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概况】 东河区是包头市辖区城区之一。因季节性河流东河(蒙古语称博托河)流经区境而得名。辖区东界与土默特右旗接壤,西界接九原区,南界临黄河,北界连石拐。地理坐标北纬40°30′02″~40°39′42″,东经109°57′47″~110°12′02″,行政区域面积470平方公里,辖2个镇、12个街道,49个行政村、66个社区。全区总人口48.71万人,其中:男性24.64万人,女性24.07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3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782人,占总人口的6.7%,少数民族中蒙古族10092人,回族18090人。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汉传、藏传)、道教5个宗教界别。五大教派齐聚0.5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北梁宗教文化区,有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汉传佛教妙法禅寺(亦称吕祖庙),藏传佛教福徵寺(亦称包头召),包头市道教圣地南龙王庙,包头市伊斯兰教清真大寺、包头市基督教西堂与官井梁天主教堂。旅游景区有国家AAA级南海湿地景区、AAA级莲花山(沙尔沁广化寺),革命故址王若飞纪念馆、包头市委旧址和抗日英烈祠。红色文化、西口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通,文化底蕴厚重,老城特色鲜明。
2020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平稳恢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7.04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5亿元,下降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7亿元,下降4.9%;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6375元、26362元,分别增长1.3%、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1亿元,增长0.72%;城镇登记失业率3.89%。
【农牧业】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02万亩,同比增加2.5%。“菜篮子”提质增效,蔬菜种植面积5.92万亩、增长3.5%,产量40.5万吨、增长3.6%。畜牧业稳中有增,全区畜禽存栏数90.93万头(只)、出栏数43.6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5563.6吨、增长77.18%。完成老旧温室提档升级改造1400亩,建成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5000亩,华鹿标准化5000万株育苗中心投入使用,稻渔空间生态种养农旅项目初具规模,累计争取到各类惠农资金近8000万元。农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增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家,海岱蒜列入全国第三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继南海黄河鲤鱼之后的又一张“国字号”名片,远大蔬菜瓜果副食市场被评为市级食用农产品示范市场。
【工业】 铝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建成88条化成箔生产线,化成箔产能突破1700万平方米,包铝三期2万吨高纯铝项目一期建成投产,铝业园区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纯铝生产基地;通标年产50万平方米铝模板项目、盛泰年产60万只卡巴轮、汇众年产200万套汽车零部件一期项目建成投产,高附加值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华源天鹿10万吨铝灰渣、鑫生源废旧轮胎再利用等5个资源化利用项目。铝业园区承载和服务能力持续升级,稳步实施内蒙古华云铁路专用线和输煤系统项目,引进6家实力企业盘活低效用地企业24家,累计利用闲置土地589亩、闲置厂房3.75万平方米。
【现代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发展日趋高端化,吾悦广场主体完工。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成立商贸流通协会,引导批发零售商贸产业转型升级,与河北沧州东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通两地采购直通车,与174家生产商达成合作,完成266余万元的采购,中秋国庆“双节”两地联合在东百、环西、欣龙、温州商贸城举办东河区首届服装文化节活动。积极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包头福巷文旅商业传统风貌街区初具规模,包头福巷、九曲华街、复盛公文化餐饮3个项目进入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线上线下赋能商贸服务业迅速回暖,推进网红直播带货,推广本地区农畜产品和特色产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约惠东河”系列促销活动,带动消费1.1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 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59个,总投资518.02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156.08亿元。其中,市级调度项目69个,总投资323.8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9.67亿元,全年开复工项目69个,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06亿元,完成投资率106.35%。
【资金保障】 争取到抗疫特别国债1.1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8亿元、预算内资金4288万元、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1700万元、自治区彩票公益金200万元、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5万元、上级支持养老事业专项资金120万元。搭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协调融资29.7亿元,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银企对接会,为睿智钢构、升华医药、丰川电子等5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近3亿元,达成贷款意向近1亿元。
【脱贫攻坚】 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严格贯彻“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致贫返贫防控机制,落实教育、就业、兜底保障等77项扶贫政策,发掘落实巩固提升型举措54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社保代缴、养老、医疗保险待遇全部足额发放,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建档立卡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3922元。
【重大风险防范】 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3.1亿元,实现无分歧账款全部清偿。金融风险平稳可控,对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类公司等开展70余次涉黑涉恶及非法集资排查。
【污染防治】 投资4.5亿元,完成包铝、华云电解烟气脱硫改造等6个重点治理项目,整治“散乱污”企业30家,实施原煤散烧污染治理7073户,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同比增加0.6%。实施西河槽、白银湖黑臭水体治理,“万人千吨”水源地专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润通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完工通水,东华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进入调试。工业固废处置实现全过程、闭环式、智能化监管,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7%。积极融入“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华源天鹿10万吨铝灰渣、鑫生源废旧轮胎再利用等5个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部投产,铝业园区成功获批自治区绿色园区。
