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 集宁区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集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1956年建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3年撤市设区,2012年9月国家批准恢复设立集宁海关。

    集宁区行政区域面积52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现辖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乡1个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是乌兰察布市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2020年常住人口42.29万,居住着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17个民族。

    2020年,集宁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5.1亿元,增长2.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亿元,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3亿元;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02元、19408元,分别增长1.0%和8.3%。

    【农业】  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及土地制度改革。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温室采摘大棚50座。“一廊双环”农业观光带种植面积达3万亩,马铃薯、冷凉蔬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农作物总播面积11.8万亩,产量为8.57万吨。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4万亩,产量为9843吨;经济作物播种6.4万亩。全面实施城乡“三个一体化”,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户厕2956户,实施“四好农村路”9条、70.3公里,12个行政村绿化工程全部完工,畜禽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畜牧业】  畜禽总存栏数28.2万头只,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14家,各类专业合作社182家,家庭农牧场22家。牲畜存栏8.77万头只,出栏牲畜8.6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754.1万公斤、奶产量936万公斤。

    【水利】  南沙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友谊水库观景广场基本建成。红海子等3个安全供水工程顺利推进。认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新扩建水源地3处、水厂4座,日产水能力提高至8.2万吨。

    【工业】  华为二三期、阿里、苹果投入运营,优刻得、中联立信主体完工,快手智能云乌兰察布首个超百亿数据中心成功落地。京宁二期全面开工,瀚蓝生活垃圾发电正式并网。东阳光、海立生产线增至76条。秋实生物新增生产线32条,蒙根山油脂厂房全部建成。东来顺投产达效,兰格格酸奶品牌打响全国,被评为“中国草原酸奶之都”。年产20万台服务器的清华同方全面投产,年产蓝光光盘800万张的中弘紫晶具备生产条件,着力打造自治区政务云灾备中心,在建服务器规模突破190万台,“南贵北乌·草原云谷”地位全面夯实。

    【城镇建设】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修编完成中心城区4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2个中心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新续建康宁北路等道路23条,铺设各类管网90公里。东阳光等15个输变电工程正在实施,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1条,477台公交车一次性实现新能源替换。与山东世基合作,全力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新增各类垃圾处理设备1051台,机械化保洁率由80%提高至95%。与北京爱分类合作,全面开启生活垃圾分类。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城镇化率由93.7%提高至96.3%,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增加到78平方公里。新续改建道路152条,道路总长度444公里;铺设各类管网308.5公里,管网里程突破1414公里;城市天然气中压管线与陕京四线成功对接,天然气入户率提高至39%;城市集中供热实现智慧化运行,供热能力达3900万平方米;新扩建水源地3处、水厂4座,日产水能力提高至8.2万吨。

    【环境保护】  城市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免费发放清洁型煤6000吨,整治散乱污企业61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黄旗海自然保护区规划得到优化调整,水源地实现封闭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土壤污染“四控”行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治理。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日益优美。

    【交通】  乌兰察布机场建成通航,京呼高铁全线通车,集大高铁加快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欧班列开通国际线路9条,累计开行376列,占自治区总开行量的43.3%。

    【旅游业】  大河湾国际滑雪场全面升级,举办首届金色花海文化旅游节、网红机车音乐节,吸引游客近20万人。与北京日光域合作,全力打造以日光草原·民宿聚落为主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203万人次,实现消费收入10.9亿元,创历史新高。

    【服务业】  全年进出口额完成8.7亿美元,年均增长59.3%。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呼包鄂、乌大张区域合作,累计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0个,到位资金达222.7亿元。

    七苏木物流基地二期全面投运,B保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北方陆港海关监管区、跨境快递平台即将投运。察哈尔银座、日盛晋蒙、中汽联全面复工,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开业。乌兰察布会展中心全面落成,举办承办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中国创新创业博览会等一批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与内蒙古艺术剧院合作,引进蒙古马颂大型演艺项目,全力打造以“蒙古马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百旺、红海子、白海子三大康养片区规划完成。

    【金融】  2020年,全区城镇职工参保缴费人数达到32496人,累计总收入10.5亿元;养老待遇领取人数40709人,养老待遇发放金额10.8亿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811人,累计总收入4612万元,已发放养老待遇2251万元。

    2020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已参保单位152家,完成结算147家单位,在职7434人正常按月缴费,缴费金额25931万元,退休4038人由基金发放养老金支出30943万元。

    工伤保险参保483家,核定人数48089人,工伤保险待遇支出898.82万元。

    【科技】  截至2020年,集宁区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内蒙古民丰薯业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研究中心、内蒙古三信实业新能源材料工程化研究开发中心、兰格格“草原酸奶”研究开发中心、智诚物联网嵌入式设备及大数据应用研究开发中心、仁泽药业中成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众创空间5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乌兰察布市创客空间、乌兰察布市爱创空间;自治区级众创空间3家:蒙皮众创空间、百度创客空间、集宁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中小型企业11家。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教育】  全面实施教育振兴战略,引进四川天立、北师外国语等知名学校,加大与呼和浩特市二中合作办学力度,依托名校办名校、名师带名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江东郡等5所幼儿园建成投用,章盖营、恒大实验小学主体完工,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一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

