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民航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于2003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前身为中国民用航空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局。2005年12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是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是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20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经营管理自治区内已运营的机场21个(不含满洲里、鄂尔多斯机场),形成了涵盖干线、支线、通勤、通用机场在内的多层级机场管理体系。内蒙古机场集团所辖各类机场中:干线机场1个,为呼和浩特机场;支线机场13个,分别为呼伦贝尔、扎兰屯、乌兰浩特、阿尔山、通辽、霍林河、赤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乌兰察布、包头、巴彦淖尔和乌海机场;通勤机场3个,分别为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机场;通用机场4个,分别为根河、乌拉特中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镶黄旗机场。2020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安全运行态势平稳可控,未发生飞行事故、空防事故、航空地面事故、航空维修事故和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未发生社会高度关注的责任原因安全服务事件和公共治安事件。呼和浩特机场ACI旅客满意度分值达到4.86,支线机场旅客满意度平均分值达到4.5。全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528.1万人次,保障运输起降15.9万架次,完成货邮吞吐量6.0万吨,同比分别降低37.6%、28.9%和15.5%。实现营业总收入10亿元,同口径相比下降27.5%。
【疫情防控】 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制定下发防控工作方案。围绕严密旅客防控、严密货运防控、严格员工防控目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全面停飞至湖北省的航班,暂停“经呼飞”中转业务,动态调整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航班保障流程;打好北京保卫战,完成全国“两会”等重要航班保障任务。做好员工防控,组织全员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全力保障紧急运输,累计保障紧急运输航班334架次,运送医护人员及警务人员1578人次、行李3598件共计47.8吨、防控及食品物资26819件共计568.6吨。全力做好首都机场分流国际航班保障。截至12月31日,呼和浩特机场共保障分流国际航班83班、旅客16717人次、托运行李21996件,实现全程管控无一例扩散。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保障流程。建成并启用呼和浩特机场新建国际候机楼,分流国际航班保障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自治区849名援鄂医疗队员赠送“最美逆行·白衣天使”服务卡。紧急采购2000箱优质牛奶,支援湖北机场集团疫情防控工作等。呼和浩特机场分公司党委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复工复产达产】 加大航线航班恢复: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积极推进“调时刻、调机型、调结构”,提升呼和浩特机场时刻资源利用率,优化“干支航线”机型结构,推进基地航空公司结构性调整。创新宣传方式,开展“直播旅游+带售机票”推广活动。解决“经呼飞”中转保障难点问题,制定特殊旅客保障办法,完善保障流程、扩大保障范围。落地包头“次枢纽”建设,推出“经包飞”中转服务品牌,打造赤峰“经包飞”至重庆、郑州等精品航线。开通呼和浩特—赤峰—呼伦贝尔等5条“支支通”航线,强化支线机场间互联互通;开通呼伦贝尔—扎兰屯等6条短途运输航线,构建相邻支线机场间航线网络。推动货运恢复发展,首次实现顺丰航空全货机全年运营;呼和浩特机场跨境电商直购快件监管库正式获批,成为自治区首个投入使用的航空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直购快件监管库。
【实施基本建设项目】 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过渡期提升改造工程单体项目全部完成,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赤峰机场改扩建工程复工,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完成转场投运,乌兰浩特机场专业机坪扩建工程通过行业验收,呼伦贝尔机场新建反恐处突中心及机务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实现当年完工、新建大型除冰雪设备库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平安机场建设】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推进“依法合规”。严守安全“四个底线”,开展“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活动;制定以“三个敬畏”为内核的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指导意见,开展安全宣讲;开展空防安全、空管设备运行专项整治。狠抓“三基”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到班组,制定安全模范班组评定标准;空管培训中心正式投运;情报业务集中服务试点被列为民航局创新项目;建成呼和浩特机场综合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填补国内机场消防指战员实火救援和搬移训练实战场景空白。落实“三抓”要求,加大对托管机场安全绩效考核权重;出台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层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不安全事件调查规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通用机场安全管理办法。
