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法规处(综合执法局)、政策和改革处、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乡村产业发展处、农村牧区社会事业促进处、农村牧区合作经济指导处、市场与信息化处、对外合作处、科技教育处(农牧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种植业管理处(农药管理处)、畜牧局、兽医局、饲料饲草处、渔业渔政管理局、农垦局、种业管理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田建设管理处22个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5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个;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农牧办)设在农牧厅,党委农牧办设置党委农牧办秘书处,负责处理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2020年,创建草原肉羊和向日葵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认定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奶牛、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双峰驼、通辽市开鲁县开鲁红干椒、乌兰察布市燕麦、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白马、巴彦淖尔市河套番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肉苁蓉、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药材、兴安盟阿尔山市阿尔山卜留克10个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732.8亿斤,位居全国第八,肉类产量260.7万吨,其中牛肉产量66.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羊肉产量113万吨,是全国唯一过百万吨的省区,渔业产量12万吨;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农村牧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567元,增长8.4%,继续保持“两个高于”。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905.6万公顷,同比增长1.3%;粮食播种面积724.26万公顷,同比增长1.9%;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32.8亿斤以上。下达生产者补贴和耕地地力补贴等各类资金146亿元,划定340万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80万公顷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7.33万公顷、耕地轮作60万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23.73万公顷,0.813万公顷盐碱地改良试点基础建设基本完工,完成保护性耕作50.6万公顷、深松整地104万公顷。深入实施粮改饲、高产苜蓿种植项目,带动全区青贮玉米、苜蓿种植面积增加到104.07万公顷和53.33万公顷。
【畜牧业生产】 畜牧业生产实现“十六连稳”,年末牲畜存栏数7279.4万头(只),同比增长3.5%。其中,生猪存栏534.1万头,同比增长24.3%;牛存栏671.1万头,同比增长7.2%;羊存栏6074.2万只,同比增长1.6%。肉类总产量达到260.7万吨。制定实施《奶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专项资金4亿元,支持母牛扩群增量,推进伊利智慧谷、蒙牛产业园为主导的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奶牛存栏达到129.3万头,同比增长5.6%,牛奶产量达到611.5万吨,同比增长5.9%;挖掘民族奶食品加工发展潜力,改造提升364个中小奶牛养殖场和100个民族奶制品手工作坊,打造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坚持抓大不放小,优化生猪产业布局,新增出栏万头猪场87个,在保证全区猪肉自给的同时,净调出生猪405.5万头,是去年同期8倍。聚焦饲草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开展苜蓿、燕麦等饲草基地保障建设,带动全区苜蓿种植面积达到53.33万公顷,全区饲草产量9930.57万吨、饲料产量463万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总产值307亿元,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产业扶贫】 坚持规划先行,修订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制定《2020年产业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起草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办法。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将56个有条件的贫困旗县全部纳入自治区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重点县范围,倾斜农牧业产业发展资金100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肉羊、肉牛、生猪、家禽、饲料饲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向日葵、杂粮杂豆、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累计覆盖人口近83.15万人次。强化利益联结,大力推广“菜单式”“托管式”“资产收益式”“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将贫困人口吸附在产业链条上实现脱贫增收。累计培育扶贫龙头企业983家,建设扶贫车间268个,发展产业化联合体189个,直接带动贫困人口7.5万人,年人均增收达到1519元。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230个,选聘产业指导员1.7万人,对贫困旗县开展科技包联,累计开展培训3800多期,指导贫困户35.5万户次。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引领,制定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计划;97.5%的行政嘎查村基本建立起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和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任务均已全部完成。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农村牧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推进“三清一改”,97.8%的嘎查村实现常态化保洁,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村庄环境面貌整体改观。在全区开展1546个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嘎查村试点,推介农村牧区10大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区所有旗县完成村庄分类,60.2%的旗县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55.4%的嘎查村编制村庄规划。
【农牧业产业化】 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22.8亿元,同比增长5.29%;完成增加值1038.9亿元,同比增长5.49%;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自治区级及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1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6家。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10个乡镇苏木成功申报获批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做优做强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杂粮杂豆、小麦、向日葵、蔬菜、饲草料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大豆、粳稻、马、双峰驼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新增7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89个,向国家推介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部乡村旅游等16条特色休闲旅游路线,伊金霍洛镇布拉格嘎查等8个嘎查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典型案例被农业农村部收录。