    【文化】  2020年,集宁区乌兰牧骑助力全市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申报为自治区优秀乌兰牧骑。深入四子王旗牧区开展乌兰牧骑+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入村入户活动。文化下乡惠民演出115场,观看群众超过3万人次;举办各类全民阅读服务活动20多场,受益读者达3300多人次。完成10个综合文化站,103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与22个草原书屋的文化基层服务点和图书馆借阅点建设,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全覆盖。同时,采购55000余册图书和6套全民健身器材全部免费配送到各乡镇、村(社区)。

    【卫生】  全力推动市第三医院与北京常青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大同第一医院“医联体”开展实质性合作,实行国内知名专家定期坐诊制度,医院月门诊量达1.3万人次、年住院患者达8600人次。

    【社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589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8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33人次,88名下岗失业退役士兵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0%以内。面向疫情防控志愿者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和农村网格员160名。养老金、失业金持续提高。城乡低保一体化运行,最高标准提高至每人662元/月,同比增长5.3%。

    【人民生活】  推进心尚家园等8个、8570套安置小区建设。全面完成80个、110.6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年分配公租房1100套,发放租赁补贴98万元,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1.1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有效解决。实施棚户区改造,近4.8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被评为“全国棚改激励支持城市”。实施100个、152.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8万户、4.5万人。解决2900户“回迁难”、7716户“入住难”、5万户“办证难”等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群众多年的安居梦稳步实现。引进绿地、富力、万达、恒大等品牌地产,进一步满足市民高品质住房需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全覆盖,高考成绩稳步攀升,2名学予以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实现了11年来乌兰察布地区裸分考取清华、北大的“零突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800户、14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制定出台《集宁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集宁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健康、教育、产业扶贫等帮扶措施。党中央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等反馈问题全部整改。严格落实“四不摘”,实施村集体项目58个,救治救助患病人口4376人次,资助学生58人,安置就业80人,发放小额信贷201万元。建立防贫保机制,从源头阻止返贫及新生贫困现象发生。(邢海鑫)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集宁区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集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1956年建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3年撤市设区,2012年9月国家批准恢复设立集宁海关。

    集宁区行政区域面积52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现辖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乡1个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是乌兰察布市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2020年常住人口42.29万,居住着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17个民族。

    2020年,集宁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5.1亿元,增长2.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亿元,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3亿元;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02元、19408元,分别增长1.0%和8.3%。

    【农业】  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及土地制度改革。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温室采摘大棚50座。“一廊双环”农业观光带种植面积达3万亩,马铃薯、冷凉蔬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农作物总播面积11.8万亩,产量为8.57万吨。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4万亩,产量为9843吨;经济作物播种6.4万亩。全面实施城乡“三个一体化”,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户厕2956户,实施“四好农村路”9条、70.3公里,12个行政村绿化工程全部完工,畜禽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畜牧业】  畜禽总存栏数28.2万头只,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14家,各类专业合作社182家,家庭农牧场22家。牲畜存栏8.77万头只,出栏牲畜8.6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754.1万公斤、奶产量936万公斤。

    【水利】  南沙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友谊水库观景广场基本建成。红海子等3个安全供水工程顺利推进。认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新扩建水源地3处、水厂4座,日产水能力提高至8.2万吨。

    【工业】  华为二三期、阿里、苹果投入运营,优刻得、中联立信主体完工,快手智能云乌兰察布首个超百亿数据中心成功落地。京宁二期全面开工,瀚蓝生活垃圾发电正式并网。东阳光、海立生产线增至76条。秋实生物新增生产线32条,蒙根山油脂厂房全部建成。东来顺投产达效,兰格格酸奶品牌打响全国,被评为“中国草原酸奶之都”。年产20万台服务器的清华同方全面投产,年产蓝光光盘800万张的中弘紫晶具备生产条件,着力打造自治区政务云灾备中心,在建服务器规模突破190万台,“南贵北乌·草原云谷”地位全面夯实。

    【城镇建设】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修编完成中心城区4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2个中心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新续建康宁北路等道路23条,铺设各类管网90公里。东阳光等15个输变电工程正在实施,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1条,477台公交车一次性实现新能源替换。与山东世基合作,全力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新增各类垃圾处理设备1051台,机械化保洁率由80%提高至95%。与北京爱分类合作,全面开启生活垃圾分类。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城镇化率由93.7%提高至96.3%,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增加到78平方公里。新续改建道路152条,道路总长度444公里;铺设各类管网308.5公里,管网里程突破1414公里;城市天然气中压管线与陕京四线成功对接,天然气入户率提高至39%;城市集中供热实现智慧化运行,供热能力达3900万平方米;新扩建水源地3处、水厂4座,日产水能力提高至8.2万吨。