【绿色机场建设】 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加大新能源车辆引进力度,呼和浩特机场新增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83.95%,高于50%的行业要求。
【智慧机场建设】 修订智慧机场建设工作方案,发布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评定标准和旅客登机桥运行与保障标准。完成视讯全网通系统、安全管控生产运行云平台建设,启动中小机场视频整合和数据共享平台、协同共享平台、OA系统升级和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锡林浩特、二连浩特机场与呼和浩特远程塔台示范验证项目完成实验验证。呼和浩特机场地理信息融合管控平台项目试运行,旅客服务平台项目完成验收安检集中判图、中心配载、空管设备远程监控和远程塔台四个项目在首都机场集团“四型机场”技术创新大会发布。
【人文机场建设】 出台服务管理规定,下发值机专项优质服务标准,开展服务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细化航班正常性考核指标,完善运管委机制,呼和浩特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90.97%,始发航班正常率92.42%,同比分别提高11.63和7.52个百分点。成员机场形成值机、行李提取及自选项目优质服务标准,提高支线机场手机值机占比显著,特殊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升。
【民用航空机场建设】 2020年7月30日,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鄂尔多斯、通辽机场完成了飞行区改扩建。2020年,全区运输机场开通423条航线,通航城市123个,参与运营的航空公司48家,全区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694万人次。(云春芳 苏力德)
国际航空
【概况】 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2年8月8日获得民航局筹建许可,2013年5月14日经自治区工商局注册成立,2013年11月18日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2013年12月30日获得运行合格证和运行规范,公司于2014年1月8日实现首航运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岗员工790人,设有15个部门,其中7个生产业务部门:运行控制中心、飞行部、客舱服务部、地面服务部、机务工程部、综合保障部、市场与服务质量部;8个管理支持部门:办公室、规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航空安全管理部、运行标准与飞行技术部、党群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审计部)、保卫部。2020年,公司引进1架B737—800型飞机,继续湿租3架飞机,机队规模扩大至12架飞机,执行定期航线合计36条,累计开通航线50余条,航线网络已遍布国内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区内赤峰、通辽等主要地区和城市。2020年,公司完成运输生产飞行小时27938.26小时,同比减少13.7%;运输总周转量16300.01万吨公里,同比减少23.1%;旅客运输量157.09万人次,同比减少26.7%;货邮运输量8674.35吨,同比减少24.4%。实现营业收入97928.06万元,其中航空运输收入96361.53万元,营业成本100583.01万元,营业利润-4139.72万元,利润总额-4135.79万元,受疫情影响,各项指标同比有所下降。
【安全运行】 2020年,公司自有飞机安全飞行20311小时、起落10769架次,湿租飞机安全飞行7627小时、起落3206架次。未发生一般差错及以上级别不安全事件,年度安全考核指标达到T3值。
【安全运行基础】 明确专业领域重点管控风险和主要安全工作,细化安全管理人员角色定位、基本要求、控制风险和安全职责,建立健全对区域单位、供应商和湿租飞机的安全监管程序,按期开展“五防”事件、发动机故障、防颠簸伤人、站坪安全等管控重点的量化评估和主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并先后提出管理建议38项。明确职责事项管控范围、手册依据、体系归属,形成以《质量手册》为统领的13个安全运行服务体系和7个行政保障管理体系,完成运行体系、行政保障管理体系手册的全面梳理与修订。制定发布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完成新版《应急处置手册》编制并正式发布,联合呼和机场开展“航空器火警中断起飞、偏出跑道、应急撤离”实景综合应急演练,分阶段、分专业开展桌面应急推演。公司电子飞行包(EFB)正式上线运行,航线维修工作整体移交AMECO并正式签署《飞机维修与技术服务总协议》,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体系(SMS—DG)顺利通过局方审定,飞行员资质管理系统、智能生产指挥系统和航班运行监控系统深度应用。
【风险管控】 生产运行过程管控。就CCAR121—R6与历史版本运行差异、国际分流航班保障和ARJ21—700站坪保障等重点环节开展现场检查,对复工复产、雷雨季节、冬季运行、岁末年初等重要运行节点开展专项检查。年内实施公司级安全检查174次,发现问题66项,收集安全隐患97条,现均有效制定措施并严格落实。融合现有体系强化合规管理。严格落实民航局、国航股份等上级单位检查发现的22项问题整改和相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行政检查要求落实机制,就问题短板或管理建议深入剖析原因,开展整改,严格复核验证。完善风险预警模型,严控安全风险。持续做好生产运行监控、事件信息收集和运行风险分析,先后发布航空安全信息周报44份、风险警示28份,并就新开航线、ARJ机型运行保障等28次内外部运行环境变化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前移管理关口;结合航线特点强化颠簸伤人风险管控;持续做好飞行品质监控,监控航段10460个,探测到严重超限71起、轻度超限912起,就操纵类风险趋势和不利的外部运行环境进行提示,对重点人员进行补充训练,就重点事件开展研讨和专题教育。