【优化营商环境】 印发《东河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暨市场数据监测培训会。“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材料、审批环节分别精简25%和49%,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网上预审,办理时限压缩70%。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全面推行“帮办代办”“告知承诺”服务机制,实现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办理、印章刻制等流程一站办结,新开办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压减到0.5个工作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680户,增长26.8%。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旗县区长”工程,广泛开展“网络招商”,签约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协议总金额156.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4%,引进国内(区外)资金27.82亿元。
【重点领域改革】 精准落实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等援企稳岗惠企政策,为企业延期申报税款1062万元,减免税费2312万元。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深入推进,助力包铝等10户工业企业进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平台,节约成本5.89亿元。协助盛泰争取到自治区先进制造业产业优惠电价,组织汇众、盛泰等企业申报并认定享受95%优惠电价政策,节约用电成本1050余万元,帮助丰川电子、凯普松电子减免电费滞纳金14万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包铝、正北食品、鹿王羊绒等8家企业被包头市军民融合委员会纳入包头市军民融合企业名单。
【创新创业】 加速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自治区级科技企业3家、研发中心2个、星创天地1家、众创空间1家,争取各级科技奖补资金325万元。中氢能源“介孔纳米三氧化二铝”新材料中试中心建成投用。深化双创园区建设,继续做强启迪K栈双创园区,引进内蒙古晴朗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雅泰资讯有限公司、中朵绿筑(包头)置业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提供孵化培训服务。加大商标注册、专利等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力度,全区累计有效注册商标3023件,中国驰名商标7件,有效专利783件。
【城镇建设】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坚持新片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改造同步推进,北梁腾空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富力院士廷、吾悦和府等高品质住宅项目建成95.4万平方米。西五街街区品质提升和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新建北梁一路等9条道路,改造工业路等3条道路,施划停车泊位1.8万个。新增景观节点绿化6.6万平方米,新改建城市公厕16座,供热、雨污管网19.5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累计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项目202个、83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近10万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街长制”长效举措,有效整治私搭乱建、店外经营、乱停乱放,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7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泵站3座,铺设污水管线5.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厕177座、户厕2844户,畜禽粪污、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5%、85%,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获评包头市唯一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
【就业创业】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2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68人,农牧民累计转移就业1.4万人,农牧民工技能培训1158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764人,创业培训1144人。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21条,开展“战疫情、保复工、稳就业”网络招聘、“春风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76场,实施技能培训稳企稳岗行动,普惠性分类技能培训5775人,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资金1105.1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亿元,14个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吸纳入驻企业878户,带动就业5797人,以奖代补资金190万元。自治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业平台,包头人力资本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营,成立包头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入驻优质企业54家,业务范围涵盖6大模块全业务链条,为入驻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推行房租“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年总营收4200万元,从业人数480人,服务企业3280家,帮助5.57万人次就业和流动,荣获2020年度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为盛泰、北辰等重点企业培训职工237人。
【社会保障】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0%、95%,全区建筑领域工伤保险缴纳率达到100%,阶段性“免、减、缓”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3489万元、返还失业保险金670万元。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受理农民工欠薪案件87起,为68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031.08万元,在全市10个旗县区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被评定为A级。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80起,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238万元。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为城乡特困群体3432人次提供医疗救助103.96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750元,发放低保、残疾人等各类兜底保障资金1.2亿元。打造2个“老小福园”综合体,东站街道公园路、一中西路社区成为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样板项目,被确定为自治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现场会参观点。