    【环境保护】  城市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免费发放清洁型煤6000吨,整治散乱污企业61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黄旗海自然保护区规划得到优化调整,水源地实现封闭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土壤污染“四控”行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治理。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日益优美。

    【交通】  乌兰察布机场建成通航,京呼高铁全线通车,集大高铁加快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欧班列开通国际线路9条,累计开行376列,占自治区总开行量的43.3%。

    【旅游业】  大河湾国际滑雪场全面升级,举办首届金色花海文化旅游节、网红机车音乐节,吸引游客近20万人。与北京日光域合作,全力打造以日光草原·民宿聚落为主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203万人次,实现消费收入10.9亿元,创历史新高。

    【服务业】  全年进出口额完成8.7亿美元,年均增长59.3%。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呼包鄂、乌大张区域合作,累计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0个,到位资金达222.7亿元。

    七苏木物流基地二期全面投运,B保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北方陆港海关监管区、跨境快递平台即将投运。察哈尔银座、日盛晋蒙、中汽联全面复工,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开业。乌兰察布会展中心全面落成,举办承办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中国创新创业博览会等一批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与内蒙古艺术剧院合作,引进蒙古马颂大型演艺项目,全力打造以“蒙古马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百旺、红海子、白海子三大康养片区规划完成。

    【金融】  2020年,全区城镇职工参保缴费人数达到32496人,累计总收入10.5亿元;养老待遇领取人数40709人,养老待遇发放金额10.8亿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811人,累计总收入4612万元,已发放养老待遇2251万元。

    2020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已参保单位152家,完成结算147家单位,在职7434人正常按月缴费,缴费金额25931万元,退休4038人由基金发放养老金支出30943万元。

    工伤保险参保483家,核定人数48089人,工伤保险待遇支出898.82万元。

    【科技】  截至2020年,集宁区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内蒙古民丰薯业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研究中心、内蒙古三信实业新能源材料工程化研究开发中心、兰格格“草原酸奶”研究开发中心、智诚物联网嵌入式设备及大数据应用研究开发中心、仁泽药业中成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众创空间5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乌兰察布市创客空间、乌兰察布市爱创空间;自治区级众创空间3家:蒙皮众创空间、百度创客空间、集宁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中小型企业11家。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教育】  全面实施教育振兴战略,引进四川天立、北师外国语等知名学校,加大与呼和浩特市二中合作办学力度,依托名校办名校、名师带名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江东郡等5所幼儿园建成投用,章盖营、恒大实验小学主体完工,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一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

    【文化】  2020年,集宁区乌兰牧骑助力全市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申报为自治区优秀乌兰牧骑。深入四子王旗牧区开展乌兰牧骑+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入村入户活动。文化下乡惠民演出115场,观看群众超过3万人次;举办各类全民阅读服务活动20多场,受益读者达3300多人次。完成10个综合文化站,103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与22个草原书屋的文化基层服务点和图书馆借阅点建设,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全覆盖。同时,采购55000余册图书和6套全民健身器材全部免费配送到各乡镇、村(社区)。

    【卫生】  全力推动市第三医院与北京常青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大同第一医院“医联体”开展实质性合作,实行国内知名专家定期坐诊制度,医院月门诊量达1.3万人次、年住院患者达8600人次。

    【社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589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8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33人次,88名下岗失业退役士兵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0%以内。面向疫情防控志愿者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和农村网格员160名。养老金、失业金持续提高。城乡低保一体化运行,最高标准提高至每人662元/月,同比增长5.3%。

    【人民生活】  推进心尚家园等8个、8570套安置小区建设。全面完成80个、110.6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年分配公租房1100套,发放租赁补贴98万元,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1.1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有效解决。实施棚户区改造,近4.8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被评为“全国棚改激励支持城市”。实施100个、152.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8万户、4.5万人。解决2900户“回迁难”、7716户“入住难”、5万户“办证难”等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群众多年的安居梦稳步实现。引进绿地、富力、万达、恒大等品牌地产,进一步满足市民高品质住房需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全覆盖,高考成绩稳步攀升,2名学予以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实现了11年来乌兰察布地区裸分考取清华、北大的“零突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800户、14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制定出台《集宁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集宁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健康、教育、产业扶贫等帮扶措施。党中央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等反馈问题全部整改。严格落实“四不摘”,实施村集体项目58个,救治救助患病人口4376人次,资助学生58人,安置就业80人,发放小额信贷201万元。建立防贫保机制,从源头阻止返贫及新生贫困现象发生。(邢海鑫)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