【飞行技术管理】 全年完成升级机长A1训练5人、机长J训练4人、副驾驶F5训练7人,飞行员保持资质训练完成率100%。分析研讨机队飞行品质数据、训练及航班飞行中存在问题和训练重点工作,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公司拟聘检查员及新机长进行技术评审。持续强化短期使用人员管理,保障航班运行安全。持续推进飞行员资质管理系统和云桌面系统应用,系统准确率和可用率均保持100%。积极协调,简化流程,全年共计办理飞行执照调转171人次、纸质飞行执照47本,确保短期使用飞行员合法合规航班派遣。及时修订飞行技术管理手册、飞行驾驶员训练大纲和运行手册,完善公司训练政策。
【安保体系建设】 区域单位联防联控,持续做好体温检测和筛查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格落实重点航线安保措施,顺利完成重要节点、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安保任务。强化安保质量控制,开展航空安保测试、反恐自查工作,完成对公司新开航线安保考察及通航机场的安保检查,以零不符合项通过局方空防安全保障能力评估,加强入职及重点岗位人员背景调查,落实重点要害部位的安保管控。持续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整治,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服务保障】 2020年,公司总体旅客满意度得分85.2分,在国航各分、子公司中排名第一,是国航各单位中唯一超过T3值的单位;国航对公司的服务质量管理考核得分为100分;有效投诉率0.03件/万人,在国航各分、子公司中名列前茅。收到旅客表扬信478封,同比增加110封。公司总体服务满意度波动幅度较小,保持在84.4分至88.4分的区间内;空中服务在87.1分至83.6分之间波动;地面服务在84.4分至91分之间波动。公司总体、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满意度均保持了良好的上升态势。
【疫情防控】 完成18班援鄂包机服务工作,服务国际分流航班82班、分流旅客16529人。坚持旅客界面疫情防控不放松,持续落实手部清洁消毒、旅客测温、客舱清洁消杀等措施,始终为旅客创造安全放心的乘机环境。
【餐食服务】 基于满意度数据确定改进方向,制定改进方案。地面服务部贵宾休息室策划“助力成长卡”,以旅客需求为导向,联合航食公司推出具有地方餐食特色的温馨牛肉面、烧麦、“乳都”知名冷饮产品,优化西式早餐、特色小菜、甜点等精品餐食,获旅客诸多好评。休息室餐食满意度达到85.2分,大幅提升9分,在国航各单位中排名第一。客舱服务部协调航食公司推出“春暖花开”“夏雨清风”特色面点,重点航线推出餐食伴手礼、“胖安达”主题随心包,精心选择特色风味菜品。通过各项改进措施,机上餐食满意度同比提升2.2分。
【提升不正常航班服务品质】 建立清单管理制度,为实际工作提供清晰指导。明确信息加工要求,匹配旅客需求。开展跨部门交叉培训及交流观摩工作,增强换位思考和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航班信息的主动灵活获取,及时答复旅客疑问。全年公司航延环节满意度同比提升4.7分。
【打造职业化服务队伍】 组织公司服务系统298名干部、员工完成全流程产品服务标准线上培训及考试,培训完成率100%。按照中航集团统一部署,服务系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国航推荐课程。创新服务明星宣传方式,制作并通过钉钉平台发布服务明星宣传展示彩图,丰富服务先进宣传展示渠道。
【内部精品航班建设】 在公司有CA1833/4北京—厦门—北京精品航班基础上扩展范围,赴南京、厦门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餐食、地面服务保障事宜,形成14条内部精品航班改进提升建议,修订实施新版公司精品航班实施方案。各单位坚持精品航班动态监控、重点保障、航站协调工作,全年精品航班正常率达到90.07%,同比提升8.26个百分点,未发生责任原因导致的有效投诉。
【打造区域特色】 策划特色促销产品。推出呼和浩特中转“机票+酒店”产品,为旅客提供便捷化中转服务;推出重点航线免费休息室产品,为55人次旅客提供免费休息室服务;推出重点航线付费升舱产品,193人次旅客通过购买该产品享受公务舱服务。一系列营销产品“组合拳”为公司成功迈出自有产品的第一步,为公司增加收入约7.4万元。客舱服务部从精短航线入手,以“靓丽形象”打造客舱名片,以“极致迎客”营造温馨氛围,精准提供细微服务,将满意度精准回溯至个人,全年乘务员服务满意度同比提升1.1分。地面服务部科学分析关键旅客接触点,推进重点岗位业务互通,利用智能生产系统搭建高效服务保障链条,以点带面提升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素质,全年高端旅客对地面服务的满意度同比提升3.1分。
【服务质量管理】 CSM体系持续改进。将“三个导向”纳入服务方针,完成全部CSM文件的换版和20个体系文件的常态化维护工作,实施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完成4个发现项的纠正预防,顺利通过第三方审核。全年共受理旅客投诉34件,结案率100%,对67个国航投诉案例、3个公司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制定风险预防措施102条,实现动态闭环管理。持续开展服务奖惩工作。对34件优秀服务事迹进行服务奖励,评选公司级服务明星23名、明星班组1个,3名员工(5人次)、1个班组获评国航服务明星(班组),13名员工获评机场服务明星,奖励金共计82800元。持续发布质量工作简报、服务质量评价报告,通过服务检查整改问题6项,为服务改进提供支持。(王力祥)
通用航空
【概况】 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通航”)成立于2013年10月。截至2020年底,累计安全运行12699小时,10455架次,运送旅客4.67万人次,开通短途运输航线累计20余条。内蒙古通航现有110余人,其中:飞行员30余人,机务维修人员30余人,航管人员10余人,管理人员30余人。现有飞机17架,包括国王350飞机1架、塞斯纳208飞机9架、运12飞机5架、小鹰500飞机2架,满足通用航空市场的各种需求。