由社会组织承接运行,在全市率先引进青岛青鸟集团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通12349为老服务热线,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家政、就餐、理疗保健、文娱活动、作业辅导等多样化、综合化服务。发放养老机构床位补贴577万元,新建沙尔沁镇邓家营子村互助幸福院,建成草原轻峰、胜利等1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教育】 包一中和景开中学新校区、公园路小学富力校区投入使用,新少年宫开馆运营,包二中体育综合场馆、回民小学等项目有序推进。成立复兴教育集团,“名园带分园”新办公立幼儿园4所,完成8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加强人才引进,制定《东河区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优秀教育人才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名中小学教师。加强校长干部培养,公开选拔5名中学校级干部,选派6名中小学校级干部进行挂职交流。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举办东河区教育教学改革论坛,1500多人次参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确保了“停课不停学”。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电脑派位、单校和多校划片招生相结合的录取办法,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卫生健康】 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投入疫情防控资金4185万元,疾控中心建成PCR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为疾控中心增编扩员,购置负压救护车2台,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扎实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完工。成立以市中心医院、市第八医院、市蒙中医院为核心的城市医疗集团,全面推行分级诊疗,3家医疗集团接收上转患者632人,下转患者2396人。蒙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新创建5家中医名医工作室,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中药房全覆盖。
【文体旅游】 线上线下组织文化惠民活动485场,创作抗击疫情文艺作品280幅,举办全民健身赛事150场次,安装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132件,北梁全民健身中心竣工,建成并免费对群众开放五人制足球场9块,成立东河区乒乓球等5家协会。编制完成《东河区全域文旅策划和规划项目》,启动沙尔沁什大股稻鱼养殖AAA级景区创建工作,按照AAAAA级景区标准对南海湿地进行提档升级,全区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4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河区文体艺术中心、乔家金街特色步行街、复盛公文化餐饮产业综合体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增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项区级非遗项目。
【社会治理】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全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50%。食药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完善冷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布设“云眼卫士”智能监控系统3282路,开发“智慧社区管理系统”。深入开展“解决信访问题年”专项行动,化解各类信访案件357件(次);推动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项目202个、83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近10万人。(王官祥 张文全)
【概况】 东河区是包头市辖区城区之一。因季节性河流东河(蒙古语称博托河)流经区境而得名。辖区东界与土默特右旗接壤,西界接九原区,南界临黄河,北界连石拐。地理坐标北纬40°30′02″~40°39′42″,东经109°57′47″~110°12′02″,行政区域面积470平方公里,辖2个镇、12个街道,49个行政村、66个社区。全区总人口48.71万人,其中:男性24.64万人,女性24.07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3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782人,占总人口的6.7%,少数民族中蒙古族10092人,回族18090人。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汉传、藏传)、道教5个宗教界别。五大教派齐聚0.5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北梁宗教文化区,有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汉传佛教妙法禅寺(亦称吕祖庙),藏传佛教福徵寺(亦称包头召),包头市道教圣地南龙王庙,包头市伊斯兰教清真大寺、包头市基督教西堂与官井梁天主教堂。旅游景区有国家AAA级南海湿地景区、AAA级莲花山(沙尔沁广化寺),革命故址王若飞纪念馆、包头市委旧址和抗日英烈祠。红色文化、西口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通,文化底蕴厚重,老城特色鲜明。
2020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平稳恢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7.04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5亿元,下降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7亿元,下降4.9%;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6375元、26362元,分别增长1.3%、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1亿元,增长0.72%;城镇登记失业率3.89%。
【农牧业】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02万亩,同比增加2.5%。“菜篮子”提质增效,蔬菜种植面积5.92万亩、增长3.5%,产量40.5万吨、增长3.6%。畜牧业稳中有增,全区畜禽存栏数90.93万头(只)、出栏数43.6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5563.6吨、增长77.18%。完成老旧温室提档升级改造1400亩,建成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5000亩,华鹿标准化5000万株育苗中心投入使用,稻渔空间生态种养农旅项目初具规模,累计争取到各类惠农资金近8000万元。农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增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家,海岱蒜列入全国第三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继南海黄河鲤鱼之后的又一张“国字号”名片,远大蔬菜瓜果副食市场被评为市级食用农产品示范市场。
【工业】 铝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建成88条化成箔生产线,化成箔产能突破1700万平方米,包铝三期2万吨高纯铝项目一期建成投产,铝业园区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纯铝生产基地;通标年产50万平方米铝模板项目、盛泰年产60万只卡巴轮、汇众年产200万套汽车零部件一期项目建成投产,高附加值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华源天鹿10万吨铝灰渣、鑫生源废旧轮胎再利用等5个资源化利用项目。铝业园区承载和服务能力持续升级,稳步实施内蒙古华云铁路专用线和输煤系统项目,引进6家实力企业盘活低效用地企业24家,累计利用闲置土地589亩、闲置厂房3.75万平方米。
