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 卓资县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40°38′~41°16′,东经110°51′~112°56′,总辖地面积3119平方公里,东西长92.6公里,南北宽67.7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73千米,东距市府乌兰察布市集宁区52千米,东南距首都北京430千米。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东南麓,山地占35%,平原占11.6%,丘陵占53.4%。县境最高海拔2206米,最低海拔1235米,平均海拔1750米。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96亿元,同比增长9.3%。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9.59亿元、29.03亿元和16.34亿元,产业结构比例发展优化为17.4∶52.8∶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8亿元,同比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3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54亿元,同比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6亿元,同比下降6.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2328元和13075元,同比增长0.1%和8%。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全县2020年末常住人口为85648人。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47590人,城镇人口38058人;男性人口45616人,女性人口40032人,男女性别比为113.95%;汉族人口82981人,少数民族人口2667人。

    【农业】  全面实施稳粮兴农战略,建设高效节水农田2.6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1.23亿斤。充分利用卓资县特殊的气候资源,大力发展以西兰花、甘蓝为主的冷凉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建成75亩的联栋育苗温室和西兰花加工批发基地,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批发交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引进合作六必居老字号,建设西兰花根茎酱菜生产线,有力提升了西兰花产品附加值。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马铃薯、油料、燕麦、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59万亩。

    【畜牧业】  2020年,蛋鸡养殖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猪产能呈恢复性态势,蛋鸡、肉牛、肉羊和生猪存栏分别达到200万只、9.4万头、25万只和4.5万口。依托“卓资熏鸡”品牌,大力发展金鸡产业,德青源金鸡项目建成投产,蛋鸡饲养规模扩大到200万只;规划建设熏卤食品产业园区,着力整合熏鸡产业资源,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制定完成《卓资熏鸡》产业标准,走出了传统地方风味特色无行业生产标准的困境,有力推动了“卓资熏鸡”向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生产迈进。建成金城洼正大生猪养殖场,改扩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处、肉羊养殖场2处,家畜存栏量55万多头。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43家。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

    【林业】  继续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8万平方米。新一轮退耕工程1.64万亩、特色经济林建设2120亩,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85万亩并及时跟进后续抚育管护。严格落实禁牧舍饲、森林草原防火制度,不断巩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资应有贡献。

    【水利】  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河流划界任务;实施小流域治理面积6千米,发展农田灌溉面积825亩;严守水资源保护“红线”,各级河长巡河610人次。严控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机电井数量,中水回用率达到80%,积极配合推进集宁区供水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大黑河旗下营水文站国控断面生态蓄水调节工程进入党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做到了节水、蓄水、补水一体推进。

    【工业】  2020年工业经济稳定提质。坚持以落实“六稳”“六保”各项政策为抓手,全力助企纾困,推动复工稳产,工业支柱产业加快恢复提升。13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30.2%。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项,储备招商引资项目24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达到40%。不断培育壮大化工、火电、有色金属、锂电池等工业主导产业,伊东东兴化工各生产线全部恢复运行,实现达产达效;和益发电2×35兆瓦发电项目搁置多年后,重新开工建设;中西钼矿有色金属产业完成技改重组全面投产,建设完成年采选矿石量500万吨技改工程,生产规模大幅提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兴丰新能源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期项目有序推进,紫宸科技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项目开始试生产,卓越高新年产10万吨石墨增碳剂项目全部投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旅游服务】  2020年,各旅游景点累计接待游客6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76万元。启动实施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以“大旅游”思路谋划推进工作,投资2.5亿元实施旅游项目11个,规划开发隆胜湖水利风景区,即将建成明星沟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新建、续建乡村旅游项目5个,依托贺龙指挥部旧址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土城子、六苏木、刘广窑民宿实现“破题”。持续完善林胡古塞、九龙湾、红石崖等景区景点配套服务设施,完成相关旅游公路建设和升级改造,新增旅游厕所20座,升级网络信号,规范标识标牌,提升景区建设管理水平和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林胡古塞获评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三道营古城遗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保护点段。举办马赛文化艺术节,借助文化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宣传推介,“卓资熏鸡香、四季好风光”地域品牌影响日盛。

