内蒙古分公司公众开放日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学习强国》也刊发了内蒙古分公司开放日活动通讯和短视频。各媒体累计编发新闻报道30余篇,数十家媒体对活动宣传报道进行了转载转发,向社会传播了中储粮好声音。(薄弘)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8月18日,截至2020年底,设有集团办公室、集团战略管理部、集团投资管理部、人力资源管理部、安全质量管理部、研发创新部、集团市场部、工程技术部、法律事务部、财务部、集团数字科创部、集团事务部、纪委办公室、党群工作部、风险管控与审计部、采购管理部、常温事业部、低温事业部、冰品事业部、奶源事业部、鲜奶事业部、国际事业部、奶酪事业部、奶粉事业部、饮料事业部25个职能部门,共40626名员工。在中国建立43座生产基地,在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共建有2座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68座,年产能合计逾1000万吨。
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六大品类400多个品项,拥有特仑苏、纯甄、真果粒、未来星、冠益乳、优益C、每日鲜语、蒂兰圣雪、瑞哺恩、贝拉米等明星品牌。蒙牛产品还进入了东南亚、大洋洲、北美等区域的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760亿元,净利润35.25亿元,可比业务营收增速10.6%。
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从二季度起蒙牛集团实现了业绩的V型反弹,全年可比业务收入达到双位数增长。2020年8月,荷兰Rabobank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乳业20强”榜单,蒙牛成功跻身8强。第三方的权威报告显示,蒙牛的城市家庭渗透率已经突破90%,增速位列全行业第一名。
【智能制造】 蒙牛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通过制造技术与信息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来实现传统乳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以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结合“互联网+”的理念,采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感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OT与信息化管理系统IT的融合,将乳品研发、制造、销售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实现内部高效精细管理、优化外部供应链的协同,以企业带动行业、产业的方式推动整个产业链向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蒙牛的智能制造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不良品率、提升了能源利用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获得了国家、行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先后被授予蒙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第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荣誉称号。
【质量管理】 2020年,蒙牛集团围绕“打造世界品质”及“构建EHS长效机制”的核心战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地升级4Q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10个国家、12类产品、75+项法规标准、57000+项指标进行对标,对产品标准进行升级,通过采用国内外最严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2020年发布集团营养健康推行方案与营养健康政策等文件,积极参与国家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大数据算法模型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产业链9个业务场景的质量数据关联分析及趋势和预警分析。在第三届进博会中的第三届全球乳业合作论坛上,蒙牛乳业面向全球正式发布《质量安全白皮书》。蒙牛承担筹建的乳品行业唯一“国字号平台”以93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专家组验收。完成了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建立及新技术开发、技术难题解决60余项,为推动行业质量安全技术发展开创新局面。5家单位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6家单位通过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复审、4家单位荣获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评审。
【研发创新】 蒙牛集团在多领域如菌种、营养健康、消费者洞察、工艺创新、感官研究、包装创新、产品创新等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有2大项,具体如下:调节糖脂代谢功能性乳制品创制及应用示范(项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新型乳基功能原料研究及在婴幼儿食品中应用(项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
通过研发团队的努力,具备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主要核心技术有:膜过滤技术、超高压技术、基于肠道菌群作用的益生乳酸菌精确筛选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乳与乳制品中耐药微生物的全程控制技术与应用、基于GIS的食品冷链物流智能配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UHT再制干酪技术,再制马苏里拉奶酪技术,黄油产品技术、膜过滤、膜分离技术,A2奶牛筛选技术、巧克力双层涂挂技术,100%全发酵冷冻酸奶技术。
蒙牛研发包括研发工程师310名,其中博士25名,研究生学历占比71%,蒙牛研发人员中有“草原英才”“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通州高层次人才”“内蒙古青年创新人才”等。截至2020年12月31日,蒙牛集团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拥有效专利1159件,拥有效发明专利307件,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2项,外观设计专利优秀奖1项。
蒙牛累计主持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数量40项,其中国家26项、行业14项;累计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34项,其中国际1项、国家92项、行业41项。
【品牌建设】 蒙牛的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是FIFA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官方合作伙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乳品合作伙伴、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乳品及冰淇淋独家供应商。