【现代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发展日趋高端化,吾悦广场主体完工。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成立商贸流通协会,引导批发零售商贸产业转型升级,与河北沧州东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通两地采购直通车,与174家生产商达成合作,完成266余万元的采购,中秋国庆“双节”两地联合在东百、环西、欣龙、温州商贸城举办东河区首届服装文化节活动。积极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包头福巷文旅商业传统风貌街区初具规模,包头福巷、九曲华街、复盛公文化餐饮3个项目进入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线上线下赋能商贸服务业迅速回暖,推进网红直播带货,推广本地区农畜产品和特色产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约惠东河”系列促销活动,带动消费1.1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 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59个,总投资518.02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156.08亿元。其中,市级调度项目69个,总投资323.8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9.67亿元,全年开复工项目69个,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06亿元,完成投资率106.35%。
【资金保障】 争取到抗疫特别国债1.1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8亿元、预算内资金4288万元、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1700万元、自治区彩票公益金200万元、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5万元、上级支持养老事业专项资金120万元。搭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协调融资29.7亿元,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银企对接会,为睿智钢构、升华医药、丰川电子等5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近3亿元,达成贷款意向近1亿元。
【脱贫攻坚】 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严格贯彻“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致贫返贫防控机制,落实教育、就业、兜底保障等77项扶贫政策,发掘落实巩固提升型举措54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社保代缴、养老、医疗保险待遇全部足额发放,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建档立卡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3922元。
【重大风险防范】 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3.1亿元,实现无分歧账款全部清偿。金融风险平稳可控,对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类公司等开展70余次涉黑涉恶及非法集资排查。
【污染防治】 投资4.5亿元,完成包铝、华云电解烟气脱硫改造等6个重点治理项目,整治“散乱污”企业30家,实施原煤散烧污染治理7073户,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同比增加0.6%。实施西河槽、白银湖黑臭水体治理,“万人千吨”水源地专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润通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完工通水,东华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进入调试。工业固废处置实现全过程、闭环式、智能化监管,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7%。积极融入“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华源天鹿10万吨铝灰渣、鑫生源废旧轮胎再利用等5个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部投产,铝业园区成功获批自治区绿色园区。
【优化营商环境】 印发《东河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暨市场数据监测培训会。“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材料、审批环节分别精简25%和49%,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网上预审,办理时限压缩70%。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全面推行“帮办代办”“告知承诺”服务机制,实现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办理、印章刻制等流程一站办结,新开办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压减到0.5个工作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680户,增长26.8%。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旗县区长”工程,广泛开展“网络招商”,签约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协议总金额156.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4%,引进国内(区外)资金27.82亿元。
【重点领域改革】 精准落实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等援企稳岗惠企政策,为企业延期申报税款1062万元,减免税费2312万元。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深入推进,助力包铝等10户工业企业进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平台,节约成本5.89亿元。协助盛泰争取到自治区先进制造业产业优惠电价,组织汇众、盛泰等企业申报并认定享受95%优惠电价政策,节约用电成本1050余万元,帮助丰川电子、凯普松电子减免电费滞纳金14万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包铝、正北食品、鹿王羊绒等8家企业被包头市军民融合委员会纳入包头市军民融合企业名单。
【创新创业】 加速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自治区级科技企业3家、研发中心2个、星创天地1家、众创空间1家,争取各级科技奖补资金325万元。中氢能源“介孔纳米三氧化二铝”新材料中试中心建成投用。深化双创园区建设,继续做强启迪K栈双创园区,引进内蒙古晴朗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雅泰资讯有限公司、中朵绿筑(包头)置业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提供孵化培训服务。加大商标注册、专利等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力度,全区累计有效注册商标3023件,中国驰名商标7件,有效专利783件。
【城镇建设】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坚持新片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改造同步推进,北梁腾空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富力院士廷、吾悦和府等高品质住宅项目建成95.4万平方米。西五街街区品质提升和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新建北梁一路等9条道路,改造工业路等3条道路,施划停车泊位1.8万个。新增景观节点绿化6.6万平方米,新改建城市公厕16座,供热、雨污管网19.5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累计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项目202个、83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近10万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街长制”长效举措,有效整治私搭乱建、店外经营、乱停乱放,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7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泵站3座,铺设污水管线5.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厕177座、户厕2844户,畜禽粪污、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5%、85%,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获评包头市唯一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