【农牧业科技】 支持87个旗县(市区)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组织开展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工作,建设长期稳定示范基地120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建设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基地,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内蒙古2020年实施方案》,全面启动94个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组织255个品种参加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和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76个,牙克石、四子王旗、察右前旗三个国家级马铃薯良繁基地县,标准化种薯基地7万亩。落实国家畜禽保种任务,加强白绒山羊、双峰驼、乌珠穆沁羊等国家保种项目管理。
【农牧业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3388个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任务责任书》,推进57个畜牧旗县整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4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94%。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处理,搭建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秸秆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在7个盟市的16个秸秆资源量较大旗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选择莫力达瓦旗探索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区域补偿制度试点,2020年项目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在15个旗县开展地膜回收处理示范县建设,在7个旗县安排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在五原县、杭锦后旗和开鲁县探索开展农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试点,2020年项目旗县农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5%,带动全区地膜回收率达到80%。推进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856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4410万亩、绿色防控4660万亩,化肥农药连续第三年保持负增长。在通辽市、赤峰市等地下水匮乏地区推广浅埋滴灌、膜下滴灌135万亩,在巴彦淖尔市黄灌区开展地表水滴灌试点,全区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811万亩。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4个。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创建和复核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个。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全年共放流各类鱼类苗种8197.6万尾。
【农牧业品牌】 开设《爱上内蒙古》《内蒙古味道厨房》节目,制作完成38期,重点宣介牛肉、羊肉、牛奶、大米、小米、燕麦、荞麦、马铃薯、胡萝卜、红薯以及天赋河套、锡林郭勒奶酪等“蒙字号”优质农畜产品,在内蒙古卫视频道、网络融媒体同步播出。召开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达成意向协议8188.8万元,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次;组织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大力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蒙字号”品牌宣传推介。通过京蒙扶贫协作和线上线下推广等方式销售贫困地区农畜产品9.5亿元。开鲁县红干椒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特优区达到10个;新认定呼伦贝尔市三河牛、阿巴嘎黑马等10个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自治区级特优区达到20个,对通辽黄玉米等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了保护工程。
【农村牧区改革】 全区确权耕地646.67万公顷,占应确权面积的98%;确权农户332万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8%,较国家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开展。全区应开展改革的嘎查村中99.9%完成了清产核资,99.5%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93%完成了股权设置,96.3%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万元的嘎查村基本清零。在通辽市开鲁县等3个旗县开展全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同步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等6个旗县开展自治区试点,积极探索盘活闲置扎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模式,努力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通过项目带动扶持合作社739个,创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87家,实施生产托管面积23.8万公顷,带动小农户加快与现代农牧业衔接。发挥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职能,建立协调机制,组织召开全区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现场会和观摩会,推动成员单位加强政策资金倾斜,支持4个试点旗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兽医卫生管理】 严格落实春秋强制集中免疫、加强监测排查等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防疫队伍建设,迅速规范处置1起输入性非洲猪瘟疫情和1起进口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全区累计排查养猪场户744万个次、生猪1.34亿头次。全年免疫动物33234万只次,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264万头份。全区共检疫动物9127万头只羽、动物产品44万吨,无害化处理动物39.8万头只。监督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兽药GMP、GSP标准,全面实施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加大对网络销售兽药进行监控力度,全区共监督抽检兽药产品928批次,合格率99%。探索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指导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部分旗县开展政府购买防疫服务试点和3家第三方兽医检测机构建设。在通辽市等6个盟市的14个牧区旗实施了国家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持续推动监测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新创建国家级质量安全县4个,在原有9个国家级安全县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县创建,全区累计通过“双认证”质检机构达到46个,定量监测农畜产品3.1万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坚持产管并举,全区“两品一标”产品总量达到500万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二,85%的旗县已部署启动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绿色有机农产品企业全部纳入了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开展“春雷”行动和“利剑”行动,立案查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案件600余件。