蒙牛品牌价值超过460亿元,常年位列世界各知名榜单,2010年福布斯最佳品牌价值榜中国乳业第一价值品牌,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品牌足迹报告》中国市场消费者选择前十品牌,2019年BRANDZ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100强。
【国际化进程】 2020年正式组建国际事业部,对妙可蓝多进行战略投资,打造中国奶酪第一天团;贝拉米加入蒙牛集团,依托新西兰雅士利工厂推出中文版产品,有机奶粉在国内快速上市,截至2020年末,产品已覆盖13个省份的近三千家门店;东南亚市场持续深耕,营收快速提升;蒙牛集团收购荷兰SieveCorp,与可口可乐共建“可牛了”,生产、营销和销售低温奶产品。
【奶源管理】 蒙牛集团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扩大种植、壮大养殖等多种形式,推动全国30多个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近1000座牧场,覆盖20多个省(区、市),实现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国农牧民人数增加超30多万人,截至2020年,实现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国农牧民130多万人发展增收。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蒙牛与圣牧草业依托乌兰布和沙漠有机环境,建成有机饲草基地22万亩,持续打造集有机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粪肥无害化处理、荒漠化治理、沙生特种经济作物种植、草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沙草产业体系,每年实现吸纳当地贫困群众400名作为长期用工,季节性临时用工100余名。在呼和浩特市,蒙牛富源国际承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3000亩苜蓿质量及产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年带动农牧民工资收入增加40余万元,农牧民土地入股资本收益150余万元。蒙牛集团奶牛研究院5000余亩黑麦草研发试验基地,对德国、荷兰、加拿大等欧洲20多个优质黑麦草品种进行国内试验种植与研究,已自主研发出适合当地种植的3个黑麦草品种,经测试能实现稳定生产,对畜牧业“降成本,补短板”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项目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随着蒙牛集团“136”工程落地推进,蒙牛集团现代化奶源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速。推动“数字奶源•智慧牧场”“奶牛研究院”“爱养牛”互联网集采平台三大服务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5G、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产业互联、资源整合、联合创新、能力共享等互促发展机制,加快推动现代化奶源示范基地建设。爱养牛平台在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采购环境以及降低上游采购成本起到积极作用,2020年累计交易流量超100亿元,订单近2.5万笔,为近千家合作伙伴节约采购成本超1亿多元。
基地六期智能化液态奶生产车间灌装区(刘征元)
基地六期智能化液态奶生产车间码垛机射手臂(刘征元)
蒙牛集团和林基地六期智能化液态奶生产车间及研发楼(刘征元)
【中国乳业产业园】 中国乳业产业园以和林格尔县为核心区,向呼和浩特延展,辐射整个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产业共生、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全球共建及营养健康的发展原则,打造创新引领、数智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世界级乳制品与营养健康产业集群。未来五年,蒙牛集团将以自身产业集聚能力、全球合作力量、品牌国际影响、科技研发优势及地域区位条件,整合全球资源、融合产业链条、集合高端人才,建成全球领先的集团总部功能群,全球一流的研发中心、质量中心,世界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群,配套最完善的乳业供应链集群,国际领先的消费者体验中心、乳业交易中心、乳业人才培训中心,打造全球乳业的“标准与科研、智能制造、交易平台、组织与人才”四大高地。(徐进平)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机集团”)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唯一的集履带式、轮式和轨道式重型车辆于一体的车辆科研制造集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始建于1954年,1958年建成投产,198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2000年完成工厂制向公司制改制,2007年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按照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要求将山西北方机械公司和山西北方风雷公司整体并入,2017年公司军工资产及部分民品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公司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设有科研所、工艺研究所、计量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在北京设立了智能技术工程中心。公司拥有较为完备的科研制造产业链体系,具有从铸造、锻造、大型复杂加工、热处理到整机总装、检测试验一整套综合制造能力;具有车辆总体、装甲防护、武器系统集成、传动、行动、电气控制等15个产品设计核心专业;具有材料性能测试、精密铸锻造成型、先进焊接、高效精密加工、优质低耗洁净热处理、总装总调、仿真分析应用等核心工艺制造技术。
主要产品包括军品以及铁路车辆、石油机械、车辆零部件等民品和典型军民融合产品。军品主要包括履带、轮式和火炮三大系列产品,服务领域涵盖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武警边防等各军兵种。研制生产的装备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国庆大阅兵,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装备列装数量规模均居前列,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党中央军委等上级单位表彰。民品主要包括铁路车辆可生产敞车、罐车、平车、棚车、漏斗车、专用车六大系列50多个型号,覆盖60吨级到100吨级的整车产品,先后通过EN15085、TSI、EC、AAR认证,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出口大洋洲、非洲和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石油机械主要包括石油钻铤、钻杆和抽油杆等产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企业的主要供应商。车辆零部件围绕军品、铁路车辆、重型汽车产业形成了以车辆传动、行动、悬挂、动辅、机电、大型精密结构件等为核心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军民融合产品重点围绕应急救援、后勤保障、节能环保等产业,研制生产森林、草原、城市消防救援系列化装备,医疗、检测、抢修等后勤保障特种装备,除烟除尘、灌木收割等节能环保装备。