    【城乡建设】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重点围绕老旧城区改造和中心城区建设。卓镇5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0栋388户;更换维修改造各类路灯730盏、更换电缆1200米;新建水冲厕所6座,持续抓好棚户区改造收尾和安置入住工作;清理污水管网3公里;维修路面和人行道共计2724平方米。持续推进富卓家园、龙山家苑棚户区建设,回迁安置往年遗留征收房屋1260户。成立卓之美环卫保洁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卫质量。

    农村环境不断优化。清理各类建筑、生活垃圾1254吨,建设环保生态户厕5324个,普及率32%;完成危房改造408户;改造建设扶贫公路96.78公里;实施小流域治理面积6千米,发展农田灌溉面积825亩;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30%~50%,畜禽粪污等养殖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环境保护】  全面完成党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草原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入推进“三大执法年”综合整治行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46%,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3微克/立方米以内,大黑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卓资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的良好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力推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全年环保节能支出5494万元。完成大黑河“四乱”问题及东壕赖采砂遗留问题集中清理整治,查处河道违规违法采砂9起,全面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八一滩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不断加大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综合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5家,淘汰小锅炉5台,华伊卓资热电有限公司4台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完成卓旗两镇固废渣场建设。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完成四号地煤矿和无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拟定总面积915.76平方公里,初步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交通电信】  境内拥有京包铁路双复线、呼张高铁,87公里;高速公路142.355公里、国道223.415公里、省道145.410公里、县道195.906公里。2020年,完成S104线水磨至红石崖寺旅游公路建设,完成旗下营那只亥至红召庙沟子33公里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及招标工作,全力推进S101呼和浩特—西壕堑单向变双向、红召游客服务中心工程前期工作,改造乡村旅游公路21公里。全年共新建、改造乡村公路96.78公里

    【电子商务】  城乡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公益扶贫及快手、抖音等直播电商活动,实现电商销售额5.88亿元,同比增长68%。

    【金融】  各类行社存、贷款分别完成70.45亿元和33.38亿元,较年初增长6.1%和3.5%。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累计减税降费2150万元。着力保障企业原料、产品进出畅通,与金融机构一道为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正确处理举债与发展、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通过资产抵顶、土地出让等手段,化解隐性债务2.3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化解任务,激发民间投资信心,守住了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利用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统和全口径监测平台做好债务监控工作,确保全县债务率不超警戒线。

    【教育体育】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统编教材使用工作顺利推进。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再振卓资教育雄风”为目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冬季作业难度大的困难,全力推进教育园区建设,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内部装修加快进行;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借助朝阳区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创办“卓资县北京朝阳学校”,大力引进优秀师资和先进教学理念,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功举办了卓资县“潮涌黑河•福绕九曲”全民健身体验赛、“县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文体活动。

    【文化】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馆、图书馆分别建立分馆制,成立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12个;数字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博看有声”“读联体阅读”正式开通;为94个草原书屋补充更新图书7800余册;新装“户户通”200多套;放映公益电影1700余场,开展惠民演出80余次。广泛组织群众参加各类活动,获全市农牧民文艺汇演一等奖、广场舞比赛二等奖;不断加大文艺创作力度,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戏曲《鸡缘巧合》获自治区银奖。乌兰牧骑创作的扶贫题材东路二人台《路畔夫妻》获全市第八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组织了全县第十三届广场群众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2020年复工复产物资文化交流会,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  新增卓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统筹推进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城乡居民跨省异地就医转诊备案工作,开展振兴蒙医中医行动,开通医保定点报销网络,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

    【疫情防控】  面对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闻令而动、向疫而行,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县级领导牵头、各单位包联、辖区网格长、片警、医务人员“五合一”包联制度,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筑牢交通、网格、医疗疾控“三道防线”,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在防控一线。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建立调度会商机制,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取得了“零病例”“零输入”的良好成效。

    加强县医院、中蒙医院“三区两通道”和“供氧、通风、供暖、污水处理”等设施改造,配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核酸工作站等医疗设施设备,持续加强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的风险排查和管控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和专题培训,12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设置发热诊室和留观室。全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3718万元,用于医疗设备、物资储备、应急保障等方面,全力做好人员、设备、设施、物资能力等方面应对准备。疫情防控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展现出超强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旗始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党员主动缴纳防疫党费73.87万元,带动各界人士和企业捐赠资金186.13万元、物资44.74万元。20万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社会保障】  坚持就业优先,加强面向市场的就业培训,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符合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提供信贷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1人,农民转移就业35012人,发放创业贷款900万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严格落实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安置大学生退役士兵7名、转业士官4名、大学生士兵10名,再次获评“自治区双拥模范县”。