【农村牧区政策落实】 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惠农惠牧资金221.13亿元,其中:党中央财政资金186.91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24.12亿元,党中央预算内投资10.1亿元。已将农牧民补助奖励任务0.68亿公顷、45.745亿元,其中禁牧0.27万公顷,29.24亿元;草畜平衡0.41亿公顷,16.5亿元全部落实到盟市旗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7亿元,全区共补贴机具8万台,受益农牧户6.8万户。(赵丽 包阿古鞑拇 张洁)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法规处(综合执法局)、政策和改革处、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乡村产业发展处、农村牧区社会事业促进处、农村牧区合作经济指导处、市场与信息化处、对外合作处、科技教育处(农牧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种植业管理处(农药管理处)、畜牧局、兽医局、饲料饲草处、渔业渔政管理局、农垦局、种业管理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田建设管理处22个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5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个;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农牧办)设在农牧厅,党委农牧办设置党委农牧办秘书处,负责处理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2020年,创建草原肉羊和向日葵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认定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奶牛、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双峰驼、通辽市开鲁县开鲁红干椒、乌兰察布市燕麦、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白马、巴彦淖尔市河套番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肉苁蓉、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药材、兴安盟阿尔山市阿尔山卜留克10个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732.8亿斤,位居全国第八,肉类产量260.7万吨,其中牛肉产量66.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羊肉产量113万吨,是全国唯一过百万吨的省区,渔业产量12万吨;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农村牧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567元,增长8.4%,继续保持“两个高于”。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905.6万公顷,同比增长1.3%;粮食播种面积724.26万公顷,同比增长1.9%;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32.8亿斤以上。下达生产者补贴和耕地地力补贴等各类资金146亿元,划定340万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80万公顷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7.33万公顷、耕地轮作60万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23.73万公顷,0.813万公顷盐碱地改良试点基础建设基本完工,完成保护性耕作50.6万公顷、深松整地104万公顷。深入实施粮改饲、高产苜蓿种植项目,带动全区青贮玉米、苜蓿种植面积增加到104.07万公顷和53.33万公顷。
【畜牧业生产】 畜牧业生产实现“十六连稳”,年末牲畜存栏数7279.4万头(只),同比增长3.5%。其中,生猪存栏534.1万头,同比增长24.3%;牛存栏671.1万头,同比增长7.2%;羊存栏6074.2万只,同比增长1.6%。肉类总产量达到260.7万吨。制定实施《奶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专项资金4亿元,支持母牛扩群增量,推进伊利智慧谷、蒙牛产业园为主导的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奶牛存栏达到129.3万头,同比增长5.6%,牛奶产量达到611.5万吨,同比增长5.9%;挖掘民族奶食品加工发展潜力,改造提升364个中小奶牛养殖场和100个民族奶制品手工作坊,打造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坚持抓大不放小,优化生猪产业布局,新增出栏万头猪场87个,在保证全区猪肉自给的同时,净调出生猪405.5万头,是去年同期8倍。聚焦饲草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开展苜蓿、燕麦等饲草基地保障建设,带动全区苜蓿种植面积达到53.33万公顷,全区饲草产量9930.57万吨、饲料产量463万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总产值307亿元,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产业扶贫】 坚持规划先行,修订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制定《2020年产业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起草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办法。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将56个有条件的贫困旗县全部纳入自治区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重点县范围,倾斜农牧业产业发展资金100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肉羊、肉牛、生猪、家禽、饲料饲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向日葵、杂粮杂豆、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累计覆盖人口近83.15万人次。强化利益联结,大力推广“菜单式”“托管式”“资产收益式”“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将贫困人口吸附在产业链条上实现脱贫增收。累计培育扶贫龙头企业983家,建设扶贫车间268个,发展产业化联合体189个,直接带动贫困人口7.5万人,年人均增收达到1519元。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230个,选聘产业指导员1.7万人,对贫困旗县开展科技包联,累计开展培训3800多期,指导贫困户35.5万户次。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引领,制定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计划;97.5%的行政嘎查村基本建立起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和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任务均已全部完成。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农村牧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推进“三清一改”,97.8%的嘎查村实现常态化保洁,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村庄环境面貌整体改观。在全区开展1546个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嘎查村试点,推介农村牧区10大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区所有旗县完成村庄分类,60.2%的旗县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55.4%的嘎查村编制村庄规划。
【农牧业产业化】 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22.8亿元,同比增长5.29%;完成增加值1038.9亿元,同比增长5.49%;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自治区级及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1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6家。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10个乡镇苏木成功申报获批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做优做强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杂粮杂豆、小麦、向日葵、蔬菜、饲草料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大豆、粳稻、马、双峰驼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新增7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89个,向国家推介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部乡村旅游等16条特色休闲旅游路线,伊金霍洛镇布拉格嘎查等8个嘎查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典型案例被农业农村部收录。