【主要指标】 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160.40亿元,利润总额79879.62万元,净利润69987.2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5万元/人·年。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6.79%;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9.01亿元。
【安全环保】 公司顺利通过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复审,获国家“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先进单位称号。以95.68的高分(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近年来标准化考评的最高分)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复评验收。成功协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届机械光电行业安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并获第一、四、五和第七名的好成绩。2020年未发生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无新增职业病病例,万元可比价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2.3%、1.0%、1.0%。
研究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环境保护综合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和安全环保“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推行安全环保“片长负责制”,总部领导分别担任主要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片长”,各分子公司从上到下逐个工序、逐台设备清晰划定“片长”安全责任区,分片包干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外部监督审核,设备设施及作业条件以及安全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等68项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全面排查梳理出45项使用易燃溶剂或高毒物质的工艺工序、13项行业通用危险工艺工序和2项涉及人员直接加工危险品的岗位,制定落实了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和工艺替代计划方案。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三大歼灭战”、安全生产标准化、高空坠物、消防火灾、起重机械及吊索具等综合、专项检查督查60余次,累计排查各类违章和隐患6700余条项,整改率达到100%。对所有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重新辨识出1789类安全风险,编制完成了《安全风险评价报告》,通过新建手撬装式加油站等安措项目实施,完成了对车库违规储存柴油等问题隐患的源头治理。
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污染隐患、环保巡查自查和工艺过程排污信息排查等环保专项工作,共查排治理环境隐患46条项,有效控制了各类环境风险。大力推进环保治理项目的实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845线一期治理、危废库扩建改造、喷漆线VOC治理、煤焦油协调处置和北创公司新线焊接烟尘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和方案论证,北实公司废旧电镀线无害化拆除方案顺利通过了生态环境部门评审。
组织131名中层以上领导参加安全生产应知应会闭卷考试,组织187名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集训。组织各类安全环保培训班369期,参加培训34457人次,1800余名“三岗人员”通过取证或复审。董事长、总经理等5位总部领导以及33个分子公司的47名党、政主要负责人上讲台进行了安全环保授课,干部职工的安全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编制一机集团《重污染天气专项预案》,完成25个分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备案工作;开展了柴油库大型综合实战应急演练和消防技能竞赛,组织了火灾爆炸、电镀危险化学品、急性工业中毒等7个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针对喷涂作业等易燃易爆危险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组织了应急培训和演练445次。
【生产运行】 面对2020年严峻的生产形势,公司通过科学合理编制军品生产作业计划,强化内部总装需求拉动和外部供应链异常问题协调,结合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推广及应用,高质量完成各项装备承制任务和配套任务。强化军品预期型管理,统筹协调推进。继续发挥生产“总指挥”的引领作用,以问题为导向,跨部门统筹协调推动重要事项的解决。稳步推进生产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上线试运行,下发《生产指挥调度系统管理办法》正式推广使用。强化生产系统质量意识,巩固前期质量整顿成果,抓实抓细综合整治及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履行强军首责、质量第一、质量立企”主题教育,完成参加俄罗斯国际坦克大赛的坦克整治工作,为参赛部队取得第二名好成绩提供了基础保障。
【科研开发】 重点面向装备体系化、实战化的发展需求,统筹开展装备体系策划论证、重大项目争取、装备研发设计与试制,形成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装备研发体系。强化科技顶层策划与引领,力推公司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步伐。全年组织科技立项申请项目共计119项。制订《武器装备研制通用质量特性工作细则(试行)》《关键技术成熟度管理办法》《军品科研项目竞标管理办法》,修订《军品科研试验安全评审实施细则》。对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进行了顶层策划。强化地方政府科技政策利用与项目争取。根据国家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惠政策,针对医疗负压救护车、医用防护服压条机、医用口罩机等科技项目,组织申报“百城百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项目,获自治区科技厅批复科研经费350万元。积极与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沟通,密切跟踪申报项目进展情况,全年共计争取地方政府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加强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管理,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组织申请专利201项。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7项、兵器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13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项。通过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年度评价工作,完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工作,通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年一次复评。