【航运业务】 内蒙古通航是全国首家承担国家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试点工作的企业,运行全国首条“海拉尔—根河”往返短途运输航线,引领中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发展,打开了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市场的篇章,进一步推进短途运输模式复制到全国。公司具备通用航空CCAR—135通用航空短途运输、CCAR—91通用航空作业、CCAR—145部机务维修、驾驶员培训、无人机培训等资质,主运营基地和145维修基地均在呼伦贝尔海拉尔东山机场,是华北地区首家具备水上运行资质的通航公司。2020年主要业务为,CCAR—135部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和CCAR—91部通用航空作业,2020年全年共飞行3875.48小时,2979架次,载客11927人次。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内蒙古通航2、3、4、5月份航线基本处于停航状态。内蒙古通航积极抗击疫情,保障好公司及员工安全的同时,主动请缨纳入呼伦贝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保障应急组。在疫情期间全面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安全高效出行,累计应急保障飞行44.69小时、36架次,应急转运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120人次,运送防护服1110件、隔离服800件、护目镜120只、口罩9800只、2瓶特效药品等物资,运送物资重量约1.0205吨。受到自治区政府、呼伦贝尔市政府、民航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表扬。
【短途运输】 2020年,短途运输飞行2823.32小时,2518架次,11580人次;2014—2019年,内蒙古通航每年短途运输飞行量与载客量均位居全国首位,以民航局统计数据2018年短途运输飞行量与载客量均占全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数据的50%左右。全年运行航线以区域划分为:自治区西南部运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拉特中旗—包头/巴彦淖尔”;自治区东南部运行“阿鲁科尔沁—赤峰”“阿鲁科尔沁—通辽”;自治区东北部运行“海拉尔—莫旗”“海拉尔—阿荣旗”“海拉尔—阿尔山”“海拉尔—新巴尔虎右旗”“海拉尔—加格达奇”航线;自治区外运行“银川—盐池”“银川—固原”,临时运行山东“环鲁飞”航线(“济南—东营”“济南—日照”“济南—临沂”“东营—烟台”);“海拉尔—根河”航线待根河机场改扩建竣工后适时复航。
【通航作业】 2020年通航作业飞行696.15小时,222架次,主要业务为自治区内人工影响天气、林草巡护、航拍航摄。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内蒙古通航全力为自治区服务,缓解自治区部分地区旱情,保障农林牧业的正常生产、预防火灾,还曾在国庆70周年阅兵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7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工影响天气:2020年内蒙古通航顺利开展呼伦贝尔、通辽、兴安盟、乌兰察布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当地旱情,全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388.43小时、134架次。航拍航测:2020年完成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四子王旗、东乌珠穆沁旗航拍任务,共飞行108.61小时,22架次。林草业务:2020年完成兴安盟、锡林郭勒等地航空护林,共飞行154.06小时、51架次。
2020年2月17日,公司运送扎兰屯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马宁)
【融合发展】 航空工业通飞公司依托研发制造、“通航+”运营服务模式,以及航空工业集团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市机场、空域等优势,共同推动呼伦贝尔通用航空产业深入发展,在呼伦贝尔开展高寒测试、综合试飞、应急基地、通航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产业,推进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融合发展。
【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内蒙古通航始终以安全运行为首位,保证无重大安全事故,构建“讲诚信、重安全”的文化氛围。营造“人人讲诚信、重安全”的文化氛围。安全无小事,每人养成“讲诚信、重安全”思维习惯,视诚信为底线,视安全为红线,永不触碰,保证运行安全。
【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2020年,全区新增锡林郭勒那仁宝拉格等7个通用机场,通用机场总数达到20个,其中A1级通用机场8个,位列全国第一。新开工巴林右旗等5个通用机场,在建通用机场达到7个,新增内蒙古北方快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翔瑞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2家通航企业,镶黄旗、阿鲁科尔沁旗通用机场先后通航运营,全区通用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万人次,通用航空企业在全区运营短途运输航线20条。
【助力“十四届全国冬运会”】 为“十四届全国冬运会”提供应急救援、医疗转运、短途运输、宣传推广、后勤保障等任务,同时在“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的召开之际展示地方政府特色服务吊牌。(刘利剑)