    【脱贫攻坚】  始终保持脱贫攻坚定力,靶向发力,精准施策,229户416名剩余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832个国贫县一道顺利摘帽。持续加大扶贫产业发展力度,投资1.9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8个,德青源金鸡项目实现租金收益795万元,村级光伏电站实现收益3000多万元,冷凉蔬菜加工基地带动300余名群众增收。继续实施“菜单式”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开展庭院经济扶持项目,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69万元,带动辐射群众增收效应不断增强。突出就业带动,依托三大扶贫项目,建立“资产收益+励志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岗位”“产业项目+就业岗位”扶持模式,安置就业1600多人。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举办电商扶贫直播购物节2届,帮助贫困户孵化开设网店1024个,积极组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举办和参加电商直播活动,实现在线交易额5.88亿元。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收尾和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工作,规划实施五福道路拓宽工程,统一修缮幸福院52个,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社区、扶贫车间功能,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获“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荣誉称号。

    不断深化社会扶贫协作,北京市投入资金4777万元,共建产业园区1个,援建扶贫车间2处,带动贫困人口3386人;中海油投入资金1000万元,购买和帮助销售卓资农特产品1073万元,签约卓资籍高校毕业生44名、劳动人员41名,救助贫困家庭36户,捐赠急救车2辆;区直、市直单位倾力帮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助力,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高质量实现了脱贫摘帽。

    【改革】  全年实施改革任务240项,完成124项,持续推进88项。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下放行政权力事项65项,涉及审批的39个部门全部进驻大厅开展服务。5253项县本级和65项乡镇级行政权力事项全部梳理公布,实现动态化管理。推行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全年办理电子营业执照437个。高效办结便民服务事项9.39万件。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登记30266宗,完成率97.18%。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0个,涉及投资3.2亿元。

    不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完成8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持续开展健康卓资行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蒙医院启动运营。城乡医保统筹能力持续提升,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互联互通。(刘新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卓资县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40°38′~41°16′,东经110°51′~112°56′,总辖地面积3119平方公里,东西长92.6公里,南北宽67.7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73千米,东距市府乌兰察布市集宁区52千米,东南距首都北京430千米。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东南麓,山地占35%,平原占11.6%,丘陵占53.4%。县境最高海拔2206米,最低海拔1235米,平均海拔1750米。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96亿元,同比增长9.3%。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9.59亿元、29.03亿元和16.34亿元,产业结构比例发展优化为17.4∶52.8∶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8亿元,同比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3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54亿元,同比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6亿元,同比下降6.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2328元和13075元,同比增长0.1%和8%。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全县2020年末常住人口为85648人。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47590人,城镇人口38058人;男性人口45616人,女性人口40032人,男女性别比为113.95%;汉族人口82981人,少数民族人口2667人。

    【农业】  全面实施稳粮兴农战略,建设高效节水农田2.6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1.23亿斤。充分利用卓资县特殊的气候资源,大力发展以西兰花、甘蓝为主的冷凉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建成75亩的联栋育苗温室和西兰花加工批发基地,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批发交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引进合作六必居老字号,建设西兰花根茎酱菜生产线,有力提升了西兰花产品附加值。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马铃薯、油料、燕麦、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59万亩。

    【畜牧业】  2020年,蛋鸡养殖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猪产能呈恢复性态势,蛋鸡、肉牛、肉羊和生猪存栏分别达到200万只、9.4万头、25万只和4.5万口。依托“卓资熏鸡”品牌,大力发展金鸡产业,德青源金鸡项目建成投产,蛋鸡饲养规模扩大到200万只;规划建设熏卤食品产业园区,着力整合熏鸡产业资源,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制定完成《卓资熏鸡》产业标准,走出了传统地方风味特色无行业生产标准的困境,有力推动了“卓资熏鸡”向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生产迈进。建成金城洼正大生猪养殖场,改扩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处、肉羊养殖场2处,家畜存栏量55万多头。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43家。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

    【林业】  继续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8万平方米。新一轮退耕工程1.64万亩、特色经济林建设2120亩,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85万亩并及时跟进后续抚育管护。严格落实禁牧舍饲、森林草原防火制度,不断巩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资应有贡献。

