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概况】 2020年末,包头稀土研究院(以下简称“稀土院”),在组织机构方面,下设3个管理部门:综合部、科研管理部、计划财务部;4个科研部门:金属材料研究所、湿法冶金研究所、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所;3个中心:理化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后勤保障中心;1个基地:中试基地。
截至2020年底,稀土院拥有在岗员工36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人。2020年,引进“双一流”院校毕业硕士研究生9人。推荐6名员工攻读博士研究生。评选青年创新创效创优奖29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团队1个,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2人,中国稀土学会“杰出工程师”1人,包头市“鹿城英才”1人,包头市重点人才项目1项,包头市青年人才项目2项。全院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3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4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劳动模范3人、包头市劳动模范3人、包钢集团劳动模范各个8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一、二层次人选1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6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3个,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6人,包头市“鹿城英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人才125人,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4个。拥有包钢首席技术专家2人,包钢技术专家3人。
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稀土院形成以“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方稀土生产力促进中心”“稀土功能材料国际科合作基地”“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平台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2020年,稀土院顺利通过三标体系外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检查资质复审。
【科技开发】 2020年,获批科技开发项目79项,同比增长32%。新增国家级项目5项,自治区级项目23项。“稀土基固废资源属性、精准开采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磁制冷材料性能与制冷能力优化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宽压范围输出氢储存和供给系统”项目获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高端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获自治区重大专项支持,“微纳稀土光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项目获科技兴蒙计划支持。授权专利51项(包括国际专利4项),同比增长82%。制(修)订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21项,发布标准10项(包括国际标准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包括稀土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光学望远镜磁致伸缩促动器的研制”摘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金奖;《科技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创新》获中国劳动学会冶金分会论文一等奖。
【产研结合】 强化产研结合,科研服务效能逐步显现。针对冶炼分离过程产生的氟硅混酸,开展氟硅资源高值化应用技术研究,氟化稀土增值4000~5000元/吨,在科日公司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建成“1000吨氟化稀土中试示范线”。针对现行工艺“三废”问题,设计混合稀土精矿硫酸浆化分解工艺,在甘肃稀土公司完成中试研究,实现氟碳铈矿优先分解,吨氧化物硫酸消耗降低40%。新型氧化物焙烧装备项目,完成300吨碳酸镧连续化分解工业试验,产品物理指标均一,能耗降低15%~20%。根据包钢(集团)公司对稀土镀锌板抗蚀性能的需求,定制化开发稀土锌合金产品及其制备关键技术,提供1.2吨稀土锌合金进行工业生产试验,生产稀土镀锌板近5000吨。开展稀土边界品位岩芯样品检测与岩矿鉴定,完成东矿稀土矿体和铁矿体的建模工作。为开展异构烷烃在稀土萃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损耗可降低10%,具有耐老化、耐低温的特性。
【高值利用】 聚焦高值利用,多措并举实现价值提升。聚焦高附加值稀土材料的研发应用,进行产业链延伸和转化增值的创新探索。稀土永磁材料方面,研发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综合磁性能达到81,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烧结钕铁硼多极辐射磁环最大磁能积达到45.3MGOe,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产业化制备技术,批量制备3000只,满足下游客户在高端伺服电机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展新型环保喷涂技术在钕铁硼永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中试试验,磁性能损失小于2%。稀土轻质合金方面,成功研发了散热稀土镁合金材料,为华为公司提供2.4吨样品应用于5G通信基站,产品性能满足客户使用需求。稀土铁合金方面,获评“自治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为包钢薄板厂、技术中心、钢管公司等单位提供各类稀土铁合金11吨,助力稀土钢生产150万吨,该项产业化成果在包钢(集团)公司内部成功实现成果转化。高纯金属及靶材方面,围绕高端显示材料的重大需求,突破了产品杂质精准控制技术,积极拓展产品类型,靶材种类达到13种,高纯金属镱靶材年产量突破8.3吨,销售产品1.9万余件,销售收入超过900万元。稀土储氢材料方面,开展镧钇镍合金300公斤批次工业试验,产品性能达到370毫安时/克,超出行业同类产品9%。稀土催化材料方面,SCR催化剂产品通过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台架测试,并经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应用验证,性能达到国六标准要求。