新增1个自治区研发中心。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学术交流与沟通作用。邀请航天五院总检验师王志尧讲授创新驱动与系统工程专题,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兵工学会在线举办的国际防务大会、装甲新材料和技术国际研讨会、欧洲科学院在线系列讲学,与国内外多名院士专家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智能制造升级、新材料、防务等方面进行交流。民品科研能力取得重大突破。研制的罐式集装箱完成供货合同签订,实现粉类物料罐式集装箱零的突破,填补了内蒙古地区该类产品空白。通过开展高强度锻件研制,陆续签订10余项产品订货合同,开拓了全新领域产品市场。通过疫情防控装备研制,在形成技术储备及市场销售的同时,获得政府无息贷款及社保费用减免等多项优惠补贴。新型高防护城市特种消防车研制已成功中标内蒙古消防总队招标采购合同。新型履带式森林系列消防车研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丰富了一机集团应急救援装备产品谱系。公司申报的《多用途特种铁路轻量化运载平车研制》《重卡车桥产品升级拓展研制开发》两个项目获批兵器工业集团2020年度科技开发费项目,取得1000万元资金支持。
【企业管理】 公司本着“体系推进、个性管控、重点突出”的总体原则,坚持以《精益管理实施与评价规范》为牵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两金”占用、成本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指标改善,全面梳理生产运营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立项改善,推动精益管理从“产品链”向“管理链”延伸。持续系统性体系化推进精益管理达级升级,提升公司整体精益管理水平;持续扩大精益生产线建设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持续开展精益项目改善,提升公司各环节指标改善及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开展现场管理、班组建设、合理化建议、管理创新、精益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推广、对标交流等工作,不断培育“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精益文化,推动精益管理再深化、再提升、再上新台阶。助力公司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为“新一机”建设贡献力量。(1)精益生产线取得了预期成效。轮毂自动精益生产线生产效率由10件/天提升至20件/天、合格率由94.8%提升至99.7%、生产周期由360分钟缩短至105分钟、人员由10人减少至2人、物流路径由121米缩短至15米。(2)持续开展2020年公司级精益改善项目立项改善工作,年度创效1648.4万元。(3)坚持开展去死角活动和现场油污油液专项整治活动,问题整改率100%。完成年度现场管理金牌升级达标考核单位达标率100%升级目标。(4)全年实现公司五星级班组达标率达到15.2%、五型特色班组达到43个。(5)实现合理化建议参与率100%,采纳率97.28%,实施率96.58%,施完成率95.87%,人均节创3026.9元。(6)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管理创新成果19项,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奖4项,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企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兵器集团管理创新成果奖5项,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6项。
【企业民生】 全年在职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11户建档困难员工全部脱贫。投入210余万元慰问困难员工,696人次受益医疗互助金370余万元,90万“金秋助学金”助力134名学子圆求学梦,投入94万元为全员购买重疾险,广泛开展职工健身、汽车消费等项目普惠活动,举办了“2020年公司庆祝老年节离退休职工游园大联欢活动”和退休职工迎新春联谊会,体现了公司对退休职工的关心关爱。全面完成退休党员和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首批5个家属小区600余户家庭成功办理产权证。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获全国智能焊接竞赛2项银奖、1项铜奖,获自治区数控铣、焊工两项冠军,包揽兵器工业集团3个工种第1名、包头市1个工种前3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8人获评全国、自治区和兵器工业集团劳动模范,演绎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实干力量。公司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共青团组织开展“助力生产经营”青年突击队等活动,获评兵器工业集团“五四红旗团组织”荣誉称号。持续完善技防、物防、人防体系,重点要害部位和反恐重要目标安全率100%。获党中央企业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对口帮扶和爱心公益消费200余万元,助力两家扶贫点提前脱贫摘帽。
【人力资源】 完成推进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新增1名兵器首席科学家,5名兵器集团科技带头人,4名兵器集团青年科技带头人,新增全国技术能手1人。新建成于庆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总数达到5个。3人被评为自治区“草原英才”、8人被评为包头市“鹿城英才”专家。3人入选“兵器科学家培养计划”二、三层次,3人入选兵器集团“青年英才”培养计划,1人首次入选兵器集团“种子计划”。积极开展毕业生招聘工作,签约14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9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70%,“双一流”及兵器院校所占比例为40%。制定《进一步加强公司员工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激励工作的实施办法》,鼓励员工考取资格证书,累计取得资格证书总数共405人次,145人获得公司资格证书奖励,管理人才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清零”工作,2020年共完成47个职业(工种)认定1680人,新增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216人,新增一专多能人才182人。全面落实上级部门要求,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工作,完成离退休管理中心负责的1186名退休人员移交,完成786名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出。
【荣誉】 2020年,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颁发的“设备智能维护标杆企业”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发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全国老龄委颁发的“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称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党中央企业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魏晋忠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孟雪芬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防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高学敏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党中央企业法律事务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王志勇、孙新宇、许旭、李飞四人获团党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杨春光 翁儒波)
