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 回民区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回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的西北部,东与新城区、赛罕区交界,南与玉泉区相邻,西与金川经济开发园区、土默特左旗相依,北与武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40°80′~41°08′,东经111°36~112°30′,区境内最高海拔2081米。回民区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区面积48平方公里,是自治区面积最小的一个旗县区。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64个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3万,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30个民族,其中常住回族人口约2.1万人,约占全市回族总人口的55%。辖区内五大宗教场所俱全,共有宗教活动场所16处,信教群众近5万人,自治区、呼市两级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均驻于回民区。回民区是首府的老城区、老工业区,突出表现为“三多、一差、一繁荣”,“三多”即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贫困人口多;“一差”即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差;“一繁荣”即传统商贸业比较繁荣,以中山西路为轴的首府商务核心区,素有“自治区商贸第一街”的美誉,是自治区商贸业最集中的地段,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居于全市第一、自治区前两位,是名副其实的商贸业大区。同时回民区也是全市重要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中心,辖区内有内蒙古财经大学等12所大中专院校和呼市一中等公立中小学、幼儿园42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9家文化机构。

    2020年底,回民区地区生产总值285.7亿元,同比增长2.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7亿元,同比增长0.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6亿元,同比增长2.4%,始终稳居自治区103个旗县区前列。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7043元,年均增长6.14%。

    【经济恢复】  3.06万家企业减免税费3.1亿元,为492家企业约2.9万人发放援企稳岗补贴1735.62万元。引导和鼓励维多利时代城、西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减免商户租金、物业等相关费用达1.07亿元以上,减轻入驻商户经营负担。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给予专项资金补贴500万元,惠及20家中小企业。推动“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打造早夜市16个。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经营状况普遍好转,经济效益逐步回升。

    【市政建设】  巴彦淖尔快速路辅道及附属工程完成70%。紫御澜庭小区东路新建工程、元山子乡道扩建工程和146条街巷维修工程全部完工。新增绿地面积2.13万平方米。西二环以东占地333亩的刀刀板村棚户区征拆工作全面完成。彩印厂、橡机厂宿舍区、倘不浪村、刀刀板旧村4处棚户区预征收工作全面启动。“回迁难、入住难”问题化解率达93%以上,青橙紫苑、浩鑫丽景苑等14个项目交付入住。冠丰家园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5部电梯加装工程全面完工。全市首家立体停车场投入运营。清理楼体广告及墙体粘贴物217处,整治规范蒙汉文并用牌匾241块。新增各类环卫作业车辆26台,居民小区全部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四分类垃圾桶,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东乌素图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环境保护】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7444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顺利完成,推广清洁燃煤1.1万吨,总投资达2.3亿元。持续防治大气污染,红旗小学国控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4家供热企业锅炉完成超低排放和限值改造。水源保护工作扎实推进,5家“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3家物流企业完成提升改造。河道“清五乱”行动成效明显,封堵河道排污口19个。村庄绿化美化成效明显,绿化覆盖率达到36%,东乌素图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社会保障】  累计新增就业8256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57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036人。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发放优抚优待补贴资金1732.6万元、退役士兵社会保险补助927万元。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支出各类民生资金6079.77万元。

    【科教文卫】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争取各类科技专项资金230万元。通道街回族小学操场改扩建和红旗小学教学楼修缮工程完工。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公办园在园幼儿占全区入园幼儿总数的52.15%,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81.26%。招录招聘教师171名、校医31名。成功打造10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各类惠民活动157场。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两所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使用,慢病、大病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2%。

    【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6·20”沿河小区爆燃事故得到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2865家商户接入内蒙古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监管平台。