2020年1月15日,公司在“十四冬”比赛场馆以及公司呼伦贝尔维修基地召开保障“十四冬”誓师大会(苏磊)
民航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于2003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前身为中国民用航空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局。2005年12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是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是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20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经营管理自治区内已运营的机场21个(不含满洲里、鄂尔多斯机场),形成了涵盖干线、支线、通勤、通用机场在内的多层级机场管理体系。内蒙古机场集团所辖各类机场中:干线机场1个,为呼和浩特机场;支线机场13个,分别为呼伦贝尔、扎兰屯、乌兰浩特、阿尔山、通辽、霍林河、赤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乌兰察布、包头、巴彦淖尔和乌海机场;通勤机场3个,分别为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机场;通用机场4个,分别为根河、乌拉特中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镶黄旗机场。2020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安全运行态势平稳可控,未发生飞行事故、空防事故、航空地面事故、航空维修事故和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未发生社会高度关注的责任原因安全服务事件和公共治安事件。呼和浩特机场ACI旅客满意度分值达到4.86,支线机场旅客满意度平均分值达到4.5。全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528.1万人次,保障运输起降15.9万架次,完成货邮吞吐量6.0万吨,同比分别降低37.6%、28.9%和15.5%。实现营业总收入10亿元,同口径相比下降27.5%。
【疫情防控】 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制定下发防控工作方案。围绕严密旅客防控、严密货运防控、严格员工防控目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全面停飞至湖北省的航班,暂停“经呼飞”中转业务,动态调整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航班保障流程;打好北京保卫战,完成全国“两会”等重要航班保障任务。做好员工防控,组织全员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全力保障紧急运输,累计保障紧急运输航班334架次,运送医护人员及警务人员1578人次、行李3598件共计47.8吨、防控及食品物资26819件共计568.6吨。全力做好首都机场分流国际航班保障。截至12月31日,呼和浩特机场共保障分流国际航班83班、旅客16717人次、托运行李21996件,实现全程管控无一例扩散。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保障流程。建成并启用呼和浩特机场新建国际候机楼,分流国际航班保障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自治区849名援鄂医疗队员赠送“最美逆行·白衣天使”服务卡。紧急采购2000箱优质牛奶,支援湖北机场集团疫情防控工作等。呼和浩特机场分公司党委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复工复产达产】 加大航线航班恢复: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积极推进“调时刻、调机型、调结构”,提升呼和浩特机场时刻资源利用率,优化“干支航线”机型结构,推进基地航空公司结构性调整。创新宣传方式,开展“直播旅游+带售机票”推广活动。解决“经呼飞”中转保障难点问题,制定特殊旅客保障办法,完善保障流程、扩大保障范围。落地包头“次枢纽”建设,推出“经包飞”中转服务品牌,打造赤峰“经包飞”至重庆、郑州等精品航线。开通呼和浩特—赤峰—呼伦贝尔等5条“支支通”航线,强化支线机场间互联互通;开通呼伦贝尔—扎兰屯等6条短途运输航线,构建相邻支线机场间航线网络。推动货运恢复发展,首次实现顺丰航空全货机全年运营;呼和浩特机场跨境电商直购快件监管库正式获批,成为自治区首个投入使用的航空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直购快件监管库。
【实施基本建设项目】 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过渡期提升改造工程单体项目全部完成,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赤峰机场改扩建工程复工,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完成转场投运,乌兰浩特机场专业机坪扩建工程通过行业验收,呼伦贝尔机场新建反恐处突中心及机务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实现当年完工、新建大型除冰雪设备库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平安机场建设】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推进“依法合规”。严守安全“四个底线”,开展“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活动;制定以“三个敬畏”为内核的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指导意见,开展安全宣讲;开展空防安全、空管设备运行专项整治。狠抓“三基”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到班组,制定安全模范班组评定标准;空管培训中心正式投运;情报业务集中服务试点被列为民航局创新项目;建成呼和浩特机场综合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填补国内机场消防指战员实火救援和搬移训练实战场景空白。落实“三抓”要求,加大对托管机场安全绩效考核权重;出台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层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不安全事件调查规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通用机场安全管理办法。