    【水利】  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河流划界任务;实施小流域治理面积6千米,发展农田灌溉面积825亩;严守水资源保护“红线”,各级河长巡河610人次。严控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机电井数量,中水回用率达到80%,积极配合推进集宁区供水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大黑河旗下营水文站国控断面生态蓄水调节工程进入党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做到了节水、蓄水、补水一体推进。

    【工业】  2020年工业经济稳定提质。坚持以落实“六稳”“六保”各项政策为抓手,全力助企纾困,推动复工稳产,工业支柱产业加快恢复提升。13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30.2%。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项,储备招商引资项目24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达到40%。不断培育壮大化工、火电、有色金属、锂电池等工业主导产业,伊东东兴化工各生产线全部恢复运行,实现达产达效;和益发电2×35兆瓦发电项目搁置多年后,重新开工建设;中西钼矿有色金属产业完成技改重组全面投产,建设完成年采选矿石量500万吨技改工程,生产规模大幅提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兴丰新能源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期项目有序推进,紫宸科技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项目开始试生产,卓越高新年产10万吨石墨增碳剂项目全部投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旅游服务】  2020年,各旅游景点累计接待游客6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76万元。启动实施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以“大旅游”思路谋划推进工作,投资2.5亿元实施旅游项目11个,规划开发隆胜湖水利风景区,即将建成明星沟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新建、续建乡村旅游项目5个,依托贺龙指挥部旧址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土城子、六苏木、刘广窑民宿实现“破题”。持续完善林胡古塞、九龙湾、红石崖等景区景点配套服务设施,完成相关旅游公路建设和升级改造,新增旅游厕所20座,升级网络信号,规范标识标牌,提升景区建设管理水平和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林胡古塞获评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三道营古城遗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保护点段。举办马赛文化艺术节,借助文化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宣传推介,“卓资熏鸡香、四季好风光”地域品牌影响日盛。

    【城乡建设】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重点围绕老旧城区改造和中心城区建设。卓镇5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0栋388户;更换维修改造各类路灯730盏、更换电缆1200米;新建水冲厕所6座,持续抓好棚户区改造收尾和安置入住工作;清理污水管网3公里;维修路面和人行道共计2724平方米。持续推进富卓家园、龙山家苑棚户区建设,回迁安置往年遗留征收房屋1260户。成立卓之美环卫保洁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卫质量。

    农村环境不断优化。清理各类建筑、生活垃圾1254吨,建设环保生态户厕5324个,普及率32%;完成危房改造408户;改造建设扶贫公路96.78公里;实施小流域治理面积6千米,发展农田灌溉面积825亩;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30%~50%,畜禽粪污等养殖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环境保护】  全面完成党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草原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入推进“三大执法年”综合整治行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46%,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3微克/立方米以内,大黑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卓资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的良好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力推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全年环保节能支出5494万元。完成大黑河“四乱”问题及东壕赖采砂遗留问题集中清理整治,查处河道违规违法采砂9起,全面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八一滩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不断加大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综合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5家,淘汰小锅炉5台,华伊卓资热电有限公司4台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完成卓旗两镇固废渣场建设。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完成四号地煤矿和无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拟定总面积915.76平方公里,初步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交通电信】  境内拥有京包铁路双复线、呼张高铁,87公里;高速公路142.355公里、国道223.415公里、省道145.410公里、县道195.906公里。2020年,完成S104线水磨至红石崖寺旅游公路建设,完成旗下营那只亥至红召庙沟子33公里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及招标工作,全力推进S101呼和浩特—西壕堑单向变双向、红召游客服务中心工程前期工作,改造乡村旅游公路21公里。全年共新建、改造乡村公路96.78公里

    【电子商务】  城乡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公益扶贫及快手、抖音等直播电商活动,实现电商销售额5.88亿元,同比增长68%。

    【金融】  各类行社存、贷款分别完成70.45亿元和33.38亿元,较年初增长6.1%和3.5%。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累计减税降费2150万元。着力保障企业原料、产品进出畅通,与金融机构一道为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正确处理举债与发展、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通过资产抵顶、土地出让等手段,化解隐性债务2.3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化解任务,激发民间投资信心,守住了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利用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统和全口径监测平台做好债务监控工作,确保全县债务率不超警戒线。