【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新型白光LED护眼灯修饰粉知识产权评估90万元,依托该技术,与厦门捷能通、包头嘉诚伟业公司组建内蒙古捷能通公司,占股30%。稀土纳米断热材料知识产权评估800万元,与成都易涂捷威公司合作进形成果转化,合作方案经上级审批通过后,拟成立新公司,占股30%。PVC稀土热稳定剂知识产权评估1275万元,占股25%,拟成立瑞能公司进行产业转化,股权激励方案等待上级审批。
【检测服务】 通过CNAS复评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0万元,同比增加30%。积极拓展检测业务范围,在原有稀土原材料及功能材料分析检测领域的基础上,开拓固定源有害气体检测、水溶肥料农业标准CMA认可等业务。探索材料检测,进行永磁电机用钕铁硼磁性材料服役性能的模拟探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白云鄂博稀土资源清洁高值平衡应用。建成5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公共检测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和竞争前技术研究,在白云鄂博矿床成因及资源分布、新型稀土合金材料及应用、先进磁性材料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颁布完善29项管理办法,形成兼具实用且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组织召开“第四届白云鄂博资源战略研讨会”“稀土储氢材料在氢能领域中应用及标准化研讨会”等10余个品牌学术会议,有效提升行业影响力。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设置开放课题11项、联合研究课题3项、自主研究课题39项,投入经费1543万元。
【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 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完善协同共享机制建设,纳入79家优势产学研用和测试评价理事单位,成立平台首届理事会。强化测试评价装备能力建设,斥资7154万元购入66台套大型测试评价仪器设备,其中40台(套)投入使用并对外服务。加速测试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6类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实现稀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开发,设立专项研究课题12项。面向稀土产业集聚区布局服务网点,完成京津地区、粤闽地区、华中地区3个服务网点建设并开展对外服务,积极推进江浙地区和江西地区服务网点的建设。完成互联网平台整体技术方案,提供集测试评价服务与资源共享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加快推进科研与现场深入结合。全年派出80余人进驻现场400余次。聚焦制约北方稀土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投入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组织科研立项72项。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完成北方稀土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年度复核工作。组织召开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首届理事会,制定并发布《混合碳酸稀土》等5项企业标准。
【荣誉】 包头稀土研究院创新团队在全国206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摘得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金奖。(韩建锋)
【概况】 2020年末,包头稀土研究院(以下简称“稀土院”),在组织机构方面,下设3个管理部门:综合部、科研管理部、计划财务部;4个科研部门:金属材料研究所、湿法冶金研究所、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所;3个中心:理化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后勤保障中心;1个基地:中试基地。
截至2020年底,稀土院拥有在岗员工36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人。2020年,引进“双一流”院校毕业硕士研究生9人。推荐6名员工攻读博士研究生。评选青年创新创效创优奖29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团队1个,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2人,中国稀土学会“杰出工程师”1人,包头市“鹿城英才”1人,包头市重点人才项目1项,包头市青年人才项目2项。全院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3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4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劳动模范3人、包头市劳动模范3人、包钢集团劳动模范各个8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一、二层次人选1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6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3个,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6人,包头市“鹿城英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人才125人,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4个。拥有包钢首席技术专家2人,包钢技术专家3人。
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稀土院形成以“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方稀土生产力促进中心”“稀土功能材料国际科合作基地”“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平台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2020年,稀土院顺利通过三标体系外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检查资质复审。
【科技开发】 2020年,获批科技开发项目79项,同比增长32%。新增国家级项目5项,自治区级项目23项。“稀土基固废资源属性、精准开采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磁制冷材料性能与制冷能力优化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宽压范围输出氢储存和供给系统”项目获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高端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获自治区重大专项支持,“微纳稀土光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项目获科技兴蒙计划支持。授权专利51项(包括国际专利4项),同比增长82%。制(修)订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21项,发布标准10项(包括国际标准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包括稀土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光学望远镜磁致伸缩促动器的研制”摘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金奖;《科技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创新》获中国劳动学会冶金分会论文一等奖。