【绿色机场建设】 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加大新能源车辆引进力度,呼和浩特机场新增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83.95%,高于50%的行业要求。
【智慧机场建设】 修订智慧机场建设工作方案,发布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评定标准和旅客登机桥运行与保障标准。完成视讯全网通系统、安全管控生产运行云平台建设,启动中小机场视频整合和数据共享平台、协同共享平台、OA系统升级和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锡林浩特、二连浩特机场与呼和浩特远程塔台示范验证项目完成实验验证。呼和浩特机场地理信息融合管控平台项目试运行,旅客服务平台项目完成验收安检集中判图、中心配载、空管设备远程监控和远程塔台四个项目在首都机场集团“四型机场”技术创新大会发布。
【人文机场建设】 出台服务管理规定,下发值机专项优质服务标准,开展服务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细化航班正常性考核指标,完善运管委机制,呼和浩特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90.97%,始发航班正常率92.42%,同比分别提高11.63和7.52个百分点。成员机场形成值机、行李提取及自选项目优质服务标准,提高支线机场手机值机占比显著,特殊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升。
【民用航空机场建设】 2020年7月30日,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鄂尔多斯、通辽机场完成了飞行区改扩建。2020年,全区运输机场开通423条航线,通航城市123个,参与运营的航空公司48家,全区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694万人次。(云春芳 苏力德)
国际航空
【概况】 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2年8月8日获得民航局筹建许可,2013年5月14日经自治区工商局注册成立,2013年11月18日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2013年12月30日获得运行合格证和运行规范,公司于2014年1月8日实现首航运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岗员工790人,设有15个部门,其中7个生产业务部门:运行控制中心、飞行部、客舱服务部、地面服务部、机务工程部、综合保障部、市场与服务质量部;8个管理支持部门:办公室、规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航空安全管理部、运行标准与飞行技术部、党群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审计部)、保卫部。2020年,公司引进1架B737—800型飞机,继续湿租3架飞机,机队规模扩大至12架飞机,执行定期航线合计36条,累计开通航线50余条,航线网络已遍布国内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区内赤峰、通辽等主要地区和城市。2020年,公司完成运输生产飞行小时27938.26小时,同比减少13.7%;运输总周转量16300.01万吨公里,同比减少23.1%;旅客运输量157.09万人次,同比减少26.7%;货邮运输量8674.35吨,同比减少24.4%。实现营业收入97928.06万元,其中航空运输收入96361.53万元,营业成本100583.01万元,营业利润-4139.72万元,利润总额-4135.79万元,受疫情影响,各项指标同比有所下降。
【安全运行】 2020年,公司自有飞机安全飞行20311小时、起落10769架次,湿租飞机安全飞行7627小时、起落3206架次。未发生一般差错及以上级别不安全事件,年度安全考核指标达到T3值。
【安全运行基础】 明确专业领域重点管控风险和主要安全工作,细化安全管理人员角色定位、基本要求、控制风险和安全职责,建立健全对区域单位、供应商和湿租飞机的安全监管程序,按期开展“五防”事件、发动机故障、防颠簸伤人、站坪安全等管控重点的量化评估和主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并先后提出管理建议38项。明确职责事项管控范围、手册依据、体系归属,形成以《质量手册》为统领的13个安全运行服务体系和7个行政保障管理体系,完成运行体系、行政保障管理体系手册的全面梳理与修订。制定发布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完成新版《应急处置手册》编制并正式发布,联合呼和机场开展“航空器火警中断起飞、偏出跑道、应急撤离”实景综合应急演练,分阶段、分专业开展桌面应急推演。公司电子飞行包(EFB)正式上线运行,航线维修工作整体移交AMECO并正式签署《飞机维修与技术服务总协议》,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体系(SMS—DG)顺利通过局方审定,飞行员资质管理系统、智能生产指挥系统和航班运行监控系统深度应用。
【风险管控】 生产运行过程管控。就CCAR121—R6与历史版本运行差异、国际分流航班保障和ARJ21—700站坪保障等重点环节开展现场检查,对复工复产、雷雨季节、冬季运行、岁末年初等重要运行节点开展专项检查。年内实施公司级安全检查174次,发现问题66项,收集安全隐患97条,现均有效制定措施并严格落实。融合现有体系强化合规管理。严格落实民航局、国航股份等上级单位检查发现的22项问题整改和相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行政检查要求落实机制,就问题短板或管理建议深入剖析原因,开展整改,严格复核验证。完善风险预警模型,严控安全风险。持续做好生产运行监控、事件信息收集和运行风险分析,先后发布航空安全信息周报44份、风险警示28份,并就新开航线、ARJ机型运行保障等28次内外部运行环境变化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前移管理关口;结合航线特点强化颠簸伤人风险管控;持续做好飞行品质监控,监控航段10460个,探测到严重超限71起、轻度超限912起,就操纵类风险趋势和不利的外部运行环境进行提示,对重点人员进行补充训练,就重点事件开展研讨和专题教育。