【就业创业】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2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68人,农牧民累计转移就业1.4万人,农牧民工技能培训1158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764人,创业培训1144人。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21条,开展“战疫情、保复工、稳就业”网络招聘、“春风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76场,实施技能培训稳企稳岗行动,普惠性分类技能培训5775人,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资金1105.1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亿元,14个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吸纳入驻企业878户,带动就业5797人,以奖代补资金190万元。自治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业平台,包头人力资本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营,成立包头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入驻优质企业54家,业务范围涵盖6大模块全业务链条,为入驻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推行房租“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年总营收4200万元,从业人数480人,服务企业3280家,帮助5.57万人次就业和流动,荣获2020年度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为盛泰、北辰等重点企业培训职工237人。
【社会保障】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0%、95%,全区建筑领域工伤保险缴纳率达到100%,阶段性“免、减、缓”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3489万元、返还失业保险金670万元。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受理农民工欠薪案件87起,为68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031.08万元,在全市10个旗县区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被评定为A级。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80起,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238万元。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为城乡特困群体3432人次提供医疗救助103.96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750元,发放低保、残疾人等各类兜底保障资金1.2亿元。打造2个“老小福园”综合体,东站街道公园路、一中西路社区成为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样板项目,被确定为自治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现场会参观点。由社会组织承接运行,在全市率先引进青岛青鸟集团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通12349为老服务热线,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家政、就餐、理疗保健、文娱活动、作业辅导等多样化、综合化服务。发放养老机构床位补贴577万元,新建沙尔沁镇邓家营子村互助幸福院,建成草原轻峰、胜利等1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教育】 包一中和景开中学新校区、公园路小学富力校区投入使用,新少年宫开馆运营,包二中体育综合场馆、回民小学等项目有序推进。成立复兴教育集团,“名园带分园”新办公立幼儿园4所,完成8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加强人才引进,制定《东河区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优秀教育人才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名中小学教师。加强校长干部培养,公开选拔5名中学校级干部,选派6名中小学校级干部进行挂职交流。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举办东河区教育教学改革论坛,1500多人次参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确保了“停课不停学”。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电脑派位、单校和多校划片招生相结合的录取办法,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卫生健康】 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投入疫情防控资金4185万元,疾控中心建成PCR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为疾控中心增编扩员,购置负压救护车2台,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扎实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完工。成立以市中心医院、市第八医院、市蒙中医院为核心的城市医疗集团,全面推行分级诊疗,3家医疗集团接收上转患者632人,下转患者2396人。蒙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新创建5家中医名医工作室,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中药房全覆盖。
【文体旅游】 线上线下组织文化惠民活动485场,创作抗击疫情文艺作品280幅,举办全民健身赛事150场次,安装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132件,北梁全民健身中心竣工,建成并免费对群众开放五人制足球场9块,成立东河区乒乓球等5家协会。编制完成《东河区全域文旅策划和规划项目》,启动沙尔沁什大股稻鱼养殖AAA级景区创建工作,按照AAAAA级景区标准对南海湿地进行提档升级,全区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4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河区文体艺术中心、乔家金街特色步行街、复盛公文化餐饮产业综合体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增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项区级非遗项目。
【社会治理】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全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50%。食药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完善冷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布设“云眼卫士”智能监控系统3282路,开发“智慧社区管理系统”。深入开展“解决信访问题年”专项行动,化解各类信访案件357件(次);推动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项目202个、83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近10万人。(王官祥 张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