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 地方志工作
  • 发布时间:10-14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成立于1982年9月9日,是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副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020年12月31日,经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编制28名,设主任1名(副厅级),副主任2名(正处级);内设处级机构5个:综合处、自治区业务处、盟市业务处、年鉴处、资源开发处,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10名,核定科级职数10名。截至2020年底,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在编23名,在岗21人,聘用4人。

    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均设有地方志工作机构,编制人数271名。事业单位改革后,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为单一地方志研究室,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为党史地方志二合一办公室,其余地区均为档案史志馆。其中,正处级机构6个,副处级机构5个,正科级机构1个;参公事业单位7个,事业单位5个。全区103各旗县(市区)有97个设有地方志工作机构,全区地方志系统共有600多名干部职工。

    2020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完成国务院部署的地方志“两全目标”任务(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全区依法修志、依法治志进程加快。

    “两全目标”任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部署“两全目标”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共规划二轮三级志书188部,其中自治区分志73部,盟市志12部,旗县(市、区)志103部。截至2020年12月31日,188部第二轮三级志书全部移交出版,185部取得公开出版书号,《外事志》《草原志》《民主党派志》3部志书因涉及外交、边境、统战对象问题,需申报重大选题备案,待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后再公开出版。2020年内,共评审志稿62部,约9000万字;验收志稿78部,约11000万字;出版志书101部,约16000万字。

    全区应公开出版三级综合年鉴116种,其中《内蒙古年鉴》1种,盟市级综合年鉴12种,旗县级综合年鉴103种。截至2020年12月31日,116种2020年卷综合年鉴全部公开出版。2020年内,共计出版三级综合年鉴279部,约9600万字。其中:出版《内蒙古年鉴(2019卷)》1部,移交出版《内蒙古年鉴(2020卷)》1部,移交出版盟市、旗县级2018卷综合年鉴48部,移交出版盟市、旗县级2019卷综合年鉴114部,移交出版盟市、旗县级2020卷综合年鉴115部。2020年12月2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致函,对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地方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表示祝贺。

    【信息化建设】  2020年,逐步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汉文网站、手机网站、手机报、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数据库和内蒙古地情网站集群为一体的地方志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宣传内蒙古自治区情信息。截至2020年末,“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站点击量突破90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年阅读量达10万人次;2020年内,上传志鉴55部,约5600万字。地方志数据库入库志书年鉴达400余部,总字数约4.68亿字。

    【方志馆建设】  内蒙古方志馆于2018年开始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地下两层及地上5层主体框架。2020年3月,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按照主席办公会议要求,协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重新核算内蒙古方志馆项目概算和分摊土地费用。5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复函明确内蒙古方志馆项目主体建设资金为1.95亿元,分摊土地费用为3357万元,在原概算基础上压缩经费1361.4万元。

    【培训工作】  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举办《内蒙古年鉴》(2020卷)撰稿人培训班1期,自治区各厅局年鉴承编单位、各盟市旗县年鉴撰稿人180余人参加培训;举办2020年全区地方志业务培训班1期,全区20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对《共产党志》《扶贫志》等专业志编纂人员进行培训,约150名编纂人员接受培训。(李洋)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地方志工作
  • 发布时间:10-14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成立于1982年9月9日,是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副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020年12月31日,经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编制28名,设主任1名(副厅级),副主任2名(正处级);内设处级机构5个:综合处、自治区业务处、盟市业务处、年鉴处、资源开发处,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10名,核定科级职数10名。截至2020年底,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在编23名,在岗21人,聘用4人。

    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均设有地方志工作机构,编制人数271名。事业单位改革后,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为单一地方志研究室,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为党史地方志二合一办公室,其余地区均为档案史志馆。其中,正处级机构6个,副处级机构5个,正科级机构1个;参公事业单位7个,事业单位5个。全区103各旗县(市区)有97个设有地方志工作机构,全区地方志系统共有600多名干部职工。

    2020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完成国务院部署的地方志“两全目标”任务(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全区依法修志、依法治志进程加快。

    “两全目标”任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部署“两全目标”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共规划二轮三级志书188部,其中自治区分志73部,盟市志12部,旗县(市、区)志103部。截至2020年12月31日,188部第二轮三级志书全部移交出版,185部取得公开出版书号,《外事志》《草原志》《民主党派志》3部志书因涉及外交、边境、统战对象问题,需申报重大选题备案,待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后再公开出版。2020年内,共评审志稿62部,约9000万字;验收志稿78部,约11000万字;出版志书101部,约16000万字。

    全区应公开出版三级综合年鉴116种,其中《内蒙古年鉴》1种,盟市级综合年鉴12种,旗县级综合年鉴103种。截至2020年12月31日,116种2020年卷综合年鉴全部公开出版。2020年内,共计出版三级综合年鉴279部,约9600万字。其中:出版《内蒙古年鉴(2019卷)》1部,移交出版《内蒙古年鉴(2020卷)》1部,移交出版盟市、旗县级2018卷综合年鉴48部,移交出版盟市、旗县级2019卷综合年鉴114部,移交出版盟市、旗县级2020卷综合年鉴115部。2020年12月2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致函,对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地方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表示祝贺。

    【信息化建设】  2020年,逐步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汉文网站、手机网站、手机报、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数据库和内蒙古地情网站集群为一体的地方志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宣传内蒙古自治区情信息。截至2020年末,“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站点击量突破90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年阅读量达10万人次;2020年内,上传志鉴55部,约5600万字。地方志数据库入库志书年鉴达400余部,总字数约4.68亿字。

    【方志馆建设】  内蒙古方志馆于2018年开始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地下两层及地上5层主体框架。2020年3月,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按照主席办公会议要求,协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重新核算内蒙古方志馆项目概算和分摊土地费用。5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复函明确内蒙古方志馆项目主体建设资金为1.95亿元,分摊土地费用为3357万元,在原概算基础上压缩经费1361.4万元。

    【培训工作】  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举办《内蒙古年鉴》(2020卷)撰稿人培训班1期,自治区各厅局年鉴承编单位、各盟市旗县年鉴撰稿人180余人参加培训;举办2020年全区地方志业务培训班1期,全区20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对《共产党志》《扶贫志》等专业志编纂人员进行培训,约150名编纂人员接受培训。(李洋)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