【飞行技术管理】 全年完成升级机长A1训练5人、机长J训练4人、副驾驶F5训练7人,飞行员保持资质训练完成率100%。分析研讨机队飞行品质数据、训练及航班飞行中存在问题和训练重点工作,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公司拟聘检查员及新机长进行技术评审。持续强化短期使用人员管理,保障航班运行安全。持续推进飞行员资质管理系统和云桌面系统应用,系统准确率和可用率均保持100%。积极协调,简化流程,全年共计办理飞行执照调转171人次、纸质飞行执照47本,确保短期使用飞行员合法合规航班派遣。及时修订飞行技术管理手册、飞行驾驶员训练大纲和运行手册,完善公司训练政策。
【安保体系建设】 区域单位联防联控,持续做好体温检测和筛查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格落实重点航线安保措施,顺利完成重要节点、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安保任务。强化安保质量控制,开展航空安保测试、反恐自查工作,完成对公司新开航线安保考察及通航机场的安保检查,以零不符合项通过局方空防安全保障能力评估,加强入职及重点岗位人员背景调查,落实重点要害部位的安保管控。持续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整治,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服务保障】 2020年,公司总体旅客满意度得分85.2分,在国航各分、子公司中排名第一,是国航各单位中唯一超过T3值的单位;国航对公司的服务质量管理考核得分为100分;有效投诉率0.03件/万人,在国航各分、子公司中名列前茅。收到旅客表扬信478封,同比增加110封。公司总体服务满意度波动幅度较小,保持在84.4分至88.4分的区间内;空中服务在87.1分至83.6分之间波动;地面服务在84.4分至91分之间波动。公司总体、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满意度均保持了良好的上升态势。
【疫情防控】 完成18班援鄂包机服务工作,服务国际分流航班82班、分流旅客16529人。坚持旅客界面疫情防控不放松,持续落实手部清洁消毒、旅客测温、客舱清洁消杀等措施,始终为旅客创造安全放心的乘机环境。
【餐食服务】 基于满意度数据确定改进方向,制定改进方案。地面服务部贵宾休息室策划“助力成长卡”,以旅客需求为导向,联合航食公司推出具有地方餐食特色的温馨牛肉面、烧麦、“乳都”知名冷饮产品,优化西式早餐、特色小菜、甜点等精品餐食,获旅客诸多好评。休息室餐食满意度达到85.2分,大幅提升9分,在国航各单位中排名第一。客舱服务部协调航食公司推出“春暖花开”“夏雨清风”特色面点,重点航线推出餐食伴手礼、“胖安达”主题随心包,精心选择特色风味菜品。通过各项改进措施,机上餐食满意度同比提升2.2分。
【提升不正常航班服务品质】 建立清单管理制度,为实际工作提供清晰指导。明确信息加工要求,匹配旅客需求。开展跨部门交叉培训及交流观摩工作,增强换位思考和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航班信息的主动灵活获取,及时答复旅客疑问。全年公司航延环节满意度同比提升4.7分。
【打造职业化服务队伍】 组织公司服务系统298名干部、员工完成全流程产品服务标准线上培训及考试,培训完成率100%。按照中航集团统一部署,服务系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国航推荐课程。创新服务明星宣传方式,制作并通过钉钉平台发布服务明星宣传展示彩图,丰富服务先进宣传展示渠道。
【内部精品航班建设】 在公司有CA1833/4北京—厦门—北京精品航班基础上扩展范围,赴南京、厦门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餐食、地面服务保障事宜,形成14条内部精品航班改进提升建议,修订实施新版公司精品航班实施方案。各单位坚持精品航班动态监控、重点保障、航站协调工作,全年精品航班正常率达到90.07%,同比提升8.26个百分点,未发生责任原因导致的有效投诉。
【打造区域特色】 策划特色促销产品。推出呼和浩特中转“机票+酒店”产品,为旅客提供便捷化中转服务;推出重点航线免费休息室产品,为55人次旅客提供免费休息室服务;推出重点航线付费升舱产品,193人次旅客通过购买该产品享受公务舱服务。一系列营销产品“组合拳”为公司成功迈出自有产品的第一步,为公司增加收入约7.4万元。客舱服务部从精短航线入手,以“靓丽形象”打造客舱名片,以“极致迎客”营造温馨氛围,精准提供细微服务,将满意度精准回溯至个人,全年乘务员服务满意度同比提升1.1分。地面服务部科学分析关键旅客接触点,推进重点岗位业务互通,利用智能生产系统搭建高效服务保障链条,以点带面提升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素质,全年高端旅客对地面服务的满意度同比提升3.1分。
【服务质量管理】 CSM体系持续改进。将“三个导向”纳入服务方针,完成全部CSM文件的换版和20个体系文件的常态化维护工作,实施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完成4个发现项的纠正预防,顺利通过第三方审核。全年共受理旅客投诉34件,结案率100%,对67个国航投诉案例、3个公司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制定风险预防措施102条,实现动态闭环管理。持续开展服务奖惩工作。对34件优秀服务事迹进行服务奖励,评选公司级服务明星23名、明星班组1个,3名员工(5人次)、1个班组获评国航服务明星(班组),13名员工获评机场服务明星,奖励金共计82800元。持续发布质量工作简报、服务质量评价报告,通过服务检查整改问题6项,为服务改进提供支持。(王力祥)
通用航空
【概况】 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通航”)成立于2013年10月。截至2020年底,累计安全运行12699小时,10455架次,运送旅客4.67万人次,开通短途运输航线累计20余条。内蒙古通航现有110余人,其中:飞行员30余人,机务维修人员30余人,航管人员10余人,管理人员30余人。现有飞机17架,包括国王350飞机1架、塞斯纳208飞机9架、运12飞机5架、小鹰500飞机2架,满足通用航空市场的各种需求。