【产研结合】 强化产研结合,科研服务效能逐步显现。针对冶炼分离过程产生的氟硅混酸,开展氟硅资源高值化应用技术研究,氟化稀土增值4000~5000元/吨,在科日公司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建成“1000吨氟化稀土中试示范线”。针对现行工艺“三废”问题,设计混合稀土精矿硫酸浆化分解工艺,在甘肃稀土公司完成中试研究,实现氟碳铈矿优先分解,吨氧化物硫酸消耗降低40%。新型氧化物焙烧装备项目,完成300吨碳酸镧连续化分解工业试验,产品物理指标均一,能耗降低15%~20%。根据包钢(集团)公司对稀土镀锌板抗蚀性能的需求,定制化开发稀土锌合金产品及其制备关键技术,提供1.2吨稀土锌合金进行工业生产试验,生产稀土镀锌板近5000吨。开展稀土边界品位岩芯样品检测与岩矿鉴定,完成东矿稀土矿体和铁矿体的建模工作。为开展异构烷烃在稀土萃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损耗可降低10%,具有耐老化、耐低温的特性。
【高值利用】 聚焦高值利用,多措并举实现价值提升。聚焦高附加值稀土材料的研发应用,进行产业链延伸和转化增值的创新探索。稀土永磁材料方面,研发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综合磁性能达到81,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烧结钕铁硼多极辐射磁环最大磁能积达到45.3MGOe,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产业化制备技术,批量制备3000只,满足下游客户在高端伺服电机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展新型环保喷涂技术在钕铁硼永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中试试验,磁性能损失小于2%。稀土轻质合金方面,成功研发了散热稀土镁合金材料,为华为公司提供2.4吨样品应用于5G通信基站,产品性能满足客户使用需求。稀土铁合金方面,获评“自治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为包钢薄板厂、技术中心、钢管公司等单位提供各类稀土铁合金11吨,助力稀土钢生产150万吨,该项产业化成果在包钢(集团)公司内部成功实现成果转化。高纯金属及靶材方面,围绕高端显示材料的重大需求,突破了产品杂质精准控制技术,积极拓展产品类型,靶材种类达到13种,高纯金属镱靶材年产量突破8.3吨,销售产品1.9万余件,销售收入超过900万元。稀土储氢材料方面,开展镧钇镍合金300公斤批次工业试验,产品性能达到370毫安时/克,超出行业同类产品9%。稀土催化材料方面,SCR催化剂产品通过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台架测试,并经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应用验证,性能达到国六标准要求。
【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新型白光LED护眼灯修饰粉知识产权评估90万元,依托该技术,与厦门捷能通、包头嘉诚伟业公司组建内蒙古捷能通公司,占股30%。稀土纳米断热材料知识产权评估800万元,与成都易涂捷威公司合作进形成果转化,合作方案经上级审批通过后,拟成立新公司,占股30%。PVC稀土热稳定剂知识产权评估1275万元,占股25%,拟成立瑞能公司进行产业转化,股权激励方案等待上级审批。
【检测服务】 通过CNAS复评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0万元,同比增加30%。积极拓展检测业务范围,在原有稀土原材料及功能材料分析检测领域的基础上,开拓固定源有害气体检测、水溶肥料农业标准CMA认可等业务。探索材料检测,进行永磁电机用钕铁硼磁性材料服役性能的模拟探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白云鄂博稀土资源清洁高值平衡应用。建成5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公共检测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和竞争前技术研究,在白云鄂博矿床成因及资源分布、新型稀土合金材料及应用、先进磁性材料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颁布完善29项管理办法,形成兼具实用且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组织召开“第四届白云鄂博资源战略研讨会”“稀土储氢材料在氢能领域中应用及标准化研讨会”等10余个品牌学术会议,有效提升行业影响力。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设置开放课题11项、联合研究课题3项、自主研究课题39项,投入经费1543万元。
【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 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完善协同共享机制建设,纳入79家优势产学研用和测试评价理事单位,成立平台首届理事会。强化测试评价装备能力建设,斥资7154万元购入66台套大型测试评价仪器设备,其中40台(套)投入使用并对外服务。加速测试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6类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实现稀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开发,设立专项研究课题12项。面向稀土产业集聚区布局服务网点,完成京津地区、粤闽地区、华中地区3个服务网点建设并开展对外服务,积极推进江浙地区和江西地区服务网点的建设。完成互联网平台整体技术方案,提供集测试评价服务与资源共享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加快推进科研与现场深入结合。全年派出80余人进驻现场400余次。聚焦制约北方稀土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投入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组织科研立项72项。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完成北方稀土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年度复核工作。组织召开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首届理事会,制定并发布《混合碳酸稀土》等5项企业标准。
【荣誉】 包头稀土研究院创新团队在全国206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摘得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金奖。(韩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