大国工匠卢仁峰(右三)现场传艺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重集团”),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重要的火炮研发生产基地、国家高强韧炮钢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矿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公司遵循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防务装备产品、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矿用车等工程机械产品三大核心业务。公司研发、制造的大量武器装备列装陆、海、空部队,在多次国庆阅兵仪式上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以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为代表的特种钢及延伸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用于国内近百台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四大管道,是“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的中标产品,是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国产化示范产品。矿用车销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国内外500多个大型矿山和重点水利水电等工程。
公司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两级院士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特种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特种钢及制品检测与测试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和企业设立的研究所。多项产品填补了国产武器装备的空白,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32项,创造了诸多中国兵器“第一”:第一门防空高炮、第一门坦克炮、第一台导弹发射架、第一门舰炮、第一门自行反坦克炮等均在此诞生。公司自主研发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使中国第一次进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的“极端制造”领域。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8%;补贴前利润总额历史上首次突破亿元;实现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加6.34%;全员劳动生产率18.6万元/人·年,同比提高23%;经营活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率等指标大幅改善,质量、安全、保密、环保等各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特钢产品,全年订单达到8亿元,P92等产品比例占80%以上,同比增长169%。国内定标11个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全部实现中标,超过历年承揽总和,打破国外生产商长期垄断的市场局面。突破TP316H不锈钢26项技术难题,各项指标达到用户需求。矿用车产品,实现逆势增长,累计实现收入16亿元。
【进出口贸易】 公司着力开拓国际市场。矿用车产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全年国外订单超过75%。在全球矿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形势下,成功中标澳洲、欧洲国际市场打造了矿用车产品的“国家名片”。特钢产品持续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借助网络媒介与客户沟通,积极开拓海外国际市场,成功签订巴林阿杜二期项目合金钢管材3000万元订单。
【科研生产】 北重集团坚持以“两个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紧盯重点项目,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全年累计投入科技资金3.25亿元,争取国拨资金1.4亿元,15个民品项目和45个工艺技术项目稳步推进。
特种钢瞄准市场需要,加快重点产品研发,先进超超临界G115钢管、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四代核电管等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显著。
矿用车开发NTE360A、NTE240A等新车型,无人驾驶矿车实现包钢、海螺集团等矿山小批量试运行。
【战略合作】 北重集团与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材料学院、西安工业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哈电集团和东方电气等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促进公司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社会职能移交】 北重集团全面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协议签订,与青山区、昆区等7个区县全面完成20917名退休人员移交协议的签订工作,完成率100%;加快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收尾工作,完成供水、供热主体维修改造,供电、物业维修改造施工正按包头市国资委统一安排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费用全部支付到位,共计27339.68万元。
【精益管理】 北重集团全面深入均衡推进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加快了精益生产线和精益示范车间能力建设,实现低成本、准时化和高效率,《稳定器精益生产线建设优化方案》通过了集团公司评审,北方股份通过了集团公司对精益管理四级标准现场审核。
【安全生产】 北重集团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61项、操作规程342个。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聚焦事故易发领域,加强对“三大歼灭战”、冶金铸造、危险化学品、科研试制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改各类隐患303项。积极推进科技安全,开发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系统,建成386个视频监控、61套出入口控制装置等整网运行的厂区安全保密技防体系。加强本质安全条件建设,全年投入4438万元,推进实施冶金起重设备、供电线路、弹药库防雷接地等安全改造项目25项。组织100余人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强化风险管控,重新对科研生产全过程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编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对10项橙色风险,89项黄色风险,均制定了有效的管控措施。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有效推进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危废物管理等专项工作,对弹药库重大危险源进行重新评估、建档、备案。