【航运业务】 内蒙古通航是全国首家承担国家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试点工作的企业,运行全国首条“海拉尔—根河”往返短途运输航线,引领中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发展,打开了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市场的篇章,进一步推进短途运输模式复制到全国。公司具备通用航空CCAR—135通用航空短途运输、CCAR—91通用航空作业、CCAR—145部机务维修、驾驶员培训、无人机培训等资质,主运营基地和145维修基地均在呼伦贝尔海拉尔东山机场,是华北地区首家具备水上运行资质的通航公司。2020年主要业务为,CCAR—135部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和CCAR—91部通用航空作业,2020年全年共飞行3875.48小时,2979架次,载客11927人次。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内蒙古通航2、3、4、5月份航线基本处于停航状态。内蒙古通航积极抗击疫情,保障好公司及员工安全的同时,主动请缨纳入呼伦贝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保障应急组。在疫情期间全面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安全高效出行,累计应急保障飞行44.69小时、36架次,应急转运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120人次,运送防护服1110件、隔离服800件、护目镜120只、口罩9800只、2瓶特效药品等物资,运送物资重量约1.0205吨。受到自治区政府、呼伦贝尔市政府、民航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表扬。
【短途运输】 2020年,短途运输飞行2823.32小时,2518架次,11580人次;2014—2019年,内蒙古通航每年短途运输飞行量与载客量均位居全国首位,以民航局统计数据2018年短途运输飞行量与载客量均占全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数据的50%左右。全年运行航线以区域划分为:自治区西南部运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拉特中旗—包头/巴彦淖尔”;自治区东南部运行“阿鲁科尔沁—赤峰”“阿鲁科尔沁—通辽”;自治区东北部运行“海拉尔—莫旗”“海拉尔—阿荣旗”“海拉尔—阿尔山”“海拉尔—新巴尔虎右旗”“海拉尔—加格达奇”航线;自治区外运行“银川—盐池”“银川—固原”,临时运行山东“环鲁飞”航线(“济南—东营”“济南—日照”“济南—临沂”“东营—烟台”);“海拉尔—根河”航线待根河机场改扩建竣工后适时复航。
【通航作业】 2020年通航作业飞行696.15小时,222架次,主要业务为自治区内人工影响天气、林草巡护、航拍航摄。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内蒙古通航全力为自治区服务,缓解自治区部分地区旱情,保障农林牧业的正常生产、预防火灾,还曾在国庆70周年阅兵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7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工影响天气:2020年内蒙古通航顺利开展呼伦贝尔、通辽、兴安盟、乌兰察布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当地旱情,全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388.43小时、134架次。航拍航测:2020年完成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四子王旗、东乌珠穆沁旗航拍任务,共飞行108.61小时,22架次。林草业务:2020年完成兴安盟、锡林郭勒等地航空护林,共飞行154.06小时、51架次。
2020年2月17日,公司运送扎兰屯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马宁)
【融合发展】 航空工业通飞公司依托研发制造、“通航+”运营服务模式,以及航空工业集团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市机场、空域等优势,共同推动呼伦贝尔通用航空产业深入发展,在呼伦贝尔开展高寒测试、综合试飞、应急基地、通航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产业,推进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融合发展。
【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内蒙古通航始终以安全运行为首位,保证无重大安全事故,构建“讲诚信、重安全”的文化氛围。营造“人人讲诚信、重安全”的文化氛围。安全无小事,每人养成“讲诚信、重安全”思维习惯,视诚信为底线,视安全为红线,永不触碰,保证运行安全。
【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2020年,全区新增锡林郭勒那仁宝拉格等7个通用机场,通用机场总数达到20个,其中A1级通用机场8个,位列全国第一。新开工巴林右旗等5个通用机场,在建通用机场达到7个,新增内蒙古北方快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翔瑞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2家通航企业,镶黄旗、阿鲁科尔沁旗通用机场先后通航运营,全区通用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万人次,通用航空企业在全区运营短途运输航线20条。
【助力“十四届全国冬运会”】 为“十四届全国冬运会”提供应急救援、医疗转运、短途运输、宣传推广、后勤保障等任务,同时在“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的召开之际展示地方政府特色服务吊牌。(刘利剑)
2020年1月15日,公司在“十四冬”比赛场馆以及公司呼伦贝尔维修基地召开保障“十四冬”誓师大会(苏磊)