    【营商环境】  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开政府信息2381条。“12345”接诉即办工作扎实有效,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389件,解决率位居全市第二。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挂牌成立,26个部门289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简化审批办事流程,企业开办审批时间缩短至1.5天,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核发时限缩短至3天以内,涉税事务90%实现网上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一窗进出,集成服务”。重新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赋权镇街行政权力事项76项。开展“三访三促三提升”活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230个。(袁正伟  张青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回民区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回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的西北部,东与新城区、赛罕区交界,南与玉泉区相邻,西与金川经济开发园区、土默特左旗相依,北与武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40°80′~41°08′,东经111°36~112°30′,区境内最高海拔2081米。回民区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区面积48平方公里,是自治区面积最小的一个旗县区。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64个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3万,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30个民族,其中常住回族人口约2.1万人,约占全市回族总人口的55%。辖区内五大宗教场所俱全,共有宗教活动场所16处,信教群众近5万人,自治区、呼市两级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均驻于回民区。回民区是首府的老城区、老工业区,突出表现为“三多、一差、一繁荣”,“三多”即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贫困人口多;“一差”即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差;“一繁荣”即传统商贸业比较繁荣,以中山西路为轴的首府商务核心区,素有“自治区商贸第一街”的美誉,是自治区商贸业最集中的地段,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居于全市第一、自治区前两位,是名副其实的商贸业大区。同时回民区也是全市重要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中心,辖区内有内蒙古财经大学等12所大中专院校和呼市一中等公立中小学、幼儿园42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9家文化机构。

    2020年底,回民区地区生产总值285.7亿元,同比增长2.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7亿元,同比增长0.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6亿元,同比增长2.4%,始终稳居自治区103个旗县区前列。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7043元,年均增长6.14%。

    【经济恢复】  3.06万家企业减免税费3.1亿元,为492家企业约2.9万人发放援企稳岗补贴1735.62万元。引导和鼓励维多利时代城、西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减免商户租金、物业等相关费用达1.07亿元以上,减轻入驻商户经营负担。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给予专项资金补贴500万元,惠及20家中小企业。推动“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打造早夜市16个。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经营状况普遍好转,经济效益逐步回升。

    【市政建设】  巴彦淖尔快速路辅道及附属工程完成70%。紫御澜庭小区东路新建工程、元山子乡道扩建工程和146条街巷维修工程全部完工。新增绿地面积2.13万平方米。西二环以东占地333亩的刀刀板村棚户区征拆工作全面完成。彩印厂、橡机厂宿舍区、倘不浪村、刀刀板旧村4处棚户区预征收工作全面启动。“回迁难、入住难”问题化解率达93%以上,青橙紫苑、浩鑫丽景苑等14个项目交付入住。冠丰家园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5部电梯加装工程全面完工。全市首家立体停车场投入运营。清理楼体广告及墙体粘贴物217处,整治规范蒙汉文并用牌匾241块。新增各类环卫作业车辆26台,居民小区全部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四分类垃圾桶,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东乌素图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环境保护】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7444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顺利完成,推广清洁燃煤1.1万吨,总投资达2.3亿元。持续防治大气污染,红旗小学国控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4家供热企业锅炉完成超低排放和限值改造。水源保护工作扎实推进,5家“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3家物流企业完成提升改造。河道“清五乱”行动成效明显,封堵河道排污口19个。村庄绿化美化成效明显,绿化覆盖率达到36%,东乌素图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社会保障】  累计新增就业8256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57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036人。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发放优抚优待补贴资金1732.6万元、退役士兵社会保险补助927万元。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支出各类民生资金6079.77万元。

    【科教文卫】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争取各类科技专项资金230万元。通道街回族小学操场改扩建和红旗小学教学楼修缮工程完工。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公办园在园幼儿占全区入园幼儿总数的52.15%,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81.26%。招录招聘教师171名、校医31名。成功打造10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各类惠民活动157场。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两所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使用,慢病、大病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2%。

    【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6·20”沿河小区爆燃事故得到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2865家商户接入内蒙古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监管平台。

    【营商环境】  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开政府信息2381条。“12345”接诉即办工作扎实有效,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389件,解决率位居全市第二。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挂牌成立,26个部门289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简化审批办事流程,企业开办审批时间缩短至1.5天,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核发时限缩短至3天以内,涉税事务90%实现网上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一窗进出,集成服务”。重新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赋权镇街行政权力事项76项。开展“三访三促三提升”活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230个。(袁正伟  张青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