【荣誉】 2020年,北重集团先后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雷丙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李松、刘邦华、罗战宁、杨哲、张伟杰、李琦六位同志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闫炯被评为集团公司级劳动模范,王士良获得自治区授予的“北疆工匠”称号。(刘鹏飞)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概况】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包头铝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规划建设的国内第二家电解铝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投产出铝的电解铝企业。2003年,中铝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资产划转协议,2007年包铝正式进入中铝集团。包铝由包头铝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个独立法人单位组成,具体如下: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简称“包头铝业”,现有三条电解铝生产线(一条400kA、30万吨/年,一条240kA、15万吨/年,一条200kA、10万吨/年,合计产能55万吨)、三条高纯铝生产线(产能5万吨)、一条碳素生产线(产能12万吨)、2台33万千瓦自备机组。
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由包头铝业与包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5∶5合资设立,有两条电解铝生产线(一条500kA、46.4万吨/年,一条400kA、28万吨/年,合计产能75万吨)、3台35万千瓦自备机组。
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铝集团下属的中铝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包铝集团”,现有包头中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包铝建安公司两家实体。包头铝业下辖10个职能部门、2个运营中心、14个二级单位,总资产192.94亿元,主要产品有高纯铝、各种铝合金、铝液、普铝锭、炭阳极及蒸汽等。
【生产经营】 2020年,包铝集团生产铝产品124.95万吨,发电量109.95亿千瓦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63亿元,利润总额11.24亿元,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57亿元,累计上缴税费5.43亿元。
【安全环保】 坚持“目标导向、源头治理、压实责任、协调管控”的工作思路,在强化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将安全环保管理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开展中基层干部履职考评、包保班组、以及标准化班会考评等安全活动,建立班组安全奖等正向激励措施,加大环保设施投入,进一步夯实安全成果,改善公司内外环保。2020年,包铝集团重伤及以上事故为0;20万以上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为0;20万工时损工率为3.83;加大环保投入,投入9.82亿元实施烟气净化系统脱硫改造、铁路专用线与输煤系统筹项目,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力度,首次取得环保行政罚款为零的好成绩;完善环保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汇总环保问题,形成8类575项问题清单,制定900条整改措施,从严从实推动整改,“水气声渣”历史欠账逐渐补齐。建立企地合作、环保宣传、沟通协商和问题解决四项工作机制,促进周边社区绿色生态共同体创建。
【科技创新】 2020年,包铝集团启动项目研发课题16项,其中承担中铝重点项目4项,“61.5%IACS高导耐热铝合金导杆”项目已获得两项发明专利授权,形成铝合金电缆、架空输电用性能铝合金导线及汽车轻量化等领域新产品储备;自主开发的“高效环保精炼剂”形成国内首家利用氟化盐与碳酸盐生产铝合金用精炼剂专有技术;完成电磁能替代晶粒细化剂的实验研究,实现铝钛硼丝变质剂部分或全部替代;重熔用精铝锭获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颁发“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认定重熔用精铝锭L99.996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成为2020年度中铝股份唯一获此殊荣的铝产品;成功浇铸出第一块自主研发的稀土扁锭,开创国内精铝合金锭采用稀土元素融合技术的先河;成功试生产出319Z.3铸造铝合金产品,填补了包铝在高Cu铝合金产品上的空白。
【社会责任】 2020年,根据中铝集团社会责任年度工作要点,结合企业当年生产经营、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梳理细化社会责任管理指标体系公司治理、员工权益、环境保护、公平运营、社区支持五大模块21项责任指标、70项负面清单;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立项工作,围绕五大模块,共立项35项,推进社会责任在基层的落地落实;累计为61名困难职工进行专项救助,发放资金36万元;针对包头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开展“包头铝业助学帮扶行动”,帮扶资金2.33万元;有序完成“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工作,居民区得到提档升级,获评包头市改造示范小区。
【重点项目建设】 扩建1万吨高纯铝项目提前投产,形成产业优势。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该项目于2020年3月2日建成投产,较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年增效1000万元。该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包铝正式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5万吨)的偏析法高纯铝生产企业。高纯铝产品进入中航、中船工业采购供应链,成功跻身高端材料制备领域,进一步强化下游高端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实现产业链提档升级。
华云铁路专用线铁路顺利接轨。积极响应国家“公转铁”号召,于2020年4月1日实施华云铁路专用线建设,12月3日与唐包铁路顺利接轨,实际工期较里程碑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畅通了电煤运输通道,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实现物流环节的成本压降和环境清洁。(韩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