    【教育体育】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统编教材使用工作顺利推进。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再振卓资教育雄风”为目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冬季作业难度大的困难,全力推进教育园区建设,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内部装修加快进行;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借助朝阳区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创办“卓资县北京朝阳学校”,大力引进优秀师资和先进教学理念,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功举办了卓资县“潮涌黑河•福绕九曲”全民健身体验赛、“县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文体活动。

    【文化】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馆、图书馆分别建立分馆制,成立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12个;数字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博看有声”“读联体阅读”正式开通;为94个草原书屋补充更新图书7800余册;新装“户户通”200多套;放映公益电影1700余场,开展惠民演出80余次。广泛组织群众参加各类活动,获全市农牧民文艺汇演一等奖、广场舞比赛二等奖;不断加大文艺创作力度,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戏曲《鸡缘巧合》获自治区银奖。乌兰牧骑创作的扶贫题材东路二人台《路畔夫妻》获全市第八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组织了全县第十三届广场群众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2020年复工复产物资文化交流会,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  新增卓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统筹推进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城乡居民跨省异地就医转诊备案工作,开展振兴蒙医中医行动,开通医保定点报销网络,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

    【疫情防控】  面对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闻令而动、向疫而行,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县级领导牵头、各单位包联、辖区网格长、片警、医务人员“五合一”包联制度,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筑牢交通、网格、医疗疾控“三道防线”,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在防控一线。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建立调度会商机制,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取得了“零病例”“零输入”的良好成效。

    加强县医院、中蒙医院“三区两通道”和“供氧、通风、供暖、污水处理”等设施改造,配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核酸工作站等医疗设施设备,持续加强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的风险排查和管控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和专题培训,12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设置发热诊室和留观室。全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3718万元,用于医疗设备、物资储备、应急保障等方面,全力做好人员、设备、设施、物资能力等方面应对准备。疫情防控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展现出超强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旗始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党员主动缴纳防疫党费73.87万元,带动各界人士和企业捐赠资金186.13万元、物资44.74万元。20万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社会保障】  坚持就业优先,加强面向市场的就业培训,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符合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提供信贷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1人,农民转移就业35012人,发放创业贷款900万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严格落实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安置大学生退役士兵7名、转业士官4名、大学生士兵10名,再次获评“自治区双拥模范县”。

    【脱贫攻坚】  始终保持脱贫攻坚定力,靶向发力,精准施策,229户416名剩余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832个国贫县一道顺利摘帽。持续加大扶贫产业发展力度,投资1.9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8个,德青源金鸡项目实现租金收益795万元,村级光伏电站实现收益3000多万元,冷凉蔬菜加工基地带动300余名群众增收。继续实施“菜单式”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开展庭院经济扶持项目,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69万元,带动辐射群众增收效应不断增强。突出就业带动,依托三大扶贫项目,建立“资产收益+励志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岗位”“产业项目+就业岗位”扶持模式,安置就业1600多人。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举办电商扶贫直播购物节2届,帮助贫困户孵化开设网店1024个,积极组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举办和参加电商直播活动,实现在线交易额5.88亿元。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收尾和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工作,规划实施五福道路拓宽工程,统一修缮幸福院52个,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社区、扶贫车间功能,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获“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荣誉称号。

    不断深化社会扶贫协作,北京市投入资金4777万元,共建产业园区1个,援建扶贫车间2处,带动贫困人口3386人;中海油投入资金1000万元,购买和帮助销售卓资农特产品1073万元,签约卓资籍高校毕业生44名、劳动人员41名,救助贫困家庭36户,捐赠急救车2辆;区直、市直单位倾力帮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助力,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高质量实现了脱贫摘帽。

    【改革】  全年实施改革任务240项,完成124项,持续推进88项。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下放行政权力事项65项,涉及审批的39个部门全部进驻大厅开展服务。5253项县本级和65项乡镇级行政权力事项全部梳理公布,实现动态化管理。推行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全年办理电子营业执照437个。高效办结便民服务事项9.39万件。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登记30266宗,完成率97.18%。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0个,涉及投资3.2亿元。

    不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完成8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持续开展健康卓资行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蒙医院启动运营。城乡医保统筹能力持续提升,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互联互通。(刘新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