【农牧业科技】 支持87个旗县(市区)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组织开展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工作,建设长期稳定示范基地120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建设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基地,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内蒙古2020年实施方案》,全面启动94个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组织255个品种参加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和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76个,牙克石、四子王旗、察右前旗三个国家级马铃薯良繁基地县,标准化种薯基地7万亩。落实国家畜禽保种任务,加强白绒山羊、双峰驼、乌珠穆沁羊等国家保种项目管理。
【农牧业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3388个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任务责任书》,推进57个畜牧旗县整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4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94%。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处理,搭建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秸秆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在7个盟市的16个秸秆资源量较大旗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选择莫力达瓦旗探索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区域补偿制度试点,2020年项目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在15个旗县开展地膜回收处理示范县建设,在7个旗县安排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在五原县、杭锦后旗和开鲁县探索开展农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试点,2020年项目旗县农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5%,带动全区地膜回收率达到80%。推进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856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4410万亩、绿色防控4660万亩,化肥农药连续第三年保持负增长。在通辽市、赤峰市等地下水匮乏地区推广浅埋滴灌、膜下滴灌135万亩,在巴彦淖尔市黄灌区开展地表水滴灌试点,全区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811万亩。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4个。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创建和复核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个。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全年共放流各类鱼类苗种8197.6万尾。
【农牧业品牌】 开设《爱上内蒙古》《内蒙古味道厨房》节目,制作完成38期,重点宣介牛肉、羊肉、牛奶、大米、小米、燕麦、荞麦、马铃薯、胡萝卜、红薯以及天赋河套、锡林郭勒奶酪等“蒙字号”优质农畜产品,在内蒙古卫视频道、网络融媒体同步播出。召开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达成意向协议8188.8万元,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次;组织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大力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蒙字号”品牌宣传推介。通过京蒙扶贫协作和线上线下推广等方式销售贫困地区农畜产品9.5亿元。开鲁县红干椒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特优区达到10个;新认定呼伦贝尔市三河牛、阿巴嘎黑马等10个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自治区级特优区达到20个,对通辽黄玉米等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了保护工程。
【农村牧区改革】 全区确权耕地646.67万公顷,占应确权面积的98%;确权农户332万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8%,较国家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开展。全区应开展改革的嘎查村中99.9%完成了清产核资,99.5%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93%完成了股权设置,96.3%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万元的嘎查村基本清零。在通辽市开鲁县等3个旗县开展全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同步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等6个旗县开展自治区试点,积极探索盘活闲置扎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模式,努力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通过项目带动扶持合作社739个,创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87家,实施生产托管面积23.8万公顷,带动小农户加快与现代农牧业衔接。发挥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职能,建立协调机制,组织召开全区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现场会和观摩会,推动成员单位加强政策资金倾斜,支持4个试点旗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兽医卫生管理】 严格落实春秋强制集中免疫、加强监测排查等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防疫队伍建设,迅速规范处置1起输入性非洲猪瘟疫情和1起进口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全区累计排查养猪场户744万个次、生猪1.34亿头次。全年免疫动物33234万只次,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264万头份。全区共检疫动物9127万头只羽、动物产品44万吨,无害化处理动物39.8万头只。监督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兽药GMP、GSP标准,全面实施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加大对网络销售兽药进行监控力度,全区共监督抽检兽药产品928批次,合格率99%。探索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指导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部分旗县开展政府购买防疫服务试点和3家第三方兽医检测机构建设。在通辽市等6个盟市的14个牧区旗实施了国家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持续推动监测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新创建国家级质量安全县4个,在原有9个国家级安全县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县创建,全区累计通过“双认证”质检机构达到46个,定量监测农畜产品3.1万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坚持产管并举,全区“两品一标”产品总量达到500万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二,85%的旗县已部署启动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绿色有机农产品企业全部纳入了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开展“春雷”行动和“利剑”行动,立案查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案件600余件。
【农村牧区政策落实】 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惠农惠牧资金221.13亿元,其中:党中央财政资金186.91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24.12亿元,党中央预算内投资10.1亿元。已将农牧民补助奖励任务0.68亿公顷、45.745亿元,其中禁牧0.27万公顷,29.24亿元;草畜平衡0.41亿公顷,16.5亿元全部落实到盟市旗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7亿元,全区共补贴机具8万台,受益农牧户6.8万户。(赵丽 包阿古鞑拇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